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24小时对应一年24节气-不妨参照健康养生
二十四节气与人体对应

二十四节气与人体对应我国古代将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称一年,并在四季分明的黄河流域一带,根据月球环绕地球运行规律,将四季变化分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共二十四个节气,三百六十天。
由于每月天数不一,有29天多一点,有30天多一点的,或是少几小时的,所以经过长期的总结,用“无中气之月置闰”的办法,来调整这一年不足之时日。
即如月中有节而无气则该月为闰月.当然这一方法对于地球上的其他地区如热带地区季节变化相对不明显,也就不适用,即使与我们同一个纬度的也有区别,在此仅作简要介绍.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阳历(即公历)和阴历(即农历)。
阳历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365。
2422天为一年。
阴历也叫阴阳合历,是以月球的圆缺周期29。
5306天为阴历的依据,同时又照顾了寒暑变化实际。
阴历一年12个月,计354天,比阳历一年少11天。
长此下去,月份和时令之间势必难以相符。
就会出现如:三伏天过春节,寒冬腊月赛龙舟.为使阴历与阳历在时令上能够合拍,阴历用增设闰月的办法来调整余缺,规定每隔2年或3年来一个闰月。
有闰月的这一年,阴历是13个月。
那么该“闰"那一个月呢?我们祖先通过实践,把全年划分为24个节气。
前一个叫“节气",后一个叫“中气”。
节气和中气按照月份顺序相同排列。
相邻的两个节气或两个中气之间平均相隔30天半,可是阴历的一个月只有29天半(29。
5306天)。
这样,下一个月的节气和中气势必要往后拖延一天或两天,到了一定的时候中气不在月中而移至月尾,下一个中气则又在隔一个月的月初,结果中间这个月就只有一个节气而没有中气.阴历历法规定:凡是只有节气而无中气的月份,一律不能独立成为一个月,它只能作为上一个月的附属闰月。
那么,我们人体又是如何与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呢?我们知道人体有十二经脉,阴经通于脏,阳经通于腑,十二经脉和十二脏腑结合起来,形成二十四经脉与二十四节气相吻合、相对应的关系.人体二十四经脉不但在一年里与节气相应,而且在一天也与十二个时辰相应而有旺时和衰时。
二十四节气调养身体的时间表

二十四节气调养身体的时间表中国古代智者发现,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与健康,他们总结出了一套调养身体的时间表,即二十四节气。
这套时间表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有特定的养生方法和注意事项。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个充满智慧的时间表。
立春:立春是农历的新年,也是春季的开始。
此时应保持愉快的心情,早起晚睡,多进行户外活动,促进新陈代谢。
雨水:雨水时节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增加。
人们可以适量增加饮水量,多食用含水分丰富的食物,如鲜果蔬菜。
惊蛰:惊蛰之后,春雷始鸣,大地苏醒。
此时要保持充沛的精力,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如山药、蜂蜜等。
春分:春分之际,昼夜均分,阳气逐渐增长。
此时要注重平衡饮食,多摄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清明:清明节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也是春季养生的重要时刻。
外出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同时多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谷雨:谷雨时节,雨水充沛,田野一片繁忙的景象。
这个时候应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立夏:立夏是夏季的开始,饮食上要注意清淡,多吃清凉降火的食物,如绿豆、苦瓜等。
小满:小满时节,万物繁茂,人体的阳气也逐渐上升。
此时要调整饮食结构,多食用新鲜蔬果。
芒种:芒种时节,麦收开始,人体的阳气达到顶峰。
