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书
《卷三-武顺解》(逸周书)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逸周书》卷三·武顺解关于逸周书《逸周书》,原名《周书》,在性质上与《尚书》类似,是我国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旧说《逸周书》是孔子删定《尚书》后所剩,是为“周书”的逸篇,故得名。
今人多以为此书主要篇章出自战国人之手。
武顺解原文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道东流。
人道尚中,耳目役心。
心有四佐,不和曰废。
地有五行,不通曰恶。
天有四时,不时曰凶。
天道曰祥,地道曰义,人道曰礼。
知祥则寿,知义则立,知礼则行。
礼义顺祥曰吉。
吉礼左还,顺天以利本。
武礼右还,顺地以利兵。
将居中军,顺人以利阵。
人有中,曰参,无中曰两,两争曰弱,参和曰强。
男生而成三,女生而成两。
五以成室,室成以生民,民生以度。
左右手各握五,左右足各履五,曰四枝,元首曰末。
五五二十五,曰元卒。
一卒居前曰开,一卒居后曰敦。
左右一卒曰闾,四卒成卫曰伯。
三伯一长曰佐,三佐一长曰右。
三右一长曰正,三正一长曰卿。
三卿一长曰辟。
辟必明,卿必仁,正必知,右必和,伯必勤,卒必力。
辟不明,无以虑官;卿不仁,无以集众;伯不勤,无以行令;卒不力,无以承训。
均卒力,貌而无比,不则不顺。
均伯勤,劳而无携,携则不和。
均佐肃静而无留,留则无成。
均右和恭而无羞,羞则不兴。
辟必文圣如度。
元忠尚让,亲均惠下,集固介德。
危言不干德,曰正。
正及神人曰极世,世能极曰帝。
武顺解译文上天的规律以左为上,所以日月向西移动;大地的规律是以右为上,所以河川向东流动;人事的规律是以中正为上,所以耳目受心役使。
心内有肝、肺、脾、肾四佐,四佐不和叫废;地上有木、火、土、金、水五行,五行不相生胜叫恶;上天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不合叫凶。
上天的规律是象,大地的规律是宜,人事的规律是礼。
知天象则长寿,知义则立身,知礼仪则事行。
礼、义顺应天象叫专。
吉礼从左向右旋转,顺应天道以利国本;武礼从右向左旋转,顺应大地以利于用兵;将帅居中军,顺应人事以利于布阵。
人体有中的叫三,无中的叫两。
两相争故力弱,三相和故力强。
《逸周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逸周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逸周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原名《周书》。
《卷四-和寤解》(逸周书)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逸周书》卷四·和寤解
关于逸周书
《逸周书》,原名《周书》,在性质上与《尚书》类似,是我国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旧说《逸周书》是孔子删定《尚书》后所剩,是为“周书”的逸篇,故得名。
今人多以为此书主要篇章出自战国人之手。
和寤解原文
王乃出图商,至于鲜原,召邵公奭、毕公高。
王曰:“呜呼,敬之哉!无竞惟人,人允忠;惟事惟敬,小人难保,后降惠于民,民罔不格,惟风行贿,贿无成事。
绵绵不绝,蔓蔓若何,豪末不掇,将成斧柯。
”
王乃厉翼于尹氏八士,唯固允让,德降为则,振于四方,行有令问,成和不逆,加用祷巫,神人允顺。
和寤解译文
武王于是出兵伐商。
到了鲜原,诏告邵公奭、毕公高。
武王说:“啊呀,重视它啊!不与民争利,百姓就会忠诚。
办事要认认真真,百姓是很难抚养的啊。
人主降恩惠给百姓,百姓没有不来归服的,百姓归惠如草应风,仅用财利不会成事。
