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

合集下载

什么是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

什么是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

“公赐之食,食舍肉。” ——前“食”为名词, 食物。后“食”为动词,吃。这句意思是,吃东西时 把肉放在一边。此选自《郑伯》,公即郑伯郑庄公, 之代指颍考叔。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食”为动 词,使动用法,给……吃,活用。现代表示这个意思的 词已经写做“饲养”的“饲”了。
“食”兼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因此属于词兼 类。 现代汉语也具有这两种词类:“废寝忘食”; “多食蔬菜少食肉”。
使动用法是“使动词”具有“使宾语 怎么样”的意思,它表示一种客观结果, 实际上主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改变了宾语 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或使宾语 发出某种动作行为,总之,使宾语变得跟 以前不一样。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 尽心上》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
则王怒。
《孟子· 梁惠王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 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具有“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状”的意思。
1、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战国策· 齐策》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战国策· 齐策》 3、……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 居,乐其俗。 《老子》
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区别
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在结构上相同,并 无特殊的语法标志。同一个词既可用于意动, 也可用于使动,二者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含 义上。
而意动用法是“意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 的意思,它表示一种主观看法,强调主语所代表的人 的一种主观认识。这种主观看法、主观认识同宾语所 代表的人或事物的客观状况也许相符,也许不相符; 但不论相符与否,都没有改变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的性质状态。这是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区别。因此, 在确定一个词究竟是用作使动还是意动时,一定要认 真分析、体会上下文的意思,不可含糊。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卖油翁》1.但微颔之“颔”转化为动词“点头”。

《三峡》2.每至晴初霜旦“霜”转化为动词“下霜”。

《黔之驴》3.驴不胜怒,蹄之“蹄”转化为动词“用蹄子踢”。

《口技》4.妇抚儿乳“乳”转化为动词“喂乳”。

5.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转化为动词“说出”。

6.其夫呓语“呓语”转化为动词“说梦话”。

7.会宾客大宴“宴”由名词“宴席”转化为动词“宴请”。

《满井游记》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茗”“罍”“歌”“红装”“蹇”等分别转化为动词“汲泉”“喝茶”“端酒杯”“唱歌”“穿着艳装”“骑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9.人恒过“过”转化为动词“犯过失”。

《曹刿论战》10.神弗福也“福”转化为动词“保佑”。

11.公将鼓之“鼓”转化为动词“击鼓”。

《狼》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转化为动词“打洞”。

《公输》1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也“寇”转化为动词“入侵”。

《捕蛇者说》14.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腊”转化为动词“风干”,这里译为“把……晾干”。

15.又安敢毒耶“毒”转化为动词“怨恨”。

《约客》16.黄梅时节家家雨“雨”转化为动词“下雨”。

《送东阳马生序》1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缊袍敝衣”是“穿缊袍敝衣”的意思。

18.腰白玉之环“腰”转化为动词“腰佩”。

(二)名词作状语现代汉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很少作状语。

古代汉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以作状语。

由于名词的这种作用和副词相似,所以有的人称之为名词用如副词。

普通名词作状语,有的表示处所或工具,有的表示对待人的态度,有的表示比喻。

1.表示方位或处所。

例如:《山海经·夸父逐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表示方位)《荀子·劝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表示方位)《汉书·张骞传》大月氏复西.走。

(表示方位)《范雎说秦王》范雎至秦,王庭.迎。

(表示处所)《战国策·齐策》群臣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超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超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即这个词本是名词,在语境义中作动词使用。

例如(1)一狼洞其中(《狼》):(2)不能名其一处(《口技》):2、形容词用作动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词形发生改变充当动词使用。

例如(1)香远益清(《爱莲说》):(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3、形容词用作名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当名词使用。

例如(1)此皆良实(《出师表》:(2)《陈涉世家》:4、名词作状语: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有一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面充当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地点、所用的工具。

例如(1)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2)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5、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例如(1)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2)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3)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两章》6、意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例如(1)邑人奇之(《伤仲永》)(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例句1、狼不敢前(前:上前名词用作动词)《狼》2、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狼一样名词作状语)《狼》3、一狼洞其中(洞:打洞名词用作动词)4、渔人甚异之。

