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解读
第十三章30年代散文

3、“水星派”作家
这是一支既没有共同的创作纲领,也没有同 仁文学组织的创作队伍。如何其芳、李广田、 丽尼、陆蠡等,他们以创作较富艺术性的抒 情散文和叙事散文见长且形成比较一致的创 作特色的。创作之初以写作表现内心苦闷、 寂寞、忧郁之感的抒情散文为主;以后慢慢 地将眼光从一己的内心生活移向广袤的社会 人生世相,以创作写人记事的叙事散文为主。
林语堂
1932年创办《论语》半月刊提倡幽默 1934《人间世》主张文章须抒发性灵 1935《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 为格调的小品文。 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撰写《吾国与吾民》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1935年)、 《京华烟云》Moment in Peking (1939年)、 《风声鹤唳》 (1941年) 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 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 1976年在香港逝世。
中国报告文学的成熟与繁荣
(一)中国报告文学的先河 瞿秋白:《饿乡纪程》、 《赤都心史》(20年代初) (二)30年代成熟与繁荣 的原因 1.社会的需要; 2.左联的倡导; 3、外国报告文学理论与作 品的翻译、引进
30年代报告文学的创作
(一)群众性报告文学写作热潮 1.《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 (1932),阿英编纂,第一部 以报告文学名义出版的报告文学 集。 2.《中国的一日》(1936)茅盾 主编。 (二)新闻界的报告文学 (三)文学界的报告文学:《包 身工》《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林语堂
林语堂小品文的艺术特色: 1.幽默 “我相信凡官僚都贪得无厌,他 们应该用来处理国事的精血,都 挪去消化燕窝鱼翅肥鸭焖鸡了。” ——《论政治病》 2.性灵、闲适 “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林语堂《人世间》); “语出灵 性” “凡方寸中一种心境,一点 任意,一股牢骚,一把幽情,皆 可听其由笔端流露出来。” 《叙 <人世间>及小品文笔调》
[文学]十三章30年代小说五沈从文
![[文学]十三章30年代小说五沈从文](https://img.taocdn.com/s3/m/a0e79678be23482fb4da4c64.png)
但是,《边城》的爱情悲剧却与上述悲剧完全不同。 它是指向人性善。它通过爱情的悲剧反映了一种美好 的人性。造成爱情悲剧的既不是社会环境,也不是文 化,更不是人性恶,而是人性善。这里的悲剧之所以 发生,最主要的原因是翠翠的天真、纯洁。翠翠不是 那种大胆、泼辣的少女,而是那种,腼腆、羞怯的少 女。由于她的这种性格,使她不是很直接地表达自己 的爱情,到底爱哪一个,她只是朦胧地藏在心里,谁 也不告诉,连她祖父也不告诉。而老船夫又非常尊重 孙女的选择,所以,天保、傩送一时不知道翠翠究竟 要选择谁,这样才导致天保离家外出,以至船毁人亡。 于是,也就有了傩送对于老船夫的误会,就有了傩送 远走高飞。所以,尽管是悲剧却证明了人性的美。
作品的爱情是故事是这样的。守渡口女孩翠翠,是一个美丽、纯 洁、天真的少女。当地有个船总叫顺顺,他的两个儿子天保、傩 送都爱上了她。天保通过媒人去说亲,但是,没有得到明确的答 复。弟弟傩送知道以后,却要按照当地习俗向翠翠求爱,他和哥 哥商量,用唱歌的方式向翠翠求爱。但是,哥哥天保不善于唱歌, 觉得自己不是弟弟的对手,就放弃了追求,离开家乡,在他驾船 离家出走的时候,船毁人亡。傩送因为哥哥的死,也对老船夫产 生了误会,认为老船夫为“人弯弯曲曲,不利索,”以至于把哥 哥弄死,因此,也放弃了对翠翠的追求,也离开了家乡到外地去 干活。因为忧虑孙女的婚事,老船夫苍老了许多,在一个雷雨之 夜死去。翠翠心中爱着傩送,作品结尾她仍然看守着渡口,一边 等着傩送。作品写: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就回 来!”
