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学物中毒分析及现场救护原则(word版)
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

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化学中毒是指人体吸入、接触或摄入有毒化学物质后引起的中毒症状。
化学中毒可能会导致轻微的不适,也可能会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对于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现场评估和保护1.确保自身安全:在进行急救前,务必确保自身安全。
如果现场存在有毒气体、化学品泄漏或其他危险情况,应立即撤离,并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2.评估中毒情况:观察中毒者的症状和病情,了解中毒的原因和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3.呼叫急救:如果中毒者出现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等,应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请求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
4.保护现场:如果中毒是由于泄漏的化学品引起的,应立即采取措施停止泄漏,并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
二、急救步骤1.移至通风处:将中毒者迅速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继续接触有毒气体或化学品。
2.切勿拖延时间:对于化学中毒,时间非常关键。
应尽快采取急救措施,以减少毒物在体内的吸收。
3.清除有毒物质:如果中毒是由于皮肤接触有毒物质引起的,应立即将有毒物质冲洗掉。
使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确保彻底清除。
4.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中毒者呼吸困难或窒息,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
可以采用头后仰法或侧卧位,避免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
5.进行人工呼吸:如果中毒者停止呼吸或呼吸微弱,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将中毒者平放在坚硬表面上,将头部后仰,进行急救呼吸。
6.心肺复苏:如果中毒者没有脉搏或心跳,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按照心肺复苏的标准程序进行操作,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三、注意事项1.不要使用家庭急救方法:对于化学中毒,不要使用一些家庭急救方法,如催吐、喂食油脂等。
这些方法可能会加重中毒情况。
2.避免直接接触:在进行急救时,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中毒者的皮肤、血液或其他体液,以免自身受到污染。
3.保持中毒者体温:中毒者可能会出现体温下降的情况,应及时给予保暖措施,避免中毒者体温过低。
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

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标题: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引言概述:化学中毒是指人体吸入、接触或摄入有毒化学物质后引起的中毒症状。
在现场遇到化学中毒的情况下,正确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地减少中毒对人体的伤害。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阐述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措施,包括急救前的准备工作、中毒现场的安全措施、中毒物质的处理方法、中毒者的急救方法以及呼叫急救服务。
正文内容:1. 急救前的准备工作1.1 熟悉常见有毒化学物质及其特点:了解各种有毒化学物质的毒性、吸入、接触或摄入途径以及症状表现,有助于判断中毒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1.2 了解急救设备和药品:急救箱应随时备齐,其中包括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中和剂、解毒剂、洗眼液等,以便在急救时使用。
2. 中毒现场的安全措施2.1 确保自身安全:在进行急救前,应确保自己的安全,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避免接触有毒物质。
2.2 隔离中毒现场:将中毒者迅速移到安全区域,避免其他人员接触有毒物质。
2.3 通风换气:打开窗户或使用通风设备,及时排除有毒气体,减少中毒风险。
