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经典的育儿故事

十个经典的育儿故事
十个经典的育儿故事

十个经典的育儿故事

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

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

“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二、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

“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三、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经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象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粘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在此后的40

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四、宽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五、赞美是暗室中的一只蜡烛

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最近将有台风袭击一座海滨小城。

小城里的百姓惊慌起来,积极地投入到预防工作中。

一位母亲忙碌着,旁边站着她的小女儿。

“这该死的台风……”,母亲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诅咒。

“我喜欢台风”,旁边的小女孩不同意母亲的说法。

母亲感到很诧异,因为台风破坏力极强,毁坏庄稼、吹倒房屋、阻塞交通,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不便并造成损失,可眼前这个小不点儿居然说她喜欢台风。“孩子,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喜欢台风?”母亲小心翼翼地问。

“上次台风来了,就停了电”,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

“停了电又怎么样?”

“晚上就会点蜡烛。”

“你喜欢点蜡烛吗?”

“是的,那回(指上次台风吹过的晚上)我点着蜡烛走来走去,你说我象小天使。”母亲顿时无言,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抱起小女孩,亲吻着她的小脸蛋,凑近她的小耳朵并说了一句话:“孩子,你永远是天使!”

六、开花的佛桌:给浪子回头的机会

曾经有一个小和尚,极得方丈宠爱。方丈将毕生所学全数教授,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佛门弟子。没想到他在一夜之间动了凡心,偷偷下了山,五光十色的城市迷住了他的眼睛,从此花街柳巷,他只管放浪形骸。

20年后的一个深夜,窗外月色如洗,澄明清澈地洒在他的掌心。他忽然忏悔了,披衣而起,快马加鞭赶往寺里请求师父原谅。方丈深深厌恶他的放荡,不愿再收他为弟子,说:“你罪孽深重,必堕阿鼻地狱,要想佛祖饶恕,除非桌子上开花。”浪子失望地离开了。

第二天,方丈踏进佛堂时,看到佛桌上开满了大簇大簇的花朵。方丈在瞬间大彻大悟,连忙下山寻找弟子,却为时已晚,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堕入荒唐的生活,而佛桌上的那些花朵只开放了短短的一天。是夜,方丈圆寂,临终遗言:“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

一个真心向善的念头,是最罕有的奇迹,好像佛桌上开出的花朵。而让奇迹陨灭的,不是错误,是一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

七、正人先正己

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有一位女士养了一只珍贵的鹦鹉。这只鹦鹉非常美丽,可是它却有一个坏毛病:经常咳嗽且声音沙哑难听,好象喉咙里塞满了令人作呕的痰。

女主人十分焦虑,急忙带它去看兽医,生怕它患上了什么呼吸系统的怪病。

检查结果证明,鹦鹉完全健康,根本没有任何毛病。女主人急忙问起为什么鹦鹉会发出那难听的咳嗽声,医生回答说:

“俗话说,鹦鹉学舌。它之所以发出咳嗽声一定是因为它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你们家一定有人经常咳嗽,是吗?”

这时,女主人有些不好意思了。原来,她自己有抽烟的习惯,所以经常咳嗽,鹦鹉只不过是惟妙惟肖地把女主人的咳嗽声模仿出来而已。

八、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头熊在与同伴的搏斗中受了重伤,它来到一位守林人的小木屋外乞求得到援助。

守林人看它可怜,便决定收留它。晚上,守林人耐心地、小心翼翼地为熊擦去血迹、包扎好伤口并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供熊享用,这一切令熊无比感动。

临睡时,由于只有一张床,守林人便邀请熊与他共眠。就在熊进入被窝时,它身上那难闻的气味钻进了守林人的鼻孔。

“天哪!我从来没闻过这么难闻的味道,你简直是天底下第一大臭虫!”

熊没有任何语言,当然也无法入眠,勉强地挨到天亮后向守林人致谢上路。

多年后一次偶然相遇时,守林人问熊:

“你那次伤得好重,现在伤口愈合了吗?”

熊回答道:“皮肉上的伤痛我已经忘记,心灵上的伤口却永远难以痊愈!”

九、给每一株野草开花的时间

一位隐士住在山中,他很勤劳,每年春天,台阶上的野草刚探出头便被他清理掉了。

一天,隐士决定出远门,叫了一位朋友帮他看守庭院。与他相反,这位朋友很懒,从不修剪台阶上的野草,任其自由疯长。

暮夏时,一株野草开花了,五瓣的小花氤氲着一阵阵的幽香,花形如林地里的那些兰花一样,不同的是花边呈蜡黄色。这位朋友怀疑是它也是兰花中的一种,便采撷了一些叶子和花朵去请教一位研究植物的专家。专家仔细地观察了一阵,兴奋地说:

“这是兰花的一个稀有品种,许多人穷尽了一生都很难找到它,如果在城市的花市上,这种腊兰的单株价至少是一万元。”

“腊兰?!”这位朋友惊呆了。而当那位隐士知道这个结果时,惊呆的人又多了一个,他不无感慨地说:

“其实那株腊兰每年春天都会破土而出,只不过它刚发芽就被我拔掉了。要是我能耐心地等待它开花,那么几年前就能发现它的价值了。”

十、永不凋谢的玫瑰

在前苏联的一所学校,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美丽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前来观看,但都没有人去采摘。

一天清晨,一个四岁的小朋友(就读于该校幼儿园)进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当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时,迎面走来了该校的校长。校长十分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便弯下腰亲切地问:

“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给谁的吗?”

“送给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这就摘下来送给她看,希望她早点好起来,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会把花送回来。”

听完孩子的回答,校长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

大玫瑰花,说道:

“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这位校长是谁呢?他就是伟大的教育家、万世景仰的育人楷模苏霍姆林斯

教子十二篇

注:本文并非本博作者所写,转自网络。读后觉得很有教益,故转载。

(一)“自己爬起来”

不知道天下还有没有我这样狠心的父亲,儿子摔倒了。从来不拉,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酷的声音命令:“爬起来”。

儿子出生在腊月初一,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春节刚过,也就是儿子刚刚满月,我也不知那根筋不对头,突发奇想,要对儿子进行锻炼。于是在寒冷的冬天,每天晚上,吃完晚饭抱着儿子上街转一圈,美其名曰:“冻一冻,锻炼锻炼”。一直坚持到春暖花开,到夏天,到秋天,再到冬天。不过,第二个冬天就可以拉着儿子温暖的小手上街冻一冻了。还别说,这一招许是见效了,直到今天儿子很少感冒。也许沾了儿子的光,我也很少感冒。

俗话说,“三翻六坐八爬嵖”。是说小孩子三个月会翻身,六个月会坐,八个月会爬。可我这小子的百岁照片,是我把他放在自行车前的小孩座上带到照相馆的,当然,后座上坐着他的妈妈。(注:那时交通规则不严,没有现在这么多汽车)

这小子,八个月就能自己站起来了,未满十个月就能趔趔趄趄自己走了。

我的狠心也就是从这时开始表现出来的。

小孩子学走路,没有不摔跤的,我的儿子也不可能例外。例外的是,我的儿子摔倒了,虽然我近在咫尺,却从来不拉他,总用一种命令的语气喊:“自己爬起来”。记得他刚满周岁,我按老习惯,带他上街“冻一冻”。这时他已获得了自己走路的相对自由。可是,自由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一个不小心,摔了一个大马趴。我在旁边喊:“爬起来”。儿子勇敢地自己爬了起来。旁边一位过路妇女狠狠地瞅了我一眼,愤愤不平地说:“没见过这样的爹,这么小的孩子,也不拉一把”。久而久之,儿子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当自己摔倒了,总是先抬头看我一眼,那眼神里分明写着:爸爸,我又犯错误了。然后自己爬起来,该怎么玩儿怎么玩儿。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儿子因自己摔倒了,摔疼了,而大哭大叫的时候,连小哭小叫也没有过。我猜想,在他那小小的脑袋瓜里,摔倒了,是个错误,没有哭的权利。

只有一次,唯一的一次。大约是他一岁半的时候,在自家院子里,他举着苍蝇拍,学着奶奶的样子,追打着几个苍蝇。那苍蝇一点也不懂事,我儿子要打你,你老实呆着,让他拍死,不就完了吗?可是不,那几个贼苍蝇,东飞飞,西停停。我儿子东追追,西拍拍,一不小心,绊了一跤,一下趴到地上了。我也没太在意,爬起来不就得了。谁知这一次,他居然没有抬头看我,趴在那儿不动,足有一分钟,我这才感到大事不妙,赶紧跑过去,拉起来一看。天!头上起了一个大蘑菇。我这才有点慌神,赶紧找出红药水,给儿子搽上,疼得他直咧嘴。

可是,我的儿子,我小小的儿子,勇敢的儿子,仍然没哭 !!! 倒是我,这个冷酷的父亲,鼻子一酸,差点流下眼泪。

时至今日,回想起来,我不知道,如果,让我重来一次,重新对儿子从头教育,我,还有没有勇气,像当年那么做。

可是!我相信!我的儿子!不管摔了多少跤!都会自己爬起来!!!

