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二区域地理—青藏地区

(完整版)高二区域地理—青藏地区
(完整版)高二区域地理—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定稿

读图,回答1~2题。

1.图甲是青藏高原铁路两旁的热棒(一种特制的铁棒),形似“林带”,这些热棒的作用是( )

A.避雷电

B.阻止野生动物闯入铁路

C.防翻车

D.冷却路基,防止冻土融化

2.图乙为黄土高原某地的3D电脑图像,虽沟壑纵横,但植被的种类垂直差异很小,主要原因是( )

A.相对高度小 B.纬度较高

C.降水量偏小 D.海拔较低

下图示意西藏自治区青稞(大麦)区域分布,X、Y、Z三类区域熟制不同。读图完成3~4题。

3.影响Y

弯曲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3

A.光照B.热量C.地形D.降水

4.藏北大部分地区没有种植青稞的原因是( )

A.青壮年劳动力缺乏

B.种植其他产量更高的农作物

C.水热条件不足

D.自然保护区不允许发展农

图2示意“1981-2010年西藏平均霜冻日数和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单位:天)”。读图回答5-6题。

5.与西藏霜冻日数空间分布相关程度最大的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地势6.西藏霜冻日数变化趋势的影响是()

A.雪线下降B.积温增加C.冻害加重D.牧业衰落

图3为青藏高原隆起前后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图模拟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 青藏高原隆起前后M地风向和N地风速变化正确的是

A.冬季,M地盛行西南风变为西北风

B.冬季,N地风速变大

C.夏季,M地盛行东北风变为东南风

D.夏季,N地风速变小

8. 青藏高原的隆起导致

A.我国冬季风变强,夏季风变弱且范围小

B.全球气候变暖,极端灾害性天气增多

C.南亚夏季风变强,但却制约其影响范围

D.板块运动活跃,地震、火山灾害增多

9.(2017浙江省十校联盟3月适应性考试)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D

A.蒸发强烈 B.降水充足 C.土壤肥沃 D.冰川广布

在青藏铁路建设中,为解决多年冻土层不稳定对路基的影响,采用了自动温控通风管技术(如下图所示),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0 ℃时关闭,低于0 ℃时打开。该地一年中日平均气温的变化范围为-14 ℃~8 ℃,负温期(日平均气温小于0 ℃的时期)约6.5个月。据此完成10~11题。

10.通风管挡板( )

A.正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B.负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C.夜晚多打开,储冷、降温

D.夏季多打开,通风、散热

11.与江汉平原相比,该地( )

A.负温期短B.气温年较差大

C.气温日较差大D.太阳辐射弱

12.(2017·山东德州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沿途接纳多条支流,后绕过南迦巴瓦峰转向

南流(此段即雅鲁藏布大峡谷),出中国境后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干流在拉孜以上为上游,河床海拔在5 200米以上,沼泽和湖沼较多;拉孜到派乡为中游,海拔已降到4 500米以下,沿岸是西藏农业最发达地区,农产品品质好,被誉为“高原粮仓”;派乡以下为下游河段,谷底海拔从2 800米迅速降至155米。

材料二: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分布图

(1)描述图中1 000 mm年等降水量线所围区域内降水的分布特征,并分析A地降水最多的成因。

(2)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高原粮仓”农产品品质极优的条件。

(3)1998年中国科学家完成了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首次徒步穿越考察,考察证实该峡谷是“生物物种宝库”“地质博物馆”,请说明理由。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下面示意青藏地区局部示意图和当惹雍错湖地区卫星图。

材料二当惹雍错湖,西藏第三大湖,海拔4 000多米,位于藏北地区典型的纯牧区,但在当惹雍错湖湖边却有青稞的分布,这在藏北是极其罕见的。

材料三墨脱县大部分区域内的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18~2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2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2~16℃,这也让墨脱被视作西藏最不像西藏的地方,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植被类型天然博物馆”。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当惹雍错湖湖边有青稞分布的自然原因。

(2)为什么墨脱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植被类型天然博物馆”?

(3)简要分析藏彝走廊地区少数民族众多的原因。

可确定选D项。

2.A 解析: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异在相对高度大的条件下才会明显,黄土高原沟壑一般不会太深,故不易出现植被种类的垂直差异。

沿河谷向西弯曲,这主要与河谷地区地势低,热量3.C 4.C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Y

3

条件好有关;因而地形是影响其弯曲的主要因素。第4题,西藏地区的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藏北地区的海拔很高,气温低,同时降水也很稀少,水热条件的不足,使得藏北大部分

地区不能种植青稞。

5.D 读图,根据图中的西藏霜冻日数空间分布趋势,海拔越高,霜冻日数越大,所以相关程度最大的因素是地形地势,D对。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的影响较小,A、B、C错。

6.B 根据图中等值线,西藏霜冻日数变化趋势呈减少趋势,霜冻日数减少,将导致积温增加,B对。西藏霜冻日数减少,说明气温升高,雪线上升,A错。冻害减轻,C错。积温增加,牧草长势好,有利于牧业发展,D错。

7.A【解析】根据等压线走向确定风向,根据等压线疏密判断风速。甲图高压控制陆地,为冬季,M地由盛行西南风变为西北风,N地风速变小。乙图低压控制陆地,为夏季,M地由盛行西南风变为偏东风,N地风速变大,故选A。

8.C【解析】青藏高原隆起是板块运动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它对全球气候变暖关联不大。根据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等压线疏密变化,可判断冬夏季季风强弱变化,根据低压中心位置变化可大致得出夏季风影响范围。南亚夏季等压线变密集,风力变强,但低压中心向西南移,其影响范围变小。故选C。