小草细弱时候不根除,蔓延长大了拿它怎么办?树苗如毫毛细小不拔除,将会长成斧柄那样粗。
武王于是就嘉奖众大臣。
众大臣坚决诚恳地辞让。
大臣的美德传出成为典范,影响及于远近四方。
众大臣行事有美名,事成民和不违逆。
加之祈祷祭祀神灵,神与人都因此和顺。
逸周书·卷一·籴匡解原文-翻译

逸周书·卷一·籴匡解原文|翻译原文成年,年谷足宾祭,祭以盛。
大驯锺绝,服美义淫。
阜畜约制,余子务艺。
宫室城廓修为备,供有嘉菜,于是日满。
古年俭谷不足,宾祭以中盛。
乐唯锺鼓,不服美。
三牧五库补摄,凡美不修,余子务穑,于是糺秩。
民饥则勤而不宾,举祭以薄。
乐无锺鼓。
凡美禁,畜不阜群。
车不雕攻,兵备不制,民利不淫。
征当商旅,以救穷乏,问随乡,不鬻熟。
分助有匡,以绥无者。
于是救困大荒,有祷无祭。
国不称乐,企不满壑,刑法不修,舍用振穹,君亲迅方,卿参告籴,余子倅运,开□同食,民不藏粮,日有匡。
俾民畜,唯牛羊,与民大疾惑,杀一人无赦。
男守疆,戎禁不出,五库不膳,丧处无度,察以薄资。
礼无乐,宫不帏,嫁娶不以时,宾旅设位有赐。
作者:佚名丰年粮食充足,宴享宾客与祭祀都用盛大仪式。
训言与演奏的声音洪亮;服饰华美,礼仪超过平常。
供品中要有鲜美的菜蔬。
养牲畜的要修饰他的设施,庶子要从事各种技艺。
宫室城廓或维修或新造,务使完备。
在丰收之年,日子要过得充实。
歉年粮食不充裕,宴享宾客与祭祀都用中等盛典。
奏乐只用钟鼓,不穿彩服。
三种马以及五种库房管理人互相补充兼管,所有美善之物不给修治。
庶子要从事农活。
在歉年时候,分等次督察,其所占有不得超越。
饥年则慰问宾客而不宴享,祭祀时供品要少。
奏乐不用钟鼓,所有华美之物都禁用。
牲畜不成群地饲养,车子不用雕饰,兵器不用新造。
民众之用不过费,赋税征收以商旅为主,以救济缺粮的人。
了解灾情,随乡而异,不准出售熟食。
分别资助与匡救,以安定缺粮的人。
在饥年的时候,救困是中心。
大荒之年只祈祷而无祭祀。
全国不举乐,饮食不尽欲。
刑罚宽缓,不造刑具。
施舍用物以赈济穷困。
国君亲自巡察各方灾情,卿大夫参与告籴,庶子协助运粮。
开仓同吃,民不藏粮,叫做有匡。
使百姓养畜只养牛羊。
对劫民的盗贼及惑民的左道用严刑杀伐,一个也不赦免。
男子守边疆,兵戎禁止出境。
五库不修缮,丧礼不遵常度,祭奠用少量粢米。
礼仪不奏乐,宫室不设惟。
逸周书·卷六·谥法解原文-翻译

逸周书·卷六·谥法解原文|翻译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
遂叙谥法。
谥者,行之迹也。
号者,功之表也。
车服者,位之章也。
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民无能名曰神。
称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
德象天地曰帝。
静民则法曰皇。
仁义所在曰王。
赏庆刑威曰君,从之成群曰君。
立制及众曰公。
执应八方曰侯。
壹德不解曰简。
平易不疵曰简。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
锡民爵位曰文。
刚强理直曰武,威强澼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
敬事供上曰恭,尊贤贵义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贤让善曰恭,渊源流通曰恭。
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
威仪悉备曰钦。
大虑静民曰定,安民大虑曰定,安民法古曰定,纯行不二曰定。
谏争不威曰德。
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
有伐而还曰厘,质渊受谏曰厘。
博闻多能曰宪。
聪明澼哲曰献。
温柔圣善曰懿。
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协时肇享曰孝,秉德不回曰孝。
