论语8

合集下载

论语第八章读后感300字

论语第八章读后感300字

论语第八章读后感300字《论语》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记录的是孔子与弟子的日常对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下面是作者为你准备的论语第八章读后感300字,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论语第八章读后感300字篇1每一则语录虽然都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几个赋有表现力的关键语气词,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甚至说话人的神态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眼前,是什么文章这么精炼,表达又这么生动、形象呢?不知道?我来告诉你,是《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对于知识,“学”只是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学”和“习”结合起来,只有用丰富多彩的知识点缀自己的大脑,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朋友从远方千里迢迢的赶来,我们应该感到无比快乐与荣幸,我们可以取长补短,增加友谊,这样难道不开心吗?我们做人要坦坦荡荡,光明正大,不要不被人了解就杞人由天,应该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对待事物。

我知道了怎么学习,我知道了该怎么做人,《论语》十则让我懂了许多许多……论语第八章读后感300字篇2《论语》,一篇充满高尚的文章。

今天,我们读着读着眼前仿佛出现了孔子智慧般的面容,宋代开国丞相赵曾说:“半部《论语》知天下。

”可见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本书上层说过,孔子。

一个2#多年的学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那么的先进,那么贴切,何以想象《论语》这本书却通知了中国近二十一个世纪。

真理本不是辩出的,而是做出的,孔子的徒弟在徒弟把孔子曾说的话综合在一起,写下了这篇文章,他所说的不仅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理,还有学习的好处和如何学习。

我喜欢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得像这句话所要表达中的一样,可我们现在的社会,却连这一句话都做不到!孔子,一个创下无数辉煌的学家,现在却已成了一个历史,但孔子仍然活在我的心中!论语第八章读后感300字篇3在我们班的图书角里,我利用课余时间,读了一本非常有教育意义的书——《论语》。

论语第八章原文与解析

论语第八章原文与解析

论语第八章原文与解析【论语第八章原文与解析】《论语》是一部古代中国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和教导。

第八章是其中的重要章节,本文将对《论语》第八章的原文进行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价值。

第八章原文如下: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問子桑伯子。

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君子笃于道,终于至善。

小人常满,终于不善。

”论语第八章通过孔子的一系列言论,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和原则。

首先,孔子在这一章中强调了个人修养与为政的关系。

比如在第一段中,孔子说“雍也可使南面”,指出了一个人通过端正的仪态和行为方式可以对人民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他认为居住在宫廷或者高位的人,如果能够保持崇敬之心和简朴的行为,以保持其威严和亲民形象,那么将能够有效地统治人民。

接着,孔子在第二段中表达了他对教育的看法。

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强调了人类的天性本质是相似的,但通过不同的教育和习惯,人们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这就呼吁人们在教育上注重引导和培养,以培养人们的良好品格和道德素养。

在第三段中,孔子区分了智者与愚者之间的区别。

他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指出只有具有真知灼见的人才能抵挡住各种诱惑和误导,而普通的愚昧之人往往容易被迷惑和干扰。

然后,在第四段中,孔子强调了人们应当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并改善自己。

他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意味着人们不应该固执己见,而应当能够及时反思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最后,在最后一段中,孔子再次强调了道德和品格的重要性。

他说“君子笃于道,终于至善。

小人常满,终于不善”,意味着一个君子应当始终追求道德的高尚,而小人则往往只满足于短暂的利益,无法达到真正的善良。

通过对《论语》第八章原文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人与人之间关系、个人修养与为政、教育与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和观点。

论语五到八则翻译

论语五到八则翻译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只知道思考却不知道学习,就会有害。


6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

论语》八则文言文翻译

论语》八则文言文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之风吗?”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则加以改正。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5. 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只是一个器具。

”6.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孔子说:“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7.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则常常忧愁。

”8.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孔子说:“只有到了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不会凋零的。

”这些语句反映了孔子的教育理念、为人处世之道以及他对君子的定义。

通过这些语句,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强调学习、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智慧。

在现代社会,这些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第一则强调了学习的乐趣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以及面对误解时的宽容心态。

第二则告诉我们,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第三则说明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只有将二者相结合,才能成为他人的老师。

第四则告诫我们,学习与思考不可偏废,否则会导致迷茫或危险。

第五则表明,君子不应仅仅局限于某一领域,而要有广泛的学识和才能。

第六则强调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尊重他人,不要将自己不愿意的事情强加于人。

第七则揭示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君子心胸宽广,而小人则常常忧愁。

第八则通过松柏树的形象,表达了坚韧不拔的品质。

论语8则读后感 论语十则读后感3篇

论语8则读后感 论语十则读后感3篇

论语8则读后感论语十则读后感论语8则读后感论语十则读后感精选3篇(一)1. 论语第八则读后感:本则所论述的是“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去关注别人对我们的看法,追求别人的认可和赞同。

