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定稿版

合集下载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二、教学内容:1. 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和意义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并践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和意义,以及途径和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民族精神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力量。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学生要积极践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实践表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估学生践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际情况。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民族精神的意义。

2. 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民族精神的力量。

3. 采用分组讨论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公共表达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民族精神案例材料,用于讲解和分析。

2. 准备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准备课程总结,强调学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族精神的内涵、特点和弘扬培育的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力量。

3. 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公共表达能力。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精选6篇)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精选6篇)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精选6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使同学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及意义(2)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与进展(3)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力量目标(1)能够从古典史籍、历史史实和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宏大作用。

体会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2)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力量。

使同学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培育同学擅长思索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同学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进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加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教学设计思想1、教育理念:体验性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教学理念,《学校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进展需要同学的独立思索和生活体验;社会实践也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才能内化。

” 让同学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陶冶性情,升华人格,进展力量,提高觉悟是学校思品课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的基本理念。

这也是本课的教育理念。

2、教学原则:敏捷运用教材,因时因地制宜3、教学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和体验法,情境教学法等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中华民族》。

老师设疑:你认为“中华民族风吹雨打中,屹立五千年……中华民族千秋万世直到永久……” 最重要的缘由是什么?中华民族在面临种种巨大的困难,从不退缩,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的最重要缘由就是我们的宏大的民族精神。

(同学们对我们的民族精神又了解多少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学习其次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讲授新课:一、小组协作,自主学习(10分钟)把同学分成8小组,每组必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课文内容的自主学习,时间10分钟,依据问题提示,边学习边争论,问题提示如下:1、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什么?2、我国的民族精神是什么?3、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有着什么样的时代特点?4、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的主要缘由是什么?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精神又有哪些新的体现?6、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少年又该怎么做?二、课堂争论,解答疑问(5分钟)宣布小组进入竞赛状态,以抢答形式回答提示中的问题,检查同学的自学效果。

弘扬民族精神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弘扬民族精神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弘扬民族精神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弘扬民族精神公开课教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授课者:江利梅【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 了解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丰富与发展。

分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探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2、能力目标:增强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增强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教学难点】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孕育和积淀了雄厚的精神力量。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二、讲授新课:探究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1、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是否是一成不变的呢?为什么?明确:① 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②文化继承、发展和创新的目的是要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2、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分别在革命时期、建设和改革时期是如何发展的呢?明确:①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②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被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如: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等3、从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所体现出来的新的内容,我们可以概括出,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哪些特性?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探究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重要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民族之魂。

【教学设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精品教案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了解民族精神对于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作用。

了解不同时期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2、能力目标(1)具有感受民族精神巨大力量的能力;具有以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的能力。

(2)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用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重大作用教学难点:自觉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三、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自主交流、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设计1、【激情朗诵,导入新课】学生和我激情朗诵诗歌: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通过诗中强烈的爱国情感和丰富的民族精神导入新课。

2、【合作探究,学习新课】(1),组织学生观看20**年国庆阅兵片段。

提问:你感受到了中国人哪些精神与品质?使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

(2)、《寻找民族魂》。

将学生分组,进行民族精神知多少知识抢答活动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分为古代篇、近代偏、革命篇、建设篇、改革篇等展示系列组图让学生抢答民族精神。

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体荣誉感,掀起一股学习竞争的高潮,又可使学生感受到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3)、系列图片展示20**年中国经历的重大事件,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多难兴邦”。

20**年,中国灾难与成功并存,眼泪与欢笑齐飞,三次表彰大会,三次民族精神的洗礼,凸显了中国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巨大作用: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4)、活动探究:民族精神我传承。

问:如果你有机会去当志愿者,你会去吗?你觉得当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请拟一份争当志愿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倡议书。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导学案(精选5篇)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导学案(精选5篇)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导学案(精选5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导学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苦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作用;民族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丰富与发展;每一个中华儿女培育民族精神。

2、能力目标:能够从历史与现实角度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在新时代条件下,用自己实际行动弘扬培育民族精神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悟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精髓,是凝聚各族人民巨大精神力量,用实际行动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精神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新课:二、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一)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活动1:用人物或事例说明对“中国的脊梁”的理解。

(1)你认为“中国的脊梁”是什么?(答:对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具有中华民族精神人物:战死的战士,就义的志士,工人、农民、教师等。