《八骏图》
《八骏图》是讽刺知识分子最著名的作品。所谓“八 骏”是指八个教授,反语,讽刺。作品中的教授们, 一方面身体虚弱,另一方面又精神变态,特别是几乎 都有些性变态。主人公周达生自认为人格健全,对爱
文学概论第十三章文学风格

2、繁分法 较繁的分类法始于刘勰,其《文心雕龙 体性》归纳文学的风格有“八体”。 司空图将诗歌风格分为二十四类。
作家思想感情倾向是考察艺术风格的重 要层面。 贯穿于鲁迅小说中的基本主题是“揭出 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激荡在郭沫若诗歌中的情感力量是大胆 的叛逆精神和对未来的乐观主义信念。 冰心对童心、母爱的张扬和对大自然的 赞美。
(二)形式上,作家的风格主要体现在 语言、结构以及艺术技巧的运用上。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的风格首先在 语言上(语言修辞分布)表现出来。 老舍的语言简洁、明快、流利、富于幽 默感,带着北京地区鲜明的地方色彩。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一、风格的定义:
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 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 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文学史上,优秀的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 李白的飘逸豪放 杜甫的沉郁顿挫 鲁迅,而且
是其艺术创作成熟和取得了较高成就的标 志。
作家的风格还表现在结构方式和艺术手 法的运用上。 赵树理的小说讲究故事性。 孙犁的小说注重意境的创造。 曹禺的戏剧注重偶然因素的“巧合”把 尖锐紧张的冲突扭结在一起。
(三)创作方法的运用,会给作家的风 格带来巨大的差异。 文学史上所说的现实主义风格、浪漫主 义风格、唯美主义风格等,就是指作家运 用创作方法的特点。 如李白和杜甫,鲁迅与郭沫若,雨果与 巴尔扎克。
李白杜甫诗歌不同艺术风格,就与他们不同的 性格气质、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的艺术趣味分 不开。 李白狂放不羁,到处漂泊,遍历名山大川,诗 风飘逸洒脱,豪迈奔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杜甫一生不得志,饱尝战乱之苦,目睹民众悲 惨生活,感时伤世的精神个性使其诗风雄浑凝重 、沉郁顿挫。
(二)艺术风格的形成还受客观因素的 影响。 时代文化、民族文化、地域色彩、流派 特点等因素都会给艺术风格打上烙印。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课后习题 第13章 文学风格)【圣才出品】

第13章文学风格1.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道德文章”?答:对“文如其人”“道德文章”观点的正确理解:(1)中国文人对“文如其人”“道德文章”的阐释扬雄认为,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从诗文中可以看出人格的高下,这是最早的“文如其人”的思想。
钱锺书认为,人格与文格不是一回事,不能一味地以文观人,因为文也可以饰伪,生活中既有言行一致、文如其人的现象,也有言不符行、文不符人的情况。
他认为,文如其人的“文”,是指作品中的格调,格调是作者性格“本相”的自然流露,并非有意为之,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其人的创作个性和风度。
(2)外国学者对“风格与内容”的理解歌德看到了风格与客观内容的联系,认为风格必须“奠基于最深刻的知识原则上面,奠基在事物的本性上面”。
马克思说得更明白而深刻。
他说:“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
我只有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
”他认为写作还必须“用事物本身的语言说话,来表达这种事物的本质特征”。
他一方面把“用自己的风格去写”,去表露自己的精神面貌,看做是作家的权利,另一方面,他又明确要求作家在发挥自己“精神个体性”的时候还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这是对“文如其人”较全面的理解。
2.风格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答: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此定义的要点是:(1)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2)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3)语言组织和文体特色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3.试述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
答: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1)文学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性行为方式。
(2)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表现为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等。
文学概论十三章文学风格

结论: 概括而言,风格主要指作家的创造性 在文体创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和境界, 它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趋于稳定 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体现, 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 P289
第三节 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
一、风格类型的划分
P289
二、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
P289
一、风格类型的划分
