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公告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合集下载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现状及建议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现状及建议

1、回收利用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直接回收再利用:经由专业机 构对废旧动力电池进行检测、分类、拆解、清洗和再加工等环节,将可再利用的 电池部分进行修复或重组,再次投入使用。 (2)用于储能领域:将废旧动力电池 用于储能领域,如电力调峰、分布式能源系统等领域,实现电池的二次利用。 (3)提取有价金属: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废旧动力电池中的有价金属如锂、 镍、钴等提取出来,实现资源的有效回收。
政府应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处理技术的研发和 应用。通过加大投入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实现电池回收处理的标准化、高效化 和环保化。同时,对于已经成熟的回收处理技术,应积极进行推广和应用,以加 速其在行业中的普及。
3、加强法规执行与监管力度
政府应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的相关法规和监管机制。对于违反 法规的行为,应严格依法惩处。同时,政府应加大对电池回收行业的扶持力度, 通过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措施,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电池回收行 业中来。
4、提升公众意识与教育宣传
通过媒体和教育部门的力量,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宣传和 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电池回收利用的认识和意识,使更多的车主能够主动参与 到电池回收行动中来。此外,可以通过设立“绿色驾驶奖励”等措施,鼓励车主 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
三、结论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是一项重要的环保行动和社会责任。面对当 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政府、企业和公众都应积极参与到这一行动中来。通过完 善回收网络、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加强法规执行与监管力度以及提升公众意识 与教育宣传等措施的实施,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环保处理和资源化利 用。这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社会进步以及保障人类生池回收 利用的建议

探析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NEW ENERGY AUTOMOBILE | 新能源汽车探析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赵国亮安阳市高级技工学校 河南省安阳市 455000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浪费也越来越严重,所以新能源汽车便应运而生了,相对传统的燃油汽车而言,新能源汽车对环境的污染较小、且不会耗费大量的自然资源。

新能源汽车较传统燃油车相比,其动力来源主要是动力蓄电池,所以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如若有所发展,那么新能源汽车势必会发展壮大。

本文就结合我们国家目前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电池技术 节能环保现在绿色和环保越来越成为我们国家发展过程中最受重视的问题之一,除此之外,这也是我们汽车行业现在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环境问题重视起来,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新能源汽车在未来将会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所以我们要将新能源汽车重视起来。

首先就是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其是提供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所以要对电池技术现存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而研究出解决措施,本文为此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1 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概述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讲,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技术,在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车用动力蓄电池的使用方式不同,因此对其性能要求也有较大区别。

HEV(油电混动)由汽油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更强调加速性能和爬坡能力,因此更注重电池的比功率;PHEV(插电式混动)和EV(纯电动)完全以蓄电池作为动力,更强调充电后的续驶能力,因而更关注电池的比能量。

这些电池技术因为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所造成的影响较大,所以也越来越被人重视。

由于电池各自性能、材料、成本等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不同类型动力电池的使用前景不同。

目前技术最成熟的是镍氢动力电池,但商业化最成功的是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则被广泛视作远期目标。

混合动力汽车能量控制与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混合动力汽车能量控制与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混合动力汽车能量控制与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混合动力汽车是指同时配备内燃机和电动机的汽车,拥有更高的能效和更低的排放。

混合动力汽车能量控制与管理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对策和改进。

本文将对混合动力汽车能量控制与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问题一:能量转换效率低下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转换涉及到内燃机的燃料燃烧过程以及电动机的电能转换过程。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能量转换的效率相对较低,造成能量的浪费和效果的不理想。

对策建议一:优化内燃机的燃烧过程可以通过改进内燃机的设计和调整燃油喷射系统,提高燃烧效率,减少能量的浪费。

采用更先进的燃油喷射技术以及增加燃烧室的压缩比,提高内燃机的热效率和能量利用率。

对策建议二:改进电动机的转换效率可以通过提升电动机的转换效率来减少能量的损失。

采用高效的电机控制算法和驱动器设计,减少电能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可以使用高效的电池系统,提高储能效率,减少能量的浪费。

