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印刷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印刷概论

印刷概论

7、网目调(半色调)
颜色深浅是利用网点面积来表现的画面阶调。
一、印刷品阶调再现方式


黑化深度 墨层厚度——凹印 墨层厚——颜色深;墨层薄——颜色浅 黑化面积 网点面积——平、凸、丝网印刷 网点面积大——颜色深;网点面积小——颜色浅
二、网点
1、网点的作用
构成连续调图像的基本印刷单元,并组织图像的阶 调、颜色及图像轮廓的作用。
二、网点
调幅网点
调频网点
二、网点
3、网点的要素

调幅网点 网点(面积)覆盖率(网点百分比) 表现图像的颜色深浅 网点(面积)覆盖率 = 网点面积 单位面积
×100%
亮调——10~30%;暗调——70~90%; 中间调——40~60%;
二、网点
网点线数
表现图像的阶调层次的丰富程度。 单位长度内,所能容纳的相邻网点中心连线 的数目。

1、雕版印刷术的技术基础是什么?大约在什么时候发明 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 2、雕版印刷术是如何印刷彩色图画的?较著名的作品是 什么?由谁印制的? 3、活字印刷术是由谁在什么时候发明的?记载于哪本著 作?在我国以后又由谁做了什么改进? 4、谷登堡对现代印刷术作了什么贡献? 5、我国21世纪初,印刷技术发展的28字方针是什么?
二、网点
2、网点的种类
调幅网点(AM)(传统网点) 单位面积中,网点数目固定,利用网点大小变 化来表现图像的明暗层次,且网点排列有规律。 网点大——颜色深;网点小——颜色浅 调频网点(FM) 单位面积中,网点大小固定,利用网点数目变 化来表现图像的明暗层次,且网点排列没有规律。 网点多——颜色深;网点少——颜色浅

一、文字排版的基础知识

印刷设计第一章

印刷设计第一章
二、印刷术的发明
图1-7唐代王阶刻的《金刚经》首页
雕版印刷的过程,是在木板上雕刻文字和图像,再 经过刷墨、铺纸、压力后所得到的一个复制品的工艺过 程。材料一般采用硬度较强的木材,通过锯开、刨平、 刷*强糊,然后把写好字的透明薄纸贴在木板上,文字图 像朝下,待干燥后再雕刻出反向凸起的文字及图像,经 过在版面上刷墨、铺纸、加压后得到正写的文字图像印 刷制品o
活字印刷
图1-13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
元代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王祯在发明木活字的基础上,又发明了转轮 排字架,将木制的单字分别排放在韵轮和杂字轮两个转轮排字盘上,在排版时, 一人按文稿内容念出字韵,另一个人在两个转轮间按字韵拣字,大大减轻了劳动 强度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宋代的木活字排版法如图1-14所示。尤其重要的是 王祯将制造木活字、拣字、排字、印刷的全部过程都系统地总结和记载下来,并 编写成一本《造活字印书法》,这本书是世界上最早讲述活字印刷术的专门文 献。明清两代木活字非常流行,清政府曾用木活字印成《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2 300多卷。明孝宗弘治年间(15世纪末期),无锡人华燧首创铜活字,并使用 铜活字印制了《宋诸臣奏议》等书籍,也是现存最早的铜活字的书本。元代蝴 蝶装书籍《梦溪笔谈》如图1-15所示。印刷术发明以后,从公元7世纪开始,留学派、回国人士通过贸易等途径, 将印刷技术传播到国外。中国的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 重要影响,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节 印刷的分类
现根据印版情况、色彩要求、印刷产品用途等要素进行以下分类。 一、印版分类 1. 凸版印刷 凸版印刷属于直接印刷,如图1-26所示。凸版印刷主要使用铅活字组成的活版,便于校版和改版,成本比较低,对纸张的要求也不高,粗糙的纸 面也能进行印刷,损耗率相对也很少。但劳动强度大,污染环境较严重,适应小幅面印刷,不适合大幅面印 刷,更不适宜彩色连续调为主的产品。到20至今还在采用凸版印刷技术 的,只有以感光树脂为原料制成的柔性版,针对包装产品和报纸印刷。

