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采访嘉宾:

苏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儿科医生,201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获儿科学博士学位。曾获2009年第八届“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第三完成人),并于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目前主要围绕哮喘气道炎症性疾病及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开

展研究。

《科学生活》:春季小儿常发哪些呼吸道疾病?

苏医生:随着春天的来临,因为咳嗽、哮喘来看病的小孩特别多,比之前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常见的小儿咳嗽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另一类是非感染性咳嗽。感染性咳嗽一般伴有发热、精神不振等症状,血常规、胸片等检查有特异性表现;非感染性咳嗽一般不伴有发热,引起该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吸入异物、先天性呼吸道疾病、过敏等。

我们在门、急诊常常遇到一类孩子,家长说,孩子之前发过烧,现在烧是退了,但是咳得特别厉害,时间挺长了,问是怎么回事。我们称这类咳嗽为感染后咳嗽,主要是因为感染引起了呼吸道的损伤,咳嗽持续时间较长,有一些孩子

要持续一个月甚至更长。

还有一类孩子因为长期、反复咳嗽来就诊,这些孩子从来没有发过热,而且经常吃抗生素效果也不好,仔细询问家长之后,排除异物吸入、结核等疾病后需要考虑过敏性咳嗽或咳嗽变异性哮喘。这类孩子一般是夜间或清晨咳得比较厉害,吸入花粉,吹过冷风,吃过冷饮或者奔跑运动后咳嗽会加重,一部分孩子还伴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疾病。这类咳嗽与孩子的过敏性体质

有关。

《科学生活》:过敏性咳嗽需要服用抗生素吗?

苏医生:在我们儿科的门急诊中,过敏性咳嗽的小孩比较多,有些年轻的家长,会在网上查一些资料,知道过敏性咳嗽是不需要吃抗生素的。但是也有一些爷爷奶奶,一发现小孩子咳嗽了,还没等去医院,就自行给孩子用上了头孢等抗生素。等到医生问他们为什么要吃头孢时,他们会说,“我们小孩不一样的,我们一定要吃头孢”。但是吃了一段时间抗生素他们会发现咳嗽并没有明显好转。如果家里有经常咳嗽又没发热的孩子,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果确诊是过敏性咳嗽或咳嗽变异性哮喘,需要使用抗过敏药,联合吸入激素治疗。之所以说服用抗生素是没必要的,是因为抗生素是针对病原体感染,而过敏是致敏原引起的,像花粉、尘螨、霉菌、动物皮毛等。

《科学生活》:过敏性咳嗽和哮喘是一回事吗?

苏医生:哮喘的发生与过敏密切相关,很多哮喘的孩子也伴有其他过敏症状,比如湿疹,过敏性鼻炎等,也可以说过敏体质的孩子更容易发生哮喘。但过敏性咳嗽并不等同于哮喘,不过二者在发病的机制上有相似点,所以治疗方面也有相同点。典型的哮喘在发作时可以听到哮鸣音,严重的时候不需要听诊器,家长自己就能听到像小哨音一样的声音;如果孩子只是咳嗽,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咳嗽的特点也像我们刚才提到的清晨、夜间加重,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肺功能的测定,请医生进行明确的诊断,看是否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科学生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上是如何治疗的。

苏医生: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与典型哮喘是一样的,包括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受体调节剂,组胺拮抗剂等。

《科学生活》:小儿在哮喘急性发作时该如何治疗,是否急性期过了,哮喘就好了,也就不需要治疗了呢?

苏医生:对哮喘急性发作的孩子,一般是用吸入激素联合支气管扩张剂,也就是家长常说的做雾化;比较重的孩子还需要使用静脉或口服激素治疗。如果在门、急诊这些常规的平喘措施还不能有效缓解孩子的喘息,可能就需要住院进

一步治疗了。

很多家长对激素比较畏惧,所以我们会花一些时间去和家长进行沟通,帮助他们权衡利弊,大部分家长在认识到哮喘对孩子的危害之后都会接受我们的治疗方案。我们也遇到过很多孩子,哮喘经常会发作,但只有在哮喘发作的时候家长才会带孩子来医院,用了几天药之后觉得不咳不喘了,就自己停药了,其实这是很多家长的一个误区,以为只要不喘了病就好了,其实不是这样。

哮喘是一个慢性病,我们平时看到孩子咳喘其实只相当于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咳喘的本质其实是气道在发炎,而这个炎症就像海平面下的冰山一样,是我们看不到的。即使是过了哮喘的急性期,炎症还是存在的。所以说,哮喘的治疗就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需要长期用药,但是这是需要家长和患儿一同配合的。

《科学生活》:小儿哮喘能治愈吗?或者需要多长时间可以控制?小孩子哮喘会因为剧烈运动而引发吗?

苏医生:哮喘这个病是断不了根的,我们所说的治愈就是临床上控制症状。我们的治疗目标,是使哮喘患儿能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参加体育活动,拥有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提高生活质量。因为过敏的体质是基因在起作用,这是没法改变的。

我们前面提到哮喘的治疗是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要求家

长和孩子的依从性要好,不要自己随便停药,具体的用药时间需要医生定期对孩子进行评估后决定,一般在最低维持剂量,也就是说能控制不发病的最少用药的情况下维持1年可以考虑停药。这个过程可能比较漫长,有些孩子可能要用药两到三年。我们医院停药前会对孩子进行运动肺功能的测定,通过这些客观指标指导我们是否可以给孩子停药。

剧烈运动是可以诱发气道痉挛或咳喘,有些小孩子跑步以后就会持续地、剧烈地咳嗽,就属于这种情况,所以有哮喘的孩子运动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过度。

《科学生活》:您上面说的治疗两年、三年,是每天都要用药吗?

苏医生:目前对于治疗到底是长期还是间断存在一些争论,但大部分专家还是坚持长期持续吸入激素治疗的方案,也就是说坚持每天用药,保证孩子在最低的用药剂量下不发作。这样其实是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也减少使用全身激素的剂量,对孩子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反之,如果不及时治疗、不坚持用药,哮喘就会频繁发作,气道反反复复的损伤、修复,就像我们手上有个伤口,反复划伤、愈合一样,就会形成一个瘢痕,发生不可逆性的损伤,对孩子的生长发育、生活质量都会有影响,其实是得不偿失,也是非常遗憾的事情。《科学生活》:激素在治疗哮喘中到底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明知它

有副作用还是要用呢?对于哮喘的小孩,经过两三年的规范化治疗,会取得哪些疗效?

