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大有机化学课件第十二章_取代羧酸
合集下载
羧酸及取代羧酸 PPT

羧 酸 Carboxylic Acid
8、1、2 羧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O RC
OH
sp2 R
O C
OH
O
R R C C pO-π共轭 O OHH
p-π共轭的结果使羧羰基碳原子上的正电荷 减少,羧羟基极性增加,C-O键得到加强。
羧 酸 Carboxylic Acid
O R=H时键长
RC
0.123nm 0.136nm
CH3 CH2 CH2 COOH
Cl
(4、52)
(4、82)
羧 酸 Carboxylic Acid
常见取代基诱导效应的强弱 NO2> CN>Cl>Br> CCH > OCH3> OH> Ph > CH=CH2 >H > CH3> CH(CH3)2>C(CH3)3 芳酸酸性>脂肪酸(但HCOOH除外?)
O RC
O-
ORC
O
0.127nm O ≡R C
0.127nm O
羧 酸 Carboxylic Acid
羧酸的性质可从结构上预测,主要有以下两 个重要特征:①氢氧键的极性增强,故羧酸显 示了明显的酸性。②羧基中碳氧双键上碳原 子的正电性降低,故不易进行类似醛、酮羰基 上的亲核加成反应。
H RC
H α H 的反应
O2N
COOH
(1)B2H6 , O (2)H3O+
O2N
CH2OH
羧 酸 Carboxylic Acid
8、1、2、4 脱羧反应分子内失去羧基,放出CO2
CH3 CO2Na + NaO H(CaO)
碱石灰
CH4 +Na2CO3
第12章羧酸和取代羧酸

• 给主链编号 • 书写母体化合物名称,羧基总在第1位,不必标出。 • 标明构型及取代基情况
CH3CH2CHCOOH CH3
CH2CH3 HOOCCHCOOH
2-甲基丁酸
2-乙基丙二酸
HOOCCH=CHCOOH
丁烯二酸
顺丁烯二酸:马来酸 反丁烯二酸:富马酸
CO2H CO2H
环己烷羧酸 2-环戊烯羧酸
H+
O R C OR'
H2O
a. 影响酯化反应速度的因素 1OROH,2OROH酯化时按加成--消除机制进行, 且反应速率为:
醇:CH3OH>伯醇 > 仲醇 酸:HCO2H > CH3CO2H > RCH2CO2H
> R2CHCO2H > R3CCO2H
Cl2CHCOOH > ClCH2COOH > CH3COOH
第三节
结构和酸性
一、结构和酸性的关系
O R C O sp2
H
O
0.123nm
H
C
0.136nm
OH
羧酸、醛酮及醇的典型键长比较:
键长 化合物 羧酸 醛酮 醇 C=O 0.123nm 0.12nm 0.143nm C O 0.136nm
R
C
=
O O H 羧 酸 R C
O R OH O H 醇
RCOOH + CH3OH CH3COOH CH3CH2COOH (CH3)2CHCOOH (CH3)3CCOOH
H
+
相对速率 1 0.84 0.33 0.037 0.00016
(CH3CH2)3CCOOH
b.
