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与机采血小板疗效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单采血小板与手工血小板输注的效果评价

单采血小板与手工血小板输注的效果评价

单采血小板与手工血小板输注的效果评价目的:探讨单采和手工分离血小板输注的临床应用效果,为血小板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血小板输注治疗的住院患者93例,其中输注单采血小板患者58例为单采组,输注手工分离血小板患者35例为手工组,于输注前、输注后24h进行外周血小板计数,根据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血小板回收率(PPR)等指标来判斷输注效果。

结果:输注有效率、输血不良反应率、输注后24h CCl和PPR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输注单采血小板及手采血小板均能取得有效的输注效果,输注单采血小板制剂的效果更好,但整体而言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输注无效情况;选择单采血或手工血小板输注方式,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合理应用。

标签:手工血小板;单采血小板;血小板输注;输注效果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治疗各种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出血的最为有效方法之一,其疗效是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

血小板的常用制品主要有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简称单采血)和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简称手工)。

随着血小板成分输血的开展,合理应用血小板制剂、进一步提高疗效已成为关注的焦点。

笔者对我院治疗性输注单采血小板与手工血小板的输注效果进行了观察评价,旨在为血小板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经血小板输注治疗的住院患者93例,男55例,女38例;年龄14-91岁,平均54.1岁;内科患者39例,血液科患者54例。

患者按输入血小板品种进行分组:分为单采组58例与手工组35例。

1.2血小板输注指征:患者有血尿、消化道出血、阴道出血、鼻出血、牙跟出血,体表有紫癜、瘀斑和(或)PLT4.5×109/L,PPR>20%为输注有效[1]。

1.4统计学处理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机采和手工血小板在血液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机采和手工血小板在血液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t r a ns f us i o n 0 n p a t i e nt s wi t h h a e ma t o l o g i c a l di s e a s e s
XU Y u x i u l W ANG P CUl Yu n x i H OU C h e n g g o n
【 摘要】目的 观察 机采 血小 板和 手工 血 小板在 临床 血液 病输 血 治疗 中提 升血小 板 的疗效 ,为 临床 合理应 用 不 同 种 类 的血 小板 制剂 提 供参 考 。 方 法 选 择 本 院 2 0 0 9年 9月~ 2 0 1 2年 9月输 注机 采血 小板 患 者 1 3 9例 ,输 注 手
t r a n s f u s i o n w a s e s t i ma t e d b y p l a t e l e t s c o r r e c t e d c o u n t i n c r e m e n t f C C I ) a n d p l a t e l e t p i c k s u p r a t e ( P P R ) . Wh e t h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o f a p h e r e s i s p l a t e l e t s a n d ma n u ll a y c o l l e c t e d p l a t e l e t s t r a n s f u s i o n o n
2 . De p a r t me n t o f T r a n s f u s i o n . t h e Ce n t r a l Ho s p i t a l o f Z h u ma d i a n C i t y i n He n a n P r o v i n c e , Z h u ma d i a n 4 6 3 0 0 0 .Ch i n a

机采血小板采集效果评价

机采血小板采集效果评价

机采血小板采集效果评价目的评价机采血小板采集效果。

方法选择54名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对采集前后外周血检测指标、采集过程参数及成品质量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54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前后外周血主要指标:WBC、RBC、HGB、HCT、PLT、MPV、PDW、P-LC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后外周血PLT 计数、成品PLT计数与血细胞分离机设定值(估算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捐献血小板对献血者红细胞、白细胞影响不大。

献血者及血小板成品实际采集后计数与机器提供参数存在个体差异,为保证产品质量需适当提高机器设定值,谨慎使用机器采后计数下限。

选择技术先进、采集效率高、应用范围广的血细胞分离机可以保证采集产品质量,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同时保障献血者身体健康,从而招募、保留更多的献血者。

标签: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效果机采血小板是指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在无菌密闭的条件下,从单个供体内分离采集血小板成分,满足患者的用血需求。

机采血小板具有纯度高、疗效好、副作用少的优点,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机采血小板来源目前只能依靠无偿献血者捐献,如何既保证献血者身体健康又保证血小板产品质量是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课题。

本研究对54名机采血小板捐献者采集前后外周血检测指标、采集过程参数及成品质量进行综合分析,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3年9~11月从本站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随机抽样54名,其中男42名,女12名,根据献血者身高、体重、采前外周血计数、机器预测采后计数决定献血量[1-3],并征得本人同意。

其中捐献量1个治疗单位15人,2个治疗单位39人,体检和血液检查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4]。

1.2仪器设备血小板采集采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及配套双针耗材,血液样本检测采用日本Sysmex KX-21N型血球计数仪。