苏医生:哮喘不是病毒、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它是因为身体的免疫平衡失调引起的,而激素就是起到一个调节的作用,达到抗炎的目的。孩子每天吸入的激素是非常微量的,而且大部分在局部发挥作用,进入全身的药量非常低,对孩子的影响也比较小,在药物副作用和它的疗效之间权衡的话,还是要着重看到它有利的一面。

我们医院有个儿童哮喘中心,哮喘患儿在治疗期间会定期来复诊,接受评估。大部分孩子和家长用药的依从性都很好,经过2~3年的治疗后,很多孩子疾病控制得特别好,一般的体育运动,感冒发烧都不会引起哮喘发作,家长会把小孩子的情况反馈给我们。我们再结合肺功能检测结果来评价小孩子是否可以

停药。

当然,有些小孩在治疗了很长时间之后,哮喘控制得仍不是特别好,这就要找原因。要仔细问家长小孩是不是每天按时用药,用药的技术是不是有问题,家里是不是有诱发因素,比如有人抽烟吗,有养花养宠物吗,家里卫生条件怎么样等等,如果存在这些问题,可能还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回避这些诱发因素,再观察药物的疗效。

《科学生活》:在日常的生活中如何做可以预防过敏性

咳嗽、哮喘的发生?

苏医生:小孩子过敏性的咳嗽、哮喘,多数都是由吸入性过敏原引起。最常见的是尘螨、霉菌、花粉、宠物、皮毛等,小孩子玩的毛绒玩具里面就藏着很多尘螨。家里要勤打扫卫生,保持室内的清洁;打扫时,注意小孩子要回避。最好不要养猫养狗。这里要提一下抽烟,大家都知道二手烟的危害,很多家长说我都在阳台上抽,或者我在家从来不抽烟……其实沾在衣服、皮肤、头发上的烟草残留物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刺激,我们把这种叫做三手烟,所以,家中有哮喘的孩子一定要注意回避香烟,包括二手烟和三手烟。

还有花粉过敏。我们就遇上过这种情况,上海桂花很多,对花粉过敏的孩子,一到桂花开的时候,可能一路走过去就会一路咳过去或者一直在喘,所以最好出门戴口罩。

《科学生活》:现在空气质量不尽如人意,而小孩子还没有发育好,各个器官都比较娇嫩。对于过敏体质的小孩是否要戴N95的口罩呢?

苏医生:现在雾霾比较严重,N95口罩对于PM2.5的隔离效果好,但是透气性差,佩戴并不舒适。其实平时常见的普通口罩,洗干净戴着就很好,对于阻挡花粉已经足够了。

《科学生活》:小儿肺炎是小孩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它的典型表现是什么?常规治疗有哪些?

苏医生:小儿肺炎常见的表现就是是发烧、咳嗽,精神

不振,食欲不佳。有些严重的还伴有呼吸困难,甚至一些全身中毒表现。临床上我们对因治疗,对症治疗。一方面通过验血、胸片等检查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查找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另一方面对于发热、咳嗽等症状要使用退热药、止咳祛痰药等,还要积极的物理降温,注意饮食清淡等。

对于疾病,治愈之后不会有什么后遗症,平时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避免再次感染。

《科学生活》:那么静脉注射抗生素和口服抗生素,效果是否相同?

苏医生:在明确细菌感染的前提下,抗生素的使用是能吃药就不打针、不挂水。大部分孩子,在剂量足够的情况下口服抗生素和静脉用药效果相当,而且比静脉用药更安全。当然,也要因人而异,对于病情比较严重,且有呕吐、腹泻,不能吃东西的情况下还是要选择静脉用药。

《科学生活》:小儿喉炎也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它也是表现为憋气、咳嗽,那么小儿喉炎和小儿哮喘两者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苏医生:喉炎大多为病毒、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喉头水肿,进展比较快,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起窒息,危及生命。小儿喉炎咳嗽的声音很特别,我们说像犬吠一样的声音,同时还有声音嘶哑,吸气困难的症状,与哮喘最大的区别在于喉炎是吸气吸不进,而哮喘是呼气呼不出。

除了刚才提到的感染可以引起喉炎,过敏一样可以诱发这个病,常见的诱因有食物、药物或吸入气体。我曾经连续两个夜班碰到过这样的孩子,就是家里面喷了消毒剂、空气清新剂这类东西,引起了孩子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的表现。

家长如果遇到孩子突然出现咳嗽且咳嗽声音与以往不同,伴有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要马上带到医院就诊,尽快进行紧急处理。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年5月第28卷第5期 文章编号:1005-2224(2013)05-0321-03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赵顺英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志码:A 赵顺英,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工作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兼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秘书、北京市儿科学会呼吸学组副组长等。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社区获得性肺炎;哮喘; 支气管镜;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毛细支气管炎;雾化吸入;儿童 Keywords :respiratory disease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asthma ;bronchoscope ;sleep apnea syndrome ;bronchiolitis ;at ?omizing inhalation ;children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童期常见疾病,国内外在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面均有研究。本文仅就疾病诊治方面主要研究进展尤其是能为临床提供指导部分介绍如下。1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 ) 2011-08-30美国儿科感染性疾病学会(PIDS )和美国 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 )共同制定并在线公布了“3月龄以 上婴儿和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同年10月该指南全文刊出于《Clinical Infeet ?ions Discases 》杂志[1]。 指南涉及的诊疗内容包括根据病情轻重,选择CAP 患 儿诊疗场所[门诊、住院或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 )]、诊断性检查项目、抗感染治疗、辅助外科治疗及非抗感染治疗、 初始治疗无效者的管理、出院标准和CAP 预防等7个方面。本指南在几方面对我国有借鉴意义:(1)X 线胸片检查和复查的指征;(2)对CAP 患儿检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3)抗感染治疗方面。X 线胸片检查推荐:对于疑 似CAP 患儿,若病情稳定能在门诊进行治疗,则无需常规进行X 线胸片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所有住院诊治的患儿,均应进行正、侧位检查以了解肺炎部位、范围及实质病灶 浸润特征,明确肺炎并发症,指导治疗。对于治疗顺利逐渐康复痊愈的患儿无需复查。对所有肺炎或疑似存在低氧血症患儿,均应进行SpO 2检测,可作为是否需要住院及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抗感染治疗提出4个问题,即对门诊和住院怀疑CAP 患儿抗感染治疗的推荐、如何将细菌耐药减到最低、CAP 抗微生物治疗的合适疗程、对有预期治疗效果的CAP 患儿如何随访。高质量证据提示,学龄前儿童不必常规抗菌治疗,因为病毒病原是该年龄段CAP 最常见病原。对门诊CAP 患儿据年龄(<5岁和≥5岁)选择治疗药物:<5岁者推测为细菌病原者,推荐大剂量阿莫西林,推测为非典型微生物病原者,推荐阿奇霉素,推测为流感病毒肺炎,选择奥司他韦;≥5岁者尤其须警惕非典型微生物,无法排除者则可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指南对流感病毒感染的药物选择有详尽的推荐表,包涵儿童与成人治疗和预防推荐,涉及目前常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抗菌药物疗程一般为10d ,对某些脓胸患儿,适时胸腔引流下抗菌药物疗程需2~4周。 虽然目前我国缺乏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但重症或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无反应性支原体肺炎在我国各地均存在,因其易导致肺不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及支气管扩张等后遗症而影响患儿生命质量,因此,早期识别和干预及对发病机制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和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须达成共识。韩国和日本将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定义为经抗生素治疗后,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仍在加重的肺炎;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能迅速退热并使影像学改变好转[2-4]。笔者经临床病例统计分析认为,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后,高热仍持续1周以上,C-反应蛋白(CRP )>40mg/L ,肺部高密度均匀一致实变阴影超过2/3以上肺叶,CT 值>40Hu ,伴或不伴胸腔积液,可视为需加用激素治疗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5]。但有关激素治疗的剂量不一。Lee 等[3]使用泼尼松1mg/(kg ·d )口服,连用3~7d ,效果明显。Youn 等[4]对小部分泼尼松1mg/(kg ·d )口服治疗无反应者,改甲基泼尼松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100045电子信箱: zhaoshunying2001@https://www.360docs.net/doc/5d18589586.html, 专题笔谈 儿科临床医学研究进展 · · 321

