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点及解决方案

合集下载

26872641_半钢子午线轮胎断面常见缺陷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26872641_半钢子午线轮胎断面常见缺陷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作者简介:刘国英(1981-),工程师,主要负责半钢钢子午线轮胎成型工艺管理方面的工作。

收稿日期:2021-05-31半钢子午胎的部分缺陷无法通过外观检查及机检发现,而这些缺陷却可以通过轮胎断面发现,轮胎断面的尺寸对轮胎的均匀性、高速、耐久等使用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对常见的半钢子午胎断面缺陷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 带束层波浪带束层是子午线轮胎的重要部件,影响着轮胎的诸多性能。

带束层波浪如图1所示,严重的带束层波浪可导致胎里不平废品,外观检查中容易发现,但是轻微的带束层波浪,很难从外观检查中发现,一旦流入市场,将影响轮胎的耐久性、抓地性以及乘坐舒适性能等。

图1 带束层波浪1.1 原因分析(1)胎冠形状、厚度、长度设计不合理。

胎冠厚度不合理,轮胎硫化充满模具后,冠部厚度厚的部位带束层外凸,冠部厚度不足的部位带束层内凹;胎冠形状设计不合理也可导致带束层波浪,以沟槽平台结构的胎冠形状最为明显,半成品胎冠形状与模具形状不吻合,如胎冠的平台位置与模具的沟槽位置贴合,带束层将外凸。

半钢子午线轮胎断面常见缺陷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刘国英,张凤杰,赵辉(桦林佳通轮胎有限公司,黑龙江 牡丹江 157032)摘要:分析半钢子午胎断面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带束层波浪、冠带层打褶、材料端点集中、耐磨胶打褶可通过优化结构设计、生产过程的合理管控,设备及工艺参数确定,标准作业执行等措施解决此问题。

关键词:半钢子午线轮胎;结构设计;带束层波浪;冠带层打褶;材料端点集中;耐磨胶打褶中图分类号:TQ330.491文章编号:1009-797X(2022)04-0039-04文献标识码:B DOI:10.13520/ki.rpte.2022.04.008(2)二段胎胚生胎外周过大。

成型二段轮胎的生胎外周大大超越了模具的花纹沟底周长,硫化时,在合模力的作用下,胎肩过剩的材料就会流向胎面中部,造成整个轮胎断面成拱形,带束层成波浪状。

翻新轮胎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翻新轮胎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翻新轮胎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问题描述:翻新轮胎是指将旧轮胎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后重新使用的轮胎,其主要目的是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然而,在翻新轮胎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来解决。

1. 胎面不均匀磨损:翻新轮胎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胎面磨损不均匀,可能导致轮胎在行驶过程中产生不稳定的情况,影响行车安全。

2. 胎纹深度不足:胎纹深度是轮胎与地面之间的重要接触面,对于车辆的抓地力和制动性能至关重要。

如果翻新轮胎的胎纹深度不足,可能导致车辆在湿滑路面上的抓地力不足,增加行车风险。

3. 轮胎内部结构损伤:翻新轮胎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部结构的损伤,可能导致轮胎在行驶过程中出现爆胎等严重安全问题。

4. 胎面与胎体粘接不良:翻新轮胎的胎面与胎体之间的粘接质量直接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如果粘接不良,可能导致胎面脱落,造成危险。

二、整改措施:为了解决翻新轮胎存在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整改措施:1. 加强生产质量管理:制定严格的翻新轮胎生产标准,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

加强对原材料的检测和选择,确保使用的原材料符合相关标准。

2. 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加强对翻新轮胎生产工艺的研发和改进,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轮胎的整体质量和性能。

3. 加强质量检测: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对翻新轮胎进行全面、严格的检测。

包括胎面均匀磨损检测、胎纹深度检测、轮胎内部结构检测等。

4. 提高胶料质量:选择高质量的胶料,确保胎面与胎体之间的粘接质量。

加强胶料的储存和使用管理,防止胶料老化或污染。

5. 加强售后服务:建立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及时解决用户反馈的问题。

对于出现质量问题的翻新轮胎,及时进行召回和更换。

6.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用户的宣传教育,提高用户对翻新轮胎的认知和使用技巧,引导用户正确使用和保养翻新轮胎。

三、总结:翻新轮胎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是为了解决翻新轮胎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

子午线轮胎胎体稀线不良率的解决对策

子午线轮胎胎体稀线不良率的解决对策

作者简介:章远甲(1984-),男,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半钢轮胎生产质量管理和工艺研究。