印刷工艺及设备操作规程

印刷工艺及设备操作规程

印刷工艺及设备操作规程第一章印刷工艺概述 (3)1.1 印刷工艺发展简史 (3)1.2 印刷工艺分类 (3)1.3 印刷工艺流程 (4)第二章印刷设备概述 (4)2.1 印刷设备分类 (4)2.2 印刷设备主要组成部分 (4)2.3 印刷设备选用与维护 (5)2.3.1 印刷设备选用 (5)2.3.2 印刷设备维护 (5)第三章平版印刷工艺 (5)3.1 平版印刷原理 (5)3.2 平版印刷操作流程 (6)3.3 平版印刷质量控制 (6)第四章凹版印刷工艺 (6)4.1 凹版印刷原理 (6)4.2 凹版印刷操作流程 (7)4.2.1 准备工作 (7)4.2.2 印刷过程 (7)4.2.3 后处理 (7)4.3 凹版印刷质量控制 (7)4.3.1 版材质量 (7)4.3.2 油墨质量 (7)4.3.3 印刷参数 (7)4.3.4 操作人员 (8)第五章丝网印刷工艺 (8)5.1 丝网印刷原理 (8)5.2 丝网印刷操作流程 (8)5.2.1 准备工作 (8)5.2.2 操作步骤 (8)5.3 丝网印刷质量控制 (9)5.3.1 模板制作质量控制 (9)5.3.2 油墨质量控制 (9)5.3.3 印刷过程控制 (9)5.3.4 干燥过程控制 (9)5.3.5 印刷设备维护 (9)第六章热转印工艺 (9)6.1 热转印原理 (9)6.1.1 概述 (9)6.1.2 工作原理 (10)6.2 热转印操作流程 (10)6.2.2 转印操作 (10)6.2.3 转印后处理 (10)6.3 热转印质量控制 (10)6.3.1 转印材料的选择 (10)6.3.2 设备调整 (10)6.3.3 操作技巧 (11)6.3.4 质量检查 (11)第七章数码印刷工艺 (11)7.1 数码印刷原理 (11)7.2 数码印刷操作流程 (11)7.3 数码印刷质量控制 (12)第八章印刷设备操作规程 (12)8.1 设备启动与预热 (12)8.1.1 开机前检查 (12)8.1.2 设备启动 (12)8.1.3 设备预热 (13)8.2 设备操作与调整 (13)8.2.1 印刷操作 (13)8.2.2 印刷调整 (13)8.3 设备停机与维护 (13)8.3.1 设备停机 (13)8.3.2 设备维护 (13)第九章印刷材料与辅料 (14)9.1 印刷材料分类 (14)9.1.1 按材质分类 (14)9.1.2 按用途分类 (14)9.2 辅料选用与存储 (14)9.2.1 辅料选用 (14)9.2.2 辅料存储 (15)9.3 材料检验与质量控制 (15)9.3.1 材料检验 (15)9.3.2 质量控制 (15)第十章印刷安全与环保 (15)10.1 印刷安全操作规程 (15)10.1.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印刷设备的结构、功能及操作方法。

