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修) 辨证 施治 课件

合集下载

腹满寒疝宿食病PPT课件

腹满寒疝宿食病PPT课件
大承气汤2020628不同点厚朴七物汤证大柴胡汤证厚朴三物汤证大承气汤证腹满发热饮食心下满痛往来腹部痞满胀痛腹满不减痞如故脉浮数寒热心烦喜呕便秘满燥实俱全脉弦有力满痛在心下病位在胃胆病邪在里并及少阳阳明少阳满痛在中脘病位在胃实热内积胃腑气机壅滞胀重于急病位在胃肠燥屎内结胃肠双解表里以桂枝汤解表厚和解攻里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大黄黄芩枳实攻逐阳君厚朴行气除满臣大黄枳实通腑泄热荡涤肠胃重用大黄厚49辨治要领与思路本条的主症是腹满持续不减属里热实证
属肝脉,即脾胃虚寒.腹源自:脾胃虚寒,运化无力 ,寒气凝结,气滞不 行则腹满
2020/6/24
腹满寒疝宿食病 .
9
【释义】
此两条论述虚寒性腹满的病机、辨证和治则。
中下两焦 阳气亏虚
滋生 内寒
“当以温药服之”
2020/6/24
腹满寒疝宿食病 .
10
此虚寒 从下上
虚:脾胃阳虚 寒:厥阴肝寒之气 病机:脾胃阳虚,肝寒上逆,寒气凝聚,气机痞塞 便难:肝木乘脾,脾气不运,阴寒肠间 两胠疼痛:肝失条达,肝寒之气攻冲胁肋
治法:当与温药服之,即温法。
2020/6/24
腹满寒疝宿食病 .
11
腹满时减—寒气等温则散 复如故—得寒则复又凝聚 此为寒—病机—脾胃虚寒,运化功能减退 当与温药—治法—助阳散寒 选方:理中汤、附子理中汤、附子粳米汤、大建中 汤等
2020/6/24
腹满寒疝宿食病 .
12
【辨治要领与思路】
①虚寒性腹满的辨证要点: “趺阳脉微弦” “腹满时减,复如故”
腹满:症状:腹中胀满 病名:以腹部胀满为症,多伴有腹 痛、呕吐等症的一种疾病。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曰:“脏寒生满病。” 《灵枢·师传》云:“胃中寒则腹胀。”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本篇主要论述腹满、寒疝、宿食三种病证的辨证施治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本篇主要论述腹满、寒疝、宿食三种病证的辨证施治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本篇主要论述腹满、寒疝、宿食三种病证的辨证施治Presentation on theme: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本篇主要论述腹满、寒疝、宿食三种病证的辨证施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1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本篇主要论述腹满、寒疝、宿食三种病证的辨证施治腹满、寒疝、宿食三者病位均在脘腹部,病变脏腑均以脾胃为主,症状多有腹满或腹痛,所用方剂亦可相互借用,故合为一篇加以讲述2 腹满——即腹部胀满,其病机较为复杂,有虚实寒热之别,实热证者多责之于肠胃,虚寒证者多责之于脾肾寒疝——是一种阴寒性腹痛病症,多由于寒气攻冲或寒积日久所致。

病情有虚实之别,病位有表里之异宿食——又称伤食、食积,是由于饮食不节,食滞胃肠所致,临证主要表现为嗳腐吞酸,脘腹痞满或疼痛,呕恶泻利等症3 一、腹满4 [原文]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痛,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1)[原文]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痛,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1)5 [提要] 本条论述虚寒性腹满病的病机和治疗原则病机:脾胃虚寒兼挟肝寒上逆主症:腹满,或大便秘结、两胠疼痛治则:温补6 [原文]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與温药。

(3)[原文]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與温药。

(3)7 [提要] 条论述虚寒腹满的辨证和治则辨证:腹满有时减轻,有时胀满如初病机:脾胃虚寒,寒凝气滞治则:温阳散寒8 [原文]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