此时应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要让身体过度疲劳。
夏至: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时候,也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
夏至之后,人体应适当减少对热性食物的摄取,多吃些清凉的食物。
小暑:小暑之后,天气开始炎热。
人们要格外注意防暑降温,多喝水、吃水果,注意避免中暑。
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此时人体容易出现虚火。
多吃些清凉的食物,如绿豆汤、凉拌黄瓜等。
立秋:立秋标志着秋季的开始,此时要适量增加营养,多吃肉类和谷类食物,增强体力。
处暑:处暑是温度逐渐下降的时候,但还是要注意防寒保暖,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白露:白露时节,早晚温差大,人体易感冒。
此时要注意保暖,多吃些温补食物,如姜汤、红枣等。
一天24小时的春夏秋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一天24小时的春夏秋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天24小时的春夏秋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3:00——9:00是一天的春季春季:生、木、青、酸、肝、胆、筋、目、爪、怒、颈项、震春为少阳,东方定气,主升,属木,其色青,其味酸,其声角,在脏为肝,在腑为胆,在体为筋,在窍为目,其华在爪,怒则气上伤肝,病位在颈项,其卦为震。
寅时 3:00~5:00肺经当令早3:00立春,是阴阳交泰之时,手太阳肺经气血旺盛。
“肺朝百脉”,清晨往往精力充沛,但有肺病的人会加剧,反映强烈。
卯时5:00~7:00大肠经当令早6:00春分,是日出之时,为手阳明大肠经气血旺盛,大肠“传递之官”,吸收消化物,排出渣滓。
辰时7:00~9:00胃经当令为足阳明胃经气血旺盛,胃是“仓廩之官”,早7:00食旱餐最易消化吸收,没有吃素食的可进食肉类。
9:00——15:00是一天的夏季夏季:长、火,赤、苦,心,小肠,脉,舌,面,喜,胸肋、离夏为太阳,南方火之气,主长,其色红,其味苦,其声微,在脏为心,在腑为小肠,在体为脉,在窍为舌,其华在面,喜则气涣伤心,病位在胸肋,其卦为离。
已时9:00~11:00脾经当令早9:00为立夏,是阳明脾经气血旺,脾主运化,相当于消化吸收的总调度,脾统血,脾主肉,上个时辰进食的早餐,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在这个时辰由脾进一步消化并吸收营养,化生成血,上输给肺,还与肺和肾一起维持体内精液的平衡。
午时11:00~13:00心经当令中午12:00为夏至,日中之时,手少阴心经气血旺时,心主神明,天地一阴生,午饭后小睡片刻,或静坐闭目养神,可养心阴,有利于滋养人的气血,午觉又有“养颜觉”之说。
未时13:00~15:00小肠经当令手太阳小肠经气血旺时,小肠“受盛之官”,接受胃传导来的食物,分清浊,将水液传给膀胱,糟粕送入大肠,吸收饮食精华并上输至脾。
15:00——21:00是一天的秋季秋季:收、金、白、辛、肺、大肠、皮、鼻、毛、悲、肩背、兑秋为少阴,西方之金气,主收,其色白,其味辛,其声商,在脏为肺,在腑为大肠,在体为皮,在窍为鼻,其华在唇,悲则气消伤肺,其病位在肩背,其卦为兑。
十二时辰与四季养生法

十二时辰与四季养生法上海市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气功研究所顾问王泰东2012年8月5日目录第一部分十二时辰养生法第二部分春季养生法第三部分夏季养生法第四部分秋季养生法第五部分冬季养生法第六部分节气的来历第一部分十二时辰养生法顺天道以养生,道法自然,应天时调阴阳,时辰治病。
时辰是我国古代记事单位,一日应为十二时辰。
是我国天文历标的说法。
从汉代起以地支记十二时制,其法以子时为一日之首。
顺序为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同时古人有发现十二时辰和健康养生有很大关系。
便根据每个时辰的阴阳变化规律,积累形成“十二时辰养生法”。
现就古人经验结合现代人生活情况,试论十二时辰养生发的初步意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子时:11—1时,胆经当令经络:是足少阳胆经通过的时辰,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篇》所言:“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胆气生发正常,其他脏腑才能正常起来。