第一章 第一节 印刷术的起源

第一章 第一节 印刷术的起源

三、印 章 和 拓 石(技术基础) . 1、公元前4世纪已经有了. 印章 使用印章的方法是 盖印 ,印章先蘸色,再印 到纸上面 . . . . 早期印章是反写阴文,现在常用反写阳文。
. 反写阳文 .
. 反写阴文.
上一张
下一张
2、以湿纸紧敷在石碑上,用墨打拓其文字或图形 . 的方法叫做. 拓石 雕刻印刷 是我国印刷术的最早形式
上一张
下一张印刷术的起源 Nhomakorabea小篆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日 月 车 马
简化字
上一张
下一张
第一章 印刷发展简史
二、笔 墨 纸 的 发 明(物质基础)
1、公元前4世纪之前出现了=> 毛笔 .
.
2、朱砂、石墨、漆、墨鱼墨汁=> 松烟墨 . .
上一张
下一张
第一章 印刷发展简史
3、竹简=>丝帛=>纸(东汉蔡伦)
上一张
下一张
第一章 印刷发展简史
印刷概论
王琼
第一章 印刷发展简史
第一章 印刷发展简史
第一节 印刷术的起源
知识要点:
了解印刷术发明的 前提条件
文字的产生
物质基础 笔 墨 纸 的 发 明 技术基础 印 章 和 拓 石
上一张
下一张
第一章 印刷发展简史
一、文 字 的 产 生(前提条件)
1、为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 诞生了语言 . 2、语言不能保存,容易遗忘=>. 结绳记事 . 刻木记事
.
.
刻木记事 ↑
←结绳记事
注:古人为了要记往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以后看到这个结,他就会想起 那件事。如果要记往两件事,他就打两个结。记三件事,他就打三个结,如此等等 如果他在绳子上打了很多结,恐怕他想记的事情也就记不住了,所以这个办法虽简 单但不可靠。

第一章 印刷发展简史

第一章 印刷发展简史

第一章 印刷发展史
甲 骨 文 字
第一章 印刷发展史
第一节 印刷术的起源
流传到今的最古老的字体是甲骨文,那 是用尖石在龟甲、兽骨上刻划下来的象 形文字,时代约在殷商。
稍后,到了周代至春秋战国时代,则出 现了熔铸于青铜器上的类似文字,叫金 文或钟鼎文。
秦朝,天下一统,文字也较前有更大的 改进:废止异体文字,确认小篆为标准 字体 。秦末又由小篆演变为隶书
拓石
梁武帝时的反书倒读石刻
第一章 印刷发展史
第二节 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 雕版印刷
以木刻版形式出现于唐朝初期. 宋代的雕版印刷已遍及全国. 唐初贞观十年,梓行《女则》十
篇,为雕版印刷之始。
第一章 印刷发展史
雕版印刷
木刻金刚经首页
第一章 印刷发展史
木刻印刷版
第一章 印刷发展史
古代雕版印刷作坊
第一章 印刷发展史
第三节 印刷业与中国印刷业的发展 我国印刷业的现状
(1)印刷业经济规模 各类印刷企业152000多家 从业人员300多万人 总产值2000亿元以上
第三节 印刷业与中国印刷业的发展
(2)印刷业市场 竞争激烈 (3)印刷业结构 低档单色生产能力过剩,高档多色生产能力不
足 现代经营观念淡薄,管理不规范,劳动生产率
个性化需求的按需生产 # 从先生产后销售转向先销售后生产
第一章 印刷发展史
元代王祯发明的轮转排字架
第一章 印刷发展史
第二节 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 现代印刷术的演进
古代印刷术由我国流传到世界各国, 现代印刷术(以谷登堡发明的铅活字 为代表)则由西方传入我国。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章 印刷发展史第三节 印刷业与中国印刷业的发展