1.3试验方法献血者捐献前抽取静脉血3 mL进行初筛及血常规检测,合格后上机献血,机器设定目标产量为2.5×1011/袋[5]。

手工分离血小板及单采血小板的制备质量及输注效果

手工分离血小板及单采血小板的制备质量及输注效果
I E 工 E {看 \ 嗣 AT5 论著 T 仑
手工分 离血小板及单采血 小板 的制备 质量 及 输 注 效 果 ①
刘成 萨
( 市 中心血 站 宜宾
四 川宜宾
64 0 ) 40 0
【 摘要】 目的 探 讨研究手m4,板及 单采4 ,板 的两种制品质量及输 注效 果。 l 、 1 、 方法 对临床 肿瘤患者16 为研究对 象, 0例作 随 机分 为手工组与单采组各 5例, 3 分别进行 手工分离血小板及单采4 ,板的输注, 1 、 并血小板 制品质量及输注效果进行 了 对比。 结 果 手工血小板含量Pt l . K著高于单采44板制品且 具备统 计学差异 ; 、 手工血 小板 制品的输 注效果较 单采4 ,板 制品的输 注效 1 、 果好 但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副反应方面单采组优于手工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肿瘤临床 治疗可以选用手.4 ,板 , 7 1 - 、
a d n u i n e f c a e n c mp r d R s l P t u n iy o P g o p s h g e h n P g o p sa itc l As t sd — n i f so f e t h s b e o a e . e ut s i q a tt f C r u i i h r t a P r u t ts ia l y. o i e e f tP g o p s e  ̄ r h n fe , c C r u i b e t a PP r u b t o i n fc n e Co cu i P c n e s d n ln c l u r p te t , b t g o p u n sg ii c . n l o a s n C a b u e o ci a t mo a i n s i u

手工及机采血小板在血液病治疗中疗效观察论文

手工及机采血小板在血液病治疗中疗效观察论文

手工及机采血小板在血液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2种采集方式不同的血小板在血液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对比。

方法选取在2007年4月-2011年9月间到我院诊治的64例血液病患者,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机采血小板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手工方法采集的血小板进行治疗,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实验数据。

结果通过对患者实行治疗,其病情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观察组32例患者中,有效27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84.4%,对照组32例患者中,有效23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为71.9%。

输注次数少的患者疗效要显著优于输注次数多的患者,采用机采血小板输注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采用手工制备血小板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帮助较大。

结论对于血液病治疗,采用机采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的帮助较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液病;机采血小板;手工制备血小板;疗效对比血液病因累及机体造血系统,在临床上多以出血、贫血、发热为主要表现,当前,引起血液病的因素有很多,如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因素、污染因素等,对于患者的影响较大,而且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环境污染越发严重,导致此种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不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对于此种疾病,需要给予患者及时的对症治疗,以实现对患者病情的良好控制,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及死亡的几率。

临床上采用血小板输注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帮助较大。

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血液病患者,对其采用机采血小板输注及手工制备输注的疗效对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07年4月-2011年9月间到我院诊治的64例血液病患者,其中,男性38例,年龄在24-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8岁,女性26例,年龄在27-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1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血液病,需要进行及时的对症治疗。

机采血小板保存期内活化分析及临床探讨

机采血小板保存期内活化分析及临床探讨

机采血小板保存期内活化分析及临床探讨摘要:目的:观察机采血小板保存期内的活化状况及对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影响。

方法:将10例献血者的机采血小板震荡保存在22℃的保存箱中,分别于保存当天、第1天、第3天、第5天检测机采血小板的Plt(血小板计数)、MPV (平均血小板体积)、pH值、Glu(血小板葡萄糖)、LA(乳酸)、TEG(血栓弹力图)、血小板CD62p表达率。

结果:保存期内,10例献血者机采血小板的Plt、MPV无明显变化(P>0.05),pH值、Glu降低,LA、血小板CD62p表达率升高(P<0.05),血栓弹力图参数K值、MA值、Angle角无明显变化(P>0.05),R值升高(P<0.05)。

结论:机采血小板随着保存期的延长,活化水平会有所升高,可能会影响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保存期;活化;输注效果机采血小板为在无菌密闭条件下,使用细胞分离机采集的供体血小板,因具有品质好、便于配型等应用优势,现阶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但较长一段时间的临床应用发现,部分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后效果欠佳,经研究发现除患者自身因素外,可能与机采血小板保存期内的活化状况有关[1]。