大虑行节曰考。
执心克庄曰齐,资辅供就曰齐。
丰年好乐曰康,安乐抚民曰康,令民安乐曰康。
安民立政曰成。
布德执以曰穆,中情见貌曰穆。
敏以敬顺曰顷。
昭德有劳曰昭,容仪恭美听昭,圣闻周达曰昭。
保民耆艾曰胡,弥年寿考曰胡。
强毅果敢曰刚,追补前过曰刚。
柔德考众曰静,恭己鲜言曰静,宽乐令终曰静。
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
由义而济曰,布义行刚曰景,耆意大虑曰景。
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
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毅信正曰威。
辟屠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
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
追悔前过曰思。
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
柔质受谏曰慧。
能思辩众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
兵甲亟作曰庄,澼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
《卷六-时训解》(逸周书)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逸周书》卷六·时训解关于逸周书《逸周书》,原名《周书》,在性质上与《尚书》类似,是我国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旧说《逸周书》是孔子删定《尚书》后所剩,是为“周书”的逸篇,故得名。
今人多以为此书主要篇章出自战国人之手。
时训解原文立春之日,东风解冻。
又五日,蛰虫始振。
又五日,是对上冰,风不街冻,号令不行。
蛰虫不振,阴奸阳。
鱼不上冰,甲胄私藏。
惊蛰之日,獭祭鱼。
又五日,鸿雁来。
又五日,草木萌动。
獭不祭鱼,国多盗贼;鸿雁不来,远人不服。
草木不萌,动,果蔬不熟。
雨水之日,桃始华。
又五日,仓庚鸣。
又五日,鹰化为鸠。
桃不始华,是谓阳否。
仓庚不鸣,臣不□主。
鹰不化鸠,寇戎数起。
春分之日,玄鸟至。
又五日,雷乃发声。
又五日,始电。
玄鸟不至,妇人不娠;雷不发声,诸侯失民。
不始电,君无威震。
谷雨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鴽。
又五日,虹始见。
桐不华,岁有大寒。
田鼠不化,鴽,若国贪残。
虹不见,妇人苞乱。
清明之日,萍始生。
又五日,鸣鸠拂其羽。
又五日,戴胜降于桑。
萍不生,阴气愤盈。
鸣鸠不拂其羽,国不治;戴胜不降于桑,政教不中。
立夏之日,蝼蝈鸣。
又五日,蚯蚓出。
又五日,王瓜生。
蝼蝈不鸣,水潦淫漫;蚯蚓不出,嬖夺后;王瓜不生,困于百姓。
小满之日,苦菜秀。
又五日,靡草死。
又五日,小暑至。
苦菜不秀,贤人潜伏。
靡草不死,国纵盗贼。
小暑不至,是谓阴慝。
芒种之日,螳螂生。
又五日,臭始鸣。
又五日,反舌无声。
螳螂不生,是谓阴息。
臭不始鸣,令奸壅偪。
反舌有声,佞人在侧。
夏至之日,鹿角解。
又五日,蜩始鸣。
又五日,半夏生。
鹿角不解,兵革不息。
蜩不鸣,贵臣放逸。
半夏不生,民多厉疾。
小暑之日,温风至。
又五日,蟋蟀居辟。
又五日,鹰乃学习。
温风不至,国无宽教。
蟋蟀不居辟,急迫之暴。
鹰不学习,不备戎盗。
大暑之日,腐草化为萤。
又五日,土润溽暑。
又五日,大雨时行。
腐草不化为萤,谷实鲜落。
土润不溽暑,物不应罚。
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
立秋之日,凉风至。
又五日,白露降。
