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血糖测定实验报告意义

摘要:血糖测定实验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实验之一,对于糖尿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血糖测定的原理、方法、临床意义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血糖测定实验的开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血糖水平的变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血糖测定实验通过对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的检测,有助于了解人体糖代谢状况,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病情监测提供依据。
本文旨在探讨血糖测定实验的意义。
二、血糖测定的原理血糖测定实验主要基于葡萄糖氧化酶法、己糖激酶法、邻甲苯胺法等原理。
其中,葡萄糖氧化酶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葡萄糖氧化酶催化葡萄糖与氧气反应,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将色原物质氧化成有色物质,从而测定血糖浓度。
三、血糖测定的方法1. 血液采集:通常采用静脉采血方法,采集空腹状态下静脉血2-3ml。
2. 血糖测定仪:采用血糖测定仪进行血糖检测,将采集的血液滴入试纸条上,将试纸条插入血糖测定仪中,根据显示的数值判断血糖浓度。
3. 正确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四、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1. 糖尿病的诊断:血糖测定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
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可诊断为糖尿病。
2. 糖尿病的治疗:血糖测定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调整胰岛素剂量、饮食控制等。
3. 糖尿病的病情监测:血糖测定有助于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变化,调整生活方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 其他疾病的诊断:血糖测定有助于诊断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5. 健康人群的体检:血糖测定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前期患者,降低糖尿病发病率。
五、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严格操作规程: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

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血糖监测,就是指对血糖值的定期检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监测可以帮助患者更好掌握血糖变化,无论是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还是对糖尿病患者的规律生活、运动饮食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临床上的血糖监测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血糖监测的基本意义临床上所说的血糖,通常指的是血液中的葡萄糖,一般来说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部分都来自于葡萄糖,因此,身体中的血糖必须要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才能满足身体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在临床的血糖监测上,血糖的正常值主要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
其中空腹血糖指的是隔夜空腹,并且至少8小时内未进任何糖类,而饮水除外,空腹血糖的正常值是3.89-6.11mmol/L。
这种情况下所检定的血糖值能够反映胰岛B细胞功能,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至于餐后两小时血糖,它反映的则是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就是进餐后食物对胰岛B细胞产生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通过血糖监测,可以为确诊糖尿病提供出关键指标。
一般来说如果空腹血糖≥7.0 mmol/l或者是餐后血糖≥11.1 mmol/l,而且糖耐量实验两小时血糖≥11.1mmol/l,这种基本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总之,身体内的血糖无论过高还是过低,都会对身体造成比较大的损伤。
当身体内血糖过低的时候,会出现头昏、四肢无力以及心慌等症状,严重的时候甚至有导致死亡的风险。
而如果血糖含量过高的话,葡萄糖就会从肾脏排出,最终形成糖尿,导致体内的营养物质流失,并且会有一系列的感染并发症。
所以通过血糖监测及时的对这些症状采取措施,对于身体健康有着很积极的意义。
不同时间段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除了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这两种临床重要指标外,还有着餐前血糖、睡前血糖、凌晨3点血糖以及随机血糖等指标。
