獾的礼物教案
《獾的礼物》教案2

《獾的礼物》最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獾的善良和无私。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优秀品质。
3. 提高学生朗读、表达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
2. 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教育。
三、教学难点1. 獾的品质特点的理解。
2. 学生情感的融入。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故事视频或图书。
3. 学生分组合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猜测獾的特点。
2. 故事分享:播放故事视频或阅读故事图书,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感受獾的品质。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獾的行为和品质,引导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重要性。
4. 情景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扮演,体会角色的心情和品质。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獾的品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关爱他人、珍惜友谊。
6.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关于獾的故事或画作,展示自己的感悟。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悟,培养家庭情感交流。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故事情节和獾的品质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情景扮演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合作意识。
3. 收集学生的作业作品,评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2. 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3. 思考如何将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八、家长沟通1. 教师通过家长会或家访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鼓励家长参与家庭情感交流活动,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3. 向家长宣传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重要性,寻求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类似主题的书籍,如关于友谊、关爱的故事。
2. 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獾的礼物》教案

《獾的礼物》教案教案:《獾的礼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故事《獾的礼物》中的情节和主题。
2.能够通过描述和解释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獾的特点和生活环境,然后提问:你们知道獾是什么动物吗?它们是如何生活的?请大家谈一谈你们所了解的关于獾的知识。
2.阅读理解(20分钟):让学生阅读《獾的礼物》这个故事,然后回答问题:故事讲述了什么?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分发故事的大纲或者摘要,让他们提前阅读,以便更好地理解故事。
3.小组合作探究(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完成以下问题:1)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他们分别做了什么?2)獾为什么要把它的礼物给老鼠?3)为什么山猫和老鼠都喜欢獾的礼物?4)故事有什么寓意?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学生可以参考故事中的描述和对话来回答问题。
每个小组讨论完之后,可以让代表来分享他们的答案。
4.语言表达(2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故事中的一个情节,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进行解释。
例如:獾为什么要把它的礼物送给老鼠?你认为这个决定对獾有何意义?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一个代表可以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回答。
5.拓展活动(20分钟):要求学生为故事《獾的礼物》设计一个新的结局,并用自己的话叙述。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想象一个能让他们觉得有趣和有意义的结局。
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换他们所写的新结局,并互相给予建议和意见。
6.总结和反思(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并提问以下问题:1)你们对这个故事有什么新的理解和感受?2)通过这个教学过程,你们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学生可以依次回答问题,教师也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三、教学资源:1.《獾的礼物》故事文本2.故事大纲或摘要3.小组讨论问题的提示4.学生自己的创作文本5.学生交换新结局的作品四、教学评价:1.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完整版)《獾的礼物》教案

授课方案授课目的:1、认识这个故事,并为这个故事而动人,经过獾的语言和行为,感悟生命的永远,学会平凡地面对发生的所有。
