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二)

合集下载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第十三章文学风格文学风格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它是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审美现象,在创作过程中即已发生,最终凝结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与众不同的审美属性,从而成为人们辨识不同作家的标记。

它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文体成熟的标志。

文学风格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言语形式以及文学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等领域的关系,乃至涉及传统和外来文学的影响和革新等诸多问题。

因此,研究文学风格是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一节风格的概念一.风格的诸种理论1.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1)理论内涵:着眼于从作品的外在形式所呈现的特色来理解风格,认为风格就是一种言语形式。

(2)代表人物:A.在东方,14世纪印度的毗首那他认为,风格只是连缀词句的特殊形式(《文镜》)反对8世纪伐摩那的“风格是诗的灵魂”(《诗庄严经》)的说法。

B.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的高明就是风格。

他在《修辞学》一书中,详细讨论了体现风格的语言表达问题,如妥贴恰当,节奏,隐喻等,在《诗学》中,他同样只从修辞学的意义上探讨悲剧的风格。

亚里士多德从外部形式和修辞学角度理解风格的观点在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发展出了风格是“思想的外衣”的说法。

C.17世纪的英国学者,作家德莱顿认为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而风格如这外衣的独特款式。

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斯威夫特在《给某位后来任圣职的青年绅士的信》中说:风格就是“恰当场合的恰当的词”。

这种说法19世纪就遭到批评,人们认为语言和思想是无法分割的。

D.20世纪语言学家依然持有这种观点。

瑞士语言学家巴依认为,风格是“给予一个已决定的意义加添的选择的附加物”。

这里所说的“附加物”也就是“思想的外衣”的特别款式。

有些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结构不同造成风格不同,而传达的信息几乎相同。

美国学者阿伯拉姆在给风格下定义时指出:“风格是散文或诗歌的语言表达方式,即一个说话者或作家如何表达他要说的话。

”(3)评价:由于风格最终是以言语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因此从外部来研究风格是十分必要的。

文学概论第十三章文学风格

文学概论第十三章文学风格

2、繁分法 较繁的分类法始于刘勰,其《文心雕龙 体性》归纳文学的风格有“八体”。 司空图将诗歌风格分为二十四类。
作家思想感情倾向是考察艺术风格的重 要层面。 贯穿于鲁迅小说中的基本主题是“揭出 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激荡在郭沫若诗歌中的情感力量是大胆 的叛逆精神和对未来的乐观主义信念。 冰心对童心、母爱的张扬和对大自然的 赞美。
(二)形式上,作家的风格主要体现在 语言、结构以及艺术技巧的运用上。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的风格首先在 语言上(语言修辞分布)表现出来。 老舍的语言简洁、明快、流利、富于幽 默感,带着北京地区鲜明的地方色彩。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一、风格的定义:
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 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 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文学史上,优秀的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 李白的飘逸豪放 杜甫的沉郁顿挫 鲁迅,而且
是其艺术创作成熟和取得了较高成就的标 志。
作家的风格还表现在结构方式和艺术手 法的运用上。 赵树理的小说讲究故事性。 孙犁的小说注重意境的创造。 曹禺的戏剧注重偶然因素的“巧合”把 尖锐紧张的冲突扭结在一起。
(三)创作方法的运用,会给作家的风 格带来巨大的差异。 文学史上所说的现实主义风格、浪漫主 义风格、唯美主义风格等,就是指作家运 用创作方法的特点。 如李白和杜甫,鲁迅与郭沫若,雨果与 巴尔扎克。
李白杜甫诗歌不同艺术风格,就与他们不同的 性格气质、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的艺术趣味分 不开。 李白狂放不羁,到处漂泊,遍历名山大川,诗 风飘逸洒脱,豪迈奔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杜甫一生不得志,饱尝战乱之苦,目睹民众悲 惨生活,感时伤世的精神个性使其诗风雄浑凝重 、沉郁顿挫。
(二)艺术风格的形成还受客观因素的 影响。 时代文化、民族文化、地域色彩、流派 特点等因素都会给艺术风格打上烙印。

