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系统中色散补偿技术
超高速光纤通信中的色散补偿技术

1 当前主要 的色 散补偿 技术
1 . 1 采 用色 散补 偿 光纤 优化 色 散特性
色散 补 偿 光 纤 的基 本 原 理 是 让 光信 号 先 通 过 一 段 不 同 的
仔 细设 计 整 套 的 干 涉仪 写入 系统 .否 则 严 重 的 稳 定 性 将 致 使 其 无 法大 批 量 生产
严 重 。 为 了进 免 该 缺 点 , 又提 出 了一 种 新 型 、 双 模 色散 补 偿 光
1 . 3 G T标准 具 技术
采用 G T标 准 具 技 术 的 色散 补 偿 模 块 由两 个 平 行 反 射 镜
偿技术 的研 究和发展 , 对提高 目前 已经铺 设的常规 光纤通信 系统容量提升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 超高速 , 光纤通信 ; 色散补偿 技术 【 中图分 类号 】 T N 9 2 9 . 1 1 【 文献标 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2 2 2 ( 2 0 1 3 ) 1 4 — 0 0 0 3 — 0 3 反射 波长 h = 2 N e fA= 2 s i n ( 0 , 2 ) , 因此 , 可 以 通过 改 变 两 光 束 夹
对 紫 外激 光 相 干长 度 无 特 殊 要 求 , 写入速度快 , 写 入 过 程 受外
部环境的影响小, 因此 是 最 受 欢 迎 的 光 纤 光栅 制 作 方 法 。 色散 补 偿 调 啾 光 纤 光栅 的优 点是 结 构 小 巧 ,很 容 易接 入 光 纤 通 信 系统 . 然 而也 存 在 一 些 急 需 克 服 的 缺 陷 , 如 带宽过 窄、 群 时延
色散补偿方法

色散补偿方法一、背景介绍色散是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不同频率光的传播速度不同所引起的现象。
在光纤通信中,色散会导致光脉冲扩展,从而限制了信号传输的速率和距离。
为了克服色散对光纤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人们提出了各种色散补偿方法。
二、色散的分类根据色散现象的产生原理,色散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色散和相位色散。
色散是由于介质导致光在传播过程中速度的频率依赖性而引起的;相位色散则是由于介质对光的频率的相位响应不同而引起的。
在光纤通信中,我们主要关注两种类型的色散:色散和相位色散。
三、色散补偿方法1. 电子色散补偿电子色散补偿是通过使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电子器件来减小或消除色散效应。
常见的电子色散补偿方法包括预计算和数字后处理两种。
1.1 预计算预计算方法通过事先对传输系统的特性建立模型,利用数值计算方法来评估和补偿色散效应。
它需要在系统设计阶段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建模工作,预测色散对光信号的影响,并提前进行补偿。
预计算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准确地估计和补偿色散效应,但需要大量的计算和建模工作,并且对系统的实时性要求较高。
1.2 数字后处理数字后处理方法是通过对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来补偿色散效应。
这种方法在接收端引入了一些算法和电子器件,对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补偿。
数字后处理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对系统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建模,且实时性较好。
然而,它需要更高的计算能力和复杂的信号处理算法,且对噪声和非线性效应敏感。
2. 光纤色散补偿器光纤色散补偿器是一种被动光学元件,通过引入具有逆色散特性的光纤来补偿传输过程中产生的色散效应。
光纤色散补偿器通常包括光纤光栅和光纤光波导等结构。
它能够在光信号传输过程中引入逆色散效应,可以有效地补偿色散引起的脉冲扩展问题。
光纤色散补偿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易于集成和应用,并且具有较好的逆色散特性。
但是,光纤色散补偿器的逆色散效应对频率的补偿范围有限。
