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与文化》课件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共同的,文学作品作为反映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载 体,其风格也将更加注重对人类共同价值的表达和追求。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其他文学风格
总结词
其他具有独特特点和风格的文学流派或表现形式
详细描述
除了以上提到的文学风格,还有许多其他具有独特特点和风 格的文学流派或表现形式。例如,魔幻现实主义、超现实主 义、荒诞派戏剧等。这些文学风格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手 法和表现形式,丰富了文学的多样性。
03
文学风格与文化的关系
地域文化对文学风格的影响
突破传统束缚
将不同风格的元素进行融合,创造出 独特的文学风格。
勇于挑战传统文学观念,打破固有模 式,推动文学风格的革新。
借鉴其他艺术形式
从其他艺术形式中汲取灵感,丰富文 学风格的表达。
文学风格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运用
尊重文化差异
在跨文化交流中,尊重不同文化 的特点和传统,避免文化冲突。
寻找共同语言
寻找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同语言, 促进文学风格的交流与融合。
《文学风格与文化》ppt课 件
目 录
• 文学风格概述 • 文学风格的分类 • 文学风格与文化的关系 • 文学风格的鉴赏与批评 • 文学风格在创作中的应用 • 文学风格的未来发展
01
文学风格概述
文学风格的定义
文学风格是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而富有吸引力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它反映 了作家的个性、情感和艺术追求。
全球化背景下文学风格的交流与融合
文化交融
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文学作品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格也将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 ,各种文化背景下的文学风格将相互交融,形成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学风貌。
文学概论 文学风格

• ‚我就写不出斗争比较强烈的戏, 因为天性不是爱打架的人,又没有参 加革命斗争,所以写起逗笑、凑趣的 东西就比较方便一些。我喜欢笑,写 悲剧就不合适。‛ ——老舍
三、 风格是主体与对象相契合时呈
现的特色 • 刘勰‚因情立体,即体成势‛说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 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 • 黑格尔:真正的风格应该是适应‚主 题本身及其理想的表现所要求的‛。
• 布封提出‚风格即人‛ ‚风格是当我们从作家身上剥去那些不 属于他本人的东西,所有那些为他和 别人所共有的东西之后所获得的剩余 和内核。‛ • 马克思:‚真理是普遍的,它不属于 我一个人,而为大家所有,真理占有 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我只有构成 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风格就是 人本身。‛
四: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作诗譬如江南诸郡造酒,皆以 曲米为料,酿成则醇味如一。善饮者 历历尝之曰:‘此南京酒也,此苏州 酒也,此镇江酒也,此金华酒也。’ 其美虽同,尝之各有甄别,何哉?做 手不同故尔。‛
作家和作品风格。
单纯的模仿以宁静的存在和物我交 融作为基础,作风是用灵巧而精力 充沛的气质去摄取现象,风格则奠 基于最深刻的知识原则上面,奠基 在事物的本性上面,而这种事物的 本性应该是我们可以在看得见触得 到的形体中认识到的。
——歌德《文学风格论》
一:独特的言语形式
• “style”最初属修辞学的概念,强调作品中 语言的修辞特色。‚知道我们应该说什么 还不够,我们还必须把它说得好象是我们 应当说的。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的演说, 产生一种良好的印象‛——《修辞学》第 三卷 • 风格是思想的外衣。 • “修辞的高明就是风格”——亚里士多德
总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进行文学风格 论的探讨也正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艺 术鉴赏力,表现中显示自身的内在特性。
文学风格的理解