十三 文学风格

十三  文学风格
风格”一般指人的作风、 气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习 惯化了的行为特点。
在文学活动中,“风 格”一般指作家在作品 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
个性。
文学风格包括时代风 格、民族风格、地域风 格和流派风格等内容。 而作家作品的 风格是 文学风格的核心和基础。
二、关于风格的不同的观点 1 、语言修辞说(风格是独 特的言语形式)
3、风格的形成来自于作家 对题材的挖掘、主题的提炼 和体裁的选择 题材本身所蕴含的社会的、 伦理的、美学的属性或意义 会影响作品的风格 体裁对风格影响 更为直 接。
(二)客观方面
1、风格的形成来自于作家的 日常个性
日常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 中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如心理性 格、气质情性、秉赋才能、处世态 度、思维习惯、表达方式等; 既来自先天的遗传基因,又来自 后天环境中的习得,只有在日常个 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才 能形成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布封的“风格即人”。 “风格即人”是指作家的创 作个性。 钱钟书认为:人格与文格 不是一回事,不能一味地以 文观人,因为文也可以饰伪, 生活中既有言行一致、文如 其人的现象,也有言不符行、 文不符人的情况。
他认为“文如其人”的 “文”不是指的“所言之 物”,而是指作品的格调, 格调是作者性格的自然流露, 并非有意为之,我们可以从 中领略到其人的创作个性和 风度。
二、风格的形成
(一)主观方面 1、风格的形成来自于作家 的创作个性 创作个性是潜在于作家的 内心,表现为独特的个性气 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 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等。创 作个性是风格的灵魂。
2、风格的形成来自于作家的 世界观和审美追求: 对于一个成熟的作家而言, 其创作个性已为作家的世界 观和审美理想所渗透,凝结 了作家的艺术修养和情趣, 其世界观和审美追求决定着 风格的形成。

第13章 文学风格

第13章 文学风格
4
二是将作家的“性”,大致分为 “四性”:才、气、习、学,据此形 成每个作家的不同个性:“才有庸俊, 气有刚柔,习有雅郑,学有浅深”。 三是在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次探 讨了作品的体貌与作者个性的关系, 提出了“各师其心,其异如面”的个 性说。意思是说:各人按各人的心性 进行创作,作品便产生了各种不同的 风格。这和各人的面貌彼此不同是一 样的道理。 这样一来,作家的性情,也就决定 了作品的体貌。由此形成了千姿百态, 千变万化的风格特征。
14
风格的定义
什么是文学风格呢? 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 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换句话说,也就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 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 能够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个性。
有四个要点:
一是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二是有机整体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 三是言语结构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四是审美享受是风格持久的审美效应。 下面我们分别来谈:
7
唐代司空图(837—908),32岁 中进士,官至中书舍人,黄巢起义 时隐居中条山,朱温代唐,召为礼 部尚书,不就。后唐末帝李侃被杀, 绝食而死,时年72岁。 司空图的诗论著作也叫《诗品》, 共二十四品,为别于钟嵘《诗品》, 称《二十四诗品》,有“韵味说”。
(4)风格理论的现代意义: “文如其人”、“风格即 人”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
韦端己之词,骨秀也; 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都极具个人风格。 文化昆仑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的“文 如其人”一出,把文学风格的现代意义推 向了极致,此是后话。
9
1753年,法国学者布封(1707-1788) 因为36册的巨著〈自然史〉的出版, 被授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在隆重的 授予仪式上,布封发表了著名演讲---〈论风格〉,提出了 “风格即人” 主张,一时坊间争相仿效,并在文坛 著名,影响深远。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课后习题 第13章 文学风格)【圣才出品】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课后习题 第13章 文学风格)【圣才出品】

第13章文学风格1.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道德文章”?答:对“文如其人”“道德文章”观点的正确理解:(1)中国文人对“文如其人”“道德文章”的阐释扬雄认为,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从诗文中可以看出人格的高下,这是最早的“文如其人”的思想。

