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三年级上册人与自然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我与自然(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我与自然建议时间:30分钟一我爱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倾听柔和的风声,倾听激越的雨声,倾听雄壮的雷声……柔和的风声像是曼妙的古琴声,轻柔婉转,悦耳动听。
你听:那凉爽的晚风吹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惊醒了树上的小鸟。
小鸟叽叽喳喳地叫了几声,伴着徐徐的晚风,又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激越的雨声像是振奋人心的军鼓声,铿锵有力。
你听:黄昏时分,乌黑的云送来了倾盆大雨,伴着呼啸的风,来得气势汹汹,来得猝不及防。
“噼噼啪啪”,雨的脚步声像炸开了锅的豆子的声音,像擂响了千万个激越的小鼓的声音。
雄壮的雷声像是雷公擂响的低沉的大鼓声,像是压抑的无情的怒吼。
你听:雷声隐隐传来,越来越近,越来越响,终于轰的一声,大地也随之微微颤抖着,像是古战场上敌我两军的对垒。
大自然的声音是如此美妙,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让人思绪万千;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我与大自然心心相印。
1【品读感悟】下列题目中,最适合作为这篇短文题目的一项是()A.风声、雨声和雷声B.倾听大自然的声音C.我爱大自然D.大自然真美丽2【理解词语】根据提示,理解词语的意思。
(1)“柔和的风声像是曼妙的古琴声”中“曼妙”一词用得极妙,文中能体现“曼妙”一词意思的词语有()(多选)A.轻柔婉转B.凉爽的C.悦耳动听D.甜甜的(2)读“激越的雨声像是振奋人心的军鼓声,铿锵有力”时,想象句子描绘的画面,我知道“激越”一词形容雨声_______________。
3【品读句子】读文中画“”的句子,完成练习。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鸟伴着晚风入睡的情景,十分有画面感。
(2)请你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一写你平时听到过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梳理内容】回顾短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语文主题丛书)人与自然三上4-2

26盐又回来了※孙幼忱妈妈要上夜班去了,临走前告诉小伟:“姐姐要温习功课,一会儿,你就自己睡吧!”小伟挺痛快地答应着:“好,好!”妈妈走了,姐姐在隔壁温习功课,小伟觉得有点儿冷清,就撵(ni ǎn)小花猫玩。
小花猫不想玩,跑到厨房去了,小伟也跟着跑进厨房。
他见小花猫蹲在碗柜上,就去捉它。
没想到,不但没捉住小花猫,还碰翻了盐罐,“扑通”一声,盐罐掉进碗柜底下的清水盆里去了。
这可糟了!盐罐虽然没有摔碎,可是好些盐全撒到水里去了,盐罐里也灌满了水。
小伟见了直发愣:因为他发现撒进水盆里的盐渐渐地不见了,盐罐里的盐也渐渐地不见了……他急坏了,盐全“跑”了,家里可就没盐吃了。
于是,他急忙去喊姐姐:“姐姐,姐姐,不好了!”姐姐听见喊声,跑到厨房一看,就生气了:“小伟,你是怎么弄的呀?”小伟见姐姐生气了,就哭起来了:“这回,咱家的盐全跑光了。
鸣——鸣——”姐姐忙说:“好啦,别哭了,你以后要是不胡闹了,姐俎就让盐再回来。
”小伟擦着眼泪,笑了。
可他还不信,说:“盐都跑得一点影儿也没有了,怎么还能回来?”姐姐说:“你看着吧!”说看,她先把盐里的水全倒进盆里,把盐罐擦干,放到一边。
然后,把盆里的水全倒进锅里,再把炉火烧得旺旺的,使锅里的水直翻腾,直冒气…锅里的水越来越少,越来越少,姐姐还是把炉火烧得旺旺的。
后来,锅里的水全干了,锅底白花花的一片。
这时,姐姐说:“小伟,你看锅里有什么?”小伟仔细一看,就喊起来:“盐!哎呀,盐又回来了!”他多高兴啊!他看见姐姐把锅端下来,把锅里的盐全装进了盐罐里,盐面白净净的,一点儿也不比刚オ少。
这时,小伟明白了:刚オ,盐是全化了,根本就。
自然没有跑掉。
现在,把盐水烧干,水变成气跑光了,就光剩下盐了。
姐姐告诉小伟:在海水里,有好多好多的益。
好些海水晒干,就能得到好些盐了。
姐还告诉他不光是海水,有的井水、湖水里也有盐;还有的盐就像石头、沙子那样,埋在地底下……小伟说:“谢谢姐姐!我知道了,盐在水里就化了,看不见了;把盐水烧干,盐又可以回来了!嗯,好多地方都有盐……”交流分享多么神奇的变化啊!把你生活中用过的小窍门搜集一下,与同学们交流交流。
(语文主题丛书)人与自然三上4-1

自然物语大自然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
走进大自然,那美丽的风景让人陶醉,那盎然的生机让人激动……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它等待着我们用心去倾听,去感受。
阅读时,请你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体会修辞手法的效果,学习“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1.海底世界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
那么,海底是否一点儿声音都没有呢?也不是。
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只是我们听不到而已。
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jiū)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噜……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的时候还会发出警报。
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海底植物的差异也是很大的。
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
就拿大家族海藻来说,从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单细胞硅(guī)藻、甲藻,到长达几百米的巨藻,就有八千多种。
海底有山峰,也有峡谷。