呼吸系统疾病试题(规培医师)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考试试题 一、多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小儿重症肺炎常并发下列情况(D.) A. 气胸 B. 肾功能衰竭 C. 肝功能衰竭 D. 中毒性脑病 2.小儿咽扁桃体发育的高峰年龄为(C.) A. 1个月-1岁 B. 1-3岁 C. 4-8岁 D. 8-14岁 3.下列哪项不是婴儿下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特点?(C.) A. 粘液腺分泌不足 B. 纤毛运动差 C. 粘膜血管少 D. 缺乏弹力组织 4.下列哪项不是形成小儿呼吸浅快的解剖生理基础?(D.) A. 肺活量小 B. 气道阻力大 C. 呼吸肌力量弱 D. 胸廓呈桶状 5.小儿病毒性肺炎最常见的病毒是(A.) A. 合胞病毒 B. 腺病毒 C. 疱疹病毒 D. 流感病毒 6.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体为(D.) A. 肺炎双球菌 B. 肺炎支原体 C. 肺炎衣原体 D. 合胞病毒 7.腺病毒肺炎易并发(A.) A. 中毒性脑病 B. 脓胸 C. 气胸 D. 肺脓疡

8.小儿肺炎的常见病原为(A.) A. 革兰氏阳性球菌和病毒 B. 革兰氏阴性杆菌和病毒 C. 革兰氏阴性杆菌和支原体 D. 病毒和衣原体 9.下列哪项不是小儿肺炎的高危因素?(D.) A. 佝偻病 B. 营养不良 C. 先天性心脏病 D. 营养性贫血 10.下列血气结果哪项提示可能存在混合性酸中毒(B.) A. 标准碳酸氢盐下降,但高于实际碳酸氢盐 B. 标准碳酸氢盐下降,且低于实际碳酸氢盐 C. pH下降,血液碱剩余下降 D. 标准碳酸氢盐正常,实际碳酸氢盐下降 11.肺炎患儿出现下列哪种情况时可发生自主呼吸突然停止?(D.) A. 呼吸困难伴三凹征 B. 肝脏进行性增大 C. 肺部罗音密集 D. PACO2>70mmHg 12.鉴别金葡菌肺炎是否合并脓胸的最有意义的临床表现为(E.) A. 高热持续不退 B. 呼吸困难突然加重 C. 听诊两侧呼吸音消失 D. 一侧胸壁叩诊呈浊音 13.肺炎患儿进食少时可给予补液,补液量为(D.) A. 130~140ml/kg·D. B. 110~120ml/kg·D. C. 90~100ml/kg· D. D. 70~80ml/kg·D. 14.肺炎与气管炎的鉴别要点为(D.) A. 高热 B. 咳嗽咳痰 C. 两肺哮鸣音或干罗音 D. 呼吸急促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哪些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哪些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哪些》的内容,具体内容: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下面我给大家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吧。...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下面我给大家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吧。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哮喘病 哮喘病英文: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俗称"吼病",祖国医学称"哮证",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此种症状还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根据权威机构济南哮喘病医院哮喘病可分类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哮喘、药物性哮喘、老年性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哮喘、运动性哮喘、儿童性哮喘等十几类。 气管炎 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

气管粘膜炎性变化,粘液分泌增多,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特征。本病早期症状较轻,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且病程缓慢,故不为人们注意。晚期病变进展,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肺功能遭受损害,影响健康及劳动力极大。本病为中国常见多发病之一,几十年临床数据表明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吸烟患者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在中国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农村较城市发病率稍高。 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多数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主要为鼻病毒、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及风疹病毒等。较常见的细菌为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杆菌、沙门氏菌属和白喉杆菌等。此外气温突变、粉尘、烟雾和刺激性气体也能引起支气管炎。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又分慢性支气管炎和急性支气管炎两种。急性支气管炎以流鼻涕、发热、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并有咽声音嘶哑、喉痛、轻微胸骨后摩擦痛。初期痰少,呈粘性,以后变为脓性。烟尘和冷空气等刺激都能使咳嗽加重。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长期咳嗽,特别是早晚咳嗽加重。如果继发感染则发热、怕冷、咳脓痰。临床数据表明冬季,是此病的高发季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一种不可逆的慢性肺部疾病,包括两类: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及肺气肿(emphysema)。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有一些明显的肺外效应,可加重一些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以不完全可逆的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其防治讲课教案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 其防治