印刷技术发展史ppt

印刷技术发展史ppt

印后阶段
印刷工艺过程概述
数字印刷工艺过程概述
信息源 原稿准备
图像稿 文字稿 图形稿
组版 数字页面 拼大版 大版文件 输出
分色胶片
凸版制版
凸版 平版制版 平版 凹版制版 凹版 孔版制版 孔版
上机印刷 印品 印后加工 成品
谢谢观看
按数字模式 模拟方式 模+数 数字方式
按版面结构形式 凸版、平版、凹版、孔版
印刷的作用及分类
按用途和工艺分类 • 常规印刷:泛指常用的各种书刊、报纸、彩画等印
刷方式。 • “特种印刷”是相对于“常规印刷”而言,在不同
的历史阶段“特种印刷”与“常规印刷”有不同的 范畴,因此“特种印刷”在一定的时期内是个相对 概念。 • 特种印刷:是采用不同于一般制版、印刷、印后加 工方法和材料生产供特殊用途的印品的生产方式。
印刷部分和空白部分 无明显的高低之分, 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 • 印刷部分亲油,空白 部分亲水,印刷时利 用油水相斥的原理, 首先在版面上湿水, 使空白部分吸附水分, 再滚上油墨。
印刷的作用及分类
• 凹版印刷印版,印刷
部分低于空白部分,所 有的空白部分都在一个 平面上;而印刷部分的 凹陷程度则随图像的深 浅不同而变化。 • 印刷时,印版滚筒的整 个印版都涂满油墨,尔 后用刮墨装置刮去凸起 的空白部分上的油墨, 再放纸加压,使印刷部 分上的油墨转移至纸上, 从而获得印刷品。
印刷工程及其与 相关学科的联系
• 印刷工程研究的内容包括:
印刷科学的基础理论 印前图文信息输入 处理和输出原理及相关技术 印刷原理与工艺过程 印刷成像方式的原理与技术
印刷材料及适性 印后加工技术 印刷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印刷工程及其与 相关学科的联系

印刷概论

印刷概论

第七章 印后加工
书刊装订工艺 表面整饰加工 模切与压痕 烫金 凹凸压印 UV防金蚀刻油墨网印装饰
油墨的印刷适性
印刷适性:承印物、印刷油墨以及其它材 料与印刷条件相匹配、适合于印刷作业 的性能,叫做印刷适性。 油墨的粘度:油墨在流动中表现出来的内 摩擦特性,叫做油墨的粘滞性,量度油 墨粘滞性的物理量,叫做油墨的粘度。


油墨的粘着性:油墨从墨斗向墨辊、印版、 (橡皮布)承印物表面转移时,油墨薄膜先是 分裂,而后转移,墨膜在这一动态过程中表现 出来的阻上墨膜破裂的能力,叫做油墨的粘着 性。 油墨的触变性:在一定的温度下,油墨经搅拌 或施加机械外力后,流动性得到改善,粘度下 降;静置后,流动性又变得不好,粘度上升, 这种性质叫做油墨的触变性。
平版印刷:印版的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在 一个平面上,印刷时先给印版表面供水, 然后给印版供墨,利用油水不相溶的原 理,在印刷压力下,将印版图文上的油 墨转移到承印物上。 主要应用于报纸、书刊、精美画报、商 业广告、挂历等印刷品。
凹版印刷:图文部分低于空白部分,印刷 时先给整个印版涂满墨,然后用特制的 刮墨机构,把空白部分的油墨去除,在 较大压力下将油墨转移到承印物表面。
印刷品
印刷品是印刷的产品,是使用印刷技术生 产的各种产品的总称。
按照媒质转移到承印物的方式
模拟印刷:利用有形的图形载体(印版),将 媒质(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复制技术。
数字印刷:使用数据文件将媒质转移到承印物 上的复制技术。
按照印版表面的结构形式
凸版印刷:印版表面的图文部分凸起,油 墨通过凸起的图文部分转移到承印物上。
孔版印刷:使用镂空版、丝网版等印版, 印刷时先把油墨堆积在印版的一侧,然 后用刮板或压辊边移动边刮压,使油墨 透过印版的孔洞或网眼,漏印到承印物 表面。 应用于线路板、名片及棉、丝织品等。