这里富含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还有陆地上蕴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智慧乐园古人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在读书时要动脑筋思考:书上讲的是否真有道理?你可以经过思考、联想、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举出相反的例子反驳书中的观点,这样,你才能真正学会读书。
如何抓住中心句,概括内容要概括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仅需要了解这篇文章的结构,还要知道这篇文章的构段方式。
如果能够理清文章结构以及每一段的构段方式,就能更好地概括文章的内容。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我与自然”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内容、学情与目标设定单元学习评价设计单元教学结构设计第 8 课时教学设计本课时教学内容、学情与目标设定本课时教学结构设计本课时学习评价设计【主要内容】1. 让学生广泛收集日常生活中的案例;2.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想法讲给家里人听。
【评价反馈】由于课前学生们充分准备了案例,所以习作都能做到有话可说。
【主要内容】1. 回顾口语交际“实话实说”,明确构段方式,激发写作动机;2.个性表达,乐写心愿卡,把现象、想法和建议写清楚;3.交流反馈,多重评价,进一步引导学生把想法写清楚。
【评价反馈】1.学生明确了构段方式,写起来很有自信,表达得也很清楚;2.多重评价既达到了指导作文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主要内容】1.同学们把自己的心愿卡修改好;2.把心愿卡交到亲人手上,放到校长信箱,或者贴到小区宣传栏。
【评价反馈】1.学生能把想法和建议进一步写清楚,写完善;2.有些同学把心愿卡交给了相关的个人或者部门,迈出了关注社会,回馈社会的第一步。
本课时教学过程设计1 、同学们,从上节课,我们就开启了“我是小主人”的活动。
课上我们针对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实话实说”,说出了我们最真实的想法(板书:我有一个想法),我们每个人都想当小主人,有的同学想当家庭小主人,有的同学想当学校小主人,有的同学想当社会小主人(ppt出示图片)。
2、各位小主人,你们在生活中都发现了什么呢?跟同桌交流一下吧。
指名说。
评:这位小主人先说了自己看到的现象,然后再说自己的看法。
谁再说说?同学们,这位同学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小结:说自己的想法时,可以先说说看到的现象或问题,然后再说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先说自己的看法,再说发现的问题。
两种方式都可以。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口语交际的内容,先让学生说一说,初步准备好写作素材,明确构段方式,为后面把想法写清楚做好铺垫【明确读者对象,激发写作动机】1、教师随机采访:你们刚才都交流了,那我采访采访你们。
三年级人与自然教案

三年级人与自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意义。
2.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 保护自然环境的方法和措施3.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技巧三、教学重点1.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作用2. 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3.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技巧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2. 怎样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3.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技巧。
2.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保护环境的方法和经验。
5. 游戏法:设计环保主题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环保意识。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引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2. 提问:你们觉得自然环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二、讲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0分钟)1. 教师讲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如空气、水、土壤等。
2.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等。
三、讲解保护自然环境的方法和措施(10分钟)1. 教师讲解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如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保护植被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这些方法和措施。
四、讲解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技巧(10分钟)1. 教师讲解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技巧,如尊重生命、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等。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经验。