(异:对此感到诧异意动用法)《桃花源记》5、妇抚儿乳(乳:喂奶名词用做动词)《口技》6、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名词用做动词)《口技》7、邑人奇之(奇:以之为奇意动用法)《伤仲永》8、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其父为宾客意动用法)《伤仲永》9、父利其然也(利:认为这种情况有利可图意动用法)《伤仲永》1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名词作状语)《愚公移山》11、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飞奔的马名词用做动词)《三峡》1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那样名词作状语)《小石潭记》潭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词作状语)《小石潭记》心乐之(乐以之为乐意动用法)《小石潭记》凄神寒骨(凄:使--- ---凄凉,寒:使--- ---寒冷使动用法)《小石潭记》1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名词作状语)《小石潭记》14、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缟素:穿孝服名词用作动词)《唐雎不辱使命》15、死国可乎?(死:为国事而死为动用法)《陈涉世家》16、陈胜王(王:为王名词用作动词)《陈涉世家》17、置人所罾鱼腹中(罾:用网捕名词用作动词)《陈涉世家》18、忿恚尉(忿恚:使尉恼怒使动用法)《陈涉世家》19、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铁甲,锐:武器形容词用作名词)《陈涉世家》20、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轩邈: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作动词)《与朱元思书》2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醉翁亭记》。

词类活用6大类型及例子

词类活用6大类型及例子

词类活用6大类型及例子词类活用是指词汇在句子中根据语法功能的不同而发生的变化。

根据不同的语法功能,词汇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和介词六大类。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六类词的活用类型,并且给出相应的例子。

一、名词(Noun)的活用类型:1. 单数形式(Singular form):表示一个人、物或概念,如:book (书)、dog(狗)、love(爱)。

2. 复数形式(Plural form):表示多个人、物或概念,如:books (书籍)、dogs(狗)、loves(爱)。

3. 所有格形式(Possessive form):表示所有权关系,如:book's (书的)、dogs'(狗的)、love's(爱的)。

二、动词(Verb)的活用类型:1. 一般现在时(Simple Present Tense):表示经常性的或普遍性的动作或状态,如:I play(我玩)、He eats(他吃)、They dance (他们跳舞)。

2. 一般过去时(Simple Past Tense):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或状态,如:I played(我玩过)、He ate(他吃过)、They danced(他们跳过)。

3. 现在进行时(Present Continuous Tense):表示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如:I am playing(我正在玩)、He is eating(他正在吃)、They are dancing(他们正在跳舞)。

4. 过去进行时(Past Continuous Tense):表示过去某一时刻正在进行的动作,如:I was playing(我当时正在玩)、He was eating (他当时正在吃)、They were dancing(他们当时正在跳舞)。

5. 一般将来时(Simple Future Tense):表示将来要发生的动作或状态,如:I will play(我将要玩)、He will eat(他将要吃)、They will dance(他们将要跳舞)。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

五、活用为名词: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前一个“圣”,圣人;前一个“愚”,愚人。) 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固:险固的地势。) 3、其至又加少矣。 (至,到达的人) 4、追亡逐北 (亡:逃跑的军队) 5、不能容于远近。 (远近:远处和近处的人)
当形容词\动词处于主语\宾语的位置时则译为名词。
【知识梳理】 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 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 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 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 里作动词用,“杀”的意思。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1、沛公军霸上。 (“军”,驻军、驻扎)
知识点巩固: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 往有得 。
2、将军身披坚执锐。
5、副词+名词; 6、名词+之(代词)。
(树:种植)
知识点巩固: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籍吏民。 3、范增数目项王。 4、沛公欲王关中。 5、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6、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7、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8、然而不王者。 9、天雨雪。
二、使动用法: 1、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王”,使……称王) 2、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
“名词”活用作“动词”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的规则:
(水:游泳)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打鱼砍柴) 4、扣舷而歌之。 (歌:唱歌) 5、不知东方之既白。 (白:变白) 6、树之以桑。
1、名词+名词; 2、能愿动词+名词; 3、名词+介宾短语;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东亦客也(方位名词"东"用作动词:在东边居住。

名词"客"用作动词:客居。

)合流屈曲而南(方位名词"南"用作动词:向南流去。

)得其尤绝皆家焉(名词"家"用作动词:安家。

)今予家是溪(名词"家"用作动词:安家。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命名,名词作动词用。

)字笨百态,而无所避之(包罗,名词作动词用。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攻占,方位名词作动词用。

东,向东进军,名词作动词用。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向南飞。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仍而下(上,向上飞;下,落下。

)一人缓板而歌(击板。

)峦壑竞秀,最可觞客(劝饮。

)游人往来,纷错如织(交错。

)雷辊电霍,无得而状(描写其状。

)壮士听而下泪矣(流下。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做官。

)宰严限追比,甸余,杖至百(挨棍棒。

)上大嘉悦,沼赐抚臣名马衣缎(下诏。

)裘马扬扬(裘,穿着皮衣;马,骑着马。

)儿涕而去(流泪。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旅居他乡。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风,风吹;雨,雨打。