毫无疑问这些不同时间段的血糖监测指标都有着各自的临床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空腹血糖监测主要有着3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空腹血糖监测指标能够反映糖尿病患者在无糖符合刺激状态下的基础胰岛素分泌水平,并且对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情况进行反映。
糖尿病如何监测血糖及临床意义

糖尿病如何监测血糖及临床意义一血糖监测的时间及意义1 空腹血糖指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早餐前采血测定的血糖值。
反映在无糖负荷状态下基础胰岛素分泌情况。
反映前日晚间用药是否合适2 餐后2小时血糖值指吃饭第一口计时间,2小时后准时采血所测定的血糖值。
反映机体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
注意:测餐后2小时血糖一定要像平时一样吃药,吃饭,否则无法体现服药后治疗效果。
3 餐前血糖三餐前采血所测的血糖。
反映机体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持续性知道患者调整将要食入的食物的量和种类调整餐前胰岛素用量的依据4 睡前血糖反映机体胰岛β细胞对进食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指导夜间加餐用药5 随机血糖是指一天当中任意时间采血所测定的血糖值,与进食无关。
6 凌晨3点血糖鉴别空腹高血糖的原因,避免夜间低血糖。
7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指测定空腹血糖后,口服75克无水葡萄糖或食100克面粉(2两)做成的馒头,分别在3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采血测定血糖,胰岛素,C 肽,并评估其功能的试验。
注意: 1 试验前三天每日主食不少于3两2 患急性病,需病愈两周后检查。
3 检查前三天停用激素类药物,如避孕药4 检查前禁食8小时5 检查前8小时内要避免体力活动,饮咖啡,吸烟,精神紧张及各种刺激。
6 75克葡萄糖应溶于300毫升温水内,5分钟喝完,从第一口计时间。
二糖化血红蛋白1 糖化血红蛋白:它是由血液中的葡萄糖附着在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上形成的,其数值与血糖水平呈正比,血糖越高,附着葡萄糖的血红蛋白就越多,糖化血红蛋白的值也就越高。
葡萄糖一旦附着在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上就不会与之分离,会在红细胞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存在,并随着红细胞的衰老,死亡而消失。
红细胞的寿命是120天,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反应的是过去2-3个月的平均水平,它的正常值是4-6%2 检测意义(1)评价血糖的总体控制情况: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可以比较前面的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
血糖检测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糖检测各项指标临床意义1. 血糖检测指标的重要性血糖检测是评估糖尿病、葡萄糖代谢紊乱以及其他疾病的关键指标之一。
通过对血糖的检测,可以评估人体血糖水平的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疾病。
2. 不同血糖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2.1 空腹血糖(FPG)空腹血糖指的是早餐后未进食的8小时内进行血糖检测。
临床上,空腹血糖是最常用的血糖检测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应该在3.9-5.6 mmol/L之间。
超出这个范围可能表明存在糖尿病或糖代谢异常。
2.2 餐后血糖(PPG)餐后血糖指的是进食后2小时内进行血糖检测。
正常情况下,餐后血糖不应超过7.8 mmol/L。
超过这个范围可能表明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或胰岛素抵抗。
2.3 随机血糖(RPG)随机血糖是在任意时间进行血糖检测,无需空腹或进食后特定时间。
临床上,随机血糖常用于糖尿病的诊断与监测。
正常情况下,随机血糖应该在3.9-11.1 mmol/L之间。
2.4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红蛋白是一种反映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
它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内血糖的平均水平。
临床上,糖化血红蛋白常被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正常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应该在4.0-6.0%之间。
3. 血糖检测指标的临床应用根据不同的临床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血糖检测指标进行评估。
例如,在糖尿病的诊断与监测中,通常会综合应用多个血糖检测指标,如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4. 结论血糖检测各项指标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医生评估糖尿病、葡萄糖代谢紊乱以及其他疾病的发展和控制情况。
根据不同的临床需求,适当选择合适的血糖检测指标进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资料:1. XXXX2. XXXX3. XXXX。