收稿日期:2020-09-111 问题简介1.1 胎体帘稀线的危害半钢子午线轮胎胎体稀线问题是轮胎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常见缺陷,影响轮胎安全使用性能,严重时诱发轮胎漏气、断裂爆胎等质量问题发生。

1.2 胎体稀线问题现况胎体稀线是轮胎生产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该缺陷主要集中在轮胎生产过程中的成型、硫化环节。

2019年市场售后反馈中因帘布稀线问题导致的问题占比59.5%(稀线问题264条,其他问题180条)。

胎体稀线问题(图1、图2)给企业造成巨额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信誉,所以解决胎体稀线问题是公司当前重要的工作之一。

图1 稀线缺陷1.3 工序简介轮胎生产流程如图3所示。

子午线轮胎胎体稀线不良率的解决对策章远甲,路丹丹,李海艳(山东丰源轮胎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枣庄 277300)摘要:本文主要分析轮胎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胎体稀线这一质量问题,分析该缺陷主要集中的成型、硫化两个环节。

通过进行可行性,制定相应的措施,结合问题,采用 “5M1E ”分析法,对人、机、料、法、测五个方面进行研究,采用制作关联图的方式对产生此类质量问题的末端因素进行分析。

措施开展后,2020年废品率逐月下降,效果明显,因稀线问题导致的废品率由2019年的0.8‰,降低到2020年5月份的0.23‰,1~5月份节约7.7万元。

关键词:轮胎;胎体稀线;5M1E ;废品中图分类号:TQ336.1文章编号:1009-797X(2021)05-0052-06文献标识码:B DOI:10.13520/ki.rpte.2021.05.0112 选题依据从上级要求、生产现状两个主要方面确定课题的选定,如图4所示。

图2 稀线诱发的质量问题图3 轮胎生产流程3 对目标的可行性分析3.1 掌握现状对市场反馈的质量问题进统计,将数据绘制成排列图后进行分析。

常见轮胎故障及应对措施

常见轮胎故障及应对措施

常见轮胎故障及应对措施在汽车使用过程中,轮胎故障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无论是在城市道路上行驶还是在乡村小路上驾驶,轮胎故障可能随时发生。

作为一名专业销售人员,了解并掌握常见轮胎故障及应对措施对于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提供优质服务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轮胎故障,并提供相应的应对措施。

1. 轮胎漏气轮胎漏气是最常见的轮胎故障之一。

漏气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钉子或其他尖锐物体刺穿轮胎、轮胎磨损、阀门故障等。

当客户遇到轮胎漏气时,我们可以向他们提供以下建议:- 检查轮胎表面是否有明显的刺痕或钉子,如果有,应当寻找专业技师进行修补或更换轮胎。

- 检查轮胎阀门是否松动或损坏,如果有问题,应及时更换。

- 为了应对紧急情况,客户可以携带备用轮胎修补工具和充气泵,以便在需要时进行临时修补。

2. 轮胎磨损不均轮胎磨损不均可能导致车辆行驶不稳,甚至影响刹车性能。

这种问题通常由于轮胎没有正确地定位或平衡引起。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帮助客户解决轮胎磨损不均的问题:- 定期检查轮胎的磨损情况,如果发现不均匀磨损,应及时进行轮胎定位和平衡。

- 告知客户定期轮胎轮换的重要性,这样可以减缓轮胎磨损的速度,并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

- 教导客户遵循正确的驾驶习惯,如避免急加速、急刹车或急转弯,以减少轮胎磨损的风险。

3. 轮胎爆胎轮胎爆胎是一种严重的轮胎故障,它可能导致车辆失控并造成事故。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帮助客户应对轮胎爆胎的紧急情况:- 如果客户在行驶过程中发现轮胎爆胎,应立即保持冷静,稳定车辆,并尽量将车辆停放在安全的位置。

- 建议客户不要急于更换爆胎的轮胎,而是等待专业技师的到来。

错误的更换轮胎可能导致进一步的损坏。

- 提醒客户在行驶过程中尽量避免碰撞路面上的障碍物,以减少轮胎受损的可能性。

4. 轮胎胎面磨损轮胎胎面磨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它可能由于不正确的胎压、过度行驶、不合适的车轮定位等原因引起。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帮助客户应对轮胎胎面磨损的问题:- 提醒客户定期检查轮胎的胎压,并确保胎压符合制造商的建议。