2. 提问:你们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设计一个家庭环保计划,内容包括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保护植被等。
2. 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记录下自己发现的环保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三年级人与自然教案

三年级人与自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 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
4.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
5. 实践活动中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1.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2. 培养学生实际的环保行为。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谈论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
1. 课件: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图片、视频等。
2. 案例材料:环保案例及相关数据。
3. 实践活动所需物品:如垃圾分类箱、节水设备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4. 讨论:引导学生谈论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
6.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八、课后作业:1. 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做到环保。
2. 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环保实践活动。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反思实践活动:是否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
十、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年级上册《人与自然-拒绝一次性用品》

年级
三年级
课程内容
拒绝一次性用品
教材
《人与自然》
共8课时第2课时
授课时间
10.9—10.13
班级
3.1/3.2/3.3
授课教师
孙靖虹孙圆圆
教
学
目
标
了解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有哪些,知道一次性用品的危害。
在交流讨论中,认识到一次性用品的作用与危害。
爱护环境从自己做起,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卫生问题和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3)树木被砍伐,水土流失,环境恶化。
(4)白色垃圾增多,土地环境被严重破坏
3.思考。为了我们的地球,也为了我们身体的健康,应该怎么做?
我们要尽可能少用或者不用一次性用品。
三、活动场
为了减少一次性用品,你知道哪些好办法?请学生互相交流。
(1)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
(2)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快餐盒。
(3)购物时带上一个购物袋。
(4)外出游玩时自带水壶。
四、拓展营
你知道可降解塑料吗?
1.学生阅读书第11-12页。
2.交流自己对可降解塑料的认识。
3.调查自己周围的市场,是否使用的是可降解塑料袋。
教
学
后
记
学生对一次性用品了解颇多,说明生活中经常使用,比如一次性筷子,餐盒,塑料袋等。如何能够摆脱这些一次性用品,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需要家长,学校,社会三方面齐用力。
教
学
过
程
一、启迪园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一次性用品有哪些?你用过哪些?一次性用品有哪些危害呢?
2.出示一次性筷子。介绍一次性筷子的生产过程。
二、智慧泉
新版-三年上册--人与自然

三、拓展延伸,美化生活
动手实践:水培植物
和父母合作,做水培植物。
文竹滴水观音绿萝
板书
课时计划
课题
第4课认识环保标志
第课时共课时
学习
目标
1、认识各种环境标志的图形及理解其含义。
2、能够自己动手设计环保标志,能够体现含义。
3、了解目前的环境状况,认清环保的紧迫,做环保小卫士。
3、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用品。懂得节约学习用道过多的使用一次性用品,就是浪费资源和增加垃圾的数量。
做到不使用一次性或少用一次性用品
过程与方法
修订
一、提出问题上,引发思考。
1、你知道哪些一次性用品,举例说明。
一次怀的筷子杯子餐盒等。
2、一次性用品,通常是指只能使用一次、不可反复或多次使用的物品,如一次性医疗用品、一次性餐具、一次性生活用品、纸巾等。
课时计划
课题
第一课太阳能的利用
第课时共课时
学习
目标
1、知道太阳能是指来自太阳、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2、了解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并探究收集太阳能的方法。
3、理解科技创新对保持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重点
难点
知道太阳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
我们要尽可能少用或者不用一次性用品。但是,许多医疗用品是必须一次性的。
3、怎样才能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呢?
讨论后汇报。并写下来
三、拓展延伸,环保生活
你知道可降解塑料吗?