为此,我中心本次研究对机采血小板保存期内的活化状况及其对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明确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因素,进一步改善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抽取10例献血者的机采血小板作为研究样本,10例献血者均为符合国家《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的献血者,男性和女性各5例,年龄25~36岁,平均年龄(31.5±1.4)岁。

1.2研究方法机采10例献血者的血小板后,立即保存在血小板震荡保存箱(购自美国Forma公司)中,震荡频率为60次/min,保存温度为22℃。

分别于保存当天、第1天、第3天、第5天检测机采血小板的Plt、MPV、pH值、Glu、LA、TEG、血小板CD62p表达率。

机采和手工采血小板监测结果分析

机采和手工采血小板监测结果分析

血 浆 ;2 将 富含血 小板 血 浆置 2 30 mn的 () 2o 80r i C、 / 离 心 机离 心 7mn 离心 力 42 )取 出血 浆 , 分 i( 10g , 用 浆 夹分 出 上 层 少 血 小 板 血 浆 至 另 一 袋 , 袋 留 下 原
2 3 血浆 , 5~ 0ml 即制成 手工 采 血 小板 。手工 采 血 小 板 制 作后 , ( 2± )℃ 的 血小 板 恒 温 振 荡 保 存 箱 放 2 2
注: 与机 采 血 小 板 相 比 , P< .5 ① O 0
里 振 荡1h 以发 往 临 床 。机 采 血 小 板 可保 存 5d 可 , 手 工 采血 小板 可保 存 2 ; 采 血小 板 1个 治 疗 量 4h 机 计 1 手 工 采血小 板 20m 全 血 分 离 为 1U。手 0U, 0 l 工 采血 小板 在 采血 后 6~ 8h内制 作完 成 。
目前 临床使 用 的血小 板有 机采 血小 板和 手工采 血小 板 , 机采 血小 板 因其 制 品 浓度 高 、 效 好 、 良 疗 不 反应 少 的特 点而 在 临 床 上得 到 广 泛 使 用 ; 手 工采 而
格情况 , 将 2 0 2 1 现 0 8~ 0 0年机 采血 小板 计 数抽 检 和
制非 标准 中成 药制剂 的质 量标 准 和 内在 质量 。
【 参考文献 】
[ ] 谢世友 . 1 浅谈影响 中药饮片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 ] 健康必读 J.
杂 志 ,0 17:2 3 8 2 1 , 3 6— 2 .
行 了归 属标 注 ; 增 T L鉴 别 1 1 新 C 8 8项 , 求 生 药原 要 粉 人药 的有显微 鉴 别 ; 增各 项检 查 6 8项 ; 新 2 新增 含 量测 定 高效液 相 色谱法 13 8项 , 中做 到有 效 活性 1 其

机采血小板与手工浓缩血小板活性的比较

机采血小板与手工浓缩血小板活性的比较

机采血小板与手工浓缩血小板活性的比较摘要】目的比较机采血小板和手工浓缩血小板活性。

方法测定机采血小板和手工浓缩血小板的聚集反应性和体外激活程度。

结果手工浓缩血小板与机采血小板的聚集反应性和激活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两种采集血小板的方法均可以应用于临床治疗和研究中。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手工浓缩血小板目前,临床上所用的血小板主要通过机器单采术和手工法从全血中分离制备而成。

手工法采集血小板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血小板(PLT)数量少,而白细胞(WBC)含量较多。

机采血小板具有保存效果好、保存时间长、质量高、混合白细胞少等优点,具有客观的实用价值,所以受到患者、医务工作者以及血液工作者的欢迎。

作为一成人剂量,单采血小板和手工浓缩血小板具有很相似的临床疗效[1-3]。

然而,最近一项临床实验研究表明,不同的血小板制备方法可能影响其输注后活性[4]。

保存期为5d的单采血小板已在临床普及应用。

为了避免全血中血小板的浪费,白膜法手工浓缩血小板已在欧洲大部分国家推广,但在我国还刚刚起步,相关标准也还未出台。

未见有关白膜法手工浓缩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制备后体外聚集反应和激活程度差别的系统报道。

在此,我们对手工浓缩血小板和机采血小板的聚集反应性和体外激活程度进行了研究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样本来源 400mL全血,大连市血液中心60名志愿献血者(身体健康,男女各半,平均年龄35岁)提供。

1.2试剂 (1)血小板聚集反应诱导剂ADP(sigma公司生产)。

(2)荧光标记抗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单克隆抗体(BD抗体,BD公司生产):CD62p-PE,CD61-Percp,PAC-1-FITC。

1.3主要仪器 (1)兰波APACT2血小板聚集仪(美生实业有限公司生产);(2)FACS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生产)。