3. 中毒物质的处理方法3.1 气体中毒:将中毒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呼吸困难可进行人工呼吸。
3.2 接触中毒: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污染的皮肤或眼睛,可用中和剂或解毒剂进行处理。
3.3 摄入中毒:不要催吐,立即给予大量清水漱口,尽早送往医院。
4. 中毒者的急救方法4.1 检查呼吸和心跳:确保中毒者的呼吸道通畅,如果没有呼吸或心跳,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2 给予急救药物:根据中毒类型给予相应的解毒剂或中和剂,如抗过敏药物、解磷剂等。
4.3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中毒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5. 呼叫急救服务5.1 提供准确信息:向急救中心提供中毒者的症状、中毒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急救措施的执行情况。
5.2 遵循急救中心的指示:急救中心会根据情况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如病情严重可要求立即送往医院。
急性化学物中毒与应急救援

一、急性化学物中毒急救总则
(一)一般救治
1.阻止毒物继续吸收
(1)控制和切断毒物来源,迅速使患者脱离 中毒现场,毒物接触时间越长,中毒越重。 (2)迅速脱去或剪去被毒物污染的衣物,特 别是内衣内裤。 (3)彻底洗清毒物污染的部位,通常用流动 清水进行及时有效的冲洗,时间不得少于 15min。 (4)经口中毒者,毒物为非腐蚀性者,应立 即用催吐或洗胃方法清除。
③ 农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 菊酯、溴甲烷、磷化氢、氟乙酰胺、有机汞 等。 ④ 其他:丙烯酰胺、苯酚、甲硫醇等。 (2)导致脑组织缺氧的毒物 ① 致低氧性缺氧:一氧化碳、过量的 甲 烷、二氧化碳和氮气等。 ② 致细胞毒性缺氧:硫化氢、氰化物等。
2.临床特征
引起急性中毒脑病,轻症表现为 可逆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 某些溶剂所引起的轻度麻醉状态;重 症可有脑器质损害和特征性的病理变 化,以进行性弥漫性脑水肿导致颅内 压增高为多见。少数有局限性大脑皮 质和小脑、锥体外或脊髓损害等表现, 多为双侧性。
二、急性化学中毒的救治
(二)窒息性毒物 空气中O2 → 肺泡 → 弥散入血 → Hbo2 → 全 身毛细血管 → 释放弥散 → 组织细胞
1.常见致病毒物品种
(1)单纯性窒息性气体。 常见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 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由于它们在空 气中大量存在而使吸入气中氧含量比 例明显下降,导致机体缺氧窒息。
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 l 亚硝酸异戊酯吸入 l 3%亚硝酸钠10CC 静注 l 10% 4—DMAP(4—二甲基氨基苯酚) 2CC,肌注 l 美兰(亚甲兰)10 mg ~ 20 mg / kg 体重,静注(缓慢)
供硫剂: l 25%~50%硫代硫酸钠50CC ~ 25CC,
化学中毒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化学中毒现场应急处置方案一、化学中毒的定义和常见症状化学中毒是指人体吸入、接触、食入或注射有害化学物质后所引起的中毒反应。
常见的症状有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口干、眼泪与流涎增多、皮肤瘙痒等。
化学中毒有很强的迅速性和危险性,因此及时、准确地处理化学中毒事故十分必要。
二、现场化学中毒应急处理原则1.尽快撤离现场。
发现事故后,应立即用安全通道或安全地点离开危险区域。
2.进行紧急救护。
在将受害人带离现场的同时,要尽快进行施救,如使用药物解毒、洗面以及进行人工呼吸等。
3.迅速通知急救中心。
发生事故后,要用最快的速度通知急救中心,争取早日得到医疗救助和治疗。
三、化学品安全处理措施1.正确使用和存储化学品。
预防化学品事故的发生,一定要妥善存放和使用危险化学品,并遵守相应的规定和标准。
2.及时处理化学事故。
发生化学事故时应立即进行危险化学品的堵漏和企图,减少污染面积,并采取适当的处置方法。
3.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化学品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明确识别化学品危险性,具备正确处理化学品事故的能力。
四、应急处理流程1.急救人员入场前的准备。
确认现场的化学品种类、数量、危险性和泄漏处置情况;戴上防护装备,尽量避免接触泄漏的化学品。
2.急救人员进行现场安全评估。
确认现场危险点和化学品泄漏位置,避免进一步的伤害和污染。
3.寻找受害者。
寻找受害者的位置和症状,及时救助。
为了尽量减少接触化学品的危险,可以戴上呼吸器和防护眼镜。
4.进行急救处理。
对于化学品泼洒、喷溅等部位进行大量的沥洗或冲刷,使化学品稀释。
对于中毒者进行急性解毒和呼吸治疗等。
5.清理现场。
待受伤者得到有效救治后,进行现场的清理和处理。
