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手术室感染控制

洁净手术室感染控制

洁净手术室感染控制

发表时间:2010-08-10T09:29:04.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1期供稿作者:赵丽艳

[导读] 手术室是医院一个重要科室,是医务人员施行手术诊断治疗和抢救病人的地方,是感染的高危区域

赵丽艳(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一医院现代医疗中心黑龙江绥化 152053)

【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1-0221-02

【关键词】洁净手术室感染控制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医院感染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它不仅给病人增加了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严重者还可危及生命。手术室是医院一个重要科室,是医务人员施行手术诊断治疗和抢救病人的地方,是感染的高危区域,重视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如何预防手术室感染的发生在手术室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1 手术室布局流程

在手术室感染管理中,布局流程合理是首要问题,洁净手术室要严格区分洁净区与污染区,通道走向合理,各通道门保持关闭状态,严格人物流走向,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更换一用一灭菌的手术衣,戴口罩帽子更换消毒拖鞋。严格参观制度,限制非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内。

2 手术室感染控制

2.1手术室空气是手术室感染途径之一,细菌一般附着在灰尘上,如尘埃、棉制品上的纤毛或飞沫上随气流飞于空气中,随人的走动而流通于各处,人体表皮皮屑,呼吸排出二氧化碳及汗腺分泌物等,所以手术室应尽量使用产尘少的布类敷料及洗手衣裤。手术前开启净化系统术中持续净化术后持续净化30分钟。或24小时持续净化。

2.2保证手术室清洁卫生,近年来我院手术室工作以由保洁公司承担,保洁公司对保洁员进行专业保洁培训,对员工严格要求,保证手术室清洁卫生到位。在此基础上,手术室应对在手术室工作的保洁员进行手术室专业知识培训,如无菌观念,各区域区分,手术间术前术后消毒等。每日晨及手术结束后对手术间所有物表用消毒液擦拭,日常保持清洁无灰尘,无血迹,各区域清洁物品严格分开使用,所有术后污物均从污物通道运送,分类处理。

2.3所有手术物品原则上能用压力蒸汽灭菌的首先压力蒸汽灭菌,对于不能耐高温首选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在使用前严格检查日期,签名,化学指示卡并判断灭菌效果,保证手术物品灭菌质量。

2.4手术人员严格执行外科刷手流程,手消毒做好在手术间完成即擦手,涂抹消毒液。手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外科无菌操作原则。

2.5定期进行各项指标监测,如空气,无菌物品,物表和医务人员的手等进行监测,护士长根据提供数据,认真总结消毒灭菌和清洁卫生质量,出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立即整改,组织落实。

2.6抗生素的应用,建议术前2小时或术中抗生素应用。

3 设立隔离手术间对特异性感染手术如阮病毒,伤寒等手术在隔离手术间进行,设传递护士,术中需要物品由传递护士传递至手术间,手术间外挂明显标志,避免不相关人员进入。手术人员在手术结束后沐浴更衣后方可离开,术后物品封闭处理运送,手术间持续净化,或采用负压手术间,连续监测三天,合格后再用。

4 建立医院感染监督网络

我院设专门感染办公室,负责全院感染控制工作,工作人员不定时下科室检查,督促,并增设专职人员,每月对各科室监测,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力度,手术室成立感染控制小组,由护士长检测员组成,主要负责科室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落实及感染工作督促,每周随即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成为医院管理重要一部分,所以我们要继续探索医院感染管理,加深对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认识,抓好手术室消毒隔离,只有这样,才能抓好有关手术室感染管理,控制手术室管然,提高手术室感染管理水平。

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一)手术室环境管理制度 1.手术室入口设缓冲区,手术室拖鞋与私人鞋、外出鞋分别存放。 手术室拖鞋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2.手术室空气消毒;每日完成紫外线空气消毒,有条件的手术室可 安装空气净化或空气层流装置。 3.医院手术室每月进行空气检测、手卫生检测、物表检测等,并有 记录。 4.电话机、推车、桌面、水龙头等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5.手术室环净卫生采用湿式清洁,手术室内温度恒定在22~25度, 相对湿度35%~60%。 6.每台手术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对手术间进行初步清洁消毒。 感染手术按照“特殊感染的处理流程”处理。 7.每台手术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对负压吸引瓶进行浸泡消毒 处理。 8.每台手术后对牙椅过滤网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9.手术间与其他房间的地拖、地桶严格区分,标识清晰。 10.进入手术室穿一次性鞋套,或更换手术室专用拖鞋。 11.手术后按要求处理医疗垃圾,无手术时,保持垃圾桶内清洁无物。 (详见医疗废弃物处理条例) 12.每天手术结束后,手术间进行终末处理。 (二)手术室无菌物品的管理制度