反应机理的证明
①羧酸与光活性醇的反应实验 ②同位素跟踪实验
讲稿(PP)-取代酸

+ H2O
α-羟基丙酸 羟基丙酸
丙交酯
(2)β-羟基酸受热发生分子内脱水, 羟基酸受热发生分子内脱水, 生成α 生成α,β不饱和酸
CH3-CH-CH2-COOH | OH HO-CHCOOH HO CHCOOH | H-CHCOOH △ CH3-CH=CH-COOH+H2O
酶
HC-COOH || + H2O HOOC-CH
第十一章
取代羧酸
O || R-C-OH - - (Ar) 羧酸分子中烃基的氢原子被某些原子或原 子团取代的化合物称为取代羧酸。 子团取代的化合物称为取代羧酸。按取代基的 种类不同,取代羧酸可分为卤代酸 羟基酸、 卤代酸、 种类不同,取代羧酸可分为卤代酸、羟基酸、 羰基酸和氨基酸等 羰基酸和氨基酸等。
R-C-CH2-C-R - - - || || O O R-C-CH=C-R - - = - || | O OH
乙酰乙酸乙酯的反应
O
O
CH3-C-CH2-C -O C2H5 - 能和氢氰酸、亚硫酸氢钠、 能和氢氰酸、亚硫酸氢钠、 2,4-二硝基苯肼等发生加成或 二硝基苯肼等发生加成或 加成缩合反应 能使溴褪色 能和三氯化铁发生颜色反应
烯醇式7.5% 烯醇式
二羰基化合物由于具有活泼的亚甲基, β-二羰基化合物由于具有活泼的亚甲基,常被 二羰基化合物由于具有活泼的亚甲基 称为活泼亚甲基化合物。它们在碱的作用下, 称为活泼亚甲基化合物。它们在碱的作用下,容易 形成烯醇负离子(碳负离子), ),作为亲核试剂与卤 形成烯醇负离子(碳负离子),作为亲核试剂与卤 代烃、酰卤、羰基发生亲核反应, 代烃、酰卤、羰基发生亲核反应,在合成上是重要 的增长碳链的试剂。 的增长碳链的试剂。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 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有机化学第12章羧酸及其衍生物PPT课件

O
O
2 0 o C
C l C H 2C O C 2 H 5 + N H 3 H 2 O C l C H 2C N H 2+ C H 3 C H 2 O H
酸酐也能发生氨解:
( C H 3 C O ) 2 O + H 2 N O C 2 H 5 C H 3 C O N H O C 2 H 5 + C H 3 C H 2 O H
一、亲核加成-消去反应
1.机理
O
RC
L
Nu
O
慢
RC
L
亲核加成
Nu
四面体中间体
O
RC
L
O 快
RC
Nu + L
消去
Nu
(1)反应活性取决于羰基碳原子正电性,反应活性:酰卤>酸酐>酯>酰胺
吸电子诱导效应(-I):X > OCOR’ > OR > NH2
给电子共轭效应(+C): X < OCOR’ < OR < NH2
O H +C H 3 C O C lN (C H 2 C H 3 )3
O
O C C H 3
19
羧酸通过酰氯再与醇反应比直接酯化产率高:
( C H 3 ) 3 C C O O H S O C l 2( C H 3 ) 3 C C O C lC 6 吡 H 5 啶 O H ( C H 3 ) 3 C C O O C 2 H 5 80%
O + H2O + CO2 状聚酐
13
12.3 羧酸的制法*
一、氧化法
1.醛和伯醇的直接氧化得到同碳原子数的羧酸;
(1 )K M n O 4 ,O H -
羧酸和取代羧酸10-PPT课件

O
Tollens H C C C O O H H C CH COOH + 3 3
Ag
+
OH
O
(3) 脱水反应 ① 羟 基 酸
RCH C O O H OH OH H O O C HCR
(2) o-硝基苯甲酸>p-硝基苯甲酸 >
m-硝基苯甲酸>苯甲酸
(2) 醇酸氧化反应 -羟酸中的羟基比醇分子中的羟基更易于氧化
O
HOCH COOH 2
稀 H N O 3 稀 H N O 3
H
C
COOH
HOOCCOOH
3
H C CH CH COOH CC CH COOH 3 2 3 2 稀 H N OH OH
1.乙二酸、丙二酸
脱羧
H O O CC O O H
H C 2 C O O H C O O H
O H C O O H+ C 2
C H C O O H +C O 3 2
2.丁二酸、戊二酸