3. 相位共轭相位共轭是一种通过光学器件来反转光波的相位特性,从而消除色散效应的方法。
WDM光传输系统中色散补偿技术

0 . 绪 论
十 ]
则人 射光 脉 冲的形状 如 图 1 所示 . 其 中:
1 . 光 纤 色 散 的 基 本 介 绍
光纤通信 的发展方 向是高速率 、 大容量 。 它从 P D H 8 M b / s , 3 4 M b / I v ( o s . 1 4 0 Mb / s , 5 6 5 M b / s 发展到 S D H 1 5 5 M b / s . 6 2 2 Mb / s , 2 . 5 G b / s , 1 0 G b / s 。 现 第一 步 :求入 射光脉 冲 的宽 在 又进展 为波分复用 WD M、 密集型波分 复用 D WD M。同时 , 光纤 的结 便于 与展宽后 的脉 冲作 比较 。 构从 G 6 5 2 、 G 6 5 3 、 G 6 5 4 , 发展到 G 6 5 5 , 以及 G 6 5 2 C类 。 光纤 的技术指 度 . 1 . 5 . 1 半极大值处 的半宽度 标很 多 . 其中色散是其 主要 的技术指标之一 。
2 0 1 4 年0 3 期
科技 置向导
◇ 科技论坛◇
WD M 光传输 系统中色散补偿技术
张汶东 ( 中国电信集 团公司沧州市分公司 1 )
要】 本文叙述 了光通信 系统 中一 个重要的参数一 一色 散, 以及 G 6 5 2 光纤通信 系统的色散补偿技术 。文章还详 细分析说 明了各种补偿
1 . 1光纤 色散 的基本概念 光纤色散是 指由于光纤所 传送信号 的不同频率成分 或不同模式 成分的群速度不同 . 而引起 传输信 号畸变 的一种物理现象 。所谓群速 2 度就是光能在光纤中的传输速度。 所谓光信号畸变 , 一般指 脉冲展 宽。 两边取对数 : 1= l n 2 即 = 、 / 了 色散是 光纤 的一种 重要 的光学特性 . 色 散会引起光脉冲 的展宽 、 T 0 严重限制了光纤的传输容量及 带宽 所以半极大值 的全 宽度为 T r = 2 T I = 2 、 / r o = 1 . 6 6 5 T o l _ 2光纤色散的种类 1 . 5 . 2 入射光脉冲高斯 i ¥ i 数 曲线下 降到 处 的半宽度 由于光纤有不同的种类 . 产生色散的机理也不尽相 同。光纤 的色 散主要归结为三类 , 即材料色散 、 波导色散 、 模式色散 。材料色散 和波 导色散也称为模 内色散 , 模式色散也称为模间色散。 I u ( o , o ) 1 Z = e x p ( 一 ) : 1, 即 : 1 。 l ’ 0 l 材料色散是 由于光纤材料的折射率随光源频率 的变化 引起的 , 不 同光源频率所对应的群速度不同 . 从而引起脉冲展宽。 所以T z = T o . 所以全宽度为 2 T o 波导色散是 由于模传播常数随波长的变化引起 的, 与光纤 波导结 第二步 : 求光脉冲通过光纤的线性色散后的展宽情况。 构参数有关 . 它 的大小可 以和材料色散相 比拟 。材料色散 和波导色散 利用光波在色散介质 中传播的麦克斯韦方程 , 以及 傅里叶 函数把 在单模光纤 和多模光纤 中均存在 模式 色散是 由于不 同传导模 在某一相 同光 源频率下具有 不同 的 群 速度 , 所引起 的脉 冲展宽 。模式色散主要存在于多模光纤 中。 由公式 可知 , 即为入射光脉冲的半宽度 , 上式方 程表明 , 群速度色散 简而言之 . 材料 色散和波 导色散是 由于光纤 传输的信号不是单一 展宽了脉冲 . 其展宽程度 取决于色散长度 L o 对于给定长度 的光纤 , 由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色散补偿问题综述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色散赔偿问题综述1.Introduction光纤通信含有高速率、大容量、长距离以及抗干扰性强等特点。
但损耗和色散是长久妨碍光纤通信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着损耗问题的解决,色散成为决定光纤通信系统性能优劣的重要因素。
如何控制色散方便提高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成为光纤通信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
现在对于光纤的色散已经提出了诸多赔偿办法,重要有色散赔偿光纤(DCF),啁啾光纤光栅,均匀光纤光栅,相位共轭(中点谱反转),全通滤波器、预啁啾等。
随着以上各办法缺点的暴露,学者们提出了光孤子色散赔偿技术,又相继提出了色散管理孤子,密集色散管理孤子等技术。
色散管理成为近年来光纤通信前沿研究的重要热点。
2.Concept of Dispersion由于信号在光纤中是由不同的波长成分和不同的模式成分来携带的,这些不同的波长成分和模式成分有不同的传输速率,从而引发色散。