(二)残忍还是仁慈

儿子会走了,这是好事。可是,冬天快到了,又是愁事。

愁什么呢?就我住的那草窝,两间屋,共十四平方,当时也算不错了。可一生炉子,这炉子只能放在交通要道上。儿子刚刚学会走路,如果限制他的行动,那是愚蠢的;如果任他自由行动,让炉火烫伤,不用说夫人,就是他奶奶姥姥也会把我吃了。毕竟,我儿子是双方老人所见到的第三代第一人。

面对如此难题,尽管我自视颇高,很为自己的足智多谋骄傲。可一时也想不出什么高招,真是愁煞个人了。

冬天到了,火炉生起,屋里暖和了,可儿子的自由也受到了严格约束,更苦的是老子,天天担惊受怕不说,自尊心也受不了。这么个小问题都解决不了,枉读了几十车书了。

一日,炉旁读书,一是暖和,一是负有重大责任。

忽然,“条件反射”四字映入眼睑。

“有了”。

我一下子站了起来。我想起了巴甫洛夫,他老人家训练小狗,不是用的这个法子吗?

儿子虽然不是小狗,但条件反射的原理也肯定适用。

我没敢声张,我想的这法子太损了。夫人肯定不会同意。

第二天,是周日,夫人打早班,早早上班走了。我开始着手自己的伟大创意。生起炉子,不断用手试试,待自觉温度差不多了,把儿子招到炉旁,让他用手去摸炉盖,这小子,手一碰炉盖,就感觉大事不妙,赶快往回缩,那哪儿成呢?我抓着他的两手,就往炉盖上放,他拼命往回缩,最里还哇哇叫,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还是拉着他的手往上放。越往前拉,他越往后缩,如此折腾了五六分钟,老子也有点累了。就放开了他,嘿!这小子,一挣开我的手,就赶紧跑到里间去了。嘴里还叽里咕噜,也不知发表什么高见。

休息了一会儿,又把他拉出来,再次把他往炉前推。这次小子学鬼了,离炉子还有老远,就死活不往前走了,其实,我也不敢再把他的手往炉子上放了。训练几分钟,又放开他。

过一个多小时再拉出来演当演当。直至夫人快下班了,才罢手。

夫人回来了,儿子远远躲开炉子,扑进妈妈的怀抱。夫人还纳闷儿,这小子,怎么不走直道。

我在一边,偷偷的乐。

第二天,下班后,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儿子往炉前拉,小子坚决不干。

第三天第四天……,如此一直折腾了一个星期。当然,没有再瞒着夫人。

从此,儿子视炉子为最可怕之物,总是远远绕着走。

直到三岁多,才敢远远的试探着用火钩去碰碰炉子,以满足其儿童的好奇。

这件事,我曾多次用来说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每当讲到我如何训练儿子,总有同学小声或大声地说:“太残忍了”。

残忍乎!仁慈乎!是非自有公论。我只知道,我的儿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没有为熊熊的炉火烫伤过。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三)给奶奶送去

儿子两岁多了。已经能端着一个小碗,自己吃饭了。

从那时起,我家只要做一点好吃的,或不常吃的东西,总是盛在一个小铁碗里,让儿子给奶奶去送。(那时,我与母亲同住一院,是自家的院子)在这方面,他的妈妈是个很明理的人。

儿子第一次给母亲送东西吃,老太太高兴得不得了,赶紧找出糖果,奖赏她的宝贝孙子。乐得她逢人就说:“我的孙子比个小狗管用了,能给奶奶送好吃的了,有点好吃的总想着奶奶。”

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久而久之,只要家里有好吃的,儿子总是先想着奶奶,有时我们两口子忘记了或觉得没必要送的东西,只要他奶奶那边没有,儿子总是及时提醒:“还没给奶奶送呢?”我妻子就赶紧盛好,让他去送。

每当看到儿子用胖嘟嘟的小手,小心地端着那个小铁碗,摆动着两条小腿,往母亲屋里走去。

听着从隔壁传来的祖孙俩的笑声,我感到欣慰。老母亲一生多病,受尽苦难。能享受到孙子的一点孝心,也不枉了老人家辛苦一生。

时至今日,只要儿子在家,给母亲送东西的任务仍由儿子来完成。不过,现在,儿子能为母亲干的事情更多了。母亲的电视不清晰了,儿子去调。母亲的电话不响了,儿子去修。母亲生病了,经常由儿子背着到附近的小医院去打针。每当全家聚会时,从楼上将奶奶背到楼下他姑姑家的任务,多是由儿子来完成。聚会时,儿子虽然早早就吃完饭,虽然着急要回自家上网,但总是耐心地等到母亲吃完了,尽兴了,说要回去睡了,才把母亲背回去。然后才自己上网,从来没见不耐烦过。在母亲的心目中,有许多事情,儿子的地位已经比我还高了。

但愿,儿子的儿子也能这样。

(四)三岁看老

不知道别人怎么看,我个人认为:教育是从零岁开始的。零至三岁,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俗话说:“三岁看老”。这句话告诫我们,三岁前的教育,是奠定

人一生世界观的最重要时期。

三字经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刚刚出生的时候,都是能够成为好人的。谁能说,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是不善良的呢?

而随着其生命历程的发展,小孩子接受了不同的教育,接触了不同的环境,逐渐变成了不同的人。而零至三岁,一个人接受的教育,形成的思维方式,形成的行为习惯。是他以后接受别的思想,形成更多行为习惯的基础。

所谓“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小孩子生下来,具备了一个人的大脑,这是他能够学会人的思维的内因,然而,如果没有教育,小孩子是不可能自己产生思想的。美国有个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从孤儿院里领了四十个刚出生的婴儿,派人喂养他们,但严禁任何人同他们说话,在他们面前也不准说话。他想知道人的意识到底能不能自己产生。如此一年,这一残酷的试验遭到了社会舆论的强烈抨击,试验被迫停止了。这些可怜的孩子被人分头领养了,后来的追踪调查显示,这些孩子大都不能具有正常人的思维了,他们已不能成为正常的人了。

在此,我们不讨论这一试验的人道主义问题。我要说明的是,从零岁开始教育的重要性。

三岁的小孩子对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那判断的能力,有他自己的体验,但最重要的是父母灌输给他的观念。记不清是那位先哲说过:“给我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我可以把他教育成任何一种人”。这话说得绝对化了,但决非没有道理。以我从教多年的经验来看,父母的素质,几乎可以说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观察了许许多多的学生及家长,一般来说,父母素质高(包括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学生素质也高;父母素质低,学生素质也低。这虽然不是绝对的,却是多数情况。

小孩子三岁前形成的世界观,是他以后接受新的世界观的内因。

曾见到,两个两三岁的小孩子打架,有一个吃了点小亏,其母见了,大声呵斥:“你真无能,去打回来”。我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悲哀,为了这个小孩子。这种教育继续下去,这个小孩子能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吗?他能学会和别人相处吗?他长大了,会走上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

我认识一个学生,是个极聪明的孩子,可是他的父母,却是很没有道德的人,从小就教育他,一点亏都不能吃,如果与人打架,吃了亏,他的父亲会帮他打回来。从初一开始,他就是教导处的常客,后来成为学生中“老大”,而且足智多谋。成为除了警察,任谁不怕的角色,多次出入派出所,仅仅因为年龄小,还没有进监狱。他初三刚毕业,已经没有学校敢收留他了。我很为他担忧,因为,他随时都能进去。

为人父母者,想一想吧!你爱你的孩子吗?如果你真的爱,那就首先教会他做人吧!不要以为“树大自然直”,如果在三岁之前,他撒泼耍赖,而你又放任他的话。有一天,他会无法无天的。而那时,你会发现,你已经无法改变他了。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这个“计”,是要从零岁开始的。

(五)有鉴于贾政的无奈

《红楼梦》我记不清看过多少遍了,大约总不下二十遍吧!第一次看,是在小学五年级,那时年幼无知,似懂非懂。看到《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当看到贾政痛打宝玉时,对贾政十分痛恨。随着年龄增长,渐知人事,特别是有了儿子,为人之父后,逐渐理解了贾政当时痛打宝玉的心情。越思越觉得此一回书包含着深刻的教子之理。

天下父母,哪一个不爱儿子。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宝玉大展诗才,妙题联额,贾政嘴上不说,心里又何尝不喜。

此时痛打宝玉,其原因,就是他自己说的\"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劝解!明日酿到他弑君弑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在那个年代里,以宝玉那种不守规矩的性格,如不严加管教,长大成人,酿成灭门之祸,并非不可能,贾政作为一家之主,身上担着千斤重担,不能不为阖家的命运考虑。

宝玉无法无天性格的形成,其原因就在于贾母及王夫人的娇纵,溺爱。贾政碍于贾母对宝玉的喜爱,而宝玉又真的能给贾母带来许多欢乐。为了尽孝,他不得不服从母亲,但他内心深处却对宝玉性格中的叛逆性有一种极大的恐惧。

袭人说得好:\"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 \"

其实,王夫人也明白此理,请看:王夫人一闻此言,便合掌念声\"阿弥陀佛\",由不得赶着袭人叫了一声\"我的儿, 亏了你也明白,这话和我的心一样.我何曾不知道管儿子,先时你珠大爷在,我是怎么样管他,难道我如今倒不知管儿子了?只是有个原故:如今我想,我已经快五十岁的人, 通共剩了他一个,他又长的单弱,况且老太太宝贝似的,若管紧了他,倘或再有个好歹,或是老太太气坏了,那时上下不安,岂不倒坏了.所以就纵坏了他.我常常掰着口儿劝一阵,说一阵,气的骂一阵,哭一阵,彼时他好,过后儿还是不相干,端的吃了亏才罢了.若打坏了,将来我靠谁呢!\"说着,由不得滚下泪来.

接着分付每月给袭人加二两银子。

贾母亦非不明事理之人,请看:贾母含泪说道:\\\"儿子不好,原是要管的,不该打到这个份儿!你不出去,还在这里做什么!难道于心不足,还要眼看着他死了才去不成!\"贾政听说,方退了出来.