反之如胆气没有生发起来,就会影响到其他脏腑的功能,如11—1时不能很好地入睡,生机养不住就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生理:1、胆汁分泌不足,脾胃消化就会受到影响。
2、胆经气血不足,影响少白头。
3、胆汁分泌异常,胆汁更替不利,滞留久则造成胆体结晶,日久成结石,如切除胆体,则可能引起免疫功能下降,或脂肪痢。
4、伤胆气,易患多种精神疾病,郁证、精分、强迫症、躁动症等。
养生法:子时,是阴阳交替之时,即阴最盛而阳则生之时。
人体中的气血配合天地阴阳之取流注胆经,帮助胆经在子时当班。
为了养护渐渐回升的阳气,需要进入最佳睡眠状态第一阶段,即子时熟睡状态。
我们知道夜间是人入睡的良辰,此时入睡在次日才有良好的身体与精神状态。
因此说在子时应已进入熟睡状态,不是这个时候才上床,应该在10时半左右就上床,为了便于入睡,宜注意以下措施:1、不宜在睡前进行跳舞,唱歌、狂欢等剧烈运动。
二十四节气表中的节气养生法如何利用节气提高健康水平

二十四节气表中的节气养生法如何利用节气提高健康水平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是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为基础,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时段。
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气候特征和养生方法。
利用节气养生法,可以提高健康水平,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本文将探讨二十四节气表中的节气养生法,并介绍如何利用节气来提高健康水平。
立春:万物复苏之时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的2月4日或5日。
这个时候气候寒冷,但春天已经在悄然启蒙。
立春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养生:1.多吃温热的食物,如姜、葱、花生等,有助于暖身。
2.注意保暖,加强锻炼,适当增加室内室外活动时间,促进新陈代谢。
雨水:春天的蓄水期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
这个时候天气逐渐暖和,雨水也开始增多。
在雨水这个节气,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养生:1.多喝水,适当体育锻炼,帮助身体更好地排毒。
2.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补充体内所需的营养。
3.避免吃过咸的食物,以防身体水分过多。
惊蛰:春雷惊醒大地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
这个时候春雷开始响起,冬眠的生物开始苏醒。
在惊蛰这个节气,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养生:1.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帮助身体更好地调整。
2.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蔬菜等,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3.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提高心肺功能。
清明:扫墓植树的时节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
这个时候,气候温暖,万物复苏。
在清明这个节气,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养生: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心情愉快,有利于消除疲劳。
2.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促进血液循环。
3.合理安排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控制热量摄入。
小满:麦子渐渐丰收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的5月20日或21日。
