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BS)测定及临床意义
临床生化检查-文档资料

脂类+载脂蛋白 脂蛋白
密度最小的为乳糜微粒(CM) 2.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3. 低密度脂蛋白(LDL) 4. 高密度脂蛋白(HDL)
重要的意义。
血清脂质包括 胆固醇[70%是胆固醇脂(CE)、30%是游离胆 固醇(FC),合称总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 磷脂(PL) 游离脂肪酸(FFA) 除FFA与白蛋白结合外,其他包含在脂蛋白 (Lp)中。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血清总胆固醇
游离胆固醇(FG)1/3
临床生化检查
血糖检测
血糖(blood suger,BS)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葡萄糖在小肠被吸收,经门静脉入肝。肝是调 节糖代谢的重要器官。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是影响糖代谢的主要激素。
一、空腹葡萄糖检测(FBG)
[参考值]邻甲苯胺法 3.9~6.4mmol/L 高血糖症:> 7.0mmol/L 轻度增高:FBG7.0~8.4mmol/L 中度增高:FBG8.4~10.1mmol/L 高度增高: FBG> 10.1mmol /L
2、减低 ①胰岛素过多:如胰岛细胞瘤、胰腺腺瘤、胰岛 素注射过量等; ②缺乏抗胰岛素的激素:如生长激素、肾上腺皮 质激素等; ③肝糖原贮存缺乏性疾病:如急性肝坏死、急性 肝炎、肝癌等; ④其他:如长期营养不良、饥饿、急性酒精中毒 等。
二、葡萄糖耐量试验
—般多采用口服葡萄糖75g(或进食100g馒头后, 于0.5h,lh,2h及3h各静脉取血及留尿液一次, 并在服糖前取空腹(空腹l 0~16h)血及留尿液 以作对照。即刻测定各份标本的血糖或尿糖。 在作试验前8h禁止吸烟、饮酒及咖啡,口渴时 可以饮水。试验过程中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 动及精神紧张。
常见化验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2009-05-10 19:41常见化验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简写RBC)1.正常值男性:400~550万/mm3 (4.0—5.5×1012/L)女性:350~500万mm3 (3.5—5.0×1012/L)新生儿:600~700万mm3 (6.0—7.5×1012/L)2.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最常用的是做为检查贫血的主要指标。
(1)红细胞增多:可以分为两种情况:a.相对增多:在剧烈呕吐,频繁腹泻、多汗时、多尿、长期不能进食者,由于血液浓缩,红细胞可以出现相对地增多。
b.绝对增多:在某些正常情况下因缺氧也可以出现红细胞增多,如:由平原移居高原生活或剧烈地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以后及新生儿均可出现红细胞增多。
此外,红细胞增多还见于一些疾病,如:严重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红细胞减少:主要表现为贫血。
如:妊娠中、后期的贫血、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血以及溶血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测定(简写Hb)1.正常值:男性:12~16克(120—160g/L)女性:11~15克 ( 110—150g/L )新生儿:17~20克 ( 170—200g/L )2.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测定常与红细胞计数同步进行,其增高与减少的临床意议与红细胞计数同。
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白细胞总数(简写WBC)1.正常值成人:4000~10000/mm3 (4—10×10g/L )6个月至2岁婴儿:11000~12000/mm3 (11—12×10g/L )新生儿:15000~20000/mm3 (15—20×10g/L )2.临床意义:(1)增多:白细胞总数增多,是检查体内感染的主要指标之一,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感染。