1.手术中使用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及患者植入物由医院采购部统一采购,手术室按计划订购和领用,医生和供应商不得私自带物品进入手术室。 2 根据手术量及产品消耗进货,杜绝一次性无菌物品积压等浪费现象。 3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不得混放。 4 手术所用器械采用高温灭菌,不耐高温器械可用低温环氧乙烷灭菌,使用无菌物品前,检查物品有效期、灭菌效果、包装有无破损,是否潮湿。 5术中使用的植入性物品开启前严格执行两人查对制度,并在病历中详细记录。 6一次性无菌物品严禁重复使用,使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7手术台上已被污染或疑似污染的物品必须重新灭菌。 8灭菌物品存放于专柜保存,分类、分架存放,标识醒目;灭菌物品要注明有效期,按灭菌日期先后顺序放置和使用。 9无菌物品存放柜应距地面高度20-25cm,离墙5-10cm,距天花板50cm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一次。 10一次性无菌物品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11进出无菌物品存放区要戴口罩,接触无菌物品前洗手或手消毒。(二)感染手术管理制度 1.感染手术要在手术病历上注明。

洁净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洁净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一、布局合理,功能划分及空气净化要求符合《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GB50333-2002) 的标准,定期更换合格的空气过滤器(国家批准)空应经过滤、再循环和保鲜,每小时至少换 气15次,其中有3次必须是新鲜空气。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间标志明确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 二、洁净手术室须严格执行各种清洁规则,每日及术后进行清洁整理,保持清洁整齐。 三、严格限制手术部内人员数量,凡进入手术部的人员处须严格遵守洁净手术部的封闭管 理, 按照规定路线出入 四、手术室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各项操作技术规范。患上呼吸道感染者不得入内 却需入内应带双层口罩。手及上肢患有皮肤病,以及有伤口或感染者不得参加手术。 五、先行无菌手术,后污染手术,感染手术限于感染手术间进行,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 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进行双消毒,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六、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 七、每月对各种灭菌物品及空气,医务人员的手、使用中消毒、物体表面等进行细菌监 测,并定期监测各种消毒液的浓度。 八、麻醉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九、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放置,生活垃圾用黑色塑料袋装: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对医疗废物进行升类,用黄色袋装,各类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只能装34满;并注明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做好交接登记工作。 十、手术室无菌原则 (一)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除参加手术及相关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准进入。 (二)手术室工作人员患上呼吸道感染者,面部、颈部、手部有感染者及患皮肤病者一律不准进入手术间。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手术室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师,应当具备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及环境卫生学管理方面的知识,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二、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原则,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功能分区应当包括:工作人员生活办公区;无菌物品储存区;医护人员刷手、患者手术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各区标志明确,设专用通道,区域之间有实际屏障,避免交叉污染。 三、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 四、配备流动水等洗手设施,严格手卫生管理。洗手刷/海绵、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戴手套前后应洗手及手消毒。 五、手术室的墙壁、地面光滑、无裂隙,排水系统良好。 六、手术室用房的墙体表面、地面和各种设施、仪器设备的表面,应当在每日开始手术前和手术结束后进行湿式擦拭方法的清洁、消毒,墙体表面的擦拭高度为2—2.5M。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 七、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房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当分开使用。用于清洁、消毒的拖布、抹面应当是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 八、手术部应当选用环保型中、高效化学消毒剂,根据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资料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周期性更换,避免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导致微生物的耐药性。 九、接送手术病人平车应用交换车,并保持清洁,平车上的铺单一人一换。 十、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穿好无菌手术衣的医务人员限制在无菌区活动,手术结束后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当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十一、实施手术刷手的人员,刷手后只能触及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 十二、在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在无菌区内只允许使用无菌物品,若对物品的无菌性有怀疑,应当视其