也能够从波形在时间上展宽的角度去理解,也就是说光脉冲在通过光纤传输期间,其波形随时间发生展宽,这种现象称为光纤的色散。
3.Dispersion Causes普通把光纤中的色散分为三种类型:模式色散、模内色散和偏振色散。
a)模式色散模式色散是多模光纤才有的。
多模光纤中,即使是同一波长,模式不同传输速度也不同,它所引发的色散称为模式色散。
不同模式的光在光纤中传输时的传输常数不同,从而使传输同样长的距离后,不同模式的光波之间产生了群时延差,假设光纤能够传输多个模式,其中高次模达成输出端所需的时间较长,成果使入射到光纤的脉冲,由于不同模式达成的时间不同,或者说群时延不同,在输出端发生了脉冲展宽。
b)模内色散模内色散亦称颜色色散或多色色散。
重要是由于光源有一定带宽,信号在光纤中会有不同的波长成分,信号的不同波长分量含有不同的群速度,成果造成光脉冲的展宽。
模内色散涉及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
c)偏振色散普通的轴对称单模光纤是违反“单模”名称的。
事实上有可能传输着两个模,即在光纤横截面上的两个正交方向(设为x 方向与y 方向)上偏振的(即在这些方向上含有场分量的)偏振模,同时由于实际的光纤中必然存在着某些轴不对称,那么,光纤会存在双折射,模传输常数β对于x,y 方向偏振模稍有不同,就会使这两个模式的传输速度不同,由此引发的色散叫偏振色散。
色散补偿的原理

色散补偿的原理色散补偿(dispersion compensation)是一种常见的光纤通信技术,它是为了弥补光在光纤内因色散而引起的信号失真而发展出来的一种技术。
色散是光在介质中传输时,由于不同频率的光波速度不同而引起的现象,它会导致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出现信号失真、色散扩展等问题。
因此,为了保持信号品质、提高光纤通信效率,需要对光信号进行色散补偿。
色散补偿的原理是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增加一个补偿器件,使补偿器件能够补偿因色散而引起的信号失真。
如图1所示,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因为时间延迟而出现失真。
色散补偿就是在发送端(transmitter)或者接收端(receiver)添加一些器件,减少这种时间延迟的影响,保证信号能够按照原先的信号速率传输,并且在传输距离较远的时候能够保持高质量的传输。
图1:光信号因色散引起的失真为了实现色散补偿,技术人员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策略。
比如,在传输端,可以使用预失真技术(pre-emphasis)来强化信号的宽带,从而降低信号的失真和色散;或者可以采用限制带宽的技术,减少信号受到色散的影响;或者选择合适的光纤材质,使纤芯的折射率变化能够与色散的变化呈反向变化,从而实现一定程度的补偿。
在接收端,可以采用时间反激励技术(time-reversal),将补偿器件与光接收器组合在一起,保证信号的补偿效果。
时间反激励技术利用了一个非线性反馈回路,来将通过光传输通道的信号进行恢复,并调整信号的相位、幅度等特征,来改善信号传输的质量。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补偿技术,比如项链状补偿和光子晶体补偿等,来实现对光信号的补偿。
这些技术都是基于对光信号相位、幅度等特征进行有效调整,能够降低信号失真、提高光纤通信的效率。
综上所述,色散补偿是一种关键的光纤通信技术,它的实现需要引入一定的器件和技术,以解决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色散而引起的失真问题。
通过合理的方案设计,可以为光纤通信系统提供高性能、高效率的信号传输。
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效应的补偿设计

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效应的补偿设计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用户对通信容量的需求日益增加,未来全业务服务中每一用户的容量需求可能超过100 Mb/s。
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作为现代长途干线通信主体的光纤通信一直在朝着高速率、大容量和长距离的方向发展。