对策建议一:设计高效的能量管理系统可以研发高效的能量管理系统,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对能源供给和能量存储的精确控制。

采用先进的能量管理算法和实时监测系统,根据车辆的行驶状况和能源需求进行精确调度和优化配置,减少能量的浪费。

对策建议二:优化能量的存储技术可以研发更先进的能量存储技术,提高储能效率和能量密度,减少能源的浪费。

可以研究发展更高性能的电池技术或其他新型的能量存储设备,提高能量的储存和释放效率。

问题三:能量回收效果不理想混合动力汽车具有能量回收的功能,可以通过制动能量回收和发动机剩余能量的回收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能量回收的效果不理想,回收的能量利用率较低。

对策建议二:提高能量回收的应用领域可以进一步拓展能量回收的应用领域,增加能量回收的机会和效果。

在行驶过程中,可以通过智能化技术检测和判断车辆的行驶状况和能源需求,合理调整能量回收系统的工作模式和参数,提高能量回收的效果和利用率。

总结:混合动力汽车能量控制与管理存在着能量转换效率低下、能量的存储和管理困难以及能量回收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故障问题与维修关键技术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故障问题与维修关键技术

1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常见故障分析1.1 电动电池及管理系统故障传统燃油汽车虽然有许多优势,但是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尾气排放,而且还会消耗大量的能源。

如今我国所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因此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出现和普及是势在必行。

新能源汽车的整体结构与传统的燃油汽车有着很大的区别,如下图所示。

正是由于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使得维修技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维修技术并不适合应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上,这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对维修技术进行大力研究,不断提高系能源汽车的安全水平。

图1 新能源电动汽车结构图 目前,新能源电动汽车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纯电动车直流无法正常充电,该问题许多车主都有反映,并且表示车子无法在交流电桩上进行充电。

除此之外,电动汽车的电量损耗十分严重,车辆行驶短时间后就出现了电量不足的情况。

再者,现有的部分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消耗率无法达到国家提出的相关标准,这会对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造成阻碍。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汽车的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存在问题,充电口无法进行正常重点,直流或交流充电低压线路存在故障问题,电池本身的性能存在一定问题。

1.2 驱动电机及电机控制系统故障车辆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出现电机温度较高的问题,当驱动电机温度过高时,车辆会有驱动电机温度过高报警提示或者以故障代码的形式通知驾驶人员。

除此之外,新能源电动汽车还存在无法上电的故障,车辆的仪表会显示动力系统故障。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车辆的电机控制器或是驱动电机存在问题。

1.3 电路方面存在的问题新能源电动汽车上应用了大量的电子控制技术,通过应用先进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汽车的智能化水平,但是与此同时汽车的实际耗电量也有所提高。

对于新能源电动汽车来说,电路系统的负荷空间十分有限,因此无论是传感器、电子元器或者是微电脑都很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此时新能源汽车的电阻负担就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大提高,如果情况较为严重,甚至会直接出现故障问题。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公告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公告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车 的 核 心 零 部 件 之 一 ,其 试 验 检 测 受 到 高 度 重 视 。 重
锂离子 蓄电池》 该标准 具体分 为 l 项单体 电池试验和 ( 9
l 3项模 块 电池试 验两部 分 内容) ,重点 介绍 电动 汽车
动 力 电 池 在 一 致 性 、安 全 性 和 电 性 能 这 i方 面 试 验 检
截 至 国家工业 和信息 化 部 ( 以下 简称工 信部 )发 布的第 2 2 2批 《 车辆 生产企业及产 品公告》 ,已列入 l 9
车产 品的专项 检测标 准 ( 2 共 2项) 。其 中涉及 动力 电
池 的专项 检测标 准 5 『l 也是 我 国 目前 《 项 】,这 _ 5 车辆生

庆车辆 检测研 究 院 国家 客车质 量监 督检验 中心 率先 在
测 中存在 的主要 问题 。
11 一 致 性 方 面 .