血糖检测方法与临床意义

血糖检测方法与临床意义血糖检测是一个重要的医学实践,对于糖尿病患者和其他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血糖检测方法,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
一、常见的血糖检测方法1. 血液检测法血液检测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测量血糖水平的方法之一。
通过在指尖或其他部位采集一滴血液样本,利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测量。
这种方法简单快速,适用于患者在家中进行血糖监测。
然而,由于需要每次采集血液样本,对一些人来说可能会感到不便或疼痛。
2. 连续血糖监测连续血糖监测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方法,通过将一个小型的传感器植入皮肤下面,可以实时地监测血糖水平的变化。
传感器会将数据传输到一个便携式设备上,患者可以随时查看监测结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频繁监测血糖的患者,尤其是胰岛素泵使用者或儿童患者。
3. 尿液检测法尿液检测法是一种相对较为简单和便宜的方法。
患者可以在家中收集一定量的尿液样本,使用尿液试纸进行浸泡,根据试纸上的颜色变化来判断血糖水平。
然而,尿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受到肾脏重新吸收的影响,可能不够准确,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使用较少。
二、血糖检测的临床意义1. 诊断和监测糖尿病血糖检测是诊断和监测糖尿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血糖检测,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以及确诊的糖尿病类型。
同时,通过监测血糖水平的变化,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控制糖尿病的进展。
血糖监测还可以预防和发现糖尿病的并发症,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治疗。
2. 胰岛素治疗调整对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使用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血糖检测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胰岛素的使用效果,确定合适的胰岛素用量和注射时机,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3. 饮食和运动的管理血糖检测对于饮食和运动的管理也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血糖检测,患者可以了解不同食物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可以减少低血糖和高血糖的风险。
4. 防治其他疾病除了糖尿病,血糖检测在其他疾病的防治中也有一定的意义。
血糖测定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血糖测定仪器的操作方法。
3. 掌握血糖正常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4. 通过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是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
血糖浓度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相对稳定,对维持人体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血糖测定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来确定血糖水平的方法。
常用的血糖测定方法有血糖仪法、试纸法和化学法等。
本实验采用血糖仪法进行血糖测定,其原理是利用葡萄糖氧化酶催化葡萄糖氧化反应,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与色原性氧受体缩合,形成红色化合物。
通过测定该红色化合物的吸光度值,可以计算出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血液、生理盐水、葡萄糖标准液、葡萄糖氧化酶试纸、缓冲液、葡萄糖氧化酶试剂盒等。
2. 实验仪器:血糖仪、微量移液器、试管、吸管、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的制作:取6个试管,分别加入0、0.1、0.2、0.3、0.4、0.5毫升的葡萄糖标准液,再分别加入0.5毫升的缓冲液,充分混匀。
用微量移液器取0.1毫升混合液滴在葡萄糖氧化酶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对,记录吸光度值。
2. 血糖测定:取3个试管,分别加入0.5毫升新鲜血液、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标准液。
再分别加入0.5毫升的缓冲液,充分混匀。
用微量移液器取0.1毫升混合液滴在葡萄糖氧化酶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对,记录吸光度值。
3. 数据处理: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血液、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标准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五、实验结果1. 标准曲线:通过制作标准曲线,得到葡萄糖浓度与吸光度值之间的关系。