PDCA循环对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效果分析

PDCA循环对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6-10-22T15:10:06.503Z 来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作者:吴晓梅 [导读] 实施PDCA循环管理手术室感染控制,能明显降低手术室空气菌落数,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麻醉手术科浙江义务 322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2014年1月至2014年12的420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在2015年1月至2015年12的420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室切口感染率和空气菌落总数。结果: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常规管理的对照组手术室空气菌落数明显高于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观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手术室感染控制,能明显降低手术室空气菌落数,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手术室;感染控制;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148-02 手术室是急症患者进行抢救和手术的主要场所,工作中涉及多个科室的医生和护士,接触的患者种类较多[1]。在手术室发生切口感染率较高,同时是医院感染控制的主要区域。PDCA循环管理是戴明环博士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的程度,包括计划(Plan,P)、设计(Design,D)、检查(Check,C)、处理(Act,A)四个过程[2].本次研究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2014年1月至2014年12的420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在2015年1月至2015年12的420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54例,女166例,年龄在21~72岁,平均年龄为(56.3±5.7)岁,其中手术切口Ⅰ类患者175例,Ⅱ类患者180例,Ⅲ类患者65例;观察组患者男260例,女160例,年龄在24~74岁,平均年龄为(57.1±6.2),其中手术切口Ⅰ类患者170例,Ⅱ类患者182例,Ⅲ类患者6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切口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感染控制管理,主要关注切口感染防控和医护人员的消毒管理。 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手术管理,具体管理措施包括:?计划:医院组织医护人员定期培训,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标准》和《消毒技术规范》中手术室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相关规定及具体的要求,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总结目前手术室感染控制的哪些不足,针对不足的方面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逐步完善医院的手术室感染控制的规章制度、消毒管理。对每一位手术患者从手术前住院时间、术前用药时间、消毒的部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手术器械灭菌管理、血糖水平、血脂水平等指标进行严格监控。?设计: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和外出学习,护理人员能熟练掌握各项临床操作,能掌握感染控制的主要方法,将各项规章制度逐步落实,关注每一个日常感染控制的小细节,详细记录日常监测的结果,根据科室和专家讨论后确定检测记录表,检测记录表中包含患者的基本资料,主要的检测项目及指标,以及异常现象报告时间和采取的措施。?检查:在日常感染控制的工作中,对每一个内、外部控制的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安排具体的感染质量控制人员,负责定期死检测常规感染控制指标,护士长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实行状况。医院感染科组织专业人员定期监测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手术室。④处理:将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并进行分析总结,重点分析护理人员感染控制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制度的完善程度、感染控制流程是否合理等情况,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不断优化,通过继续改进制定更合理的制度,同时将改进的项目列入下个PDCA循环管理中。 1.3 观察指标 手术切口感染率;手术室空气细菌监测。 1.4 统计分析 本组应用SPSS19.0的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数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来表示,以P<0.05为有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室手术切口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要求规范

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医院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环境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物品管理等。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设置手术部(室)的其它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时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 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GBl5912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T l4295空气过滤器 GB/Tl 3554高效空气过滤器 GB 50591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 WS 310.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三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 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YY/0469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 YY压0506.2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2部分:性能要求和性能水平 GB l908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DB ll/408.2007医院洁净手术部污染控制规范 GBl9193—2003疫源地消毒总则 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手术部(室) 由手术间及其辅助用房组成,承担医院手术服务的独立部门。 3.2手术间

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

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 1、手术室布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2、手术室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室有醒目 标志,并靠近手术室入口处。 3、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高压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 灭菌剂浸泡灭菌。 4、使用后手术用器具及物品应先除污染,彻底清洁干净,再消毒灭菌, 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洁干净,再消 毒灭菌。 5、麻醉用品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连续使 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 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6、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洗手开关采用感应式。采用消毒液,擦手毛巾 一用一灭菌。 7、手术人员入室必须更换衣裤、鞋帽,去除首饰、项链,头发不得外 露,有严重呼吸道感染不宜上手术台,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衣服、 鞋。 8、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9、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五下午为固定卫生 日。 10、严格参观制度,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手术期间避免频繁开 门。 11、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 物品双消毒,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12、手术废弃物品应装入黄色塑料袋内,锐利刀片、缝针等物品装入锐器 盒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13、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 1手术室人员的管理 手术人员应相对固定并具有医院感染知识且不断新,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 菌操作。加强对监控人员的业务培训,使管理者得到正确、规范的培训,以指导、监督、管

洁净医院手术室医院的感染管理制度

洁净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洁净手术部的医院感染管理达到除了一般手术室要求外,还需要注意以下要求: 一、严格执行2012年《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二、洁净手术室的建筑应符合《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的要求。 三、布局合理,严格执行手术室的“三通道线路,单向流程,洁污分流,明确分区、标识明确,避免交叉污染。严格执行隔离制度,避免引起感染与交叉感染。 四、环境管理 1、进入洁净手术室清洁区、洁净区域内的人员应通过各区域的缓冲区,应当设有明显标识和屏障,各区域的门应当保持关闭状态,不可同时打开出、入门。 2、医务人员应在气流的上风侧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有可能对空气产生污染的操作选择在回风口侧进行。 3、洁净手术室每周定期对设备层的新风机组设备进行彻底清洁,每周对净化机组设备进行清洁,并进行纪录。消毒气体、麻醉废气应单独系统排放,不可回风进入循环。 4、洁净手术室温度应在20oC~25oC;相对湿度为40%~60%;噪声为40~50分贝;手术室照明的平均照度为500LX左右;洁净手术室的净化空调系统应当在手术前30min开启。洁净手术室在手术中应保持正压状态,洁净区对非洁净区的静压差为10Pa; 5、室内物品精简,位置相对固定,摆放规范、整齐,不用的物品均归还原处或