国内健全 了工信 部 要求 的 2 2项 电动汽 车 专项 检 测 能
力 ,在 电动汽 车动力 电池 方面 开展 了大量 的试 验检 测 及研究 工作 ,积 累 了丰富 经验 。本文 以动力 锂 电池 为 例 ,指 出其 在公告检 测 中存在 的主要 问题并 提 建议 ,
客 第 2 期



_ 卜


BUS TECHNo L0G Y AND RESEA RCH
电动 汽车 动 力 电池 公 告检 测 中存 在 的 问题 及建 议
杨 杰 ,夏 晴 ,史瑞祥 ,凌 泽
4 12) 0 2 1 ( 重庆 车辆 检 测研 究 院 国家客 车质 量监 督 检验 中心 ,重 庆
Ke r s: o rb te ; n o c me t e t e e ti e i l ; r b e a d s g e t n y wo d p we a t r a n u e n s ; l c rc v h c e p o l m n u g s i y t o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我国第一批投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将很快迎来集中报废期。

市场研究机构发布数据称,2016年我国动力电池的报废量约1.2万吨,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激增至约24.8万吨。

废旧动力电池集中“退役”将给回收产业带来机遇。

然而,不成熟的技术、不规范的处理、不到位的监管,都有可能无法有效循环利用电池原材料,给人和环境带来危害。

一、存在的问题与过去含有重金属、有毒有害的铅酸电池不同,新能源汽车普遍使用的锂电池对环境危害相对较小,电池中的铜、钴、锂等金属具有较高经济价值。

在市场机制调节下,废旧的动力电池将会受到回收处理企业的青睐,会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产业化技术不成熟挤压盈利空间。

目前,动力电池退役判断标准及检测技术、可梯级利用电池剩余价值评估技术、单体电池自动化拆解和材料分选技术等关键性技术还不够成熟,一些电池回收企业仍采用手工拆解或者传统回收工艺。

据测算,采用传统工艺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回收处理1吨废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不仅无法盈利,反而可能亏损。

二是锂电池处理不当存在燃爆和污染的风险。

锂电池相对环保,但并不意味着在处理过程中就不会对人体和环境带来危害。

当电池耗损到一定程度或者在运输中发生碰撞之后,都有可能发生短路,容易导致电池燃爆。

三是部分电池流向缺乏监管,易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来自工信部的信息显示,中国铁塔公司自2015年开始,在黑龙江、天津等9省市建设了57个退役电池梯次利用试验站点,目前已扩大到12省市,建设了3000多个试验站点,涵盖备电、削峰填谷、微电网等各种使用场景。