10.C 11.C 第10题,根据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0 ℃时关闭,低于0 ℃时打开的原理,结合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夜间气温经常低于0 ℃,夜间多打开。夏季气温高,多关闭。负温期气温有可能高于0 ℃,正温期气温也可能低于0 ℃,不会是一直开或关的。第11题,青藏高原大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日较差大于平原地区

12.解析:(1)采用先总体后局部的方式来描述即可;注意图中孟加拉湾,体现了海陆位置的影响;等降水量线弯曲主要受地形的影响。(2)农产品品质优,一般从有机质积累多(生长期长、海拔高、光照充足导致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以及病虫害少、污染少等角度分析。(3)注意要回答两个问题,生物物种多一般从热量差异大角度分析;“地质博物馆”要分析岩石和地质构造多且可见。

答案:(1)降水分布不均;总体上西南降水多于东北,中间降水多于西北、东南两侧;A地附近降水最多。原因:距海较近;外宽内窄的山谷地形;处于西南季风迎风坡;形成了大量地形雨。

(2)夏季气温不高,作物生长期长;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病虫害较少;环境污染少等。

(3)生物物种宝库的理由:该峡谷水热充足,相对高度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生物资源种类多。地质博物馆的理由:峡谷相对高度大,两侧垂直岩层多;位于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附近),岩石及地质构造种类多。

13.【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从热力差异、地形来分析当惹雍错湖湖边小气候成因,即湖陆差异导致的环境整体性演变。第(2)题,植被类型丰富说明小气候类型丰富。从地形和大气环流方面分析。第(3)题,少数民族众多,说明区内外民族交融困难。

【答案】(1)当惹雍错湖水体(与高原山地相比)比热容较大;湖泊水体白天吸热,晚上释放这些热量(就像一个巨大的暖气片);同时地形相对闭塞,形成了沿湖地带的温暖小气候,所以适于青稞的种植。

(2)由于墨脱所属区域为山地地形(山高谷深),(西南季风携带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沿山体爬升,并形成充沛降水,在山地中营造出从热带、亚热带到寒带的气候类型,进而形成多种植被类型,垂直分异明显。

(3)①横断山区地形复杂,自然地理单元相对独立,生活在各自然单元的人们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俗;②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山高水急,区内各族群之间联系、沟通不便,难以融合;③横断山区对外交通困难,其他文化不易进入,其文化难被同化。

中国区域地理——青藏地区(含答案)

中国区域地理第八章青藏地区 主备人:胡露茹 姓名班级学号使用时间;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准确定位。主要矿产地及能源分布。 2.熟悉青藏地区的气候、地形特征,能分析青藏地区的高寒气候的形成原因。 3.了解自然资源(如主要矿产、能源)的分布 4.了解青藏地区的特色农业地域类型,能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特点。 5.了解青藏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理解青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认识青藏地区的主要城市及其分布的区位。 二、重点难点: 1.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形成原因及保护措施 2.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区位对工农业发展的影响。 三、复习材料:《区域地理》P157-163;《图文详解》P199-200 四、学习过程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青藏地区概况 一、概况 (一)面积和人口:面积占全国25%、人口占全国1%,具有的特点。 (二)民族与宗教: 1、民族:主要聚居区 2、宗教:青藏地区除青海省东北部汉族人较多外,大部分地区人口以藏族为主.藏族人民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教).位于拉萨市中部的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 (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位置和范围: (1)青藏地区位于山脉以西、山脉以北、山-- 山脉—山脉以南。区内大体可以分为、、 、四个分区 (2)经纬度位置:大约位于N——N,属于纬度的高原; 位于E——E之间, (3)相对位置: 青藏地区西部和南部依次与、、、、、、等国接壤。 利:青藏地区是我国与亚、亚地区的交往的新通道,是我国通往西亚的陆上咽喉要道,将来可能成为我国从西亚进口石油的重要通道。地处我国中巴经济走 廊、中缅经济走廊的起点区。 弊:①与印度存在土地争议,国防压力大。

区域地理南方地区(超实用)

南方地区学案 【考纲解读】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 2.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南方地区国土资源整治与开发 【学习目标】 1.利用南方地区图,掌握南方地区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南方地区为例,学会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 3. 激情投入,享受成功的快乐;通过与北方地区的比较,正确认识我国区域的差异性。【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区域地理读本和地图册,进行知识梳理;勾划课本,熟记基础知识。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和自主学习的收获做好标记 3.完成课后的读图训练。 【重难点】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探究主题展示】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发展方向和措施 第一课时 【目标一】区域位置和范围:(结合教材图3-12-1) 【读图指导】 1、描述南方地区的位置 特点和范围。 2、找出主要经纬线:北 回归线、30°N,100°E、 110°E、120°E 归纳一、位置和范围 1、范围:主要包括地区、地区和地区。 2、地理位置: (1)相对位置:位于以南,高原以东,东部和南部面临海和海。 位于东部季风区部。 邻国:南方地区陆上相邻的国家自西向东依次为:、、。(2)绝对位置:纬度范围:北纬度;重要纬线:北回归线、30°N (大部分地区)经度范围:东经度;重要经线:100°E、110°E、120°E 3、面积:约占全国。人口:占全国的%,是我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 技巧点拨:重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 1、30°N和长江附近地理事物

2、北回归线附近地理事物 (一)、地形:(请结合地图册210页南方地区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地形特征: 地势: 地形: 2、主要地形区有——平原:高原: 盆地:丘陵:山地:

高二地理 区域地理 第3单元 第10讲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练习(1)

第3单元第10讲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2014·西安模拟)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1~2题。 1.“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 A.吸烟除尘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D.净化空气 2.有关森林的砍伐导致的环境变化,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物种资源减少 B.水土流失加重 C.全球变暖 D.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储量增加 答案:1.C 2.D 解析:本题考查森林的生态环境功能。第1题,“三北”防护林主要针对我国北方地区的荒漠化扩展,故其主要功能为防风固沙。第2题,森林减少,则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则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储量减少。 (2014·安徽省合肥八中月考)读某区域图,回答3~5题。 3.楼兰古城在两千多年前曾是塞外水乡、林草茂密的绿色王国和丝路重镇。楼兰古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丝绸之路,战争频繁 B.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 C.风力侵蚀作用强 D.过度樵采和灌溉用水增多,土地荒漠化 4.N为塔里木盆地的内陆湖,M为湖边的小绿洲,N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与M绿洲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分别是( ) A.地下水、夏季B.冰雪融水、冬季 C.冰雪融水、夏季D.地下水、秋季 5.下列有关该地区农业与农产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作物用水少,单产高 B.瓜果、蔬菜含糖量特别高 C.土壤贫瘠是制约因素 D.农作物分布在山坡地区 答案:3.D 4.C 5.B 解析:本题组借一副区域图和一副湖泊水位变化图,考查西北地区相关的环境问题和农业生产。第3题,楼兰古城位于塔里木盆地古绿洲的边缘,由“塞外水乡、林草茂密的绿色王国和丝路重镇”到消失,正是中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生动体现,其成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即:过度樵采和灌溉用水增加。D项正确。第4题,该地区属于内流区,大气降水较少,且N湖的水位夏季(7月份)最高,说明该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影响西北地区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因素:潜水位的高低、蒸发量的大小,M绿洲潜水位夏季最高,此时气温高,蒸发旺盛,盐分易在表层集聚,故土壤盐碱化严重。C项正确。第5题,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这种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得农作物用水多,A 项错误;农业的制约因素是水分,C项错误;山麓地带有冰雪融水是农作物主要分布区,D 项错误;这里的气候十分有利于蔬菜、瓜果的生长和糖分的积累,B项正确。 (2013·湖南省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11月16日,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立。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读图回答6~7题。 6.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高亢,气候寒凉 B.冰川众多,湿地广大 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答案:A 解析: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生态脆弱。 7.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试卷】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地理学科同步练习(4)及答案(练习内容:青藏地区)

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地理学科同步练习(4) 练习内容:青藏地区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示意地图上的一段纬线,这段纬线穿过我国某地形区。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a】1.这段纬线主要穿过我国的() A. 长江中下游平原 B. 四川盆地 C. 柴达木盆地 D. 青藏高原 【a】2.如果在该地形区修筑铁路,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是() A. 沙漠和戈壁广布问题 B. 沼泽和河湖多的问题 C. 冻土和缺氧问题 D. 占用耕地问题【a】3.该地形区粮食作物品质好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 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B.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C. 垦殖历史悠久,精耕细作 D. 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右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回答4~5题。 【b】4.下列不是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的是() 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地势高亢,气候寒凉 C.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D.冰川众多,湿地广大 【b】5.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 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④⑤⑥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④⑥ 日喀则位于拉萨以西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主要属于高原温带半 干旱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农业发达,是“西藏的粮仓”之一。这 里的农民被称为“离天最近的耕作者”,主要的粮食作物为青稞等。 读图,回答6~7题。 【c】6.图中a与b位于同一条等积温线上,主要是因为()