为什么老年人易患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它包括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一年四季中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节为甚。呼吸系统疾病之所以为常见病,这与呼吸系统的解剖部位和生理功能有关。 我们通常所说的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各级支气管及肺泡组成。鼻粘膜分泌液体,使吸入的空气湿润,并可包裹吸入的异物,通过咳嗽或鼻涕排出。鼻腔、鼻咽部及鼻前庭的鼻毛,可阻挡灰尘和外来的异物通过。咽喉部如扁桃体,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对细菌和病毒有防御屏障作用,但也可形成病灶。气管与支气管具有大量的腺体分泌粘液,细支气管有纤毛柱状上皮,纤毛不断地向咽部方向摆动,以排除分泌物或异物,因此它具有保持呼吸道清洁、通畅、腺体分泌和免疫等生理功能。肺泡内有巨噬细胞,它对细菌等病原起到吞噬消灭作用。然而,呼吸系统暴露在人类生活的大环境中,在自然界中又存在各种细菌、病毒、粉尘等物质。正常人每天大约有1万立升的外界空气通过上呼吸道吸入肺内,上述物质就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空气中的细菌及过敏源随呼吸进入肺内毛细血管网,损伤肺小血管导致疾病的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除外在致病因素的影响,内在机体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年人的组织代谢机能减退,支气管周围的弹性纤维网减少,因而对呼吸道的清洁能力降低,而容易发生感染。另外由于机体抵抗能力降低,免疫功能减退,周身脏器功能的衰退,如吞咽功能减低,异物不能及时排出而有损于呼吸道的通畅;心、肺、脑、肝和肾脏功能减退,都使机体的内在因素发生很大变化而导致感染的发生。由于上述原因,老年人的上呼吸道感染容易转为肺炎.而老年肺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可以有低热、轻咳、呼吸快、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精神萎糜,血白细胞总数不高,胸片肺内多为小片状阴影。 对老年呼吸系统疾病,首先应以预防为主。避免受凉,按时起居,避免劳累过度。保证饮食营养,增强机体素质。减少出入公共场合及与流感病人的接触,减低被感染的机会积极治疗原发病,对已有其他脏器疾病者更应抓紧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除常规的消炎、止咳、祛痰及平喘治序外,应加强支持疗法,即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室内应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多饮水,食用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及有营养的物质,给予静脉补液。注意口腔清洁,定时翻身、拍背,及时排痰以及保持呼吸道通畅。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症状体征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症状体征 一、以大叶分布的肺脏炎性病变,病理改变分为三期,充血期﹑实变期﹑消散期。 Lobar pneumonia is defined as an infection of lung parenchyma with a lobar distribution of consolidation. Its pathological chang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which include congestion, consolidation and resolution. 症状Symptoms 青壮年,诱因,起病急 Young adults with motivation, sudden onset. 寒颤﹑高热﹑胸痛﹑咳嗽﹑铁锈色痰 Chills, high fever, chest pain, cough, rusty sputum. 体征signs 急性热病容,呼吸困难,口唇疱疹。 Face of acute ill and fever, dyspnea, herpes labialis 视诊:呼吸动度减弱 Inspection: decrease of respiratory movement 触诊:语音振颤增强,气管居中 Palpation: increase of vocal fremitus, trachea in middle position 扣诊:浊音 Percussion: dullness 听诊:管状呼吸音,胸膜摩擦音,湿罗音 Auscultation: bronchial breath sound, pleural friction rub, rales. 二﹑慢性阻塞性肺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确切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认为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 has been defined as a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airflow limitation, which is partially reversible and generally progressive. The exact cause of COPD still remains unclear, but mostly is associated with abnormally pulmonary inflammatory response to the harmful gases or particles. 症状:Symptoms 慢性咳嗽,咳痰,白色粘液泡沫痰,合并感染时可为脓性, 冬季加剧. Chronic productive cough, whitish mucoid frothy sputum, yellowish sputum when complicated with infection. aggravation in the winter, 气短或呼吸困难, 喘息 short of breath or dyspnea, wheezing, dyspnea with exertion. 体征:signs 1.视诊: 胸廓呈桶状,肋间隙增宽,呼吸动度减弱 Inspection: barrel chest, decrease of respiratory movement 2.触诊:语颤减弱 Palpation: decrease of vocal fremitus.

鸡常见呼吸道疾病的区别(优推材料)

近几年来,气候异常、干燥、多风;众多原因的存在使鸡呼吸道疾病频发。新城疫、强毒新城疫、温和性流感、传喉、肾型传支、支原体、鼻炎、鼻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不分季节常年发生。工作在一线的技术员、鸡病诊断者和养殖户都很茫然,遇到呼吸道疾病无从下手,搞不清楚是什么病,也不能拿出很合理的治疗方案。鸡呼吸道疾病因误诊造成的倒闭或整批淘汰的不记其数。为帮助一线的工作人员正确诊断鸡呼吸道疾病,笔者将临床上鸡呼吸道疾病鉴别诊断技巧做个简单的介绍。 鸡的呼吸道疾病简单地分为几类。包括鸡病毒性呼吸道疾病、支原体类呼吸道疾病、细菌类呼吸道疾病。遇到呼吸系统异常的发病鸡群,应首先必须将其确诊为哪类呼吸道疾病。病毒性呼吸道病主要特点是有较快的传染速度或一定的传染性,部分有怪叫声和高度呼吸困难。支原体类的传染性很小,几乎不易察觉;鸡群主要是打喷嚏,咳嗽明显,有节奏很缓和的呼噜声;几天时间鸡群声音发展不明显。细菌性呼吸道病和支原体的类似,也容易和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区别,但是鸡鼻炎传染很快,也不容易和病毒性呼吸道病的区别。鼻炎的特有特点是脸部有浮肿性肿大,有一定数量的鸡流鼻液,鼻孔黏料;要通过这和病毒性呼吸道病区别。 鸡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处理原则,首先必须先对新城疫进行鉴别性确诊,只有新城疫的治疗方法是特异性的,其他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基本处理方法大同小异;新城疫用一般的抗病毒药几乎无效。新城疫引

起的呼吸道症状,主要是以咳嗽为主,也有尖叫、怪叫声;只要用大量的药物不见效果,或效果不理想的必须考虑新城疫! 患新城疫鸡群,粪便内有明显的黄色稀便,堆型有一元硬币大小。粪便内有黄色稀便加带草绿色的像乳猪料样的疙瘩粪,或加带有草绿的黏液脓状物质。非典型性新城疫虽然不出现典型的粪便变化,但解剖变化是同典型的类似的。新城疫解剖上鉴别要从以下五个特点分析:从盲肠扁桃体往盲肠端4厘米内,有枣核样的突起,并且出血;突起的大小和出血的严重与否只是说明严重程度和与鸡的大小有关,但都是本病。突起的数量有1个~3个不等。 回肠与盲肠加的地方有突起并且出血。严重的病例突起很明显,出血也更狠,强毒的会在突起上形成一层绿色或黄绿色的很黏的渗出物。非典型的只是像半个黄豆那样的,有的并不出血,有的只是轻微有几个出血点。 卵黄蒂后2厘米~6厘米(一半在4厘米处)有和回肠上一样的变化。 有呼吸困难的鸡,气管内有白色的黏液(量的大小只是和严重的程度有关),气管C状软骨出血与否无关紧要,可以不考虑。包括泻殖腔和直肠条状出血也不重要。关键有一项大家要注意,这一点是很多人不为知道的。就是在气管和分岔的支气管交叉处有0.5厘米长的出血,尤其强毒的 腺胃乳头个别肿大、出血(典型的不讲了),有的病例是不出现变化