在急性大出血、严重的损伤和急性中毒等也可见到。
还有白血病和某些恶性肿瘤, 白细胞均有增多。
测验血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血糖仪的使用技巧。
3. 学会通过血糖测定结果评估血糖水平。
二、实验原理血糖测定是通过测量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来评估机体糖代谢状况的一种方法。
实验原理基于葡萄糖氧化酶法,即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将色原氧化成有色物质,通过比色法测定吸光度,从而计算出血糖浓度。
三、实验器材1. 血糖仪2. 血糖试纸3. 尿液检测棒4. 酒精棉球5. 医用采血针6. 吸管7. 移液器8. 试剂瓶9. 移液管10. 比色皿四、实验步骤1. 标准化血糖仪和试纸- 将血糖仪和试纸取出,按照说明书进行标准化操作。
2. 采集血液样本- 使用酒精棉球消毒手指,然后用采血针对指尖进行采血。
- 将血液滴在血糖试纸上,等待试纸变色。
3. 测定血糖浓度- 将试纸插入血糖仪中,根据仪器提示读取血糖浓度。
4. 结果记录- 将测定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表中。
5. 尿液检测- 使用尿液检测棒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血糖测定结果- 实验者1:血糖浓度为5.8mmol/L- 实验者2:血糖浓度为6.2mmol/L- 实验者3:血糖浓度为4.5mmol/L2. 尿液检测结果- 实验者1:尿液葡萄糖检测阴性- 实验者2:尿液葡萄糖检测阴性- 实验者3:尿液葡萄糖检测阳性根据实验结果,实验者1和实验者2的血糖浓度在正常范围内,而实验者3的血糖浓度偏低,可能与饮食、运动等因素有关。
尿液检测结果提示实验者3存在低血糖情况。
六、实验讨论1. 影响血糖测定的因素- 采血时间: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不同时间段的血糖水平存在差异。
- 采血部位:指尖、耳垂等不同部位的血糖水平存在差异。
- 仪器误差:血糖仪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测定结果有影响。
- 操作不规范:采血、滴血等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
2. 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糖测定是糖尿病诊断、治疗和监测的重要手段。
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应用血糖是指血液中各种单糖的总称,包括葡萄糖、半乳糖、果糖和甘露糖等,但主要是葡萄糖。
正常人清晨空腹时静脉血糖浓度为3.89-6.11 mmol/70—110美国/dL).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很重要,全身各组织细胞都需要从血液中获取葡萄糖,特别是脑组织、红细胞等几乎没有糖原贮存,必须随时由血液供给葡萄糖,以取得自身生存、代谢和功能所需要的能量。
由于血糖浓度具有一定的生理性波动和正常人群对血糖的耐受力有差异,临床上将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 mmol/L(50 mg/dL)称为低血糖。
低血糖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生化异常的表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血糖浓度过低,影响各组织细胞尤其是脑细胞的能量供给,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低血糖症状,如饥饿、疲倦、乏力、精神不集中、头晕、心悸、脸色苍白、出冷汗、手颤等.严重时出现幻觉、躁动、惊厥、神志不清、甚至昏迷(低血糖休克)、死亡.其反应程度高低与不同原因、血糖下降程度和速度、个体反应性和耐受性有关。
低血糖反复发作,症状严重,持续时间超过6 h,则会造成脑细胞不可逆转的损伤,即使以后血糖恢复正常.也常会遗留痴呆等症状….对低血糖患者的处理,可给予口服葡萄糖或其他糖类如糖水或糖果等,必要时静脉输注葡萄糖液和升血糖药物,以快速提升血糖浓度.供给基本能量需要.当症状改善后应询问病史,查明原因和诱因,进行对因治疗。
引起低血糖的原因颇多,其发生机制复杂。
兹概述如下。
1 饥饿性低血糖长时间饥饿或不能进食时,外源性血糖来源断绝,内源性的肝糖原贮备有限,约为70-100g,10多小时即被耗尽,此时主要靠糖异生来维持血糖浓度。