1、简分法: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关键词: 文学风格、创作个性、 风格即人、文如其人
风格所涉及的范围:P277-1
1、现代汉语的风格 一般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某人的个性、作风、气度以及习惯化 的行为特点。 2、文学理论中的文学风格 既涉及作品的言语形式、作家的创作个性、对象的客观规定 和读者的历史接受,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
(西汉)杨雄:提出“心画心声” (汉末)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 (南朝)刘勰:“气以实志,志以言定”
(p279)
钱钟书:‚以文观人,自古所难‛ ‚所言之物,可以饰伪‛。 (p279)
钱先生在《谈艺录》中对文如其人曾有过精彩的论述:
“心画心声”,本为成事之说,实鲜先见之明。 然所言之物可以饰伪,巨奸为忧国语,热中人 作冰雪文,是也。其言之格调,则往往流露 本相。狷疾人之作风,不能尽变为澄澹;豪 迈人之笔性,不能尽变为谨严。文如其人, 在此不在彼也。…… 注:1.狷juān疾:性情急躁。
三、言语组织和文体特色是外部特征
p284
(一)语言编码、修辞分布与文学风格 (二)风格是文体的最高形式范畴和体现
(一)语言编码、修辞分布与文学风格 现代风格学认为:语言本身作为未经 使用的素材整体,是一种中性代码,而 经过作家之手在作品中使用的语言是活 的言语。不但传递了信息,而且带有感 情色调,从而体现了风格特征。
文学概论7章以后答案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概念:1.文学材料: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生活中获得刺激和信息。
其特征有二,一是主体性,即它是作家体验、理解了的因而打上主体色彩的材料。
二是生动丰富却相对粗糙性,等待加工。
2.艺术发现:就是作家在生活中发现了可以作为创作的材料,它常是对外在事物的一种独特领悟。
(教材: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有意无意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与审美趋向,对外在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领悟。
)3.创作动机:就是驱使作家投入创作活动的动力和目的。
一种创作动机的出现,就暗示了作者在选材和艺术思考的走向。
4.艺术构思:就是在头脑里建构未来作品的艺术世界.(教材: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一定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的方式在头脑里建造起完整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
)5灵感:灵感是创造性思维中认识突然飞跃的心理现象,是顿悟。
具有突发性、亢奋性和高度创造性三大特点。
(或“非预期性”与“转瞬即逝性”的特点)它实质是作家长期积累、艰苦思索之后无意间获得的结果。
它常常发生于创造思维久久酝酿并接近成熟的阶段。
灵感一到,一篇佳作可能一挥而就。
我们希望灵感,但不依赖和等待它。
6.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本质做出直接判断的心理能力。
它以经验、知识和严谨的推理训练为基础。
直觉有两大作用,一是直接把握事物。
二是瞬间发现事物的深层内蕴。
7.综合:就是围绕主题,把材料加工、改造成一个完整有机的形象世界的构思过程。
综合特点有三:一是定向性,二是选择性,三是创新性。
8.突出:突出就是抓住一个形象或意念,调动各种材料和手段,使之鲜明和与众不同。
它常有两种途径。
一是浓涂重抹;二是淡化背景。
9.简化:就是故意少说几句,略去细节,抓住主干,传神地勾画出对象的大致轮廓和内在精神。
(如同绘画中的速写)可见简化的目的仍是突出,即突出核心。
10.变形:变形即违背生活常规创造意象的方式。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文学风格本章知识点本章练习本章总结本章常见问题本章扩展资源本章知识点本章概述:文学风格,是文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
文学风格主要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体现,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
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言语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
第一节风格的诸种观念和理论本节概述:关于风格主要有以下几种观念;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楔合时呈现的特色;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可见,风格是一个比较模糊和复杂的概念,不同时代和地区的人对它都有不同的理解。
知识点1: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这种说法的代表人物是亚里斯多德,他认为,修辞的高明就是风格,“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的风格的基础”。
知识点2: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这种观点着重从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来理解风格,把作家的创作个性与作品的风格联系起来。
中国古代文论家一般持这种观点。
比如扬雄的“心声心话”说,曹丕的“文气”说等。
知识点3: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楔合时呈现的特色这是主要从作家主体与表现对象的统一性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性的角度来理解风格。
这方面代表有刘勰和黑格尔的理论。
知识点4: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这种观点侧重从读者鉴赏的角度来理解风格。
中国古代文论特别强调对作家作品的鉴赏品评,认为作品的风格是读者经反复玩味后可以辨认的一种格调。