但是孔子却告诉我们,不要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要更加关注自己对别人的了解。

这是一种很高尚的品质,也是一种追求内在价值的表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我们应该尊重并理解别人。

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别人,才能建立起真诚的关系,并且在交往中体现出自己的真正价值。

2. 论语第十则读后感: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一个成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

我们应该学会从中选择并吸收其中的好的方面,而将不好的方面加以改正或避免。

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我进取的心态非常重要。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并获得更大的成就。

3. 论语第八则读后感:这则论述中,孔子告诉我们不要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应该更多地关注自己对别人的了解。

这对我来说是非常有启发的。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在意别人的看法,追逐别人的认可。

然而,孔子的观点提醒我们要关注自己对别人的了解,要去理解别人的观点和价值观。

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别人,我们才能建立起真诚的关系,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4. 论语第十则读后感:这则论述中,孔子告诉我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善于借鉴他人之长,从别人身上学习到好的方面,并且去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和长处。

我们应该有开放的心态,善于从别人身上学习,吸收别人的经验和智慧,以不断提高自己。

同时,我们也要善于识别和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自己,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5. 论语第八则读后感:这则论述中,孔子告诉我们不要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应该更多地关注自己对别人的了解。

中小学必学经典国学《论语》第二篇之八佾篇原文及翻译

中小学必学经典国学《论语》第二篇之八佾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八借篇3.1孔子谓季K(D:”八僧舞于庭(2),是可忍也(3),孰不可忍也(4)?”【注籽](1)季氏:鲁国大夫季孙氏,可能指季平子,名意如。

(2)八僧(yi):天子所用的一种乐舞。

借,乐舞行列,每列定为八人。

八怕即八列六十四人。

按礼制,诸侯用六俏,大夫四俏,士二俏。

一说每侑人数与借数相等。

(3)忍:忍心。

一说容忍。

今取前说。

(4)孰:什么。

【译文】孔子谈及季氏,说:“他在庭院中使用八俏的乐舞,这样的事他都忍心钢,还有什么事会不忍心做?“32三家者以《本》彻(1)。

子日:"'相维辟公,天子喜暮(2)。

'奚取于三家之堂。

)?”【注释】(1)三家:指鲁国当政的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大夫。

《雍》:《诗经・周颂》篇名,为周天子行祭礼后撤去祭品时所唱。

彻:撤除。

⑵“相(xiang)维辟公”两句:《雍》中诗句。

相,助祭的人。

辟公,指诸侯。

天子,主祭的周天子。

穆穆,形容端庄恭敬的仪态。

(3)堂:庙堂。

【译文】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在家祭完毕时,唱看《雍》诗撤去祭品。

孑L子说: "《雍》诗中说:’助祭的是诸侯,主祭的天子端庄恭敬。

’在三家大夫的庙堂上,凭借哪一点唱此诗呢?“33子日:“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怎么来遵循礼?一个人没有仁德,怎么会懂得音乐?“34林放问礼之本(1)。

子日:“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

丧,与其易也(2),宁戚。

“【注程】⑴林放:鲁国人。

⑵易:整治。

这里是治办丧事过重礼仪的意思。

【译文】林放问礼的本意是什么。

孑疗说:"你问的问题意义很大啊!礼的实行,与其奢侈,宁可节俭。

至于丧礼,与其仪节上过度周备,宁可感情过度悲哀。

“35子日:"夷狄之有君(1),不如诸夏之亡也(2)。

”【注程】(1)夷狄:古代对华夏族以外异族的泛称。

(2)诸夏:指中原地区的各诸侯国。

亡(w。

):无。

【译文】孔子说:“夷狄虽有君主,还不如中原各国没有君主。

《论语八则》训练作业 省二贾晨阳

《论语八则》训练作业  省二贾晨阳

《论语八则》
一、文学常识
孔子,名,字。

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的书。

二、原文填空
1.《论语八则》中,强调所学知识应该在生活中不断运用和深入理解的句子是:
,。

2.欢迎来自远方的朋友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八则》中的一句话是:
,? 3. 《论语八则》中阐明应该加强个人修养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的句子是:
,? 4. 《论语八则》中,论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5. 《论语八则》中,孔子认为对待事物或知识的正确态度是:
,,。

6. 《论语八则》中,论述学习应该有谦虚的态度的句子是:
,,。

7.老子说:“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借鉴)。

”《论语八则》中与其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8.曾子每天从哪几个方面来反省自己?(说明古人治学非常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 ? ?
9.提醒人们应该注意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
10.人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句子是:
,。

1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认为“乐在其中”才是学习的理想境界:
,。

12.提醒大家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应及时了解他人,知道他人的好恶,这样才能和谐相处的句子是:
,。