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当出现“供不应不求"时即发生低血糖.不吃早餐的人易发生低血糖,影响学习、工作和劳动的效率.2 运动性低血糖持续的剧烈运动或运动以后,由于能量消耗大,葡萄糖氧化分解迅速而量大,此时若未及时补充糖类食物,则可引起低血糖.3 酒精性低血糖空腹大量饮酒后,由于酒精在肝内氧化,使NAD+过多地还原为NADH,造成乳酸转变为丙酮酸的反应受到抑制…,糖异生作用减弱。
实验十 血糖的测定

实验十血糖得测定血液中得葡萄糖称血糖。
正常人血糖浓度较恒定,维持在3.9mmol/L~6.1mmol/L之间。
血糖浓度得相对恒定就是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得前提条件之一,有着双重实际意义:其一,维持稳定得能源供给,满足机体在各种生理状态下对能量得需求。
其二,保证机体不因进食致血糖浓度过高,导致糖得丢失。
因此,血糖得测定就是临床生化检验实验室得常规检测项目。
血糖测定按其发展过程及反应原理得不同,大致分三类:氧化还原法 ,缩合法(主要有邻甲苯胺法),酶法(主要有己糖激酶法与葡萄糖氧化酶法)。
下边介绍两种方法供选择。
一、葡萄糖氧化酶法【目得】1、了解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得原理,能进行血糖测定得操作。
2、掌握血糖测定得临床意义。
【原理】葡萄糖氧化酶 (glucose oxidase,GOD) 能将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与过氧化氢。
后者在过氧化物酶 (peroxidase,POD)作用下,分解为水与氧得同时将无色得4氨基安替比林与酚氧化缩合生成红色得醌类化合物,即 Trinder 反应。
其颜色得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在50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与标准管比较可计算出血糖得浓度。
反应式如下:【器材】试管、吸管、试管架、恒温水浴箱、分光光度计【试剂】1、 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称取无水磷酸氢二钠8、67g及无水磷酸二氢钾5、3g溶于800ml蒸馏水中,用1mol/L 氢氧化钠(或1mol/L盐酸)调节pH至7、0,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L。
2、酶试剂称取过氧化物酶1200U,葡萄糖氧化酶1200U,4氨基安替比林10mg,叠氮钠100mg,溶于上述磷酸盐缓冲液80ml中,用1mol/L NaOH调pH至7、0,加磷酸缓冲液至100ml。
置冰箱保存,4℃可稳定3个月。
3、酚溶液称取重蒸馏酚100mg溶于100ml蒸馏水中(酚在空气中易氧化成红色,可先配成500g/L得溶液,贮存于棕色瓶中,用时稀释),用棕色瓶贮存。
血糖浓度检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血糖浓度检测的原理和意义;2. 掌握血糖浓度检测的方法和操作步骤;3. 学会使用血糖检测仪器,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4. 分析实验结果,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血糖浓度检测是评估机体糖代谢状况的重要指标。
血糖主要来源于食物的摄入,通过消化吸收进入血液,维持机体各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血糖浓度检测的原理是通过检测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来判断机体糖代谢的平衡状态。
三、实验器材1. 血糖检测仪;2. 血糖试纸;3. 血糖质控品;4. 采血针;5. 采血管;6. 一次性手套;7. 75%酒精棉球;8. 记录本。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穿戴一次性手套,将血糖检测仪打开预热,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采血:在手指侧面用采血针对准部位进行采血,注意采血深度不宜过深,以免损伤血管。
3. 血糖试纸检测:将采血针插入血糖试纸的测试孔,待试纸出现红色条带后,将试纸放入血糖检测仪中,开始检测。
4. 读取结果:血糖检测仪显示血糖浓度值,记录实验数据。
5. 质控品检测:将血糖质控品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检测,确保血糖检测仪的准确性。