文学风格的理解所谓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它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融合,是一个作家创作趋于成熟、其作品达到较高艺术造诣的标志。
作家作品风格是文学风格的核心和基础,但也包括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等内涵。
文学风格:主要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作家创作个性。
创作个性是作家的气质人格人生观审美趣味艺术才华语言敏感等个体素质在艺术表现中形成的独特性。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它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融合,是一个作家创作趋于成熟、其作品达到较高艺术造诣的标志。
文学风格,是文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
文学风格主要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体现,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
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言语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
风格种类风格1:情感体验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与生活道路。
生活实践对于作家的意义不仅表现在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素材积累,而且也使他们具有了与别人不同的独特情感体验。
而这种建立于生活实践基础的独特情感体验,又对作家的创作个性有着直接影响。
曹雪芹出生于受康熙皇帝所宠幸的贵族家庭。
曾祖父曹玺在康熙二年任江南织造,曾祖母孙氏是康熙皇帝的保姆。
祖父曹寅历任苏州织造、江宁织造、两淮巡盐御史。
康熙六次南巡,五次住在织造府。
曹雪芹的父亲担任过江宁织造。
但是,由于曹雪芹父辈的曹頫解送织物进北京时骚扰驿站,苛索银两,被山东巡府塞楞额参奏,雍正皇帝降旨将曹頫免职,并查封其家产,从此家道衰落。
曹雪芹随遭罪之家由繁华的南京迁往北京,过着日渐艰苦困顿的生活。
往昔的锦衣玉食已成梦幻,如今成了“举家食粥酒常赊”。
这种不平常的生活经历,使曹雪芹对社会,对人生有了丰富而独特的体验,并给他的思想和创作带来重大的影响,使他能够直面惨谈人生,正视鲜血淋漓的现实,形成了独特的创作个性。
【文学概论】文学风格的内涵

【文学概论】文学风格的内涵一、风格的定义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二、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一)创作个性界说创作个性原是苏联的文学批评术语,指的是表现在作品中的艺术家创作活动的独特性,而把风格定义为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
创作个性容易与作家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容易混淆,因此需要对创作个性做一个界说。
首先,应该把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区别开来。
创作个性是小于文学风格的概念,它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于作家的内心,表现为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等。
当它一旦付诸创作实践并与客观方面相结合,便成为文学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散文,无论是教诲文火记叙文,属于教导的形式,宜采取智力的风格;抒情诗人从自己的情绪中提取材料来体现自己的观念,表现内心的冲动和激情,属于情绪的感染风格。
悲剧要求表现崇高悲壮的风格,喜剧长于表现幽默滑稽的风格,正剧宜表现严肃庄重的风格。
日常个性是作家在世俗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习性,是他在实存世界中的存在方式,而世俗生活总是为实用功利的目的所困扰;创作个性是作家在精神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习性,是他在虚拟世界中的存在方式,往往具有审美的超功利性。
日常个性一部分来自先天的遗传基因,一部分源自后天生存环境中的习得;创作个性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体现在作品中的个性特征。
它是作家的气质禀赋、世界观、艺术馆、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它支配着文学风格形成和显现。
(二)创作个性转化文学风格通过对创作个性的界定,可知日常个性不能直接形成文学风格,必须通过审美创造的升华上升为创作个性,才可能在作品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
创作个性作为一种艺术品格,是作家在生活和创作实践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个人气质、人格情操、审美理想、艺术志趣、创造才能和写作习惯等精神特点的总和。
《文学风格论》课件

A comprehensive exploration of the origins, evolu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iterary styles with insightful analysis of their impact on readers and writers ali 级和变化,文学风格也在不 断迭代和更新。
结语
总结文学风格的 重要性
文学风格是文学研究中的 一环,其重要性不亚于题 材和叙述方式。
对学习和应用文 学风格的建议
想要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 学风格,需要进行深入的 研究和学习,多尝试、多 实践。
留下思考的问题
探究文学风格的过程中, 也应该留下思考的空间, 不断挖掘其中的文化和人 文内涵。
什么是文学风格
定义与演变
从古至今,文学风格一直 是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部分将对文学风格的定 义和演变进行详细介绍。
分类与特点
各种文学风格的分类和特 点不尽相同,但有几个核 心要素是必不可少的。
文学史上的典型 风格
文学史上出现过许多典型 的文学风格,每一种风格 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美感和 力量。
文学风格的表现形式
1
使用与分析
文学作品中常常包含多种文学风格,而不同的风格对主题和情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2
主题与情感
风格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手法,更是文学作品中传达主题和情感的重要工具。
3
读者的视角
不同的读者会对文学风格有不同的偏好,在文学评论中亦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影响。
文学风格的应用
1 文学创作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文 学风格,而如何选择和 运用风格是每个创作者 必须思考的问题。
语言风格
7-1第七章现实主义文学(法)

