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主要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沉和浮一、填空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物体的沉浮及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一样,〔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一样,〔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5、一样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 物体就浮在水面上。
1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2、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
13、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第1课热起来了复习知识: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为什么它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复习题:1.填空题。
(1)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产生了()。
(2)当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我们经常采用()、()、()、()等方法让身体热起来。
答案:(1)热、摩擦、热量(2)晒太阳、打开电暖气、吃点热的食物、多穿几件衣服2.选择题。
(1)下列方法不能使身体热起来的是()。
A.烤火B.跑步C.吹电风扇答案:C。
(2)冬天天气寒冷,小芳睡觉时盖上了厚厚的棉被。
妈妈说盖上棉被才暖和,其中的原理是()。
A.棉被能防止热量散发B.棉被能产生热量C.棉被既能产生热量,又能防止热量散发答案:A。
(3)下列方法都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其中并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的是()。
A.晒太阳B.吃些热的食物C.多穿些衣服答案:C。
3.想一想,下面哪些情况会使衣服热起来?请在括号内画“√”。
(1)放在衣柜里的衣服()(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5)叠好的衣服()(6)洗过的衣服()(7)和棉被放在一起的衣服()(8)压在书本下的衣服()答案:(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第2课给冷水加热复习知识: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是(浮的)。
因为相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体积要大,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冷水的重量要重。
把一袋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这袋冷水先(下沉),然后会(上浮)。
复习题:1.选择题。
(1)相同体积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比较,()。
A. 热水重B. 冷水重C. 两者一样重答案:B解析:50℃的热水 10℃的冷水1050℃的热水,体积会变大,但重量不变,如下图所示,10℃的冷水 50℃的热水对比前后两杯热水,后面这杯10℃的冷水被加热成50℃热水重。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自己总结)

第一单元沉和浮一、填空:1、石块放入水中,沉下去了,木块放入水中,浮起来了。
2、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
3、在水中沉的物体如:橡皮、回形针、小石块;在水中浮的物体如:泡沫塑料块、萝卜、带盖的空瓶。
4、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的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5、物体的沉浮与它的大小有关,与它的重量有关。
6、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8、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
9、造船计划包括:准备、制作、改进和完成。
10、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11、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
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
12、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海水的含盐量比普通海水高出六七倍。
13、“沉浮子”为什么能够沉浮自如呢,它在瓶中的重量并没改变,那么改变的因素只能是体积。
★14、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15、一个杯子中装着油、水、糖浆,在最下层的应是糖浆。
16、将钩码分别放在清水、盐水、糖水、酒精中,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17、有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叫做比重计。
二、问答题:1、把橡皮和萝卜切成大小不同的块,做在水中的沉浮试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课本P3)答: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沉浮状况不会改变。
2、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有什么规律?(课本P4)答:答案同第一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第1课热起来了复习知识: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为什么它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复习题:1.填空题。
(1)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产生了()。
(2)当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我们经常采用()、()、()、()等方法让身体热起来。
答案:(1)热、摩擦、热量(2)晒太阳、打开电暖气、吃点热的食物、多穿几件衣服2.选择题。
(1)下列方法不能使身体热起来的是()。
A.烤火B.跑步C.吹电风扇答案:C。
(2)冬天天气寒冷,小芳睡觉时盖上了厚厚的棉被。
妈妈说盖上棉被才暖和,其中的原理是()。
A.棉被能防止热量散发B.棉被能产生热量C.棉被既能产生热量,又能防止热量散发答案:A。
(3)下列方法都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其中并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的是()。
A.晒太阳B.吃些热的食物C.多穿些衣服答案:C。
3.想一想,下面哪些情况会使衣服热起来?请在括号内画“√”。
(1)放在衣柜里的衣服()(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5)叠好的衣服()(6)洗过的衣服()(7)和棉被放在一起的衣服()(8)压在书本下的衣服()答案:(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第2课给冷水加热复习知识: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是(浮的)。