第一章_印刷发展简史

第一章_印刷发展简史
一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雕版印刷术是盖印与拓石两种 方法发展、合流而形成的。雕版印 刷术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印 刷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的发 明,同时奠定了今天印刷术的基础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约在1300年 前的我国唐朝。
雕刻木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金刚经
我国古代雕版印刷作坊
二 活字版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北宋初年,书籍的印刷量和种类猛增,利用 雕刻印刷书籍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的印刷需要 ,因此,新的印刷术的发明已经成为一种客 观需要。活字版印刷术是宋朝仁宗庆历年间 (公元1041~1048年)毕昇发明胶泥活字 的情况,这是我国继雕版印刷之后又一伟大 发明。
二. 印刷术的起源
印章:公元前4世纪 种类:阴文反写印章,阳文反写印章 方法:盖印 反刻文字到正写文字的复制方法
拓石: 公元4世纪 阴文正写 方法:刷印 阴文正写文字到正写文字的复制方法
雕版印刷: 阳文反写到阳文正写 是我国印刷术的最早形式
准备了 技术条件, 为印刷发 明的先驱。
第二节 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记录方法的发展
结绳记事
刻木记事
图画
•文字的发展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记录工具的变化
刻刀,毛笔(公元前3-4世纪)
甲骨,青铜器, 竹简,石头,绢
纸(东汉蔡伦)
朱砂,石墨,漆,墨鱼墨汁
松烟墨
文字
楷书
必要的 物质基 础
结绳记事
木刻条痕记事
龟甲文字图
钟鼎文字图
汉字的演变
熹平石经残石
唐兰亭序碑文拓
21世纪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图像 处理技术的加强,使得印刷机的操作越 来越来简单,复制效果越来越好。总之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印刷 技术也迅速的改变了它本来的面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45年,德国生产了第一台快速印刷机 ,这以后才开始了印刷技术的机械化 过程。
1860年,美国生产出第一批轮转机,以 后德国相继生产了双色快速印刷机, 印报纸用的轮转印刷机,到1900年, 制造了6色轮转机。从1845年起,大 约经过一个世纪,各工业发达国家都 相继完成了印刷工业的机械化。
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印刷技术不断 地采用电子技术、激光技术、信息科 学以及高分子化学等新兴科学技术所 取得的成果,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 段。
二 现代印刷术的产生和演进
德国人古登堡于1440-1448年间, 总结前人的经验和当时的印刷技术成果, 在世界印刷史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首先 ,在铸字工艺上,使用了铸字的字盒和铜 字模,使活字的规格容易控制,也便于大 量生产。其次,用铅、锡、锑做活字材料 ,使活字的性能更加完备。再次,用油脂 调制了适合金属活字印刷的油墨,大大提 高了印刷质量。最后,设计制造了简单的 木制印刷机,把过去的“刷印”方式变成
胶片 印版
中介产品
样张
印品
纸媒体产品
出版物
显示
电子纸
互动媒体产品
其它媒体产品
---------------
转换/输出系统
媒体产品/复制信息
图像
图形
Networked
文字
Digital
线条
Contents
王祯发明的轮转排字架
毕昇像
谷登堡塑像
返回
第三节 现代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一、我国印刷术向国外的传播
我国印刷术发明之后,公元7世纪开始 向国外传播,朝鲜是第一个从我国引进印 刷术的国家之一,通过陆地上的“丝绸之 路”,中国与伊朗、埃及等国家进行经济 、文化交流,13世纪时中国的印刷术传入 伊朗。由于伊朗是当时东西方交流的交通 枢纽,欧洲人通过伊朗认识到中国的印刷 术的作用和方法,使得中国的印刷术在欧 洲得到很快的传播和发展。
刘真.《印刷概论》.印刷工业出版社 ,1996.4
王野光.《印刷概论》.中国轻工业出 版社,2001.7
陈永常.《现代印刷技术》.化学工业 出版社,2003.9
第一章 印刷 发展简史
第一节 印刷术的起源
约在1300年前,我国发明了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明,是我国祖先智慧的结晶, 有着漫长而艰辛的探索过程。
一、文字的产生 二、印刷术的起源
一、文字的产生
•记录方法的发展
结绳记事
刻木记事
图画