放在精密仪器室,保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 6、每天早晨湿式擦抹手术物品,湿式拖地,洁净手术室的清扫在每天下班前、手术结束后进行。 7、洁净用房的清洁、消毒工作应在每次开机前和手术结束后进行,净化空调系统应连续运行到清洁、消毒工作完成后,Ⅰ~Ⅱ级用房为完成后不短于20min,Ⅲ~Ⅳ级用房不短于30min。 7、清扫用拖布、抹布不要用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制作,一般可用长纤维材料或聚胺酯海绵。为防止交叉感染,不同级别的手术室使用各自专用的拖把,并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8、不同级别洁净用房的清洁、消毒物品(拖布、抹布)、专用的清扫用品应分别设置,不应混用。拖布、抹布应使用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制作。拖布应使用片状形式,用后应立即洗净、消毒、烘干。每月对手术室内空气洁净度和物体表面进行细菌监测,及时分析、处理。 9、手术结束后,工人及时清理所有的衣物及垃圾,通过污染传递窗送入污物通道,并湿式清洁地面。用过物品湿式擦抹。手术废弃物品应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于不同包装袋(盒)内,由专人收集并运送到指定地点。 五、人员管理 1、收发室设专人管理,严格控制入室人员。手术人员按“手术通知单”上名单,经专人核对后进入手术室。一台手术参观人员不得超过2人。洁净手术部的现场工作人员数量宜符合GB 50333的要求。观摩手术人员,应穿有明显标识的隔离观摩服,一般只允许参观半限制区及经走廊参观限制区,正在实施手术的手术间禁止参观,并限制室内人员走动。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制度与培训 制定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消毒管理责任制并纳入医院质量管理;参与手术及器械消毒的工作人员应掌握器械消毒及个人防护知识;每年组织或接受相关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至少1次。 (二)布局与环境 布局合理,建筑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有实际屏障,标志明确。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无积灰,墙角等交界处宜处理成弧形;手术室设无菌.一般、隔离手术间;每间限置一张手术床;感染手术用品单独处理,用后进行双消毒;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卫生制度,坚持湿式清扫,每周有固定卫生日;有空气消毒设施并每日消毒。 (三)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进人手术室时,严格更衣、换鞋、戴帽子和口罩;离开手术室必须更换外出衣;进行清洗、消毒或者灭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严格洗手与手的消毒。 (四)手术麻醉器具的消毒灭菌及管理 手术器械清洗程序、清洗质量、追踪系统符合规范要求,手术器械、植入物等全部用压力蒸汽灭菌;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患者的器具应“一用一消毒”;洗手刷“一用一灭菌”;采用快速灭菌器裸露灭菌的器械,存放干无菌容器中,一经打开使用,有效期不

得超过4h。棉球、纱布采用小包装。 (五)消毒隔离管理 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尽量避免非手术人员进人,有皮肤感染者不得参加手术室工作;隔离患者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物品双消毒,标本隔离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拖鞋应每日清洗消毒,接送患者的平车定期消毒。车上物品保持清洁。接送隔离患者的平车用后严格消毒。 (六)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尽量避免非手术人员进人,有皮肤感染者不得参加手术室工作;隔离患者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物品双消毒,标本隔离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拖鞋应每日清洗消毒,接送患者的平车定期消毒。车上物品保持清洁。接送隔离患者的平车用后严格消毒。 (六)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手术器械清洗有清洗质量追踪系统,护士长为总责任人,定期检查清洗质量,并进行生物学监测;对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灭菌剂按规定进行浓度监测;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工作人员手指、物表等微生物污染的监测。 (七)医疗废弃物管理 手术废弃物品须装人标有明显医疗废物警示标识的黄色塑料袋内,封闭挂标运送,无害化处理。 (八)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的要求

手术室医院感染与控制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感染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宿 医院感染的特点1、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2、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1、空气环境污染2、医疗器械的污染3、手术室灭菌工作手术进行 完后所有用到的器械都要进行必要的消毒,包括滑雪消毒剂的选择,液体浓度的混合,消毒时间的控制都要进行科学的分析。用到的一次性品其包装质量及医护人员的消毒操作都是消除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4、手术室的布局搭配,建筑物本身设计部合理,手术室通道建设不完善,难以将人员流动划分。5、医护人员的自身污染, 三、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一)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1. 管理制度 2. 监测制度 3. 消毒质控标准(三)监督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四)加强医院感染知识教育(五)注意改善医院的整体环境,严肃手术室的洁净建设标准,是医院做好防治感染的重要基础。 消毒清除或杀灭物体上除细菌芽胞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