但一些废旧动力电池也可能流向非正规的回收企业。

这些企业通过简单拆解,将部分电池再次出售给其他领域用户,如低速电动车、电动玩具制造商等。

二、对策建议:首先,加快制定更加详尽细致的行业标准。

2017年12月1日,《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开始实施,另一项重要的标准《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也于2018年2月1日起施行。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影 响 电池 的 性 能 、使 用 寿 命 甚 至 行 车
(1)电 池 本 身 欠 压 :将 监 控 电 压
安 全 。
值 与 万 用 表 实 际 测 量 的 电压 值 对 比 ,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二 、动力 电 池 管理 系统 常见 故 障 确 认后 更 换 电池。
类 型
(2)采 集 线 端 子 紧 固 螺 栓 松 动 或
动 力 电 池 管 理 系 统 (BMS)常 见 采 集 线 与 端 子 接 触 不 良 :螺 栓 松 动 或
故 障 类 型 包 括 :CAN 系 统 通 信 故 障 、 端 子 接 触 不 良 会 导 致 单 体 电 压 采 集
BMS未 正 常 工 作 、电压 采 集 异 常 、温 不 准 ,此 时 轻 摇 采 集 端 子 ,确 认 接 触
一 、 动 力 电 池 管 理 系 统 介 绍 动 力 电 池 管 理 系 统 (BMS)通 常 对 单 体 电 压 、总 电 压 、总 电 流 和 温 度 等 进 行 实 时 监 控 采 样 ,并 将 实 时 参 数 反 馈 给 整 车 控 制 器 。 动 力 电池 管 理 系 统 除 了 对 电 池 性 能 参 数 进 行 监 控 、 实 施 电性 能 管 理 以 外 ,还 具 有 以 热 管 理 为 主 的 应 用 环 境 管 理 ,实 施 对 电池 的 加 热 和 冷 却 ,确 保 电 池 的 良 好 应 用 环 境 温 度 以及 温 度 场 的 一 致 性 。若 动 力 电池 管 理 系 统 发 生 故 障 ,就 失 去
电 正 常 的 状 态 下 ,将 万 用 表 调 至 直 流 从 板 并 收 集 现 场 数 据 ,读 取 历 史 故 障
电压 挡 ,红 表 笔 触 碰 内 部 CANH ,黑 表 数 据 ,进 行 分 析 。

新能源汽车检测维修现存问题及解决路径

新能源汽车检测维修现存问题及解决路径

新能源汽车检测维修现存问题及解决路径摘要:为了应对全球传统能源匮乏的考验,中国必须从动力出发,找出新的技术应用原理,通过驱动技术和动力控制系统的改革和创新,推动新能源汽车的进步和发展。

在此背景下,传统的汽车维修技术已经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本文探讨了新能源汽车维护和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深入分析。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检测维修;问题;解决路径1新能源汽车检测维修存在的问题1.1检修人员安全意识差在新能源汽车的测试和维护过程中,仍然存在维护人员安全意识相对较差的情况,在车辆测试和维护的过程中会忽略一些潜在的风险。

例如,新能源汽车中的高压电源和驱动电机电压都包含高压电源。

如果维修人员在车辆维修过程中不切断电源,或者在维修过程中没有佩戴相应的绝缘防护用品,就会存在触电的潜在风险,对维修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新能源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传统汽车截然不同。

一些维修人员在进行车辆检查和维修操作时使用的方法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一致。

同时,维修人员对具体的维修内容不太了解。

他们不能科学有效地处理问题,甚至会出现一些不安全的行为,这不仅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检查和维护质量,也影响维护人员的安全。

1.2维修人员的综合能力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汽车维修人员也转向了新能源汽车维修的方向。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现有新能源汽车维修人员的综合能力仍然参差不齐。

尽管一些维修人员有一些新能源汽车维修理论,但由于他们维修新能源汽车的机会相对较少,而且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他们无法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

除此之外,还有维修人员直接从传统的车辆维修转变过来。

在进行新能源汽车维修时,他们习惯于沿用以往的车辆维修经验,忽略了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的区别,这也会导致新能源汽车的故障排除不彻底,留下安全隐患。

此外,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种类相对较多。

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包括电驱动、混合动力、电池供电等多种情况。

不同的新能源汽车对维修人员的要求也不同,这就需要新能源汽车维修人员具备一定的规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22011BUS TECHNOLOGY AND RESEARCH客车技术与研究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公告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杨杰,夏晴,史瑞祥,凌泽(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401122)摘要:以动力锂电池为例,重点介绍其在一致性、安全性和电性能这三方面的公告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国内电动汽车的研发提供参考,以促进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质量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动力电池;公告检测;电动汽车;问题及建议中图分类号:U469.72;U46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6-3331(2011)02-0023-03 Problem and Suggestion for Electric Vehicle Power Battery Annoucement TestYANG Jie,XIA Qing,SHI Rui-Xiang,LING Ze(Chongqing Vehicle Test&Research Inst.,National Coach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est Center,Chongqing401122,China)Abstract:Taking a lithium-ion battery as an example,the authors introduce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about the consistency,safety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in the battery annoucement test,which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lectric vehicle research to promote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the power battery. Key words:power battery;annoucement test;electric vehicle;problem and suggestion第2期截至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发布的第222批《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已列入19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涉及60余家企业的200多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品。