轮胎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点及解决方案

轮胎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点及解决方案
成品外胎常见缺陷及预防措施
缺陷名称
造成原因
预防措施
胎面缺胶(花纹、 1. 主要是胎面胶料流动性差; 1. 提高胎面胶料的可塑度
胎肩、胎侧)
2. 胎面形状不合适;
2. 改进胎面押出口金的形状
3. 胎面厚薄不均匀;
3. 严格执行工艺技术标准
4. 硫化内压低或不足;
4. 提高硫化内压
5. 模型太脏;
5. 定期清洗模型,适当涂刷润滑剂
初始加料温度有差异;冷却水流动和(或)温度有差异;上顶栓压力有 差异;配合剂称量中 有误差;不同批号之间配合剂的差异;使用替用用配合剂;排胶时间和 (或)排胶温度的变 化;不同的操作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在压片机上加工胶料;捣胶时间的变化;分散程度不同。 辊温选用不当;辊温和辊筒速比及辊筒速度的控制失灵;胶料的门尼粘度太低;增粘剂过量; 粘性填充剂(如陶土)填充量过高;粘性增塑剂量太大;配方中缺少适 当的操作助剂;装料 不足或过量;弹性体的粘度选择错误;分散不良;胶料易焦烧;胶料留 在开炼机上的时间太 长。
或缩短
硬度过高、过低 或不均匀 喷霜 硫化起点慢 欠硫 分层 粘辊或脱辊
污染
物理机械性能 不合格或不一 致 各批胶料间性 能差异 压延性能差
促进剂品种弄错、少加;氧化锌漏加;炭黑品种弄错,软化剂品种弄错;陶土多加。 B.焦烧时间缩短
促进剂多加或品种搞错;炭黑品种用错;碳酸钙过量。 配合剂称量不准,如补强剂、硫化剂和促进剂称量过多,则硫化胶硬度 偏高;相反,则硬度 偏低;增塑剂和橡胶称量过多,则硬度偏低;混炼不均匀,硫化胶硬度不均。 胶料混炼不足、不均匀;配合剂称量不准;硫黄结团或用量超过其常温 在橡胶中的溶解度; 加硫时胶温过高;软化剂用量过多;胶料停放时间过长;制品欠硫等。 促进剂称量不准,(过少)或漏加氧化锌或硬脂酸;炭黑品种搞错。 促进剂、硫化剂和氧化锌等漏配或少配;混炼操作不当,硫化剂和促进剂飞扬损失过多。 天然橡胶胶料中混入丁基胶或相反。(或 PE 膜熔点过高,未分散完全) A.粘辊

轮胎的常见问题及成因分析

轮胎的常见问题及成因分析

轮胎的常见问题及成因分析一、一般质量问题的分析1、胎冠出胶边也称为流失胶边,是硫化时上下模合缝口不严所造成的胎面胶流出而形成的胶边,这是由于高压不稳定或掉压所引起。

2、胎冠出沟在胎面冠部形成沟状下凹因内压过热水压力下降所造成。

3、花纹错位上下模型花纹不能吻合,是模型安装时上下模没有对准花线或稳钉而引起。

4、花纹和模缝毛边是由于花纹和模型间有缝隙胶料流进缝隙间而产生的。

5、花纹棱角或缺胶成圆角主要是模型排气孔阻塞并窝藏了空气而形成花纹圆角,内压不足也会产生此类毛病。

6、胎冠侧部表面杂质或气泡表面杂质是胎坯或模型受到污染,气泡则是半成品有空气聚集,硫化出模后空气膨胀而产生的表面气泡。

7、胎侧重皮或裂口产生原因为胎侧部隔离剂涂擦过多过浓,半成品形状与模具不相吻合以及胶料流动过大等。

8、胎侧缺胶亦称为明疤,模型积水未吹干或模温过高升温过快等均会引起此类毛病。

9、胎圈凹凸不平由于水胎牙子凹凸不平或包布不平所引起。

10、胎圈包布打褶翘起或破损由于胎坯包布松散没有整修就进模硫化或出模不当刮坏所致。

11、胎圈出边产生原因与上一条相似,如果水胎牙子老化变宽也能造成这些毛病。

12、胎圈宽窄不一主要是半成品不按施工标准操作所致,如果布筒长度不足,成型第一个布筒时没有用成型棒致成型鼓张口处伸张过大,帘布宽度局部变窄造成局部材料不足,又如水胎或胶囊定型定歪也会产生这种毛病。

