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及配位聚合习题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第四章作业答案

第四章作业答案

二. 填空与选择 1. 合成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的聚合反应式为 合成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是典型的( 聚合。 (1) ,是典型的(2) 配位聚合 聚合。该类型聚 合反应采用的引发体系为Ziegler Natta引发剂 Ziegler引发剂, 合反应采用的引发体系为Ziegler-Natta引发剂,其基本 组成一般为主引发剂,( ,(3 组成一般为主引发剂,(3)由周期表中第四到第八副族 的过渡金属的卤化物或其它衍生物,助引发剂为( 的过渡金属的卤化物或其它衍生物,助引发剂为(4) 第一到第三主族的非过渡金属的氢化物或金属烷基 的化 合物。 合物。 工业上生产丁基橡胶为典型的( 2. 工业上生产丁基橡胶为典型的(5)阳离子聚合 (自 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 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配位阴离子聚 ),常用的引发体系为 常用的引发体系为( /CH3Cl, 合),常用的引发体系为(6) AlCl3 /CH3Cl,采用极 抑制链转移的发生, 低温度下聚合的原因是( 低温度下聚合的原因是(7)抑制链转移的发生,提高聚 合产物的相对分子量 ,其聚合反应式为(8) 其聚合反应式为( 。
写出合成下列聚合物的程式,并注明主要反应条件。 (1)丁基橡胶
(2)SBS
(3)接近单分散的PS(GPC标样) 接近单分散的PS(GPC标样) PS 标样
什么是聚丙烯的全同指数?通常有哪几种测试方法? 10. 什么是聚丙烯的全同指数?通常有哪几种测试方法? 简要说明。 简要说明。 聚丙烯的全同指数也叫等规度, IIP, 聚丙烯的全同指数也叫等规度, IIP,( Isotactic 等规度 polypropylene), index of polypropylene),是指原生态的聚丙烯当 中等规聚丙烯所占的质量百分数。 中等规聚丙烯所占的质量百分数。 1.沸腾正庚烷萃取法 通常的测试方法有 1.沸腾正庚烷萃取法 聚丙烯的全同指数= 聚丙烯的全同指数 (IIP) 红外光谱法(IR) 2. 红外光谱法(IR) 3.核磁共振法(NMR) 3.核磁共振法(NMR) 核磁共振法 沸腾正庚烷萃取剩余物重 未萃取时的聚合物总重

配位化合物(习题参考答案)

配位化合物(习题参考答案)
2−
由(2)、(3)计算结果看出,AgCl 能溶于稀 NH3·H2O,而 AgBr 须用浓 NH3·H2O 溶解。 12.解: (1)[HgCl4]2− + 4 I−
K =
ψ
K fψ ([HgI 4 ] 2 − ) K fψ ([HgCl 4 ] )
= 5.78 ×10 14
K ψ 很大,故反应向右进行。
y = 0.49
可见 KCN 可溶解较多的 AgI。 10.解:设 1.0 L 1.0 mol·L−1 氨水可溶解 x mol AgBr,并设溶解达平衡时 c([Ag(NH3)2]+) = x mol·L−1(严格讲应略小于 x mol·L−1)c(Br− ) = x mol·L−1 AgBr(s) + 2NH3·H2O [Ag(NH3)2]+ + Br− + 2H2O 平衡浓度/(mol·L−1) 6.0 − 2 x x x
(2)[Cu(CN)2]− + 2NH3·H2O [Cu(NH3)2]+ + 2CN− + 2H2O

Kψ =
K fψ ([Cu(NH 3 ) 2 ] + ) K fψ ([Cu(CN) 2 ] )
= 7.24×10−14
(3)[Fe(NCS)2]+ + 6F−
[FeF6]3− + 2SCN−
+
Kψ =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
[CoF6]3-
[Ru(CN)6]4-
[Co(NCS)4]2―
6.解:已知:[MnBr4]2―μ=5.9 B.M,[Mn(CN)6]3―μ=2.8 B.M。 由: µ= n(n+2) 式求得:

离子聚合习题

离子聚合习题

2M 0 Xn I
4、以乙二醇二甲醚为溶剂,分别以RLi、RNa、RK为引发剂, 在相同条件下使苯乙烯聚合,判断聚合速度的大小顺序。如改 用环己烷做溶剂,聚合速度的大小顺序如何?说明判断的依据。 解: 乙二醇二甲醚是溶剂化能力很强的溶剂,可使金属反离 子溶剂化。金属离子的半径越小,其溶剂化程度越大,紧密 离子对越容易转变成疏松离子对和自由离子,因此增长或聚 合速率也越大。碱金属原子半径的顺序是:Li<Na<K,在乙二 醇二甲醚中溶剂化后碱金属原子半径的顺序却是:Li>Na>K。 所以苯乙烯的聚合速度顺序是RLi>RNa>RK 。 相反,环己烷为非极性溶剂,溶剂化能力较弱,反离子基本 未溶剂化,各种碱金属的烷基化合物多以紧密离子对存在, 离子对中两离子的距离将随反离子半径增加而增大,从而使 聚合速率增加。因此在环己烷中苯乙烯的聚合速度是:RLi> RNa>RK 。
1、解释下列概念 离子对 异构化聚合 活性聚合 离子对:带有相反电电荷的离子当二者间的距离小于某一临 界距离时,可称为离子对。 异构化聚合:在聚合链增长过程中,伴有分子内重排的聚合 常称为异构化聚合。 活性聚合;没有链转移和链终止的聚合反应称为活性聚合。
2、分析下列引发体系和单体,何种引发体系可引发何种单体聚 合?聚合反应类型是什么?写出链引发反应式。 引发体系
CH3CH2CH(CH3)2 +CH2
• 自发链终止(动力学链不终止)
CH3 CH3CH2C (SnCl5) CH3 CH3CH2C(CH3) CH2 +H (SnCl5)
• 与反离子的一部分结合
CH3 CH3CH2C (SnCl5) CH3 CH3 CH2C(CH3)2Cl + SnCl4
和反离子结合后生成的SnCl4,还可以和溶剂CH3Cl重新生成引发 剂,故动力学链仍未终止。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聚合方法思考题 5.1聚合方法(过程)中有许多名称,如本体聚合、溶液聚合和悬浮聚合,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沉淀聚合和淤浆聚合,试说明它们相互问的区别和关系。

答聚合方法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下表:按聚合体系中反应物的相态考虑,本体聚合是单体加有(或不加)少量引发剂的聚合。

溶液聚合是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的聚合。

悬浮聚合一般是单体以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四部分组成。

按聚合体系的溶解性进行分类,聚合反应可以分成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

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具有很好的相溶性时,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相溶性不好而产生相分离的聚合,则为非均相聚合。

聚合初始,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多属于均相体系,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属于非均相聚合;如单体和聚合物完全互溶,则该本体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对聚合物的溶解性不好,聚合物从单体中析出,此时的本体聚合则成为非均相的沉淀聚合;溶液聚合中,聚合物不溶于溶剂从而沉析出来,就成为沉淀聚合,有时称作淤浆聚合。