6. 实验重复:重复上述步骤,进行至少三次实验,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血糖浓度检测结果:实验组1:血糖浓度 = 5.2 mmol/L实验组2:血糖浓度 = 6.5 mmol/L实验组3:血糖浓度 = 4.8 mmol/L平均值:5.5 mmol/L2. 质控品检测结果:质控品1:血糖浓度 = 5.0 mmol/L质控品2:血糖浓度 = 6.0 mmol/L质控品3:血糖浓度 = 4.5 mmol/L平均值:5.0 mmol/L3.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本实验血糖浓度检测的平均值为5.5 mmol/L,与质控品检测的平均值5.0 mmol/L基本相符,说明血糖检测仪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六、实验讨论1. 影响血糖浓度的因素较多,如饮食、运动、情绪等,实验过程中需尽量保持环境稳定,减少误差。
实诊教学课件:血糖血脂和心肌标志物

糖尿病诊断新标准 (1997年)
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 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 空腹葡萄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糖水平
≥11.1mmol/L 经另一日再次检测,以上三者具其一即诊断糖尿病
注: 空腹:指8-10h内无任何热量摄入 任意时间:指一日内任何时间,不论上一次进餐时 间及食物摄入量
血糖检测样本的采集要求
晨起空腹12h静脉血 及时送检、及时分离血清
-- 分离后的血清葡萄糖25℃可稳定4-8h, 4℃可稳定72h。 (建议使用黄色含促凝剂带隔离胶真空采血管, 及时离心)
-- 如果采血后不能迅速分离出血浆或血清,可采 用氟化物抗凝,氟化钠抗凝全血标本中的葡萄 糖在室温(22-25℃)可稳定24h,2-8℃可稳定 48h。 (建议无条件及时离心时,使用灰色含氟化钠 抗凝剂真空采血管)
➢ 参考值 -- 空腹血糖 < 6.1mmol/L -- 服糖后30min至1h 血糖 7.8-9.0 mmol/L;峰值< 11.1
mmol/L -- 服糖后2h 血糖 < 7.8mmol/L -- 服糖后3h 血糖恢复至空腹水平 -- 尿糖各时间点均为阴性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ral Glucose Tolerance
(2)如果无法行HbA1c检测,可采用之前推荐的诊断方法(如FPG 或餐后2hPG,并进行确证试验);
(3)无典型症状及无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的儿童, 怀疑DM 时应进行HbA1c检测;
(4)HbA1c在≥6.0%和≤6.5%范围内的个体定义为“高危的亚 DM状态”。
糖化血红蛋白
表1: IFCC HbA1c 结果与其他指定比对方法结果的转换关系
血糖测定及临床意义

血糖测定及临床意义发表时间:2019-10-24T14:20:18.74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0期作者:师玉环[导读] 血糖主要是指血中葡萄糖,它是糖在体内的运输形式。
师玉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检验科 161000【摘要】血糖主要是指血中葡萄糖,它是糖在体内的运输形式。
全身各组织都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尤其是脑、肾、红细胞、视网膜等组织几乎不合成糖原,也几乎没有糖原储存,因此必须由血液不断提供葡萄糖。
本文针对血糖的测定及临床意义进行简要的介绍分析,以期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血糖测定;临床意义糖类的营养价值主要是供给能量,此外糖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
正常人体内糖代谢的核心在于维持相对恒定的血糖浓度[1]。
糖代谢紊乱的重要临床特征是血糖浓度过高,即高血糖症;以及血糖浓度过低,即低血糖症。
1血糖测定1.1检验方法包括葡萄糖氧化酶法,邻甲苯胺法等。
1.2检验项目1.2.1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测定:FPG是指至少8h不摄入含热量食物后的血浆葡萄糖含量。
参考值:酶法3.3~5.6mmol/L;邻甲苯胺法:3.9~6.4mmol/L[2]。
