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的格律
近 体 诗 的 格 律

3.各聯的
說法
1.第一聯、第二聯、第三聯、第四聯。
2.首聯、頷聯、頸聯、末聯(尾聯)。
1.對仗
可對可不對。(不一定要對仗)
2.押韻
1.偶數句的末字必押韻。
2.第一句可押可不押。(若第一句押韻了,叫做「變格」。)
3.第三句絕對不可押韻。
二、律詩:基本上每一首八句(四聯),有五言、七言之分。
1.對仗
中間兩聯必須各自互對,也就是第三句對第四句;第五句對第六句。
2.押韻
1.偶數句的末字必押韻。
近體詩的格律
說明:1.「近體詩」的名稱到了唐朝才有,是相對於唐以前的「古詩」而言的。
2.近體詩基本上有:a.絕句b.律詩
3.分辨一首詩是起式或仄起式的詩,要看這一首詩第一句的第二個字的聲調是平聲或仄聲來判定。
4.對偶(仗)時,仍然要符合對仗的條件要求:平仄相反、詞性相同、字數相等。
一、絕句:每一首四句,有五言、七言之分。
近体诗格律

近体诗格律近体诗(律诗,绝句)的平仄,指的是句子的平仄格式。
五言律诗共有四个句型,即:(一)○仄仄平平仄(二)平平仄仄平(三)○平平平仄仄(四)○仄仄仄平平(字外加圈表示可平可仄。
下同。
)四个句型错综变化,成为五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如下:(一)首句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二)首句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三)首句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四)首句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绝句是五言律诗的一半,所以也有四种平仄格式,如下:(一)首句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二)首句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三)首句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四)首句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律诗也有四个句型,即:(一)○平平○仄仄平平仄(二)○仄仄平平仄仄平(三)○仄仄○平平平仄仄(四)○平平○仄仄仄平平四个句型错综变化,成为七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如下:(一)首句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首句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近体诗的平仄格律规则

近体诗的平仄格律规则
说到近体诗的平仄格律基本规律,不外乎以下三个原则:
(1)相间原则:一句之中,节奏字字音平仄交错分布。
假使第一个节奏字(一句诗中的第二字)音平,则第二个节奏字(一句诗中的第四字)音仄,第三个节奏字(一句诗中第六字)音平;假使第一个节奏字(一句诗中的第二字)音仄,则第二个节奏字(一句诗中的第二字)音平,第三个节奏字(一句诗中的第二字)音仄。
(2)相对原则:一联之中,对句和出句在相同位置的节奏字,平仄应该相反。
(3)相粘原则:相邻的两联,下联的出句,和上联的对句,在相同位置的节奏字,平仄应该一致。
“”
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失粘”。
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失对”。
唐朝前期,由于律诗尚未定型,有些诗人的一些作品就有失粘、失对的情况
例如: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3句失粘。
4、5句失粘。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近体诗格律

诗词格律
学会押韵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音节结构类型
调 声韵
声母 + 韵 母
韵头 + 韵腹
江j
I
a ng
慷k
a ng
七律的句式也只有四个类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绝
仄起仄收
岭外音书绝,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五绝
平起仄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
汉赋
近体诗
律诗 绝句
五言律诗(五律) 七言律诗(七律) 五言绝句(五绝) 七言绝句(七绝)
中国诗句式演变
二言: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弹歌》 三言: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桓灵时童谣》 四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
五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
二箫 翠对管,斧对瓢。水怪对花妖。秋声对春色,白缣对红绡。臣五 代,事三朝。头柄对弓腰。醉客歌金缕,佳人品玉箫。风定落花 闲不扫,霜余残叶湿难烧。千载兴周,尚父一竿投渭水;百年霸 越,钱王万弩射江潮。
弄清平仄
古四声
例字
平平 山黑 阴
明白 阳
普通话四声
上 水笔 上
仄去 秀墨 去
入 黑白笔墨
近体诗格律

近体诗格律
近体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形式,其格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韵律:近体诗的韵律主要包括平水韵和双调韵。
平水韵是指字母在
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中押韵,韵尾相同,声调不同,如“田、先、见、便”;双调韵是指字母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中押韵,韵脚相同,声调相同,如“静、景、清、征”。