• 马拉美(1842-1898) • 诗人、作家。 代表作 诗集《徜徉集》。长 诗《希罗狄亚德》《 牧神的午后》(德彪 西改成前奏曲) 最为 著名。 • 诗歌特点:幽晦、神 秘,将世态的坎坷、 变故转化成飘逸的语 言,心灵甘苦演变成 音韵意趣。
• 魏尔伦(1844-1896) • 象征派“诗人之王”, 具有叛逆特征。1871年 结识兰波,创作《无言 的浪漫曲》。作品注重 音乐性,将诗歌的情、 景、乐完美融合。 • 1881年、1894年出版 诗集《智慧》、《死后 书》,通过一个豪饮者 的形象,表达苦闷难言 的主题。
使作家声名显赫的音乐家比才
•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7—1880) • 代表作《包法利夫人》(1865)。通过主人 公不幸的婚姻、爱情经历,揭示了一个充满 激情的灵魂之所以毁灭的社会原因,同时揭 示了丧失进步意义的市民阶层,自私、鄙俗 、狭隘空虚的精神世界。 • 其它创作:《萨朗波》(1862)《情感教育 (1869)和《三故事》(1877)等作品。 • 严格写实,谨严的结构,细腻的描写,精致 的文本,在平静的叙述中展示人物不平静的 心灵,构成了作家独特的风格。
• 二是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背景,歌颂法国人 民的斗争精神。 • 如《米隆老爹》、《两个朋友》,皆充满了 爱国激情。 • 莫泊桑的长篇共有6部,《一生》、《俊友 》、《温泉》、《皮埃尔和若望》、《象死 一般坚强》和《我们的心》(1890)前两部 作品最为有名。
•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 • 17岁发表诗集《女恋人》,1870年普法战争 爆发,作家应征入伍,并获得宝贵的人生经 历。战后与左拉、龚古尔兄弟等交往甚密, 受他们的影响及支持开始长篇小说创作。 • 共有13部作品,著名的有《雅克》(1876) 《萨福》(1884)、《小东西》(1968)《 达拉斯贡的达达兰》(1867)等。 • 都德短篇小说最为成功,代表作为短篇集《 模仿信札》(1886)和《星期一的故事》( 1873)。
自考《外国文学史》第七章笔记

第七章 19世纪⽂学(⼆)(批判现实主义⽂学) 19世纪⽂学是指法国“七⽉⾰命”(1830)到“巴学)黎公社⾰命”(1871)。
这⼀时期⽂学包括:浪漫主义⽂学、批判现实主义⽂学(主流)、早期⽆产阶级⽂学。
理解后简答题19世纪⽂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学它有以下基本特征: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活。
注重反映现实⽣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2.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
特别注重社会底层社会及“⼩⼈物”的悲剧命运。
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在客观上表达了⼴⼤⼈民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是从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的,他们的思想武器是⼈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学发展状况:⽆产阶级的萌芽:英国宪章派⽂学和德国⼯⼈⾰命诗歌是最初成就。
术语解释宪章派⽂学:1是世界⽂学第⼀次出现的⽆产阶级性质的⽂学,19世纪三四⼗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
主要成就:诗歌2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性、⼴泛的群众性。
3最有名的宪章派诗⼈:琼斯和林顿。
德国⼯⼈诗歌(19世纪40年代):维尔特(最的⽆产阶级诗⼈):加⼊“共产主义同盟”成为了⼀个出⾊的⽆产阶级歌⼿。
恩格斯称他“德国⽆产阶级第⼀个和最重要的诗⼈”。
批判现实主义: ⼀、法国⽂学代表⼈物及作品:梅⾥美:19世纪法国极富艺术魅⼒的作家。
常常从道德的⾓度“研究⼈的⼼灵”发掘未经现代⽂明“洗礼”的⾃然状态下雄伟顽强的原始⽣命形态。
《卡门》:(极富浪漫主义⾊彩的爱情悲剧)主⼈公卡门是⼀个“拥有娇⼩⽽出⾊的姿态,热情如⽕的⼤眼睛中不时射出凶暴的眼神”的奔放⽽浪荡的、吉⼘塞⼥郎。
福楼拜:19世纪法国⼀位承前启后的作家。
创作中偏重于客观写实和精雕细刻,以“客观⽽⽆动于衷”的美学原则精致的艺术风格为后来的⾃然主义和唯美主义奠定了基础。
《包法利夫⼈》中的主⼈公爱玛是⼀个在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腐蚀和逼迫下堕落毁灭的妇⼥形象。
文学概论教学课件第七章文学风格