论语八则的文言文翻译

论语八则的文言文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是一位君子吗?”二、《论语·为政》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为人出谋划策时,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时,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三、《论语·八佾》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学习而不巩固,就会失去所学。

要忠诚和诚信,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犯了错误不要害怕改正。

”四、《论语·里仁》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说:“居住在有仁爱之心的地方是美好的。

选择居住的地方而不选择有仁爱之心的地方,怎么能算是有智慧呢?”五、《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他聪明而好学,不因地位低下而感到羞耻去请教别人,因此被称为‘文’。

”六、《论语·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从中得到乐趣的人。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则加以改正。

”八、《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一个有志向的人不能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的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仁义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非常重大吗?直到死后才能结束,不是非常遥远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难点
自主学习
1.知识链接: 孔子(前 551~前 479)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 山东曲阜东南)人。他的成就主要在晚年,晚年他致力于 教育,整理《诗》 《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 《春秋》 加以删修, 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思想核心是“仁”, 即仁爱、 爱人。 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 政”, 提倡德治和教化。 教育方面, 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 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因材施教”。 《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属于语录体散文集,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从 宋朝以来, 《论语》和《大学》 《中庸》 《孟子》合称为 “四书”,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2.字词积累: 文言文翻译技巧 留-----专有名词, 人名等照译 成分,如主语,宾语 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成现代词 调-----调整倒装句语序 成语预告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独立自学:
为:
是:
自省: 其: 善
2、固定句式: ⑤“„„也” 译为: 3、翻译这三则: ⑤


(五)第八、九和十则 1、重点词语: ⑧ 士 : 弘 毅 : 已: 可以: ⑨然: 凋: ⑩其: 恕: 欲: 勿: 2、翻译这三则: ⑧
仁 以 为 己 任 :
施:
于: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整合文言文知识) 一、通假字: 不亦说乎( ) 诲女知之乎( ) 是知也 ( ) 二、 《 〈论语〉十则》中总结出 “求知态度、学习方法和 修身做人”的哲理句有哪些? ① 1、求知态度 ② ③ ① 2、学习方法 ② ③ ① 3、修身做人 ② ③

拓展延伸
1、有些老师知道世上许多事情,讲起来娓娓动听,这样 的老师能说是好老师吗?孔子对老师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2、 《论语》 “诲汝”章中这段话非常简练,也没有交代说 话的背景, 而 《荀子》 书里记子路盛服见孔子的谈话背景, 就详细得多,书中说子路穿戴得整整齐齐去见孔子。脸上 还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经孔子批评后,他挽上了便服, 但神情依旧。从这个背景看,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 么? 3、谈谈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 检测反馈 1. 《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 ________________的言行。 2.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 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3、自选翻译下列语句: (四则以上) ①.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④.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⑤.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
⑥、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强化整理
1. “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 列句子中“而”的意思: (6 分) 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⑫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⑬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⑭温故而知新( ) ⑮学而不思则罔( ) ⑯择其善者而从之( ) 2. 《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 (3 分) 3.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 、 。 (3 分) 4.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5 分) 5. “温故” 和 “知新” 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 (5 分) 6.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 (4 分) 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一则是为了 告诫弟子 。 (4 分) 8.孔子曾说过: “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 。 (4 分) 9.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 喻什么社会现象?(5 分) 10.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⑪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 “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 。
【自主学习】 (熟读课文,梳理文意)
补-----补出省略的 换-----把古词换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 语 说 愠 . . . 殆 诲女 . . 是知 也 . 凋 . 己 .
三省 . 恕 .
传 不习 . 业 .
罔 . 亦 .
矣 已 . . 二、词语解释和翻译过关: (一) 、第一则 1、重点词语: 时: 习: 说: 朋: 子: 2、固定句式: “不亦„„乎?” 译为: 3、翻译本则:

撰写人:马冬丽 学习目标
论语十则
授课人:马冬丽
》导学案
授课时间:2013 年 9 月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 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1、感受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儒家文化的魅力。 2、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自 身修养。
知:
愠:

(二) 、第二则 1、重点词语: 吾: 日: 为: 谋: 传: 2、固定句式: “不„„乎?” 译为: 3、翻译本则:
忠:
交:
信:
(三) 、第三、四则 1、重点词语: 故: 新: 知: 2、翻译三、四则: ③
可以:
为:
罔:
殆:

(四)第五、六和七则 1、重点词语: ⑤诲: 女: ① 知之: ②知: ③知: 焉: 择: 者: 从: 改之:
1、 熟练背记《论语》十则 2、 作文练笔: 《孔子告诉我》 、 《我与﹤论语﹥牵手》
12.第八则中“重”和“远”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13.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 14.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分)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 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骄傲自满是求知的大敌,学而不厌才是学习的正确态 度。 D、武斌同学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这归功于他经常向 老师和同学请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勤奋好学。 作 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