钱锺书认为,人格与文格不是一回事,不能一味地以文观人,因为文也可以饰伪,生活中既有言行一致、文如其人的现象,也有言不符行、文不符人的情况。

他认为,文如其人的“文”,是指作品中的格调,格调是作者性格“本相”的自然流露,并非有意为之,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其人的创作个性和风度。

(2)外国学者对“风格与内容”的理解歌德看到了风格与客观内容的联系,认为风格必须“奠基于最深刻的知识原则上面,奠基在事物的本性上面”。

马克思说得更明白而深刻。

他说:“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

我只有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

”他认为写作还必须“用事物本身的语言说话,来表达这种事物的本质特征”。

他一方面把“用自己的风格去写”,去表露自己的精神面貌,看做是作家的权利,另一方面,他又明确要求作家在发挥自己“精神个体性”的时候还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这是对“文如其人”较全面的理解。

2.风格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答: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此定义的要点是:(1)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2)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3)语言组织和文体特色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3.试述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

答: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1)文学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性行为方式。

(2)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表现为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等。

自考《文学概论》章节复习题及答案

自考《文学概论》章节复习题及答案

自考《文学概论》章节复习题及答案自考《文学概论》章节复习题及答案考生们在复习教材时,可以结合试题加以练习,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一份自考《文学概论》章节复习题及答案,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第十三章文学风格概念:1.文学风格:就是作品的整体话语特色,它由作家创作个性和作品的话语情境造成,具有独创性、稳定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就是作家作品的风采、格调、气韵等特点。

)2.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日常个性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

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感情、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内在因素综合成的习惯性创作方式,它是日常个性经过审美创造升华成的独特艺术品格。

3.风格外构成:文学风格是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语言结构显示出来的有魅力的独特性。

其构成的要点包括:1.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的内在依据;2.主体与对象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3.文体特色言语组织是风格的外部特征。

4.风格简分法:分风格为“刚”“柔”两类,宋词理论中称作“豪放”和“婉约”,近人多称作“阳刚”和“阴柔”。

5.时代风格:又称风格的时代性,指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学风格,它是时代精神、审美要求在文学中的表现。

历史上的“建安风骨”“盛唐气象”以及欧洲的哥特式风格、巴洛克风格等,都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6.流派风格:指一个流派的作家作品在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等方面表现出的共同特色。

问题:1.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风格即人”?文如其人的意思主要是说作品风格是作家说话办事风格即气质的表现和反映,而不是说作品的思想道德是作家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反映。

因为“说什么”的思想内容可以作伪,而“怎样说”的形式不可作伪。

不过,也不能说作品的内容与作家的思想完全没有关系。

事实上,伟大的作品只能出自有伟大人格的作家之手。

当然,卑劣的作家永远写不出伟大作品2.论述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ppt课件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ppt课件
亚里士多德认 为,修辞的高明 就是风格。
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的风格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
二、创作个性的自然流露
扬雄《法言·问神》: “心画心声” 曹丕《典论· 论文》:“文以气为主”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气以实志,志以 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
正确理解“文如其人” 、“风格即人”(法 国 布封)(人:创作个性)
三、言语组织和文体特色是外部特征
创作个性作为作家潜在的心理构成,有待于外化、 形式化到具体的作品中,才能形成风格。独特的言 语组织和文体特色是风格的载体。
(一)语言编码、修辞分布与文学风格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风格特色也总会通
过语言呈现出来。在形式的各要素中,语言对于表 现作家的风格有着突出的意义,它体现着作家的思 维特点和精神个性,也最直接地作用于读者的阅读 活动。成熟的作家都有其独特的叙述方式所构成的 语言风格,如鲁迅的凝重精深、郭沫若的华丽奔放、 老舍的幽默灵活等。(如王蒙)
——(明)谢榛:《四溟诗话》
第二节 风格的定义和内涵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 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 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内在根据——创作个性 基本条件——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外部特征——语言组织和文体特色
一、创作个性是内在根据(P281)
三、言语组织和文体特色是外部特征
(二)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
1、体裁
①体裁是风格的基础,不同的体裁要求与之相应的风格。体裁与风格的关 系也十分密切。(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早就有对文体风格的探讨,例如,曹 丕《典论·论文》说:“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陆机《文赋》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 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如诗歌的抒情风格、小说的叙事风 格。悲剧表现崇高的风格、喜剧表现幽默的风格、正剧表现严肃庄重的风 格等等 )