第二节风格的定义和内涵本节概述:在文学活动中,风格通常指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以及一定的时代、民族、地域、流派等,在文学创作上也往往表现出某种共同的特点,因而文学风格也包括文学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等内容。
具体来说,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第十三章 结构主义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PPT课件)

一,二项对立原则
1,雅各布森关于诗歌的基本看法是:“诗歌的功能把等值 原则从选择轴投射到组合轴。”([俄]Roman Jakobson, Language
in Literature(《文学中的语言》),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p.71.)
《结构人类学》,谢维扬、俞宣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第227页。)
三,双重阅读方式 1,关系束
“关系束”,就是在历时性的发展过程中,反复出现 的性质上具有相似性或类同性的一组关系。 2,双重阅读方式 3,俄狄浦斯的双重结构
第二节 列维-斯特劳斯
Ⅰ
卡德摩斯寻找被宙斯拐走 的妹妹欧罗巴
俄狄浦斯娶其母伊俄卡斯 忒 安提戈涅不顾禁令葬其兄 波吕尼刻斯
蒸译,生尔特
3,梳理西方写作史 (1)古典写作(政治式写作/传统的小说的写作) ①古典写作。 ②传统的“小说的写作” (2)现代写作(现代诗的写作) ①现代诗则完全打破了古典诗的语言和结构,共同表现出 一种对于“字词的饥渴”。 ②它摧毁了语言的关系,字词如同“垂直”的客体;客体 化字词表现出非人本主义的特征,把人引向非人化的超自 然领域。
1913),被称作“现代语言学之父”。 《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把结构的观点运用于语言学 研究,并以“语言”与“言语”“能指”与“所指”“共 时性”与“历时性”“聚合关系”与“组合关系”等一系 列的二元概念,奠定了现代语言科学的基础,并作为一种 可供操作的方法模式广泛应用于诸多学科领域。
第一节 索绪尔
3,写作的理想:“文学应成为语言的乌托邦”。([法]罗 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李幼蒸译,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109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文体特色和言语组织是风格外部特征
创作个性作为作家潜在的心理构成,有待于 外化、形式化到具体的作品中,才能形成风 格。文体和言语组织是风格的载体。
❖语言编码、修辞分布与文学风格 ❖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
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
1.体裁:不同的体裁要求与之相应的风格 2.语体 ❖ 规范语体:抒情语体、叙述语体、对话语体 ❖ 自由语体:使作家的个性得到充分外化,是创作
——沈从文:《边城》
❖ 汪曾祺:“一个作家形成自己的风格大体要 经过三个阶段:一、模仿;二、摆脱;三、 自成一家。”
❖ 概括而言,风格指作家的创造性在作品中达 到的水平和境界,它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 造力趋于稳定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 熟的体现,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徵记。
第三节 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
个性发展为风格的惟一途径,其本身就是风格的 有机组成部分 3.风格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李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与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杜
甫
张爱玲与沈从文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张爱玲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 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 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 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姚鼐:《复鲁絜非书》
繁分法
❖ 若总其归途,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 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 曰轻靡。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
❖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 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 神、缜密、疏野、清奇、委屈、实境、悲慨、形容、超 诣、飘逸、旷达、流动
❖ 创作个性是作家在精神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习性, 具有审美的超功利性,是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体 现在作品中的个性特征。
❖ 创作个性不能单方面决定和构成风格,风格 的形成受到题材主题、体裁的影响
创作个性区别于文学风格
(二)创作个性转化为文学风格
创作实践
外化
日常个性————创作个性————文学风格
(人格结构) 审美升华 (艺术人格) 形式化 (艺术独创性)
❖ 例:葛优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四、读者辨认出的格调
“作诗譬如江南诸郡造酒,皆以曲米为料,酿成则 醇味如一。善饮者历历尝之曰:‘此南京酒也,此苏 州酒也,此镇江酒也,此金华酒也。’其美虽同,尝 之各有甄别,何哉?做手不同故尔。”
——谢榛:《四溟诗话》
❖ 你能辨别出你喜爱的作家的风格吗?