1.2.2葡萄糖耐量试验(glucose tolerance test,GTT)葡萄糖耐量试验:包括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以及标准馒头餐试验。
(1)空腹血糖偏高但尚在正常范围而疑为糖尿病者应作OGTT,方法是:空腹抽血后立即进食75g葡萄糖(或标准馒头2个),进食后0.5h、lh、2h、3h分别抽血检测血糖(或简化为餐后lh、2h抽血)。
OGTT法对诊断糖尿病极为重要,正常人服葡萄糖后几乎全被肠道吸收,使血糖迅速上升,服葡萄糖后30~60min血浆血糖浓度达到高峰,但血糖最高值一般不超过ll.1mmol/L,以后血糖迅速下降,在1.5~2h下降接近正常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糖(BS)测定及临床意义
血糖是指血中的葡萄糖,血糖是临床上的习惯简称。
血糖测定对糖尿病的诊断,疗效观察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测定方法主要有邻甲苯胺法、葡萄糖氧化酶法、已糖激酶法、葡萄糖脱氢酶法等。
—、正常参考值:3.88〜5.99mmol/L。
二、临床意义
血糖浓度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而保持相对稳定,当这些调节失去原有的相对平衡时,则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
1.生理性血糖升高
饭后1〜2 小时,摄入高糖食物、紧张训练、剧烈运动和情绪紧张,肾上腺分泌增
加。
2.血糖升高
(1)糖尿病,一般分两型,一是I 型,即胰岛素依赖型,可能与遗传因素或自身免疫有
关,多发生于青年时期。
另一型为n型,即非胰岛素依赖型。
胰岛素细胞功能低下,
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可能与遗传因素亦有一定关系。
此型多见于40 岁以上成人,多数见于肥胖患者,胰岛素分泌相对减少,或组织对胰岛素的感应性低下,或胰岛素受体减少。
此型临床症状较前者轻。
(2)慢性胰腺炎,由于炎症胰岛组织被破坏,使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而致血糖升高。
(3)内分泌腺疾病,例如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由于生长激素分泌亢进,拮抗胰岛素的作用使血
糖升高。
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如柯兴综合征,因皮质醇分泌增多,促进糖原异生,并可对抗胰岛素作用而使血糖升高。
又如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使肝糖原转变成葡萄
糖,并抑制胰岛素分泌,使血糖增高。
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亦可使血糖升高,甚至发生
“药物性”糖尿病。
3.血糖降低
(1)内分泌腺病变血糖降低见于胰岛素瘤(胰岛3细胞瘤),因胰岛素分泌过量,使血糖分解加
强。
亦见于拮抗胰岛素类激素分泌不足,如阿迪生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 、席汉综
(2)肝脏病变,急性肝炎、肝硬化等严重肝功能损害,使肝糖原分解障碍亦可有发生低糖血症的
可能。
低血糖亦见于糖原累积症。
(3)某些肿瘤,如巨大纤维瘤或纤维肉瘤,可能分泌量胰岛素样物质,而致血糖降低。
(4)胰岛素分泌功能紊乱,如单纯性肥胖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常可发生胰岛素分泌过多,而
致血糖降低。
(5)血糖降低亦见于胰岛素自身免疫性低血糖、胰岛素受体异常症(B 型)等,这可能由
于胰岛素抗体、受体结合的胰岛素急骤解离,致使血糖分解加强。
(6)暂时性低血糖亦可见于胃次全切除后所发生的颠倒综合征,这是由于进食后糖迅速
吸收,促进胰岛素急速分泌,引起暂时性低血糖。
(7)营养不良、吸收不良综合征或重症肾性糖尿病等都可出现血糖降低趋势。
(8)药物,如应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由于用量不当可引起低血糖。
三、采集标本的注意事项
1.标本置室温中,全血中葡萄糖将会分解代谢,大约每小时降低5%。
因此采血后应立即分离血浆或血清,置2〜8摄氏度冰箱保存,可至少稳定3天。
分离血清或血浆的时间,最好不晚于血液标本采集后的1 小时.
2.如果采血后不能迅速分离出血浆或血清,则必须使用含氟化物或碘乙酸盐的抗凝管,抑制血细胞对葡萄糖的降解,稳定全血中的葡萄糖。
若用抗凝血浆标本,推荐用草酸钾- 氟化钠作抗凝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