热爱生命,理解生活的所存心义。
2、学会选择图书,喜欢看书。
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童话书吗?2、真的?那沈老师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能不能够猜出我讲的故事是哪本书里的?听理解了就举手。
(1)有一个小男孩,他长了一个特别奇怪的鼻子。
怎么奇怪呢?他只要一谎话,那个鼻子就会长长一寸。
有一天,他撒了很多很多的谎,结果,来了一群小鸟飞到他的鼻子上。
有没有听出来,这是哪本书里的情节?(《木偶奇遇记》)我问问你们,那群小鸟为什么飞到他的鼻子上来了?鼻子越长越长了,小鸟以为是什么呀?对了,以为是树枝,所以就飞过来了。
《木偶奇遇记》,是吧?(小男孩,皮诺乔作者:意大利科洛迪小男孩父亲:杰佩尼)(2)第二个故事,圣诞节之夜,有一个小女孩冒着风雪,沿街叫卖火柴,但没有一个人来买。
天越来越黑,风雪越来越大,短吃少穿的小女孩实在支持不住了,于是她划亮了手中的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看见了她的奶奶。
火柴熄灭了,四周一片漆黑,小姑娘幸福地闭上了眼睛。
(见学生都举手)都知道啊!你说?作者?《卖火柴的小女孩》。
应该是安徒生。
记住——安徒生。
记住这些为我们创立快乐的人,创立了幸福的人。
必然要记住——安徒生。
(3)有一个小男孩特别俏皮,特别俏皮,自然俏皮的男孩总是聪颖。
这个小男孩啊,发生了很多很多幽默的故事,怎么幽默法呢?有一天,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动物园游玩。
在游玩时,他一小心落入了老虎笼子里,同学、老师、动物园里的工作人员都十分紧张,而他却和老虎成了朋友,大家虚惊一场。
这个小男孩是谁?(《皮皮鲁历险记》)作者呢?郑渊洁是我们中国的童话大王。
3、今天,沈老师也要向大家一起读一本童话书,这本童话书的书名就是《獾的礼物》,看老师板书。
齐度读书名两遍,看了这个书名,你有哪些问题想知道呢?(生设疑)这本童话书的作者是苏珊. 华莱,她现在是英国最出名的图画书画家之一,我们一起来记住她,这个为我们带来快乐和温情的人。
獾的礼物教案

獾的礼物教案【篇一:獾的礼物教案】绘本《獾的礼物》教学设计斜桥镇中心小学学习用感恩、祝福的心来面对亲友、宠物的死亡。
教学准备:绘本《獾的礼物》、ppt、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师生共同回忆收到过的最开心的礼物。
教师:孩子们,你们收到过礼物吗?收到礼物的心情怎样?说说你收到过的最珍贵的礼物?为什么珍贵?那你们有没有保存好这些礼物?教师小结:每个人都会收到珍贵的礼物,却不是每个礼物都可以陪伴你们很久。
但我知道世界上有这样一种礼物会伴随你一生。
会是什么礼物呢,看了今天的绘本我们就知道了。
二、观察画面,了解主要人物。
1、观察封面(1)看,小动物们排着老长老长的队伍来到獾的面前,都在等着獾的礼物呢。
看看,都有谁呢?(狐狸、兔子、鼹鼠、青蛙)教师小结:原来呀,獾懂得许多许多的事情,是一只受人尊敬的,乐于帮助别人的獾。
(2)从这封面上,你还知道了哪些信息呢?(文、图:苏珊华莱:英国人,从小酷爱画画,我们今天读的这个故事《獾的礼物》是她大学毕业时创作的第一个绘本故事,她也因此而一鸣惊人。
翻译:杨玲玲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2、(投影仪出示书的环衬)我们轻轻翻开绘本第一页,这是书的环衬,你看到了什么?(绿色的书页)给你什么感觉?(一片的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所以,有人说这是一本关于生命的书。
) 3、我们又翻开一页,(音乐响起)这是扉页,——一个小小的镜头,将我们的视线拉向远方。
年纪很老的獾一个人站在野外,风吹起了他的围巾。
夕阳下,晚风中,獾孤独地望着远方,(他要到哪里去?他想干什么?他还会回来吗?)4、许许多多疑问在我们脑海中浮现,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
5、走进正文——轻轻地翻,缓缓地读(1)读到“他吃过晚饭,坐在书桌前面写信一点都不像他从前做过的梦。
” 轻轻地问: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梦呢?指名说。
(你真会想。
真是个奇妙的梦。
还有谁说说。
)(接着读:让獾吃惊的是,脱离他的身体。
)(2)这是一个奇妙而美丽的梦,在梦中年迈的獾不需要拐杖,不需要眼睛,他尽情地奔跑着,奔跑着(接着读:第二天,再见,獾”) (3)獾走了,獾不希望大家太过悲伤,可是,可是,大家都爱戴的獾走了,大家还是非常伤心,尤其是鼹鼠,(那天晚上湿透了。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獾的礼物》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獾的礼物》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复述故事《獾的礼物》。
2.能够使用简单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表述和表达。
3.能够描述自己的生日和礼物。
4.能够在阅读和讨论中培养对于语言的理解与运用。
二、教学重点1.故事的理解。
2.语言素材的运用。
三、课前准备1.图书《獾的礼物》。
2.大班学生的生日时间表和生日蜡烛。
3.合适的表现故事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1.教师播放一段动画或音乐,提问学生是否喜欢猫、狗、兔子等宠物,并提问他们最喜欢的是什么宠物,理由是什么?2. 教学内容1.教师向学生讲述《獾的礼物》故事,同时在讲述过程中向学生展示相应的图片。
2.学生跟读故事,教师鼓励学生多多讨论故事中的细节,如故事中人物的表现和感受、故事的重点等。
3.教师还可以利用举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文化背景。
4.学生完成故事听写:教师读故事一遍,然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故事的听写,并检查学生听写的情况。
5.学生展示自己的生日时间表和生日蜡烛,并用简单的语句描述自己的生日和礼物。
3. 拓展活动1.学生分组,通过讨论的方式重新讲述故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以不同的角度讲述不同的故事。
2.学生编写自己的生日贺卡,并在班级内分享。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对这堂上课的全面评价,可总结以下几点:1.教师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故事并且对于语言素材的掌握甚至达到了推陈出新的状态。