在单信道速率不断提升(现已发展到10 Gb/s,正向40 Gb/s甚至160Gb/s发展)的同时,密集波分复用技术(DWDM)也已日趋成熟并商用化。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限制高速率信号长距离传输的因素主要包括光纤衰减、非线性和色散。
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的研制成功,使光纤衰减对系统的传输距离不再起主要限制作用。
而非线性效应和色散对系统传输的影响随着非零色散位移光纤(NZDSF)的引入也逐渐减小和消除。
随着单信道传输速率的提高和模拟信号传输带宽的增加,原来在光纤通信系统中不太被关注的偏振模色散(PMD)问题近来变得十分突出。
与光纤非线性和色散一样,PMD能损害系统的传输性能,限制系统的传输速率和距离,并被认为是限制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传输容量和距离的最终因素。
正是由于PMD对高速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并正成为目前国际上光纤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
二、光纤中偏振模色散的定义单模光纤中,基模是由两个相互垂直的偏振模组成的。
两偏振模的群速度由于受到外界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异,在传播中两偏振模的迭加使得信号脉冲展宽,从而形成偏振模色散。
PMD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光纤所固有的双折射,即光纤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几何尺寸不规则和在光纤中残留应力导致折射率分布的各向异性;光缆在铺设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的挤压、弯曲、扭转和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而产生偏振模耦合效应,从而改变两偏振模各自的传播常数和幅度,导致PMD;另外当光信号通过一些光通信器件如隔离器、耦合器、滤波器时,由于器件结构和材料本身的不完整性,也能导致双折射,产生PMD。
dcm色散补偿器原理

dcm色散补偿器原理
DCM(色散补偿模块)是一种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光学器件,
其原理是利用光纤中的色散效应来补偿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因为色
散效应而引起的频率失真。
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会受到色散效
应的影响,不同频率的光信号会以不同的速度传播,导致信号失真。
DCM的原理就是通过在光信号传输路径中加入特定的光纤,利用该
光纤的色散特性来补偿信号的失真。
具体来说,DCM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
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会受到色散效应的影响,不同频率的光信号
会以不同的速度传播,导致信号失真。
DCM的设计就是利用特定长
度和色散特性的光纤,使得不同频率的光信号在该光纤中传播后,
能够在输出端达到同步,从而补偿光信号因色散效应而引起的频率
失真。
其次,DCM也可以通过引入特定的色散补偿器件,如色散补偿
光纤或色散补偿模块,来实现对光信号的补偿。
这些器件可以根据
光信号的频率特性和传输距离来调节光信号的相位和幅度,从而实
现对色散效应的补偿。
总的来说,DCM的原理是利用特定的光纤或器件来补偿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因为色散效应而引起的频率失真,从而保证光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
这种补偿原理在光纤通信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和可靠性。
色散补偿技术研究

色散补偿技术研究
色散补偿技术是一种光通信中常用的技术,主要用于抵消由于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色散效应。
色散是指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以不同的速度传播,导致信号在时间上发生扩展和形状上发生畸变。