小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采访嘉宾: 苏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儿科医生,201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获儿科学博士学位。曾获2009年第八届“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第三完成人),并于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目前主要围绕哮喘气道炎症性疾病及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开 展研究。 《科学生活》:春季小儿常发哪些呼吸道疾病? 苏医生:随着春天的来临,因为咳嗽、哮喘来看病的小孩特别多,比之前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常见的小儿咳嗽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另一类是非感染性咳嗽。感染性咳嗽一般伴有发热、精神不振等症状,血常规、胸片等检查有特异性表现;非感染性咳嗽一般不伴有发热,引起该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吸入异物、先天性呼吸道疾病、过敏等。 我们在门、急诊常常遇到一类孩子,家长说,孩子之前发过烧,现在烧是退了,但是咳得特别厉害,时间挺长了,问是怎么回事。我们称这类咳嗽为感染后咳嗽,主要是因为感染引起了呼吸道的损伤,咳嗽持续时间较长,有一些孩子

要持续一个月甚至更长。 还有一类孩子因为长期、反复咳嗽来就诊,这些孩子从来没有发过热,而且经常吃抗生素效果也不好,仔细询问家长之后,排除异物吸入、结核等疾病后需要考虑过敏性咳嗽或咳嗽变异性哮喘。这类孩子一般是夜间或清晨咳得比较厉害,吸入花粉,吹过冷风,吃过冷饮或者奔跑运动后咳嗽会加重,一部分孩子还伴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疾病。这类咳嗽与孩子的过敏性体质 有关。 《科学生活》:过敏性咳嗽需要服用抗生素吗? 苏医生:在我们儿科的门急诊中,过敏性咳嗽的小孩比较多,有些年轻的家长,会在网上查一些资料,知道过敏性咳嗽是不需要吃抗生素的。但是也有一些爷爷奶奶,一发现小孩子咳嗽了,还没等去医院,就自行给孩子用上了头孢等抗生素。等到医生问他们为什么要吃头孢时,他们会说,“我们小孩不一样的,我们一定要吃头孢”。但是吃了一段时间抗生素他们会发现咳嗽并没有明显好转。如果家里有经常咳嗽又没发热的孩子,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果确诊是过敏性咳嗽或咳嗽变异性哮喘,需要使用抗过敏药,联合吸入激素治疗。之所以说服用抗生素是没必要的,是因为抗生素是针对病原体感染,而过敏是致敏原引起的,像花粉、尘螨、霉菌、动物皮毛等。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教学大纲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解剖特点 (2)生理特点 (3)免疫特点 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解剖特点 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为界,划分为上、下呼吸道。 1.上呼吸道:鼻、鼻窦、咽鼓管、咽部、喉部 2.下呼吸道:气管及支气管、肺 解剖特点 1.上呼吸道:鼻、鼻窦、咽鼓管、咽部、喉部 (1)鼻:鼻腔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于感染;炎症时易充血肿胀出现鼻塞,导致呼吸困难、而影响吮乳。 (2)鼻窦:急性鼻炎时易导致鼻窦炎,尤以上颌窦及筛窦最易发生感染。

(3)咽鼓管:较宽、短、直,呈水平位,鼻咽炎易致中耳炎。 (4)咽部:咽部狭窄且垂直。腭扁桃体在1岁末逐渐增大,至4~10岁时达高峰,14~15岁时逐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多见于年长儿,1岁以内少见。

(5)喉部:喉部较长、狭窄,呈漏斗形,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发生炎症肿胀,故喉炎时易发生梗阻而致窒息、痉挛及吸气性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 喉内有声带,因此,也常被称作嗓子。它位于颈的前方,有三个重要功能:保持通往肺的气管的清洁;引导食物进入正确的通道以防止气哽;使人能够说话。会厌软骨是控制通往肺的通道开关。甲状软骨是喉部最突出的软骨,吞咽时我们可以感觉到它。环状软骨使甲状软骨与气管牢固相连。

3.胸廓婴幼儿胸廓较短且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横膈位置较高,使心脏呈横位;胸腔较小而肺相对较大。呼吸肌发育差,呼吸时胸廓运动不充分,肺的扩张受到限制,不能充分通气和换气;小儿纵隔相对较大,纵隔周围组织松软、富于弹性,胸腔积液或积气时易致纵隔移位。 (二)生理特点 1.呼吸频率和节律小儿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各年龄呼吸频率(如下表);婴幼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未成熟,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尤以早产儿、新生儿明显。 2.呼吸形态: 婴幼儿呼吸肌发育差,呼吸时胸廓的活动范围小而膈肌活动明显,呈腹式呼吸。 随年龄变化——胸腹式呼吸 各年龄小儿呼吸、脉搏频率(次/分)

9儿科试题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 疱疹性咽峡炎 2. 重症肺炎 3. 三凹症 4. 呼吸衰竭 二、填空题 1. 肺炎按病理分类分为、、。 2. 肺炎按病因分类 有、、、、 、、。 3. 支气管肺炎诱发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及。 4. 支气管肺炎常见的并发症有、、。 5. 支原体肺炎用药至少,以免复发。葡萄球菌肺炎比较顽固,疗程宜长,一般于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总疗程。 6. 小儿咽鼓管较宽、直、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 7. 对急性喉炎患儿,能及时减轻喉头水肿,缓解喉梗阻的药物是。 8. 小儿肺炎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有、、、、。 三、选择题 A1型题 1. 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是: A.以消化道症状为主 B.以呼吸道症状为主 C.以鼻咽部症状为主 D.全身症状重 E.全身症状轻 2. 婴幼儿肺炎给氧的主要条件为: A.发热,咳嗽 B.且呼吸困难 C.合并脓胸