2.字数:近体诗每行一般由五个或七个字组成,共计四句。
3.对仗:近体诗的对仗一般采用对称对仗或破体对仗。
对称对仗指两
个词语意义相同或相似,构成平衡的句子,如“千里共婵娟,一时同幽梦”;破体对仗指两个词语意义形式不同,但能够产生美感的句子,如
“游子吟,黄河远上白云间”。
4.末句押韵:近体诗的最后一句必须押韵,并且要与前三句押的韵相同。
总体来说,近体诗的格律非常讲究,需要诗人有扎实的诗歌技巧和灵
活的表达能力。
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的格律近体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它有着独特的韵律和格律规则。
近体诗的格律虽然多样,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要求,下面将介绍近体诗的格律规则及其应用。
格律的基本要素近体诗的格律包括句式、韵律和字数等要素。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要素的规则和应用。
句式近体诗的句式要求每行都是完整的句子,不允许出现断句或断句不成章的情况。
句子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但要保持整齐划一的排列。
韵律近体诗的韵律是诗歌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它使诗歌具有韵味和音乐感。
韵律是通过平仄和押韵来实现的。
平仄是指字的声调,分为平声、仄声和平仄不分的三种。
在近体诗中,每个字都必须符合平仄的要求,以保持整体的韵律和节奏。
押韵是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词语末尾的音节相同或相似。
近体诗的押韵有多种形式,如仄韵、平韵、交韵等。
押韵的规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实现诗歌的表达效果。
近体诗的字数要求每句正好为5个字。
这是近体诗的基本规则,也是其与其他诗歌形式的区别之一。
每句5个字的要求使得诗歌更加紧凑,表达更加精炼。
近体诗的例子下面是一首典型的近体诗,用来展示格律规则的具体应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共四句,每句正好为5个字。
句式规整,没有断句或断句不成章的情况。
平仄要求得到了满足,每个字都符合平仄的要求。
同时,第一句和第二句押韵,第三句和第四句也押韵,使得整首诗具有韵律感和音乐感。
近体诗的创作技巧创作近体诗时,可以借鉴一些常用的技巧和方法,以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对仗对仗是指相邻的两句之间的平仄和押韵相对应。
通过对仗的巧妙运用,可以使诗歌更加平衡、和谐。
比如,可以使用仄韵对仗、平韵对仗或者交韵对仗等形式。
换韵是指在诗的过程中改变押韵的方式,增加诗歌的变化和变化。
通过换韵的方法可以使诗歌更加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感。
借古讽今借古讽今是一种常用的创作方法,通过借用古代人物、事物或事件来表达对现实的看法和批判。
这种方法可以使诗歌更加寓意深远,内容丰富。
近体诗格律(个人整理版)

②平平仄仄平
⑴、
粘
③平平平仄仄
Ⅲ ④仄仄仄平平
七绝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⑵、
Ⅲ ③平平平仄仄 ④仄仄仄平平
①仄仄平平仄 Ⅰ②平平仄仄平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⑶、
Ⅱ ⑤仄仄仄平平(同④) ②平平仄仄平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6(韵)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7 (尾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8(韵)
③平平平仄仄 Ⅲ、
④仄仄仄平平 ⑵
①仄仄平平仄 Ⅰ、
②平平仄仄平 2、
③平平平仄仄 Ⅲ、
④仄仄仄平平 ⑵
①仄仄平平仄 Ⅰ、
②平平仄仄平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上平十一真:
真因茵辛新薪晨辰臣人仁神亲申身宾滨槟缤邻鳞麟珍瞋尘陈春津秦频 苹颦濒银垠筠巾囷民岷泯[轸韵同]珉贫莼淳醇纯唇伦轮沦抡匀旬巡驯钧均 榛莘遵循甄宸纶椿鹑屯呻粼嶙辚磷呻伸绅寅姻荀询峋氤恂嫔彬皴娠闽纫湮 肫逡菌臻豳
上平十二文:
文闻纹蚊云分[分离]氛纷芬焚坟群裙君军勤斤筋勋薰曛醺芸耘芹欣氲 荤汶汾殷雯贲纭昕熏
下平四豪:
豪劳毫操[操持]髦绦刀萄猱褒桃糟旄袍挠[巧韵同]蒿涛皋号[号呼]陶 鳌曹遭羔糕高搔毛艘滔骚韬缫膏牢醪逃濠壕饕洮淘叨啕篙熬遨翱嗷臊嗥尻 鏖螯獒敖牦漕嘈槽掏唠涝捞痨芼
下平五歌:
歌多罗河戈阿和[和平]波科柯陀娥蛾鹅萝荷[荷花]何过[经过]磨[琢 磨]螺禾珂蓑婆坡呵哥轲沱鼍拖驼跎佗[他]颇[偏颇]峨俄摩么娑莎迦疴苛 蹉嵯驮箩逻锣哪挪锅诃窠蝌髁倭涡窝讹陂鄱皤魔梭唆骡挼靴瘸搓哦瘥酡
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近体诗通常只押平声韵,而且要求一韵到底。
这是近体诗最基本的要求。
近体诗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
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
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
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下面可以看看几首诗的押韵情况
[唐]陈子昂
• • • • • • • •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
终南山(七虞) [唐]王维
• • • • • • • •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 白云迴望合,青霭入看无。 △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
