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分级护理质量标准
分级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5
4、未按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 扣1分/次
5、未根据患者病情实施基础护理
7
和专科护理扣1分/次;效果不佳扣 0.5分/次;无实施防坠床、防跌倒
等安全措施,扣1分/项
5
6、未提供相关的饮食调护、给药 、功能锻炼等健康指导扣1分
4
7、未落实床边交班扣1分,交班不 清楚扣0.5分
3 1、护理级别与病情不相符扣1分
2、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 病情变化
护 3、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理 10 4、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 分 药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分 值
评价标准
4 1、护理级别与病情不相符扣1分
5 2、不相符要求扣1分
5
3、未按医嘱及时、正确实施治疗 、给药扣1分/次
3
4、出入量记录不准确扣0.5分/ 次,漏记扣0.5分/次
6、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7、落实床边交接班
1、护理级别与病情相符
2、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 二 病情变化 级 3、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护 理 4、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 25 药措施 分 5、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
措施和安全措施
6、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1、护理级别与病情相符
三 级
6、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7、落实床边交接班
1、护理级别与病情相符 2、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 情变化
3、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一 级 护
4、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 药措施
理 5、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
35 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
分 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道护理
等,实施安全措施
3.13耳鼻喉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未严格执行相应技术规范的视其情况酌 情扣分。
3
2、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 管理符合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械的 管理符合规范。
未严格按照管理规范执行的不得分。
3
3、常用无菌敷料缸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 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3
2•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 毒隔离制度。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3
3•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 管理符合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械的 管理符合规范。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3
4.实施手术操前必须进行皿源性感染疾病 的实验室检查。
未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不得分。
每月抽查30份围手术期病历,发现一份 不合格的扣1分,扣完为止。
10
5、积极开展病原微生物的送检及培养,特别 是血、尿、便、痰或其他体液。
未开展送检及培养的不得分。
5
6、积极配合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的检测, 服从医院感染办公室的工作要求。
不配合医院耐药菌监测的不得分。
5
3、病区医院感染 防控。
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不得 分。
10
2、合理使用抗菌 药物,开展耐药菌 株监测。
1、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掌握非 限制类抗生素、限制类抗生素及特殊类抗生素 使用指征。
未严格执行分级管理制度视其情况酌情。
6
2、严格掌握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和治疗性使用 原则。
违反抗生素使用原则酌情扣分。
7
3、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必须符合卫生部要求。 除社区获得性肺炎、社区性泌尿道感染和消化 道感染可以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外,其他感染
3.13耳鼻喉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3
4、门诊手术医院感染防控。
1.设置独立的手术操作间,区域划分符合要求,标识清楚,环境卫生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手术操作间人员,设备实行专人专管专用。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3
2.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3
3.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管理符合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械的管理符合规范。
每月抽查30份围手术期病历,发现一份不合格的扣1分,扣完为止。
10
5、积极开展病原微生物的送检及培养,特别是血、尿、便、痰或其他体液。
未开展送检及培养的不得分。
5
6、积极配合医院多重耐药菌( MDRO)的检测,服从医院感染办公室的工作要求。
不配合医院耐药菌监测的不得分。
5
3、病区医院感染防控。
1、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技术、标准预防、手卫生规范。
10
2、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开展耐药菌株监测。
1、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掌握非限制类抗生素、限制类抗生素及特殊类抗生素使用指征。
未严格执行分级管理制度视其情况酌情。
6
2、严格掌握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和治疗性使用原则。
违反抗生素使用原则酌情扣分。
7
3、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必须符合卫生部要求。除社区获得性肺炎、社区性泌尿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可以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外,其他感染需使用氟喹诺酮时必须要有病原微生物支持。
20
九、专科医疗治疗与持续改进(100分)
100
1、内镜下诊断和治疗。
1、严格掌握内镜使用指征。
未严格掌握使用指征的不得分。
15
2、严格掌握内镜技术操作规范。
眼耳鼻喉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2、护士知晓相关护理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
现场询问3名护士,上述内容掌握不全每人扣1分。
4
3、护士落实护理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
现场查看,落实有缺陷各扣1分.
6
4、护士有效落实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制度、护理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等核心制度,监护室有危重病人抢救工作流程.
7
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及医疗救援任务。
1、制定有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医疗救助预案。
无相应预案不得分.
6
2、有与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
无联系渠道酌情扣分.
4
5、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
1、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
10
5、加强医患沟通,维护患者权益.
1、应由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及时告知患者家属的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并有记录。
无相关记录者不得分.