这个时候气温逐渐升高,农作物开始成熟。
24节气养生

24节气养生24节气是国人自己划分的,那么24节气养生有什么讲究呢?下面就让店铺告诉你24节气养生,欢迎参阅饮食养生1.历史食俗十月立冬,又叫“交冬”,时序进入冬令,民间有“入冬日补冬”的食俗。
古人认为天转寒冷,要补充身体营养。
食人参、鹿茸、狗肉、羊肉及鸡鸭炖八珍等。
是较流行的补冬方式。
也有的中药店推出十全大补汤,即用十种滋补的中药炖鸡或其它肉类做成的补品。
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
即同立春、立夏和、立秋一样,立冬日天子也要举行迎冬的仪式。
立冬前三日太史公告诉天子立冬的日期,天子便开始沐浴斋戒。
立冬日天子率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里处迎冬。
回来后天子要赏死事以安社稷,并且要抚恤孤寡。
满族有烧香的习俗。
立冬,秋粮一入库,这个季节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
汉八旗的祭祀称“烧旗香跳虎神”,满八旗称“烧荤香”。
“烧荤香”5—7天,在操办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
我国河东水西“老天津卫”聚居地,立冬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
倭瓜又称窝瓜、番瓜、饭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种常见的蔬菜。
一般倭瓜是在夏天买的,存放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在冬至这天做成饺子馅,味道即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藮醋加蒜吃,别有一番滋味。
2.饮食起居与传统养生专家告诉我们,养生的要义在于平衡,即促进身体的平衡以及与外部环境的和谐。
传统养生古已有之。
民谚就有“春捂秋冻”、“冬吃萝卜夏吃姜”等在民众中拥有广泛认知度和可行性的养生之道。
因此,为了体现本版的服务功能,今天我们就请专家从如何吃、喝、睡、行等方面,为读者提供一些科学养生的具体做法。
传统养生是中国5000年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传统养生的宝库中汲取知识,有助于科学地保持健康体魄。
实际上,传统养生就在日常的饮食起居中,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饮食起居无处不养生。
3.吃:宜清淡讲五性饮食一是要适量清淡。
弄不清24小时的阴阳节律,别谈什么顺时养生

弄不清24小时的阴阳节律,别谈什么顺时养生展开全文““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
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
”——《黄帝内经》”01一天24小时的阴阳是如何变化的?昼夜的变化也像四季一样,有阴有阳,而且是阴中又有阴,阳中又有阳,比如在四季里,春夏属阳,在春夏里面,春是阳中的阴,夏则是阳中的阳;秋冬属阴,在秋冬里面,秋是阴中的阳,秋则是阴中的阴。
这就是阴阳的辩证对立统一,无限可分。
在一天里面,白天属阳,晚上属阴。
那么白天中的阴阳该怎么分呢?《黄帝内经》说,“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
”平旦,指的是太阳停留在地平线上的时候,相当于北京时间的凌晨6点;日中,就是正午时分,12点。
古人认为,日当正午的时候,尽管天不热,但阳气是最旺的。
这时日晷上的日影最短,相当于二十四节气里面的夏至。
影子者阴也,阳者最长。
所以古代人处决囚犯,是在午时三刻,阳气最旺的时候。
那时,人心中的负面情绪最弱,不容易惊恐、害怕,但如果到了黄昏、半夜杀人,就很吓人了。
总之,早晨6点到中午12点,太阳趋势是往上升的,尽管温度不是很高,但那叫阳中之阳。
物极必反。
一过正午,太阳就开始往下走,尽管它还很热。
《黄帝内经》说,“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
”意思就说,从中午12点到晚上六点,是阳中的阴。
后面一句是,“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
”合夜,相当于半夜12点。
从半夜12点到凌晨6点,就是阴中的阴。
而黄昏6点到半夜12点,则是阴中的阳。
02别与自然节奏反其道而行“故人亦应之。
”意思是说,人体阳气的变化也是跟着一天二十四小时走的。