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2)9 [提要] 本条论述腹满虚实的辨证和实证腹满的治法辨证:实证腹满的特点是按之疼痛,苔黄;虚证腹满的特点是按之不痛病机:实证因宿食或糟粕内积大肠,实阻气滞;虚证因脾胃虚寒,寒凝气滞;治则:实证用攻下法10 [原文]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第十 金匮 课件(精选)PPT文档25页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第十 金匮 课件(精选)PPT文档25页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第十 金匮 课件(精选)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7_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第十概述概念腹满、寒疝、宿食三病合篇...课件

17_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第十概述概念腹满、寒疝、宿食三病合篇...课件
寒饮逆满 【原文第十条】
➢ 病机分析:脾胃虚寒,水饮内肆上逆 ➢ 证候特点:满、痛、鸣、呕
伴全身寒象:四肢厥冷、舌淡苔白滑、脉
细迟或沉迟或弦迟等。
➢ 方义分析: 附子-温阳散寒止痛
半夏-降逆化饮止呕
粳米、大枣、甘草-补益脾胃(粳米还
能健脾止泻)
脾胃虚寒 【原文第十四条】 ➢ 病机归纳:脾胃阳虚,阴寒内盛。 ➢ 证候分析: ➢ 满、痛的特点:面广、剧烈、可变 ➢ 呕不能食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第十
概述 ➢概念
腹满、寒疝、宿食
三病合篇的缘由: 腹满 ❖辨证与治则 实热性腹满与虚寒性腹满的辨证 【原文第2、3、13条】
➢虚寒性腹满 问诊:腹满时减,复如故 切诊: 按之不痛 望诊:当见舌淡、苔白滑
➢实热性腹满 问诊:腹满不减,减不足言 切诊: 按之痛 望诊:当见舌红、苔黄而干燥;
➢ 临床应用举隅:可治疗血虚外感风寒头 痛、气血两虚眩晕、产后血虚腹痛、产 后大便困难、女性顽固性室性早搏、产 后身痛、多发性神经炎、虚寒咳嗽、肠 易激综合征等。
病案分析之二 陈某,女,53岁。患慢性气管炎已八年,发 则咳嗽哮喘,昼夜不休,颇为痛苦。今冬数 因感寒复发,咳嗽哮喘,喉中痰鸣如水鸡声 咯出痰沫稀薄,入暮加剧,不能平卧.形寒 不发热,目胞微见浮肿,胸膈满闷,舌苔白 滑,脉浮紧而滑。此次发作已十余日,曾用 二陈、三子等方,咳痰量虽减,但哮喘等症
成象的体征与特点 全身表现:手足逆冷、舌淡苔白滑、脉沉
伏等。
➢ 治法:温补建中,散寒止痛 ➢ 方药分析
蜀椒、干姜-温中散寒
人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糖-温补脾胃,缓急止痛
➢ 注意虚寒腹满两证的比较 主症、病机、用药 寒实内结
➢配伍用药特点:附子、细辛配大黄 临床应用举隅:急性胆囊炎、胆道结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课件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课件

寒邪滞留肝经
“胁下拘急而痛”
综合本证的表现,责其病机为中焦虚寒又感外 寒,为表里俱寒证。
【原文】
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 者,善嚏。(6)
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 此人肚中寒。一云痛。(7)
【释义】 此两条承上条续论腹满表里俱寒证。
前条乃论表寒甚于里寒的轻证 后条则论里寒甚于表寒的重证。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12)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枳实 四枚(炙) 大黄二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五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 一升,日三服。
【分 析】
主症: 按之心下满痛—胃脘部连及两胁 —阳明、少阳邪结 此为实也—有形之邪结于内 兼见 阳明邪结—大便燥结,腹胀而痛 少阳邪结—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 饮食, 心烦喜呕,苔黄脉弦
位在肠兼表
病位在胃胆
位在胃
病位在胃肠
病机 治则
表证未罢,邪热 入里,壅滞于肠
双解表里
病邪在里,并 及少阳,阳明
少阳合病
和解攻里
实热内积胃腑, 气机壅滞,胀重
于急
燥屎内结胃肠, 积胀俱重
行气除满
荡涤肠胃
用药 特点
以桂枝汤解表, 厚朴三物汤攻里
以小柴胡汤和 解少阳,大黄、 黄芩、枳实攻
逐阳明热结
君厚朴行气除满, 臣大黄、枳实通
雷鸣—寒气水湿攻走肠间。 切痛—寒凝气滞(切割样痛,痛甚可见四肢厥
冷,口唇青紫) 胸胁逆满,呕吐—寒气水饮上逆。 还可见四肢不温,食少倦怠,小便清长,脉细而
迟,舌苔白滑
治法:温中散寒,化饮降逆。
方剂:附子粳米汤。