A.a处与b处经度相同 B.a处与b处海拔相同 C.a处位于阴坡,b处位于阳坡 D.a处位于冬季风迎风坡,b处位于背风坡 【b】7.日喀则地区的青稞比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麦类要晚两个月左右成熟,最主要的原因是() A.日喀则地区的年积温值较小 B.日喀则地区的降水少、晴天多 C.日喀则地区光照强度大 D.日喀则地区年日照时数较长 读我国西南地区局部图,回答8~10题。 【a】8.①②所在地区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土壤 【a】9.②所在省区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有() A.水能、天然气 B.风能、石油 C.太阳能、石油 D.太阳能、水能 【b】10.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相对高差大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尼泊尔一直是西藏第一大贸易伙伴,拉萨至日喀则铁路的修建,增强了西藏与尼泊尔的联系。拉日铁路东起青藏铁路的终点拉萨,沿拉萨河南下,经堆龙德庆、曲水,顺雅鲁藏布江而上,穿越长度近90千米的峡谷区,经尼木、仁布抵达日喀则。拉日铁路全长253千米,其中桥隧总长115千米,占线路总长的 45. 7%。读图回答11~12题。 【b】11.下列有关拉萨至日喀则铁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改变了西藏西南部地区主要依靠公路运输的局面 B.为西藏西南地区的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C.相对减少了青藏铁路的压力,增强了其辐射作用 D.加快沿线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b】12.拉萨至日喀则铁路的建设,将使南亚陆路贸易大通道建设提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加强西藏与内地及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 B.西藏成为大西南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C.以产业为支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迅速 D.西藏与南亚、中亚国家接壤的地缘优势显现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1月均温(℃)与河流分布状况。读图,完成13~14题。 【c】13.图示区域() A.最大温差为24℃ B.最大相对高度为5 000米 C.河流由温度较低向较高的地方流动 D.随纬度增加海拔逐渐升高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南方地区练习题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南方地区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 读图1,回答1-3题 1.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强该地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B .为促进该地区农业生产,应大力发展商品粮生产 C .因地制宜在该地区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等作物 D .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 2.该地区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主要为丘陵 B .该地区盐碱地分布广 C .土壤贫瘠 D .农业气象灾害频繁 3.该地区的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土壤酸化 B .土地盐碱化 C .水土流失 D .土地沙化 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十分严重,大约有180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丘陵山地、北方土石山地都有水土流失的发生。据此回答4~5题。 4.关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生态环境的正确叙述( ) A .生活能源短缺,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导致水土流失 B .因气候多雨湿润,植被即使被破坏,恢复也容易 C .生态环境的破坏只影响低山丘陵地区不影响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 D .这里的人地关系比较缓和 5.有关黄土高原地区的正确叙述( ) A .由于依靠传统的耕作技术和耕作方式,农民收入低下,大量垦辟陡坡地、林地、草地造成尖锐的人地矛盾 B .目前,黄土高原还有许多宜农荒地,这些宜农荒地的垦殖,可以缓解这里的人地矛盾 C .今后黄土高原农业发展方向为退耕还草、大力发展畜牧业的道路 D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就是因为人类的不合理垦殖这一原因造成的 读右图,回答6~8题。 6.关于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矿物能源储量丰富 B .主要灾害性天气与热带气旋的影响有关 C .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 D .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7.该地区酸雨危害较严重,不属于其主要成因的是( ) A .气候湿润 B .地形以盆地为主 C .有色冶金工业发达 D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8.造成该区域与青藏高原农业地域类型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市场因素 B .政策因素 C .人口因 素 D .自然因素 读右下图,回答9-11题。 9.河流N 是我国( ) 图1

高中区域地理南方地区知识点

南方地区知识点 1.范围: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2.地形特征: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大多由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南岳”衡山、庐山、井冈山等众多名山分布其中,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的集中分布区;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素有“紫色盆地”和“天府之国”之称;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间“坝子”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横贯山脉和南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台湾玉山主峰为我国东南沿海最高峰。 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洞庭湖、鄱阳湖、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平原、江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南岭、武夷山脉、秦巴山地、台湾山脉。 气候特征: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积温4500℃-8000℃,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一月份均温在0°C以上,冬温夏热,四季分明(南部沿海和滇南地区一月均温大于15°C,长夏无冬)。年降水大于800毫米(台湾东北部火烧寮年均降水6489毫米,为我国“雨极”),主要集中在夏半年,雨季由南向北变短。横断山区气候垂直变化大,云贵高原为源于太平洋和源于印度洋的两类季风交汇处,冬季昆明静止锋以东阴雨冷湿,以西晴朗温暖。长江中下游地区(宜昌以东,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每年6-7月间受江淮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7-8月在夏威夷高压脊控制下形成伏旱。冬季寒潮和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3.水文特征:水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季节变化小(南部沿海河流有明显台风汛);江南丘陵、南部沿海、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大,水力丰;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航运价值高;河流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主要湖泊:长江流域为我国淡水湖主要分布区,鄱阳湖(我国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日月潭。 主要河流:长江及其支流汉江、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四川盆地向心水系(岷江、雅垄江、乌江、嘉陵江);珠江及其支流西江、东江、北江;钱塘江;淮河;闽江;横断山区水系澜沧江、怒江;浊水溪。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土壤:地带性土壤为红、黄壤和砖红壤性红壤,非地带性土壤有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和农田区的水稻土。 主导因素:东部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加,西部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4.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台湾、海南、滇南西双版纳是全国水热条件最好的地区)。江淮地区梅雨适时适量,有利于水稻生长。②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汊纵横,既灌溉便利,也利于发展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③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 不利条件:①江淮地区伏旱期,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②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粘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③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之一,以水田为主。长江以北一年两熟,长江以南一年三熟。农耕区畜牧业为主。淡水养殖发展很快。南部(海南、云南西双版纳等)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海洋渔业发达,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沈家门港是我国最大的渔港。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①重要的商品粮、桑蚕、糖料作物、油料作物、棉花、黄麻、亚热带热带作物和淡水渔业产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国”之美誉。②商品粮基地: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棉花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热带经济作物基地:海南岛、西双版纳。糖料作物基地: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淡水渔业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桑蚕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用材林基地:横断山区、东南林区。 主要农产品:

(完整版)高二区域地理—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定稿 读图,回答1~2题。 1.图甲是青藏高原铁路两旁的热棒(一种特制的铁棒),形似“林带”,这些热棒的作用是( ) A.避雷电 B.阻止野生动物闯入铁路 C.防翻车 D.冷却路基,防止冻土融化 2.图乙为黄土高原某地的3D电脑图像,虽沟壑纵横,但植被的种类垂直差异很小,主要原因是( ) A.相对高度小 B.纬度较高 C.降水量偏小 D.海拔较低 下图示意西藏自治区青稞(大麦)区域分布,X、Y、Z三类区域熟制不同。读图完成3~4题。 3.影响Y 弯曲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3 A.光照B.热量C.地形D.降水 4.藏北大部分地区没有种植青稞的原因是( ) A.青壮年劳动力缺乏 B.种植其他产量更高的农作物 C.水热条件不足 D.自然保护区不允许发展农 图2示意“1981-2010年西藏平均霜冻日数和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单位:天)”。读图回答5-6题。