第四讲:文学风格(二)

第四讲:文学风格(二)

文 学 风 格 的 特 征
持 久 性 和 多 变 性
文学风格的持久性
文学风格是创作个性的形成,个性是相对稳定的, 文学风格是创作个性的形成,个性是相对稳定的,不会 轻易改变,风格一旦形成也不会轻易改变。 轻易改变,风格一旦形成也不会轻易改变。 文学风格也是文学创作达到成熟的表现, 文学风格也是文学创作达到成熟的表现,标志着文学创 作已经摆脱了不稳定的状态,形成了自己的规范, 作已经摆脱了不稳定的状态,形成了自己的规范,这个 规范是相对稳定的。 规范是相对稳定的。 1. 这种个性特征具有开创意义,它必须成为某种起点,并 这种个性特征具有开创意义,它必须成为某种起点, 有力地影响着以后的文学风尚 2. 这种个性特征必须非常鲜明和清晰 3. 这种个性特征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贯穿在作家的一 这种个性特征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系列作品中
文 学 风 格 的 特 征
风 与 创 作 个 性
— — 叶燮《原诗 外篇》 叶燮《原诗外篇 外篇》
3、格调,是作家的人格在作品中的外现。 、格调,是作家的人格在作品中的外现。
功名之士, “诗是心声……功名之士,决不能为泉石淡泊之音, 诗是心声 功名之士 决不能为泉石淡泊之音, 轻浮之子,必不能为敦庞大雅之响……其心如日月, 其心如日月, 轻浮之子,必不能为敦庞大雅之响 其心如日月 其诗如日月之光。故每以诗见人,人又以诗见。 其诗如日月之光。故每以诗见人,人又以诗见。使其 人其心不然,勉强造作,而为欺人欺世之语, 人其心不然,勉强造作,而为欺人欺世之语,能欺一 人一时,决不能欺天下后世。 人一时,决不能欺天下后世。”
文 学 风 格 的 特 征
风 格 与 创 作 个 性
2、情趣:作家特定的审美情感在作品中 、情趣: 具有一定的表现形态, 具有一定的表现形态,这就形成风格中的 情趣。情趣,由下列两个因素组成: 情趣。情趣,由下列两个因素组成: 第一,审美情感的指归: 第一,审美情感的指归:作家审美情感的 特征与审美对象的特征相互契合的结果 。 第二,作家的情绪状态,分为:激情、 第二,作家的情绪状态,分为:激情、热 情和宁静心境。 情和宁静心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对未来的风格创造者起到借鉴和鼓舞作用。大多杰出的作家都想超 出前人已有成就。
4、风格也是衡量批评家的一把尺子。从中可看出批评家功力的高低, 尤其是在辨识风格中体现尤为明显。

二、风格的类型划分
1、黑格尔:严峻的、理想的、愉快的(审美理想) 2、威克纳格:智力、想象、情感(文体) 3、按照审美特征分:悲壮、崇高、优美、滑稽 4、按照创作中主客体关系: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5、古代划分:简分:刚柔

《纤浓》译文
闪动的流水鲜明耀眼,无边的阳春繁花烂漫。
在幽静的山谷里,又有美人出现,碧桃的花 满树争艳,随着和风摇曳在水边。柳荫掩映, 小路弯弯,群莺软语,接连不断。作品越是 深入这样的纤秾情景,就越能写得真切自然。 适时探究,永不停步,就会和历代佳作同样 新鲜。
《纤浓》解析
读着华采诗篇,如臵身于深邃的幽谷之中,
繁分:刘勰四组八体 司空图二十四类 6、现代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四组八体 7、近年的八组十六种划分