金匮要略课件PPT 腹满寒疝宿食病模板

金匮要略课件PPT 腹满寒疝宿食病模板

【方剂】 厚朴三物汤
【临床应用】肠梗阻、肠麻痹、腹膜炎、胃扭转、胆道蛔
虫病、十二指肠壅积症、食物酸酵性肠炎、急性肠炎、
下利后重腹胀等。 【加减】伴胁痛明显者,加川楝子、延胡索;腹部窜痛, 攻冲不定,加木香、乌药、沉香、郁金;肠腑气滞加莱
菔子;气滞血瘀加桃仁、赤芍;食滞胃肠加山楂、麦芽、
莱菔子。
厚朴三物汤与小承气汤的比较
第 十 条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 附子粳米汤主之。 附子粳米汤方: 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斤) 两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 甘草一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 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第 十 条
【证候特点】
满——腹部胀满明显,范围广泛,连及胸胁
痛——剧烈,喜温熨热敷 鸣——大如雷鸣 呕——呕吐物多为清水涎沫或夹不消化饮食 全身寒象——四肢厥冷,唇舌青紫,面白
第 九 条
【厚朴七物汤的临床应用指要】 适应证:本方主治里实气滞兼表寒。证见脘腹胀满或痛,
拒按,便秘,发热,微恶寒,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 临床应用:胃肠性感冒、急性肠炎、痢疾初起、肠梗阻、
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疾病。 加减:腹胀甚,加香附、大腹皮,或木香、砂仁等行气之 品。
数等。本方亦可用于寒实(湿)内结与寒热错杂性腹满。
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第 十七 条
【病因】 内因——阳虚阴盛
外因——外寒入侵
【病机】 阳气虚衰,阴寒痼结,正邪相争 【治则】 温阳破结,散寒止痛 【方剂】 大乌头煎 【用药注意】
1、乌头用量根据痛证轻重缓急而定;
2、先煎、久煎、蜜煎,以缓解乌头的毒性,且可以延长 药效;
3、病人体质的强弱而给予不同的剂量 ,每日只能服一次。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PPT讲稿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PPT讲稿

腹满里实四汤证比较
比较 厚朴七物汤证
大柴胡汤证
厚朴三物汤证
大承气汤
脉证 腹满、发热、饮食 如故,脉浮数
心下满疼,往来 腹部疼痛胀满 寒热,喜呕脉弦 便秘
腹满不减 减不足言
病位 腹满在脐腹 病位在肠兼表
满疼在心下 病位在胃胆
满疼在中脘 病位在胃
满痛在脐周 病位在胃肠
病机 表证未罢,邪热 入里,壅滞于肠
趺阳脉微——中阳不足 弦——阴寒内盛
法当腹满——脾胃虚寒运化失职 两胠疼痛——虚寒从下上冲 腹满时减 虚寒性腹满时轻时重 復如故
当以温药治之
《内经》:“脏寒生满病”
腹满时减 , 复如故 , 此为寒 , 当与温药。 (3)
腹满时减 復如故
虚寒性腹满时轻时重
虚寒性腹满的特点: 腹满时轻时重,按之则减,怯冷,吐清涎 喜温、喜按、喜热饮、喜覆衣被,
脉浮而数 肠道气滞 饮食如故— 胃气未大伤
清肠泄热
行气除满 佐以解表
厚朴七物汤
厚朴 行气 枳实 除满 大黄 泄热 桂枝 生姜 解表 大枣 调营卫 甘草
2、里实兼少阳证
按之心下满痛者 , 此为实也 , 当 下之 , 宜大柴胡汤。(12)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 夏半升(洗) 枳实四枚(炙) 大黄 二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五两 上八昧 , 以水一斗二升 , 煮取六升 , 去淳 , 再煎 , 温服一升 , 日三服。
阳明少阳合病 病偏在里
实热内积气滞 疼痛而胀甚
燥屎内结 积胀俱重
治则 双解表里 胃
泻热攻下解表
行气除满
荡涤肠
用药 桂枝、生姜解表
大黄、黄芩泻热 厚朴枳实行气
特点 厚朴、枳实、大黄攻里 柴胡、生姜解表 大黄通腑泄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分析