5.与西藏霜冻日数空间分布相关程度最大的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地势6.西藏霜冻日数变化趋势的影响是() A.雪线下降B.积温增加C.冻害加重D.牧业衰落 图3为青藏高原隆起前后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图模拟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 青藏高原隆起前后M地风向和N地风速变化正确的是 A.冬季,M地盛行西南风变为西北风 B.冬季,N地风速变大 C.夏季,M地盛行东北风变为东南风 D.夏季,N地风速变小 8. 青藏高原的隆起导致 A.我国冬季风变强,夏季风变弱且范围小 B.全球气候变暖,极端灾害性天气增多 C.南亚夏季风变强,但却制约其影响范围 D.板块运动活跃,地震、火山灾害增多 9.(2017浙江省十校联盟3月适应性考试)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D A.蒸发强烈 B.降水充足 C.土壤肥沃 D.冰川广布 在青藏铁路建设中,为解决多年冻土层不稳定对路基的影响,采用了自动温控通风管技术(如下图所示),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0 ℃时关闭,低于0 ℃时打开。该地一年中日平均气温的变化范围为-14 ℃~8 ℃,负温期(日平均气温小于0 ℃的时期)约6.5个月。据此完成10~11题。 10.通风管挡板( ) A.正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B.负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C.夜晚多打开,储冷、降温 D.夏季多打开,通风、散热 11.与江汉平原相比,该地( ) A.负温期短B.气温年较差大 C.气温日较差大D.太阳辐射弱 12.(2017·山东德州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沿途接纳多条支流,后绕过南迦巴瓦峰转向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 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 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 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 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 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 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 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 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 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高二区域地理南方地区综合练习题讲解

高二区域地理南方地区综合练习题 1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海是位于长江入海口的黄海之滨 B.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C.南方地区种植最广泛的粮食作物是花生 D.江南丘陵红壤分布广泛,红壤呈酸性,肥力差,改良的方法是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 2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若干平原组成 B.本区河流、湖泊较多,但无沼泽分布 C.是中国最大的平原 D.地势低平,土质疏松 3关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的正确叙述是() A、全部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B、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共同影响 C、不受冬季风影响 D、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春旱、梅雨 4下列与我国西南地区相关的正确说法是() A.西双版纳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冬无寒潮,夏无台风 B.垂直地域分异明显,自然带谱自西向东复杂程度增大 C.地势险要,交通不便,沙漠化较严重 D.位于我国第二级地形阶梯,地形起伏大,平原丘陵规模大 5江浙地区号称“鱼米之乡”,但是,2000年来浙江省已成为我国第二粮食调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是 A.山区较多,土地贫瘠,单产低 B.自然灾害频发,粮食产量下降 C.经济发展迅速,粮食播种面积下降D.制造乙醇汽油,消耗大量粮食 2012年,广东省平均降雨量比常年偏少了14%,部分地区陆续出现旱情或旱象,尤其是今年国庆节以来全省平均降雨量仅为12.8毫米,比多年同期减少68.4%。根据材料回答第6题 6.关于本次旱情叙述错误的是 A.从下游调水、补水及人工降雨缓解旱情 B.珠三角地区的澳门、珠海、广州、中山等地将受咸潮袭击 C.水域污染,是广东缺水的一个重要原因 D.实行阶梯水价,以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7读右图某岛略图,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判断 A.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为主 B. 河流流程短,落差小 C. 图中A地每年有一次的阳光直射机会 D. 全年晴好天气西南部多于东北部 8、能够体现下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完整版)高中区域地理青藏地区知识点

青藏地区 1.范围: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以南。 2.地形特征:以高原为主,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大高原,雪峰连绵、冰川广布,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几乎都在该地区。藏南地壳活跃,为两大板块碰撞处,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之最;藏北海拔超过4500米,地表波状起伏;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农牧业主要集中在湖盆、河谷地区。 3.气候特征: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地区差异大;太阳光照强,日照时间长。 4.水文特征:冰川融水补给多,冈底斯山脉以南受来自印度洋季风影响,水量较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尤其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水能开发潜力巨大。 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等大河的发源地,雅鲁藏布江。 主要湖泊:我国内陆湖泊主要分布区之一,青海湖为我国第一大湖,纳木错,色林错。 5.植被:主要以高山草甸为主,藏北有大片寒荒漠分布。边缘地区垂直分带明显。 6.土壤:主要为寒漠土和山地草甸土。 主导因素:地势高 7.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河谷地带(黄河、湟水、雅鲁藏布江)积温较高,有水灌溉。②草场广阔,柴达木盆地宜农荒地多。 不利条件:海拔高,气温低,无霜期短。 农业活动特点:著名的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我国重要的畜牧基地(青海、西藏)。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青稞(春小麦)、小麦、豌豆。 畜牧业-牦牛、藏山羊、藏绵羊 8.工业发展条件: 农业基础-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交通运输-陆地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主要干线有川藏、滇藏、青藏、新藏。铁路运输在青海较为重要。主要有兰青、青藏铁路。交通不便严重制约当地的经济发展。 资源配置-①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柴达木盆地拥有铅锌、钾盐、池盐、煤、石油等多种矿产,素有“聚宝盆”之称。主要矿产地有:油田:冷湖。铅锌:锡铁山。钾盐:察尔汗盐湖。盐池:茶卡盐湖。②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藏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和青海黄河上游,目前黄河上游已实现梯级开发,建有龙羊峡等大型电站。③藏南雅鲁藏布江谷地区地热资源丰富,目前建有国内最大的羊八井地热电站。工业生产: 突出特点-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畜产品加工业和采矿业在国内占有一定地位。 重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西宁(毛纺)、拉萨(皮革、毛毯)、林芝(毛纺) [补充]中国农业地理的综合分析 青藏区(藏、青) 1、本区纬度同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地区相当,但因地势很高,形成独特的高原气候。其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温低,日较差大,年较差小,迎风坡降水多,高原面上降水少,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地势高,空气稀薄)。 2、农业受气候限制,适于喜凉的青稞、小麦生长。牦牛、绵羊、山羊是高原上分布最广的三大牲畜。草场主要分布于高原湖泊周围和河源地区。 3、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比较宽阔,降水较多,土地肥沃,是主要农业区。柴达木盆地,由于祁连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和山麓地带的地下水较为丰富,不少地方可以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盆地低部地势平坦,宜耕荒地连片,便于机械化开垦和耕作。 4、雅鲁藏布江谷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使这里的降水较多,冬季不受寒潮影响,比较温暖。西藏的重要粮食作物——青稞,主要分布于此。 5、“西藏的江南”——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这里降下大量的地形雨,呈现浓郁的亚热带和热带风光,特别是察隅一带。在肥沃的河谷地带,橘子树枝青叶茂,香蕉园终年翠绿,水稻田随处可见,新辟的茶园散布在缓坡山岗上,人们称之为“西藏的江南”

