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3种儿童营养性疾病

合集下载

儿童营养与常见病

儿童营养与常见病

脂肪 45-50%
二、蛋白质
婴儿生长迅速,需要更多优质蛋质。
①l-10岁蛋白质总量随年龄而增加,
②优质蛋白质占总蛋白质的比例达50%,对儿童
的生长发育更为有利; ③进食多种食物,可达到蛋白质的互补; ④注意动物性蛋白质摄入过多,随而脂肪的摄入 增加。过多的蛋白质摄入增加肾脏负担,儿童的 生长发育不仅需要蛋白质,还需要有其他微量营 养素。

五、矿物质
1.钙 是骨骼中矿物质的主要成份。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钙供给量标准
0—6个月:



400mg 7个月—3岁: 600mg 3岁以上: 800mg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1000—1200mg 成年人: 500—600mg 牛奶是钙最好的来源,此外,芝麻酱、虾皮等也富含 钙。
神经营养素包括:脂肪、蛋白质、碳水
化合物、铁、牛磺酸、碘、锌、必需脂 肪酸、维生素等。
第二讲 营养性的常见疾病
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慢性营养 缺乏症。主要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
1、症状:
精神神经症状:多汗、夜惊、烦躁不安;
由于汗液刺激,经常摇头擦颈,形成枕 秃或环形脱发。
的大脑和视网膜发育起重要作用。 脑组织中含有较多的脂肪,以类脂为主。 必需脂肪酸对促进脑发育起了重要作用。下面 介绍两种必需脂肪酸:亚油酸(LA)和亚麻酸 (ALA)。
三、脂 肪

1.亚油酸(LA)和亚麻酸(AlA)同属必需 脂肪酸。LA及AI,A是大脑和视网膜发育 所必需的物质。亚油酸在体内可以转化 为花生四烯(AA),亚麻酸可转化为二十 二碳六烯酸(DHA)。可以维持脑细胞 和视网膜的正常结构、流体性、通透性 以及促进大脑功能网络的形成和视觉功 能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生儿童营养性疾病及常见疾病登记表

小学生儿童营养性疾病及常见疾病登记表
4
蛋白质缺乏症
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
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食物,如肉类、豆类、奶类
二、常见疾病
序号
疾病名称
症状
预防措施
1
流感
发热、咳嗽、喉咙痛、乏力
定期做流感疫苗接种,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
哮喘
呼吸困难、咳嗽、胸闷
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定期做哮喘用药和预防接种
3
扁桃体炎
咽部疼痛、发热、咳嗽、咳痰
保持口腔卫生,避免与患者过密接触,加强体育锻炼和免疫力提升
4
腹泻
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保持饮食卫生,勤洗手,避免生冷食物,及时补充水分、盐分和电解质
小学生儿童营养性疾病及常见疾病登记表
一、营养性疾病

缺铁性贫血
疲劳、乏力、头晕、容易疲倦
保证摄入足够的铁质食物,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
2
维生素D缺乏症
骨骼发育迟缓、易骨折
阳光暴露、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或维生素D补充剂
3
钙质缺乏症
骨骼发育不良、易骨折
增加摄入富含钙质的食物,如奶类、鱼虾类

儿童营养不良

儿童营养不良

儿童营养不良不仅影响了儿童体质, 而且影响其生存年龄和生存质量,同时 也影响了认知能力和智力发育,特别是2 岁以下儿童。
全球儿童营养不良的现状
全球5岁以下儿童有1.68亿患热能-蛋白质 缺乏,占此年龄组儿童的27%,而亚洲 (主要在南亚)就占70%。
1995年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死亡 (1160万)构成
4.其它:生长激素、胰岛素、雌激素等均有 促进1- 25 (OH)2 D3的作用。
1- 25 (OH)2D3的生理作用
• 1蛋- 白25((COaHB)P),2D以3促增进加小肠肠道粘对膜钙细的胞吸合收成。钙结合 • 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碱性磷酸酶的合成,促
进骨钙素的合成、与羟磷灰石分子牢固结合构 成骨实质。 • 促进间叶细胞向成熟破骨细胞分化,从而发挥 其骨质重吸收的作用。 • 增加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减少尿磷排出、 提高血磷浓度,有利于骨的钙化作用。 • 还参与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免疫功能的调 控过程。
• 合理安排生活制度,保证小儿有充足的 睡眠,饮食定时,纠正不良卫生习惯, 养成不挑食、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 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能 力、预防各种感染。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一、概 念
•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儿 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 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
• 以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 正常钙化、造成骨骺病变为其特 征。
6.WHO推荐的诊断标准(人体测量法)
体重低下(Underweight):其体重低于 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 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 者为中度,低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 此指标主要反映患儿有慢性或急性营养 不良。
• 生长迟缓(Stunting):其身长低于同年 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均数减2个标准差, 但高于或等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 低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此指标主 要反映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营养性疾病的预防与管理