2. 血糖测定结果:- 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XX毫克/分升;- 生理盐水中的葡萄糖含量:XX毫克/分升;- 葡萄糖标准液中的葡萄糖含量:XX毫克/分升。
六、实验分析1. 血糖浓度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相对稳定,对维持人体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十 血糖的测定

实验十血糖得测定血液中得葡萄糖称血糖。
正常人血糖浓度较恒定,维持在3.9mmol/L~6.1mmol/L之间。
血糖浓度得相对恒定就是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得前提条件之一,有着双重实际意义:其一,维持稳定得能源供给,满足机体在各种生理状态下对能量得需求。
其二,保证机体不因进食致血糖浓度过高,导致糖得丢失。
因此,血糖得测定就是临床生化检验实验室得常规检测项目。
血糖测定按其发展过程及反应原理得不同,大致分三类:氧化还原法 ,缩合法(主要有邻甲苯胺法),酶法(主要有己糖激酶法与葡萄糖氧化酶法)。
下边介绍两种方法供选择。
一、葡萄糖氧化酶法【目得】1、了解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得原理,能进行血糖测定得操作。
2、掌握血糖测定得临床意义。
【原理】葡萄糖氧化酶 (glucose oxidase,GOD) 能将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与过氧化氢。
后者在过氧化物酶 (peroxidase,POD)作用下,分解为水与氧得同时将无色得4氨基安替比林与酚氧化缩合生成红色得醌类化合物,即 Trinder 反应。
其颜色得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在50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与标准管比较可计算出血糖得浓度。
反应式如下:【器材】试管、吸管、试管架、恒温水浴箱、分光光度计【试剂】1、 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称取无水磷酸氢二钠8、67g及无水磷酸二氢钾5、3g溶于800ml蒸馏水中,用1mol/L 氢氧化钠(或1mol/L盐酸)调节pH至7、0,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L。
2、酶试剂称取过氧化物酶1200U,葡萄糖氧化酶1200U,4氨基安替比林10mg,叠氮钠100mg,溶于上述磷酸盐缓冲液80ml中,用1mol/L NaOH调pH至7、0,加磷酸缓冲液至100ml。
置冰箱保存,4℃可稳定3个月。
3、酚溶液称取重蒸馏酚100mg溶于100ml蒸馏水中(酚在空气中易氧化成红色,可先配成500g/L得溶液,贮存于棕色瓶中,用时稀释),用棕色瓶贮存。
糖尿病八项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糖尿病八项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为了准确诊断、及时干预和有效管理糖尿病患者,常规的糖尿病检测方法非常重要。
以下是糖尿病八项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1. 空腹血糖(FPG)检测:患者于前一晚饭后8-10小时后空腹抽血,用于诊断糖尿病和评估血糖控制情况。
FPG值大于7.0 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4.4-6.1 mmol/L为正常范围。
2. 餐后血糖(OGTT)检测:患者在空腹状态下饮用75g葡萄糖溶液后经过2小时抽血,用于评估胰岛功能和诊断糖尿病。
OGTT 2小时血糖值超过11.1 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3. 随机血糖检测:随机抽血检测,无需空腹,用于急诊情况下的糖尿病筛查。
4.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通过血液检测HbA1c水平,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HbA1c水平大于或等于6.5%可诊断为糖尿病。
5. 尿常规检测:用于检测尿中糖分、蛋白质含量等异常,帮助了解糖尿病的肾脏并发症风险。
6. 血脂检测:检测血液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帮助评估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
7. 肾功能检测:包括尿素氮(BUN)、肌酐(Cr)等指标,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情况。
8. 甲状腺功能检测: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相关性较高,甲状腺功能检测可帮助发现并及时干预甲状腺相关疾病。
这些糖尿病八项的检测方法对于合理诊断糖尿病、评估疾病风险以及指导个体化治疗非常重要。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以便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糖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2医院(353000)范丽芳牛晓健张昌红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客观依据,检测糖代谢异常的重要指标,对于糖尿病的检测手段多种多样,但只有血糖是糖尿病唯一可靠的诊断指标,也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1]。
1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性葡萄糖是脑细胞活动最基本的能量来源,但脑内糖原内储极少,每克脑组织约2.5~3.0mol/L,仅能维持脑细胞活动数分钟[2],要靠源源不断地从血中摄取,故对低血糖极为敏感,一旦发生低血糖,即可有脑功能障碍,严重或持久的低血糖将使脑细胞产生不可逆的器质性损害(一般认为>6h),甚至导致死亡。