《卷七-王会解》(逸周书)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逸周书》卷七·王会解关于逸周书《逸周书》,原名《周书》,在性质上与《尚书》类似,是我国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旧说《逸周书》是孔子删定《尚书》后所剩,是为“周书”的逸篇,故得名。
今人多以为此书主要篇章出自战国人之手。
王会解原文成周之会,墠上张赤帟阴羽,天子南面立,絻无繁露,朝服,八十物缙珽。
唐叔、荀叔、周公在左,太公望在右,皆絻,亦无繁露,朝服,七十物,缙笏,旁天子而立于堂上。
堂下之右,唐公虞公南面立焉。
堂下之左,尹公、夏公立焉,皆南面,絻有繁露,朝服,五十物,皆缙笏。
为诸侯之有疾病者,阼阶之南,祝淮氏、荣氏,次之慓瓚,次之皆西面,弥宗旁之。
为诸侯有疾病者之医药所居。
相者,太史鱼、大行人,皆朝服,有繁露。
堂下之东面,郭叔掌为天子菉币焉,絻有繁露。
内台西面正北方,应侯、曹叔伯舅、中舅。
比服次之,要服次之,荒服次之。
西方东面正北方,伯父中子次之。
方千里之内为比服,方二千里之内为要服,方三千里之内为荒服,是皆朝于内者。
堂后东北为赤帟焉,浴盆在其中。
其西天子车立马乘,六青阴羽凫旌。
中台之外,其右泰士,台右弥士。
受贽者八人,东面者四人,西面四人也。
陈币当外台,天玄<曷毛>宗马十二,王元缭璧綦十二,参方玄缭璧、豹虎皮十二,四方玄缭璧琰十二。
外台之四隅,张赤帟,为诸侯,欲息者皆息焉,命之曰爻闾。
周公旦主东方,所之青马、黑<葛毛>,谓之母兒,其守营墙者,衣青操弓执矛。
西面者,正北方,稷慎大麈。
秽人前兒,前兒若弥猴,立行似小兒。
良夷在子,在子□身人首,脂其腹,炙之霍,则鸣曰在子。
扬州禺禺,鱼名,解隃冠,发人麃麃者,若鹿迅走。
俞人虽马,青丘狐九尾,周头煇 互,煇 互者,羊也。
黑齿白鹿白马,白民乘黄,乘黄者似骐,背有两角。
东越海蛤,欧人蝉蛇,蝉蛇顺食之美。
遇越纳□。
姑妹珍,且瓯文蜃,其人玄贝,海阳大蟹。
自深桂。
会稽以<单黾>,皆面向。
正北方义渠,以兹白,兹白者,若白马,锯牙食虎豹。
《卷六-尝麦解》(逸周书)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逸周书》卷六·尝麦解关于逸周书《逸周书》,原名《周书》,在性质上与《尚书》类似,是我国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旧说《逸周书》是孔子删定《尚书》后所剩,是为“周书”的逸篇,故得名。
今人多以为此书主要篇章出自战国人之手。
尝麦解原文维四年孟夏,王初祈祷于宗庙,乃尝麦于太祖。
是月,王命大正正刑书。
爽明,仆告既驾,少祝导王,祝亚迎王降阶,即假于太宗、少宗、少秘于社,各牡羊一、牡豕三。
史导王于北阶,王陟阶,在东序。
乃命太史尚大正,即居于户,西南向。
九州□伯咸进在中,西向。
宰乃承王中升自客阶,作策执策,从中宰坐尊中于大正之前,太祝以王命作策,策告太宗。
王命□□秘,作策许诺,乃北向繇书于两楹之间。
王若曰:“宗揜大正,昔天之初,□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少昊以临四方,司□□上天末成之庆。
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河,九隅无遗。
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
用名之曰:绝辔之野。
乃命少昊清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质。
天用大成,至于今不乱。
“其在殷当作夏之五子,往伯禹之名,假国无正,用胥兴作乱,遂凶厥国,皇天哀禹,赐以彭寿,思正夏略。
“今予小子闻有古遗训,亦述朕文考之言,不易,予用,皇威不忘,祗天之明典,令□我大治,用我九宗正州伯,教告于我,相在大国,有殷之□,辟自其作□于古,是威厥邑,无类于冀州。
嘉我小国,小国其命余克长国王。