这种畸变会影响光信号的质量和传输距离,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色散补偿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色散补偿技术主要通过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引入相应的色散补偿模块来实现。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时域上的色散补偿技术,主要包括预色散补偿和后向色散补偿两种。
预色散补偿是指在信号发射前对信号进行处理,使其在传输过程中的色散效应得到抵消。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在发射端引入色散补偿器,根据信号的波长、速度和传输距离来选择相应的补偿参数,使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能够实现完全的色散补偿。
预色散补偿技术能够有效地抑制系统中的色散效应,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和传输距离。
除了时域上的色散补偿技术之外,还有一些频域上的色散补偿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光通信系统中。
这些技术主要通过引入特殊的光纤结构来改变光信号在频域上的传播特性,使得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在光纤中传播的速度一致,从而实现色散的补偿。
频域上的色散补偿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补偿效果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系统和光网络中。
色散补偿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光通信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光信号的传输质量和传输距离。
目前,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色散补偿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各种新的色散补偿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将进一步提高光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纤通信系统中色散补偿技术蒋玉兰(浙江华达集团富阳,31 1400)【摘要】本文叙述了光通信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参数—色散,以及G65光纤通信系统的色散补偿技术。
文章还详细说明了各种补偿技术原理,并比较其优缺点。
最后强调说明色散补偿就是用来补偿光纤线路色散和非线性失真的技术。
1概述光纤通信的发展方向是高速率、大容量。
它从PDH 8 Mb/s, 34Mb/s,140Mb/s, 565Mb/s 发展到SDH 155Mb/s,622Mb/s,2.5Gb/s,10Gb/s。
现在又进展为波分复用WDM、密集型波分复用DWDM。
同时,光纤的结构从G652、G653、G654,发展到G655,以及G652C 类。
光纤的技术指标很多,其中色散是其主要的技术指标之一。
色散就是指不同颜色(不同频率)的光在光纤中传输时,由于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而相互分离。
单模光纤主要色散是群时延色散,即波导色散和材料色散。
这些色散都会导致光脉冲展宽,导致信号传输时的畸变和接收误码率的增大。
对于新建工程新敷设高速率或WDM光缆线路,可以采用非零色散位移光纤(NZ-DCF),ITU一T将这种光纤定名为G655。
G655光纤在1 550 nm处有非零色散,但数值很小(0.1~10.0pb/nm·km)。
其色散值可以是正,也可以是负。
若采用色散管理技术,可以在很长距离上消除色散的积累。
同时,对WDM系统的四波混频现象也可压得很低,有利于抑制非线性效应的影响。
自从光纤通信商用开始,至今20余年,国内外已大量敷设了常规单模光纤(G652)的光缆,这类光缆工作在1550nm波段时,有18ps/nm·km的色散,成为影响中继距离的主要因素。
所以,对高速率长距离的系统必须要考虑色散补偿问题。
光纤色散产生的因素有:材料色散、波导色散、模式色散等等。
但主要是前面两项因素引起不同波长的光在光纤中传播造成群时延差。