《区域地理:青藏地区》导学案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1、位置和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我 国的______部,包括_______自治 区、_____ 省和_____省的西 部。 2.填出图中的长江,黄河,雅鲁藏 布江,青海湖。 3.填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 4.标注西宁和拉萨 5.标注柴达木盆地,雅鲁藏布江谷 地,湟水谷地。 6.读地图册 P161,说出1月和7月青藏高原的气温与同纬度相比有何特点。 7.读地图册P162,说出青藏地区 降水量的分布有何特点。第二部分:自主思考 去青藏地区旅行必备: 1.携带物品必须轻便,实用 2.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 3.带上羽绒服或者厚衣服 试分析这样做的地理背景。第三部分:合作探究第一组:(当地居民组) 1.说说青藏铁路起止点和经过地理事物。 2.修建青藏铁路遇到的难题有哪些?(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特 征来说) 3.青藏旅游资源丰富,作为当地导游, (结合地理知识)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青藏线进过地区的特点。格尔木(柴达木盆地 )五道梁沱沱河(三江源)可可西里 羊八井纳木错拉萨第三组:(游客组)1. 到了青藏高原发现这里的太阳辐射很强,但气温却不高,为什么?2. 当地居民在河谷地区种植青稞,小麦,而且籽粒饱满,单产很高,为什么?3.为什么西藏东南部一些地区降水丰富,植被茂盛,被誉为“西藏的江南”?第三组:(专家组) 历史上,三江源区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原草甸区,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众多的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随着人口的无节制增加和人类无限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大大加速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进度。特别是草地大规模的退化与沙化,不仅使该地区草地生产力和对土地的保护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 1.三江源地区近年来出现了哪些环境问题? 2.根据材料分析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3.为实现三江源及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第四部分:当堂训练 30°N 40°N 80°E 100°E 1.位置、范围 相对位置90°E A B C

2019-2020学年高二区域地理同步学案:第22讲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 Word版含答案

第22讲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 考点展示素养目标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地形与气候特征,主要矿产资源与工业。 西北地区的人口分布与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特点。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地形与气候特征,主要的自然资源。 青藏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特点。 青藏地区的交通建设与城市分布。 知识:能够结合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等条件,分析其自然地理特征;掌握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资源、农业、人口、城市分布等特征并会分析其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 技能:分析西北、青藏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并能提出治理措施。 素养: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因地制宜,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分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西北地区 [读图思考] (1)指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分析其是否属于同一级阶梯。 (2)影响图中M、N、P三地植被差异的因素,并分析这种植被差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3)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带来的生态问题及应对措施。

[读图思考] 西北地区矿产及铁路线与城市分布的关系,以及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位置与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A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 (1)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主要包括第二级阶梯的B塔里木盆地、C内蒙古高原、D 准噶尔盆地。 (2)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太阳辐射强,多大风。 (3)植被:荒漠和草原广布,由于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体现了地理环境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4)河流:流程短,水量小,多为内流河;流经本区的外流河主要有额尔齐斯河、黄河。 3.农牧业 (1)畜牧业:半干旱地区以草原牧场为主,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以东,如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干旱地区以高山牧场为主,集中在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山脉的山麓和山坡地带。 (2)灌溉农业 ①分布:被誉为“塞外江南”的内蒙古河套平原、宁夏平原以及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 ②特色农产品:吐鲁番葡萄、哈密瓜、新疆长绒棉。 4.矿产与工业 (1)矿产

高二复习区域地理青藏地区导学案

高二复习区域地理《青藏地区》导学案 ——“问题导学,探究发现” 【教材分析】: 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地高”、“天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引起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主导因素、抓住了“高”和“寒”对地理各要素的影响,也就抓住了各自然景观形成的根本原因。 【学情分析】:文科班女生多,学习习惯死记硬背,时间长会产生厌倦,效率低。高考要求重点分析归纳地理成因。通过因果关系逻辑推理法、纲要归纳法、问题导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综合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语言的概括、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本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对气候、水文、人口、农业和牧业的影响。 能力目标:分析青藏区域高寒环境对气候、人口分布、农业和牧业的影响。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综合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语言的概括、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情感目标:以“人地关系”作为教学的线索,让学生在了解、认识和评价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基础上,探讨人地关系的协调,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学习重点】 1、青藏地区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成因 2、青藏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特点