脱水
O CH 2 C OH OH CH 2 C O
O CH 2 C O O+ H 2 CH 2 CO
3.己二酸、庚二酸 既脱羧又脱水
当羧基离解为负离子后,甲酸根负 离子的两个
C-O键键长都是127pm。
O H C O -
负电荷完全均等地分布在 O-C-O链上,即两个C-O键
键长完全平均化。
(二)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除甲酸外,羧酸是由烃基和羧基两部分构成。 1、根据烃基R的不同分为 脂肪酸 脂环酸 芳香酸 饱和酸 不饱和酸 一元酸 多元酸
三、羧酸的化学性质
H R C
O C
:
O H
p- 共轭: 1. 降低了羰基碳原子的正电性,不利于羰基发 生亲核加成反应。 2.羟基中氧氢键的极性增大,因而显示酸性。 3.-H的活性降低
羧酸及取代羧酸ppt课件

主要性质
羧
酸
酸性
羧酸衍生物的生 成
α-H的卤代反应 脱羧反应
水溶液中显酸性,其酸性强于碳酸,能与氢氧化 钠、碳酸氢钠等成盐,常用于与酚相区别
羧基中的羟基被卤素、酰氧基、烷氧基、氨基取 代,生成酰卤、酸酐、酯、酰胺等羧酸衍生物 α-H原子可逐个被卤素取代生成一系列卤代酸 一元羧酸在碱石灰的催化下脱羧,生成少一个碳 的烃;二元羧酸中乙二酸和丙二酸脱羧生成少一 个碳原子的一元羧酸
(乳酸) α–羟基丙酸
CH3 CH CH2 COOH
OH
3–羟基丁酸
β–羟基丁酸
HO CH COOH
CH2 COOH
羟基丁二酸 (苹果酸)
HO CH COOH
HO CH COOH
2,3–二羟基丁二酸 (酒石酸)
CH2 COOH HO C COOH
3–羟基C–H32–羧C基OO戊H二酸 (柠檬酸)
2、酚酸:羟基和羧基连在芳环上
O
O
RC
R
OH
C .. O
H
OH
羧基上的p-π共轭示意图
2、羧酸的分类 1、根据分子中烃基的结构,羧酸分为: 脂肪羧酸(饱和脂肪羧酸和不饱和脂肪羧酸) 脂环羧酸(饱和脂环羧酸和不饱和脂环羧酸) 芳香羧酸
2、根据分子中羧基的数目,羧酸分为:
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多元羧酸
脂肪羧酸 C3HC2HC2HCOOCHH3 CH CH COOH
羧酸能与碱作用成盐,也可分解碳酸盐。此性质可用于醇、
酚、酸的鉴别和分离:不溶于水的羧酸既溶于NaOH也溶于
NaHCO3,不溶于水的酚能溶于NaOH不溶于NaHCO3,不
溶于水的醇既不溶于NaOH也不溶于NaHCO3。
有机化学 第十二章羧酸及取代羧酸优质公开课获奖课件

CH3CH2COOH<CH3COOH<HOCH2CH2COOH<
pKa
4.88
4.76
4.51
CH3CH(OH)COOH<HOCH2COOH
pKa
3.87
3.83
2022/5/10
30
酚酸的酸性
受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邻位效应的综合影响
p ka
C O O H >
O H
3 .0 0
C O O H
C O O H
2. 生成酸酐(acid anhydride)
O CH3 COH
O HOCCH3
COOH COOH
OO CH3 COCCH3
O
O O
H2O
H2O
条件:脱水剂P2O5或强热。
2022/5/10
18
3. 生成酯(ester)
R C O O H + R 'O H H 2 S O 4 R C O O R ' + H 2 O
2022/5/10
14
共轭效应对酸性的影响
COOH < HCOOH
当苯环上连有取代基时,其种类及位置会影响取代苯甲酸的酸性。 吸电子基团如硝基可通过共轭作用吸电子使羧酸的酸性增强 推电子基团如羟基、烷氧基使取代苯甲酸的酸性减弱 基团取代在对位时,使酸性增加或减弱的程度较大,而取代在间 位时,酸性增加或减弱的程度较小,这是由共轭作用决定的。 当基团取代在邻位时,无论是吸电子基团还是推电子基团, 都比对位和间位取代的苯甲酸的酸性强。
2022/5/10
28
C H 3C HC O O H O H
-羟 基 丙 酸 (乳 酸 ) la ctica cid
《取代羧酸》PPT课件

解释:酚酸的酸性受诱导效应、 共轭 效应和邻位效应的影响。
-I 使酸性增强,+C使酸性减弱
COOH
由于对位上羟基与羧基相距