“呜呼,敬之哉!如木既颠厥巢,其犹有枝叶作休,尔弗敬恤,尔执以屏助予一人,集天之显,亦尔子孙其能常忧恤乃事,勿畏多宠,无爱乃嚚,亦无或刑于鳏寡非罪。
惠乃其常无别于民。
”众臣咸兴,受大正书。
太史策刑书九篇,以升授大正,乃左还自两柱之间。
□箴大正曰:“钦之哉,诸正。
敬功尔颂,审三节,无思民,因顺尔临狱,无颇正刑有掇,夫循乃德,式监不远,以有此人保宁尔国,克戒尔服,世世是其不殆,维公咸若。
”太史乃降,大正坐,举书,乃中降,再拜稽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大白:旗名。 (3)百姓:百官。在战国以前,百姓是贵族 的总称,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一般平 民没有姓。 (4)这里的‚群宾‛按我的理解确实是指随 武王伐纣的各地诸侯。‚佥‛,皆,都。 (5)稽(qǐ)首:叩头到地。古时九拜礼 仪中最恭敬的一种。
【原文】武王答拜,先入适王所,乃克射之,三 发而后,下车,而击之以轻吕,斩之以黄钺,折 县诸太白。(1) 【注释】(1)孔晁注:‚轻吕,剑名。折,绝其 首。黄钺,以黄金饰之。‛黄钺:钺为古代兵器, 青铜制,斧形,圆刃或平刃,安装木柄,用以砍 斫,盛行于商及西周。黄钺,常特许‚假黄钺‛, 以示奉帝命行征伐之事。是权力与威望的象征。 《三国志· 魏志· 曹休传》:‚帝征孙权,以休为征 东大将军,假黄钺,督张辽等及诸州郡二十余 军。‛《通典· 礼二四》:‚晋制黄钺车,驾一马, 大驾行次于华盖后,御麾左右又有金钺车、金钲 车,并驾三马。‛
3、讲述了许多治国用兵之术。 用人有“三不远” :敬谋、祇德、亲同 “三不近” :听谗自乱、听谀自欺、近憝自恶 “三不畜”:竭亲以为信、以谋易寇、虑泄事 败 《大武篇》:“善政不攻,善攻不侵,善侵不 伐,善伐不陈,善陈不战,善战不斗,善斗不 败”
4、有助了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 程。
雜史要籍 國語 戰國策 越絕書 吳越春秋 貞觀政要 南唐書 聖武紀 朔方備乘
一、 《逸周书》解题:
原名《周书》、《周志》,又名《汲冢周书》,是 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之一。
《汉书· 艺文志》著录:‚《周书》七十一 篇。‛ 班固自注:《周书》即‚《周史记》。‛ 颜师古注:‚刘向云:‘周时诰誓号令也, 盖孔子所论百篇之余也’。‛
《逸周书》的流传
旧本《逸周书》
从两汉至晋,《逸周书》一直是全本, 有七十一篇。晋五经博士孔晁还为之作 注释,以后就逐渐亡佚,仅剩四十二篇 。
《汲冢周书》
共十卷七十一篇,是旧本《逸周书》 与《汲冢周书》相结合的产物。其中 缺十一篇,实际只有六十篇(包括 《周书序》一篇在内),每篇篇名上 都有“解”字,是晋孔晁注释此书时 加上的。
【原文】王既誓,以虎贲、戎车驰商师,商 师大崩。商纣奔内,登于鹿台之上,屏遮而 自焚于火。(1)武王乃手太白(2)以麾 (指挥)诸侯,诸侯毕拜,遂揖之。商庶百 姓咸俟(等候)于郊。(3)群宾佥进曰: “上天降休。”(4)再拜稽(qǐ)首。(5) 【注释】 (1)焚、燔(fán):焚烧。《正义》引 《周书》云:‚甲子夕,纣取天智玉琰五, 环身以自焚。‛注:‚天智,玉之善者,缝 环其身自厚也。凡焚四千玉也,庶玉则销, 天智玉不销,纣身不尽也。‛
2、一说此书古已有之,非出汲冢。《左传》 及《史记》、《说文解字》、马融《论语 注》、郑玄《周礼注》等,均已引用《周书》 材料。可见春秋战国至汉代,该书已广为流 行。《汉书· 艺文志》载:‚《周书》七十一 篇。‛显然汉朝时该书已被官府确认。且杜 预所录汲冢书目,本就没有《周书》,所谓 汲冢出土《周书》,乃为谬说。 时至今日,仍有‚汲冢书‛和古已有之两种 观点。或认为汉魏本有《周书》,并非出自 汲冢。或仍主张:‚战国时期魏安釐王墓中 埋葬的竹简书,经整理传世的有三部历史古 籍:《竹书纪年》、《穆天子传》、《周 书》。‛
今本《逸周书》
《汲冢周书》