10
2、特殊检查、治疗及用药患者及家属应有知情权,并签知情同意书。
无相应知情同意记录的不得分,无患者或患者法定代理人签字的不得分。
10
四、护理质量与持续改进(200分)
200
1、加强病房管理工作,为病员提供清洁、整齐、安静、安全及舒适的就医环境。
1、病房环境整洁、安全、秩序良好.
病房环境部整洁、秩序不好扣1分;存在安全隐患扣1分.
2
2、护理人员行为规范,仪表整洁,监护室护理人员职责分明,分床到位.
不符合要求各扣1分。
2
3、护士长管理到位,工作有计划及总结,资料记录规范.
未能落实相应核心制度的,视其情况发现一条未执行这该项不得分,对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的,视其情况酌情扣分。
分级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4.护理级别、饮食、药物过敏等标识与患者病情相符, 对传染病等特殊患者有识别标识(腕带和床头卡)。
分级护理质量评价标准(100分)
项目
标 准 要 求
分值
检查方法
扣分标准
基
础
护
理
1.床单位:
①病室环境整洁, 定时开窗通风, 保持空气新鲜。②坚持晨晚间护理, 定时更换被服(每周更换一次或随脏随换)。③病人出院后及时进行终末处理。
2.护理措施:
①和病人沟通, 详细填写入院评估单, 体现辨证施护。
②按分级护理要求巡视病房, 密切观察病情, 主动更换吊瓶。
⑧护士掌握本科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
40
1.实际查看病人并提问。
2.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反映。
3.查看记录。
1.床单位管理不符合要求1项扣1分。
2.“六洁四无”不到位一项扣1分。出现护理并发症一项扣5分。
分
级
护
理
及
特
护
1.责任护士掌握分级护理内容, 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 根据患者情况及分级护理要求, 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7、做好患者压疮、跌倒坠床评估,有护士长评价高危符合的签字。有预防压疮、跌倒坠床的措施。
60
1.实际查看病人并提问护士。
2.了解病人和 家属的反映。
3.查看记录。
一处不合格扣2分。
备注:综合评价分数≥90分为合格
③卧位舒适安全, 保持良好功能位, 定时翻身。
眼耳鼻喉科护士岗位说明书

各层级护理岗位说明书(眼耳鼻喉科)
各层级护理岗位说明书(眼耳鼻喉科)
各层级护理岗位说明书(眼耳鼻喉科)
各层级护理岗位说明书(眼耳鼻喉科)
各层级护理岗位说明书(眼耳鼻喉科)
各层级护理岗位说明书(眼耳鼻喉科)
各层级护理岗位说明书(眼耳鼻喉科)
各层级护理岗位说明书(眼耳鼻喉科)
各层级护理岗位说明书(眼耳鼻喉科)
各层级护理岗位说明书(眼耳鼻喉科)
各层级护理岗位说明书(眼耳鼻喉科)
各层级护理岗位说明书(眼耳鼻喉科)
各层级护理岗位说明书(眼耳鼻喉科)。
耳鼻喉科分级护理质量标准摘要

耳鼻喉科分级护理质量标准鼻内窥镜术后患者的护理【一级护理】A级全麻术后,年龄在70岁或70岁以上等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观察内容:1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2患者意识情况。
3鼻腔填塞物在位情况。
4鼻腔出血,渗血情况及口中是否有新鲜血液吐出。
5合并其他疾病的有无特殊变化。
6颜面肿胀情况。
7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
8病人主诉。
9观察排尿,排便的性质,颜色,气味,量。
护理措施1 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患者及物品,了解术中情况。
2 术后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全麻清醒,血压稳定后改为半坐卧位。
协助床上移动,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
3 氧气吸入,心电,血压,血氧检测。
4 晨间护理,整理床单元,面部清洁和梳头,每日1次。
每小时巡视病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5 遵医嘱合理安排药物的静点时间,顺序,滴速。
6 保持个人卫生,进食后漱口,给予口腔护理。
每日1次。
全麻清醒6小时后和局麻术后4小时协助患者进食水。
7 指导肥胖,老年人,肌肉松弛的患者学会张口呼吸。
加强夜间巡视,注意呼吸及意识变化。
晚间护理,整理床单位每日一次,给予面部清洁,口腔护理,足部清洁,会阴护理。
8 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
9 评估颜面部情况,口中分泌物及填塞物固定情况。
10 评估鼻腔渗血情况。
11 局部给予冷敷。
12 卧位护理: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2小时1次,必要时协助床上移动,压疮预防及护理。
患者卧位舒适,保持良好的功能体位。
加强对患者的安全管理。
13排泄护理:需要时给予失禁护理或者床上使用便器,压疮预防及护理。
加强术后宣传,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14 心理护理。
15 床上温水擦浴每2——3日1次。
16 其他护理:需要时协助更衣,每周1次床上洗头,需要时指、趾甲护理。
