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合集下载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第2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学习要点一、细菌的分布1. 土壤主要存在一些自营菌和腐物寄生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土壤中也有一些随着人及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残骸进入土壤的致病菌,但只有能形成芽胞的致病菌,如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芽胞杆菌等可长时间存活。

处理被泥土污染的创伤时要特别注意防止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等的感染。

2.水如被人和动物粪便污染,就可能带上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霍乱弧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钩端螺旋体等。

通过水源易引起各种感染,特别是消化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3.空气空气中的细菌是吸附在尘埃微粒上,常见的致病菌有结核分支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百日咳鲍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军团菌等,可引起呼吸道传染病或伤口感染。

4.有生命物体的表面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这些部位能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条件,存在着复杂的细菌群及其它微生物,包括致病菌和非致病菌。

5.无生命物体的表面和与外界相通的内表面其细菌均来源于土壤、水、空气以及人和动物的污染。

二、消毒与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来抑制或杀死外环境中及机体体表的微生物,以防止微生物污染或病原微生物传播的方法。

以下术语常用来表示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微生物的杀灭程度。

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灭芽胞或某些非23 病原微生物。

用以消毒的药品称为消毒剂(disinfectant )。

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

需进入人体内部的医用器材要求绝对无菌。

防腐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细菌一般不死亡。

无菌不存在活菌的意思。

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清洁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

是物品消毒、灭菌前必须经过的处理过程,有利于提高消毒、灭菌的效果。

1.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灭菌法高温对细菌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