)(2)请用具体的人物或事例加以说明。

(答:①当中华民族遭受侵略和欺凌的时候,那些不甘屈服、奋起反抗的人们,是民族的脊梁;②为保卫祖国的安全,无数远离自己的父母而守卫在祖国边陲的解放军战士,是民族的脊梁;③为了振兴祖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是民族的脊梁;④坚守自己的岗位,奋力拼搏的千百万工人,是民族的脊梁;⑤千千万万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父老乡亲们,是民族的脊梁……总之,不要以为只有英雄人物才是民族的脊梁,千干万万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中华儿女,都是民族的脊梁。

)1、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活动2: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描绘了当时一幅怎样的历史画卷?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描绘了中华儿女坚贞不屈,英勇的抗击日本侵略者历史画卷。

表达了诗人对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命运、全民族奋起抗战、不屈不挠、英勇抗战,为争取民族独立不惜牺牲一切的爱国主义情感。

)问题1: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68中、69下、71中上)问题2: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何意义?(p69中上)2、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设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设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设计章节一:走进民族精神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民族精神的定义、内涵及其在历史进程中的体现。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章节二: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传承方式,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 教学内容:民族精神的传承方式、弘扬民族精神的方法。

3.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

章节三:民族精神的培育与教育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培育民族精神的方法,提高自身民族素养。

2. 教学内容:民族精神培育的途径、方法及其在教育中的体现。

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法。

章节四: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认识到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内涵及其关系。

3. 教学方法:讲授法、对比分析法。

章节五:弘扬民族精神,做合格公民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弘扬民族精神对于做合格公民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教学内容:弘扬民族精神与做合格公民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方法。

3.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

章节六:民族英雄的事迹与精神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民族英雄的事迹,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教学内容:介绍几位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英雄及其事迹,分析他们身上体现的民族精神。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故事讲述法、小组讨论法。

章节七: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联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对民族精神的影响,认识到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定义、类型及其对民族精神的影响。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章节八:民族精神在现代社会的意义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对挑战时如何发扬民族精神。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_《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_《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_《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能力目标:能够从古典史籍、历史史实和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体会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使学生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了解党在不同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体会感悟民族精神的内涵,体会民族精神的作用。

难点: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法学法:案例分析法和情感体验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内容及过程:情境导入:浙大教授郑强的专业虽是高分子材料,但对人文教育却非常看重,做了100场有关爱国主义和人文素养的专题报告,针砭时弊,呼吁中国的精神的与价值,人称“愤青教授”,据说去年的一次演讲被127次掌声打断,以下是演讲的片段:1、日本人宁愿喜欢黑人,也不喜欢我们,因为现在的中国人没有了精神。

2、日本人侵犯我们,因为我们出了很多汉奸。

将来日本人再欺负我们,还会不会有汉奸?在座的诸位很大一部分人都将是。

因为你们嘲笑爱国者,崇拜1权势和金钱,鄙夷理想和志气。

3、再留学日本东京大学的人当中,我是唯一回来的,但日本人反而敬重我,因为我活的有灵魂,获得有骨气。

问题:127次的掌声说明郑教授的演讲引起了共鸣,他的演讲旨在唤起大家的什么?难道我们的民族真的缺少灵魂吗?教师总结:郑教授的话难免有些偏激,但他的演讲是希望民族精神不要再青年一代人身上丢失,是为了唤起大家对民族精神的重视。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设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设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设计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1.2 教学内容:介绍民族精神的定义和意义。

分析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强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民族精神的定义和意义。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采用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第二章: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2.2 教学内容:讲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

分析民族精神的特点,包括时代性、传承性、区域性、多样性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对民族精神内涵和特点的理解。

第三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引导学生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讲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个人的意义,包括增强自信心、培养责任感、提高凝聚力等。

讲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社会的意义,包括促进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社会进步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意义的理解。

第四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引导学生探索和实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方式。

讲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包括教育、文化传承、社会实践等。

讲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的方法,包括理论学习、情感教育、榜样示范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典明中学:来爱国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及意义(2)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3)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能力目标(1)能够从古典史籍、历史史实和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

体会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2)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使学生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教学分析及设计思想1、教材分析通过学习了解必须在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而自觉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因此青少年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内涵和要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本课的落脚点,也是本课思想教育的落脚点2、学情分析从思想方面来说,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各种文化相激荡,一些中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一些中学生中也存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了解传统美德并结合新时代特点加以弘扬。