较远,吸电子诱导效应很弱,主要是供
OH
电子共轭效应占优势,使酸性减弱。
COOH
羟基处于间位时,主要是吸
电子诱导效应占优势, 但因间隔三个碳
原子,影响大大减弱,使间-羟基苯甲酸
OH 的酸性比苯甲酸略有增强。
2. 醇酸的脱水反应 由于羧基和羟基之间的相互影响,使醇酸
热稳定性较差,加热时易发生脱水反应。脱水 方式随羧基和羟基的位置不同而不同,产物当 然也不同。
(1) α-醇酸的脱水反应
羟基酸
交酯 + 水 分子间脱水
O
CH3 CH C OH + H O
-2H2O
O H HO C CH CH3
O
α- 羟基丙酸
(一)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
O
O
H3C C CH2 C OCH2CH3
OH
O
H3C C CH C OCH2CH3
1.互变异构(tautomerism)现象:同分异构 体之间能以一定的比例平衡存在,并能相互 转化。
2.互变异构是有机化合物中比较普遍存在的现
象,从理论上讲,凡有
基
本结构的化合物都可能有酮型和烯醇型两种
羟基处于邻位时表现出一
COOH 种特殊的邻位效应,无论致活基团还 OH 是致钝基团在邻位(氨基除外)都使
酸性增强,其作用机理复杂,可能存 在电子效应、立体效应、氢键等多种 因素。 a.由于邻位的因空间位阻效应,使
得羧基不能与苯环共平面,吸电子诱导效应 占优势,使酸性增强。
b.由于分子内的氢键形成,增强了 羧基中O-H的极性,离解后的质子也不容易再 和羧基负离子结合,而使酸性增强。
-I 使酸性增强,+C使酸性减弱
COOH
由于对位上羟基与羧基相距
较远,吸电子诱导效应很弱,主要是供
OH
电子共轭效应占优势,使酸性减弱。
COOH
羟基处于间位时,主要是吸
电子诱导效应占优势, 但因间隔三个碳
原子,影响大大减弱,使间-羟基苯甲酸
OH 的酸性比苯甲酸略有增强。
2. 醇酸的脱水反应 由于羧基和羟基之间的相互影响,使醇酸
热稳定性较差,加热时易发生脱水反应。脱水 方式随羧基和羟基的位置不同而不同,产物当 然也不同。
(1) α-醇酸的脱水反应
羟基酸
交酯 + 水 分子间脱水
O
CH3 CH C OH + H O
-2H2O
O H HO C CH CH3
O
α- 羟基丙酸
(一)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
O
O
H3C C CH2 C OCH2CH3
OH
O
H3C C CH C OCH2CH3
1.互变异构(tautomerism)现象:同分异构 体之间能以一定的比例平衡存在,并能相互 转化。
2.互变异构是有机化合物中比较普遍存在的现
象,从理论上讲,凡有
基
本结构的化合物都可能有酮型和烯醇型两种
羟基处于邻位时表现出一
COOH 种特殊的邻位效应,无论致活基团还 OH 是致钝基团在邻位(氨基除外)都使
酸性增强,其作用机理复杂,可能存 在电子效应、立体效应、氢键等多种 因素。 a.由于邻位的因空间位阻效应,使
得羧基不能与苯环共平面,吸电子诱导效应 占优势,使酸性增强。
b.由于分子内的氢键形成,增强了 羧基中O-H的极性,离解后的质子也不容易再 和羧基负离子结合,而使酸性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羟基丁二酸 羟基丁二酸
苹果酸
CH2COOH HO-C-COOH
CH2COOH
3-羟基-3-羧基戊二酸 柠檬酸
(3)羟基酸的制法
1. 卤代酸水解
CH2-COOH H
Cl2 红P
CH2-COOH H2O/OH- CH2-COOH
Cl
OH
2. 羟基腈水解
R C=O HCN/弱OHR' (H)
OH C
H
CH3CH2CH CHCO2H
-卤代羧酸中的卤原子较活泼,可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生成其它取代羧酸。例如:
R-CH-COOH Br
NaOH H+
R-CH-COOH
H2O
OH
NH3 R-CH-COOH NH2
① NaHCO3 R-CH-COONa
② NaCN
CN
H3O+
R-CH(COOH)2
第二节 羟基酸
与浓硫酸一起加热,则脱去一氧化碳(成酸反应) :
二、β-酮酸
β-酮酸只在低温下稳定,在室温以上易脱羧生成酮,这 是β-酮酸的共性。