3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带答案2016.10.30

3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带答案2016.10.30

第三章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一、单5选11.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无菌D.防腐E.无菌操作2.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无菌D.防腐E.无菌操作3.微生物学实验过程中防止污染与感染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无菌D.防腐E.无菌操作4.消毒的含义是: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5.灭菌的概念是:A.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D.杀死细菌繁殖体E.使物体不含活菌6.防腐的概念是: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7.无菌是指:A.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物体上无活的微生物存在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8.下列哪项可经巴氏消毒法灭活:A.牛奶B.空气C.手术器械D.基础培养基E.物体表面9.巴氏消毒法的温度和时间是:A.100℃ 10分钟B.121℃ 15分钟C.80℃ 10分钟D.62℃ 30分钟E.71.7℃ 30分钟10.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参数为:A.100℃10~20分钟B.121.3℃15~20分钟C.80 ℃ 5~10分钟D.62℃30分钟E.71.7℃15~30分钟11.正常微生物群是指:A.广泛存在于正常人体内脏的微生物群B.存在于正常人体所有腔道的微生物群C.正常时对人体无害也无利的微生物群D.存在于出生前后的正常人群体表的微生物群E.存在于正常人体体表的微生物群12.条件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条件不包括:A.寄居部位的改变 B.免疫功能降低 C.微生物群分布失调D.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正常微生物群被抑制E.使用有关的微生态制剂13.正常微生物群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不包括:A.生物拮抗 B.营养作用 C.抗炎症作用D.免疫作用 E.抗衰老作用14.大肠杆菌通常寄生于正常人体的:A.皮肤 B.口腔 C.外耳道 D.肠道 E.尿道15.幽门螺杆菌常寄生于人体的部位是:A.胃 B.口腔 C.皮肤 D.外耳道 E.尿道16.因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属于:A.外源性感染 B.微生物失调 C.交叉感染D.环境污染感染 E.潜伏感染17.治疗微生物群失调症可使用:A.维生素 B.纤维素 C.抗生素 D.类毒素 E.微生物制剂18.*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内明显减少的细菌是:A.双岐杆菌 B.乳酸杆菌 C.大肠杆菌 D.葡萄球菌 E.肠球菌19.关于条件致病微生物感染,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为外源性感染B.均为医院内感染 C.近年感染率明显下降D.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生 E.均为菌群失调所致20.