高血糖与低血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都是相当严重的,因此,维持血糖平衡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
基础研究证实:组织细胞对于稳定的高血糖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而当处于反复波动的高血糖环境时,这种适应能力欠缺,从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凋亡,促进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临床研究证实:血糖反复波动容易导致治疗过程中频繁发生低血糖,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2]。
一般来说,血糖波动性越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引起血糖大幅波动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内因是患者自身胰岛功能衰竭,体内胰岛素水平很低,对血糖调节能力很差,此类患者对药物非常敏感,只要有一点点的影响,血糖就会大起大落,临床常见于1型糖尿患者和晚期重症2型糖尿患者;外因是饮食和运动不规律、用药方案不合理、治疗依从性差、情绪激动、失眠、酗酒、感染发热等疾病状态,这些因素均可以引起血糖显著波动。
2防治血糖波动的方法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地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波动性。
①降低空腹血糖的波动性,使用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能够较好地模拟基础胰岛素的分泌,使得没有明显的血药浓度高峰,作用平稳而持久,对于降低空腹血糖波动性效果较好;②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动性:使用的药物有: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如诺和龙)、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超指数均不同,甚至同一品牌不同批号试剂的敏感指数亦有差别,因而会直接影响到PT的检测结果。
故临床检验中心统计各家医院质量控制数据时,不但要按仪器分组,还要统计使用试剂的情况。
所以尽量选用配套试剂,避免因小失大[6]。
另外试剂配制过程中,水的质量也极为重要。
有些试剂对水的pH值、离子浓度要求较为苛刻,所以配制试剂时应尽量使用去离子水。
5药物的影响某些药物本身就具有影响凝血机制的功能或具有协同抗凝作用。
如大剂量使用青霉素,血浆青霉素浓度达5000U/mL 时,PT、APTT明显延长,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时间延长;头孢哌酮具有甲硫甲唑环的侧链与前凝血酶原相仿,羧酶可错误地与抗生素结合而导致凝血酶原的形成减少,干扰肝脏中维生素K的代谢,导致低凝血酶原血症[7]。
同时由于新药的不断问世,而这些药物对凝血试验影响方面的报道也较少,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摸索、总结。
6其他因素的影响标本发生溶血后对凝血试验的结果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溶血标本中含有成熟红细胞膜破裂而释放出的磷脂,在凝血过程中磷脂是促凝物质,使得APTT和PT比非溶血标本的测定值偏低,因此实验室不应使用溶血标本[3]。
我们在日常检测中经常遇到脂血标本,这类标本对于光学法的血凝仪影响很大,使得检测结果变异较大。
对于这类标本,我们应及时与临床联系,同时在检验报告单上作出说明。
对于一些特别异常的结果,首先要确定仪器、试剂等是否无误,质量控制是否在控。
待确定无误后,才能将报告发出。
笔者曾检测到一患者的APTT>120s,经确认仪器、试剂等均无误,质量控制在控,与临床医生联系发现此患者为一血友病患者,此结果符合血友病的特征。
综上所述,影响凝血试验的因素较多,它涉及到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问题,而且许多问题也不是实验室一个部门能解决的。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实验室工作人员除了要做好自身的质量控制工作以外,还应与医生、护理人员及患者多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凝血检验的质量,为广大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1]郭笑如,黄浩南,肖婷.对凝血试验影响因素的探讨.血栓与止血学,2011,17(4):186-187.[2]杨继明,张爱华,肖中华,等.标本采集量对凝血项目检测结果的影响.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1):75.[3]王瑾.影响凝血试验测定结果的因素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16):1025.[4]程育春,赵燕霞,侯临平,等.血凝的影响因素分析.实用医技杂志,2011,18(7):712-713.[5]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10-211.[6]陈晓燕.临床血栓与止血检验分析的质量保证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11,18(5):527.[7]卢本亮,梁冰.影响凝血实验的几个因素.实用医技杂志,2004,11(5):720-721.(收稿日期:2012-11-11)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锐)等对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动性效果较好。