D.烦躁不安,口周发绀 E.双肺密集中小水泡音 3. 腺病毒肺炎易发生: A.脓气胸 B.肺大疱 C.胸腔积液 D.肺出血 E.肺实变 4. 以下各项正确的是: A.毛细支气管炎,3岁以上多见 B.支原体肺炎,6个月以内婴儿多见 C.腺病毒肺炎,6~24个月多见 D.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6~12个月多见 E.衣原体肺炎,儿童多见 5. 在院外获得的细菌性肺炎,常见的病原菌是: A.肺炎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流感嗜血杆菌 D.大肠杆菌 E.结核杆菌 6. 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特点,哪项是错误的? A.后鼻道狭窄,感染后易堵塞,出现呼吸及吸吮困难 B.咽鼓管短、直、平,易发生中耳炎 C.鼻窦口相对大,鼻炎时易累及鼻窦 D.扁桃体4~10岁发育达高峰,此期儿童不易发生扁桃体炎E.胸腔较小,肺脏相对大,肺脏不能充分扩张,而影响通气换气 7. 以下毛细支气管炎的特点,哪一项是错误的? A.呼气性喘鸣 B.明显憋喘 C.两肺哮鸣音

儿童呼吸科常见疾病

儿童呼吸科常见疾病 1、儿童呼吸科常见疾病 1.1、感冒 感冒主要是因为鼻子和咽喉周围出现了炎症,也被称为咽鼻炎,多发生于气温变化较大的季节。幼儿感冒后,易引发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并发症,因此,须尽快治疗并积极预防。 1.2、肺炎 肺炎是肺部产生炎症而引发的疾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也有可能是寄生性细菌引起的。大部分幼儿的肺炎是由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等并发症引发的。 1.3、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是支气管发生炎症而引发的疾病.多发于2周岁以内的幼儿身上,特别是3-6个月的。 1.4、急性扁桃体腺炎 急性扁桃腺炎主要分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两类,多发于变换季节的时候,1周岁以上的幼儿常患此病。 2、引起儿童呼吸科疾病的原因 2.1、春天是各种细菌和病毒开始繁殖时期,加上春季气候开始变暖,衣物得到及时增减,非常容易着凉,就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同时到春季之后如果穿太多衣服容易出汗,这就容易出现感冒。 2.2、由于儿童呼吸道发育不完全,鼻腔相对成人比较短,而且鼻

道窄,黏膜柔软,血管丰富,支气管肺部尚未完全发育,同时清除细菌能力差,因此常常儿童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 2.3、同时,春季气候相对较为干燥,风多,容易引起花粉、飞尘的扩散,有些宝宝因为接触这些致敏因子出现鼻子骚痒咳嗽等呼吸道过敏症状,对这些宝宝需要戴口罩减少过敏也是有很大帮助。 3、儿童呼吸科疾病和成人疾病的不同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成人病症有明显的不同,儿童呼吸系统和成人确实有明显的不同,儿童呼吸系统的发育不像成人那么完善,从他的鼻子开始说,儿童的鼻子比较短,再小一点的幼儿鼻毛比较少,这样造成他对一些有害物质的过滤不像成人那么好,就容易发生呼吸系统的疾病。另外儿童的咽部、喉部还有气管和支气管相对成人来说比较细小,而且血管网比较丰富。这样在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容易发生呼吸衰竭。另外儿童呼吸道疾病在发病的时候也有和成人不同的特点,比如上呼吸道感染,成人比较常见流鼻涕、打喷嚏等局部症状,幼儿却是全身的症状,像突然的高烧,有的孩子有咳嗽,有的孩子不一定有咳嗽,甚至有的孩子还表现其他系统的症状,比如像呕吐、腹泻。 儿童呼吸科疾病的治疗 1、感冒 若幼儿体温超过38℃,应该喂退热剂,也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擦拭全身或放在盛有温水的浴缸里,以助其退烧。 咳嗽和多痰时,可常喂温热的大麦茶,不仅能减少咳嗽,还有助于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其防治

为什么老年人易患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它包括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一年四季中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节为甚。呼吸系统疾病之所以为常见病,这与呼吸系统的解剖部位和生理功能有关。 我们通常所说的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各级支气管及肺泡组成。鼻粘膜分泌液体,使吸入的空气湿润,并可包裹吸入的异物,通过咳嗽或鼻涕排出。鼻腔、鼻咽部及鼻前庭的鼻毛,可阻挡灰尘和外来的异物通过。咽喉部如扁桃体,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对细菌和病毒有防御屏障作用,但也可形成病灶。气管与支气管具有大量的腺体分泌粘液,细支气管有纤毛柱状上皮,纤毛不断地向咽部方向摆动,以排除分泌物或异物,因此它具有保持呼吸道清洁、通畅、腺体分泌和免疫等生理功能。肺泡内有巨噬细胞,它对细菌等病原起到吞噬消灭作 用。然而,呼吸系统暴露在人类生活的大环境中,在自然界中又存在各种细菌、病毒、粉尘等物质。正常人每天大约有1万立升的外界空气通过上呼吸道吸入肺内,上述物质就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空气中的细菌及过敏源随呼吸进入肺内毛细血管网,损伤肺小血管导致疾病的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除外在致病因素的影响,内在机体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年人的组织代谢机能减退,支气管周围的弹性纤维网减少,因而对呼吸道的清洁能力降低,而容易发生感染。另外由于机体抵抗能力降低,免疫功能减退,周身脏器功能的衰退,如吞咽功能减低,异物不能及时排出而有损于呼吸道的通畅;心、肺、脑、肝和肾脏功能减退,都使机体的内在因素发生很大变化而导致感染的发生。由于上述原因,老年人的上呼吸道感染容易转为肺炎.而老年肺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可以有低热、轻咳、呼吸快、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精神萎糜,血白细胞总数不高,胸片肺内多为小片状阴影。 对老年呼吸系统疾病,首先应以预防为主。避免受凉,按时起居,避免劳累过度。保证饮食营养,增强机体素质。减少出入公共场合及与流感病人的接触,减低被感染的机会积极治疗原发病,对已有其他脏器疾病者更应抓紧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除常规的消炎、止咳、祛痰及平喘治序外,应加强支持疗法,即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室内应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多饮水,食用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及有营养的物质,给予静脉补液。注意口腔清洁,定时翻身、拍背,及时排痰以及保持呼吸道通畅。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5-2224(2010)05-0321-05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李昌崇,张维溪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志码:B 李昌崇,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副院长,温州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儿科临床医学院执行院长。兼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副组长、委员等职。 关键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Keywords :children ;respiratory disease 2009年,面对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甲型H1N1流感,儿科呼吸科医生做了大量工作。同时,在临床诊疗工作之余积极投身于临床研究之中,国内儿童呼吸系统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发表了一些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现对2009年在国内外主要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的论文进行总结。1 指南的制定和研讨会的召开 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各种导管的留置以及呼吸机的普及,加之对免疫缺陷病和真菌感染诊断水平的提高,临床上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为此,董宗祈、江载芳和赵顺英教授牵头制定了《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 (2009版)》[1] ,以期指导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合理诊断 和规范化治疗。指南将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分为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3个层次,规范了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从而促进了对其研究的深入。 当前各地从事支气管镜术的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支气管镜术的麻醉方法和操作程序存在差异,对镜下所见和治疗方面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支气管镜术的规范化以及培训将提高我国儿科支气管镜术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先进技术的引入和临床应用亦将大大提高儿科疾病的诊断水平,儿科支气管镜术潜在的诊断和治疗作用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基于此目的,全国儿科支气管镜协作 组拟定了《儿童支气管镜术指南(2009年版)》[2] 。指南的制 定将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支气管镜术的开展。 儿童特别是2岁以下儿童,用药宜慎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位居儿童疾病谱首位,呼吸道用药需求量大,临床医师处方不当的现象容易普遍存在。单就我国感冒药而言,不仅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而且种类繁多,不同商品名的感冒药常含有同一成分,重复使用极易引起中毒。为了避免因治疗用药不当所造成的危害,提高医务人员对儿童呼吸用药安全知识的了解,国内部分儿科呼吸学专家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和用药规范,共同制定了《儿童呼 吸安全用药专家共识:感冒和退热用药》[3] 。 2009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主办的第一届海峡两岸暨香港儿科呼吸研讨会在春城昆明胜利召开,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三地的儿科呼吸科专家齐集一堂,共同探讨儿科呼吸领域的重要学术话题。该届大会的主题是:齐心协力,共抗呼吸道感染[4]。这对加强多渠道的国内外合作交流,继续开展中国两岸三地儿科呼吸领域的合作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耐药肺炎链球菌导致的感染有增多趋势,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因此,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是控制其流行、维护公众健康的迫切措施。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于2009年6月组织儿科学专家就儿童肺炎链球菌疾病进行了专题研讨,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尤其国内该病的流行病学资料、疾病负担和有关疫苗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对我国5岁以下儿童肺炎链球菌疾病的免疫预防提出了积极的建议[5]。 全国小儿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8月在陕西榆林市召开。与会代表和专家针对HAP 这一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内容涵盖了HAP 的定义、病原学、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现状和耐药机制、抗菌药物的治疗策略、选择与合理应用以及支持治疗等[6]。儿童HAP 诊治指南还在起草之中,该指南的制定将进一步规范儿童HAP 的诊断 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呼吸科,浙江温州325027 电子邮箱:wzlichch@https://www.360docs.net/doc/5d18589586.html, 2009 年我国儿科临床医学研究进展