水源被细菌污染后,常可引起:A.呼吸道传染病B.消化道传染病 C.伤口化脓性感染D.泌尿道感染 E.厌氧菌感染21.正常人体有正常菌群分布的部位是:A.脑组织B.胃内 C.血液D.心脏 E.体表及外界相通的腔道22.土壤的芽胞菌感染人体的常见途径为:A.消化道B.呼吸道 C.血液D.伤口E.接触23.下列何种不是湿热灭菌法:A.巴氏消毒法 B. 滤过除菌法 C. 煮沸法D. 高压蒸气灭菌法 E.间歇蒸气灭菌法24.火焰灼烧灭菌法适合的对象是:A.培养基B. 接种环C.手术器械D. 敷料E. 一次性注射用具25.下列消毒灭菌法正确的是:A. 接种环——干烤B. 手术器械——漂白粉C. 饮水——过滤除菌D.体温表——煮沸E.敷料包——离压蒸汽灭菌法26.下列有关紫外线描述,哪项不正确:A.穿透力强 B.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C.消毒效果与作用时间有关D.对人体皮肤、眼睛有损失作用E.能干扰细菌DNA复制与转录27.利用紫外线灯杀菌时,紫外线的照射时间为:A. 5minB. 30minC. 60minD.10minE.15min28. 紫外线最强的杀菌波长应为:A.265-266nmB.200-300nmC.136-390nmD.136-260nmE.236-300nm29.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大量消毒可采用:A.煮沸 B.巴氏消毒法 C.电离辐射D.干热灭菌法 E.高压蒸汽灭菌法30.不属重金属盐类的消毒剂是:A.高锰酸钾B. 氯化汞C. 汞溴红D.硝酸银E. 蛋白银31.乙醇消毒剂常用的浓度是:A.100% B.95% C.75% D.50% E.30%32.乙醇的消毒机制是:A. 干扰染色体的复制和转录B.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C. 蛋白质凝固、变形 D .干扰代谢 E.破坏细胞壁33.新生儿预防淋病奈瑟菌性结膜炎可用哪种化学消毒剂:A.0.1%硝酸银B. 1%硝酸银C. 3%过氧化氢D.75%乙醇E.以上不是34.地面、排泄物消毒可采用的是:A. 0.1%高锰酸钾B. 1%硝酸银C. 3%过氧化氢D .75%乙醇 E.生石灰35.含糖类、血清或鸡蛋的培养基灭菌宜采用:A.煮沸法B.流通蒸汽灭菌法C. 间歇蒸汽灭菌法D.高压蒸汽灭菌法E.干烤法36.正常菌群变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中,错误的是:A.机体免疫力下降B.寄居部位改变C. 机体外伤D.饮食不洁E.大剂量使用抗生素37.常用于手术器械灭菌的是:A.高压蒸汽灭菌法B.紫外线照射法C.巴氏消毒法D.滤过除菌法E.干烤法38.影响消毒剂效果的因素中,最不重要的是:A. 消毒剂的使用浓度B. 消毒剂的作用时间C. 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D. 湿度E.温度39.根据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分类埃博拉病毒属于:A. 第一类微生物B. 第二类微生物C.第三类微生物D.第四类微生物E.第五类微生物40.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分级中安全防护级别最高的是:A. BSL-1B. BSL-2C. BSL-3D. BSL-4E. BSL-5答案:1.B2.A3.E4.B5.A6.E7.C8.A9.D 10.B 11.E 12.E 13.C 14.D 15.A 16.B 17.E 18.A 19.D 20.B 21.E 22.D 23.B 24.B 25.E 26.A 27.C 28.A 29.C 30.A31.C 32.C 33.B 34.E 35.C 36.D 37.A 38.D 39.D 40.D二、填空题1.化学消毒剂杀菌或抑菌的作用机制有、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等类型2.常用于饮用水消毒和游泳池水消毒的消毒剂是和。