营养性疾病的预防与管理

缺铁性贫血
评估 6月龄-6岁小儿血红蛋白(Hb)低于110g/L为贫血。 Hb值90-109g/L为轻度贫血。 Hb值60-89g/L为中度贫血。 Hb值<60g/L为重度贫血。 由于海拔高度对Hb值的影响,海拔每升高1000m,Hb上升约4%
同时外周血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平均红细胞容积 (MCV)<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pg,平均红细 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g/L。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评估
佝偻病临床表现包括非特异性症状、骨骼特征性改变和其他系统改变。佝偻病活动期分为早期、激期、恢复 期和后遗症期。1.早期 : 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婴儿。可有多汗、枕秃、易激惹、夜惊等非 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此期常无骨骼病变。血钙、血磷正常或稍低,碱性磷酸酶(AKP)正常或稍高,血25(OH) D降低。骨X线片长骨干髓端无异常或见临时钙化带模糊变薄、干髓端稍增宽。2.激期 : 骨骼体征:<6 个月婴儿,可见颅骨软化体征(乒乓感);>6个月婴儿,可见方颅、手(足)镯、肋串珠、肋软骨沟、鸡胸、0型 腿、X形腿等体征。血钙正常低值或降低,血磷明显下降,AKP增高。血25-(OH) D,1,25-(OH)2D显著降低。 骨X线片长骨干髓端增宽,临时钙化带消失,呈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髓软骨盘加宽>2 mm。3.恢复期 :早期或 活动期患儿经日光照射或治疗后症状消失,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血钙、血磷,AKP,25-(O H)D ,1,25(OH)2D逐渐恢复正常。骨X线片长骨干端临时钙化带重现、增宽、密度增加,骨骼软骨盘<2 mm。4. 后遗症 期:多见于3岁以后的儿童,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可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一般无临床症状,血生化 检查正常。

3岁以下婴幼儿常见营养缺乏病介绍

3岁以下婴幼儿常见营养缺乏病介绍

一、前言0到3岁婴幼儿时期是对人的一生健康影响最大的一段时期,此时期儿童患营养不良不仅影响其当前的体魄发育和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影响智力发育、学习能力和增加成年时期罹患慢性疾病的危险,影响成年后劳动效率和生活质量,因此了解此时期内婴幼儿易患的营养缺乏病及其预防方式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二、婴幼儿营养不良疾病主要原因婴幼儿营养不良疾病主要的原因营养物质摄入不够,消化吸收能力不足,和对营养物质需求量之间具有彼此矛盾。

比如战争自然灾害等造成食物的供给不足,疾病引发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婴幼儿抚育行为不合理,婴幼儿自身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体魄发育方面不完善。

三、婴幼儿常见营养缺乏病常见的婴幼儿营养缺乏病主要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病,维生素D缺乏病、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锌缺乏病、碘缺乏病。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指由于长期食物中的蛋白质和或能量不足,身体逐渐消瘦,皮下脂肪减少乃至消失,婴幼儿体重和或身高增加缓慢或不增加,乃至下降,主要有三个表现。

轻度蛋白质缺乏时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身高及体重低于正常儿童,若是蛋白质缺乏能量尚可为夸希奥克病,若是蛋白质与能量同时缺乏则为营养不良性消瘦病。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常见的原因,第一长期食物摄入量不足,例如战乱、灾荒、贫困等原因造成儿童长期饮食量不足与质量的低下,或婴幼儿在母乳不足未及时添加营养丰硕的辅食,致使能量与蛋白质摄入都不足。

第二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拒食肉、蛋、奶豆类等,使能量与蛋白质尤其是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长期供给不足。

第三,疾病及其他的原因,如消化道先天畸形各类慢性胃肠道疾患,结核病、肝硬化严重心肾疾病等使婴幼儿的食欲下降,且消耗增多,影响营养素的摄入。

从而致使营养不良,其他的原因胎儿先天储蓄不足者,诞生后需要知足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对各类营养素的需要量增加,若是所需的营养素不能及时补充很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主要表现,包括消瘦、皮下脂肪减少乃至消失,并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体重下降,皮肤弹性降低,正在成长中的婴幼儿开始时体重停止增加,随后体重下降。