对残留的化学品进行可靠的堵漏、封存和处置。
五、总结以化学品安全为重点的环保工作已经在我国各种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开展。
然而,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对环境的伤害如此严重。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意识十分重要,以此来预防和减少生产和生活中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急性化学中毒急救现场处理

急性化学中毒急救现场处理概述急性化学中毒是指人体通过口腔、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等途径吸入、吞食或接触到有毒化学物质后,短时间内引起的中毒症状。
中毒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化学物质的种类、剂量、暴露时间和暴露途径等因素。
在急性化学中毒的处理过程中,及时而正确的急救措施能够起到关键作用,有助于挽救患者的生命。
急救前准备在进行化学中毒急救时,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以下是在处理急性化学中毒时应该做的准备工作:1.确保自身安全:穿戴防护设备,如安全眼镜、手套和呼吸器等,以免受到化学物质的损害。
2.获取相关信息:尽可能了解中毒的化学物质的性质,对其毒性、稀释比例、特殊反应等进行了解。
3.呼叫急救:拨打当地紧急求助电话,将中毒事件报告给医务人员,并告知中毒的化学物质种类、患者的症状和现场情况。
中毒急救步骤1. 脱离暴露环境如果患者仍然处在化学物质暴露的环境中,应立即将其转移到安全地点,远离有毒物质,以防进一步中毒。
切勿在暴露环境内开始救治。
2.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急救电话应该在第一时间拨打,以便受害者尽早得到合适的救治。
当拨打急救电话时,提供相关的信息,如中毒物质名称、症状及其严重程度等。
3. 评估患者状况在开始急救处理之前,对患者状况进行评估十分重要。
以下是一些急救人员可以做的评估过程:•检查患者自主呼吸和心跳是否正常。
•注意呼吸道是否受到阻塞,如有痰液、呕吐物等。
•观察瞳孔的大小和反应情况。
•注意皮肤状况,如颜色、湿度和温度等。
4. 提供通气和心肺复苏如果患者没有自主呼吸或心跳停止,必须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
在提供通气和CPR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确保患者处于平稳的位置,以便进行有效的通气和心肺复苏。
•采取合适的通气方法,如人工呼吸或使用人工通气设备。
•如果有多名急救人员在场,一个人应负责提供心肺复苏,另一个人应拨打急救电话和准备急救药物。
5. 清除呼吸道阻塞如果患者有意识、有呼吸但呼吸道受到部分或完全阻塞,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清除阻塞物。
急性化学物中毒分析及现场救护原则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184急性化学物中毒分析及现场救护原则通用版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急性化学物中毒分析及现场救护原则通用版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接触化学物质的机会和品种日益增加。
目前世界市场上可见的化学品多达200万种,其中至少有6-7万种常见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新化学物质也以每年近2万种的速度增加大约有近1千多种要投入市场使用。
这样在化学品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可导致化学品有毒有害物逸散造成人员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
有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要发生200多起较严重的灾害性急性化学物中毒事故,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平衡带来极大的危害。
为了有效地防止和消除化学品毒性隐患根源,保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凡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能就地、就便、及时正确地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即切断毒源、自救互救、就可以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中毒,减轻中毒伤害,为专业防毒救护赢得宝贵时机。
1、造成急性化学物中毒的原因具有急性毒作用的化学性毒物,在正常生产、正规操作和具有完善的防护设备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发生中毒。