《隋书· 经籍志》,著录‚《周书》十 卷‛,自注云:‚《汲冢书》,似仲 尼删书之余。‛ 所谓《汲冢书》,是晋太康二年(281 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所得 的竹书。其中有书十六种。共第十六 种:‚杂书,十九篇:《周食田法》、 《周书》、《论楚事》、《周穆工美 人盛姬死事》。‛ 《汲冢书》中的 《周书》,即平常所谓《汲家周书》。
【原文】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 王。(1)泰颠、闳夭,皆执轻吕以奏王。 王入,即位于社,太卒之左,群臣毕从。 毛叔郑奉明水,卫叔傅礼。(2) 【注释】 (1)夹:在左右待卫。 (2)明水:指明月夜里的露水。《集解》 引郑玄曰:‚取月之水,欲得阴阳之洁气。 陈明水以为玄酒。‛
《史记· 管蔡世家第五》: 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管叔、 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于成王,乃挟武庚以作 乱。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 放蔡叔,迁之,与车十乘,徒七十人从。而 分殷余民为二:其一封微子启于宋,以续殷 祀;其一封康叔为卫君,是为卫康叔。封季 载于冉。冉季、康叔皆有驯行,于是周公举 康叔为周司寇,冉季为周司空,以佐成王治, 皆有令名于天下。
《逸周书》的内容记载了西周、春秋时
代约六百年的历史,上自周文王、武王, 下讫周灵王。
《逸周书》的来历,长期说法分歧。 1、一说此书来自汲县(河南卫辉市)魏王古 墓。晋武帝咸宁五年(279)冬十月,汲郡 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墓(一说魏安釐王 墓),得竹简小篆古书十余万言。官府得知 后,送归秘府(皇家藏书室)。太康二年 (281),镇南大将军杜预率军灭吴返朝, 始见汲冢古书。当时负责整理此书的博士为 束皙。于是杜预和束皙都记下了汲冢古书的 篇目。唐宋时编修《隋书· 经籍志》、《新唐 书· 艺文志》及《太平御览》等,著录该书时, 都认为出自汲冢魏墓,是汲冢古书的一种, 故应加上‚逸‛或‚汲冢‛字样。
怀疑精神是可贵的, 但如果怀疑过了头, 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够实事求是了
《逸周书》的史料价值
1、记载了西周一代重要史迹。 2、可考古代礼制。 道德博厚曰文,勤学好问曰文, 慈惠爱民曰文。 刚强理直曰武,克定祸乱曰武, 夸志多穷曰武 。 早孤陨位曰幽,雍遏不通曰幽, 动静乱常曰幽。 暴慢无亲曰厉,杀戮无辜曰厉 。
《逸周书》的写作时代
此书确有西周早期之作, 可能春秋时已经成书,战 国时陆续增附,也有少数 西汉人的笔墨,书不成于 一时,不全是周代旧文。
郑瑗说此书是东汉、魏、晋间诡士所作。 (《井观琐言》) 姚际恒说此书抄纂《吕氏春秋》、《史 记》、《礼记》、《周礼》,乃是汉以后 人所为。(《古今伪书考》)
二、参考文献: (1)《史记· 周本纪第四》 (2)《史记· 管蔡世家第五》 逸周书的主要注释著作 王念孙《逸周书杂志》四卷 朱右曾《周书集训校释》十卷 西北大学黄怀信先生先后出版《逸周书源 流考辨》(1992年),《逸周书汇校集注》 (1995年),《逸周书校补注译》(1996年)
【原文】翼日(1),除道,修社及商纣宫。(2) 及期,百夫荷(hè)素质之旗于王前,(3)叔振 奏拜假(gé),又陈常车。(4) 【注释】(1)翼日:第二天。 (2)社:祭祀土神的地方。 (3)荷(hè):担负。罕旗(《史记》):有九条 飘带的旗帜。《集解》引蔡邕《独断》曰:前驱有 九旒(liú)云罕。‛ (4)‚武王弟‛句:曹叔振铎者,周武王弟也。武 王已克殷纣,封叔振铎于曹。《会注考证》:《克 殷解》云:‘叔振铎奏拜假(gé),又陈常车。’ (拜假,或为古乐名。)陈,陈列。常车,仪仗车。 因车上插着画有日、月图象的太常旗,所以叫常车。