解决光信号色散引起群时延差的方法就是色散补偿技术。
2光纤色散述语色散: 光源光谱组成中的不同波长的不同群速度在一根光纤中传输所引起的光脉冲展宽。
材料色散: 因折射率随光的波长不同呈非线性,所以产生材料色散。
由单模光纤的纤芯和包层材料所引起的色散,考虑到光纤的弱导条件(△<<I),可以忽略纤芯与包层之间色散特性的差别,则简化为材料色散。
波导色散: 单模光纤中光场主要分布在光纤的纤芯中,也有部分光场分布在包层中。
因为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不同,因而光波在纤芯和包层中的相速度不一样。
光波传输的群速度则是光波在光纤和包层中按能量(光强)分布的速度加权平均值。
不同波长的光波在纤芯和包层上有不同的速度V值和传播常数,以及不同的能量分布。
因此,不同波长的光波在光纤中的群速度也不同,这就构成了波导色散。
模式色散:由于在单个频率处每个模式的群时延具有不同的数值而引起的色散。
3光纤色散导致光脉冲展宽分析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由于光纤色散导致光脉冲展宽的理论分析如下: 入射光场的归一化振幅为高斯函数分布。
则人射光脉冲的形状为(参见图1)4色散补偿技术光纤色散补偿是一项新的技术,需要认真研讨和试验。
这里提出几种方法进行探讨:4.1负色散光纤补偿法DCF是一种有负色散系数的光纤,D=-90ps(nm·km)。
若在CSMF中接人足够长度的DCF,可使总的色散值控制在系统容限以内,如图3所示。
原则上DCF可放在线路的任何位置,但在发送端应放在光放大器之前,因为若放在光放大器之后,高功率光信号在以二F中会引起非线性,不仅减弱DCF的补偿作用,还会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
从应用的角度要求DCF的负色散系数愈大愈好,同时插人衰减越小越好。
通常插人的DCF长度是需要补偿CSMF的20%左右。
与其他色散补偿措施相比。
DCF技术要相对成熟,但其插人衰减较大,约为CSMF的5倍,须用光放大器补偿。
利用DCF技术与EDFA光放大器,1 obit实验记录可达2 245km。
但DCF的成本昂贵,约为CSMF的10~20倍,短期内难以大量推广应用。
4.4色散支持技术〔DST)DST的基本原理是,高速数字信号在直接调制方式作用下,在光强度调制(IM)的同时还伴有FSK调制。
这是因为与输人NRZ电信号“O”、“I”对应着两个光波长,它们由于光纤色散而不能同时到达接收端,其时间差加Δt=Δλ·D·L,即: Δt=ΔV •λ2 •D •L∕C (2) 式中△V为两个光波的频率差,正确选择光源的偏流可控制△V,使山正好为1比特间隔。
从而可在接收机利用两电平判决电路将ASK信号解调为NRZ信号,而光纤的色散则起到了FS/ASK信号转换的作用。
据报导利用DST技术在CSMF上可无中继传输10Gbit/s信号达253krn。
DsT的缺点或限制条件是要求砚调制指数、接收机带宽等参数需与光中继段的色散匹配。
色散支持传输法需利用激光器的调频特性,在光纤传输系统中先对激光器进行直接(内)调制,由于不同频率的信号在光纤中的传播速率不同,在接收端产生信号交叠,对于纯粹的移频键控(FSK)来说,光功率在两种频率的光强重合之处为最高峰,在两频率的光强错开之处为低谷。
控制频率调制的大小使不同波长的光经过L距离后所产生的时延差Δt=Δλ•D •L=I/B(B为传输速率),于是调频信号就变成了调幅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进行判决即可:对于有残余幅度调制的FSK来说,在接收端产生四数值光功率,可在判决电路之后利用低通滤波或一个两门限判决器,从而得到恢复的初始数字信号。
阿尔卡特在法国SEL AG研究中心用色散支持传输法成功地进行了10Gb/s信号无中继传输253km的实验。
此方法结构简单,技术成熟,且不必使用外调制器,造价较低,但是必须使用E随性能较好的激光器,且在接收时必须根据激光器和光纤传递函数,合理地设计滤波器等,以克服由于惆啾和寄生调幅所造成的影响。
4.5光纤光栅色散补偿技术光纤光栅(均匀光纤光栅)的另一个特性,就是在禁带(Photonic band gap)附近的极强的传输色散特性(一般要比普通光纤介质大出几个数量级倍),可以利用光纤光栅的这一特性在传输中〔而非反射中)进行色散补偿。
尽管这一强色散区域存在的频带很窄,但其独特的性质还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由于F-P效应所造成的反射带隙外振荡的影响,这种方法一直未受到人们的重视。
最近,随着光纤光栅切趾技术的成熟,人们已经可以消除反射带隙几乎所有振荡,这使得利用均匀光纤光栅进行色散补偿再现生命力。