因为相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体积要大,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冷水的重量要重。
把一袋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这袋冷水先(下沉),然后会(上浮)。
复习题:1.选择题。
(1)相同体积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比较,()。
A. 热水重B. 冷水重C. 两者一样重答案:B解析:50℃的热水 10℃的冷水1050℃的热水,体积会变大,但重量不变,如下图所示,10℃的冷水 50℃的热水对比前后两杯热水,后面这杯10℃的冷水被加热成50℃热水重。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探寻光的路线1.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凹陷程度越小;受力面积越小,凹陷程度越大。
2.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凹陷程度越大;压力越小,凹陷程度越小。
3.我们把小桌子对海绵竖直向下的作用力称为压力,小桌子稳定后产生的压力大小与它的重力大小相等。
4.用控制变量法实验时,一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其他因素要保持不变。
5.收集证据的方法有调查法、查找资料法、实地考察法。
6.自己能够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作光源。
按照光源的特征,可以将它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7.光是一种能量形式,光源能够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光能来发光。
8.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行进中的光被阻拦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9.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科学家墨子就通过“小孔成像”现象,发现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像。
10.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从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平面镜上,由于镜面光滑平整,所以会沿着同一个方向反射出去,这种反射被称为镜面反射。
一般物体的表面并没有镜面那样光滑平整,光照射在上面时被反射到各个方向,这种反射被称为漫反射。
我们之所以能够从多个角度看到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在光源的照射下发生了漫反射。
12.眼睛是感觉光的器官。
光源发出的光或者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13.平面镜能够把其他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保持原有的状态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所以我们能借助平面镜看到被遮挡的物体。
潜望镜就是这样一种装置。
14.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被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
15.雨过天晴,天空中很多小水珠也能把太阳光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这样就形成了彩虹。
我们平时能看到不同颜色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只反射或透射了某些颜色的光。
第二单元能量1.由铁芯和缠绕在铁芯上的导电线圈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填空、选择、判断)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1.食物到哪里去了一、填空1.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2.人吃进的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经过人体的消化,它们被分解成可供人体生长和组织修补的材料,同时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3.我们所吃的食物主要是被小肠消化、吸收。
4.每天我们要食用一定的食物才能满足人体所需的营养,其中所食用的鸡蛋主要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大米主要含有淀粉;肉类主要含有蛋白质、脂肪。
5.食物的消化,一靠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 ,将食物粉碎;二靠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帮助,把食物变成可以被吸收的成分。
二、选择1.我们咀嚼馒头时,会感到有点甜味,这是因为( B ) A.馒头里有葡萄糖。
B.口腔内的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含有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C.口腔里有味觉,它能分泌促进食物消化的酶,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2.关于消化吸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在胃里完成。
B.食物的消化吸收要靠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将食物磨碎。
C.食物在睡液、胃液、肠液、胆汁等的作用下被消化吸收。
3.食物主要在( B )里研磨、分解 A.口腔 B.胃 C.大肠4.食物在胃里很容易消化,在胃里主要起消化作用的是( A )。
A.胃液 B.唾液 C.肠液5.吃食物时,食物经口腔进入人体其他消化器官,那么在口腔就被我们初步消化的营养物质是( A )。
A.淀粉B.脂肪C.蛋白质6.检验唾液消化淀粉的试验中,用到的药品是( A ) A.碘酒 B.酒精 C.煤油7.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消化器官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从而有利于身体健康。
下列饮食习惯有利于保护消化器官的是( A ) A.吃饭定量 B.吃饭后立即运动 C.边看电视边吃饭8.肝脏分泌的胆汁、胰液都要进入( B ),帮助消化食物。
A.胃 B.小肠 C.大肠三、判断1.口腔只是食物的通道,食物在口腔中并不消化。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一、单元主题:热。
二、主要知识点。
1. 热的传递。
- 热传导。
- 定义: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热传导。
例如,将金属勺的一端放在热水中,过一会儿,勺柄也会变热,这就是热通过金属勺进行传导的现象。
- 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性能不同。
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像铜、铁、铝等金属材料,它们传导热的速度比较快。
而像木头、塑料、陶瓷等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它们传导热的速度比较慢。
- 热对流。
- 定义: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热对流。