隔离技术(isolation technique),将传染源传播者和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和特殊环境中,暂时避免和周围人 群接触,对前者采取传染源隔离 灭菌杀灭物体上全部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胞 无菌技术:凡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并保持灭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再被污染的方法,称为无菌技术。 传染病或特异性感染手术的应急程序 (一)传染病及特殊感染病人需手术时,需提前报告手术室护士长和医院感染管理 科。(二)手术室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准备专用手术间,搬出手术间内多余物品,备齐 必备物品,室外挂“感染手术”警示牌。 (三)各类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标准预防原则。 (四)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手套、隔离衣、防护膜、护目镜、口罩、防护鞋或鞋套。 (五)室内、外各设一名巡回护士、严格控制入室人员。 (六)手术人员皮肤应无破损,参加手术人员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护目镜,门口放置充满消毒液的地垫。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案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环境管理 1、手术室人员出入管理 (1)手术人员按“手术通知单”上名单、核对无误后进入手术室,本科医生(含进修、实习生)要参观本科手术,须在“手术通知单” 上注明参观者姓名,方可进入。 (2)一台手术参观人员不超过3人次,每天不超过10人次。 (3)外来参观手术者,需提前与医务处联系,并填写“参观手术申请单”,凭申请单换参观卡方可进入。 (4)参观手术室建设或管理者,应提前1日向医务部申请,征得手术室同意后方可参观。一般只允许参观半限制区及经参观廊参观限制区。需进入限制区的,一般不超过3人。 (5)正在施行手术的手术间禁止参观。病人的亲友、无关人员、特殊感染手术拒绝参观。 2、手术室着装管理 (1)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手术室所备的衣、裤、鞋、帽、口罩等,离开时将其放在指定位置。 (2)手术患者一律空穿干净病号服(门、急诊病人空穿一次性隔离衣)由交换车接送,戴隔离帽,步行者换鞋。 3、手术室物流管理 (1)严禁在手术间折叠各种布类敷料或将私人物品和书报等带入手术间。 (2)各类药品、液体及一次性物品去掉外包装箱后进入物品库房存放备用。 (3)保证各类物品分类放置,无过期灭菌物品。 (4)一次性医疗用品禁止重复使用。 4、严格管制手术间门户

(1)手术人员及参观者进入手术室后,迅速到指定位置,尽量减少人员走动,不可互窜手术间。 (2)手术过程中保持前后门关闭,如无人员进出,将门暂时控制在关闭状态,以避免频繁开关门时空气流动污染。 (3)通向外走廊的门,术中禁止打开。按专科相对固定手术间,所用物品定位放置,减少进出手术间的次数。 5、严格分离洁、污流线 (1)设立手术室工作人员通道、手术病人通道和污物通道。 (2)将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洁净物品作为洁净流线;手术后器械、敷料、污物等作为污物流线,严格区分,以保证洁净手术部空气的洁净度及手术流程的需要。 (3)划分无菌、急诊和感染手术间。急诊手术间在手术部的最外边。 感染手术间靠近污物通道,有侧门、缓冲间,以便于隔离和消毒。 接台手术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感染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必须在感染手术间施行。 二、卫生清洁管理 1、一切清洁工作,均要在净化系统运行过程中采用湿布擦拭。 2、进入手术间的各种仪器设备,应在进入前安装完毕,擦拭干净。 3、每天手术前、后用消毒液擦拭无影灯、器械车、麻醉桌、手术 床、回风口过滤网、壁柜等各种器材表面及地面。 4、每周末对手术室工作区域的地面、天花板、墙壁、物体表面彻底 擦拭消毒、清洁保养1次。 5、每台手术结束后清除各种污物,医疗废物分类袋内密封,从污物 通道运出。 6、对工作人员穿过的隔离鞋,用毕进行清洁消毒。 7、每周对回风口过滤网拆卸清洗2次。 &每季度对洁净手术部空气进行采样做细菌培养,物体表面的细菌监测每月一次。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培训记录.doc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培训记录 时间: 地点: 人员: 主持人: 内容: 一、环境管理 1、手术室人员出入管理 (1)手术人员按“手术通知单”上名单、核对无误后进入手术室,如有手术参观者,须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参观者姓名,方可进入。 (2)一台手术参观人员不超过3人次,每天不超过10人次。(3)外来参观手术者,需提前与医务科联系,并填写“参观手术申请单”,凭申请单换参观卡方可进入。 (4)参观手术室建设或管理者,应提前1日向医务科申请,征得手术室同意后方可参观。一般只允许参观半限制区及经参观廊参观限制区。需进入限制区的,一般不超过3人。 (5)正在施行手术的手术间禁止参观。病人的亲友、无关人员、特殊感染手术拒绝参观。 2、手术室着装管理 (1)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手术室所备的衣、裤、鞋、帽、口罩等,离开时将其放在指定位置。 (2)手术患者一律空穿干净病号服(门、急诊病人空穿一次性隔离衣)由交换车接送,戴隔离帽,步行者换鞋。 3、手术室物流管理 (1)严禁在手术间折叠各种布类敷料或将私人物品和书报等带入手术间。