可见,贾母并不怪贾政教训儿子,只是嫌他打得太狠了。

在教学生涯中,见到了许多由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带大的孩子,大多身上有着严重的缺陷,任性、娇纵、蛮横、生活自理能力差,而懂规矩,善解人意的孩子不是没有,但与父母亲自带大的孩子相比,就少得多了。

究其原因,我分析,主要是因为,隔代亲,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但祖辈的老人对第三代孩子,并没有亲生父母那种直接的责任感,他(她)们总觉得管好孩子的吃喝、安全,不让孩子受委屈,是他们的义务。管教太严,一是不忍,一是怕落埋怨。除非极明理,极负责任的老人才能主动地给孩子立规矩,培养孩子的正确道德观。

我观察过很多老人带孩子的现象,只见过两个把孩子带的有规矩的,一个是一同事的岳父。其人,系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饱经沧桑,极有学问。我见到他是十五年前的事,那时,老人已七十多了。同事的孩子极为出色,后考入名牌大学。再一个是我的岳母,她老人家八岁即在日本纱厂当童工,虽无文化,但见多识广,责任心极强,对孩子要求很严,我的内侄女内外甥女,在她那里。放学后第一个任务就是完成作业,不完成作业,别想出去玩儿。在这一点上,我的母亲也没做到。

所以,我提醒年轻的父母们,不要偷懒,不要轻易将孩子交给老人带,现在的孩子条件已经太好了,再加上老人的不负责任。如长时间自己不管教,养成许多不良习惯后,再来管教,就会事倍功半,如再有贾母那样极有权威的老太太保护,这孩子就更难管教了。

不要怪老人,老人的做法是很正常的,因为,享受天伦之乐是他们的权利,他们没有再给你教育孩子的义务,尽管许多老人主动要求承担这一任务,但真正能负起管教责任的老人,百不挑一。

有鉴于贾政的无奈,所以我在教育孩子时,十分小心的既不让母亲过多干预,又注意做到不让孩子恃仗奶奶的宠爱,使性放刁。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让他明白了一点,如果犯了严重错误,奶奶也不能使他避免惩罚。

我儿子已经是大四的学生了,很快就要踏入社会。

长这么大,我打过他三次。

第一次,是在他五岁那年,恃仗奶奶的宠爱,在奶奶屋里吃饭时,满盘乱挑,没有规矩,而母亲又护着他,我多次教训,甚至罚站,都没有改过来,还到母亲面前告我的刁状。万般无奈,我用妻子做衣服的竹尺,在他的屁股上狠狠地给了一下子。这是他第一次尝到竹笋炒肉的味道。从那以后,他再也没在母亲那边守着我放刁。母亲虽疼孙子,毕竟是明理之人,打那以后,就注意教他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规矩,有了那次教训,他也就听从了奶奶的教导,逐渐学会了许多规矩。

第二次,是九岁时,他的妈妈让他倒垃圾,他居然学着一些邻居的样子将垃圾扔到了楼下的空地上,恰好被我碰上,在屁股上踹了一脚。从此,再也没犯同样的错误。

第三次,是上初二时,迷上了电子游戏,经常不完成作业,我警告他,提醒三次不改,竹尺伺候。第三次,他居然被老师派同学押送到我的学校里。这一次,我没有放过他,将他按到床上用那根竹尺,打了整整十尺。这是我事先与他约定的数字。

儿子哭着睡了。半夜,我悄悄来到他的床前,看着儿子脸上未干的泪痕,摸摸被打得红肿的屁股……。

儿子,别怨爹心狠!

这次,让老母狠狠地骂了一顿。

待老人家骂够,我慢慢说:“娘,那根擀面杖还在吗?”母亲无语!

可能有人会说我心狠。但是,如果让我重新教子,我还是会这样做的,在孩子有

小错时,如不及时纠正,任其发展,等到有一天戴上不花钱的镯子时,则悔之晚矣!

防微杜渐,是我之本意。惯子如杀子,古训至理。

(六) 刷碗

儿子四岁了,我与妻子商议,该让他学着干点活了。

他能干点什么呢?

人天性喜享受权利,懒尽义务。而许多人却能够自觉的尽义务。其原因何在,据我的观察和思考,父母对孩子幼时的教育,培养孩子尽义务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为人父母者,必须明白一点,如果在孩子世界观形成的最重要时期,也就是幼年时期,不能给孩子养成尽义务的习惯。等有一天,比如说,到初中,你觉得事情不对了,要求他也应该为家庭尽点义务。这时,他绝不会觉得尽义务是应该的,而会认为是父母的刁难,他会要求你理解他,而这个理解,就是理解他享受权利的需要。至于义务,对不起!他脑子里没有,因为你没灌输给他这种观念,他没有尽义务的习惯。到这时,你如果要管教,他会跟你耍泼放赖,或者离家出走,甚至威胁要死给你看。而且,这种孩子抗挫折能力特别差,一点委屈都不能受。

有鉴于此,儿子很小时,我就注意培养他的责任意识。

前面说的为奶奶送饭是一例。

现在四岁了,要让他干点活儿。

琢磨好长时间,决定先让他学着洗手绢。

自此,儿子的小手绢就是自己洗了,尽管每次他自己洗完,妻子都悄悄的给他另洗一遍。(请注意,一定不能让孩子看见,因为,那会减少孩子的成就感)每当看见儿子坐在小板凳上,边洗边唱歌,我感到非常高兴。以后,让他洗的东西逐渐增加,直至自己的衣服自己洗。

七岁时,我又琢磨着,应该找一件他天天都可以干的活儿,让他干。

我瞅上了刷碗这活儿。

这是一件可以天天干,又费时不多的活儿。既可以让他天天有活儿干,又不会耽误功课。反正,吃完晚饭马上学习也不是什么好事儿。于是刷碗的任务又落到了儿子头上,尽管一开始,他砸了不少碗,可是我不在乎,砸了再买,过了几个月也就不砸了。这习惯,一直坚持下来了。甚至,在他参加高考的那几天,这习惯也没有改变。

直至今日,只要儿子在家,晚饭后刷碗就是他的任务。

他的妈妈现在已不上班,疼儿子,有时就说,不用儿子刷碗了,特别是周日晚上,吃完晚饭儿子要回学校,但儿子总是坚持刷完碗再走。

为父母者,给孩子一些尽义务的机会吧!这会使孩子人生的道路走的顺利些!(七)嘴随着腿

我母亲说过:“嘴随着腿”。这话的意思是说,小孩子会说话与会走路是相关的。会走路了,会说的话也就多了。

老母亲没文化,却常常能说出一些至理名言。

我体会,之所以嘴随着腿,是因为小孩子会走路后,接触的东西就多了,也就是实践能力提高了。所以要表达的东西也就多了,自然就能学会说更多的话,思维也就更丰富。

体会到这一点,我除了教儿子说话外,很注意让儿子接触更多的东西,接触更多的人。

我很想教他背《三字经》,但当时这还是四旧,没人敢教孩子念这个。想起老人家喜欢三李诗词,就开始教儿子背诗词。先是李白的《静夜思》,再是《望庐山瀑布》,《忆秦娥》;杜甫的《绝句》;李清照的“生当做人杰”;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再到苏轼的《水调歌头》《念奴娇》等等。至儿子一岁半,已能熟练背诵四十余首古代诗词。至于《三字经》,在他小学五年级时我还是教他背过了。但总觉得晚了一点。

在此期间,经常带他到亲戚朋友家去见见世面。每至一处,总有人逗他背背诗词,儿子总是大大方方的连背带表演,赢得大家的赞赏,也赢得了不少好吃的东西。他也越背越来劲。

这一做法的好处有许多。一是学会了说许多话;二是赢得了许多老人的欢心,特别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每当有人当面称赞孙子外孙聪明,老人脸上总是挂满了笑容,这种天伦之乐,是他们从儿女身上得不到的。也算是儿女对老人的一番孝心吧!三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上述诗词有一些是中小学教材的内容,尽管到真正学时,有的他已背不过了,但总是比别的学生背得快许多。我想,这是记忆深处已存记忆重现的结果吧!四是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

我认为,一个人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将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如果从孩子还不知害羞为何物时培养,是最容易的。

现在,儿子在大学里,上台唱歌,发表讲话,主持节目,编写节目,以至与人交流,上网发言,在报上登个小文章,从未因害羞而误事。

年轻的父母们,注意啊!

幼儿教育无小事,任何在你看来是小事的事,都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从每一件小事开始你的教育吧!