烧开水时,水在加热过程中,底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周围较冷的水会下降来补充,这样就形成了热对流,使整壶水逐渐变热。
- 热对流只能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因为只有液体和气体能够流动。
- 热辐射。
- 定义:热由物体沿直线向外射出,叫做热辐射。
太阳的热就是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传到地球的。
我们在太阳下会感到热,即使周围空气是凉的,这就是热辐射的作用。
热辐射不需要依靠任何物质,在真空中也能进行。
2. 物体的热胀冷缩。
- 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例如,温度计就是利用液体(如水银或酒精)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当温度升高时,液体体积膨胀,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当温度降低时,液体体积收缩,液柱下降。
- 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对于固体来说,铁轨之间留有缝隙就是为了防止铁轨在夏天受热膨胀时相互挤压变形;对于液体,瓶装的饮料不装满是给液体受热膨胀留有空间;对于气体,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会重新鼓起来,这是因为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
3. 水的热传递特性。
- 水在4℃以上时,和其他物质一样,是热胀冷缩的。
但是水在4℃以下时,会出现热缩冷胀的现象,这是水的一种特殊性质。
- 水的这种特殊性质使得冬天湖水是从表面开始结冰的。
当水温降到4℃时,水的密度最大,会沉到湖底。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与整理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知识点归纳与整理
1. 科学实验
- 了解科学实验的定义和意义
- 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得出结论
- 了解科学实验中的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 理解实验的可重复性和结果的客观性
2. 物质的物理性质
- 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透明度等
- 掌握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例如水的颜色是无色的,铁的硬
度很高等
3. 物质的化学变化
- 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是物质发生变化后,形成新的物质的过
程
- 掌握物质的化学变化的表现,例如铁锈的生成、水的电解等
- 理解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4. 溶液和溶解度
- 理解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到溶剂中形成的
- 了解溶解度是溶质在溶剂中最多可以溶解的量
- 掌握溶液的分类: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稀溶液
5. 气体的性质和常见气体
- 了解气体的特性:无定形、可压缩、可扩散等
- 掌握常见气体,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 理解气体的浓度和密度的概念
6. 电路和电流
- 了解电路是电流在导体中的路径
- 掌握电流的概念及其测量单位安培
- 理解电路的开关和导线的作用
7. 光的传播和反射
- 了解光的传播是光线在空气或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
- 理解镜子和凹凸透镜的作用和原理
8. 声音的传播和反射
- 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掌握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和反射
- 理解声音的频率和音量对我们的听觉产生的影响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归纳与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主要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热
填空:
我们平时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
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给另一个物体。
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
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磨擦产生了热。
此外,食物能提供我们能量,太阳能为我们带来热量。
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体积变大,放入冷水中会发生上浮现象。
【给冷水袋子加热后为什么会浮起来,原因是体积变大了,重量不变。
】
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容器中的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这两个容器中的水温度最终会一样高。
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
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
因此,铁桥通常都是架在【滚轴】上。
大多数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胀,这两种金属就是锑和铋。
0、水、空气、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夏天架设电线时,一般要【松一些】;用水泥浇注路面时,用薄板隔成小块,目的是避免路面因热胀冷缩而损坏。
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或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物体的材料不同,导热性能也不同,像铝、铁、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被称为热的良导体。
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
饭锅的锅身多用铜铁铝制作;锅柄都用塑料或木头来做。
利用热传递:【烫斗前面部分用金属制成,很多机器的散热器,锅具的加热部分用金属制成】
防止热传递:【锅柄用塑料制成,夏天停电可用棉被包裹冰箱,羽绒衣等】
我们用冰块冷藏食物的时候,把冰块放在食物的上面效果好。
拿一个试管,用气球皮把试管口蒙住,并用橡皮筋扎紧,把试管插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气球皮会胀鼓,把试管插入冷水中时,气球皮会凹进去。
水在4以上时,是热胀冷缩的,但是在4以下却会出现冷胀热缩的反常现象。
二、问答题:
冬天里,我们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答:如运动、晒太阳、烤火、加穿衣服、吃食物、取暖器取暖等。
运动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取暖器、太阳等为我们带来热量;吃入的食物给我们提供能量;衣服能起到保温作用,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量散发出去,又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为什么多穿衣服身体会觉得热起来?