随着当前电动汽车研发的迅猛开展,电动汽车产品中的有关问题也越发凸显。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其试验检测受到高度重视。

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率先在国内健全了工信部要求的22项电动汽车专项检测能力,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方面开展了大量的试验检测及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

本文以动力锂电池为例,指出其在公告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国内电动汽车的研发提供参考,以促进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质量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

1试验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009年7月1日,工信部发布的《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工产业[2009]第44号)已正式施行。

根据该《规则》,电动汽车除了应当符合常规汽车产品的有关检测标准外,还应当符合电动汽车产品的专项检测标准(共22项)。

其中涉及动力电池的专项检测标准5项[1-5],这也是我国目前《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对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强制性检测依据。

本文针对标准QC/T743-2006《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该标准具体分为19项单体电池试验和13项模块电池试验两部分内容),重点介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在一致性、安全性和电性能这三方面试验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一致性方面一致性问题是制约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质量的关键因素。

“标准”以单体电池放电容量的标准差系数和模块电池放电电压的标准差系数来衡量电池的一致性;对于单体电池,一致性分析的内容包括常温、低温、高温等不同工况的放电容量。

对于模块电池,一致性分析的内容包括恒流放电、恒流充电、搁置等不同阶段的各单体电池放电终止电压。

由于目前这一指标还处于数据积累阶段,“标准”仅给出了分析方法,无具体的限值要求,因而在实际检测中,缺少对于电池一致性进行评价和考核的依据[6-7]。

图1是某模块电池恒流放电曲线。

根据“标准”作者简介:杨杰(1982-),男,硕士;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的试验检测与研究工作。

23客车技术与研究2011年4月给出的一致性分析方法,经数据整理,可计算出该模块电池中10只单体电池放电电压的标准差系数为0.08,是好还是不好,合不合格,目前无法依据“标准”进行评判。

图1模块电池恒流放电曲线1.2安全性方面电池的安全性问题事关人身和财产安全,特别是目前客车作为动力电池的主要载体,一旦电池发生起火或爆炸就容易群死群伤[8]。

因此,“标准”对于电池的安全性试验要求多达13项。

其中单体电池7项,模块电池6项。

在13项安全性试验项目中,过充电、过放电、加热、跌落的问题不大,问题出现较多的是短路、针刺和挤压,特别是模块电池的短路和挤压试验容易起火,甚至爆炸。

图2、图3是发生起火的模块电池短路和挤压试验。

由于动力电池中的能量较大,以3.2V、120 A·h动力锂电池为例,单体电池能量为384W·h (1382.4kJ),TNT炸药约含能量4.2kJ/g,即一只120 A·h动力锂电池储存的电能就相当于329gTNT炸药的能量,以上计算还未考虑电解液燃烧以及正极活性物质分解的能量,而模块电池至少为5只单体电池串联,其电能至少相当于1645gTNT炸药的能量。

因此,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非常重要,相关部门及单位需充分重视;短路、针刺、挤压等安全性试验也应特别谨慎,需在有充分环境保护的条件下进行,避免人身伤害。

此外,在电池的针刺、挤压、短路等试验过程中,由于电池的内、外部短路发生剧烈的电化学反应,将会释放出大量的烟雾,对试验过程的监控、试验设备的腐蚀、试验人员的危害、环保等方面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对试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烟雾进行有效处理也是电池安全性试验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图2发生起火的模块电池短路试验图3发生起火的模块电池挤压试验1.3电性能方面电性能是电池的基本性能。