评析:由于风格最终是以言语的形式呈现出来 的,作品与作品之间的风格差异确实与它们不 同的表达方式、语言结构、修辞技巧等有关, 因此从外部来研究风格是十分必要的。然而, 仅从外部研究又是不够的。文学风格的形成有 着更为深刻和复杂的内在根源,风格的呈现也 是由内及外的。
二、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
评析:这种风格论比较全面,将作家和作品、作品的内容和 形式之间的关系和要求纳入风格的概念内考察比较全面。不 足的是对读者因素未给予重视。
四、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基本观点:从读者阅读鉴赏的角度来理解文学的风格问题 。
谢榛《四溟诗话》:“作诗譬如江南诸郡造酒,皆以曲米 为料,酿成则醇味如一。善饮者历历尝之曰:‘此南京酒 也,此苏州酒也, 此镇江酒也,此金华酒也。 ’其美虽 同,尝之各有甄别,何哉?做手不同故尔。”高尔基华绥 :“风格——这乃是作家消除自己和读者之间的 一切隔阂 的能力,风格的最后胜利乃是确立精神上的接近。”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气以实志,志以定言 , 吐纳英华,莫非情性”、“各师成心,其异如 面”。
评析:把风格看作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
然流露,这是从主体的角度来考察,从形成的内在 根据来理解风格的,无疑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只 看到内心表现的一面,忽视外在表达,还不能完全 理解风格。另外,日常个性不等同于创作个性,也 不能直接转化为文学风格。这就需要对“心画心声” 说,或流传更广的“文如其人”、“文品即人品”、 “诗品出于品”、“风格即人格”等说法作具体分 析。
二、 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 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
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表现为独特的个性 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等。当 它一旦付诸实践并与客观方面相结合,便成为文学风格的 有机组成部分。创作个性不能单方面决定和构成风格,风 格的形成离不开题材 、主题、体裁等形式因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风格的定义和内涵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 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 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内在根据——创作个性 基本条件——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外部特征——文体和语言组织
一、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文学风格、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
1、文学流派影响一个时代文学的发展与走势 2、不同文学流派的相互竞争推动文学的发展
创作实践 外 化
日常个性————创作个性————文学风格
(人格结构) 审美升华 (艺术人格) 形式化 (艺术独创性)
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艺 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性行为方 式,实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 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 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李 白 与 杜 甫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张爱玲与沈从文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张爱玲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 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 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 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沈从文:《边城》
第二节 文学风格的类型
一、风格类型的划分
我国古代风格分类理论十分丰富,独具特色。
简分法:刚柔二分 繁分法:《文心雕龙》八体 《二十四诗品》
简分法
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 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 其于人也,如冯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 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 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 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观其文,讽 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姚鼐:《复鲁絜非书》
三、文体特色和言语组织是风格 呈现的外部特征
创作个性作为作家潜在的心理构成,有 待于外化、形式化到具体的作品中,才能形 成风格。文体和言语组织是风格的载体。
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 语言编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修辞分布与文学风格
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
1.体裁 2.语体 规范语体:抒情语体、叙述语体、对话语体 自由语体:使作家的个性得到充分外化,是创作个性发 展为风格的惟一途径,其本身就是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3.风格
繁分法
若总其归途,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 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 ——刘勰《文心雕龙· 体性》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 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 奇、委屈、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二、主体与对象的和谐统一是风格 存在的基本条件
布封提出“风格即人” “风格是当我们从作家身上剥去那些不属于他本人的东西, 所有那些为他和别人所共有的东西之后所获得的剩余和内 核。” 马克思:“真理是普遍的,它不属于我一个人,而为大家 所有,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我只有构成我的 精神个体性的形式。‘风格就是人本身’。”
创作个性区别于文学风格
创作个性不能单方面决定和构成风格,风格的形成受到题 材主题、体裁的影响 日常个性是作家在世俗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习性,常为俗世 功利困扰,而创作个性是作家在精神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习 性,具有审美的超功利性。
一、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文学风格、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 创作个性转化为文学风格
第三节 文学流派
文学流派是一定时期里有着相近艺术追求和 思想倾向的作家汇聚而成的文学群体。
文学流派的形成
1、相近的题材 2、相近的艺术风格和相应的文体 3、相近的艺术方法和技巧 4、相近的社会身份和社会阶层 5、自觉结成的文学社团 6、相近的理论主张
文学流派对文学发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