)1、辇来于秦(乘坐辇车)2、朝歌夜弦(奏乐)3、鼎铛玉石(把鼎当做;把玉当做)4、金块珠砾(把金当做;把珠当做)5、楚人一炬(放一把火)6、族秦者秦也(灭族,杀死一族的人)汝又不果来果:实现业其家业:继承……的事业东亦客也客:做客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自取下策)义不赂秦(坚持正义)乳二世(乳,乳养)客逾庖而宴(宴,用饭)执此以朝(朝,上朝)吾家读书久不效(效,取得效果)垣墙周庭:垣墙,砌墙,雨泽下注:雨,下雨,名字活用作动词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虹)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出现龙)/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当作铛、石、块、砾)(2)名词用作状语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向北,向西)/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把玉……、把金……、把珠……莫如巧归(方位名词"两"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归"的方向:向西。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词类活用的灵活性指的是某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词类属性。
例如,“衣锦还乡”中的“衣”,原为名词,在此句中用作动词,表示“穿锦”,这是因为该句语境中需要一个动词来描述行为 动作。
注意词类活用的规范性
词类活用的规范性指的是在语言使用 中,某些词类活用是不规范的,需要 避免使用。
VS
例如,“铁证如山”中的“铁证”, 原为名词,在此句中用作形容词来修 饰“如山”,这种用法就不符合语法 规范,应改为“铁证如山的事实”。
名词活用为动词
将名词用作动词,能够赋予事物新的动作含义,使语言更加丰富和生动。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将名词“春风”转化为动词,形容春风的生机勃勃)。
丰富语言情感色彩
褒义词贬用
将原本表示褒奖或赞扬的词语用于描述贬义或批评的事物,能够更加强烈地表达不满或讽刺 的情感。例如,“他是个天才的骗子”(将褒义词“天才”用于描述贬义事物“骗子”,强 调其欺骗手段高明)。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目录
• 词类活用的定义和类型 • 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 • 词类活用的修辞效果 • 词类活用的注意事项 • 词类活用的例句分析
01 词类活用的定义和类型
定义
词类活用是指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临时 改变其原有的词性、功能和意义,以 满足表达需求的一种语言现象。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 象,也是现代汉语中某些词语的特殊 用法。
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抽象名词具象化
通过将抽象名词转化为具象事物或形象, 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和形象。例如,“梦 想是人生的翅膀”(将抽象名词“梦想” 具象化为“翅膀”,形容梦想对人生的支 撑作用)。
VS
具象名词抽象化
将具象名词转化为抽象概念或比喻,能够 使语言更加深刻和富有哲理。例如,“爱 情是心灵的港湾”(将具象名词“爱情” 抽象化为“心灵的港湾”,形容爱情对心 灵的慰藉作用)。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1、从左右皆肘之用手肘撞2、夫子轼而听之靠在车轼上3、曹子手剑而从之(手作状语,用手)拿着剑4、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5、范增数目项王用眼睛示意6、城朔方城修筑方位名词作动词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秦师遂东向东走使动用法动词使动:1、齐使田忌将而往/ 齐威王欲将孙斌:使……为将军2、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使……痛3、由也兼人,故进之:使之进4、臣活之:使……活5、晋侯饮赵盾酒:使…饮6、汉四年春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使……朝见7、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使……病8、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对方走形容词使动: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秦弱2、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使之贫3、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

尊贵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

固名词使动1、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使白骨长出肉,使死者复活2、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使异姓成为国君3、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使我我王4、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使之为臣,使之为友5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使其身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

美匠人斫而小之使。

变小/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认为。

小意动用法形容词意动1、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看重;轻视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认为。

少;以……为轻,轻视,看不起3、怪之可也。

而畏之非也以之为怪,认为。

怪名词意动1、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把。

当作夫人2、不如吾闻而药之也:把。

当作药3、友风而子雨:把风当作朋友,把雨当作子4、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把它当作鱼肉5、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把君王当作君王名词作状语1、豕人立而啼:像人一样2、其一犬坐于前:像犬一样3、其后秦稍蚕食魏:像蚕一样4、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5、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像鸟兽一样散开6、嫂蛇行匍匐:像蛇一样7、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像小儿一样啼哭1、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汲像对待犬马一样地蓄养我2、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像对待客人一样的对待他3、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1、舜勤于民事而野死:在野外2、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3、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在北边1、秦王车裂商君以徇:用车的方式(示众)2、臣请剑斩之:用剑3、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用口袋子4、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多次)用书信的方式5、失期法皆斩:依据法律时间名词作状语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每年;每月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每天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一天天地事日急:一天天日君以夫公孙段为能任其事而辞之矣州田:往日名词作动词擅爵人,赦死罪授爵位陈胜王做王子房前上前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掌管置人所罾鱼腹中捕捉世之所高莫若皇帝:认为高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认为贵;认为贱子谓公冶长,“可妻也”:娶妻子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做宰相,使甘茂成为宰相皆不足贵:尊崇不足生于不农:做农事高之,下之,小之,臣之,不外是矣:认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