“标准”对于电池电性能的考核主要体现在高低温、简单模拟工况、倍率放电等使用条件下的放电性能。

在电性能各试验项目中,常温、高温的放电容量以及荷电保持、恢复能力的问题不大,问题出现较多的是低温放电容量。

低温时,由于电池材料不活跃、电流小、极化现象严重等因素,容易造成电池放电容量偏低。

“标准”要求-20℃时单体电池放电容量不能低于额定值的70%,但在实际检测中这一指标通常不太理想。

特别是对于小容量的动力锂电池,满足这一要求的难度较大。

图4是某3.5A·h圆柱形动力锂电池的低温放电性能曲线。

可以看出,该电池低温放电量为2.3A·h,为额定值的65.7%,不符合“标准”要求。

放电量/A·h图4动力电池低温放电性能曲线值得一提的是,电池的循环寿命也是电性能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动力电池装车后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标准”对于电池的循环寿命试验只针对单体24第2期杨杰,等: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公告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明装配再生制动系统的混合动力汽车更适合在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工况下运行[6-7]。

参考文献:[1]安敏,郭京波,张银彩,等.并联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研究[J].应用能源技术,2008,(12):21-25.[2]张富兴.城市车辆行驶工况的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3.[3]叶磊.基于再生制动的燃油经济性贡献率的研究[C].200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SAE-C2009P142:185-188.[4]GB/T19754-2005,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5]魏跃远,林逸,林程,等.车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性能及应用研究[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5,(2):28-31.[6]薛轶,张向军,卢世刚.我国电动车用动力电池的工程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J].新材料产业,2011,(1)[7]吴晓栋,陈礼璠,杜爱民,等.基于上海市道路工况的混合动力汽车制动能回收研究初探[J].上海汽车,2003,(3)修改稿日期:2011-02-22电池,要求循环次数不低于500次即可。

在实际检测中,这一指标很容易达到(目前单体电池循环次数一般在1500次左右)。

但对于模块电池,“标准”没有考核其循环寿命,这也是造成目前单体电池组成电池包装车后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9-10]。

2有关建议1)电池标准方面。

对于现行标准QC/T743-2006,其适用范围为标称电压单体3.6V和模块n×3.6V(n 为蓄电池数量)的锂离子蓄电池。

而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磷酸铁锂电池,其标称电压一般为单体3.2V和模块n×3.2V。

即QC/T743-2006中的充放电参数等试验条件并不完全适用于单体3.2V和模块n×3.2V的锂电池。

因此,建议“标准”有针对性地增加或修改适用于单体3.2V和模块n×3.2V锂电池的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同时,适时增加对于单体及模块电池一致性、模块电池循环寿命以及电池包的考核内容。

2)电池管理系统方面。

现有电池管理系统(BM S)的功能主要是采集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荷电状态(SOC)等参数,即监测电池的工作状况,还不具备使电池包中各单体电池都达到均衡一致状态的管理功能。

因此,建议根据车辆的使用条件,开发出具备实际管理功能的电池管理系统,实现对电池包内各单体电池在各种使用条件下的均衡充放电,从而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3)电池关键材料方面。

目前,我国动力锂电池的关键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这是造成电池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而过高的电池成本也直接导致了整车成本的大幅增加,这种尴尬的局面明显不利于动力电池的持续发展和进步,也阻碍了电动汽车的推广普及。

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和企业在电极、隔膜、电解质六氟磷酸锂等关键材料方面加大投入,尽快解决电池关键材料的技术难题,从而突破电池材料成本过高的难关。

3结束语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对电动汽车产业扶持力度的持续加大,动力电池的标准体系势必会更加完善,其试验检测技术也会有相应的发展和进步。

国内相关企业应继续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具备良好的试验检测条件和专职的试验研究人员,愿意为电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相关企业提供试验检测服务和技术交流,以共同促进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长足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