细菌的分布消毒与灭菌实验反思

细菌的分布消毒与灭菌实验反思

细菌的分布消毒与灭菌实验反思你对“消毒”的理解是什么?它可以帮助我们保护自己,也就说它可以杀菌。

但我今天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新型细菌—结核杆菌。

这种细菌比青霉素还厉害呢!当病人得了肺炎,医院里经常会使用这种药物来治疗肺炎。

因为人体内没有抵抗力和免疫能力,所以每次使用后都必须把被污染过的衣服、床单等清洗干净,否则第二年仍然会感冒。

最近我们进行了细菌分布消毒与灭菌实验活动。

那我们先看图吧:我把刀刃放入试管底部,再将刀尖伸出到试管外面接触桌面;第一组用95%的酒精擦拭刀子,而第三组只需拿棉签轻轻地蘸取95%的酒精就足够了。

观察显微镜,看见了许多像白花一样的东西……下面请同学们回答问题:1.在刀子上发现了哪些细菌?它们主要存在于哪儿?2.用火烧或高压锅蒸能不能杀死细菌?3.为什么在操作前要把试管壁和刀尖都用酒精擦一遍呢?4.如果我们遇到一件事情无法判断正确与错误时怎么办?那就用我们平时练习过的两条标准:一看(有没有标准),二听(有没有标准)。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发现:第一小组没有区别开操作步骤,所以很多细菌并未杀死;第三组虽然酒精少,但棉签蘸酒精太多,反而影响了效果。

针对以上几点,我给大家提了几点建议:1.在试管里加水滴是为了避免空气干扰,而且一定要等酒精完全挥发之后再把瓶盖打开。

2.第一组不应该直接把手指伸入试管,应先戴好手套,或者洗干净双手,防止手上的细菌带到酒精里去。

学生做实验,老师巡视,并记录数据及注意事项。

实验中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在用酒精擦拭刀子时,不仅用了95%的酒精,而且又沾了一些95%的酒精,造成大量浪费;第二组将棉签头浸湿后伸进试管搅拌,结果弄脏了棉签头,也没有得到满意的效果;最后一组,即便只拿棉签蘸取95%的酒精也觉得已经很充分了,这种浪费酒精资源的做法真让人惋惜啊!我想:虽然老师刚刚说的这几点不容易注意,但是一些学生心里却想着只要节约一点酒精就好,从来没想过还要从其他方面寻找原因;总而言之,这个实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浪费可耻,希望同学们以后能从这个教训中吸取经验教训。

细菌的分布消毒和灭菌

细菌的分布消毒和灭菌

细菌的分布消毒和灭菌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 细菌的分布、消毒和灭菌 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 _____一、 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体,树立“有菌观念”,从而认识无菌操作对于微生物学及医学实践的重要性。

2. 了解正常人体中寄居着种类繁多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不引起人类疾病,称为正常菌群。

熟悉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掌握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3. 观察细菌鞭毛的变异4. 熟悉生物因素对细菌的作用 二、 实验材料三、 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大肠杆菌肉汤培养液、枯草杆菌肉汤培养液、无菌毛细吸管、肉汤培养基管、电炉、锅子、高压灭菌器、接种环、酒精灯、紫外线灯、大肠杆菌培养物四、 操作方法1. 细菌的分布1) 空气中的细菌(8人一组)2) 取普通琼脂平板一个,打开盖暴露于空气中约15-30分钟,然后盖好,放37℃温箱孵育24小时后观察结果,计算有多少个菌落。

3) 手指皮肤上的细菌(8人一组)4) 用手指直接涂于普通琼指平板上,放37℃温箱孵育,24小时后观察结果,记录有多少种不同特征的菌落。

2. 消毒和灭菌1) 煮沸与高压灭菌法(2人一组)2) ●菌液:大肠杆菌/枯草杆菌3) ●甲组:煮沸(100℃,5min )4) ●乙组:高压灭菌法(121 ℃,20min ) 5) ●丙组:不作任何加热处理6) 紫外线灭菌(8人一组) 图1 图1① 以灭菌接种环挑取大肠埃希菌培养物,于琼脂平板上作来回密集划线接种。