幼儿卫生学第三章

幼儿卫生学第三章

(二)症状
(1)轻症开始时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微咳、 咽痛、头痛等,患儿多于3—4天内自愈。如果病 变范围较广,这些症状更明显,并伴有发烧,病 程可延长至1周以上。有时患儿颈部淋巴结和扁桃 体肿大,可伴有呕吐、腹泻等。 (2)重症者在起病时突发高热,3岁以下小儿可因 高热出现抽风。患儿全身无力,食欲不振,睡眠 不安,咳嗽厉害,咽部充血。如果患儿高烧持续 不退、咳嗽有增无减、出现喘憋等症状,应考虑 并发肺炎,需要及时诊治。
பைடு நூலகம் 二、症状
轻者一日泻数次,大便呈稀糊状或蛋花汤样,体温 正常或低热、不影响食欲。重者一日泻10余次或几 十次,大便呈黄色水样,有粘液,尿量减少或无尿, 食欲减退,伴有频繁呕吐。因机体丢失大量水分而 发生脱水。表现为眼窝凹陷、口唇干裂,精神萎靡、 皮肤弹性差,甚至会发生昏迷,危及生命。
三、护理与预防
第二节 常见呼吸道疾病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由于 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普通感 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名称, 也可通常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
(一)病因
由于以各种病毒或细菌为病原体的侵犯,以及因 营养不良、缺乏锻炼、上呼吸道的解剖特点等造 成的机体防御能力的下降,易患呼吸道感染。另 外,护理不周、环境因素等均可诱发此病。
牙齿结构
牙本质:牙齿的主要物质 牙釉质(牙冠部分):白色、人体 外包
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佝偻病主要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使体内的 钙、磷不能正常吸收和利用,从而影响骨 骼的生长发育,导致全身生理功能紊乱。
(一)病因
1、接触日光不足 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D除一小部分 由食物中摄取外,主要由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经过 紫外线照射后转变为维生素D。阳光中紫外线到达地 面的多少,与季节、大气中烟雾的多少等有很大关系。 在寒冬季节较长的北方,由于白昼很短,加之玻璃窗 密闭,衣着很厚,皮肤接受紫外线照射量很少,因此, 易患佝偻病。 2、生长过快 早产儿、双胎、先天储存在体内的钙 少,并且生后生长速度快,容易患佝偻病。

营养性疾病

营养性疾病

一、营养性疾病的定义营养性疾病指由于营养物摄入不当,(不当包括摄入不足、摄入过多或摄入比例失调)所造成的疾病。

营养物包括食物(如粮食、肉、蛋、油等)和药物(如维生素A、D)两大类。

(1)摄入不足造成的疾病一般称为营养缺乏性疾病,主要指摄入不足、消化吸收及利用障碍、消耗量增加及饮食单调、偏食等。

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2)摄入过多造成的疾病一般常见:单纯肥胖症、维生素A过多症和维生素D过多症。

(3)摄入比例失调性疾病①维生素A或维生素D比例失调。

过去浓缩鱼肝油比例失调,已经停售。

目前使用伊可新(维生素A2000单位、维生素D700单位),贝特灵(维生素A1800单位、维生素D600单位),已经满足两种维生素的预防量,不致中毒。

②过多补充铁剂,可以造成维生素E缺乏。

③食物中,乳儿糕的主要成分为谷类淀粉,蛋白质成份很低;麦乳精主要成分为炼乳、蔗糖、麦芽糖和可可粉,蛋白质仅7%;母乳中维生素B1和铁含量不足。

二、营养性疾病的护理1.营养性疾病的原因、特征(1)营养性疾病的原因。

由于食物(如粮食、肉、蛋、油等)进食量不足;喂养不当,蛋白质摄入不足;使婴幼儿得不到充足的营养。

(2)营养性疾病的特征①体重不增或减轻,皮下脂肪减少,身高、体重、胸围大大低于同龄儿。

②个子矮小、消瘦。

③严重时皮肤发亮。

④毛发稀疏、干枯无光泽,面色发黄。

⑤食欲减退,抵抗力低,极易患病。

⑥大便不好,有时拉稀,有时便秘。

⑦情绪不稳定,哭闹烦躁、对周围事物或哄逗无反应。

⑧血色素低,有不同程度的水肿、肝脾肿大。

⑨智商低下,其中语言发育影响最甚。

经常合并缺乏铁、锌等多种维生素。

2.营养性疾病的预防(1)合理安排饮食。

选择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满足婴幼儿身体中的各种组织——肌肉、骨骼、皮肤、神经等生长发育的需要。