第二节 风格的定义和内涵
三、 主体与对象相契合的特色
❖ 刘勰“因情立体,即体成势”说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
外者也。” ❖ 黑格尔:真正的风格应该是适应“主题本身及少人认为,风格完全是作家主观的一种表现,但 事实上,风格往往受作品所要表现的题材和意旨的 影响。也就是说风格是创作主体和创作对象的一种 完美契合。
一、风格类型的划分
我国古代风格分类理论十分丰富,独具特色。
❖ 简分法:刚柔二分 ❖ 繁分法:《文心雕龙》八体
《二十四诗品》二十四类
简分法
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 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其 于人也,如冯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 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 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 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观其文,讽 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的风格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
❖ 作品与作品之间的风格差异与它们不同的表达方式、 语言结构、修辞技巧等有关系。
❖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 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 俞文情随景迁,而朱文则是情随思移。
二、风格是创作个性的自然流露
❖ 扬雄 “心画心声” ❖ 曹丕“文以气为主” ❖ 《文心雕龙·体性》“气以实志,志以定言,
吐纳英华,莫非情性”
❖ 正确理解“文如其人”。人们喜欢把“德”与 “文”相联系,两者可能一致,但也可能大相 径庭。
钱锺书:《谈艺录》四八
所言之物,可以饰伪:臣奸为忧国语,热中人作 冰雪文,是也。其言之格调,则往往流露本相;狷 急人之作风,不能尽变为澄澹,豪迈人之笔性,不 能尽变为谨严。文如其人,在此不在彼也。……阮 圆海欲作山水清音,而其诗格矜涩纤仄,望可知为 深心密虑,非真闲适人,寄意于诗者。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 风格指在日常生活中某人的个性、作风、气 度以及习惯化的行为特点。在文学理论中, 风格涉及作品的言语形式、作家的创作个性、 读者的接受,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 关。
第一节 风格的诸种观念和理论
一、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
“风格”一词最初属于修辞学 的概念,强调作品中语言的修 辞特色。 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的高明 就是风格。
二、主体与对象的和谐统一
❖ 布封提出“风格即人” “风格是当我们从作家身上剥去那些不属于他本人的东西,
所有那些为他和别人所共有的东西之后所获得的剩余和内 核。” ❖ 马克思:“真理是普遍的,它不属于我一个人,而为大家 所有,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我只有构成我的 精神个体性的形式。‘风格就是人本身’。”
❖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 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 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 内在根据——创作个性 基本条件——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外部特征——文体和语言组织
一、创作个性内在根据
(一)文学风格、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
❖ 日常个性是作家在世俗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习性, 常为俗世功利困扰,部分来自遗传基因,另一部 分来自后天习得。
二、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
❖ 不同的文学风格有不同的审美价值:客观、公平
❖ 风格的审美价值可以超越时代,但它在多大程度 上得到实现,却往往又受到时代的价值取向的影 响和制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