② 半启皿盖(将皿盖遮住涂面的1/2),置于紫外线灯下lm 以内接受照射30分钟。

③ 盖上皿盖,于37℃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

3. 抗生素的抗菌试验 图24. ●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1号、2号 5. 示教抑菌圈uv30’培养箱1) 化学消毒剂对细菌的影响 2) ●观察抑菌圈3) 细菌鞭毛的变异 %石炭酸 图2 迁徙生长(H )变形杆菌 点状生长、单个菌落(O ) 五、 实验结果1. 细菌分布的实验结果表1细菌分布的实验结果检查材料 空气手指细菌生长情况菌落个数平板培养基表面或多或少有菌落生长。

(完整)3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带答案2016.10.30

(完整)3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带答案2016.10.30

第三章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一、单5选11。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

消毒 B.灭菌 C.无菌 D.防腐 E.无菌操作2。

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

消毒 B。

灭菌 C。

无菌 D。

防腐 E.无菌操作3。

微生物学实验过程中防止污染与感染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无菌D.防腐 E。

无菌操作4.消毒的含义是: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

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5.灭菌的概念是:A。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D。

杀死细菌繁殖体E。

使物体不含活菌6.防腐的概念是:A。

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7.无菌是指:A。

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物体上无活的微生物存在 D。

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8.下列哪项可经巴氏消毒法灭活:A。

牛奶 B。

空气 C.手术器械 D。

基础培养基 E。

物体表面9.巴氏消毒法的温度和时间是:A。

100℃ 10分钟 B。

121℃ 15分钟 C.80℃ 10分钟D。

62℃ 30分钟 E。

71.7℃ 30分钟10.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参数为:A。

100℃10~20分钟 B。

121.3℃15~20分钟 C。

80 ℃ 5~10分钟D.62℃30分钟E.71.7℃15~30分钟11.正常微生物群是指:A.广泛存在于正常人体内脏的微生物群B.存在于正常人体所有腔道的微生物群C。

正常时对人体无害也无利的微生物群D.存在于出生前后的正常人群体表的微生物群E.存在于正常人体体表的微生物群12。

条件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条件不包括:A.寄居部位的改变 B.免疫功能降低 C.微生物群分布失调D.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正常微生物群被抑制E.使用有关的微生态制剂13.正常微生物群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不包括:A.生物拮抗 B.营养作用 C.抗炎症作用D.免疫作用 E.抗衰老作用14.大肠杆菌通常寄生于正常人体的:A.皮肤 B.口腔 C.外耳道 D.肠道 E.尿道15。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带答案(参考相关)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带答案(参考相关)

第三章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一、单5选11.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无菌D.防腐E.无菌操作2.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无菌D.防腐E.无菌操作3.微生物学实验过程中防止污染与感染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无菌D.防腐E.无菌操作4.消毒的含义是: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5.灭菌的概念是:A.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D.杀死细菌繁殖体E.使物体不含活菌6.防腐的概念是: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7.无菌是指:A.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物体上无活的微生物存在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8.下列哪项可经巴氏消毒法灭活:A.牛奶B.空气C.手术器械D.基础培养基E.物体表面9.巴氏消毒法的温度和时间是:A.100℃ 10分钟B.121℃ 15分钟C.80℃ 10分钟D.62℃ 30分钟E.71.7℃ 30分钟10.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参数为:A.100℃10~20分钟B.121.3℃15~20分钟C.80 ℃ 5~10分钟D.62℃30分钟E.71.7℃15~30分钟11.正常微生物群是指:A.广泛存在于正常人体内脏的微生物群B.存在于正常人体所有腔道的微生物群C.正常时对人体无害也无利的微生物群D.存在于出生前后的正常人群体表的微生物群E.存在于正常人体体表的微生物群12.条件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条件不包括:A.寄居部位的改变 B.免疫功能降低 C.微生物群分布失调D.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正常微生物群被抑制E.使用有关的微生态制剂13.正常微生物群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不包括:A.生物拮抗 B.营养作用 C.抗炎症作用D.免疫作用 E.抗衰老作用14.大肠杆菌通常寄生于正常人体的:A.皮肤 B.口腔 C.外耳道 D.肠道 E.尿道15.幽门螺杆菌常寄生于人体的部位是:A.胃 B.口腔 C.皮肤 D.外耳道 E.尿道16.因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属于:A.外源性感染 B.微生物失调 C.交叉感染D.环境污染感染 E.潜伏感染17.治疗微生物群失调症可使用:A.维生素 B.纤维素 C.抗生素 D.类毒素 E.微生物制剂18.*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内明显减少的细菌是:A.双岐杆菌 B.乳酸杆菌 C.大肠杆菌 D.葡萄球菌 E.肠球菌。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带答案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带答案