(八)“破坏” 学习

儿子天性喜破坏。

我虽因家贫,几乎不给儿子买玩具。但其姑、姨、舅因喜其活泼可爱,故所买玩具颇多。什么小火车、小汽车、冲锋枪、变形金刚……。但不管什么玩具,到了这小子手里,能完整过三天的极少。

因为这小子玩上一天,就会对玩具的内部结构更感兴趣,似是要弄清玩具为何会动,火车为何能跑。常常是将玩具拆开,守着一堆零件,左瞅右看,对来对去,原来的玩具已不见一点形状。而小子却拿着自己的发明,玩得仍很高兴。

对此事,我抱着既不干涉,也不鼓励的态度,任其自然去做。

我觉得,这也算是教育投资。如请人专门进行这种教育,一则花费过大,二则孩子也未必肯干。现在他自己乐此不疲,又何乐而不为呢?何况,这投资花费极少,

成效却高。

在我家,只有一样东西,是小子不敢乱毁的,那就是书籍。对书籍我采取了绝对保护措施。由于我自小读书不易,所以对书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除了我的书外,就是给他买的儿童读物也要求他不准撕毁。我认为,一个不爱书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的。

这种做法,也使我付出了不少代价。他十岁时,我到北京学习,拍了不少纪念照。最后一卷有不少极珍贵的留影,如在曹雪芹故居、梁启超墓、智化寺、醇王府(宋庆龄故居)李大钊故居、广化寺……等处的留影。因还剩了几张,故未冲印。后陪老母看灯会,方拍完。及至照片冲出,竟然全部曝光,此事令我十分恼怒,因上述去处,我可能终生未必再去。故无法补偿。后经追究,小子承认,是他打开暗盒研究,而弄出的事。对此,我仅是告诉他,以后不要打开暗盒看,未加追究。就这样,小子在这方面的胆量越来越大,我的手表,家里的马蹄表,游戏机,水龙头,照相机,无所不拆,就差没把电视机拆开了。(我怀疑,这小子也干过)到十三四岁,连焊接之类的事也能干了。游戏机的焊点开了,自己焊;水龙头坏了,我不干,让他干;电器出了问题,我在旁边看着让他修。

逐渐,这小子掌握了不少日用技术。

九七年,为了让他尽快掌握电脑,我把家里的全部积蓄拿出来,购置了一台电脑,用了没三天,那东西死活不动了。我问原因,小子不说。无奈,只好抱着主机去修理。维修人员检查后,原来是硬盘全部格式化了。人家怎么也弄不明白,硬盘怎会全部格式化。只好全部重装,嘿!这小子可得着了。在旁边目不转睛,整整看了三个小时。老子看的莫名其妙,小子看得津津有味。此后,又去修了几次,好在是保修,我也懒得陪他,就让他自己去修。

再后来,我家的电脑就不用找人修了。迄今为止,我家的电脑被小子拆了没有二百次,也有一百八十次,。随着我工资的增长,电脑的配置也不断提高。钱也不知花了多少。

如今,这小子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电脑高手了。

给孩子一点“破坏”的权利吧!在这种“破坏”中学到的东西是无价的。

(九))这是给牛打针用的吧

儿子初二时,考完试第二天,玩滑板摔了一跤,我没当大事。谁知,竟不会走路了。眼看着儿子艰难的类似爬行的动作,任凭我万般镇静,自认为天塌下来也不会皱眉头的性格,这回也慌了神。

四处求医,拍片,作CT,加重CT,居然没找出毛病来。后来还是请到了一名医,才看出来在髂窝有一血肿,但却不知是良性还是恶性。

儿子这回可遭大罪了,各种各样的检查,抽血,化验,小子从未哼一声,真难为他了。那天,大夫拿来一粗粗的探针,要抽那血肿里的东西化验,看到那粗的针管,我心紧紧地揪着,谁知,小子歪头仔细看看那针,居然笑了,“大夫,这是给牛打针用的吧?”病房里一片笑声。我却忍不住要掉下泪来,赶紧走出病房。

整整两个月,儿子出院了,是拄着拐杖出院的。

我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已经开学一周了,让他去上学,还是休学一年?

上学,初三紧张的学习,他能坚持吗?休学,这一年怎么办?

征求儿子的意见,小子要去上学。罢了!上学去吧!

此后,约二十天,小子天天拄着拐杖去上学,每当我将他送过马路,看着儿子走向学校的身影,总是问自己,“作的对吗?”

由于这场灾难,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我不敢再像以前那样严格要求他,我当时想,即使考不上大学,只要孩子身体好好的也就行了。结果,中考时,小子差一分未达普高线。高中放在我学校,学习成绩有所好转,毕竟初中所差较多。高考差了十几分未考中。再上高四,考上了师范院校。

今天,看到静砂说:“就像生活和工作一样,哪能全按自己的设计和理想走?谁也不敢说能。”此言深获我心。

虽然,儿子考大学不理想,但每当我想起儿子面对那粗大的针管,说:“这是给牛打针用的吧!”就感到欣慰。

我的儿子,勇敢、幽默、开朗,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十)这是原则问题

儿子上大学后,他的事我很少过问。一则儿子大了,是成年人了,有了自己较为完整的思想了;二则也确实管不了,大学里的许多事情必须靠他自己去处理。所以,父子之间和平共处,少有矛盾。

一日,儿子回家,我正在网上围棋。回头一看,小子穿了一条破牛仔裤,两个膝盖都露出来了。

我上下打量了他两眼:“怎么把自己弄成这样子了,像个叫花子。”

“这是现在最流行的。”

“八成是跟李阳学的吧!”

我在学校听过李阳的疯狂英语,李阳上台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穿着条破裤子就上台来了。”话语间一副洋洋自得的样子。为此,我还在学生面前费了不少唇舌,以消除其不良影响。想不到,我的儿子居然把那条破裤子穿到家里来了。“谁跟他学了”。

“那跟谁学的?想不到我的儿子居然也有了崇拜的偶像了。”

我连讽带刺。从小就教育儿子,可以欣赏一个人,可以佩服一个人,可以学习一个人,就是不能崇拜一个人。因为,崇拜会迷住人的双眼,会使人盲目服从,会使人失去自我。

“谁崇拜他了?”

“那你这条裤子上的窟窿怎么跟他一样呢?是有意磨出来的吧?可真有出息!”“你怎么这么说”

上大学之后,这是我第一次对他的穿着表示异议,小子有点不服。

“你以后是要当老师的人,穿着这条破裤子,哪个学校肯要你?”

“这又不是什么原则问题。”

小子仍不服。

“在我眼里,这就是原则问题,告诉你,穿着这条破裤子,你以后不要给我进这个门。”

看我真火儿了,小子嘟嘟囔囔到那间屋去了,我回头告诉妻子:“把这条破裤子

给他扔出去,不准再穿。”

此后,儿子没再穿此类服装。

过后,我问妻子:“这小子说什么没有。”

妻子笑着说:“人家说你是老巴子!一点现代观念都没有。”

我大笑:“我就是老巴子嘛,说得没错。”

妻子又说:“我问他生不生气,他说生气。问他裤子怎么办?他说不要了。”“没再说别的”

“儿子说了,谁叫他是爹,咱是儿子呢。”

我又大笑。

这是儿子上大学后,我唯一一次行使老子的权力。

(十一)不给儿子攒钱

我这人命不好,自幼就没有钱富余的时候。时至今日,虽已是高级教师,却仍然几无余钱。儿子大了,妻子、母亲常叨叨,要我给儿子攒俩钱,以备婚姻大事之用,我却从未放在心上。

身为高级教师,自称没钱,很多人不信。我算一笔账大家就明白了,我现在收入每月两千余元,儿子上大学,年消耗一万元。老母无收入,除政府补助一百多元外,我一年孝敬老母四千多元,以使老母有一个像样的生活,老母贫困一生,晚年得点子孙福,那是绝对应该的。妻子早就不上班了,每月有三百多块收入。再去了日常开支,虽略有盈余,却也所余无几。加上我这人,虽生来贫困,对钱却看得很淡,虽从不乱花钱,对自己颇为苛刻,然该花的钱决不吝啬。前年,一个三十多年老友,前来借钱,要包海耕耘,我考虑老友这是生命中最后一博,是他解除贫困的最后机会,(该友家徒四壁,夫妻双双下岗,是极贫者)于是慷慨解囊,借出一万。自家留一万,以备不时之需。说实话,我不愿借钱给人,因为莎士比亚有一段名言,对我影响很大,那话是这样说的:“不要借钱给朋友,因为借钱给朋友,不仅会失去金钱,还会失去朋友。”而我的这位朋友,是当年与我一起读莎士比亚的人,如非万般无奈,是不会到我这借钱的。现在我担心的,不是失去金钱,而是失去朋友,其实借钱的时候,我已做好了收不回来的心理准备,但我这位朋友却是一个性情极为刚烈的人,当年在蒙古大草原上驯过烈马。如这次不能成功,他大概是不会来见我了。已经两年没见他了,真为他担心,希望他能成功。

鉴于对金钱的上述认识,所以,至今,我还是一个万元户。要给儿子攒钱,谈何容易。

况且,我不以为给儿子攒钱,是什么好事。我很喜欢板桥先生的一句话:“儿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儿孙比我强,留钱做什么。”

我从一个捡煤渣,拾破烂,上树跳井,下海捞虾的野孩子,活到今天,不也挺好吗?家庭和睦,儿子学业将成,虽钱不多,但亦可满足生活需要。

反观那些父母有钱,打点一切,儿女坐享其成,有豪华居室,有各种电器,有小汽车,尽情享受的小家庭。他们幸福吗,充实吗?我感觉,这样的家庭,离婚率反挺高。究其原因,我想,是父母为他们打点的太周到了。他们的享受来的太容易了,轻易得来的东西是没有人会珍惜的。这样的家庭,除了打打小仗,经常吵

吵,还有什么能调剂生活呢?没有共同的创立家业过程,没有为买一台电视机而一年精打细算的苦恼,没有为孩子缺少玩具的辛酸……总之,有一天,夫妻一言不合吵着要离婚的时候,家里的一桌一椅,所有电器都不能使其留恋,因为这些,他们都没有付出,不值得留恋。

而那些白手起家,自己创建一个小家庭的夫妻,对家里的任何家具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每一件家具都会牵动他们的心,为了这个创建不易的家,除非有什么大的原则分歧,夫妻是不会分手的。

小时候,看过一部小说《风雷》,上面那个区委书记姓熊的,每当与其妻子吵过之后,其妻征服他的法宝,就是用一个小瓷茶杯给他倒上水,然后喂他吃药,他纵有天大怒火,也就消了。原因就是,恋爱时他是区委书记,其妻当时是护士,每次给他喂药,总是用这个小茶杯。在这个茶杯上凝聚着俩人共患难的感情。看过的书很多都忘记了,可是这个情节我总也忘不掉。尽管,书中的妻子是个反面人物,那位区委书记是被阶级敌人用糖衣炮弹打垮的,而那糖弹,却主要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茶杯。

所以,我不想给儿子攒钱,我希望他自己能创建自己的家庭,而这创建的过程,会成为夫妻之间建立感情,建立信任,建立彼此牵挂的基础。

《三字经》云:“人遗子,金满赢(赢上加竹),我遗子,唯一经。”

不给儿子攒钱,这个观念,从儿子很小时,我就开始灌输了。

愿儿子在人生的路上走好!