(2)各类药品、液体及一次性物品去掉外包装箱后进入物品库房存放备用。 (3)保证各类物品分类放置,无过期灭菌物品。 (4)一次性医疗用品禁止重复使用。 4、严格管制手术间门户 (1)手术人员及参观者进入手术室后,迅速到指定位置,尽量减少人员走动,不可互窜手术间。 (2)手术过程中保持前后门关闭,如无人员进出,将门暂时控制在关闭状态,以避免频繁开关门时空气流动污染。 (3)通向外走廊的门,术中禁止打开。按专科相对固定手术间,所用物品定位放置,减少进出手术间的次数。 5、严格分离洁、污流线 (1)设立手术室工作人员通道、手术病人通道和污物通道。 (2)将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洁净物品作为洁净流线;手术后器械、敷料、污物等作为污物流线,严格区分,以保证洁净手术部空气的洁净度及手术流程的需要。 (3)划分无菌、急诊和感染手术间。急诊手术间在手术部的最外边。 感染手术间靠近污物通道,有侧门、缓冲间,以便于隔离和消毒。 接台手术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感染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必须在感染手术间施行。 二、卫生清洁管理 1.一切清洁工作,均要在净化系统运行过程中采用湿布擦拭。 2.进入手术间的各种仪器设备,应在进入前安装完毕,擦拭干净。 3.每天手术前、后用消毒液擦拭无影灯、器械车、麻醉桌、手术床、回风口过滤网、壁柜等各种器材表面及地面。 4.每周末对手术室工作区域的地面、天花板、墙壁、物体表面彻底擦拭消毒、清洁保养1次。 5.每台手术结束后清除各种污物,医疗废物分类袋内密封,从污物通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为加强手术部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手术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手术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等相关法规、规章制定本制度。 二、手术部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师~应当具备手术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及环境卫生学管理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规范、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人员岗位职责。 三、手术室的建筑布局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原则。洁净手术部的建筑布局、基本配备、净化标准和用房分级等应当符合《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的标准。 四、手术室严格限制非手术人员的进入~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五、在手术部的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实施标准预防~做好职业安全防 护。 六、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再按要求更衣、戴无菌手套。 七、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要求,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接触病人的麻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八、进入手术部的新设备或者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设备~应当对其进行检查、清洁处理后方可进入和使用。进入手术部洁净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其外包装后进行存放~无菌物品应当存放于无菌物品区域中。 九、根据手术类别合理安排相应固定的手术间~接台手术应符合先洁后污的原则。为传染病患者或者其他需要隔离的患者实施手术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严格按照标准预防原则并根据致病微生物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手术医师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安排在专用手术间实施手术~张贴相应隔离标识,专人传递急需物品。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和手术后物品、环境的终末消毒以及医疗废物的规范处臵。 十、手术室的工作区域~应当每2 4小时清洁消毒一次。墙体表面、地面~各种设施、仪器设备的表面~听诊器、血压计等常用诊疗用品~手术床单位等应当在每日开始手术 前、连台手术之间和当天手术全部结束后进行湿式擦拭方法的清洁、消毒~墙体表面的擦拭高度为2—2.5M。 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房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当分开使用~不得一块抹布连续擦抹两个不同的医疗表面~不得一把拖把连续擦拭两个不同的手术间。用于清洁、消毒的拖布、抹布应当是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 十一(普通手术室每台手术前动态空气消毒机应连续开启至少30分钟~手术过程中应持续运转~并保持门窗关闭~尽量减少人员出入,定期清洁、消毒或更换空气消毒机滤网~确保空气消毒质量。洁净手术室按照管理要求实施。 十二、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当放入指定位臵后~方可离开手术室。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及时密封转运。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程序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SOP 一、布局流程 根据功能和消毒隔离要求区域划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遵守人流、物流、洁污通道分开的原则。 二、环境管理 1.手术室内物品必须保持清洁、整齐,物面无尘,地面无碎屑、无污迹。 2.每日手术开始前和结束后,对手术间各种设施、仪器等物体表面及地面采用湿式打扫。术中被血液或体液污染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3.不同区域、不同手术间的保洁工具(拖布、抹布)应分开使用。 4.接送病人应用交换车,并保持清洁。 5.洁净手术室净化系统应在手术前30分钟开启,接台手术前应自净30分钟。 6.洁净手术间每周清洗回风口及滤网,设备层有专人管理,定期更换过滤网。 7.术中产生的废弃物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 三、人员管理 1.手术人员经专用通道、更换手术衣、裤、鞋,戴口罩、帽子后方可进入手术间。 2.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或者其他传染病的工作