β-酮酸受热时比较α-酮酸更易脱羧,一方面是由于酮基 上的氧原子的吸电子诱导效应,另一方面是由于酮基上氧 原子与羧基上的氢形成分子内氢键,故受热时易于脱羧。
第四节 β-二羰基化合物
一、乙酰乙酸乙酯的互变异构现象
O
O
CH3C CH2 C OEt
93%
OH
O
CH3C CH C OEt
7%
❖原因: ①在烯醇式结构中存在共轭体系,降低了体系的内能; ②烯醇式结构能通过分子内氢键形成较稳定的六元环, 使稳定性增加。
❖在乙酰乙酸乙酯中,加入与酮作用的试剂,酮式发生 反应;
CO
NH2OH 苯肼 HCN
可以用2,4-戊二酮为例来说明。它在碱的作用下生 成的负离子如下式所示:
但这种负离子并不是单纯的如上式所示的酮式结构,它 的负电荷实际可以在两个羰基间离域,这种离域作用比单 羰基的离域作用要强得多。可以用下列共振结构式的叠加 来表示:
由β-二羰基化合物得到的负离子的结构,其烯醇式结构 的共振式一般称之为烯醇负离子。亚甲基碳原子上带有负 电荷的共振式,一般称之为碳负离子,且反应往往发生在 此碳原子上。
分子中含有两个羰基官能团的化合物,统称为二羰基化合 物。其中两个羰基由一个亚甲基间隔的化合物,叫做β-二羰 基化合物。例如:
由于它们的亚甲基对于两个羰基来说,都是α位置,在两 个羰基的共同影响下,这个碳上的α-氢原子显得特别活泼, 因此β-二羰基化合物也常叫做含有活泼亚甲基的化合物。β二羰基化合物因此具有自己独特的反应,在有机合成上有 着多方面的应用。
浓 OH-
Δ
CH3COONa + CH3COONa + C2H5OH
二、亚甲基的活泼性
OO CH3CCH2COC2H5 C2H5ONa
OO
-
RX
CH3CCHCOC2H5
OHale Waihona Puke CH3CCHCOC2H5R
O
稀 OH-
Δ
CH3CCH2R
浓 OH-
Δ RCH2COONa
OO
C2H5ONa
CH3CCHCOC2H5 R
3. 羰基酸的酸性(大于羟基酸酸),α-羰基酸,能与 “托伦”试剂发生银镜反应;与稀硫酸共热,脱羧 (CO2)成醛;与浓硫酸共热,脱碳(CO)成酸。 β-羰基酸 易脱羧成酮。
4. 二羰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5. 乙酰乙酸乙酯的性质:既有烯醇的性质,也具有酮的
性质 6.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酯在合成中的应用
比醇更容易被氧化。稀硝酸一般不能氧化醇,但却能氧化
醇酸生成醛酸、酮酸或二元酸。例如:
HOCH2CO2H 稀 HNO3
O HCCO2H
稀 HNO3
HO2C CO2H
OH CH3CHCH2CO2H
稀 HNO3
O CH3CCH2CO2H
托伦(Tollen)试剂不能氧化醇,却能将α-羟基酸氧化 成α-酮酸:
OO
OO
O
CH3CCH2COC2H5
①C2H5ONa ② RX
CH3CCHCOC2H5
稀 OH-
Δ
CH3CCH2R
R
❖用酰卤作试剂可得β-二酮:
OO
OO
OO
① C2H5ONa
稀 OH-
CH3CCH2COC2H5 ② RCOX CH3CCHCOC2H5
CH3CCH2CR
COR
❖用卤代酸酯作试剂,可得酮酸:
OH
Tollen's RCOO- + Ag
讨论:a. 可利用分解反应来区别α-羟基酸与其他羟基酸; b. 可利用分解反应来制备少一个碳的醛或酸。
2. 与浓硫酸作用(脱CO)
α-醇酸与浓硫酸一起加热时,分解为醛/酮、一氧化碳和 水:
O RR'CCOH
OH
H2SO4
O R C R' + CO + H2O
第一节 卤代酸
一、卤代酸的结构 羧酸烃基上的氢被卤素取代的羧酸,称卤代酸。
二、卤代酸的化学性质 (1)卤代酸的酸性(参见P260,11.4.2) (2)卤代酸在稀碱溶液中的反应
β-卤代酸在碱的存在下,发生消除反应,生成α,β-不饱 和酸:
CH3CH2CHCH2CO2H Br
NaOH / H2O
CH3CH2CH CHCO2Na
第十二章 取代羧酸
第十二章 取代羧酸
(一)卤代酸 (二)羟基酸 (三)羰基酸 (四)β-二羰基化合物 (五)乙酰乙酸乙酯的性质及在有机合成上的
应用 (六)丙二酸酯的性质及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本章重点:
1. 羟基酸的制法:卤代酸、羟基腈水解;
2. 羟基酸的酸性(大于羧酸,小于卤代酸),羟基酸的 失水反应(生成共轭体系或五元、六元环); α-羟基酸, 能与“托伦”试剂发生银镜反应;水杨酸和乙酰水杨 酸。
CN
羟基腈
H2O/H+
OH C
COOH
羟基酸
RCH=CH2 HOCl
OH Cl RCH-CH2 KCN
OH RCH-CH2CN
H2O/H+
羟基腈
OH RCH-CH2COOH
羟基酸
二、羟基酸的性质
(1)酸性(与诱导效应有关) 酸性:卤代酸 > 羟基酸 > 羧酸
(2)醇酸的氧化反应 α-和β-醇酸分子中的羟基受到羧基的影响,使得其羟基
OH CH3CHCO2H
Tollen's
O CH3CCO2H
(3)脱水反应
不同的羟基酸,失水反应的产物不同。
羟基酸
O
O
C-OH H-O
R-CH +
CH-R
O-H HO-C
-H2O
C R- CH
O C
O CH-R
+
H2O
O
O 交酯(有六元环)
羟基酸
羟基酸
OH H R-CH-CH-COOH -H2O
通过这些反应,都形成了新的碳碳键。它们在有机合 成中都是很重要的反应,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第五节 乙酰乙酸乙酯的性质及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一、乙酸乙酰乙酯的酮式分解和酸式分解
OO
OO
CH3CCH2COC2H5 稀 OH- CH3CCH2COH + C2H5OH
-CO2
Δ
O CH3CCH3
OO
CH3CCH2COC2H5
CH2COONa
C2H5OH H2SO4
CH2(COOC2H5)2
Cl
CN
二、性质
CH2(COOC2H5)2 C2H5ONa
-
CH(COOC2H5)2
CH2(COOC2H5)2
H2O H+ or OH-
CH2(COOH)2
-CO2
Δ
CH3COOH
三、丙二酸二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
❖用卤代烃为原料引入烃基,可合成一元羧酸:
NaHSO3
肟 腙 α-羟基腈 α-羟基磺酸钠
❖加入与烯醇式作用的试剂,只要加入足够的试剂,也 可以全部起烯醇式的反应。
OH C CH
Na Br2 / CCl4
FeCl3
H2 褪色 紫色
二、β-二羰基化合物的酸性和烯醇负离子的稳定性
由于β-二羰基化合物中的亚甲基同时受到两个羰基的 影响,使α-氢原子有较强的酸性,例如,简单的羰基 化合物如丙酮的烯醇含量是0.00015%(见P300),丙二 酸二乙酯的烯醇含量是0.1%,而2,4-戊二酮的烯醇含量 是76% ,远比醇、水的酸性强。
O R-CH-CH 2CH2-C-OH
OH
O RCH=CH-C-OH + H2O
,不饱和酸
(有 pp 共轭)
-H2O
R- CH O
+ H2O O
内酯
(有五元环)
羟基酸
O R-CH-CH2CH2CH2-C-OH
-H2O
R-CH O
OH
O
+ H2O
内酯 (有六元环)
由以上反应可知,共轭体系、五元环、六元环稳定。 许多内酯存在于自然界,有些是天然香精的主要成分。例如:
三、β-二羰基化合物碳负离子的反应
由共振结构式可以看出,带部分负电荷的碳原子或氧原子, 都具有亲核性能,因此在碳原子和氧原子上都有可能发生亲 核反应,如下列简式所示:
O CC E
O CC
E
OE CC
E
O
CC
但反应主要发生在亲核的碳原子上,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得到 的主要是碳原子上的烷基化或酰基化产物;也有少量氧原子 上的烷基化或酰基化产物生成。
苹果酸
CH2COOH HO-C-COOH
CH2COOH
3-羟基-3-羧基戊二酸 柠檬酸
(3)羟基酸的制法
1. 卤代酸水解
CH2-COOH H
Cl2 红P
CH2-COOH H2O/OH- CH2-COOH
Cl
OH
2. 羟基腈水解
R C=O HCN/弱OHR' (H)
OH C
H
CH3CH2CH CHCO2H
-卤代羧酸中的卤原子较活泼,可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生成其它取代羧酸。例如:
R-CH-COOH Br
NaOH H+
R-CH-COOH
H2O
OH
NH3 R-CH-COOH NH2
① NaHCO3 R-CH-COONa
② NaCN
CN
H3O+
R-CH(COOH)2
第二节 羟基酸
与浓硫酸一起加热,则脱去一氧化碳(成酸反应) :
二、β-酮酸
β-酮酸只在低温下稳定,在室温以上易脱羧生成酮,这 是β-酮酸的共性。
β-酮酸受热时比较α-酮酸更易脱羧,一方面是由于酮基 上的氧原子的吸电子诱导效应,另一方面是由于酮基上氧 原子与羧基上的氢形成分子内氢键,故受热时易于脱羧。
第四节 β-二羰基化合物
一、乙酰乙酸乙酯的互变异构现象
O
O
CH3C CH2 C OEt
93%
OH
O
CH3C CH C OEt
7%
❖原因: ①在烯醇式结构中存在共轭体系,降低了体系的内能; ②烯醇式结构能通过分子内氢键形成较稳定的六元环, 使稳定性增加。
❖在乙酰乙酸乙酯中,加入与酮作用的试剂,酮式发生 反应;
CO
NH2OH 苯肼 HCN
可以用2,4-戊二酮为例来说明。它在碱的作用下生 成的负离子如下式所示:
但这种负离子并不是单纯的如上式所示的酮式结构,它 的负电荷实际可以在两个羰基间离域,这种离域作用比单 羰基的离域作用要强得多。可以用下列共振结构式的叠加 来表示:
由β-二羰基化合物得到的负离子的结构,其烯醇式结构 的共振式一般称之为烯醇负离子。亚甲基碳原子上带有负 电荷的共振式,一般称之为碳负离子,且反应往往发生在 此碳原子上。
分子中含有两个羰基官能团的化合物,统称为二羰基化合 物。其中两个羰基由一个亚甲基间隔的化合物,叫做β-二羰 基化合物。例如:
由于它们的亚甲基对于两个羰基来说,都是α位置,在两 个羰基的共同影响下,这个碳上的α-氢原子显得特别活泼, 因此β-二羰基化合物也常叫做含有活泼亚甲基的化合物。β二羰基化合物因此具有自己独特的反应,在有机合成上有 着多方面的应用。
浓 OH-
Δ
CH3COONa + CH3COONa + C2H5OH
二、亚甲基的活泼性
OO CH3CCH2COC2H5 C2H5ONa
OO
-
RX
CH3CCHCOC2H5
OHale Waihona Puke CH3CCHCOC2H5R
O
稀 OH-
Δ
CH3CCH2R
浓 OH-
Δ RCH2COONa
OO
C2H5ONa
CH3CCHCOC2H5 R
3. 羰基酸的酸性(大于羟基酸酸),α-羰基酸,能与 “托伦”试剂发生银镜反应;与稀硫酸共热,脱羧 (CO2)成醛;与浓硫酸共热,脱碳(CO)成酸。 β-羰基酸 易脱羧成酮。
4. 二羰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5. 乙酰乙酸乙酯的性质:既有烯醇的性质,也具有酮的
性质 6.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酯在合成中的应用
比醇更容易被氧化。稀硝酸一般不能氧化醇,但却能氧化
醇酸生成醛酸、酮酸或二元酸。例如:
HOCH2CO2H 稀 HNO3
O HCCO2H
稀 HNO3
HO2C CO2H
OH CH3CHCH2CO2H
稀 HNO3
O CH3CCH2CO2H
托伦(Tollen)试剂不能氧化醇,却能将α-羟基酸氧化 成α-酮酸:
OO
OO
O
CH3CCH2COC2H5
①C2H5ONa ② RX
CH3CCHCOC2H5
稀 OH-
Δ
CH3CCH2R
R
❖用酰卤作试剂可得β-二酮:
OO
OO
OO
① C2H5ONa
稀 OH-
CH3CCH2COC2H5 ② RCOX CH3CCHCOC2H5
CH3CCH2CR
COR
❖用卤代酸酯作试剂,可得酮酸:
OH
Tollen's RCOO- + Ag
讨论:a. 可利用分解反应来区别α-羟基酸与其他羟基酸; b. 可利用分解反应来制备少一个碳的醛或酸。
2. 与浓硫酸作用(脱CO)
α-醇酸与浓硫酸一起加热时,分解为醛/酮、一氧化碳和 水:
O RR'CCOH
OH
H2SO4
O R C R' + CO + H2O
第一节 卤代酸
一、卤代酸的结构 羧酸烃基上的氢被卤素取代的羧酸,称卤代酸。
二、卤代酸的化学性质 (1)卤代酸的酸性(参见P260,11.4.2) (2)卤代酸在稀碱溶液中的反应