近体诗要求押韵。首先说,韵和韵母是不完 全相同的。韵母包括韵头、韵腹和韵尾三个部分, 如:先、黄。当然,也有的字没有韵头,如:干。 也有的字没有韵尾,如:甲。也有韵头韵尾都没有 的,如:爸。韵头、韵尾和韵腹三者只要有一样不 同就是不同的韵母。押韵只要求韵腹和韵尾相同, 所以,韵的范围比韵母要大,同韵可能包含几个不 同的韵母。我们看一首诗:
•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 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 • 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 “韵脚”。试看下面一个例子: • 书湖阴先生壁 • 宋]王安石 • 茅檐常扫净无苔(tái), • △ •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 △ • 一水护田将绿绕, • 两山排闼送青来(lái)。
• 一)一律以平声押韵(也有少数以仄声押韵的,其 中五言诗居多,但格律诗以平声押韵为正格;因 古体诗容许仄声押韵,所以仄声押韵的绝句和律 诗也称“古绝”、“古律”); 二)不论五绝、五律、五排,七绝、七律、七排, 都必须一韵到底,不得半途换韵; 三)不论五言、七言,都是双句入韵,单句不入韵。 但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七言诗首句入 韵的较多,五言的较少; 四)押韵句的尾字用平声,不押韵的必须用仄声 (古绝、古律押韵句的尾字用仄声,不押韵的用 平声)。
值得注意的是,唐宋时期,有一种声调叫入声,这种声调后 来消失了,读入声的字现在有的读一声、有的读二声、有的 读三声、有的读四声。凡当时的入声字,都是仄声。这样看 来,简单地说,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还不行。应 该把入声字挑出来,先确定为仄声,之后再按一二声为平, 三四声为仄,才对。至于哪些字是古入声字,一是平时注意 搜集,二是查工具书。
汉魏六朝时期,骈体文盛行,骈体文是讲究 形式的华美的,于是沈约(生活在南北朝宋、齐、 梁时代)、谢朓等人开始有意识地将四声交织地 运用到诗歌创作中,以求读起来抑扬顿挫,这种 诗体,叫永明体,在此基础上,历经几百年的酝 酿、完善,到初唐时期一种全新的诗体——律诗 最终形成于沈佺期、宋之问之手。因此,初唐以 后,诗人们再按古诗的形式写作,只要求押韵和 句式大体整齐,就叫古体诗,严格按照律诗的格 律要求写作,就叫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近”、 “今”都是时代晚的意思。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 • • • • • • 昼出耘田夜绩麻(má), △ 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 △
• “麻”、“家”、“瓜”的韵母是 a、ia、 ua。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 • 同韵字,押起韵来是同样谐和的。 •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 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 • 成了声音回环的美。 • 但是,为什么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 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不十分谐和, • 甚至很不谐和呢?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 故。语言发展了,语音起了变化,我 • 们拿现代的语音去读它们,自然不能完全 适合了。例如:
格律诗的通俗口诀:
•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口诀是对七言来 说的。即每句诗的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 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 不能不拘。如果是五言则是“一三不论,二四分 明”。但应该注意的是,一般说来,在某一个句 中不能同时不论;而二、四、六分明是不许含糊 的,该平的就得用平声,该仄就得用仄声。 • 这条规则不够全面,但便于初学者掌握。
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夏日绝句 李清照
•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二.押韵
•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 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 • 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 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 • 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 的。至于要说明什么是韵,那却 • 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 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山园小梅 [宋]林逋
• • • • • • • •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喋如知合断魂。 △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
三、平仄
讲究平仄是近体诗的最主要的特征。古代汉语声调分平、 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 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可以粗略地 将现代汉语的第一、二声看作平声,第三、四声看作仄声。