【学习难点】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法指导】 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以局部区域图为背景材料,综合分析区域的自然条件、自然环境的治理和工农业特色。可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通过因果关系逻辑推理方法,纲要归纳出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帮助学生能理解记忆;通过问题导学、案例分析与及讲练结合等方法进行知识迁移、应用。 一、自主学习:读青藏地区图,看谁能在3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下面要求的内容。 1、地理位置: 相对位置:位于我国西南,位于以西、以北、 、和以南。 经纬度定位:标出图中的经纬度。 2、范围:包括自治区、省省西部 3、读青藏地区图,按要求回答 山脉:①②③ ④⑤⑥ ⑦⑧ 河流、湖泊:A B C D E F 谷地:甲乙盆地:丙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青藏地区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青藏地区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近代,我国滇、藏、川之间的贸易是通过“茶马古道”进行的,它是以马帮(骡马)运输为基础,实现川、滇的茶叶和西藏马匹、药材的交易,故称“茶马古道”。读图完成1、2题。 1.马帮运输是滇、藏、川之间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采用马帮运输的主要原因是() A.当地畜牧业发达,骡马数量多 B.当地经济落后,发展马帮运输可增加就业机会和运输收入 C.可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D.骡马适应性强,可满足当地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对交通运输 的需要 2.在建设云南、四川通往西藏的交通线时,国家坚持了先公路后 铁路的原则,其原因是() ①公路运输灵活性强,对地势起伏的适应性远比铁路强 ②沿线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运输量不大 ③公路运输的连续性比铁路强,运输效率更高 ④公路建设的工程造价远比铁路低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1选D,2选D。第1题,滇、藏、川地形起伏大,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山高谷深,道路建设困难;当地地质灾害多发,喀斯特地貌广布,影响道路建设;骡马适应性强,可满足当地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对交通运输的需要。第2题,滇、藏、川地形起伏大,地质灾害多发,喀斯特地貌广布,公路建设的工程造价远比铁路低;公路运输灵活性强,对地势起伏的适应性远比铁路强。 下图甲示意青藏铁路沱沱河附近区域的地形图,图中的沙障主要由铺在地上的石方格、栅栏等障蔽物建成。图乙表示甲区域的气候要素变化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沙障发挥主要作用的时间及原因是 () A.夏季气温高,冰川大量融化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 B.夏季降水多,暴雨山洪及其带来的泥沙会冲毁铁路 C.春季气候干燥,大风多,随风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 D.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大量融化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 4.图中河流() A.水位季节变化大,日变化小 B.河中沙洲数量夏季多,冬季少 C.水位年变化小、日变化大 D.P处河流水量小于Q处 【解析】3选C,4选C。第3题,石方格、栅栏等障蔽物能隔绝风与松散沙层的接触,起到减弱风沙侵蚀、防止风沙掩埋铁路的作用,但对暴雨山洪、融雪洪水没有多大阻碍;青藏铁路沱沱河段春季降水少,升温快,地面干燥,多大风,易出现严重的风沙灾害。第4题,图中河流主要补给类型是冰雪融水,受气温对融雪的影响,河流水位年变化小、日变化大;由于夏季融雪量大,河流水位高,河中沙洲出露在

(完整版)高二区域地理—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定稿 !9 甲 1 ?图甲是青藏高原铁路两旁的热棒(一种特制的铁棒),形似“林带”,这些热棒的作用是 () A. 避雷电 B. 阻止野生动物闯入铁路 C. 防翻车 D. 冷却路基,防止冻土融化 2. 图乙为黄土高原某地的3D电脑图像,虽沟壑纵横,但植被的种类垂直差异很小, 主要原因是() A?相对高度小B .纬度较高 C?降水量偏小D .海拔较低 下图示意西藏自治区青稞(大麦)区域分布,X、Y、Z三类区域熟制不同。读图完成3?4题 3. 影响丫3弯曲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C?地形 D.降水 4. 藏北大部分地区没有种植青稞的原因是() A. 青壮年劳动力缺乏 B. 种植其他产量更高的农作物 C. 水热条件不足 D. 自然保护区不允许发展农 图2示意“ 1981-2010年西藏平均霜冻日数和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 (单位:天)”。读图回答读图,回答1?2题

5-6题O

5. 与西藏霜冻日数空间分布相关程度最大的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地势 6. 西藏霜冻日数变化趋势的影响是() A.雪线下降 B.积温增加C?冻害加重 D.牧业衰落 图3为青藏高原隆起前后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图模拟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 青藏高原隆起前后M地风向和N地风速变化正确的是 A.冬季,M地盛行西南风变为西北风 C.夏季,M地盛行东北风变为东南风 8. 青藏高原的隆起导致 A.我国冬季风变强,夏季风变弱且范围小 多 B. 冬季,N地风速变大 D. 夏季,N地风速变小 B. 全球气候变暖,极端灾害性天气增 D. 板块运动活跃,地震、火山灾害增 D C.南亚夏季风变强,但却制约其影响范围 多 9. (2017浙江省十校联盟3月适应性考试)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高考区域地理专题训练青藏地区——三江源地区