B级:局麻术后6小时以内等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观察内容:1 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2 鼻腔填塞物在位情况。
3 鼻腔出血,渗血情况及口中是否有新鲜血液吐出。
4 合并其他疾病的有无特殊变化。
5 颜面肿胀情况。
五官科分级护理标准

5.落实三短六洁,即:头发、胡须短,指、趾短,头发、五官、手足、会阴、肛门、皮肤清洁
6.针对不同情况给予健康教育及个性化指导,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如用药指导、饮食指导、体位指导、心里指导等
7.协助床上擦浴每周1次
8.做好安全评估及健康宣教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2.给予患者疾病相关健康宣教
2.术后第一天,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1.手术后恢复期的患者
2.病情稳定的患者
服务内涵
服务内涵
服务内涵
服务内涵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每日进行晨午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
2.根据病情变化严格检测生命体征,伤口敷料及引流液的观察
3.根据病情变化及时正确给药,根据病情实施护理安全评估,给予患者疾病相关健康宣教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各种治疗
3.关注患者安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施基础护理
5 .每日进行晨、午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
6.做好管道护理,留置导尿管者每日会阴护理2次,伤口引流标识明确准确,记录引流液的色、性质、量,必要时给予口腔护理每日2次
五官科分级护理标准
特级护理
一级护理
二级护理
三级护理
分级依据
分级依据
分级依据
分级依据
1.病情趋于稳定的重症患者如内眼手术后、双眼包扎、青光眼术后等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2.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鼻喉科分级护理质量标准鼻内窥镜术后患者的护理【一级护理】A级全麻术后,年龄在70岁或70岁以上等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观察内容:1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2患者意识情况。
3鼻腔填塞物在位情况。
4鼻腔出血,渗血情况及口中是否有新鲜血液吐出。
5合并其他疾病的有无特殊变化。
6颜面肿胀情况。
7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
8病人主诉。
9观察排尿,排便的性质,颜色,气味,量。
护理措施1 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患者及物品,了解术中情况。
2 术后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全麻清醒,血压稳定后改为半坐卧位。
协助床上移动,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
3 氧气吸入,心电,血压,血氧检测。
4 晨间护理,整理床单元,面部清洁和梳头,每日1次。
每小时巡视病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5 遵医嘱合理安排药物的静点时间,顺序,滴速。
6 保持个人卫生,进食后漱口,给予口腔护理。
每日1次。
全麻清醒6小时后和局麻术后4小时协助患者进食水。
7 指导肥胖,老年人,肌肉松弛的患者学会张口呼吸。
加强夜间巡视,注意呼吸及意识变化。
晚间护理,整理床单位每日一次,给予面部清洁,口腔护理,足部清洁,会阴护理。
8 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
9 评估颜面部情况,口中分泌物及填塞物固定情况。
10 评估鼻腔渗血情况。
11 局部给予冷敷。
12 卧位护理: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2小时1次,必要时协助床上移动,压疮预防及护理。
患者卧位舒适,保持良好的功能体位。
加强对患者的安全管理。
13排泄护理:需要时给予失禁护理或者床上使用便器,压疮预防及护理。
加强术后宣传,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14 心理护理。
15 床上温水擦浴每2——3日1次。
16 其他护理:需要时协助更衣,每周1次床上洗头,需要时指、趾甲护理。
B级:局麻术后6小时以内等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观察内容:1 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2 鼻腔填塞物在位情况。
3 鼻腔出血,渗血情况及口中是否有新鲜血液吐出。
4 合并其他疾病的有无特殊变化。
5 颜面肿胀情况。
6 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