附:入声字的辨别方法 一、用谐声的声旁类推: 孰足谷发伐甲夹白索莫国出豕匊尃乍各畐敝失吉夬 厥只合鬲商及夕析息弗伏蜀 二、声韵母特点辨记法: 1) B、D、G、J、ZH为声母而又读为阳平的字必 定是入声字(指普通话) 2) 韵母为üe的字都是入声字(注:“靴”字例外) 3) 川黔等地方言中韵母为ê、uê(如或、国、黑、 白)的均为入声字。 三、同音字辨记法:凡与下列字同音的字均为入声字 直十及鼻笛习读竹孰局足筏扎杂夹伯夺国茁得格折 则别迭洁决学答拔 四、根据诗词押韵来记忆 如词牌《满江红》《念奴娇》格律要求押入声韵。 五、用方言对应规律来记忆:凡普通话里阴平、上、去 三声字在西南方言里读阳平的字多为入声字。
题乌江亭 作者:杜牧
• • •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 • • • • • •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山 行 [唐]杜牧
• • • • • • • •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 △ 白去深处有人家(jiā)。 △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 △ xié和jiā、huā不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xiá(s 读浊音),和现代上 • 海“斜”字的读音一样。因此,在当时是谐和的。又如:
江面曲 [唐]李益
• • • • • • • 嫁得瞿塘贾, 朝朝误妾期(qī)。 △ 早知潮有信, 嫁与弄潮儿(ér)。 △ 在这首诗里,“朝”和“儿”是押韵的,按今天的普通话去读,qī 和ér就不能 • 算押韵了。如果按上海的白话音念“儿”字,念象ní 音(这个音正是 接近古音 • 的),那就谐和了。今天我们当然不可能(也不必要)按照古音去读 古人的诗, • 不过我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才不至于怀疑古人所押的韵是不谐和的。
近体诗可以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在字数句数、 押韵,平仄、和对仗四个方面都有讲究。下面一 一说明。
一、字数句数 近体诗的字数规定:每句七个字,叫七言;每句 五个字,叫五言。一首诗七言则句句七言,五言 则句句五言。近体诗的句数规定:一首诗或八句, 叫律诗;或四句,叫绝句。“绝”是断绝之意, 意思是律诗的一半,下边没有了。这样,近体诗 从形式上就分为四种: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七 言绝句和五言绝句。
• 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的。古人所谓“官 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这种 • 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上一致的, 仿照韵书押韵,也是较合理的。宋 • 代以后,语音变化较大,诗人们仍旧依照 韵书来押韵,那就变为不合理的了。 • 今天我们如果写旧诗,自然不一定要依照 韵书来押韵。不过,当我们读古人的 • 诗的时候,律第一句,多数是不押韵的;七律第 一句,多数是押韵的。由于第一句 • 押韵与否是自由的,所以第一句的韵脚也 可以不太严格,用邻近的韵也行。这 • 种首句用邻韵的风气到晚唐才相当普遍, 宋代更成为有意识的时尚。现在试举 • 两个例子:
清明 [唐]杜牧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 △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
近体诗的格律
---付晓敏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近体诗,我们结合 这个内容,谈谈近体诗的格律问题。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国文学的源头是 《诗经》,是诗。之后发展到汉乐府、到唐宋 诗,诗歌达到了很高的高度。诗的分类很杂, 比如,从内容上有:田园诗、边塞诗,还有悼 亡诗、讽喻诗、爱情诗等等。我们今天要讲的 是诗的形式上的分类。
近体诗的平仄讲究,我们从句式、格式、拗救、 粘对四个方面来说明。先说五言律诗。 (一)、句式 甲: 乙: 丙: 丁: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五言律诗的任何一个句子,都不会脱离这四种 句型。
(二)、格式 A B C D 甲乙丙丁 乙丁甲乙 丙丁甲乙 丁乙丙丁 甲乙丙丁 丙丁甲乙 丙丁甲乙 甲乙丙丁
五律、七律的任何一首诗都不会脱离以上的 四种格式。这样,句式和格式结合起来,一首诗 中每一个位置上的字的平仄都固定了。但是,也 有灵活之处,这就是拗救。
五律的平仄
•
• • • •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 以构成两联。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 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 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 变化罢了。
唐代之前的诗歌,一般称为古诗,形式上是比较 自由的,对字数、句数、押韵和平仄等都没有严格的 限制,例如《诗经》中的诗,一般一句四个字,但也 有五个字的,如《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 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 之,婉在水中央。”这当中,最后一句就是五个字的。 再如《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 以为好也。”其中有一句三个字的,有五个字的。至 于 句数,一首诗多少句,没有限制。古诗要求押韵,只 要押上韵就行,没有更严格的要求。《诗经》那个时 代,人们写诗时没有声调的概念,所以,谈不上要求 平仄。总之,古诗写作,要求句式大体整齐,句子大 体押韵。没有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