(十二)结束语

下围棋有一句术语,叫做“精华已尽皆堪弃”。我在教子时的一些做法和思考说到现在,可谓精华已尽。

这些做法与思考,无论对与不对,自觉可说的已说得差不多了,再说下去,难免画蛇添足,令人厌烦。故打住。

从今年大年初一开始,我尝试着与儿子交朋友。

毕竟,我的儿子,大学即将毕业,已是一个有自己思想的人了,人生的道路怎样继续下去,要看他自己了。父亲的约束,可能起反作用。何况儿子喜欢比较文学,主要是当代文学和西方文学,他看的许多书,我已不太懂了。让儿子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是我多年所愿。时至今日,他已学会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了。尽管,仍难免偏激、片面,可那毕竟是他的思想。里边有许多闪光的东西,有许多是我这个父亲不理解但却先进的理念。毕竟我已开始感觉,有些东西要向儿子学习了,比如我现在能上网发文章,其实也有儿子的功劳,打字是跟儿子学的;写文章也是受儿子的刺激,儿子两年前即在网上发帖子了,有些文章早已见报。这对我这个自命不凡的父亲不能没有刺激。

我得感谢儿子,当我第一次在《半岛都市报》上读到儿子写的影评时,除了有一些兴奋,有一些自豪,有一些欣慰;还有一点莫名奇妙的妒嫉,老子读书四十余年,未有片言只字见于报章。小子读书十几年,竟然有一些豆腐块在报上见了,当把此事告知老母时,老母的兴奋令我惭愧,老人家说:“孙子比儿子强了。”这话令我汗颜,儿子能做到的,我为何不能。于是,有了我现在的一些帖子,尽管还没有见报的,但毕竟有不少网友捧场,聊可满足自己的虚荣之心。也算对老母的回答。

古人云:“多年父子成朋友。”

教子十二篇

注:本文并非本博作者所写,转自网络。读后觉得很有教益,故转载。

(一)“自己爬起来”

不知道天下还有没有我这样狠心的父亲,儿子摔倒了。从来不拉,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酷的声音命令:“爬起来”。

儿子出生在腊月初一,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春节刚过,也就是儿子刚刚满月,我也不知那根筋不对头,突发奇想,要对儿子进行锻炼。于是在寒冷的冬天,每天晚上,吃完晚饭抱着儿子上街转一圈,美其名曰:“冻一冻,锻炼锻炼”。一直坚持到春暖花开,到夏天,到秋天,再到冬天。不过,第二个冬天就可以拉着儿子温暖的小手上街冻一冻了。还别说,这一招许是见效了,直到今天儿子很少感冒。也许沾了儿子的光,我也很少感冒。

俗话说,“三翻六坐八爬嵖”。是说小孩子三个月会翻身,六个月会坐,八个月会爬。可我这小子的百岁照片,是我把他放在自行车前的小孩座上带到照相馆的,当然,后座上坐着他的妈妈。(注:那时交通规则不严,没有现在这么多汽车)

这小子,八个月就能自己站起来了,未满十个月就能趔趔趄趄自己走了。

我的狠心也就是从这时开始表现出来的。

小孩子学走路,没有不摔跤的,我的儿子也不可能例外。例外的是,我的儿子摔倒了,虽然我近在咫尺,却从来不拉他,总用一种命令的语气喊:“自己爬起来”。记得他刚满周岁,我按老习惯,带他上街“冻一冻”。这时他已获得了自己走路的相对自由。可是,自由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一个不小心,摔了一个大马趴。我在旁边喊:“爬起来”。儿子勇敢地自己爬了起来。旁边一位过路妇女狠狠地瞅了我一眼,愤愤不平地说:“没见过这样的爹,这么小的孩子,也不拉一把”。久而久之,儿子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当自己摔倒了,总是先抬头看我一眼,那眼神里分明写着:爸爸,我又犯错误了。然后自己爬起来,该怎么玩儿怎么玩儿。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儿子因自己摔倒了,摔疼了,而大哭大叫的时候,连小哭小叫也没有过。我猜想,在他那小小的脑袋瓜里,摔倒了,是个错误,没有哭的权利。

只有一次,唯一的一次。大约是他一岁半的时候,在自家院子里,他举着苍蝇拍,学着奶奶的样子,追打着几个苍蝇。那苍蝇一点也不懂事,我儿子要打你,你老实呆着,让他拍死,不就完了吗?可是不,那几个贼苍蝇,东飞飞,西停停。我儿子东追追,西拍拍,一不小心,绊了一跤,一下趴到地上了。我也没太在意,爬起来不就得了。谁知这一次,他居然没有抬头看我,趴在那儿不动,足有一分钟,我这才感到大事不妙,赶紧跑过去,拉起来一看。天!头上起了一个大蘑菇。我这才有点慌神,赶紧找出红药水,给儿子搽上,疼得他直咧嘴。

可是,我的儿子,我小小的儿子,勇敢的儿子,仍然没哭 !!! 倒是我,这个冷酷的父亲,鼻子一酸,差点流下眼泪。

时至今日,回想起来,我不知道,如果,让我重来一次,重新对儿子从头教育,我,还有没有勇气,像当年那么做。

可是!我相信!我的儿子!不管摔了多少跤!都会自己爬起来!!!

(二)残忍还是仁慈

儿子会走了,这是好事。可是,冬天快到了,又是愁事。

愁什么呢?就我住的那草窝,两间屋,共十四平方,当时也算不错了。可一生炉子,这炉子只能放在交通要道上。儿子刚刚学会走路,如果限制他的行动,那是愚蠢的;如果任他自由行动,让炉火烫伤,不用说夫人,就是他奶奶姥姥也会把我吃了。毕竟,我儿子是双方老人所见到的第三代第一人。

面对如此难题,尽管我自视颇高,很为自己的足智多谋骄傲。可一时也想不出什么高招,真是愁煞个人了。

冬天到了,火炉生起,屋里暖和了,可儿子的自由也受到了严格约束,更苦的是老子,天天担惊受怕不说,自尊心也受不了。这么个小问题都解决不了,枉读了几十车书了。

一日,炉旁读书,一是暖和,一是负有重大责任。

忽然,“条件反射”四字映入眼睑。

“有了”。

我一下子站了起来。我想起了巴甫洛夫,他老人家训练小狗,不是用的这个法子吗?

儿子虽然不是小狗,但条件反射的原理也肯定适用。

我没敢声张,我想的这法子太损了。夫人肯定不会同意。

第二天,是周日,夫人打早班,早早上班走了。我开始着手自己的伟大创意。生起炉子,不断用手试试,待自觉温度差不多了,把儿子招到炉旁,让他用手去摸炉盖,这小子,手一碰炉盖,就感觉大事不妙,赶快往回缩,那哪儿成呢?我抓着他的两手,就往炉盖上放,他拼命往回缩,最里还哇哇叫,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还是拉着他的手往上放。越往前拉,他越往后缩,如此折腾了五六分钟,老子也有点累了。就放开了他,嘿!这小子,一挣开我的手,就赶紧跑到里间去了。嘴里还叽里咕噜,也不知发表什么高见。

休息了一会儿,又把他拉出来,再次把他往炉前推。这次小子学鬼了,离炉子还有老远,就死活不往前走了,其实,我也不敢再把他的手往炉子上放了。训练几分钟,又放开他。

过一个多小时再拉出来演当演当。直至夫人快下班了,才罢手。

夫人回来了,儿子远远躲开炉子,扑进妈妈的怀抱。夫人还纳闷儿,这小子,怎么不走直道。

我在一边,偷偷的乐。

第二天,下班后,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儿子往炉前拉,小子坚决不干。

第三天第四天……,如此一直折腾了一个星期。当然,没有再瞒着夫人。

从此,儿子视炉子为最可怕之物,总是远远绕着走。

直到三岁多,才敢远远的试探着用火钩去碰碰炉子,以满足其儿童的好奇。

这件事,我曾多次用来说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每当讲到我如何训练儿子,总有同学小声或大声地说:“太残忍了”。

残忍乎!仁慈乎!是非自有公论。我只知道,我的儿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没有为熊熊的炉火烫伤过。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三)给奶奶送去

儿子两岁多了。已经能端着一个小碗,自己吃饭了。

从那时起,我家只要做一点好吃的,或不常吃的东西,总是盛在一个小铁碗里,让儿子给奶奶去送。(那时,我与母亲同住一院,是自家的院子)在这方面,他的妈妈是个很明理的人。

儿子第一次给母亲送东西吃,老太太高兴得不得了,赶紧找出糖果,奖赏她的宝贝孙子。乐得她逢人就说:“我的孙子比个小狗管用了,能给奶奶送好吃的了,有点好吃的总想着奶奶。”