2.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很好地将故事中的文化背景与语言素材相结合,使学生在与斗读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
3.教师通过训练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的技巧,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为将来的语言学习铺好基础。
六、教学反馈这堂课程内容新颖、有趣,学生们对于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对于语言素材的掌握都有显著提高。
在未来的教学当中,我会继续发扬为学生创造宜居而充满趣味的课堂的精神,不忘初心、努力前行!。
《獾的礼物》教案2

《獾的礼物》最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獾的礼物》,了解獾及其生活的环境。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4. 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1. 学会生字词,理解词义。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 体会课文中獾与其他小动物的情感关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獾的生活环境。
2. 互动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情感。
五、教学准备1. 课件:獾的图片、视频等。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朗读音频。
4. 作业本。
一、第一章:獾的故事1. 引入:展示獾的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獾。
2. 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獾的生活习性。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4. 讨论:獾与其他小动物的关系。
二、第二章:獾的家园1. 引入:展示獾的家园图片,让学生了解獾的生活环境。
2. 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獾在家园中的生活。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4. 讨论:獾如何保护家园。
三、第三章:獾的朋友1. 引入:展示獾的朋友图片,让学生了解獾的社交关系。
2. 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獾与朋友们的互动。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4. 讨论:獾如何与朋友们相处。
四、第四章:獾的礼物1. 引入:展示獾给出礼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獾的行为特点。
2. 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獾给出礼物的意义。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4. 讨论:獾的礼物带给其他小动物的影响。
五、第五章:獾的离去1. 引入:展示獾离去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獾的重要性。
2. 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獾离去的原因。
《獾的礼物》绘本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獾的礼物》绘本教案适用年级:大班教材来源:《獾的礼物》绘本教学目标:1. 了解獾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感知生命的意义,学会关爱和分享。
3. 培养幼儿想象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认识獾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感受绘本中的情感,培养关爱和分享意识。
教学难点:1. 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2. 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 《獾的礼物》绘本2. 图片卡片(獾、兔子、小鸟等)3.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4. 音乐播放设备环境准备:1. 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2. 创作区(画纸、画笔、彩泥等)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獾的礼物》绘本,吸引幼儿注意力。
2. 引导幼儿观察绘本封面,提问:“你们知道这是谁的故事吗?”3. 教师简要介绍獾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激发幼儿兴趣。
(二)基本内容:1. 教师讲述绘本故事,引导幼儿关注獾与朋友们的互动。
2. 教师结合图片卡片,详细介绍獾与其他动物的区别。
3. 引导幼儿讨论:“獾为什么要把礼物送给朋友们?”、“你认为礼物是什么?”(三)创作环节:1. 教师分发创作材料,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礼物。
2.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3. 作品展示: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创作环节的表现,评价其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搜集幼儿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评价其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3. 综合评价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五、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记录幼儿在家庭中的关爱和分享行为。