人员应当限制进入手术室。 3.除参与手术的医生、护士、麻醉师外,应限制其他人员进入手术室。控制参观人员,按指定手术间参观手术,不得随意走动和出入,应与手术者和手术无菌台保持30cm以上的距离。 4.实施手术者应认真执行外科手消毒法,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后方可触及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不应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和用物,坠落在手术器械台面以下的器械和物品应当视为污染。 四、手术器械及物品的管理 1.所有进入洁净区的物品、设备,均应拆除外包装,擦拭干净方可进入。 2.无菌手术器械及物品管理 ①手术器械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耐温、耐湿物品首选高压蒸汽灭菌方法,不能用高压灭菌的物品应采用低温灭菌,尽量减少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法。 ②无菌器械存放环境和条件符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3.使用后器械清洗消毒管理 ①使用后手术器械密闭送供应室统一处置。 ②使用后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必须符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 五、特殊感染手术处置要求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 一、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原则,有无菌、感染手术间,根据手术类别进行合理安排,洁净手术室管理要符合《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GB50333-2002》的标准,以防交叉感染。 二、手术室感染监控小组负责监测本科室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与感染的发生有关的各个环节,如对手术人员外科手消毒情况,手术过程中无菌操作规范程度,本室工作人员着装,有无带菌者等情况进行监测,一旦发现违反操作规范或存在感染的危险因素时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三、手术室应保持环境安静、清洁,每天手术开始前及结束后对环境、物体表面湿式清扫,每周五为固定卫生日,对室内所有物品、墙壁、门窗等进行彻底的清扫。 四、手术室各种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应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规范》执行,使用后的无菌器械的清洗、灭菌及灭菌后的存放,严格按卫生部 2012 年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执行,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具有追溯性,凡超过有效期或虽未超过有效期但有可能已污染的灭菌包,要重新进行灭菌处理,尽量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方法。 五、手术过程中患者使用的一次性物品均不能反复使用,对不常用的抢救器械要每周清洁、消毒,以备紧急时使用安全。 六、每月对手术室环境、物品、外科手消毒效果、空气含菌量、物体表面等进行微生物监测,结果符合卫生学标准。特殊情况

下,可根据监测目的的不同随时采样。 七、做好外来人员及物品的管理,严格限制手术室参观人员,尽量避免非手术人员进入,对进入手术室参观的外来人员必须经过医务科、手术室护士长同意方可进入。进入时应按手术室要求更换衣裤、鞋帽、口罩,并由手术室人员带入,参观者与手术医生保持距离应≥30cm,不可在室内来回走动或随意出入手术间,感染手术不得参观。 八、隔离患者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和物品严格消毒,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参加手术人员做好安全防护。 九、接送患者的平车每日清洁,污染后消毒,车轮每月清洁保养,车上用品保持清洁。接送隔离患者的平车应专车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十、手术废弃物品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分类收集,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培训记录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 控制措施培训记录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培训记录时间: 地点: 人员: 主持人: 内容: 一、环境管理 1、手术室人员出入管理 (1)手术人员按“手术通知单”上名单、核对无误后进入手术室,如有手术参观者,须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参观者姓名,方可进入。 (2)一台手术参观人员不超过3人次,每天不超过10人次。(3)外来参观手术者,需提前与医务科联系,并填写“参观手术申请单”,凭申请单换参观卡方可进入。 (4)参观手术室建设或管理者,应提前1日向医务科申请,征得手术室同意后方可参观。一般只允许参观半限制区及经参观廊参观限制区。需进入限制区的,一般不超过3人。 (5)正在施行手术的手术间禁止参观。病人的亲友、无关人员、特殊感染手术拒绝参观。 2、手术室着装管理 (1)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手术室所备的衣、裤、鞋、帽、口罩等,离开时将其放在指定位置。 (2)手术患者一律空穿干净病号服(门、急诊病人空穿一次性隔离衣)由交换车接送,戴隔离帽,步行者换鞋。 3、手术室物流管理 (1)严禁在手术间折叠各种布类敷料或将私人物品和书报等带入手术间。

(2)各类药品、液体及一次性物品去掉外包装箱后进入物品库房存放备用。 (3)保证各类物品分类放置,无过期灭菌物品。 (4)一次性医疗用品禁止重复使用。 4、严格管制手术间门户 (1)手术人员及参观者进入手术室后,迅速到指定位置,尽量减少人员走动,不可互窜手术间。 (2)手术过程中保持前后门关闭,如无人员进出,将门暂时控制在关闭状态,以避免频繁开关门时空气流动污染。 (3)通向外走廊的门,术中禁止打开。按专科相对固定手术间,所用物品定位放置,减少进出手术间的次数。 5、严格分离洁、污流线 (1)设立手术室工作人员通道、手术病人通道和污物通道。 (2)将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洁净物品作为洁净流线;手术后器械、敷料、污物等作为污物流线,严格区分,以保证洁净手术部空气的洁净度及手术流程的需要。 (3)划分无菌、急诊和感染手术间。急诊手术间在手术部的最外边。感染手术间靠近污物通道,有侧门、缓冲间,以便于隔离和消毒。接台手术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感染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必须在感染手术间施行。 二、卫生清洁管理 1.一切清洁工作,均要在净化系统运行过程中采用湿布擦拭。 2.进入手术间的各种仪器设备,应在进入前安装完毕,擦拭干净。 3.每天手术前、后用消毒液擦拭无影灯、器械车、麻醉桌、手术床、回风口过滤网、壁柜等各种器材表面及地面。 4.每周末对手术室工作区域的地面、天花板、墙壁、物体表面彻底擦拭消毒、清洁保养1次。