逸周书· 克殷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别史雜史
别史是正史之別支,凡是未能列入正史, 而所記內容又“關係一朝大政”的史書,皆 可看作是別史。
雜史是指體例不同,內容廣泛的各類史 書。明代史學家焦竑指出:“雜史蓋出紀傳、 編年之外,而野史者流也。”即“记录中多 碎事入杂史”。
别史要籍 逸周書 東觀漢記 十六國春秋 建康實錄 十國春秋 西夏國志 契丹國志 大金國志 東都事略 元史新編 明季北略 明季南略 清史列傳
【原文】立王子武庚,命管叔相。(1)乃命 召公释箕子之囚,命毕公、卫叔出百姓之囚。 乃命南宫忽振鹿台之财、巨桥之粟;乃命南 宫百达、史佚迁九鼎三巫;(2) 【注释】 (1)相:辅佐。 (2)孔晁注‚鼎,王者所传宝‛。 【原文】乃命闳夭封比干之基;乃命祖祝崇 宾飨,祷之于军。乃班。
刘重来提出,《周书》内容往往与儒家学说不合, 孟子曾力斥该书,故汉代以后不受重视,散失颇多; 《汲冢周书》则为盗墓者破坏,残损严重,加之西 晋灭亡后长期混战,此书一直搁在秘府,未能流传。 所以,有可能今本《逸周书》是传世本和汲冢本互 为补充的合本。由于两种版本都有残缺,故仍非完 本。此说虽属新解,但究竟什么时代、什么人把残 缺的传世本和残缺的汲冢本合编为一体的,仍无定 论。 《克殷解》见《逸周书》第三十六,记周武王在牧 野战胜殷纣事。解为晋五经博士孔晁作注时所加。 《逸周书》最早有晋孔晁注本。
郭沫若认为《逸周书》中确有周初之作, “《世俘解》即其一,最为可信。《克殷解》 及《商誓解》次之。……《世俘解》之可信, 除文字体例当属于周初以外,其中所纪社会 情形与习尚,多与卜辞及古金中所载者相 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顾颉刚根据《世俘篇》文中有后世罕见的方 国名,破国服国之多,田猎获禽及宗庙祭祀 用牲之多,可知此篇的写成确在西周,他并 认为《世俘篇》就是《尚书· 武成篇》。 (见《逸周书世俘篇校注写定与评论》,载 《文史》第四辑,中华书局版)
【原文】乃适二女之所,(1)既缢。王又 射之三发,乃右击之以轻吕,(1)斩之以 玄钺,(3)县(xuán)诸小白。(4)乃出 场于厥军。 【注释】 (1)所:处所,地方。 (2)轻吕,剑名。 (3)玄钺:黑色的大斧。《集解》引宋均: ‚玄钺用铁,不磨砺。‛ (4)县(xuán):同‚悬‛,悬挂。
《史记· 管蔡世家第五》: 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 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 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 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 曰冉季载。冉季载最少。同母昆弟十人,唯 发、旦贤,左右辅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 以发为太子。及文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 伯邑考既已前卒矣。封叔振铎于曹,封叔武 于成,封叔处于霍。康叔封、冉季载皆少, 未得封。
《逸周书》的写作时代
刘向说书中所收是“周时诰誓号令也,盖孔子所 论百篇之余也。” 唐刘知几说此书“时有浅末恒说,滓濊相参,殆 似后之好事者所增益”(《史通· 六家》)。 宋代史学家李焘说此书是“战国处士私相缀续, 托周为名,孔子亦未见”(《文献通考· 经籍考》 引)。 清朱右曾说:“《克殷篇》所叙,非亲见者不能。 《商誓》、《度邑》、《皇门》、《芮良夫》诸 篇,大似今文《尚书》,非伪古文所能仿佛。” (《逸周书集训校释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