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久而久之,只要家里有好吃的,儿子总是先想着奶奶,有时我们两口子忘记了或觉得没必要送的东西,只要他奶奶那边没有,儿子总是及时提醒:“还没给奶奶送呢?”我妻子就赶紧盛好,让他去送。

每当看到儿子用胖嘟嘟的小手,小心地端着那个小铁碗,摆动着两条小腿,往母亲屋里走去。

听着从隔壁传来的祖孙俩的笑声,我感到欣慰。老母亲一生多病,受尽苦难。能享受到孙子的一点孝心,也不枉了老人家辛苦一生。

时至今日,只要儿子在家,给母亲送东西的任务仍由儿子来完成。不过,现在,儿子能为母亲干的事情更多了。母亲的电视不清晰了,儿子去调。母亲的电话不响了,儿子去修。母亲生病了,经常由儿子背着到附近的小医院去打针。每当全家聚会时,从楼上将奶奶背到楼下他姑姑家的任务,多是由儿子来完成。聚会时,儿子虽然早早就吃完饭,虽然着急要回自家上网,但总是耐心地等到母亲吃完了,尽兴了,说要回去睡了,才把母亲背回去。然后才自己上网,从来没见不耐烦过。在母亲的心目中,有许多事情,儿子的地位已经比我还高了。

但愿,儿子的儿子也能这样。

(四)三岁看老

不知道别人怎么看,我个人认为:教育是从零岁开始的。零至三岁,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俗话说:“三岁看老”。这句话告诫我们,三岁前的教育,是奠定人一生世界观的最重要时期。

三字经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人刚刚出生的时候,都是能够成为好人的。谁能说,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是不善良的呢?

而随着其生命历程的发展,小孩子接受了不同的教育,接触了不同的环境,逐渐变成了不同的人。而零至三岁,一个人接受的教育,形成的思维方式,形成的行为习惯。是他以后接受别的思想,形成更多行为习惯的基础。

所谓“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小孩子生下来,具备了一个人的大脑,这是他能够学会人的思维的内因,然而,如果没有教育,小孩子是不可能自己产生思想的。美国有个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从孤儿院里领了四十个刚出生的婴儿,派人喂养他们,但严禁任何人同他们说话,在他们面前也不准说话。他想知道人的意识到底能不能自己产生。如此一年,这一残酷的试验遭到了社会舆论的强烈抨击,试验被迫停止了。这些可怜的孩子被人分头领养了,后来的追踪调查显示,这些孩子大都不能具有正常人的思维了,他们已不能成为正常的人了。

在此,我们不讨论这一试验的人道主义问题。我要说明的是,从零岁开始教育的重要性。

三岁的小孩子对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那判断的能力,有他自己的体验,但最重要的是父母灌输给他的观念。记不清是那位先哲说过:“给我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我可以把他教育成任何一种人”。这话说得绝对化了,但决非没有道理。以我从教多年的经验来看,父母的素质,几乎可以说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观察了许许多多的学生及家长,一般来说,父母素质高(包括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学生素质也高;父母素质低,学生素质也低。这虽然不是绝对的,却是多数情况。

小孩子三岁前形成的世界观,是他以后接受新的世界观的内因。

曾见到,两个两三岁的小孩子打架,有一个吃了点小亏,其母见了,大声呵斥:“你真无能,去打回来”。我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悲哀,为了这个小孩子。这种教育继续下去,这个小孩子能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吗?他能学会和别人相处吗?他长大了,会走上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

我认识一个学生,是个极聪明的孩子,可是他的父母,却是很没有道德的人,从小就教育他,一点亏都不能吃,如果与人打架,吃了亏,他的父亲会帮他打回来。从初一开始,他就是教导处的常客,后来成为学生中“老大”,而且足智多谋。成为除了警察,任谁不怕的角色,多次出入派出所,仅仅因为年龄小,还没有进监狱。他初三刚毕业,已经没有学校敢收留他了。我很为他担忧,因为,他随时都能进去。

为人父母者,想一想吧!你爱你的孩子吗?如果你真的爱,那就首先教会他做人吧!不要以为“树大自然直”,如果在三岁之前,他撒泼耍赖,而你又放任他的话。有一天,他会无法无天的。而那时,你会发现,你已经无法改变他了。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这个“计”,是要从零岁开始的。

(五)有鉴于贾政的无奈

《红楼梦》我记不清看过多少遍了,大约总不下二十遍吧!第一次看,是在小学五年级,那时年幼无知,似懂非懂。看到《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当看到贾政痛打宝玉时,对贾政十分痛恨。随着年龄增长,渐知人事,特别是有了儿子,为人之父后,逐渐理解了贾政当时痛打宝玉的心情。越思越觉得此一回书包含着深刻的教子之理。

天下父母,哪一个不爱儿子。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宝玉大展诗才,妙题联额,贾政嘴上不说,心里又何尝不喜。

此时痛打宝玉,其原因,就是他自己说的\"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劝解!明日酿到他弑君弑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在那个年代里,以宝玉那种不守规矩的性格,如不严加管教,长大成人,酿成灭门之祸,并非不可能,贾政作为一家之主,身上担着千斤重担,不能不为阖家的命运考虑。

宝玉无法无天性格的形成,其原因就在于贾母及王夫人的娇纵,溺爱。贾政碍于贾母对宝玉的喜爱,而宝玉又真的能给贾母带来许多欢乐。为了尽孝,他不得不服从母亲,但他内心深处却对宝玉性格中的叛逆性有一种极大的恐惧。

袭人说得好:\"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 \"

其实,王夫人也明白此理,请看:王夫人一闻此言,便合掌念声\"阿弥陀佛\",由不得赶着袭人叫了一声\"我的儿, 亏了你也明白,这话和我的心一样.我何曾不知道管儿子,先时你珠大爷在,我是怎么样管他,难道我如今倒不知管儿子了?只是有个原故:如今我想,我已经快五十岁的人, 通共剩了他一个,他又长的单弱,况且老太太宝贝似的,若管紧了他,倘或再有个好歹,或是老太太气坏了,那时上下不安,岂不倒坏了.所以就纵坏了他.我常常掰着口儿劝一阵,说一阵,气的骂一阵,哭一阵,彼时他好,过后儿还是不相干,端的吃了亏才罢了.若打坏了,将来我靠谁呢!\"说着,由不得滚下泪来.

接着分付每月给袭人加二两银子。

贾母亦非不明事理之人,请看:贾母含泪说道:\\\"儿子不好,原是要管的,不该打到这个份儿!你不出去,还在这里做什么!难道于心不足,还要眼看着他死了才去不成!\"贾政听说,方退了出来.

可见,贾母并不怪贾政教训儿子,只是嫌他打得太狠了。

在教学生涯中,见到了许多由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带大的孩子,大多身上有着严重的缺陷,任性、娇纵、蛮横、生活自理能力差,而懂规矩,善解人意的孩子不是没有,但与父母亲自带大的孩子相比,就少得多了。

究其原因,我分析,主要是因为,隔代亲,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但祖辈的老人对第三代孩子,并没有亲生父母那种直接的责任感,他(她)们总觉得管好孩子的吃喝、安全,不让孩子受委屈,是他们的义务。管教太严,一是不忍,一是怕落埋怨。除非极明理,极负责任的老人才能主动地给孩子立规矩,培养孩子的正确道德观。

我观察过很多老人带孩子的现象,只见过两个把孩子带的有规矩的,一个是一同事的岳父。其人,系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饱经沧桑,极有学问。我见到他是十

我的育儿故事(已改)

玩出属于我们的“精彩” ——我的育儿故事兴趣是孩子学习的第一导师,只有对感兴趣的事物,孩子才会有动力主动去发现、去了解、去深入探讨,这样的学习导向,必然使得孩子更享受其过程和富有自信心,孩子的心情也会感到愉悦,那么,该怎样寻找孩子的兴趣点呢?我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一个字——玩!首先,通过孩子平时看的书籍、动画片内容及玩的玩具类型,便可得知他近阶段的兴趣点集中于哪个方面。然后根据感兴趣的事物寻找可供亲子互动的活动,这样孩子既能在游戏中享受自我又能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面,正所谓“寓教于乐”。 1、“玩”出眼界 活泼好动是他这个年龄段男孩子的天性,根据这些特点,与妈妈达成一致意见,那就多出去玩。在外出游玩的时候,去发现去探索,认识新的事物,学习新的知识,一些对我们大人司空见惯的东西,可能都忽略了它们的存在,可对孩子来说,那些却都是新鲜的、好奇的。在车上他总是把头伸向前方,或左右看来看去,就趁机给他讲一些安全知识,认识各种交通标志,标线以及交通设施,几乎所有这些常识性的东西,都是在游中学会的,回到家后,应他的要求,我们给他买来各种交通标志牌玩具,以及打印出来的图片,就在楼下的空地上摆放好,再摆放玩具车辆,让他担任驾驶员,他已能准确地认知各种标志,一次,一位驾龄多年的朋友来家里做客,惊叹默子认识的标志比他还多,客人夸奖他,他表现出很有成就感的样子。记得我们曾一起去山里游玩,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他坐在后排,可一直盯着前方看,突然问"高速公路上为什么没有红绿灯?"他问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在高速公路上开车也不知多少次了,可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通过这个问题,我发现孩子不仅在用眼睛看,也在用脑思考,用他自己的方式来探索这个未知的万事万物,而我作为一个家长,所做的应该是解读、引导,陪他一起感知这个真实的世界。 目前,面对一些“赢在起跑线上”等一些教育孩子的观念,周围家长给孩子报了很多的培训班,我们有时也难免不为所动,可认真思考之后,我认为,国家一再减负,提倡快乐教育,我们应该把快乐还给孩子,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因此,“玩”一直是贯穿我家生活主线的话题,至于玩什么,怎么玩,那就因他而起,因他而变,因他而玩,因此每次出去玩都是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几年来,一直如此,无论冬夏,风雨无阻,上海的各大小公园,江浙的山涧沟畔、海南厦门深圳杭州等地的江河湖海,无不留下我们

