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糖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2医院(353000)范丽芳牛晓健张昌红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客观依据,检测糖代谢异常的重要指标,对于糖尿病的检测手段多种多样,但只有血糖是糖尿病唯一可靠的诊断指标,也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1]。

1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性

葡萄糖是脑细胞活动最基本的能量来源,但脑内糖原内储极少,每克脑组织约2.5~3.0mol/L,仅能维持脑细胞活动数分钟[2],要靠源源不断地从血中摄取,故对低血糖极为敏感,一旦发生低血糖,即可有脑功能障碍,严重或持久的低血糖将使脑细胞产生不可逆的器质性损害(一般认为>6h),甚至导致死亡。

高血糖与低血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都是相当严重的,因此,维持血糖平衡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基础研究证实:组织细胞对于稳定的高血糖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而当处于反复波动的高血糖环境时,这种适应能力欠缺,从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凋亡,促进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临床研究证实:血糖反复波动容易导致治疗过程中频繁

发生低血糖,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2]。一般来说,血糖波动性越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引起血糖大幅波动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内因是患者自身胰岛功能衰竭,体内胰岛素水平很低,对血糖调节能力很差,此类患者对药物非常敏感,只要有一点点的影响,血糖就会大起大落,临床常见于1型糖尿患者和晚期重症2型糖尿患者;外因是饮食和运动不规律、用药方案不合理、治疗依从性差、情绪激动、失眠、酗酒、感染发热等疾病状态,这些因素均可以引起血糖显著波动。

2防治血糖波动的方法

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地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波动性。①降低空腹血糖的波动性,使用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能够较好地模拟基础胰岛素的分泌,使得没有明显的血药浓度高峰,作用平稳而持久,对于降低空腹血糖波动性效果较好;②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动性:使用的药物有: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如诺和龙)、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超

指数均不同,甚至同一品牌不同批号试剂的敏感指数亦有差别,因而会直接影响到PT的检测结果。故临床检验中心统计各家医院质量控制数据时,不但要按仪器分组,还要统计使用试剂的情况。所以尽量选用配套试剂,避免因小失大[6]。另外试剂配制过程中,水的质量也极为重要。有些试剂对水的pH值、离子浓度要求较为苛刻,所以配制试剂时应尽量使用去离子水。

5药物的影响

某些药物本身就具有影响凝血机制的功能或具有协同抗凝作用。如大剂量使用青霉素,血浆青霉素浓度达5000U/mL 时,PT、APTT明显延长,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时间延长;头孢哌酮具有甲硫甲唑环的侧链与前凝血酶原相仿,羧酶可错误地与抗生素结合而导致凝血酶原的形成减少,干扰肝脏中维生素K的代谢,导致低凝血酶原血症[7]。同时由于新药的不断问世,而这些药物对凝血试验影响方面的报道也较少,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摸索、总结。

6其他因素的影响

标本发生溶血后对凝血试验的结果也造成一定的影响。溶血标本中含有成熟红细胞膜破裂而释放出的磷脂,在凝血过程中磷脂是促凝物质,使得APTT和PT比非溶血标本的测定值偏低,因此实验室不应使用溶血标本[3]。我们在日常检测中经常遇到脂血标本,这类标本对于光学法的血凝仪影响很大,使得检测结果变异较大。对于这类标本,我们应及时与临床联系,同时在检验报告单上作出说明。对于一些特别异常的结果,首先要确定仪器、试剂等是否无误,质量控制是否在控。待确定无误后,才能将报告发出。笔者曾检测到一患者的APTT>120s,经确认仪器、试剂等均无误,质量控制在控,与临床医生联系发现此患者为一血友病患者,此结果符合血友病的特征。

综上所述,影响凝血试验的因素较多,它涉及到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问题,而且许多问题也不是实验室一个部门能解决的。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实验室工作人员除了要做好自身的质量控制工作以外,还应与医生、护理人员及患者多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凝血检验的质量,为广大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郭笑如,黄浩南,肖婷.对凝血试验影响因素的探讨.血栓与

止血学,2011,17(4):186-187.

[2]杨继明,张爱华,肖中华,等.标本采集量对凝血项目检测结

果的影响.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1):75.

[3]王瑾.影响凝血试验测定结果的因素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5(16):1025.

[4]程育春,赵燕霞,侯临平,等.血凝的影响因素分析.实用医

技杂志,2011,18(7):712-713.

[5]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版.南

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10-211.

[6]陈晓燕.临床血栓与止血检验分析的质量保证探讨.实用医技

杂志,2011,18(5):527.

[7]卢本亮,梁冰.影响凝血实验的几个因素.实用医技杂志,

2004,11(5):720-721.