第三章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一、单5选11.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无菌D.防腐E.无菌操作2.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无菌D.防腐E.无菌操作3.微生物学实验过程中防止污染与感染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无菌D.防腐E.无菌操作4.消毒的含义是: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5.灭菌的概念是:A.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D.杀死细菌繁殖体E.使物体不含活菌6.防腐的概念是: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7.无菌是指:A.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C.物体上无活的微生物存在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8.下列哪项可经巴氏消毒法灭活:A.牛奶B.空气C.手术器械D.基础培养基E.物体表面9.巴氏消毒法的温度和时间是:A.100℃ 10分钟B.121℃ 15分钟C.80℃ 10分钟D.62℃ 30分钟E.71.7℃ 30分钟10.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参数为:A.100℃10~20分钟B.121.3℃15~20分钟C.80 ℃ 5~10分钟D.62℃30分钟E.71.7℃15~30分钟11.正常微生物群是指:A.广泛存在于正常人体内脏的微生物群B.存在于正常人体所有腔道的微生物群C.正常时对人体无害也无利的微生物群D.存在于出生前后的正常人群体表的微生物群E.存在于正常人体体表的微生物群12.条件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条件不包括:A.寄居部位的改变 B.免疫功能降低 C.微生物群分布失调D.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正常微生物群被抑制E.使用有关的微生态制剂13.正常微生物群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不包括:A.生物拮抗 B.营养作用 C.抗炎症作用D.免疫作用 E.抗衰老作用14.大肠杆菌通常寄生于正常人体的:A.皮肤 B.口腔 C.外耳道 D.肠道 E.尿道15.幽门螺杆菌常寄生于人体的部位是:A.胃 B.口腔 C.皮肤 D.外耳道 E.尿道16.因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属于:A.外源性感染 B.微生物失调 C.交叉感染D.环境污染感染 E.潜伏感染17.治疗微生物群失调症可使用:A.维生素 B.纤维素 C.抗生素 D.类毒素 E.微生物制剂18.*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内明显减少的细菌是:A.双岐杆菌 B.乳酸杆菌 C.大肠杆菌 D.葡萄球菌 E.肠球菌19.关于条件致病微生物感染,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为外源性感染B.均为医院内感染 C.近年感染率明显下降D.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生 E.均为菌群失调所致20.水源被细菌污染后,常可引起:A.呼吸道传染病B.消化道传染病 C.伤口化脓性感染D.泌尿道感染 E.厌氧菌感染21.正常人体有正常菌群分布的部位是:A.脑组织B.胃内 C.血液D.心脏 E.体表及外界相通的腔道22.土壤的芽胞菌感染人体的常见途径为:A.消化道B.呼吸道 C.血液D.伤口E.接触23.下列何种不是湿热灭菌法:A.巴氏消毒法 B. 滤过除菌法 C. 煮沸法D. 高压蒸气灭菌法 E.间歇蒸气灭菌法24.火焰灼烧灭菌法适合的对象是:A.培养基B. 接种环C.手术器械D. 敷料E. 一次性注射用具25.下列消毒灭菌法正确的是:A. 接种环——干烤B. 手术器械——漂白粉C. 饮水——过滤除菌D.体温表——煮沸E.敷料包——离压蒸汽灭菌法26.下列有关紫外线描述,哪项不正确:A.穿透力强 B.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C.消毒效果与作用时间有关D.对人体皮肤、眼睛有损失作用E.能干扰细菌DNA复制与转录27.利用紫外线灯杀菌时,紫外线的照射时间为:A. 5minB. 30minC. 60minD.10minE.15min28. 紫外线最强的杀菌波长应为:A.265-266nmB.200-300nmC.136-390nmD.136-260nmE.236-300nm29.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大量消毒可采用:A.煮沸 B.巴氏消毒法 C.电离辐射D.干热灭菌法 E.高压蒸汽灭菌法30.不属重金属盐类的消毒剂是:A.高锰酸钾B. 氯化汞C. 汞溴红D.硝酸银E. 蛋白银31.乙醇消毒剂常用的浓度是:A.100% B.95% C.75% D.50% E.30%32.乙醇的消毒机制是:A. 干扰染色体的复制和转录B.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C. 蛋白质凝固、变形 D .干扰代谢 E.破坏细胞壁33.新生儿预防淋病奈瑟菌性结膜炎可用哪种化学消毒剂:A.0.1%硝酸银B. 1%硝酸银C. 3%过氧化氢D.75%乙醇E.以上不是34.地面、排泄物消毒可采用的是:A. 0.1%高锰酸钾B. 1%硝酸银C. 3%过氧化氢D .75%乙醇 E.生石灰35.含糖类、血清或鸡蛋的培养基灭菌宜采用:A.煮沸法B.流通蒸汽灭菌法C. 间歇蒸汽灭菌法D.高压蒸汽灭菌法E.干烤法36.正常菌群变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中,错误的是:A.机体免疫力下降B.寄居部位改变C. 机体外伤D.饮食不洁E.大剂量使用抗生素37.常用于手术器械灭菌的是:A.高压蒸汽灭菌法B.紫外线照射法C.巴氏消毒法D.滤过除菌法E.干烤法38.影响消毒剂效果的因素中,最不重要的是:A. 消毒剂的使用浓度B. 消毒剂的作用时间C. 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D. 湿度E.温度39.根据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分类埃博拉病毒属于:A. 第一类微生物B. 第二类微生物C.第三类微生物D.第四类微生物E.第五类微生物40.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分级中安全防护级别最高的是:A. BSL-1B. BSL-2C. BSL-3D. BSL-4E. BSL-5答案:1.B2.A3.E4.B5.A6.E7.C8.A9.D 10.B 11.E 12.E 13.C 14.D 15.A 16.B 17.E 18.A 19.D 20.B 21.E 22.D 23.B 24.B 25.E 26.A 27.C 28.A 29.C 30.A31.C 32.C 33.B 34.E 35.C 36.D 37.A 38.D 39.D 40.D二、填空题1.化学消毒剂杀菌或抑菌的作用机制有、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等类型2.常用于饮用水消毒和游泳池水消毒的消毒剂是和。