•文字的发展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记录工具的变化
刻刀,毛笔(公元前3-4世纪)
甲骨,青铜器, 竹简,石头,绢
纸(东汉蔡伦)
朱砂,石墨,漆,墨鱼墨汁
松烟墨
文字
楷书
必要的 物质基 础
结绳记事
木刻条痕记事
龟甲文字图
钟鼎文字图
汉字的演变
熹平石经残石
唐兰亭序碑文拓
二. 印刷术的起源
印章:公元前4世纪 种类:阴文反写印章,阳文反写印章 方法:盖印 反刻文字到正写文字的复制方法
拓石: 公元4世纪 阴文正写 方法:刷印 阴文正写文字到正写文字的复制方法
雕版印刷: 阳文反写到阳文正写 是我国印刷术的最早形式
准备了 技术条件, 为印刷发 明的先驱。
第二节 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一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雕版印刷术是盖印与拓石两种 方法发展、合流而形成的。雕版印 刷术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印 刷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的发 明,同时奠定了今天印刷术的基础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约在1300年 前的我国唐朝。
雕刻木板
金刚经
我国古代雕版印刷作坊
二 活字版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21世纪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图像 处理技术的加强,使得印刷机的操作越 来越来简单,复制效果越来越好。总之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印刷 技术也迅速的改变了它本来的面貌。
21世纪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图像处理技术的加强,使 得印刷向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方向发展。
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技术变迁
“铅与火” (模拟)
“光与电” (模拟 + 数字)
“0和1”
图像 图形 文字 线条 符号
--------
原信息
010001001110 010000110101 101001011000 100110010001 101010101110 001010100100
数字内容 数字页面 数字胶片
CTF CTPlate/Press DDCP CTPrint/Paper
“压印”方式。
我国发明的活字版印刷术,在国外得到 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成为现代印 刷术的主流。对中国古代活字版印刷 术,有突出改进和重大发展的是德国 人谷登堡,他创造的铅合金活字版印 刷术,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直到现 在,仍为当代印刷方法之一。
谷登保首创的活字印刷术,先从德国传 到意大利,再传到法国,到1477年传 至英国时,已经传遍欧洲了。一个世 纪以后传到亚洲各国,1589年传到日 本,翌年,传到中国。谷登堡的铸字 、排字、印刷方法,以及他首创的螺 旋式手板印刷机,在世界各国沿用了 400余年。这一时期,印刷工业的规模 都不大,印刷厂多为手工业性质。
北宋初年,书籍的印刷量和种类猛增,利用 雕刻印刷书籍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的印刷需要 ,因此,新的印刷术的发明已经成为一种客 观需要。活字版印刷术是宋朝仁宗庆历年间 (公元1041~1048年)毕昇发明胶泥活字 的情况,这是我国继雕版印刷之后又一伟大 发明。
公元1296年(元成宗元贞二年),王祯设 计木刻活字,并发明了转轮排字架,工人排 字时以字就人,减轻了排字的劳动,经两年 应用,印成了11万字的“农书”百部。
70年代,感光树脂凸版、PS版的普及, 使印刷迈入了向多色高速方向发展的 途径。
80年代,电子分色扫描机和整页拼版系 统的应用,使彩色图像的复制达到了数 据化、规范化,而汉字信息处理睡激光 照排工艺的不断完善,使文字排版技术 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90年代,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推出,表 明计算机全面进入印刷领域。
印刷概论
主讲:胡更生 管力明 陈梅
印刷专业基础课
了解印刷的起源和发展,国内 外印刷业的现状和未来
掌握印刷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理解印前处理、印刷、印后加 工直至成品的全过程
•学时:32
•教材:《印刷概论》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 考试占70%
•学习方法:预习、听讲、复习、做 作业、课堂讨论、答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