儿童幸福成长:感人的10个经典教育故事

儿童幸福成长:感人的10个经典教育故事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 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 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 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 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仅仅以很平静的 语调说: “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二.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 我国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 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实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 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 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 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 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三.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 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 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 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所以,他从小就受到 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从又窗台 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 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 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经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 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能够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校长 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象一面旗帜在 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粘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 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在此后的40 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 州长。 四.宽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 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 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 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 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 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 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 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十个经典的育儿故事

十个经典的育儿故事 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 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 “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二、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三、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经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象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粘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在此后的40 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四、宽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有教育意义的十个寓言小故事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中午好!今天的午间俱乐部,要和大家分享具有教育意义的六个小故事,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启发。 ▲ 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天天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磨练召唤成功的力量。 ▲ 五枚金币▲ 有个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后快走不动了。爸爸就从兜里掏出5枚硬币,把一枚硬币埋在草地里,把其余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说:“人生有5枚金币,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现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点点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来,这样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将来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着,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让你的金币没有用就扔掉。”在父亲的鼓励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长大后,阿巴格离开了家乡,成了一名优秀的船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珍惜生命,就能走出挫折的沼泽地。 ▲ 一只蜘蛛和三个人▲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渐消沉。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成功心态者处处都能发觉成功的力量。 ▲ 让失去变得可爱▲ 一个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者善于放弃,善于从损失中看到价值。 ▲ 司机考试▲ 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车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只剩下三名技术最优良的竞争者。主考者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能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 “二公尺。”第一位说。“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说。“我会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第三位说。结果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和诱惑较劲,而应离得越远越好。 ▲ 狮子和羚羊的家教▲ 每天,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开始奔跑了。狮子妈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活活地饿死。” 在另外一个场地上,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那你就肯定会被他们吃掉。” 秘这个个数告诉我们:记住你跑得快,别人跑得更快。今天的午间俱乐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十个古今中外经典教育故事

3、教研专题二:分享十个古今中外经典教育故事 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二、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三、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经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象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粘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在此后的40 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

30个智慧小故事

1画像 以前有一位国王,他独眼缺手断脚,却很爱面子。他很想将他那副尊容画下来,留给后代子孙瞻仰。于是请来全国最好的画家。这个一流的画家将国王画得很逼真,栩栩如生,很传神。但是,国王看了之后很难过,说:“我这么一副残缺像,怎么传得下去!”于是就把这位画家给宰了。 他们又请来第二位画家。第二位因有前车之鉴,不敢据实作画,就把国王画得圆满无缺。把缺的手补上去,把断的腿补上去,国王看了之后更难过,说:“这个不是我,你在讽刺我。”又把他给宰了。 第三位画家怎么办呢?写实派的给宰了,完美派的也给宰了。想了很久,急中生智,画了一幅国王单腿跪下闭住一只眼瞄准射击的肖像画。把国王的缺点全部掩盖,结果国王大大的奖赏了他。 [成功解读] 光有技巧,没有智慧是不行的。就像给国王画像一样,你画得在栩栩如生,你画得再完美无缺,也不如画得恰到好处有效。 2用阳光烧敌船 古希腊有位著名科学家叫阿基米德。他有许多创造发明,大家都很尊敬他。 这天,罗马侵略者乘着一艘战船,又来攻城了。青壮年们不在,城里只有老人、妇人和孩子。大家都吓坏了,都来找阿基米德,要他想办法把敌人赶跑。 阿基米德走上城墙,他看见罗马战船越来越近,船上的风帆不久前刚上过油。阿基米德抬头望天,阳光很烈,照得人眼睛都睁不开。他灵机一动,高兴地说:“有办法啦!放火烧船!” 于是,他指挥大家一起行动,叫大家每人拿一面镜子对准战船。千万面镜子反射阳光集中到一个点——敌船的风帆上,使这个点温度迅速升高,上过油的风帆很容易就起火燃烧了。敌人防不胜防,只好纷纷跳水逃命。 [成功解读] 用镜子把阳光集中反射到一点上,就可以烧掉一艘船,这是常规思维无法想到的。有智慧的人,总以别人无法想像到的智慧,去做好别人更加想不到的事情。这就是智者和常人的区别 3小鸟的生死 从前,在威尼斯的一座高山顶上,住着一位年老的智者。至于他有多么的老,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智慧,没有一个人知道。人们只是盛传他能回答任何人的任何问题。 有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并不以此为然。他甚至认为可以愚弄这位智者,于是就抓来了一只小鸟去找他。小男孩把小鸟抓在手心,一脸诡笑地问老人:“都说你能回答任何人提出的任何问题,那么请您告诉我,这只鸟是活的还是死的?”

育儿小故事

育儿小故事 这篇经典的育儿故事每看一次都会非常的感动,希望很多为人父母的朋友能从中领悟到生命的智慧,多看到你孩子优秀的一面,也多看到你家人、朋友和同事优秀的一面,不要以发现别人的缺点为快感,而是以提醒代替要求,鼓励代替鞭策,欣赏代替责骂,相信我们的生命品质会大不一样。 同时也祝福天下母亲能像文中的母亲一样欣赏自己的孩子,鼓励自己的孩子!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您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在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其他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这次数学考试,全班50名同学,你儿子排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你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他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位置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 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理有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字样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乃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感人的10个经典教育故事

感人的10个经典教育故事 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 “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二.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三.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

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经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象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粘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在此后的40 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四.宽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五.赞美是暗室中的一只蜡烛 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最近将有台风袭击一座海滨小城。 小城里的百姓惊慌起来,积极地投入到预防工作中。一位母亲忙碌着,旁边站着她的小女儿。

育儿系列-经典小故事,教育你的子女

育儿系列-经典小故事,教育你的子女经典小故事,每个故事里都蕴藏着一个哲理,这20个小故事将让您终生受益。如果家长看到,请一定讲给您的孩子听;如果老师看到,请一定传播给您的学生;如果是孩子看到,请一定好好领会~ 1、断箭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温馨提示: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2、生命的价值 ----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 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 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温馨提示: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3、昂起头来真美 ----别看它是一条黑母牛,牛奶一样是白的。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

教育家典藏资料十个经典的育儿故事

教育家典藏资料 十个经典的育儿故事 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 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 “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二、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 “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三、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经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象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粘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在此后的40 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四、宽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教育孩子的10个精彩励志故事

教育孩子的10个精彩励志故事 个人总是努力使自己不被群体压倒。如果你努力尝试,你通常会觉得孤独,有时甚至觉得恐惧。但是为保持自我所付出的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教育孩子的10个精彩励志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精彩励志故事1、高斯数学难题 1796年的一天,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两道数学题。像往常一样,前2道题目在2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但青年发现今天导师给他多布置了一道题。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他也没有多想,就做了起来。然而,青年感到非常吃力。 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但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青年绞尽脑汁,感到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没有什么帮助。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解这道题…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导师接过学生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的声音都颤抖了,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是的,但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做出来。” 导师让他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做这道题。青年很快就解开了这道题。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牛顿也没有解出来,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啊!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给你布置题目时,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后来,每当这个青年回忆这件事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可能就无法解开它。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点评:孩子大都少有循规蹈矩思想,少有畏惧心理。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孩子往往能够做得更好。其实,畏难情绪害怕的不是困难,而是

故事素材:五个教育小故事

故事素材:五个教育小故事 故事素材:五个教育小故事 1.梨的轮回 有一个叫桑迪的孩子,父母经常教育他要尊老爱幼。当家人每次买回梨后,父母都要教育桑迪,要把最大最好的梨留给奶奶吃。桑迪领会了父母的意思,每次都会把最大的梨送到奶奶跟前,奶奶笑着夸奖孙子:“桑迪真是个好孩子,奶奶牙不好,你吃吧。”接着,他又会把梨送到爸爸和妈妈面前,他们都有不吃梨的各种理由。最后,经过了一个轮回,梨又回到桑迪手中,于是,桑迪拿着那个最大的梨坐在椅子上独自享受。 一天,爸爸的朋友来家做客,懂事的桑迪马上从装水果的盘子里挑出了一个大梨,送给客人吃。家人见了都非常高兴。那个朋友高兴地说:“你们家的孩子真懂事。”虽说这个朋友不是很喜欢吃梨,但出于对桑迪的尊重,他还是接过了那只梨子。谁知,他刚咬了一口就惹来了麻烦,只见桑迪生气地冲着客人喊:“你怎么这么贪吃呢?太不要脸了!”那位朋友感到很尴尬,咬在嘴里的梨咽也不是,不咽也不是。他脸上露出了迷惑不解的神情,这孩子怎么这样啊! 桑迪恼怒地坐在一旁,不停地盯着客人手中的梨。这最大的梨向来是虚晃一枪,最终会落到他手上,他这次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再说也没遇到过这种事,于是跟客人急眼了。 桑迪的父母自然更是尴尬万分,他们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于是赶紧向朋友解释,说这大梨向来是谦让一番,最后必定又会回到桑迪的手中。那位朋友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于是赶紧起身告辞。父亲看着朋友离去的身影,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点灯心语】父母不能只教孩子在形式上做出某些动作,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2.留下思考的时间 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者卢瑟福对思考极为推崇。一天深夜,他偶然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实验,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下午呢?”“做实验。”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头,继续追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卢瑟福大为光火,厉声斥责:“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 勤奋的学生却遭到斥责,看似委屈,实际上大师是在传授真经啊。很多时候人们宁可让岁月淹没在仿佛很有价值的忙碌之中,却极不情愿拿出时间进行思考,以至于思维总是在低水平的层次上徘徊,最终一无所获。