(收稿日期:2012-11-11)

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锐)等对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动性效果较好。

生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在糖尿病患者快步走开始的5~10 min,血液中糖分消耗很少,因此,降糖的效果并不明显。而在20~30min后,血液中的糖分大量消耗,降血糖的作用才会明显。如果>40min,运动量较大,身体就开始消耗脂肪,尽管也有降糖作用,但不是最佳状态。因此,如果每天保持1~2次、每次持续20~30min轻松愉快的快步走,对控制血糖很有帮助。有人把快步走比喻成有降糖作用的“散步药丸”。

研究发现,治疗有抑郁倾向的糖尿病患者时,只有使糖尿病患者保持好心情才能有效控制血糖。文献[1]对1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研究后发现,与单纯药物控制血糖相比,降血糖、控抑郁双管齐下时,能使治疗效果提高近20%。

3血糖的检测方法

血糖测定是临床工作中一项重要的生化测定,主要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监测。糖尿病的检查手段多种多样,但只有血糖是糖尿病唯一可靠的诊断指标[3]。20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入国内,目前被广泛运用,而原来的福林-吴氏法、苏木杰真糖法、霍夫曼法等均已不再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是国际公认的诊断糖尿病的唯一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高、专一性强、操作方便、误差小、结果准确,且能在自动分析仪上批量分析等优点,其基本原理为:葡萄糖经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将还原性4-氨基安替比林与酚偶联氧化缩合成醌类化合物,此物质能被分光光度计测定。

由于血糖检测越来越重要,人们对血糖测定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多,新近的方法也越来越多。

3.1血糖无创检测

无创血糖检测技术能够对血糖浓度进行实时、安全、无创的自我检测。而且不需要消耗品,降低了测试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检测意愿和频率,可以对血糖浓度进行更紧密的控制,从而有利于形成一个含有血糖检测装置和胰岛素注射泵的封闭循环系统来实时调节血糖浓度。

3.1.1光声光谱法:光声方法测量血糖的原理是近红外激光脉冲与组织的相互作用。组织内部血糖分子的吸收作用会导致局部细微变热使温度升高,引起快速的热膨胀,从而使放置于组织表面的检测器能检测到超声压力波即光声信号。3.1.2拉曼光谱法:通过波长范围从可见光到中红外光激光束入射透明介质,接收与入射波长相比发生频移的微弱的拉曼谱线。利用此原理检测到的拉曼光谱对葡萄糖含量进行定量分析,选择的测量部位一般为眼前房。

3.1.3偏振光旋光法:旋光法测量血糖是根据葡萄糖具有稳定的旋光特性,当一束线偏振光照射葡萄糖溶液时,其透射光(反射光)也为线偏振光,且偏振方向与原入射方向成一个角度,这个角度与葡萄糖含量成比例。

此外还有荧光法、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法、近红外光谱法、中红外光谱法等。

3.2血糖仪仪器检测

19世纪70年代,血糖仪问世。床旁血糖仪(POCT)和自动化检测仪是目前血糖检测的两种主要手段,毛细血管血微量法(cBG)、静脉血浆血糖(VPG)测定方法与外周毛细血管血快速血糖仪测定方法是经典的葡萄糖氧化酶法结合了先进的电化学技术[4],原理是应用固相酶技术与选择性电极技术结合起来的酶电极,当血样充满反应槽后葡萄糖氧化酶与血中葡萄糖特异性结合孵育反应,在生成产物的过程中电符发生移动,可由电极测定电子多少来确定样品中的葡萄糖浓度。

3.3血糖连续监测

血糖连续监测方法根据监测原理不同可分为葡萄糖传感器植入法、皮肤微创采样法等。

3.3.1葡萄糖传感器植入法:其检测的是皮下组织的葡萄糖。该系统的传感器比29号针还要细的黄金电极,可植入患者的皮下,采用标准的电化学监测方法测量细胞间的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

3.3.2皮下微创采样法:是用微针穿透皮肤,用于抽取血样来进行测量。检测装置时利用激光光束在皮肤表层收集组织间液来测量血糖水平。

血糖过高或过低对机体均有不同的伤害,血糖的大幅度波动也可能造成机体疾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5]。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防止血糖变化而患糖尿病等慢性重症,应注意维持血糖的平稳。这就要进行实时监测和注意预防。①要借助仪器和方法进行实时测量,对自己身体进行实时监控。②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功能,如:每天保持1~2次、每次持续20~30min轻松愉快的快步走,对控制血糖很有帮助。③即使患病也无需过于担心。只需进行规范的治疗,注意饮食,更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情,使血糖控制在正常的范围。

参考文献

[1]Strubelt O,Younes M,Li Y.Protection by albumin against

ischaemia and hypoxia-induced hepatic injury.Phamlacol Toxicyol,1994,75(5):280-284.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816.

[3]向红丁.血糖测定的临床应用及再评价.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0,20(4):206.

[4]姚军.拜安捷(TM)血糖监测仪测定末梢毛细血管血糖与全自

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静脉血浆血糖的临床对比研究.中华内分

泌代谢杂志,2006,22(3):1.

[5]连霞,李光来,李育民,等.海莱斯血糖测试片检测全血血糖

值的临床研究.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11):1330.

(收稿日期:2012-10-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