β-卤代酸在碱的存在下,发生消除反应,生成α,β-不饱 和酸:
CH3CH2CHCH2CO2H Br
NaOH / H2O
CH3CH2CH CHCO2Na
第十二章 取代羧酸
第十二章 取代羧酸
(一)卤代酸 (二)羟基酸 (三)羰基酸 (四)β-二羰基化合物 (五)乙酰乙酸乙酯的性质及在有机合成上的
应用 (六)丙二酸酯的性质及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本章重点:
1. 羟基酸的制法:卤代酸、羟基腈水解;
2. 羟基酸的酸性(大于羧酸,小于卤代酸),羟基酸的 失水反应(生成共轭体系或五元、六元环); α-羟基酸, 能与“托伦”试剂发生银镜反应;水杨酸和乙酰水杨 酸。
CN
羟基腈
H2O/H+
OH C
COOH
羟基酸
RCH=CH2 HOCl
OH Cl RCH-CH2 KCN
OH RCH-CH2CN
H2O/H+
羟基腈
OH RCH-CH2COOH
羟基酸
二、羟基酸的性质
(1)酸性(与诱导效应有关) 酸性:卤代酸 > 羟基酸 > 羧酸
(2)醇酸的氧化反应 α-和β-醇酸分子中的羟基受到羧基的影响,使得其羟基
OH CH3CHCO2H
Tollen's
O CH3CCO2H
(3)脱水反应
不同的羟基酸,失水反应的产物不同。
羟基酸
O
O
C-OH H-O
R-CH +
CH-R
O-H HO-C
-H2O
C R- CH
O C
O CH-R
+
H2O
O
O 交酯(有六元环)
羟基酸
羟基酸
OH H R-CH-CH-COOH -H2O
通过这些反应,都形成了新的碳碳键。它们在有机合 成中都是很重要的反应,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第五节 乙酰乙酸乙酯的性质及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一、乙酸乙酰乙酯的酮式分解和酸式分解
OO
OO
CH3CCH2COC2H5 稀 OH- CH3CCH2COH + C2H5OH
-CO2
Δ
O CH3CCH3
OO
CH3CCH2COC2H5
CH2COONa
C2H5OH H2SO4
CH2(COOC2H5)2
Cl
CN
二、性质
CH2(COOC2H5)2 C2H5ONa
-
CH(COOC2H5)2
CH2(COOC2H5)2
H2O H+ or OH-
CH2(COOH)2
-CO2
Δ
CH3COOH
三、丙二酸二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
❖用卤代烃为原料引入烃基,可合成一元羧酸:
NaHSO3
肟 腙 α-羟基腈 α-羟基磺酸钠
❖加入与烯醇式作用的试剂,只要加入足够的试剂,也 可以全部起烯醇式的反应。
OH C CH
Na Br2 / CCl4
FeCl3
H2 褪色 紫色
二、β-二羰基化合物的酸性和烯醇负离子的稳定性
由于β-二羰基化合物中的亚甲基同时受到两个羰基的 影响,使α-氢原子有较强的酸性,例如,简单的羰基 化合物如丙酮的烯醇含量是0.00015%(见P300),丙二 酸二乙酯的烯醇含量是0.1%,而2,4-戊二酮的烯醇含量 是76% ,远比醇、水的酸性强。
O R-CH-CH 2CH2-C-OH
OH
O RCH=CH-C-OH + H2O
,不饱和酸
(有 pp 共轭)
-H2O
R- CH O
+ H2O O
内酯
(有五元环)
羟基酸
O R-CH-CH2CH2CH2-C-OH
-H2O
R-CH O
OH
O
+ H2O
内酯 (有六元环)
由以上反应可知,共轭体系、五元环、六元环稳定。 许多内酯存在于自然界,有些是天然香精的主要成分。例如:
三、β-二羰基化合物碳负离子的反应
由共振结构式可以看出,带部分负电荷的碳原子或氧原子, 都具有亲核性能,因此在碳原子和氧原子上都有可能发生亲 核反应,如下列简式所示:
O CC E
O CC
E
OE CC
E
O
CC
但反应主要发生在亲核的碳原子上,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得到 的主要是碳原子上的烷基化或酰基化产物;也有少量氧原子 上的烷基化或酰基化产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