简分法
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 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 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 冯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 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 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 玉之辉,如鸿鹄hu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 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姚鼐:《复鲁絜jie非书》

画桥碧阴。
金尊酒满, 伴客弹琴。 取之自足, 良殚美襟。
《绮丽》译文及解析
精神世界丰富,才能轻视黄金。词藻过分浓艳,
文思必定枯涩,清淡朴素描写,反而更深。晨雾消 散水边,红杏点燃树林。月光照着华美的楼榭,绿 荫隐现瑰丽的桥影。金杯斟满美酒,陪同好友弹琴。 这样的素材取之不尽,畅情抒写自己的胸襟。
李清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南宋杰出女文
学家,济南章丘(现山东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 人,生于北宋元丰七年,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 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 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 早年生活安定、优 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 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 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 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主张‚词,当别 具一家也‛。

点绛唇:词牌名。
蹴:踏。此处指打秋千。
慵:懒,倦怠的样子。
袜刬:这里指跑掉鞋子以袜着地。
金钗溜:意谓快跑时首饰从头上掉 下来。 花瘦:形容花枝上的花瓣已经凋零。
倚门回首:这里只是靠着门回头看的意思,
不必有何出典,更与‚倚门卖笑‛无关。 假如一定要追问其出处的话,‚倚门‛是 语出《史记· 货殖列传》的‚刺绣文不如倚 市门‛。司马迁是以此说明‚农不如工, 工不如商‛的道理。而‚倚门卖笑‛是后 人的演绎,以之形容妓女生涯是晚至元代 和清代的事。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
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 清奇、委屈、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 达、流动谷, 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 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 流莺比邻。 乘之愈往, 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 与古为新。

诗文的辞藻切忌过于华丽,要体现朴素的唯物主义
价值观,赋予事物深深地情怀。 文笔必须是优美的,要描述出发自内心的美。 华丽的辞藻堆砌只会使文章失去精神。 绮丽、自然之美。
真正的绮丽反而是洗尽铅华之后的
美丽,而诗人在创作中并不一定要 为描写的对象直接施朱涂粉。他是 通过对照、反衬、烘托、渲染而完 成绮丽的临摹的。
第十三章
文 学 风 格(二)
第三节 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
风格类型的划分
我国古代风格分类理论十分丰富,独具特色。
简分法:刚柔二分
繁分法:《文心雕龙》八体
《二十四诗品》
一、风格类型划分的意义

1、风格的划分是以文学创作的繁荣为前提的,故进行文学风格的划分 意味着创作的繁荣; 2、风格研究既是对当前文学现象的研究和辨识,也是对历史上已有的 风格研究成果的肯定;有人将新时期小说分为写实的风格、理想的风格 以及象征的风格,并对其艺术特征、优势所在、审美方式进行了较为详 尽的阐述;也有从作家的文学观和感知世界的方式入手,分为社会问题 派、地域文化派、感觉意象派、怪味小说派、市井画卷派、乡土文学派、 非逻辑派等,既对各种风格进行了辨识,也准确把握了新时期小说发展 的趋势、掌握作家独特风格,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二十四诗品· 典雅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典雅》译文
用玉壶载酒游春,在茅屋赏雨自娱。坐中有
高雅的名士,左右是秀洁的翠竹。初晴的天 气白云飘动,深谷的鸟儿互相追逐。绿荫下 倚琴静卧,山顶上瀑布飞珠。花片轻落,默 默无语,幽人恬淡,宛如秋菊。这样的胜境 写入诗篇,也许会值得欣赏品读。
陈望道认为,简约和繁丰、刚健和柔婉、平
淡和绚烂、谨严和疏放都是极端的,其实具 体的风格大都位于这两端中间,并且兼具这 二到三组以上的风格也不少。
风格的新分类
近年来,在刘勰八卦模式的基础上,