实验三 细菌的分布消毒和灭菌ppt实用资料

实验三 细菌的分布消毒和灭菌ppt实用资料
1%石炭酸 点状生长、单个菌落(O) 取普通琼脂平板一个,打开盖暴露于空气中约15-30分钟,然后盖好,放37℃温箱孵育24小时后观察结果,计算有多少个菌落。 掌握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丙组:不作任何加热处理 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 掌握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化学消毒剂对细菌的影响 甲组:煮沸(100℃,5min) 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
掌握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
化学消毒对细菌的影响
乙组:高压灭菌法(121 ℃,20min)
化学消毒剂对细菌的影响
紫外线灭菌(8人一组)
掌握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抑菌圈
鞭毛变异
变形杆菌
迁徙生长(H)
0.1%石炭酸 点状生长、单个菌落(O)
接种大 肠杆菌
班级、姓名/学号、 大肠 枯草
uv30’
培养箱
接种枯 草杆菌
抗生素的抗菌试验
• 4人一组 • 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
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1号、2号 丙组:不作任何加热处理
故紫外线常用于手术室、无菌室的空气消毒及物体表面消毒
• 密集划线 化学消毒剂对细菌的影响
• 观察细菌鞭毛的变异 • 熟悉生物因素对细菌的作用
空气中细菌的检查
• 取普通琼脂平板一个,打开盖暴露于 空气中约15-30分钟,然后盖好,放 37℃温箱孵育24小时后观察结果,计 算有多少个菌落。
手指细菌的检查
• 用手指直接涂于普通琼指平板上,放37℃ 温箱孵育,24小时后观察结果,记录有多 少种不同特征的菌落。
煮沸与高压灭菌法
• 2人一组 • 菌液:大肠杆菌/枯草杆菌 • 甲组:煮沸(100℃,5min) • 乙组:高压灭菌法(121 ℃,20min) • 丙组:不作任何加热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细菌的分布检查
(一)空气中的细菌检查 【材料】 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 【方法】 ①取普通琼脂平板一只开启皿盖,培养基面向上放于实验桌上,暴露 5~ 30min 后盖好。 ②置 37℃培养 18~24 小时后观察结果。 【结果】(填表 10-1) 平板培养基表面或多或少有菌落生长。
(二)地面水中的细菌检查 【材料】 地面水(河水、井水或池水)、高层琼脂培养基、1ml 无菌吸管、灭菌培养皿。 【方法】 ①以无菌吸管吸取 1ml 地面水,加入灭菌平皿中。 ②将已溶化且冷至 45℃左右的高层琼脂倾注人上述平皿中,加盖后轻轻摇
消毒前手指皮肤
皮肤消毒试验结果
37℃ 24h 培养细菌生长情况
消毒后手指皮肤
结果解释
对照(不接种)
2、 化学消毒剂对细菌的影响 【原理】 有些化学药品浓度高时能杀灭病原微生物,称为化学消毒剂;浓度低时能抑 制细菌生长,称为防腐剂。由于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细胞往往具有毒性作用,故只 能外用。不同细菌对不同的化学消毒剂具有不同的敏感性。 【材料】 1%龙胆紫、2%碘酒、2%红汞、1:1000 新洁尔灭、无菌滤纸片、葡萄球菌 培养液、大肠埃希菌培养液、琼脂平板、无齿小镊子。 【方法】 取琼脂平板两块,分别在其底部注明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同时将每块平 皿底部玻璃面划分 4 等分,并分别标明龙胆紫、碘酒、红汞、新洁尔灭。(操作 方法与药敏试验相似)
平板上用黑纸遮盖部分
菌生长,未遮盖部分
菌生长。
这说明紫外线具有
作用,但
力弱。 (三)化学消毒法 1、皮肤消毒试验 【原理】 乙醇可使菌体蛋白脱水凝固或与菌体蛋白、酶蛋白等结合而使之变性失活。
70%~75 %乙醇在 15~30 秒即将细菌杀死。但 95%的乙醇消毒效果反不如
70%~75%为好,因高浓度乙醇使菌体蛋白表面迅速凝固,影响乙醇继续进入菌 体发挥作用。2.5%的碘酒可使菌体酶蛋白中的硫氢基(-SH)改变,使酶失去活性, 导致机能障碍而死亡。
细菌生长情况 菌落个数
实验体会
二、消毒灭菌试验