思考题5.2本体法制备有机玻璃板和通用级聚苯乙烯,比较过程特征,说明如何解决传热问题、保证产品品质。

答间歇本体聚合是制备有机玻璃板的主要方法。

为解决聚合过程中的散热困难、避免体积收缩和气泡产生,保证产品品质,将聚合分成预聚合、聚合和高温后处理三个阶段来控制。

①预聚合。

在90-95℃下进行,预聚至10%~20%转化率,自动加速效应刚开始较弱,反应容易控制,但体积已经部分收缩,体系有一定的黏度,便于灌模。

②聚合。

将预聚物灌入无机玻璃平板模,在(40-50℃)下聚合至转化率90%。

低温(40~50℃)聚合的目的在于避免或减弱自动加速效应和气泡的产生(MMA的沸点为100℃),在无机玻璃平板模中聚合的目的在于增加散热面。

③高温后处理。

转化率达90%以后,在高于PMMA的玻璃化温度的条件(100~120℃)下,使残留单体充分聚合,通用级聚苯乙烯可以采用本体聚合法生产。

离子聚合习题答案

离子聚合习题答案

离子聚合习题答案离子聚合习题答案离子聚合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过程,常见于溶液中的离子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离子聚合的习题中,我们需要根据已知的条件和反应方程式,推导出最终的产物和反应物的摩尔比例关系。

下面将通过一些典型的离子聚合习题,来探讨其答案和解题思路。

习题一:已知溶液A中含有1mol Na+离子和2mol Cl-离子,溶液B中含有1mol Ca2+离子和3mol OH-离子。

当A和B两溶液混合后,发生离子聚合反应。

求反应后生成的产物以及摩尔比例。

解答: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写出反应方程式:2Na+ + Ca2+ + 3Cl- + 3OH- -> 2NaCl + Ca(OH)2根据反应方程式,我们可以得出产物为2mol NaCl和1mol Ca(OH)2。

因此,反应后生成的产物摩尔比例为NaCl:Ca(OH)2 = 2:1。

习题二:已知溶液A中含有1mol Fe2+离子和2mol OH-离子,溶液B中含有1mol Al3+离子和3mol Cl-离子。

当A和B两溶液混合后,发生离子聚合反应。

求反应后生成的产物以及摩尔比例。

解答: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写出反应方程式:3Fe2+ + 2Al3+ + 6OH- + 6Cl- -> 3Fe(OH)2 + 2AlCl3根据反应方程式,我们可以得出产物为3mol Fe(OH)2和2mol AlCl3。

因此,反应后生成的产物摩尔比例为Fe(OH)2:AlCl3 = 3:2。

习题三:已知溶液A中含有1mol K+离子和2mol SO42-离子,溶液B中含有1molMg2+离子和3mol OH-离子。

当A和B两溶液混合后,发生离子聚合反应。

求反应后生成的产物以及摩尔比例。

解答: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写出反应方程式:2K+ + Mg2+ + 2SO42- + 6OH- -> MgSO4 + 2KOH根据反应方程式,我们可以得出产物为1mol MgSO4和2mol KOH。

第七章配位聚合

第七章配位聚合

7 绪论7.1 课程的知识要点聚合物的立体异构现象、全同立构、间同立构、无规立构、立构规整性聚合物、光学活性聚合物;配位聚合的基本机理、特点、基本概念及催化剂;Ziegler-Natta 引发体系、使用Z-N引发剂注意的问题。