7 病人主诉。
护理措施:1 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患者及物品,了解术中情况。
2 术后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3 晨间护理,整理床单元,协助面部清洁和梳头每日1次。
每小时巡视病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4 遵医嘱合理安排药物的静点时间,顺序,滴速。
5保持个人卫生,进食后漱口。
6 指导肥胖,老年人,肌肉松弛的患者学会张口呼吸。
加强夜间巡视,注意呼吸及意识变化。
晚间护理,协助面部清洁,协助会阴清洁,协助足部清洁每日1次。
7 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
8观察口中分泌物及填塞物固定情况。
9 评估鼻腔渗血情况。
10鼻腔渗血较多者局部给予冷敷。
11 卧位护理: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2小时1次,必要时协助床上移动,压疮预防及护理。
患者卧位舒适,保持良好的功能体位。
加强对患者的安全管理。
12排泄护理:需要时给予床上使用便器,留置导尿患者给予尿管护理每日2次。
加强术后宣传,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13心理护理。
14 协助温水擦浴2-3日1次。
15 其他护理:需要时协助更衣和床上洗头,指、趾甲护理。
【二级护理】A级:术后第一天,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观察内容:1 生命体征。
2 患者鼻腔分泌物情况,鼻腔填塞物固定情况及颜色变化。
3 患者鼻腔通气情况。
4 患者颜面肿胀情况。
5 患者主诉。
护理措施:1 测量生命体征,给予晨间护理,整理床单元,协助面部清洁和梳头,每日一次。
2 每2小时巡视病房一次,患者病情变化时,及时给予护理措施。
3 需要时协助患者更衣,床上洗头。
剪指甲。
4 遵医嘱合理安排鼻腔冲洗,观察鼻腔通气及分泌物情况。
5 晚间护理,协助面部清洁和足部清洁,协助会阴护理每日1次。
6 保持鼻腔卫生。
协助进食水。
7 了解病人的心理生活需要,给予相应的指导。
8 嘱病人离床活动时,小心滑倒,加强安全护理。
9 卧位护理: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2小时1次,必要时协助床上移动,压疮预防及护理。
10 排泄护理:需要时床上使用便器。
11 协助沐浴或擦浴2——3日1次。
12 其他护理:需要时协助更衣,床上洗头,指甲护理。
B级:术后第二天,第三天能下床活动的患者观察内容:1 生命体征。
2 患者鼻腔分泌物情况,鼻腔填塞物固定情况及颜色变化。
3 患者鼻腔通气情况。
4 患者颜面肿胀情况。
5 患者主诉。
护理措施:1 测量生命体征,整理床单元,每日一次。
2 遵医嘱合理安排鼻腔冲洗,观察鼻腔通气及分泌物情况。
3 保持鼻腔卫生和口腔卫生。
4了解病人的心理生活需要,给予相应的指导。
5 嘱病人离床活动时,小心滑倒,加强安全护理。
给予相应的护理安全评估。
【三级护理】观察内容:1 患者鼻腔分泌物情况。
2 患者鼻腔通气情况。
护理措施:1 遵医嘱合理安排鼻腔冲洗,观察鼻腔通气及分泌物情况。
2 保持个人卫生,指导用鼻卫生。
3 每3小时巡视病房一次,患者病情变化时,及时给予护理措施。
4 加强健康宣传。
鼾症术后患者的护理【一级护理:】A级全麻术后的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且完全卧床的患者。
观察内容:1 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2 患者呼吸情况。
3 患者局部切口渗血情况。
4 进食情况。
5 睡眠打鼾,憋气症状有无改善。
6 局部切口疼痛情况。
7 注意口腔卫生:观察患者口腔黏膜情况,口腔有无异味,舌苔情况,了解病情动态变化。
8 体重的变化。
9 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
10 排便情况。
护理措施:1 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患者及物品,了解术中情况。
2 卧位护理: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2小时1次,术后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全麻清醒,血压稳定后改为半坐卧位。
必要时协助床上移动。
压疮预防及护理。
3 氧气吸入,心电,血压和血氧监测。
4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5 晨间护理:整理床单元,面部清洁及梳头,口腔护理每日1次。
必要时备齐各种急救药品,仪器。
5 每小时巡视病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6 指导患者将口中的分泌物吐出,观察分泌物的性质,颜色和量。
7 提前告知患者术后会出现呛咳反应,指导患者积极锻炼经口进食温凉,半流食,忌食辛辣,坚硬等刺激性食物。
8 指导患者睡眠时采取侧卧位,减轻打鼾及憋气情况。
给予晚间护理,整理床单位,面部清洁,口腔护理和足部清洁,会阴护理每日1次。
9 评估疼痛情况,指导患者局部冷敷,如有加重及时通知医生。
10 遵医嘱合理安排药物的静点时间,顺序,滴速。
11 对于术后6小时的患者协助进食水。
12 患者病情变化时,及时发现并护理措施得当,如高热降温。