13、胎圈成圆形主要发生在以水胎定型硫化的外胎上,是由于水胎进出水嘴子漏水或牙子部漏水所致。

橡胶技术网14、第一层帘线裂缝因胎里隔离剂带水分或水胎沾有水分油污等,硫化时这些水分在压力作用下把胎里油皮胶挤破把帘线挤疏成裂缝状,严重的第二层帘线也受影响。

15、第一层帘线弯曲也叫帘线打弯,主要是帘线伸张不足造成,如施工设计不当或成型鼓宽度过宽,如用错成型鼓等均能引起该毛病。

16、胎里帘线凹凸不平主要是胎里杂质,或因水胎舒展不开产生打褶造成的,越野花纹或拖拉机人字花纹允许有凹坑故不在此例。

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质量缺陷问题分析

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质量缺陷问题分析

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质量缺陷问题分析子午线轮胎制造工艺复杂,要求精度高。

根据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常见质量缺陷,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胎里露钢丝与肩部帘线弯曲胎里露线是指轮胎里面钢丝骨架材料内表面覆胶不足,钢丝露出胎里表面。

胎里露线多在肩部或侧部出现帘线露出或“露肋骨”现象。

在使用中胎里露出的钢丝容易损坏内胎,使轮胎胎体鼓包甚至爆破。

肩部帘线弯曲是指轮胎肩部胎体帘线出现周向弯曲。

帘线弯曲在轮胎行驶当中受力不均,使钢丝与胶的生热增加,导致轮胎脱层或爆破,引起轮胎的早期损坏。

全钢丝载重子午线轮胎胎里露线和肩部帘线弯曲是生产和使用中困扰轮胎技术人员的一大难题。

由于胎里露线和肩部帘线弯曲是相辅相成的,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所以将两个问题一起讨论。

1.1 原因分析(1)胎里露钢丝与肩部帘线弯曲主要原因是机头宽度与帘线假定伸X值选取不合理。

胎体由一层钢丝帘布组成,帘线断裂伸X率为1.8~2.3之间,胎体的钢丝帘线伸X值一般在1.0%~1.8%之间。

帘线伸X值大,成型机头宽度窄,帘线长度短。

当伸X值达到极限值;帘线会抽出内衬层导致胎里露线。

帘线伸X值小,成型机头宽度宽,帘线长度长,容易导致肩部胎体帘线弯曲。

半成品的尺寸和重量是根据材料分布图计算出来的,当半成品尺寸和质量过大,会导致胎体帘线的材料过剩从而使胎体帘线弯曲。

材料分布不足就会产生胎里露线,胎面或垫胶的厚度或长度超公差,使得肩部材料过剩,厚度增加,内轮廓帘线舒展不开,导致肩部帘线弯曲。

反之,内轮廓帘线伸展过渡,易出现胎里露线现象。

(2)胎坯外周长的大小也是影响胎里露线和肩部帘线弯曲的一个因素。

胎坯外周长达不到标准,则轮胎在硫化过程中伸X变形大,出现胎里露线;反之,胎坯外周长大,轮胎在硫化过程中伸X变形小,将易出现帘线肩部弯曲。

(3)一次法成型机传递环故障或鼓的撑块出现故障,成型过程中胎圈定位、撑块定位发生漂移或者平宽设定有误,造成内轮廓帘线较标准帘线长度增大,胎体帘线伸X不足,硫化后产生肩部帘线弯曲。

实心轮胎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和解决方法

实心轮胎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和解决方法

实心轮胎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和解决
方法
哇塞,实心轮胎啊,这可是个很重要的东西呢!那咱就来好好聊聊实心轮胎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和解决方法吧!
生产实心轮胎,那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定的事儿!首先得选好材料,就像做饭得挑好食材一样,这可不能马虎!然后在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压力等各种参数,稍有偏差可能就会出问题。

还有啊,模具的设计和维护也超级重要,这就好比是给轮胎塑造一个完美的“家”。

在操作的时候,工人们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小心翼翼地进行每一个步骤,不能有一丝懈怠呀!注意这些点,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实心轮胎呢!
在这个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那是必须要保证的呀!想想看,如果生产过程中出了什么岔子,那多吓人啊!所以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不能有任何疏漏。