(一)煮沸与高压灭菌法 【原理】 高温对细菌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主要机制是凝固菌体蛋白质,也可能与细菌 DNA 单螺旋断裂、细菌细胞膜功能受损及菌体电解质浓缩有关。 湿热灭菌法所需温度比干热法为低,时间较短。尤其是高压蒸气灭菌,因增 加压力而提高沸点,灭菌效果最佳。有芽胞的细菌由于对热的抵抗力比无芽胞细 菌强,所以只有采用高压蒸气灭菌法才能将芽胞彻底杀灭。 【材料】 琼脂平板两块、肉汤管两支、大肠埃希菌和枯草芽胞杆菌肉汤培养物。 【方法】 ①取琼脂平板两块,用记号笔分别在二平板底部玻面上,注明大肠埃希菌 和枯草芽胞杆菌,并分别将二块平板底玻璃面划分三等份,于每块平板的三等份 上分别注明对照、加热 100℃ 10min 及加热 121℃ 20min。 ②取肉汤管二支,分别注明加热 100℃ l0min 及加热 121℃ 20min,用毛 细吸管吸取大肠埃希菌肉汤培养物,于上述二支肉汤管中各加入菌液一滴。混匀, 再用接种环于二支肉汤管的任何一管中取一环菌液接种于大肠埃希菌平板的对
【材料】 普通琼脂平板一个、2.5%碘酒、75%乙醇。 【方法】 取普通琼脂平板一个,用蜡笔在平板背面玻璃上划成五等分,并贴上标签; 两人用手在培养基上各涂一格,然后用 2.5%碘酒、75%乙醇消毒手指后再各涂 另一格,留一格作对照,盖好平板,置 37℃温箱中培养 24 小时0℃ l0min 及加热 121℃ 20min(高压蒸气 15 磅、
20min),再各取一接种环分别接种于平板的相应部位。枯草芽胞杆菌以同法试验。
③将二块琼脂平板接种物置 37℃培养 24 小时,比较培养基上二种细菌的
生长情况。
【结果观察】(填表 10-2)
表 10-2 煮沸和高压灭菌实验结果
动,使水与琼脂充分混匀,静凝。 ③37℃ 24 小时后取出观察,计数菌落。 【结果】(填表 10-1)
(三)衣服、票证、头发、手指皮肤上的细菌检查
【材料】
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
【方法】
取普通平板一个,用蜡笔在平板背面玻璃上划成四等分,并贴上标签(图
10-1)。然后以无菌操作法,用衣袖角、票证、头发及手指或指甲污物,在平板
细菌名称
100℃ 10 分钟
121℃ 20 分钟
未加热(对
照)
枯草芽胞杆菌
大肠埃希菌
结果分析
(二)紫外线杀菌法 【原理】 波长 265~266nm 的紫外线因与 DNA 吸收光谱-致而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其机 制是使细菌 DNA 相邻的胸腺嘧啶形成二聚体,从而破坏 DNA 构型,干扰其正常复 制,导致细菌死亡。 紫外线杀菌力虽强,但穿透力弱,故只能用于实验室、病房或手术室空气及 物体表面的消毒灭菌。另外,杀菌波长的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眼睛等有损伤作用, 应注意防护。 【材料】 大肠埃希菌培养物、琼脂平板、接种环、酒精灯、紫外线灯。 【方法】 ①以灭菌接种环挑取大肠埃希菌培养物,于琼脂平板上作来回密集划线接 种。 ②半启皿盖(将皿盖遮住涂面的 1/2),置于紫外线灯下 lm 以接受照射 30 分钟。 ③盖上皿盖,于 37℃培养 24 小时后观察结果。 【结果观察】(填空)
侧,然后改用灭菌接种环作分离划线接种。盖上皿盖,37℃孵育 24 小时(或者 采用咳喋法)。
【结果】(填表 10-1) 琼脂平板表面有菌落生长。其中占优势的是一种细小菌落,其周围有草绿色 的不完全溶血环。此为咽喉部的正常菌群—甲型链球菌。 (五)实验结果观察(填表)
细菌分布的实验结果
检查材料
空气 水 衣角 票证 头发 手指 咽喉部
培养基表面相应部位轻轻涂抹,置 37℃培养 24 小时,观察并记录结果。
【结果】填表
培养基表面涂抹处有菌落生长。
衣服、票证、头发、
菌检查
手指皮肤上的细
(四)正常人体咽喉部的细菌检查 【材料】 血液琼脂平板培养基、灭菌棉拭、接种环、酒精灯。 【方法】 取灭菌棉拭一支,在被检查者咽喉部轻轻涂擦后,再涂于血液琼脂培养基—
实验三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目的】 ①了解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体,树立“有菌观念”,从而认识无 菌操作对于微生物学及医学实践的重要性。 ②了解正常人体中寄居着种类繁多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不引起人类疾病,称 为正常菌群。 ③熟悉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学习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④了解不同细菌对外界因素具有不同的抵抗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