病机:脾胃阳虚,阴寒内盛。 症状分析: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脾胃阳虚,寒气上逆 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痛不可近——寒气攻冲,充 斥内外。

兼见:手足逆冷,脉沉迟,舌淡等证。 特点:疼势剧烈,上下走窜。 治疗:建中阳,驱阴寒 —— 大建中汤
烦,胸胁苦满
功效
行气除满,通下止痛以 和解少阳,通下里实, 表里兼治 治里
(四) 里实积胀俱重
【原文】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 宜大承气汤。(13)
讲 解
1.主症: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
(持续性疼痛)
★主证辩证细化:“腹满”不减;按之痛 ;满痛在脐周 2.治疗:当须下之 3.方药:大承气汤 寒下法。
正气未损,即能耐攻下者可用。---------“未下”。
★“黄自去”提示了实热腹满向愈的标志 ★若舌黄已下者, 如何治疗?
【辨证要领与思路】
①辨寒热虚实的关键是抓住主症。
②治法应与病机相应。
(一).里实兼表寒证:
【原文】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 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 之。 (9)
讨论:
症状分析:
发热,脉浮数——表邪未解,入里化热 腹满(拒按)——邪气入里,里实已成 饮食如故——正气未伤
病机:表邪未尽,里实已成 治疗:表里双解 方药:厚朴七物汤 桂、草、姜、枣——解未尽之表邪 黄、枳、朴 ——泄实去满
(二).里实兼少阳证
【原文】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
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12)
厚朴三物汤 病机:偏气滞,胀重于痛 部位: 偏于中脘 治法: 行气除满 方药: 君厚朴 大承气汤证 偏燥屎内结,胀疼俱重 偏于大肠 荡涤燥屎 君黄硝
(五)
寒饮逆满
【原文】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 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 汤主之。(10)
分析



病机:脾胃虚寒 水湿内停 症状分析: 雷鸣切痛—寒湿内盛,水气相阻 胸胁逆满、呕吐—寒湿上逆,胃失和降 兼见:四肢厥逆、下利、脉沉细或沉紧, 舌淡苔白。 特点:腹疼较剧,重在肠鸣。