如果不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伟大作用,就会导致一些学生盲目迷信外国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本课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3、教育理念:体验性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教学理念,《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实践也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才能内化。

”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陶冶性情,升华人格,发展能力,提高觉悟是初中思品课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的基本理念。

这也是本课的教育理念。

4、教学原则:灵活运用教材,因时因地制宜5、教学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和体验法,情境教学法等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一、小组协作,自主学习(课前完成)把学生分成8小组,每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课文内容的自主学习,时间10分钟,根据问题提示,边学习边讨论,问题提示如下:1、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什么?2、我国的民族精神是什么?3、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有着什么样的时代特点?4、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精神又有哪些新的体现?6、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少年又该怎么做?二、课堂讨论,解答疑问(课前完成)宣布小组进入竞赛状态,以抢答形式回答提示中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以自学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在邀请不同学生回答问题的注意引导和归纳知识要点,初步完成本节课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三、情境活动,体验教学情感目标活动一:鲁迅话:见课文P68 你认为“中国的脊粱”是什么?请用具体人物或事件加以说明。

活动目的:体会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强大作用,认识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气节、有志气、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

(多媒体展现一些图片)[学生]略当中华民族遭受侵略和欺凌的时候,那些不甘屈服、奋起反抗的人们,是民族的脊梁;为保卫祖国的安全,无数远离自己的父母而守卫在祖国边陲的解放军战士,是民族的脊梁;为了振兴祖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是民族的脊梁;坚守自己的岗位,奋力拼搏的千百万工人,是民族的脊梁;千千万万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父老乡亲们,是民族的脊梁……教师小结: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一个民族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活动二:戴望舒诗:见课文P68-69 (5分钟)这首诗描绘了当时一幅怎样的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请部分学生发言)活动目的:意在引导学生温习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感悟蕴含在其中的爱国主义情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爱国主义传统的民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学生]略活动三:填表,感受中华民族精神。

(3分钟)活动目的:让学生结合名言警句和历史典故从加深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这四个方面的理解。

活动过程:名言警句历史典故团结统一“定于一”、“尚同一”、“一天下”郑成功收复台湾爱好和平“和为贵”、“与人为善”……勤劳勇敢……愚公移山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学生]略活动四:飞夺泸定桥毛泽东话:见课文P70 (6分钟)1、请用自己的语言解读毛泽东的这段话。

2、你能说说长征精神到底是什么吗?(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请部分学生发言。

)3、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收集来的长征的图片和汶川地震中的感人图片及资料,让学生感受并表述长征精神、抗震救灾精神,通过情境来体验情感教学目标)活动目的:意在通过引导学生了解长征途中工农红军战胜千难万险、最终取得胜利的英雄事迹,感悟体现在其中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学生]略[教师]关于这段话的理解,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对,它就是体现了一种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这是一种不畏艰险、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师小结: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体现了共产党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所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活动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6分钟)看教材P71的情景,思考并回答问题。

当雄壮的国歌奏响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活动目的:意在让学生体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体现在祖国面临危难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更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不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等,都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体现。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发言,归纳出答案。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在归纳中要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我们要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等,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并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学生]略[教师]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大大增强。

这些精神素质既使中华民族精神的蕴涵更加丰富,又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活动六:在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上,我们可以说:……(4分钟)目的:意在让学生加深理解民族精神。

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思考:结合上述其中一点,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学生]略[教师]“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只有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才能明确传统文化中哪些是应该抛弃的,哪些是应该继承的,应该从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也在于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经过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中华民族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灿烂文明,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宝库,孕育了极富生命力的优良传统。

只有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优良传统中吸取营养,才能陶冶情操、塑造民族性格,使民族精神得以代代相传。

“要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多年绵延不绝,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

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们既不能因为它带来机遇而丧失警惕,更不能因为它带来挑战而畏缩不前。

任何强大的民族精神都不是从温室里培养出来的,而是在风雨中经受磨炼而不断发展的。

只有大胆地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吸取其他民族的长处,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不断发扬光大。

教师小结: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三)、课堂小结及巩固(4分钟)1、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懂得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及伟大作用,更应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为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做贡献。

2、练习巩固:完成配套练习册的练习(时间根据当场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定,计划4分钟,有时间就当场完成,没时间的话做课后练习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