儿科护理学题目(呼吸系统)

第六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A1/A2型题 2. 造成婴幼儿易患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是()。 A.血清中IgA缺乏 B.分泌型IgA缺乏 C.血清中IgG缺乏 D.血清中IgM缺乏 E.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5.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临床特点是 A.发热 B.头痛 C.咽部充血,有疱疹 D.乏力 E.食欲差 6. 婴幼儿上感的并发症不包括 A.中耳炎 B.急性肾炎 C.喉炎 D.鼻窦炎 E.颈淋巴结炎 7. 引起婴幼儿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肺炎链球菌 B.溶血性链球菌A 组 C.溶血性链球菌B 组D.大肠埃希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8.支气管肺炎患儿宜采取的体位是 A.头侧平卧位 B.去枕平卧位 C.左侧卧位 D.右侧卧位 E.头高位或半卧位 9. 某肺炎患儿在治疗期间出现严重腹胀,肠鸣音消失是由于 A.消化功能紊乱 B.低钠血症 C.中毒性肠麻痹 D.低钾血症 E.中毒性脑病 10. 诊断急性呼吸衰竭可做血气分析,那么它的判断标准是指动脉血氧分压(PaO2) A.≤3.65kPa B.≤4.65kPa C.≤5.65kPa D.≤6.65kPa E.≤7.65kPa

11.支原体肺炎治疗应选择哪种抗生素 A.青霉素 B.氨苄青霉素 C.头孢噻肟 D.庆大霉素 E.红霉素 12. 6个月患儿,因肺炎人院,突然烦躁不安,呼吸60次/min,心率180次/min,心音低钝,两肺布满细湿哕音,肝肋下3.5cm,最可能发生 A.脓气胸 B.肺不张 C.心肌炎 D.心力衰竭 E.中毒性脑病 15.轻型肺炎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体温升高 B.咳嗽、气促 C.唇周发绀 D.两肺中、细湿哕音E.心率加快>180次/min 18.小儿,1.5岁,已确诊为肺炎,现有明显的缺氧症状,现使用面罩给氧,应给予吸入的氧流量和氧浓度为: A.1L/min,30% B.2L/min,25% C.2L/min,30% D.3L/min,40% E.3L/min,50% 19. 属于典型肺炎常见病原体的是 A. 肺炎支原体 B. 衣原体 C. 肺炎链球菌 D. 病毒 E. 军团菌 20. 小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特点为 A.起病缓慢 B.多为低热 C.肺部体征出现较晚 D.较易发展成脓胸、脓气胸、肺大泡 E.氨苄西林有特效 21. 下列不属于小儿重症肺炎的表现的是 A. 哮喘持续状态 B. 心力衰竭 C. 中毒性肠麻痹 D. 休克 E. 脑水肿 22.急性呼吸衰竭为小儿时期常见急症之一,对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鼻咽及咽喉部的急性炎症,90﹪由病毒引起,少数为细菌所致,是小儿最常见疾病。 (一)护理评估 1.病史:评估发病诱因,用药史,有无气候剧变,受凉或上感接触史。 2.局部症状: 婴幼儿局部症状轻,全身症状重,高热,咳嗽,伴呕吐,腹泻,甚至高热惊厥,年长儿全身症状轻,局部症状重,有鼻塞,咽痛,发热。注意有无中耳炎,鼻窦炎,气管炎,肺炎等症状。 3.注意鉴别两种特殊类型的上感: (1)疱疹性咽埉炎:由柯萨奇病毒所致。突起高热、咽痛、咽腭弓、腭垂、软腭处可见白色小疱疹。 (2)咽结合膜炎:由腺病毒所致。以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为特征,俗称红眼病,有传染性。 4、实验室检查: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5.心理社会因素:评估患儿及其家长对该病的认识程度,了解家长有无滥用药物的现象。评估有无焦虑,恐惧的心理反应。 (二)主要护理问题 1.体温升高 2.舒适的改变