7.2 本章习题1.名词解释:配位聚合、定向聚合、立构选择性聚合、立构规整度、全同指数、光学活性聚合物。

2. 配位阴离子聚合与典型的阴离子聚合有何不同?其特点如何?3. Z-N引发剂有哪些组分?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 丙烯用TiCl3-AlEt3引发聚合,用何物质调节聚丙烯分子量?5.聚合物有哪些立体异构体?为什么通常含手征性碳原子的聚合物不显示旋光活性?要制备光学活性高分子应采取哪些措施?6.写出下列单体可能的立构规整性聚合物的结构:7.工业上生产的聚乙烯有几种?它们分别是由何种引发剂体系生产的?依据什么标准来划分聚乙烯种类?8.工业上生产的顺丁橡胶有几种?它们分别是由何种引发剂体系生产的?依据什么标准来划分顺丁橡胶种类?9.立构规整聚丁二烯有几种?它们分别由何种引发剂合成?10.使用Ziegler-Natta引发体系时,为保证实验成功,需要采取那些必要措施?用什么方法除掉残存的引发剂?7.3 模拟考试题1.如何制备光学活性聚合物?2.写出下列单体可能的立构规整性聚合物的结构:3.工业上生产的聚乙烯有几种?它们分别是由何种引发剂体系生产的?依据什么标准来划分聚乙烯种类?4. 丙烯用TiCl3-AlEt3引发聚合,用何物质调节聚丙烯分子量?5.聚合物有哪些立体异构体?为什么通常含手征性碳原子的聚合物不显示旋光活性?要制备光学活性高分子应采取哪些措施?6.工业上生产的顺丁橡胶有几种?它们分别是由何种引发剂体系生产的?依据什么标准来划分顺丁橡胶种类?1.4 模拟考试题答案1.如何制备光学活性聚合物?答:1)改变手性碳原子C*的近邻环境2)将侧基中含有手性C*的烯烃聚合2.写出下列单体可能的立构规整性聚合物的结构:答:略。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聚合方法思考题 5.1聚合方法(过程)中有许多名称,如本体聚合、溶液聚合和悬浮聚合,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沉淀聚合和淤浆聚合,试说明它们相互问的区别和关系。

答聚合方法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下表:按聚合体系中反应物的相态考虑,本体聚合是单体加有(或不加)少量引发剂的聚合。

溶液聚合是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的聚合。

悬浮聚合一般是单体以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四部分组成。

按聚合体系的溶解性进行分类,聚合反应可以分成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

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具有很好的相溶性时,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相溶性不好而产生相分离的聚合,则为非均相聚合。

聚合初始,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多属于均相体系,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属于非均相聚合;如单体和聚合物完全互溶,则该本体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对聚合物的溶解性不好,聚合物从单体中析出,此时的本体聚合则成为非均相的沉淀聚合;溶液聚合中,聚合物不溶于溶剂从而沉析出来,就成为沉淀聚合,有时称作淤浆聚合。

思考题5.2本体法制备有机玻璃板和通用级聚苯乙烯,比较过程特征,说明如何解决传热问题、保证产品品质。

答间歇本体聚合是制备有机玻璃板的主要方法。

为解决聚合过程中的散热困难、避免体积收缩和气泡产生,保证产品品质,将聚合分成预聚合、聚合和高温后处理三个阶段来控制。

①预聚合。

在90-95℃下进行,预聚至10%~20%转化率,自动加速效应刚开始较弱,反应容易控制,但体积已经部分收缩,体系有一定的黏度,便于灌模。

②聚合。

将预聚物灌入无机玻璃平板模,在(40-50℃)下聚合至转化率90%。

低温(40~50℃)聚合的目的在于避免或减弱自动加速效应和气泡的产生(MMA的沸点为100℃),在无机玻璃平板模中聚合的目的在于增加散热面。

③高温后处理。

转化率达90%以后,在高于PMMA的玻璃化温度的条件(100~120℃)下,使残留单体充分聚合,通用级聚苯乙烯可以采用本体聚合法生产。

离子聚合测验题答案

离子聚合测验题答案

离子聚合测验题一.填空题1.只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单体有异丁烯和乙烯基醚等。

2.阳离子聚合的引发体系有 BF3+H2O 、 SnCl4+H2O 和 AlCl3+H2O 等。

3.阴离子聚合体系中活性中心离子对可能以松散离子对、紧密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等三种形态存在。

4.阳离子聚合的特点是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5. 异丁烯阳离子聚合最主要的链终止方式是向单体链转移。

合成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异丁烯,需要进行低温聚合的原因是抑制链转移。

6.离子聚合中溶剂的极性加大,反应速率加快,原因是极性溶剂使离子对松散。

7.丁基橡胶是以异丁烯和异戊二烯为单体,按阳离子反应历程,以AlCl3+H2O 为催化剂,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在 -100℃温度下聚合制得的。

8.在芳香烃溶剂中,以n-丁基锂为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聚合,发现引发速率和增长速率分别是正丁基锂浓度的1/6级和1/2级,表明引发过程和增长过程中存在着。