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做调查。
板书第5课少用一次性用品
课时计划
课题
第六课让空气更清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此活动中教师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五、以城市分类法进行垃圾分类
[学生马上将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活动中收获的知识最终还是要回到生活中去实践验证,安排这个环节可以马上检查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方法掌握情况,并教育学生从我们的生活中做起,今后要注意垃圾分类,做个环保小卫士。]
六、分类后的资源你打算如何处理?
[征集废弃品处理金点子,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和环保意识。]
专题教育教学设计
科目
人与自然
单元
授课节数
第4节
授课时间
12月11日
课题
低碳生活伴我行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低碳意识。
2、使学生知道如何从生活点滴做起,走进低碳新生活,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1、师:根据机器猫的介绍,老师设计了一个垃圾箱,取名为“绿色苹果”,里面可装下瓜皮果壳、落叶杂草、蛋壳等,这些垃圾可有用啦,他们可以变成有机肥料,帮助植物的生长呢!你们可有更好的设想吗?
2、小组合作,把你们的想法画一画。
3、评价交流。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请学生当解说员,介绍其产品,教师可相机评价。
五、总结
2、写一篇“低碳生活伴我行”的文章
每人写一篇“低碳生活伴我行”的作文,强化低来自意识,树立低碳生活我先行的意识。
3、共同打造“低碳世博”
“低碳世博”知多少: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查找有关资料,搜集,列举世博会上的有关低碳方面的做法
教师:在世博活动场地和舞美方面,“低碳环保”的科技亮点处处闪现。(如:重要活动场地,是利用老厂房进行改造而成,大规模使用LED节能灯光,对音响的分贝级也有一定的限制。鼓励符合环保理念的新能源、新工艺、新材料的广泛使用。部分场地安置环保坐椅,坚持“一次投入,多次使用”的可循环原则。力求在保证效果的基础上,从设施到细节都突出“低碳”的理念。)
二、开展活动,加深思想认识
1、召开“低碳生活伴我行”主题班会
通过主题班会的召开,播放视频,了解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WWF今年还在中国延伸发起了“低碳生活周”活动,每天将提出一项节能减排目标,包括节约1升水、节省10张纸、减少塑料袋使用等。
2、说说对这些垃圾的认识。
指名答。
3、学生动手分垃圾。
从学生对垃圾认识的回答中,小结出有些垃圾还是有用的,只是被放错的地方的原料。根据这个标准,让学生动手把垃圾分类。
指名1人板演(用课件演示),其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用垃圾道具分类),(垃圾:废电池、易拉罐、废报纸、瓜果皮、变质食物、玻璃碎片、过期药品、饭、铁剩丝、杀虫剂罐子)
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内合作,动手画一画处理垃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
1、教师故意在课前洗手,在讲台上掏出纸巾拭擦双手后把纸巾扔在地上。
2、师:是呀,我们常常会把自己不需要的东西随手扔掉,造成垃圾到处都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垃圾”。(板题:我们身边的垃圾)
专题教育教学设计
科目
人与自然
单元
授课节数
第5节
授课时间
12月11日
课题
厨余垃圾大变身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大致了解生活垃圾的来源以及正确的处理方法。
2、通过小组内合作,动手画一画处理垃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大致了解生活垃圾的来源以及正确的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
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和感受,提高艺术感知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哑剧表演)
(1)教师表演哑剧《拉大锯》
2.新课展开。
(1)启发联想。
教师:看了老师的表演,我们了解了“建筑祖师爷”鲁班从生活现象中悟到了锯的原理,并发明了它,可见很多优秀的设计都是从生活中吸取灵感的。
引出仿生设计概念:通过研究生活中各生物系统的优异功能、形态、结构、色彩等特征,有选择性的在设计过程中应用。
通过讨论学生板演的结果,师生合作完成垃圾种类的划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小结:我们能够利用的垃圾称为可回收垃圾,把不能利用的垃圾称为不可回收垃圾,在不可回收垃圾中还有一些垃圾是比较特殊的(废电池、过期药品杀虫剂罐子),我们把它们单独分成一类,称为“有害垃圾”。
三、垃圾的处理方法
(一)可回收垃圾的处理
让学生感受到垃圾就在我们身边,解决垃圾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教学准备
身边不用的废品
教学过程
一、各小组对其收集的废弃品进行分类,边分类边做好记录表。
队员出示分类表,小组讨论出最好的分类方法,以这方法现场进行分类。
二、各小组指定汇报员汇报
小组内的分类方法有几种?谁的分类方法最好?好在哪里?