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能够灵活使用。

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使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4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

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一名词作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相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个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规律:名词连用,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

——《烛之武退秦师》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②规则:名词后紧接代词或所处名词,介宾短语。

名词活用做动词今王鼓乐于此。

鼓乐:击鼓奏乐③名词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欲,能)名词活用做动词云霏霏兮欲雨。

雨:下雨④名词前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做动词扣舷而歌之。

歌:唱歌衣冠而见之。

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⑤否定词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未云何龙。

云:形成云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孚:为人所信服⑥“所”之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用网捕捞⑦“皆”“都”等副词之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皆指目陈胜。

指:指指点点二形容词作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

或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就是形容词作谓语且带了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

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梁惠王上》②越国之中,疾者吾问之,死者吾葬之。

老其老,慈其幼,张其孤,问其病,求以报吴。

《国语·吴语》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烛之武退秦师》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做动词用三数词作动词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例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简析]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②的“四”“六”)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如例①的“二三”,“使……反反复复”)变化。

四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不一定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例: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

“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1)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

例如:不及物动词类:①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陈涉世家》)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④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满井游记》)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

例如:①晋侯饮赵盾酒。

(《左传沸》)②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贾谊《过秦论》)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3)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例①: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毛遂自荐》)臣:使……称臣。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王:使……为王五意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例如:①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韩非子·说难》)上老之。

(《汉书、赵充国传》)2)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例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②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③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魏禧《大铁锥传》)六名词作状语1)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2)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例: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其活用的语境主要有:①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

(驻军)《烛之武退秦师》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口技》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云青青兮欲雨。

(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④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衣冠而见之。

(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⑤古代汉语不但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

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攻下;向东进军)(《前赤壁赋》)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例: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

(使……下)《李济雪夜入蔡州》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做宾客)《伤仲永》例: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把……当做仇人)《大铁锥传》4.名词活用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直接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的很少见。

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能够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

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

常见的能够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例: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

(在路上)《宋定伯捉鬼》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在朝廷上)《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例: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箕畚)《愚公移山》例:失期,法皆斩。

(按法律规定)《陈涉世家》③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例: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狼》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翅膀一样)《鸿门宴》④表示行为的身分或对待的方式。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像对待兄长一样)《史记》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主要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古代汉语时间名词用作状语,往往用连词“而”或“以”把它和谓语中心词相连接。

这是现代汉语里所没有的。

例:朝而往,暮而归。

(《醉翁亭记》)②古代汉语里“日”、“月”、“岁”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时所表示的意义和它们平时的意义有所不同,已经不是单纯的时间修饰。

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每天)《伤仲永》例:谨食之,时而献焉。

(到时候)《捕蛇者说》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方位名词也能够直接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例:泰山之阳,坟水西流。

(向西)《登泰山记》例: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在外边)《陈涉世家》例: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在右边;在左边)《核舟记》【特别说明】要区分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还是名词作状语,就看名词后是否带动词,有动词就作状语,没有就作动词。

动词的活用1.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相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

例:吾射不亦精乎?(射箭的技术)《卖油翁》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埋伏的部队,伏兵)《曹刿论战》例: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产的东西,收入的财物)《捕蛇者说》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一般说来,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外连衡而斗诸侯。

(使……斗)《过秦论》例:可烧而走也。

(使……逃跑)《赤壁之战》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

例:晋侯饮赵盾酒。

(使赵盾饮酒)《左传·晋灵公不君》例: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使同列朝)《过秦论》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在形式上与使动用法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这就需要认真具体分析具体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来分辨。

3.动词的为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发出的,这种用法就是动词的为动用法。

例: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为……哭泣)《病梅馆记》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为……而死)《陈涉世家》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为……哀叹)《阿房宫赋》例:坎坎鼓我,蹲蹲舞我。

(诗经)为我击鼓,为我兴舞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文言文中,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语及判断句谓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它就活用为名词。

例:四美具,二难并。

(美好的事物;难得的贤主嘉宾)《滕王阁序》例: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