第三部分第三十一讲青藏地区——三江源地区 目标达成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2018·昆明期末)日喀则位于拉萨以西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主要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农业发达,是“西藏的粮仓”之一。这里的农民被称为“离天最近的耕作者”,主要的粮食作物为青稞等。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与b位于同一条等积温线上,主要是因为() A.a处与b处经度相同 B.a处与b处海拔相同 C.a处位于阴坡,b处位于阳坡 D.a处位于冬季风迎风坡,b处位于背风坡 解析:图中a与b纬度不同,但位于同一条等积温线上,主要是因为a处位于阴坡,b 处位于阳坡,C对;经度不是影响积温的主要因素,A错;a处于高山区,与b处海拔不相同,B错;a处、b处不受季风影响,D错。 答案:C 2.日喀则地区的青稞比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麦类要晚两个月左右成熟,最主要的原因是() A.日喀则地区的年积温值较小 B.日喀则地区的降水少、晴天多 C.日喀则地区光照强度大 D.日喀则地区年日照时数较长 解析:日喀则地区的青稞比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麦类要晚两个月左右成熟,最主要的原因是日喀则地区的海拔高,年积温值较小,A对;成熟期晚与降水、光照、日照时数关系不大,B、C、D错。 答案:A 读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回答3~4题。

3.下列不是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主要原因的是() 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B.地势高亢,气候寒凉 C.深居内陆,远离海洋D.冰川众多,湿地广大 解析: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导致人类对该地的影响较少,不是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 答案:A 4.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④⑤⑥B.①③⑤ C.①②③D.②④⑥ 解析:三江源地区的湿地,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其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三江源地区湿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水源地,调蓄洪水的能力很弱。 答案:D 青海省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据此回答5~6题。 5.造成图示区域积温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纬度 C.夏季风D.人类活动 解析:图示区域积温等值线有与山脉走向相吻合的趋势特点,因而影响其弯曲的主要因素为地形。 答案:A

区域地理南方地区导学案设计(含答案)

区域地理中国南方地区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利用南方地区图,掌握南方地区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南方地区为例,学会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 3. 激情投入,享受成功的快乐;通过与北方地区的比较,正确认识我国区域的差异性。【教学重难点】 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 2.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南方地区国土资源整治与开发。 【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区域地理读本和地图册,进行知识梳理;勾划课本,熟记基础知识。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和自主学习的收获做好标记 3.完成课后的读图训练。 第一课时 【目标一】区域位置和范围: 【读图指导】 1、描述南方地区的位置特点和范围。 2、找出主要经纬线:北回归线、30°N,100°E、110°E、120°E 归纳一、位置和范围 1、范围:主要包括地区、地区和地区。 2、地理位置: (1)相对位置:位于以南,高原以东,东部和南部面临海和海。 位于东部季风区部。 邻国:南方地区陆上相邻的国家自西向东依次为:、、。(2)绝对位置:纬度范围:北纬度;重要纬线:北回归线、30°N (大部分地区)经度范围:东经度;重要经线:100°E、110°E、120°E 3、面积:约占全国。人口:占全国的%,是我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 技巧点拨:重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 1、30°N和长江附近地理事物

2、北回归线附近地理事物 【目标二】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请结合地图册南方地区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读图指导】 1、找出二、三级阶梯的分界 山脉:巫山和雪峰山。 2、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 游平原、东南丘陵(三个)、 云贵高原,南岭、武夷山、 秦岭、大巴山、大别山、黄 山、峨眉山、台湾山脉、五 指山。 3、描述该区的地势和地势特 征。 1、地形特征: 地势: 地形: 2、主要地形区有——平原:高原: 盆地:丘陵:山地:

高二区域地理南方地区综合练习题

1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上海是位于长江入海口的黄海之滨 B.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C.南方地区种植最广泛的粮食作物是花生 D.江南丘陵红壤分布广泛,红壤呈酸性,肥力差,改良的方法是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 2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若干平原组成 B.本区河流、湖泊较多,但无沼泽分布 C.是中国最大的平原 D.地势低平,土质疏松 3关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的正确叙述是() A、全部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B、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共同影响 C、不受冬季风影响 D、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春旱、梅雨4下列与我国西南地区相关的正确说法是()A.西双版纳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冬无寒潮,夏无台风 B.垂直地域分异明显,自然带谱自西向东复杂程度增大 C.地势险要,交通不便,沙漠化较严重 D.位于我国第二级地形阶梯,地形起伏大,平原丘陵规模大 5江浙地区号称“鱼米之乡”,但是,2000年来浙江省已成为我国第二粮食调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是 A.山区较多,土地贫瘠,单产低B.自然灾害频发,粮食产量下降 C.经济发展迅速,粮食播种面积下降 D.制造乙醇汽油,消耗大量粮食2012年,广东省平均降雨量比常年偏少了14%,部分地区陆续出现旱情或旱象,尤其是今年国庆节以来全省平均降雨量仅为毫米,比多年同期减少%。根据材料回答第6题

6.关于本次旱情叙述错误的是 A.从下游调水、补水及人工降雨缓解旱情 B.珠三角地区的澳门、珠海、广州、中山等地将受咸潮袭击 C.水域污染,是广东缺水的一个重要原因 D.实行阶梯水价,以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7读右图某岛略图,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判 断 A.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为 主 B. 河流流程短,落差小 C. 图中A地每年有一次的阳光直射机会 D. 全年晴好天气西南部多于东北部 8、能够体现下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 ①位于东部沿海南部②雨热同期,海洋性稍强③黑土④水田农业 ⑤水稻种植业⑥综合性工业基地⑦重工业基地⑧旱地耕作业A.②④⑤⑥B.①②③④C.⑤⑥⑦⑧D.②③⑦⑧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9~11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