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包括:奶类(牛奶、羊奶)、畜肉(牛、羊、猪肉、禽肉)、蛋类(鸡蛋、鸭蛋、鹌鹑蛋)及鱼、虾等,豆类(黄豆、青豆、黑豆)和果类(芝麻、瓜子、核桃、杏仁)。

儿童的营养不良

儿童的营养不良

• 消瘦(Wasting):其体重低于同性别、 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 但高于或等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 低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此指标主 要反映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 采用人体测量方法评价儿童营养状况时 结论应谨慎。因人体测量评价儿童营养 状况常是粗略的评价,并不能代表机体 功能的测定,应结合临床表现、膳食调 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避 免仅以个人身体形态的大小来评价个体 的营养状况。还应考虑其它因素,如遗 传、内分泌、代谢等。
一、概念与现状
营养不良概念
• 长期来人们往往只把营养缺乏看作营养 不良。
• 现认为由于营养失衡或营养过度产生的 肥胖亦属营养不良。
• 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肥胖是一种疾病。 • 营养 不 良(Malnutrition):
营养缺乏(Undernutrition):热能、蛋 白质及微量营养素缺乏。 营养失衡(Overnutrition):肥胖
• 以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 正常钙化、造成骨骺病变为其特 征。
二、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
• 维生素D是一组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类 固醇衍生物(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
• 维生素D2存在于植物中;维生素D3是由 人体或动物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 光中紫外线的化学作用转变而来
• 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在体内无生物活性, 须经过2次羟化作用才能发挥生物效应。 (肝脏、肾脏)
• 临床上有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全 身各系统功能紊乱及其它营养素缺乏的 症状与体征;
• 胆固醇值降低,血钾、镁降低,各种维 生素及矿物质缺乏等。
儿童营养不良诊断 标准的演变
1.严重型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评分方法
(Mclaren,于1967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常见的3种儿童营养性疾病
1、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由于摄入食物不足、不恰当,或食物吸收不良、不能充分吸收利用,或疾病影响等以致不能维持正常代谢,使人体处于半饥饿或饥饿状态所引起的疾病。

在我国,严重的营养不良已不多见。

但轻度的营养不良导致的低体重和生长发育迟缓在城市和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仍然存在。

在城市,儿童的低体重和生长发育迟缓与不良饮食行为,尤其是挑食、偏食有关,解决的办法是行为纠正。

解决农村儿童低体重和生长发育迟缓的关键是关注贫穷地区儿童的食物供给,尤其是蛋白类食物,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大豆或大豆制品是解决儿童蛋白质营养状况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

2、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病,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约有2/3的儿童缺铁,其中1/3为缺铁性贫血。

儿童铁缺乏的主要原因是饮食不当,尤其是完全缺乏动物性食物的膳食,这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较为普遍。

这是因为植物食物中的铁是难以吸收的3价铁,加上植物性食物中存在植酸、磷酸等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缺铁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活动能力,免疫功能以及智力发育,一般测定方法发现的铁缺乏是缺铁性贫血。

婴儿期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包括:①孕妇应多食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血、瘦肉等,以摄入足够的铁,加上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以促进铁的吸收,为婴儿储备足够的铁。

②4~6月龄婴儿添加铁强化米粉或配方奶粉以及适量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和血。

幼儿及年长儿童合理安排膳食,每日摄入适量鱼、瘦肉、肝、猪血等富含铁和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含铁丰富的杂粮、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3、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症,是婴幼儿较常见的营养缺乏症,特征为钙磷代谢失常及骨样组织钙化不良。

重者可造成骨骼畸形,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当维生素D缺乏而甲状旁腺反应迟钝,致使血游离钙处于低水平,可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发生惊厥或肌肉痉挛,称为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

人体对维生素D的需要主要依靠日光紫外线照射下皮肤内的合成,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仅局限于部分海鱼的肝脏,因此,较少户外活动的婴幼儿易发生维生素D的缺乏。

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主要措施是在婴儿出生2周后就开始补充维生素D10微克(400iu),增加婴幼儿的户外活动。

家长们在日常中多注意饮食方面,给婴幼儿及时补充营养,就可以减少和预防儿童营养性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