我的育儿故事

我的育儿故事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转眼,我的儿子七岁了。在过去的七年里,我们陪着孩子一天天成长,有成功和喜悦,也有失败和艰辛。儿子让我深深的体会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快乐,使我变得更加成熟。老师要我写一篇育儿故事,我突然不知从何下笔,儿子的点点滴滴一幕幕在脑海里单曲的播放着……。我决心写一篇自己的育儿故事,学校举办这样的活动是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和空间,也是我们学习的机会。要说教育儿子有什么经验谈不上,我想更多的是说说我教育儿子的一点感受和方法,就算是抛砖引玉吧! 一、从小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科学的观察能力不是一般的看,而是要充分调动孩子的感觉器官,甚至借助工具,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顺序的感知活动,是孩子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记得儿子刚学会走路的时候,每次在马路上散步只要走到红绿灯那,他就不肯走了,有时甚至在路口站上好几个小时,小眼睛就死死的盯着信号灯最下面的“人”形灯,嘴巴里喃喃自语,好像发现了什么似的。后来他告诉我们,原来是他发现当“人”形绿灯闪烁到剩下最后5秒的时候,速度会加快,这时虽然看到的是绿灯,但是过马路很危险,来不急走到马路对面就变红灯了。通过这件事我发现了儿子的观察能力很强,能通过观察目标的变化,联想到变化对周围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后来每当他盯住某个事物的时候,我们都很耐心的陪他,和他一起讨论、研究。刚进幼儿园的时候他迷上了火车。那段时间为了了解火车的特点,每个月我们都带着他没有目的的乘坐地铁,让他感受地铁的运行状况。时间长了他竟然把上海所有的地铁站名都记在脑袋了,哪里能够换乘几号线,哪里到哪里需要乘坐几号线,他了如指掌。总之,在日常生活中要为孩子提供观察的机会,使他们从小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有效地提高孩子的智力。 二、对孩子进行早期认字教育。认字越早,孩子的独立阅读能力就能越早培养出来。进行早期认字教育,每天都可以随意进行,而不需要划出固定的时间加以联系,更不需要固定场所,即兴往往比刻板学习更有效。记得我儿子2岁的时候,由于我的工作比较自由,加上孩子没人领,所以我就每天骑电瓶车带着儿子到单位。路上要经过很多商店门口,我就有意识的教他认门牌上的字,跟他说记错了就回不了家了。儿子很努力的跟我读着,记在心里,几天的时间他就把我教过的字都记住了,并且还能倒着读。我还惊讶的发现,他会运用分类记忆法把那些店铺归类了记忆。房产公司归一类,水果店归一类,鲜花店归一类…。先分类记忆,再汇总记忆。为了让他认识更多的字,我带着他从家到单位骑过好几条路线,有的路线要骑上双倍的路程,路上只要看到字我就教他认,久而久之那些字在他的脑海里扎根了。有了认字的兴趣后,他只要看到不认识的字他就会问大人。进幼儿园的初期儿子已经基本能够独立看报刊了。后来我们又教会了他怎么查字典,现在他碰到不认识的字就会去查字典了。 三、从小帮助孩子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俄国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没有目标,哪来的劲头?孩子有了人生目标,他就能增强免疫力,能抵御周围不良环境、不良人群的干扰和诱惑,并且能有效防止孩子坏习惯的产生,使孩子形成独立、有主见的性格品质。哪怕是阶段性的目标,对孩子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人生目标,使孩子有学习的方向,并且越早越好!我儿子从小喜欢看书,一次在《新华字典》后面偶然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就对

教育家典藏资料十个古今中外经典教育故事

教育家典藏资料 3、教研专题二:分享十个古今中外经典教育故事 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二、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三、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经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

10个关于教育的经典感人故事

10个关于教育的经典感人故事 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 “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二、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

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三、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经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象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

中国父母不可不读的十条教育孩子的小故事

中国父母不可不读的十条教育孩子的小故事 (启发你如何教育培养孩子) 1、【黑人司机与白人母亲的对话】黑人司机载了一对白人母子,孩子问:为什么司机伯伯的肤色和我们不同?母亲答:上帝为了让世界缤纷,创造了不同颜色的人。到目的地黑人司机坚持不收钱,他说:小时曾问过母亲同样的问题,母亲说我们是黑人,注定低人一等,如果她换成你的回答,今天我定会有不同的成就。 2、【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信】孩子:世界如高山,父母在山顶,注定你不会生活在山脚。父母的位置决定了孩子的起点。但穷富、成败没有世袭,我奋斗我成功才是真理。起点影响结果,但不会决定结果。能力、态度、性格、抱负、经验和运气才是人生事业的重要推手。人生之战,人人有求胜意志,只有做好谁备的人才会赢! 3、【爸爸你知道吗】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后天努力,80%又决于父亲。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他人”,同样一句肯定的话如果爸爸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力会是妈妈的50倍。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你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爸爸则是塑造 孩子对生命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 4、【亲子关系13戒】一戒过度保护;二戒过分宠爱;三戒拔苗助长;四戒过分专制;五戒脸孔严厉;六戒忽略孩子优点;七戒忽略孩子说话;八戒嘲笑挑剔;九戒无益的唠叨;十戒乱发脾气;十一戒低估孩子的能力;十二戒以偏概全;十三戒对孩子漠不关心。爸爸妈妈们,你们可不要不当回事哦! 5、【父母教孩子这8件事】1:公平——游戏时遵守规则;2:感激——谢谢别人的好意;3:助人——在需要时帮助别人;4:凉解——原谅他人的过失;5:诚实——把真话告诉大家;6:尊重——对别人心存敬意;7:慷慨——乐于同他人分享;8:友善——友 好对待周围的人。 6、【放手才能快乐】父亲对他的孩子说:攥紧你的拳头,告诉我是什么感觉?孩子攥紧 拳头:有些累!父亲:试着再用些力!孩子:更累了!有些憋气!父亲:那你就放开它。孩

家庭育儿故事心得-温暖的亲子关系

家庭育儿故事心得:温暖的亲子关系 在家庭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事绝非表面上看的那么简单,在背后总有一些很长的故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乐妈分享的这篇育儿故事吧! 20xx年的夏天,乐乐小宝贝终于如期来到我们身边。 在他没有出生之前,一家人坐一起闲聊,说起乐乐姑姑家的小姐姐叫可可,所以不管男孩女孩,都叫做乐乐,这样家里就有了可乐组合,乐爸和我也都希望他永远快快乐乐,因而小家伙生下来后,我们就叫他乐乐。 记得出产房后,第一次看到他皱巴巴且通红的小脸,从来不觉得这样的他会丑,只顾去感叹小生命的神奇,兴奋的和乐爸讨论眼睛像谁,鼻子像谁,嘴巴像谁,哪怕那个时候他还紧闭着眼睛只管自己呼呼大睡,偶尔啼哭两声表示他的降临。 到了现在,乐乐已经五岁半了,我仍然能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本能的吮吸母乳、第一次笑、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坐起来、第一次开始爬动,以及第一次战战兢兢地举起两只小手努力寻找平衡走路的样子,每一个第一次都让我们惊喜连连且感动得热泪盈眶。现在再回想,似乎一切都在眼前。 转眼间,五年过去了,乐乐已经从一个襁褓中的小婴儿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幼儿园大班的哥哥了。幼儿园老师给了乐乐非常高的评价:懂事积极又乖巧,老师找不到他有什么缺点。 但是作为乐乐的爸爸妈妈,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太

多,生怕赶不上宝贝成长的步伐。乐乐有这个年龄该有的聪明、调皮、好学,偶尔也会耍点小赖皮,一切都刚刚好! 在乐乐成长的过程中,有太多有趣或是温暖的场景。 记得在乐乐三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带着他和朋友们聚会,聊天过程中,大家说到还是怀着宝贝的时候轻松一些。在一旁玩玩具的乐乐听到后,连忙问道:妈妈,我小时候是在你肚子里面的吗?我回答道是呀,宝贝!他很平静的说:妈妈,你把嘴巴张开吧!我和朋友们都很惊讶,问他为什么,他说:我要回到妈妈肚子里。 听完之后我心里非常感动,都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可儿子也是妈妈温暖的小情人。不由得给乐乐一个大大的拥抱。 乐乐四岁那年,家里的小侄子涵涵在我们家上幼儿园,乐乐上中班,涵涵上小班。 有了涵涵的陪伴,乐乐更懂得怎么当哥哥了。 涵涵吃饭非常慢,而且饭粒会撒落一地,乐乐很耐心地做示范,有时会主动请缨喂弟弟。涵涵玩耍时老是会忘记上厕所,尿到裤子上,我们轮着责备涵涵时,乐乐会保护弟弟:你们不要说涵涵了,他都已经很难过了,他知道会改了。 这时,我会想起看过很多育儿方面的文字,批评、指责和埋怨只是大人们的发泄,不要用吼骂的语言伤害幼小的心灵,我们没有做好,但是乐乐做到了。 有时乐乐和涵涵也玩点套路。一天晚上洗漱时间,为了让两孩子不磨蹭,我们约定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谁赢了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