2. 环境创设:将幼儿的作品装饰在教室环境中,营造温馨的氛围。
3. 课后活动: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成长过程。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绘本共读1. 教师带领幼儿共读《獾的礼物》绘本,引导幼儿关注獾的行为和心情。
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对绘本的理解和感受。
獾的礼物教案

獾的礼物教案獾的礼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獾的特点和习性,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界的兴趣与关爱意识。
2.通过阅读并讨论《獾的礼物》这个故事,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3.通过制作小礼物和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獾的礼物》这个故事的理解和讨论。
2.小礼物的制作和展示。
三、教学准备1.课本:《獾的礼物》2.小礼物制作材料:彩纸、胶水、剪刀等3.PPT或黑板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导入:通过图片或问答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带入本课内容,如:“你们知道什么是獾吗?獾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2.导入:导入教学内容《獾的礼物》,并让学生对獾做一些简单描述。
Step 2 阅读故事1.在课堂上让学生读一遍《獾的礼物》,并理解整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让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故事的情节和主题,然后每个小组做一个简短的汇报。
Step 3 深入探究1.针对不同问题展开讨论,例如:为什么其他动物都不喜欢獾?獾为什么会送出这么多精美的礼物?2.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并帮助他们发现故事的深层含义。
Step 4 礼物制作1.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故事中选择一种礼物的制作方法。
例如,纸花、手链、贺卡等,然后每个小组根据选择的礼物制作一个样品。
2.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将彼此分工合作,让他们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学生完成制作后,将礼物准备好,为下一步的展示做好准备。
Step 5 展示交流1.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礼物,并向其他小组介绍,交流每个小组的制作心得和所选礼物的含义。
2.学生可以针对其他小组的礼物提出问题和给予评价,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教师适时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的付出和创意。
五、教学延伸1.可以组织学生写一篇关于獾的作文,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可以通过观察和实地考察,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獾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六、板书设计獾的礼物七、教学反思通过阅读《獾的礼物》这个故事,启发学生对于自然界的关爱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獾的礼物
【设计意图】
孩子在成长中总会遇到亲人的故去、心爱宠物的死亡也会带来强烈的内心震动。
不能认识死亡,就无法认识生命与感恩。
禁忌往往被赋予神秘的光环,只会加重孩子的好奇心与害怕感。
本活动以情感为主线,旨在通过绘本“獾的礼物”的讲述与角色扮演创造故事氛围,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象自己就是青蛙、鼹鼠、兔子,是獾的朋友,并在过程中理解獾死后带给人们许多精神礼物,值得大家去怀念它。
【活动目标】
1、关注情感体验,适度引发幼儿对死亡的情绪体验。
2、学习用感恩、祝福的心来面对亲友、宠物的死亡。
【活动准备】
1、绘本《獾的礼物》、PPT课件,背景音乐等。
【活动重、难点】
重点:关注情感体验,适度引发幼儿对死亡的情绪体验。
难点:学习用感恩、祝福的心来面对亲友、宠物的死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播放PPT与幼儿一起观看故事。
有一只年纪很老的獾,是许多动物们的好朋友。
他知道自己就快要死了,可是他并不害怕,还常常告诉朋友们在他死的时候
不要为牠难过!
2、教师播放轻音乐。
小朋友们,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说一说你们刚才在故事中的感受。
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猜,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1、.獾死了,森林里的小动物本来很难过、很伤心,后来为什么会变快乐了呢?(因为想到獾以前教他们学会好多东西,很感谢獾!)
(1)如果你是獾,你死了以后,你会希望所有认识你的人都一直在哭、很伤心、很难过?还是希望他们过得很快乐呢?(2)你曾经有过面对亲人死亡的经验吗?那时候你有什麽感觉?你会用那一种方法想念他呢?是用悲伤的方法一直流眼泪?
(3)还是去想他曾经教过你、帮助过你的事情,并感谢他呢?
小结:獾以前教他们学会好多东西,很感谢獾!
2、启发幼儿引导幼儿了解故事,知道友谊是宝贵的。
帮助幼儿理解动物之间的感情与我们的生活关系,了解人和动物都离不开感情。
教师请幼儿勇敢的分角色进行讲述故事,并感知獾乐于助人带来的快乐!
小结:人和动物都需要互相帮助。
三、结束部分
教师出示爱心卡片。
让幼儿互相表达自己和伙伴们互相帮助带来的快乐。
自由发挥,并通过制作小爱心卡片送给小伙伴。
【活动延伸】
人若总是在失去后才知感恩和珍贵,实在有些可惜,所以希望小朋友从现在开始就能懂得感恩身边亲友的好,尤其是身边的好朋友喔!可全班或分组进行,每天以一位小朋友为感恩的对象,其他小朋友轮流说出对他感谢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