立足于古今文学作品,把风格分为八 组十六种: (1)简洁—丰赡; (2)平淡—绚丽; (3)刚健—柔婉; (4)潇洒—谨严; (5)雄浑—隽永; (6)典雅—荒诞; (7)清明—朦胧; (8)庄重—幽默。
层等; 第二,它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却往往又受到时 代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制约。而最终须取决于时代、 民族和阶级的选择。
第四节 文学风格与文化
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 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
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
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
时代风格
刘勰分析建安文学说:‚观其时文,雅好慷
慨。良由世积乱离,奉衰俗怨,并志深而笔 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诗人、作家经历了这种离乱,故为文悲凉慷 慨。刘勰概括为‚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 气。‛即其特色是情志深远,辞气充沛,精 神气质充满慷慨的格调。即人们所称‚建安 风骨‛。
简约与繁丰
鲁迅的《离婚》里,两个老女人在船舱里观
察、品评爱姑,只用了‚互视、努嘴、点头‛ 六个字,就写出了老女人轻蔑的心理和姿态, 可谓惜墨如金。
繁丰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刚才跑出去那个小闺女,跑到外面一宣传,
说有个打官司的老婆,四十五了,擦着粉, 穿着花鞋。邻近的人都跑来看,挤了半院, 唧唧哝哝说:‚看看!四十五了!‛‚看那 裤腿!‛‚看那鞋!”三仙姑半辈子没脸红过, 偏这会撑不住了,一道道热汗在脸上流。
关于此词作者众说纷纭,杨慎《词林万选》等收为李
清照词,杨金本《草堂诗余》作苏轼词,《花草粹编》 等作无名氏词,唐五代及北宋词集中词作互见现象所 在多见,不足为奇。 春日,清晨,花园内。绿杨掩映着秋千架,架上 绳索还在悠悠地晃动。年轻的女词人刚刚荡完秋千, 两手有气无力,懒懒地下垂。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 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 的罗衣。花与人相衬,显得格外的娇美。蓦然间,进 来一位客人。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 下来。 客人是谁?词中未作正面描写,但从词人的反应 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风度翩翩的少年。词人走到门 口,又强按心头的激动,回眸偷觑qu那位客人的丰姿。 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 怯怯,昵人无邪。 此词,属存疑之作,若确为易安作品,当为清照 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二、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
不同的文学风格有不同的审美价值,并不含有优劣
高低之分,只存在读者的喜好问题。但不能主观随 意地褒此而贬彼。 但是作为一个有修养的读者,尤其是批评家和鉴赏 家,要广泛涉猎,这样才能辨识各种风格之美。
风格的审美价值的实现:
第一,风格的审美 价值可以超越时代、地域和阶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
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此刻 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在荡秋千 时的情景,罗衣轻飏,象燕子一样地在空中飞来飞去, 妙在静中见动。‚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 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 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纤纤手‛语 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 身份。‚薄汗轻衣透‛,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 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 态恰如在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在春天的早晨,地点 是在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整个上片以静 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 后的神态。
清代黄钺的《二十四画品》
气韵、神妙、高古、苍润、沉雄、
冲和、淡远、朴拙、超脱、奇僻、 纵横、淋漓、荒寒、清旷等。
现代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风格划分
受刘勰的风格分类法的启发,陈望道在其




《修辞学发凡》中也将风格分为四组八种: 1、内容与形式的比例:分为简约和繁丰; 2、气象的刚强和柔和:分为刚健和柔婉; 3、辞藻的多少:分为平淡和绚烂; 4、检点功夫的多少:分为谨严和疏放。
繁分法
若总其归途,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
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 曰轻靡。典雅者,熔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远奥者, 馥采典文,经理玄宗者也;精约者,核字省句,剖析毫 厘者也;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繁缛者, 博喻酿采,炜烨枝派者也;壮丽者,高论宏裁,卓烁异 采者也;新奇者,摈古竞今,危侧趣诡者也;轻靡者, 浮文弱植,缥缈附俗者也。故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 与约舛,壮与轻乖,文辞根叶,苑囿其中矣。 ——刘勰《文心雕龙· 体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