9.要制备SBS热塑性弹性体,可以采用_阴离子___聚合的原理。

先用碱金属引发剂引发聚合,生成丁二烯结构单元,然后再加入苯乙烯单体,最后加终止剂使反应停止。

二.选择题1.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C D )A C4H9Li B NaOH+萘 C BF3+H2O D H2SO42. 阳离子聚合的单体(A D )A CH2=CH-C6H5B CH2=C(CH3)COOCH3C CH2=CH-CH3D CH2=CH-OR3.只能采用阳离子聚合的单体是(C )A 氯乙烯B MMAC 异丁烯D 丙烯腈。

4.在高分子合成中,容易制得有实用价值的嵌段共聚物的是(B )A配位聚合 B阴离子活性聚合 C自由基共聚合 D阳离子聚合5.阳离子聚合的特点可以用以下哪种方式来描述(B )A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 B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C 快引发,慢增长,无转移,无终止 D慢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6.合成丁基橡胶的主要单体是(B ):A丁二烯+异丁烯 B异丁烯+异戊二烯 C丁二烯7.制备高分子量聚异丁烯是以BF3为催化剂,在氯甲烷中,于-100℃下聚合,链终止的主要形式为(B ):A双基终止 B向单体转移终止 C向溶剂转移终止8.无终止阴离子聚合,调节聚合物分子量的有效手段是(B ):A、温度B、引发剂浓度C、溶剂性质9.升高温度对阳离子聚合反应速率和分子量的影响规律是(C ):A Rp↑M↑B Rp↑M↓C Rp↓M↓10.对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C ):A 快引发B 慢增长C 快终止D 无终止11.在具有强溶剂化作用的溶剂中进行阴离子聚合反应时,聚合速率将随反离子的体积增大而(B ):A 增大B 下降C 不变D 无规律变化12.许多阴离子聚合反应都比相应的自由基聚合有较快的聚合速率,主要是因为(C)A.阴离子聚合的p k 值大于自由基聚合的p k 值B.阴离子聚合活性种的浓度大于自由基活性种的浓度C 阴离子的p k 值和活性种的浓度大于自由基的p k 值和活性种的浓度D 阴离子聚合没有双基终止13.制备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的聚苯乙烯,应选择(B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习题参考答案
1、分析下列引发体系与单体,并判断何种引发体系可引发何种单体?按哪种机理进行聚合?写出反应式。

答: 1、
(C 6H 5COO)2 引发自由基聚合
Na +
引发阴离子聚合
BF 3 + H 2O 引发阳离子聚合
(CH 3)3COOH + Fe 2+ 引发自由基聚合
H 2SO 4 引发阳离子聚合 n C 4H 9Li
引发阴离子聚合
(NH 4)2S 2O 8 引发自由基聚合 n H 2C
CHC 6H 5
CH 2CH
C 6H 5
n
自由基、阴离子、阳离子聚合
n H 2C
CH CH CH 2CH 2CH CH CH 2
n
自由基、阴离子、阳离子聚合
n H 2C
CHCl
CH 2
CHCl
n
自由基聚合
n H 2C
C(CN)
CH 2
C
2
n
阴离子聚合
n H 2C
C(CH 3)COOCH 3
CH 2
C COOCH 3
CH 3
n
自由基聚合
n H 2C
C(CH 3)2
CH 2
C
CH 3
3
n
阳离子聚合
n H 2C
CH OC 4H 9CH 2
CH
4H 9
n
阳离子聚合
4、用萘钠引发α一甲基苯乙烯聚合,获得分子量为354000的聚合物1.77kg ,计算反应初始加入的萘钠为多少克? 解:
3000118
100000
54.3=⨯=
Xn
2
/][118
/100077.1/][][C n C M Xn ⨯==
[C]=
mol 01.03000
30
萘钠用量为:0.01×23=0.23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