在国外,对光纤光栅的传输色散性质的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
有人提出利用这种强色散特性进行色散补偿,较其它色散补偿方案更易实现,且具有更高的补偿效率。
实验上已成功实现了在72km的光纤中利用光纤光栅在10Gbit/s信号无误传输时的色散补偿。
最近,人们又提出级联光纤光栅的构思,利用它可以在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中实现多信道色散的同时补偿。
如图4所示通过改变外部条件来改变均匀光纤光栅的结构参数,可以实现色散的可调谐。
文献[3]利用压电陶瓷使得光纤光栅的中心波长移动了5.02nm,这对于均匀光纤光栅的色散调谐已足够。
如果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周期的光纤光栅“连接”起来组成“级联光纤光栅”,可以实现对不同波长的多路脉冲同时进行色散补偿,还可以对整个级联光纤光栅进行调谐,也可以对其中某些光纤光栅进行调谐,以达到我们所期望的色散补偿效果。
4.6碉啾光栅技术在光纤上制成折射率非周期性变化的惆啾光栅,就形成一个宽带滤波器,它的不同位置对应于不同的Bragg反射波长。
当光脉冲信号通过这种啁啾光栅(周期从大到小,长度为Lg)时,其长、短波长分量分别在光栅的头、尾部反射,这样短波长分量比长波长分量多走2Lg距离,两波长分量之间产生时延差Δt=2Lg/Vg。
从而补偿了由于群速度不同导致的色散,起到压缩光脉冲的作用。
如图5所示。
利用严格的耦合波理论分析啁啾光栅色散补偿机制,求出其Bragg波长、带宽、时延率等,并利用Rungc-Kutta数值方法求解啁啾光栅的反射谱特性。
啁啾光栅的长度、啁啾量、Bragg 带宽、反射谱特性等参量决定了它的色散补偿能力。
设计、研制高质量的啁啾光栅是实现这种色散补偿技术的关键。
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对啁啾光栅色散补偿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利用单个或多个啁啾光栅进行色散补偿,已在10 Gb/s常规光纤通信网上传输数百公里。
国内也研制了10 cm 长的惆啾光纤光栅,并已完成了10 G b/s光信号在G652光纤上传输104公里的色散补偿实验。
理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无源光纤光栅进行色散补偿,具有体积小、插人损耗低、与光纤兼容性好、波长选择性好、易于集成等优点,利用多个光纤光栅级联可提高补偿能力,光纤光栅法还便于系统使用和维护,其成本低、可升级性好、可靠性高、受非线性效应影响小、极化不敏感,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4.7光孤子传输技术所谓色散可控光孤子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归零码(RZ)调制,它同WDM技术相结合,能够动态地将光网络的传输速率提升到I Tb/s以上,传输距离可达数千公里。
对于那些追求将数据传输得更远、更快的服务提供商来说,以色散可控光孤子为基础的网络是他们要寻找的答案。
这种技术不仅允许服务提供商大幅度降低传输和带宽的成本,而且也将简化网络配置和管理,此外还能提供分插复用功能,在沿着超长距离路径的中间节点上灵活按需分配带宽。
孤子波的特点是光脉冲经过一段距离的传输后不会中断或者展宽,这使它成为光纤通信网中的一种理想技术。
光孤子经过精心设计,可以周期性地以可控方式改变它的形状,从而在到达目的地时仍然保持原状。
因此以色散可控光孤子为基础的网络基础结构减少了对通道再生的要求,使传统的光纤网从这些网中获得新生。
降低传输费用典型情况下,常规的光传输每隔60到1公里使用光放大器来放大光信号。
但是每隔几百公里仍然需要进行一次再生来去除噪声和其它传输损伤的影响。
这需要采用大量的昂贵设备来将光波转变成电信号,以便对每一路信号进行单独处理。
与之对比,光孤子改变了光网络中数据的编码方式,并可延长再生距离,从而可以大幅度削减传输成本。
现在服务提供商们面临着激烈竞争的挑战,这意味着这种创新的技术拥有潜在市场。
预计今年可望开始部署上述新技术。
同时.几家主流设备提供商继续对上述技术进行开发和实验。
数据传输的实验记录表明,在一根标准光纤上传输10Gb/s的数据,传输距离可达16 000 公里,当速率提高到40Gb/s时,传输距离也仍可超过1000公里。
作用不容低估对于那些希望从传统的光纤网向色散可控光孤子基础设施转移的服务提供商来说,这个转移可以是快速、容易和透明的。
新的网络结构同现有的网络结构看起来非常相似,区别仅仅是所需要的再生器或者端站的数量急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