1.4方法将血液样本平均分为手工组和机采组。

手工组:抽取30名无偿献血者当天捐献的400ml全血,血液采集6h内进行成分分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工与机采血小板疗效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7-09-05T16:19:26.9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4期作者:黄通位
[导读] 血小板输注可有效治疗因血小板功能异常或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症状。

(资阳市雁江区中医医院检验科/输血科四川资阳 641300)
【摘要】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与手工采集血小板的疗效。

方法:选取108例住院患者,均为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患者,将入选者分为两组,即A组(输注手工血小板,n=54)与B组(输注机采血小板,n=54),观察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输注血小板
24h后的PPR值、CCI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总的输注有效率及输血反应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手工血小板疗效基本等同于机采血小板,对于短期受血者,如妇科、骨科手术患者,可选用手工分离血小板。

【关键词】疗效;机采血小板;手工血小板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4-0183-02
血小板输注可有效治疗因血小板功能异常或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症状。

机采血小板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由于其受采集环境因素的制约和采集的特殊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

利用全血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可充分利用全血中的血小板,不仅可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也避免资源浪费。

笔者通过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手工与机采血小板疗效,现作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8例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的住院患者,将入选者分为两组,即A组(输注手工血小板,n=54)与B组(输注机采血小板,n=54)。

A组中,女25例,男29例,年龄14~80岁,平均(54.2±3.6)岁,输注血小板次数1~13次,平均(3.9±1.5)次;B组中,女26例,男28例,年龄15~81岁,平均(54.3±2.9)岁,输注血小板次数1~14次,平均(4.2±1.2)次。

在年龄、性别等资料上,两组接受血小板输注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Sysmex XS-1000i血细胞计数仪、南格尔血细胞分离机等。

手工血小板与机采血小板均由本市中心血站提供,且质量均符合产品标准。

输注前后血小板数量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根据输注后血小板回收率(PPR)、血小板校正增加指数(CCI)及临床出血症状有无改善进行疗效判定。

1.3 效果判断
血小板输注24h后,PPR>20%,CCI>4.5×109为输注有效;PPR<20%,CCI<4.5×109,临床出血症状有改善者为临床有效;临床出血症状无改善,CCI<4.5×109为输注无效。

观察输血反应率,血小板输注不良反应观察,主要为输注血小板后1h或输注血小板期间出现过敏反应或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1.4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当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以卡方或t检验。

2.结果
2.1 PPR及CCI比较
两组患者输注血小板24h后的PPR值、CCI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下表。

3.讨论
血小板通过聚集、黏附、释放等功能,参与人体内凝血、止血等作用。

血小板减少会降低血小板聚集功能,是导致临床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而血小板输注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

目前临床对于手工血小板和机采血小板的质量比较尚无统一的标准。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者患者CCI值和PPR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见机采血小板与手工血小板的有效性相近,可能原因有以下几点:(1)目前血小板制备工艺不断提高,从而普遍提高血小板的含量浓度,使血小板的输注效果提升;(2)手工血小板已将血小板中白细胞去除,减少输注无效的发生。

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主要为免疫性因素,其包括血小板相关抗体(PALgG)的存在、HLA同种免疫反应等[1]。

研究指出[2-3],在多次反复输注的患者中,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者约有30%~70%,主要是产生相关抗体所致,此时应采取单供体HLA配合的机采血小板
输注。

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的临床总输注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机采血小板数据较手工血小板稍高,这与机采血小板具有纯度高,红细胞和白细胞污染率低,可使血小板测定结果更为准确,产生同种免疫机会少等优点有关。

此外,二者输血反应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见手工血小板的安全性与机采血小板是相同的,因此可大力推广手工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但通过分析发现,手工血小板的输血反应率稍高于机采组,可能为手工血小板为多人份输注,血清成分比较复杂,易引起过敏、发热其他免疫反应。

因此我们认为,在临床应用时,应综合考虑患者情况,对输注无效或反复输注者,应首选机采血小板,以防止同种免疫反应发生,而短期受血者,如妇科、骨科手术患者,可选用手工分离血小板,能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充分利用血液资源。

综上所述,手工血小板疗效基本等同于机采血小板,对于短期受血者,如妇科、骨科手术患者,可选用手工分离血小板。

【参考文献】
[1] 刘娟,赵丽娟,潘枫等.手工与机采血小板疗效的临床观察[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4):3353-3354,3356.
[2] 孙家志,徐传妍.机采和手工采血小板监测结果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9):994-996.
[3] 陈麟凤,刘景汉.手工汇集血小板的应用前景-制备新技术与临床新实践[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8(5):409-411,4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