3.有惊厥的危险 (三)护理措施 1.按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呼吸道刺激,注意呼吸道隔离患儿,避免飞沫传播。室内定期空气消毒。 3.注意观察生命体征,面色,外耳道等情况,防止高热惊厥及并发症发生。如发生病情变话,及时通知医生。 4.急性期卧床休息,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与睡眠,给予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易消化,少刺激的食物。多饮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保持床单平整,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并发症。 6.向患儿及家属说明用药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配合,及时准确用药,以免因治疗不当引起并发症。 7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常变更体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鼻塞严重者间断不如以利呼吸,增加舒适度。 (四)健康指导 1.使家长了解增强抵抗力是预防上感的关键。鼓励多做户外活动,但是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2.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上感。 3.集体儿童场所中如有上感流行趋势,室内应用食醋熏蒸消毒,注意室内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新鲜。 4.指导合理用药及家庭护理方法。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与其防治讲课讲稿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与 其防治

为什么老年人易患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它包括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一年四季中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节为甚。呼吸系统疾病之所以为常见病,这与呼吸系统的解剖部位和生理功能有关。 我们通常所说的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各级支气管及肺泡组成。鼻粘膜分泌液体,使吸入的空气湿润,并可包裹吸入的异物,通过咳嗽或鼻涕排出。鼻腔、鼻咽部及鼻前庭的鼻毛,可阻挡灰尘和外来的异物通过。咽喉部如扁桃体,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对细菌和病毒有防御屏障作用,但也可形成病灶。气管与支气管具有大量的腺体分泌粘液,细支气管有纤毛柱状上皮,纤毛不断地向咽部方向摆动,以排除分泌物或异物,因此它具有保持呼吸道清洁、通畅、腺体分泌和免疫等生理功能。肺泡内有巨噬细胞,它对细菌等病原起到吞噬消灭作用。然而,呼吸系统暴露在人类生活的大环境中,在自然界中又存在各种细菌、病毒、粉尘等物质。正常人每天大约有1万立升的外界空气通过上呼吸道吸入肺内,上述物质就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空气中的细菌及过敏源随呼吸进入肺内毛细血管网,损伤肺小血管导致疾病的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除外在致病因素的影响,内在机体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年人的组织代谢机能减退,支气管周围的弹性纤维网减少,因而对呼吸道的清洁能力降低,而容易发生感染。另外由于机体抵抗能力降低,免疫功能减退,周身脏器功能的衰退,如吞咽功能减低,异物不能及时排出而有损于呼吸道的通畅;心、肺、脑、肝和肾脏功能减退,都使机体的内在因素发生很大变化而导致感染的发生。由于上述原因,老年人的上呼吸道感染容易转为肺炎.而老年肺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可以有低热、轻咳、呼吸快、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精神萎糜,血白细胞总数不高,胸片肺内多为小片状阴影。 对老年呼吸系统疾病,首先应以预防为主。避免受凉,按时起居,避免劳累过度。保证饮食营养,增强机体素质。减少出入公共场合及与流感病人的接触,减低被感染的机会积极治疗原发病,对已有其他脏器疾病者更应抓紧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除常规的消炎、止咳、祛痰及平喘治序外,应加强支持疗法,即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室内应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多饮水,食用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及有营养的物质,给予静脉补液。注意口腔清洁,定时翻身、拍背,及时排痰以及保持呼吸道通畅。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急慢性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原籍,长期生活工作于当地,无疫区长期居留史。吸烟40年,约20支/日,已戒烟2年。少量饮酒。 婚姻生育史:适龄婚育,育有2女,配偶及女儿均体健 家族史: 父母已故,死因不详,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及特殊遗传病病史。 鉴别诊断 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多有长期吸烟史,反复咳嗽、咳痰,以冬春季为著,胸闷气短进行性加重,肺功能检查发现有不完全可逆性通气功能受损; 2. 3.肺结核:多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状,血沉明显加快,PPD试验及结核抗体阳性,胸部CT检查发现病灶多位于两肺上叶及下叶背段,一般抗感染治疗无效,抗结核治疗有效; 4肺癌:多见于老年患者,可有长期吸烟史,早期无特异性表现,可有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乏力,消瘦等症状,血清肺肿瘤标记物升高,胸部CT检查发现肺内新生物,支气管镜检查及经皮肺组织活检有助于诊断,抗炎治疗无效。 5支气管哮喘:青年发病,常有过敏病史,临床表现为以反复发作性胸闷、咳嗽,查体可闻及呼气相干鸣,支气管激发或扩张试验阳性,激素及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物治疗有效,或可自行好转; 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发作性胸闷、咳嗽为特点,支气管激发或扩张试验阳性,激素及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物治疗有效 6肺栓塞:可有气短、咯血、胸痛等症状,血D-二聚体升高,CT肺血管造影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7肺间质纤维化:可有咳嗽、咳痰,但主要表现为进行性活动后气短,胸部CT示病变靠周边及双下肺严重,激素治疗可能有效。 8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可有胸痛等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及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的重要手段。 胸腔积液 1.结核性胸膜炎:多见于青年患者,多有低热、盗汗、乏力、纳差等结核中毒症状,PPD试验强阳性,血沉明显增快,胸部CT可有浸润性病灶,抗结核治疗有效; 2.类肺炎性胸腔积液:伴随肺部炎症出现,抗炎治疗可促进炎症吸收; 3.癌性胸腔积液:多见于老年患者,有吸烟史,早期无明显症状,可有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乏力,消瘦,胸部影像学有助于诊断,胸水中找见癌细胞可明确诊断。支气管哮喘 1心源性哮喘:常见于左心衰,多有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等病史和体征,常咳出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底可闻及湿性罗音,胸部影像学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扩管、利尿及强心治疗有效。2.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多见于老年人,伴有慢性咳嗽、咳痰史。有肺气肿体征,支气管激发或扩张试验阴性。 肺间质纤维化 1.特发性肺纤维化:原因不明,早期无明显症状,逐渐出现咳嗽,活动后气短,听诊可闻及Velcro 罗音,胸部CT检查发现两肺下叶为主的磨玻璃样改变,以胸膜下为著,激素治疗有效; 2.继发性肺纤维化:多有慢性肺病病史,逐渐出现咳嗽,气短逐渐加重,胸部CT检查发现原发病表现及肺间质性改变,肺功能检查可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鉴别 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多有长期吸烟,反复咳嗽、咳痰,以秋冬季较重,胸闷气短进行性加重,肺功能检查发现有不完全可逆性通气功能受损; 2.支气管扩张:多有幼年时麻疹、肺炎等病史,反复咳嗽。咳较多黄色粘痰,可间断出现咳血,胸部高分辨CT检查有特异型表现,抗炎治疗有效; 3.肺结核:起病隐匿,多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状,血沉明显加快,胸部CT检查发现病灶多位于两肺上叶尖后端及下叶背段,一般抗感染治疗无效,抗结核治疗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