13 排泄护理:需要时床上使用便器。
需要时失禁护理和留置尿管护理。
14 患者卧床休息,保持良好的功能体位,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坠床,患者安全管理。
15 床上温水擦浴2-3日1次。
16 其他护理:需要时协助更衣,床上洗头每周1次,需要时指、趾甲护理。
B级全麻清醒后不能离床的病人。
观察内容:1 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2 患者呼吸情况。
3 患者局部切口渗血情况。
4 进食情况。
5 睡眠打鼾,憋气症状有无改善。
6 局部切口疼痛情况。
7 注意口腔卫生:观察患者口腔黏膜情况,口腔有无异味,舌苔情况,了解病情动态变化。
8 体重的变化。
9 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
10 排便情况。
护理措施:1 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患者及物品,了解术中情况。
2 卧位护理:术后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全麻清醒,血压稳定后改为半坐卧位。
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2小时1次,必要时协助床上移动,压疮预防及护理。
3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整理床单元。
4 巡视病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5 指导患者将口中的分泌物吐出,观察分泌物的性质,颜色和量。
6 提前告知患者术后会出现呛咳反应,指导患者积极锻炼经口进食温凉,半流食,忌食辛辣,坚硬等刺激性食物。
7 指导患者睡眠时采取侧卧位,减轻打鼾及憋气情况。
给予晚间护理,协助面部清洁,协助会阴清洁和协助足部清洁每日1次。
8 评估疼痛情况,指导患者局部冷敷,如有加重及时通知医生。
9 晨间护理:整理床单位,协助面部清洁和梳头每日1次。
10遵医嘱合理安排药物的静点时间,顺序,滴速。
11患者病情变化时,及时发现并护理措施得当,如高热降温。
12 排泄护理:需要时床上使用便器。
13 患者卧床休息,保持良好的功能体位,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坠床,正确给予安全护理评估,适当加床档。
患者安全管理。
14 协助温水擦浴2——3日1次。
15 其他护理:需要时协助更衣和床上洗头,指、趾甲护理。
气管异物患者的护理:【一级护理】A级异物取出前,需禁食水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儿。
观察内容:1 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2 患者口唇,颜面,甲床颜色变化,有无喉头水肿,声音嘶哑,咳嗽及三凹征,有无总气道异物拍击音。
3 意识有无抽搐,躁动。
4 输液速度,液体量。
护理措施:1 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患者及物品,了解术中情况。
2 卧位护理:协助患儿翻身及有效咳嗽2小时1次,术后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全麻清醒,血压稳定后改为半卧位,协助医生备好急救药品。
必要时协助患儿床上移动。
压疮预防及护理。
3 氧气吸入,心电,血氧监测。
4 每小时巡视病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5 测量生命体征,整理床单元。
6 对于意识障碍,抽搐,躁动者给予保护措施,加强患儿的安全护理。
7 观察口唇,颜面,甲床颜色变化,肺部情况不好者协助排痰。
8 心率,节律过快者,通知医生,9 控制输液速度及量。
10 排泄护理:需要时床上使用便器及失禁护理。
11 患儿病情变化时,及时发现并护理措施得当,如高热降温。
12 晨间护理:整理床单元,给予患儿面部清洁和梳头,口腔护理每日1次。
13 晚间护理:整理床单位每日1次,面部清洁,口腔护理,会阴护理,足部清洁。
床上温水擦浴2-3日1次。
14 术后4小时协助进食水。
15 其他护理:需要时协助更衣及指、趾甲护理,每周一次床上洗头。
14 健康宣教。
15 床头交接。
B级气管异物取出后第一天的患儿。
观察内容:1 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2 患者口唇,颜面,甲床颜色变化,有无喉头水肿,声音嘶哑,咳嗽及三凹征,有无总气道异物拍击音。
3 意识有无抽搐,躁动。
4 输液速度,液体量。
1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2小时1次,必要时协助患儿床上移动。
压疮预防及护理。
2 及时巡视病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测量生命体征,整理床单元。
4加强患儿的安全护理。
5观察口唇,颜面,甲床颜色变化,肺部情况不好者协助排痰。
6 心率,节律过快者,通知医生,7控制输液速度及量。
8 排泄护理:需要时床上使用便器。
9 患儿病情变化时,及时发现并护理措施得当,如高热降温。
协助温水擦浴2-3日1次。
10 晨间护理:整理床单元,协助患儿面部清洁和梳头每日1次。
11 晚间护理:协助面部清洁,协助会阴护理,协助足部清洁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