凌晨六点到正午十二点,人的阳气处于上升趋势,萌动得很厉害。
所以我们常讲,“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就是说,我们要让自己早早起来,去做一系列的筹划,可现在很多人在早晨阳气生发的时候,还在昏睡,还在收敛阳气,与自然节奏反其道而行。
养生必知--你身体里的十二节气-24节气对身体的影响

养生必知--你身体里的十二节气:24节气对身体的影响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人体有十二条经脉,气血每天流注一周,每个时辰流注一条经脉,每天寅时从手太阴肺经开头,到其次天丑时流注到足厥阴肝经结束,周而复始。
就像我们身体里的十二节气,提示我们不同时间段,该做什么才能最大限度的保养自己的身体。
子时:气血流注足少阳胆经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虽在午夜,但天地和人体的阳气已在生发,所以说:“子时一阳生”。
此时,气血流注足少阳胆经,人必需在睡梦中度过。
提示:中医养生保健,往往是顺时而为,以逸待劳。
子时睡觉,既是养胆经,又是调整人体阴阳,养护人体的生气。
而许多疾病都源于子时没能好好睡觉。
丑时:气血流注足厥阴肝经丑时处于凌晨1点到3点,阳气连续生发,气血流注足厥阴肝经。
人在此时应当在睡眠中度过。
丑时的睡眠特别重要,既是养阴,又是养阳。
假如丑时熬夜,不仅伤阳气,伤精神,还会伤肝、伤血。
提示:肝为将军之官,性情暴烈,简单发急病、发大病,死亡率特别高。
又,肝为五脏之贼,肝出了问题,最简单牵连其他脏腑,导致严峻疾病。
所以,丑时养肝的睡眠肯定要保证。
寅时:气血流注手太阴肺经寅时是指凌晨3点到5点,气血流注足太阴肺经。
此时人体气血由静转动,在这段时间里,人可以熟睡,也可以早起,可依据习惯而定。
当然,有人习惯早起,四五点就起来了,也无妨。
起得较早,中午别忘了要午睡一会。
但心脏功能不好的老人,不要起得过早,宜于渐渐起床,起床前先在床上斜倚着坐一会。
提示:寅时醒来,假如还能睡着的话,最好连续再睡一会,不行强打精神起床;假如醒后再也睡不着的话,就最好起来,不要醒着躺在床上,以免伤气。
卯时:气血流注手阳明大肠经卯时是指早晨5点到7点,此时气血流注手阳明大肠经。
这个时候,正是黎明时分,太阳升起,人应当顺应天地的阴阳,也应当顺应自身的阴阳,不能再赖床了,应当立刻起床。
所以,正常的人,都是卯时醒来,并且卯时起床。
卯时气血流注大肠经,会使大肠气血充分,增加蠕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天24小时对应一年24节气不妨参照健康养生
生活报记者徐日明近日,冰城王先生在哈尔滨市中医医院被查出肠癌,而其中重要原因就是他在早晨大肠经当令时不能及时排便,导致长年严重便秘。
中医认为,患病跟个人体质有关,但人体有五脏六腑,加上“心包”一共是12个脏器,一天24小时中,每两个小时都有一个内脏器官相对活跃,每天的24小时也对应一年的24节气,市民健康生活不妨参照。
十几年早晨不排便五旬男把自己憋成肠癌早5时“惊蛰”该起床55岁的王先生长年从事写作工作,他习惯每天吃完晚饭开始工作,通常到次日凌晨两三点再去睡觉。
这一觉睡到10时或11时后起床。
十几年来王先生都是这样过的,除了便秘,没有其他症状,然而近期王先生出现了严重的腹涨、腹痛和黑便等情况,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肠癌。
为王先生诊断的哈中医医院肾病肿瘤科主任王晓婷介绍说:“中医将24小时对应为24节气,早五时为惊蛰,在一年中的这个时间冬眠的动物开始逐渐苏醒,虽然不是绝对要起床,但起码要开始苏醒。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叶田表示,人体内的心肝脾胰肾为“五脏”,小肠、大肠、胆、胃、膀胱和三焦被称为“六腑”,加上心包,一共是12条经络,每一个时辰都有一条经络相对活跃,称之为“当令”。
一天中“惊蛰”时苏醒是有道理的,因为5时
至7时为大肠经当令,此时人体应该排便。
此时若不能顺应节气和经络的活跃期,造成便秘的机率就会大,因此诱发肠癌的可能性也就随之增加。
中午天天打乒乓球女子漏尿、频尿严重了午间12时“夏至”宜休息35岁的晓云近来出现漏尿的毛病,而且尿频,每隔一会儿就要去厕所一次。
她觉得自己需要加强锻炼,于是加大了中午打乒乓球的时间和强度,然而这个毛病丝毫没有改善,还有加剧的趋势。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妇科主任郝颖诊断其为阳气损伤。
“中午12时为‘夏至’,是阳气最盛并开始回落的时候;11时至13时为午时,是心经当令,因此可视为保存阳气,养心养神的最佳时间。
”王晓婷主任说,如果是慢走,这样有助于消化,对身体是有利的。