手术室患者感染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手术室患者感染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目的探讨手术室内患者感染因素,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以此维护患者健康。方法对手术室的环境、人员、物品和手术4个方面进行感染因素的探讨,然后根据原因来研究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结果手术室感染的控制措施需要从环境、人员、物品、操作应用4个方面进行综合实施。结论采取综合性的针对性控制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室感染。 标签:手术室;感染因素;控制措施 感染已经成为危害我国患者身体健康的一大重要因素,需要及时预防和控制。手术室的患者感染更是不容忽视。通常情况下,进入手术室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的抵抗力较弱,感染的发生会对病情的发展影响更为重大,因此控制手术室感染的发生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更为深远。但是手术室感染的发生因素众多且复杂,所以需要更为深入详细的探讨,并且以此为基础采取针有效的控制预防措施,减少感染,维护患者健康。具体的手术室感染因素及其控制措施的讨论如下。 1 手术室感染因素 1.1 环境 手术室的环境对手术室的感染发生情况具有最为直接的影响[1]。①手术室本身的消毒清洁情况是影响感染发生与否的最大因素,手术室的消毒清洁级别达不到要求,能大大增加手术室发生感染几率;②手术室的构造,包括各种不同无菌清洁级别区域划分,是否合理也是发生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合理的清洁级别区域划分造成相对有菌区域向无菌区域的过渡造成清洁高要求区域的污染;③手术室的通风采光情况也是一个影响因素,不能及时对手术室通风处理容易造成室内的细菌滋生聚集;④因为手术数量情况使得一间手术室的重复使用,手术室内的人员和物品的频繁流动,也会造成单位体积内的致病菌密度增高[2]。 1.2 工作人员 针对手术室工作人员导致感染因素主要分为两点,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对手术室无菌概念和无菌操作的意识淡薄,手术室工作人员大多和患者进行直接接触,发生带菌情况会直接对患者造成感染发生情况;另外一点是手术时间过长,使得患者伤口或者薄弱部位的暴露时间增长,这大大增加患者感染的几率[3]。此外,一小部分情况下,非外科手术无菌操作人员过近靠近手术台(包括协助外科手术人员进行手术的麻醉医师和护理工作人员,参观学习的外来人员等)也会增加患者感染的发生[4]。 1.3 医疗物品 进行外科手术需要各种不同的医疗物品,包括常用的医疗器械,医疗药物等。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外科手术无植入物在30天内,有植入物者一年内发生的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三、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 1、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年龄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健康状况基础疾病意识状况 2、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四、手术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1、区域划分不明确、布局流程欠合理: 2、规章制度没能及时修订和完善: 3、《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为落实: 4、《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不到位: 5、一次性物品的管理不规范: 6、环境清洁、消毒和监测不合格: 7、医疗废物管理有隐患: 8、无菌技术操作待加强: 9、器械清洁、消毒、灭菌不规范: 10、职业暴露意识薄弱、防护用品不足: 11、洁净手术部管理误区多:五、对策:(一)手术室的布局流程:医院手术部管理规范(试行)第七条、手术室的建筑布局应当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原则。手术室应设有工作人员出入通道,患者出入通道,物流做到洁污分开,流向合理。手术室的布局流程 1、布局:(1)、通道:医务人员通道患者通道隔离转移(污物通道)(2)、区域: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 2、流程:人流、物流符合洁污分开的原则。(二)手术室环境的管理: 1、空气质量控制:(1)、一般手术室:动态空气消毒机。(2)、洁净手术室。 2、物体表面:(1)、及时清洁(2)、必要时消毒(三)、手术室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手术室器械的清洁、消毒与灭菌:严格执行卫生部《消毒供应中心清洁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等强制性规范。内镜清洁、消毒与灭菌:严格执行卫生部《内镜清洁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四)、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 1、医院手术室管理规范第二十六条:手术时应当与临床科室等有关部门共同实施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包括正确准备皮肤、有效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一级预防患者在手术中发生低体温等。 2、手术前:(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手术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4)、消毒前要彻底消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 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5)、如需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7)、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收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3、手术中:(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