急性毒作用的化学物质主要存在于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物(中间体)产品,付产品,也可以来自废弃物、自然分解产物,热解产物以及意外情况下的燃烧产物等。
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

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标题: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引言概述:化学中毒是指人体吸入、接触或者摄入有毒化学物质后引起的中毒症状。
在化学品泄漏或者意外中毒事件发生时,正确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可以减少中毒者的伤害程度,甚至拯救生命。
一、迅速将中毒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1.1 确保自身安全,避免接触有毒化学物质1.2 迅速将中毒者从事故现场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1.3 打开窗户或者门,增加通风,有助于减少有毒气体的浓度二、即将拨打急救电话2.1 在转移中毒者的同时,即将拨打急救电话2.2 提供准确的事故地址和中毒症状,以便急救人员能够及时到达并做好准备2.3 跟急救人员保持联系,根据他们的指示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三、洗净中毒部位或者口腔3.1 如果中毒是由皮肤接触引起的,即将用大量清水冲洗中毒部位3.2 如果中毒是由口腔摄入引起的,让中毒者喝大量清水或者牛奶,以稀释有毒物质3.3 注意不要让中毒者呕吐,以免有毒物质再次进入口腔或者呼吸道四、保持中毒者清醒并保持体位4.1 监控中毒者的呼吸和心跳情况,保持清醒状态4.2 将中毒者放置在侧卧位,有助于呼吸通畅4.3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前,不要让中毒者离开视线,随时监控其症状变化五、不随意使用解毒药物5.1 不要随意给中毒者口服解毒药物,以免加重中毒情况5.2 等待急救人员到达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使用解毒药物5.3 在急救人员的指导下使用解毒药物,以确保正确使用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化学中毒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中毒者的伤害,提高生存率。
在发生化学中毒事件时,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希翼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化学中毒急救知识的了解,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急性化学中毒现场急救处理

急性化学中毒现场急救处理化学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被广泛使用,然而,不正确或无意间的接触可能导致急性化学中毒。
当发生化学中毒事故时,迅速而正确的现场急救处理对于减轻伤害和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急性化学中毒现场急救的处理方法,以确保人们对该问题有所了解并能采取适当的措施。
1. 随时呼叫急救服务急性化学中毒是一种紧急状况,因此,当发现中毒者时,第一时间应该拨打急救服务电话。
告知接线员你所面临的情况,包括中毒物质的名称(如果得知),中毒者的症状和当前所在位置等。
2. 将中毒者从危险区域转移至安全区域如果可能,将中毒者迅速转移到安全的区域。
确保自己的安全,戴上适当的保护装备(如手套、防护眼镜等),以免受到中毒物质的影响。
3. 外部少量溶液中毒的处理如果中毒是由于皮肤上的化学品接触而引起的,应立即采取以下步骤:- 注意自己的安全,戴上防护手套。
- 将受影响的皮肤立即放在流动的清水下冲洗至少15分钟,或者根据中毒物质的要求进行冲洗。
- 调查中毒的物质,如果有使用说明,请遵循使用说明的处理方法。
4. 吸入化学物质造成的呼吸道刺激如果中毒是由吸入化学物质引起的,应迅速采取以下步骤:- 将中毒者带到新鲜空气中,确保呼吸道通畅。
- 如果呼吸困难或过度咳嗽,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5. 急性化学中毒引起的消化道反应如果中毒是由于误食或吞下化学物质引起的,应立即采取以下步骤:- 不要让中毒者吃东西或喝任何东西。
- 保存中毒物质的容器和包装,以便医生查询。
- 等待医疗人员和急救人员的指导。
6. 识别化学物质的特征和危害对于可能涉及到的化学物质,尽量了解其特征、毒性和危害。
熟悉化学品的安全数据表,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迅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7. 不要将中毒者强迫呕吐强迫呕吐这种传统处理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中毒情况。
根据中毒物质的特征和医生的指导,遵循适当的处理方法。
发生急性化学中毒是一种紧急情况,因此在提供急救处理时要保持冷静,以确保所有行动都是正确和安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化学物中毒分析及现场