(一)辨证与治则

1 虚寒性
【原文】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 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 以温药服之。(1)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 温药。 (3)
讲解
1.以脉论理阐明病机 微—中阳不足,脾胃虚寒
趺阳脉
2.症状特点:
弦—下焦肝寒或肾寒之气上逆中焦 。 腹满时减,复如故
【辨证要点】
①据腹诊按之痛否辨其虚实是张仲 景常用的方法。 ②本证的主症是阳明胃脘并及少阳 两胁之处满痛。
讲 解
1.主症:按之心下满痛—实邪停聚于上腹心下 2.病机:实邪郁滞于胆胃 。 3.病位:心下,当为阳明胃脘并及少阳两胁 之处 4.治疗:和解少阳并攻逐阳明,双解表里
5.方药: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证与大承气汤证鉴别:
大柴胡汤证 病位 上腹和两胁 病机 少阳枢机不利 阳明邪热壅盛 治疗 外解少阳,内泄热结 大承气汤证 下腹部 燥屎内结 腑气不通 荡涤燥屎
(三). 里实胀重于积
【原文】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 主之。 (11)
病机:实热内积,气滞不行 症状:痛而闭(腹疼胀满偏于中上腹,可伴呕吐、 便闭、无矢气等) 治疗:行气除满,泻热通便 方药:厚朴三物汤 厚朴 枳实 大黄
分温再服,得下止服
【辨证论治要点】
①临证凡遇腹满之证,首先应辨其寒热 虚实,其次应辨其有无兼证,一旦确定里热 实证,犹需据其疼痛与腹胀的程度及矢气之 有无、黄苔之润燥等,判断其证胀与积的孰 重孰轻,然后决定治法方药。 ②“以利为度”临证治病应根据用药后 的反应决定疗程的长短。
厚朴三物汤和大承气汤证鉴别
目的要求:


1.了解腹满、寒疝和宿食三种病证的 合篇意义及概念。 2.掌握腹满、寒疝的辨证施治。 3.了解宿食病的脉证和治法。 4.掌握条文:1、2、3、9、10、11、 12、13、14、15、16、17、18、19
概 述
本篇共26条,主要论述腹满、寒疝、宿 食病的脉证和治疗。 1.腹满是以腹中胀满为主,可以出现于多种 不同的病变过程中,病机较为复杂。 2.寒疝是一种阴寒性的腹中疼痛证。 3.宿食,一般称为伤食或食积,是由脾胃功 能失常,食物经宿不消而停积于胃肠所致。

治法:温阳散寒,降逆止呕。 方药:附子粳米汤
燥湿 降逆 止呕

甘 草
益脾和胃
温阳散寒
附子
半 夏
粳米、大枣
【方药分析】
附子大辛大热,粳米、甘草、大枣补 中缓急,两者相合既能温中散寒、止痛 缓急,又能防止附子辛热太过。这是仲 景药物配伍特点之一。
(六) 寒饮腹痛
【原文】 寒气厥逆,赤丸主之。(16)
不 痛!
好痛!
实证
虚证
分 析
1.从主证“腹满”的性质判断虚实属性:
腹满,按之不痛―――虚
腹满,按之痛――――实 2.实证腹满的治法: 下法
温下―――寒实证 寒下―――里实热证
★本条之腹满实证,从舌黄判断为实热证。
讲 解
3.“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的含义: 提示用寒下法的两个应用指征:
黄舌
必须是实热积滞,舌苔转黄者,可用。――“舌黄”。
厚朴三物汤与小承气汤鉴别
厚朴三物汤 小承气汤 厚朴8 厚朴2 大黄4 大黄4 枳实5 枳实3
厚朴三物汤与大柴胡汤异同鉴别表
相同点: 同属实热证;均具满、痛、闭三大症候,有攻下作用
厚朴三物汤
大柴胡汤
里实兼少阳证
胆、胃(偏上)
不 同 点
辨证 病位
阳明里实证 肠(偏下)
症候特征 满痛在腹,大便不 满痛在心下 通 往来实热,郁郁微 兼证 腹胀不得矢气
病机:脾肾阳虚,水饮上逆。
症状:腹痛,痛则冷汗出,手足逆冷,可兼呕 吐,心下悸等。
治法:散寒止痛,化饮降逆。
方药: 赤丸
乌头、细辛——温阳散寒止痛 云苓、半夏——化饮降逆 朱 砂——宁心安神
(七) 脾虚寒盛
【原文】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 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 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14)
大便难 两胠疼痛
★主证辩证细化:“腹满”时减;复如故;喜温喜按 3.治法:当以温药服之(理中丸等)
【辨证论治要点】
①虚寒性腹满的辨证要点是“趺 阳脉微弦”和“腹满时减,复如故”两 大要点。 ②治疗虚寒性腹满,当辨清证候 兼挟分别而治。 ③重视鉴别诊断。
2 实热性
【原文】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
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 下之黄去。(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