生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在糖尿病患者快步走开始的5~10 min,血液中糖分消耗很少,因此,降糖的效果并不明显。
而在20~30min后,血液中的糖分大量消耗,降血糖的作用才会明显。
如果>40min,运动量较大,身体就开始消耗脂肪,尽管也有降糖作用,但不是最佳状态。
因此,如果每天保持1~2次、每次持续20~30min轻松愉快的快步走,对控制血糖很有帮助。
有人把快步走比喻成有降糖作用的“散步药丸”。
研究发现,治疗有抑郁倾向的糖尿病患者时,只有使糖尿病患者保持好心情才能有效控制血糖。
文献[1]对1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研究后发现,与单纯药物控制血糖相比,降血糖、控抑郁双管齐下时,能使治疗效果提高近20%。
3血糖的检测方法血糖测定是临床工作中一项重要的生化测定,主要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监测。
糖尿病的检查手段多种多样,但只有血糖是糖尿病唯一可靠的诊断指标[3]。
20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入国内,目前被广泛运用,而原来的福林-吴氏法、苏木杰真糖法、霍夫曼法等均已不再使用。
葡萄糖氧化酶法是国际公认的诊断糖尿病的唯一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高、专一性强、操作方便、误差小、结果准确,且能在自动分析仪上批量分析等优点,其基本原理为:葡萄糖经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将还原性4-氨基安替比林与酚偶联氧化缩合成醌类化合物,此物质能被分光光度计测定。
由于血糖检测越来越重要,人们对血糖测定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多,新近的方法也越来越多。
3.1血糖无创检测无创血糖检测技术能够对血糖浓度进行实时、安全、无创的自我检测。
而且不需要消耗品,降低了测试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检测意愿和频率,可以对血糖浓度进行更紧密的控制,从而有利于形成一个含有血糖检测装置和胰岛素注射泵的封闭循环系统来实时调节血糖浓度。
3.1.1光声光谱法:光声方法测量血糖的原理是近红外激光脉冲与组织的相互作用。
组织内部血糖分子的吸收作用会导致局部细微变热使温度升高,引起快速的热膨胀,从而使放置于组织表面的检测器能检测到超声压力波即光声信号。
3.1.2拉曼光谱法:通过波长范围从可见光到中红外光激光束入射透明介质,接收与入射波长相比发生频移的微弱的拉曼谱线。
利用此原理检测到的拉曼光谱对葡萄糖含量进行定量分析,选择的测量部位一般为眼前房。
3.1.3偏振光旋光法:旋光法测量血糖是根据葡萄糖具有稳定的旋光特性,当一束线偏振光照射葡萄糖溶液时,其透射光(反射光)也为线偏振光,且偏振方向与原入射方向成一个角度,这个角度与葡萄糖含量成比例。
此外还有荧光法、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法、近红外光谱法、中红外光谱法等。
3.2血糖仪仪器检测19世纪70年代,血糖仪问世。
床旁血糖仪(POCT)和自动化检测仪是目前血糖检测的两种主要手段,毛细血管血微量法(cBG)、静脉血浆血糖(VPG)测定方法与外周毛细血管血快速血糖仪测定方法是经典的葡萄糖氧化酶法结合了先进的电化学技术[4],原理是应用固相酶技术与选择性电极技术结合起来的酶电极,当血样充满反应槽后葡萄糖氧化酶与血中葡萄糖特异性结合孵育反应,在生成产物的过程中电符发生移动,可由电极测定电子多少来确定样品中的葡萄糖浓度。
3.3血糖连续监测血糖连续监测方法根据监测原理不同可分为葡萄糖传感器植入法、皮肤微创采样法等。
3.3.1葡萄糖传感器植入法:其检测的是皮下组织的葡萄糖。
该系统的传感器比29号针还要细的黄金电极,可植入患者的皮下,采用标准的电化学监测方法测量细胞间的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
3.3.2皮下微创采样法:是用微针穿透皮肤,用于抽取血样来进行测量。
检测装置时利用激光光束在皮肤表层收集组织间液来测量血糖水平。
血糖过高或过低对机体均有不同的伤害,血糖的大幅度波动也可能造成机体疾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5]。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防止血糖变化而患糖尿病等慢性重症,应注意维持血糖的平稳。
这就要进行实时监测和注意预防。
①要借助仪器和方法进行实时测量,对自己身体进行实时监控。
②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功能,如:每天保持1~2次、每次持续20~30min轻松愉快的快步走,对控制血糖很有帮助。
③即使患病也无需过于担心。
只需进行规范的治疗,注意饮食,更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情,使血糖控制在正常的范围。
参考文献[1]Strubelt O,Younes M,Li Y.Protection by albumin againstischaemia and hypoxia-induced hepatic injury.Phamlacol Toxicyol,1994,75(5):280-284.[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16.[3]向红丁.血糖测定的临床应用及再评价.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4):206.[4]姚军.拜安捷(TM)血糖监测仪测定末梢毛细血管血糖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静脉血浆血糖的临床对比研究.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3):1.[5]连霞,李光来,李育民,等.海莱斯血糖测试片检测全血血糖值的临床研究.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11):1330.(收稿日期:201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