救护原则
(完整正式规范)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急性化学物中毒分析及现场救护原则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们接触化学物质的机会和品种日益增加。
目前世界市场上可见的化学品多达200万种, 其中至少有6-7万种常见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 新化学物质也以每年近2万种的速度增加大约有近1千多种要投入市场使用。
这样在化学品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可导致化学品有毒有害物逸散造成人员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
有资料显示, 全世界每年要发生200多起较严重的灾害性急性化学物中毒事故, 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平衡带来极大的危害。
为了有效地防止和消除化学品毒性隐患根源, 保护人员的身体健康, 凡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能就地、就便、及时正确地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 即切断毒源、自救互救、就可以防止事故扩大, 减少中毒, 减轻中毒伤害, 为专业防毒救护赢得宝贵时机。
1、造成急性化学物中毒的原因
具有急性毒作用的化学性毒物, 在正常生产、正规操作和具有完善的防护设备的情况下, 一般不会发生中毒。
急性毒作用的化学物质主要存在于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物(中间体)产品, 付产品, 也可以来自废弃物、自然分解产物, 热解产物以及意外情况下的燃烧产物等。
例如, 造纸、粘胶纤维制造、制革、制骨胶及有机性物质生活污水处理池中废弃物产生的硫化氢气体;含氰废液与酸性废水相遇时产生的氰化氢气体;磷化铅遇湿自然分解产生的磷化氢气体;四
氯化碳等某些卤代烃类气体与明火或灼热金属物体接触时氧化生成的光气;含碳物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硝酸胺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晴纶燃烧时产生的丙稀晴等, 都是急性毒性很大, 又非原料的产品, 但又都具造成急性化学物中毒的毒性来源。
在生产中生产和使用的有毒物质能造成急性化学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1.厂房设计、建设不合理
首先是工厂选址不合适, 未进行建设项目卫生预评价分析, 对生产和
生产使用的化学物毒害作用、接触场所及对人员产生危害影响认识不清楚。
厂房狭窄, 自然通风不良, 通风排毒或事故通风系统不完善、效果不理想, 个人防护用品缺乏或有缺陷等不良的生产环境, 一旦有大量有毒气体逸出就可造成人
员中毒。
2.工业生产中由于设备、陈旧、腐蚀或违章操作等原因, 使工业毒物在生产环境中大量溢散造成工人的急性化学物中毒事故。
如盛有化学毒物的容器、管路和罐、釜等设备破裂, 毒物大量溢出而引起。
3.生产管理紊乱
违章操作是急性化学物中毒事故最主要原因之一。
化工生产因违章操作使化学反应过头, 失去控制, 引起爆炸, 造成大量工业毒物逸散;违章加料同样因化学反应不能正常进行而发生爆炸或冒料等;物料输送管道堵塞, 未及时发
现和处理, 而继续加压时, 可使管道破裂而有毒物料喷出;多台反应器串联相通, 当其中一台停车检修, 但与其他正在使用的设备隔绝不严密, 则可串料而引起
检修者急性中毒事故;原料不纯, 进入化学反应系统后产生付反应, 生成不稳定的爆炸性物质而发生爆炸、中毒;化工粗制品中的杂质未及时消除, 放置时间过长, 也可产生爆炸物质;因包装材料选用不当, 容器溢漏或包装瓶破损, 使工业毒物外溢, 人员中毒;许多化学毒物化学性质不稳定, 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可遇热分解, 发生爆炸, 使毒物污染区内人员造成急性中毒;压缩气体的贮槽、贮罐、钢瓶受日光曝晒, 使容器内压力剧增, 可冲破安全阀, 气瓶嘴逸出或发生爆炸,
可使下风方向染毒区内的人员中毒;违章检修设备, 带料、带压检修, 或与带料设备未隔绝, 或设备内残余物料检修时流出与其他化学品反应生成有毒气体,
造成检修人员与周围人员中毒。
4.在存储、搬运、运输和使用化学毒物时, 因容器颠破碰撞或摔落容器或包装破损, 导致化学毒物泄漏。
以及操作人员缺乏安全防毒知识等原因, 会造成工人短时间内大量接触化学毒物而引起急性化学物中毒。
5.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 在不注意防知识防护的情况下, 不但可以使施药人员发生中毒, 而且还可因污染良田、水源等而造成环境公害, 使非职业接触者发生中毒。
6.在水、火、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突然袭击下, 有毒厂矿企业生产设备、防毒设备等遭受损坏, 大量工业化学毒物外溢, 也可造成较大范围的环境染毒
和人员中毒。
7.生活中因使用化学品不当, 及缺乏应用常识而发生的中毒事故。
如一
氧化碳中毒、3硫化氢中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