就像走钢丝一样,必须稳稳当当的,稍有不慎就可能掉下去啦!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放心地使用这些实心轮胎呀!
实心轮胎的应用场景那可多了去了!比如在一些恶劣的环境下,像工地啦、矿山啦,它们就能大显身手啦!它们的优势也很明显呀,耐磨损、不怕扎,就像一个坚强的小战士!这可比普通轮胎厉害多了吧!而且它们还能承载更重的重量,这多了不起呀!
我就知道一个实际案例,有个工厂之前用的普通轮胎老是出问题,不是爆胎就是磨损得厉害。

后来换成了实心轮胎,哇,那效果简直太棒啦!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了,也不用担心轮胎出问题影响工作啦!这可真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呀!
所以呀,实心轮胎生产真的很重要,我们一定要重视质量问题,找到解决方法,这样才能让实心轮胎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轮胎在标准内压下行驶
3.轮胎着合直径不能太大,应符合标准
4.轮胎胎圈结构设计应合理
5.钢丝圈制造尺寸应严格控制,防止变形
跳动、偏摆
1、帘布接头太大
2、卷上交叠偏差大
3、帘子布边纱过密
混炼胶主要质量问题及其原因
质量问题
可 能 原 因
分散不良
A.混炼过程:
混炼时间不够;卸料温度过高或过低;同时添加酸性配合剂和碱性配合剂(如将硬脂酸和防焦剂ESEN与氧化锌一起加入);塑炼不充分;配合剂添加的顺序不恰当;混炼周期中填充剂加得太迟;同时加入小粒径炭黑和树脂或粘性油;金属氧化物分散时间不够,在胶料已经开始撕裂或碎裂后加入液态增塑剂,容积量太小或太大.
E.配方设计
使用的弹性体门尼粘度差异太大;增塑剂与橡胶选配不适当;硬粒配合剂太多;小粒径填料过量;使用熔点过高的树脂;液态增塑剂不够;填充剂和增塑剂过量。
焦烧
A.配合
硫化剂、促进剂用量太多;硫化体系作用太快;配合剂称量不正确;小粒径填料过量;液态增塑剂不够。
B.混炼操作
装料容量过大;密炼机冷却不够;转了速度过高;初始加料温度太高;排胶温度太高;促进剂加入密炼机中的时间不对;或过早地加入硫磺、或分散不均而造成硫化剂和促进剂局部高度集中;促进剂和(或)硫化机分散不良;树脂堆积在转子上;漏加防焦剂;未经薄通散热就过早地打卷,或卷子过大,或者下片后未充分冷却,
4.提高硫化内压力
5.严格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半制品标准,加强现场管理
6.调正结构设计参数比值,减小应力集中
帘线折断
1.轮胎在缺气下或超负荷状态下行驶
1.轮胎应在规定的负荷、内压下使用
2.提高帘线强度
3.增加帘布复胶厚度
4.增强轮胎刚性
胎唇烧边
1.轮辋与外胎胎唇不配合,轮胎在超负荷下行驶
1.改进胎唇设计,使胎唇与轮辋紧密配合
C.停放
在胶料还呈热、湿状态时,堆积胶料;胶料停放过久;停放场所温度太高,或空气不流通。
D.防止焦烧的措施
严格控制辊温,改进冷却条件,按照操作规定加料,加强胶料管理等;调整硫化体系,添加防焦剂。如防焦剂PVI(CTP);防焦剂的添加顺序应在硫化剂和促进剂之前。
配合剂结团
生胶塑料不充分;辊距过大,辊温过高,粉剂落到辊筒面上压成片状;装料容量过大;粉状配合剂含粗粒或结团物;凝胶太多。
1.调整施工设计(成型筒直径与成型微周长)
2.控制胎面和胶帘布厚度
3.气囊与外胎应合理配合
4.涂刷隔离剂不应过浓或太湿
胎耳不满
1.硫化时外胎胎耳不贴模
1.控制和提高硫化内压力
2.调整施工设计(成型筒直径与成型微周长)
3.提高胎耳包布胶可塑度
4.调整胎耳施工设计,使之与模型配合
胎圈(唇)变形
1.胎圈直径过大或过小
2.硫化操作不当