[学生自由发言,针对近阶段的资料做总结汇报,并从活动中学会筛选出合适的方法,并以此方法为标准进行分类活动]
专题教育教学设计
科目
人与自然
单元
授课节数
第3节
授课时间
12月7日
课题
变废为宝巧利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生活的周边垃圾状况等问题有初步的了解。
2.从学生的实际生活谈起,让学生感受到垃圾就在我们身边,解决垃圾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生活的周边垃圾状况等问题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难点
5、小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一次性用品,你有什么办法吗?
组内交流讨论。
汇报:尽量不用,回收;研制无毒、易溶解的材料;变废为宝……
过渡:一次性生活用品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时时刻刻地危害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存在着大量的资源浪费,因此,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播放课件资料)
(三)拓展与创新
(四)总结提升
主要处理方法是把可回收垃圾集中起来,送到加工厂再加成新产品。
(二)不可回收垃圾处理
专题教育教学设计
科目
人与自然
单元
授课节数
第2节
授课时间
12月6日
课题
拒绝一次性用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有所认识和了解。
2、继续培养学生观察、记录、访问、上网搜集资料的能力以及户外考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到使用一次性用品带来的危害。
3、带领学生返回教室。
(1)说一说校园里的垃圾是从哪来的。
(2)播放录像。
(3)师:生活中的垃圾真多!我们总不能在垃圾堆中生活与学习吧?想一想,该怎么处理这些垃圾呢?
三、讨论交流,处理垃圾
1、小组讨论,想出处理垃圾的点子。
2、班上交流。(鼓励学生把话说完整)
3、评一评。师:小朋友们的“点子”可真多,真好!现在请大家听听机器猫的“点子”吧。
②同样的仿贝壳造型,为什么风格会截然不同?
教师归纳小结。
(3)探究设计。
课件展示,讨论研究。
重点剖析法国里昂机场。
①知道作者怎么设计的吗?
②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③你理解作品的构成原理吗?
④你明白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吗?
3.自由创作。
4.作品展示。
专题教育教学设计
科目
人与自然
单元
授课节数
第7节
授课时间
二、创设情景,再次发现垃圾
师:(出示插图)小朋友们,鸭先生屋前的小路美不美呀?为什么?
师:对啦!小动物们把小路打扫得干干净净,非常美丽。我们的校园也一样很美丽,想不想逛一逛呀?那好,老师现在就带你们到操场周围走一走吧。
1、教师组织学生观看校园的环境、卫生,有目的地“逛校园”。
2、让学生找一找校园里哪个地方垃圾最多?想一想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学生边走边议)
[屏幕出示各种一次性用品实例]
2、师:你觉得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些什么?(生答:卫生、方便、快捷)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一次性用品,去了解它……
板书: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
(二)交流与讨论
2、播放课件资料
[一个小区内到处堆放的一次性用品垃圾因大量生产制造一次性用品致使森林面积减少,土地沙漠化严重一次性电池危害讲述。]
专题教育教学设计
科目
人与自然
单元
授课节数
第6节
授课时间
12月13日
课题
灵感从哪里来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使学生能借鉴自然界中优美的形状、结构、色彩、韵律等要素,进行艺术设计。
2.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和感受,提高艺术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使学生能借鉴自然界中优美的形状、结构、色彩、韵律等要素,进行艺术设计。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低碳意识。
教学难点
使学生知道如何从生活点滴做起,走进低碳新生活,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1、公布班级“低碳生活伴我行”活动方案
2、墙报张贴教育活动主题
在班级张贴栏内,张贴“低碳生活伴我行”宣传口号,将低碳生活伴我行的图片上墙,时刻提醒孩子,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份子,低碳生活是我们每个人努力的目标。
三、小队在交流分类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意见分歧?是如何处理的?
四、小结分类方法
[师相机指导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