答: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但它能保温,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散发出去,还可以阴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晚上,我们钻进被窝,感觉被子是凉的还是热的?早上醒来时,被窝里又是什么感觉?晚上再去睡觉时被窝还热吗?为什么?
答:晚上,当我们钻进被窝时,感觉被子是凉的。
当早上醒来时,感觉被窝里是热的。
晚上再去睡觉时,被窝就不再热了。
这说明了被子不能产生热,如果被子能产生热,那被窝应该一直是热的。
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我们有哪些方法?
答:可以用酒精灯加热;放在火炉上加热;放在热水中。
把装有热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我们对热水上浮的原因怎样解释呢?
答:装有热水的塑料袋会浮在水面上。
水受热后的体积变大了,受到的浮力也会增大,所以会上浮。
【同体积,冷水重。
同重量,热水大。
】
啤酒瓶或饮料瓶里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为什么?
答:瓶里的啤酒、饮料不装满是为了防止液体受热膨胀时把瓶子胀裂。
中午妈妈刚盛好一碗汤,可过了一会儿,大家还没有开始吃,汤却少了一点儿,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由于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汤冷后体积变小,所以感觉汤少了。
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答:空气的体积变化比水明显。
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
答: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0、怎样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
答:用一个铜球和一个铜球刚好能通过的铜环。
用酒精灯加热铜球;加热后的铜球不能通过铜环;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铜球冷却后,又能通过铜环了。
这个实验说明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的实验中要注意什么?
答:要注意: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
禁止触摸铜球,加热后的铜球会烫伤皮肤。
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
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答:靠近酒精灯那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热是怎样传递的?
答: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给另一部分。
铜、铝、钢这三种材料的传热性能怎样排序?哪一种是最好的导体?
答:铜的传热性能最好,其次是铝、钢。
日常生活用品中,为什么锅用铁或铝制作?而水杯、保温瓶却用塑料、玻璃制作?
答:锅用铁或铝制作是因为铁和铝是热的良导体,这样可以很快把饭煮好;水杯和保温瓶用塑料和玻璃制作是因为它们是热的不良导体,这样便于保温和不烫手。
卖冰糕的阿姨为什么总用白色的棉被把冰糕包得严严的?棉被、羽绒服为什么具有较好的保暖效果?
答:因为棉被中有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不易把外界的热传进去,这样可使冰糕融化得慢些。
棉被、羽绒服中有棉絮、羽毛,它们蓬松多孔隙,内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棉被、羽绒服可以用来保暖。
明明家买了一只木桶,为了耐用,爸爸将木桶拿到铁铺去请师傅用铁环箍木桶,方法是先把铁环加热后再箍在木桶
上。
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利用固体的热胀热缩,铁环加热后胀大,箍在木桶上,冷却后收缩,很结实耐用。
水泥路面为什么要做成一块块的,而且块与块之间还留有缝隙?
答:因为水泥路面也有热胀冷缩现象,如果没有预先留下整齐的缝隙,水泥路面会因热胀冷缩被拉得四分五裂,整个路面就会损坏。
冬天里水管被冻裂是怎么回事呀?
答:这是因为水在4以下时会出现热缩冷胀的反常现象,是水受冷体积膨胀把水管胀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