1.调整施工设计(成型筒直径与成型胎圈间距)
2.气囊与外胎配合合理
3.控制装囊机尺寸
4.提高硫化操作技术水平
5.增加气囊装胎润滑性
重皮
1.模型不清洁
2.胎面表面沾污
3.胎面形状不合适
4.胶料流速太快
1.定期清洗模型,保持半制品清洁
2.改进胎面押出口金形状
3.调整配方
4.改进结构设计中胎侧轮廓曲线
2.胎体未压实
3.轮胎欠硫
4.帘布太密且太细,无法排气
1.结构设计时,应考虑帘线假定伸张值
2.胎面与帘布层应层层压紧、压实
3.严格控制硫化时,装气囊的温度不高于70℃
4.改进气囊成型接头方法,控制接头处壁厚
5.严格控制轮胎正硫化点
6.严格控制尼龙帘布的含水率
7.胎面和帘布采用刺孔的工艺方法(孔的大小以依稀透光为主,且成型时仍保持原来大小)
胎体脱层
1.硫化温度太低,硫化时间及内压不足
2.成型时胎体未压实
3.半制品沾有杂质、水迹、油迹等
4.胶帘布存放时间过长,不粘
1.严格掌握正硫化条件(时间、温度、压力)
2.成型时层层压实
3.加强现场工艺管理,保持半制品清洁
4.控制胶帘布存放时间
5.硫化时经常开放回气阀
帘线弯曲
1.帘线伸张不足
2.胎体膨胀大
5.定期清洗模型,适当涂刷润滑剂
6.定期疏通模型内上下排气槽
7.调整气囊与外胎的配合
8.调整配方设计
胎面起泡
1.胎面押出时潜有气泡
2.原材料含水率过高并含有挥发物质
3.胎面押出时辊温太高
1.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2.严格控制半制品质量
3.严格掌握胎面押出辊温
4.改进配方设计,掺用再生橡胶
胎里起泡
1.尼龙帘布热收缩性大
3.提高胶料定伸强度
4.增加帘布复胶厚度
5.提高骨架材料的强度
6.调正H/B中的H值
7.正确选取δ,减小帘布伸张率
8.提高硫化内压力
胎体脱层
1.轮胎欠硫,胶帘布间及胶帘布与胎面间密性能差,半制品不清洁,沾有杂物,水份、油迹等
1.严格控制正硫化点
2.提高胶帘布间或胶帘布与胎面间附着强度
3.增加帘布复胶厚度
成品外胎常见缺陷及预防措施
缺陷名称
造成原因
预防措施
胎面缺胶(花纹、胎肩、胎侧)
1.主要是胎面胶料流动性差;
2.胎面形状不合适;
3.胎面厚薄不均匀;
4.硫化内压低或不足;
5.模型太脏;
6.模型排气槽阻塞;
7.模型内留存空气
1.提高胎面胶料的可塑度
2.改进胎面押出口金的形状
3.严格执行工艺技术标准
4.提高硫化内压
2.提高胎唇强度
3.提高胎唇包布耐疲劳性能
4.增加胎唇包布复胶厚度
钢丝断裂
1.钢丝圈制造的质量问题或轮胎在超负荷下行驶
1.提高钢丝圈制造工艺质量
2.改进钢丝圈制造工艺
3.严格控制钢丝圈制造质量
4.轮胎应在规定的负荷下行驶
滑圈
1.轮胎着合直径与轮辋尺寸配合不符或装配不当
1.轮辋尺寸、几何形状应符合标准
B.工艺
没有遵循所制订的混炼程序;油性材料和干性材料的聚集体粘在上顶栓和进料斗边上;转了速度不恰当;胶料从压片机上卸下时太快;没有正确使用压片机上的翻胶装置。
C.设备
密炼机温度控制失效;上顶栓压力不够;混炼室中焊层部位磨损过度;压片机辊温控制失效;压片机上的高架翻胶装置失灵。
D.材料
橡胶过期存放和有部分胶凝;三元乙丙橡胶可丁基橡胶太冷;冷冻天然橡胶;天然橡胶预塑炼不充分;填充剂中水分过量(结块);在低于倾倒点温度下加入粘性配合剂;配合剂使用不适当。
胎冠刺伤
1.轮胎在行驶过程中,碰到尖、硬、锋口等物体
1.增强轮胎刚性
2.增强轮胎胎体缓冲性能
3.提高胶料定伸强度
4.调正H/B中的H值
5.增加花纹基部厚度,改进花纹设计,花纹沟改为开放式
6.提高硫化内压力
7.严格掌握正硫化点
胎体垫伤
1.轮胎在负重或快速行驶过程中,碰到尖、硬的物体
1.加固胎体强度
2.增强轮胎胎体缓冲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