可如果打球、跑步、快走,导致大量出汗,这是损伤阳气的。
长此以往会造成阳气不足,导致免疫力下降,经常感冒,口干口苦等症。
哈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迟晓玲表示,中医讲“大汗亡阳”,在大量出汗后会损伤人体的阳气。
尤其在一天的“夏至”时节和心经当令的午时,还是应该注意小憩一刻钟至半小时为宜,切不可剧烈运动。
十年不吃晚饭男子胆被摘除18时“秋分”要好好吃饭近期,一男子胆被摘除后来到哈中医医院接受调理,他患病的重要原因是近十年“过午不食”。
该男子有一个习惯,过了中午后晚上从不吃饭,零食也不吃。
中医认为,如果长时间没有食物刺激,胆汁就会分泌得少。
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胆结实、
胆囊炎,病情加剧就只能摘除。
王晓婷主任表示,“过午不食”应改为“过酉(17时至19时)不食”为宜,18时对应的节气是“秋分”,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人体也应多食用一些五谷类的食物,有利于收藏精气。
治未病科主任叶田表示,17时至19时为肾经当令,五脏都是藏精气的,一个人的身体是否强壮,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肾经当令的时候适当进食,对补养肾气尤为重要。
天天熬夜追剧女孩熬成“黄痘”脸21时“立冬”睡觉能美容在中医医院接受调理的一些女子中,有不少面黄、长痘,刘女士就是其中一个。
她饮食方面没有不良习惯,就是爱追剧,经常每天看十几集连续剧直到深夜。
王晓婷主任表示,每天的21时就到了一天中的“立冬”时节,人体也应该进入冬藏的时候,也就是说,到了21时以后,人体就应该缓慢下来。
同时,21时至23时为三焦经当令。
“三焦”不同于脏器,是人体中水和元气的“通道”,如果能做到逐渐进入休息状态,就会让通道畅通,人说“睡美容觉”就是在这个时间。
相反若是像刘女士一样睡得很晚,“三焦”不畅,就有可能会导致面黄、起痘等症。
春季立春3时、雨水4时、惊蛰5时、春分6时、清明7时、谷雨8时夏季立夏9时、小满10时、芒种11时、夏至12时、小暑13时、大暑14时秋季立秋15时、处暑16时、白露17时、秋分18时、寒露19时、霜降20
时冬季立冬21时、小雪22时、大雪23时、冬至0时、
小寒1时、大寒2时器官当令图3时至5时为寅时,肺经当令。
1时至3时为丑时,肝经当令。
23时至次日1时为子时,胆经当令。
11时至13时为午时,心经当令。
7时至9时为辰时,胃经当令。
13时至15时为未时,小肠经当令。
5时至7时为卯时,大肠经当令。
9时至11时为巳时,脾经当令。
15时至17时为申时,膀胱经当令。
17时至19
时为酉时,肾经当令。
19时至21时为戌时,心包经当令。
21时至23时为亥时,三焦当令。
生活报记者徐日明近日,冰城王先生在哈尔滨市中医医院被查出肠癌,而其中重要原因就是他在早晨大肠经当令时不能及时排便,导致长年严重便秘。
中医认为,患病跟个人体质有关,但人体有五脏六腑,加上“心包”一共是12个脏器,一天24小时中,每两个小时都有一个内脏器官相对活跃,每天的24小时也对应一年的24节气,市民健康生活不妨参照。
十几年早晨不排便五旬男把自己憋成肠癌早5时“惊蛰”该起床55岁的王先生长年从事写作工作,他习惯每天吃完晚饭开始工作,通常到次日凌晨两三点再去睡觉。
这一觉睡到10时或11时后起床。
十几年来王先生都是这样过的,除了便秘,没有其他症状,然而近期王先生出现了严重的腹涨、腹痛和黑便等情况,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肠癌。
为王先生诊断的哈中医医院肾病肿瘤科主任王晓婷介绍说:“中医将24小时对应为24节气,早五时为惊蛰,在一年中的这个时间冬眠的动物开始逐渐苏
醒,虽然不是绝对要起床,但起码要开始苏醒。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叶田表示,人体内的心肝脾胰肾为“五脏”,小肠、大肠、胆、胃、膀胱和三焦被称为“六腑”,加上心包,一共是12条经络,每一个时辰都有一条经络相对活跃,称之为“当令”。
一天中“惊蛰”时苏醒是有道理的,因为5时至7时为大肠经当令,此时人体应该排便。
此时若不能顺应节气和经络的活跃期,造成便秘的机率就会大,因此诱发肠癌的可能性也就随之增加。
中午天天打乒乓球女子漏尿、频尿严重了午间12时“夏至”宜休息35岁的晓云近来出现漏尿的毛病,而且尿频,每隔一会儿就要去厕所一次。
她觉得自己需要加强锻炼,于是加大了中午打乒乓球的时间和强度,然而这个毛病丝毫没有改善,还有加剧的趋势。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妇科主任郝颖诊断其为阳气损伤。
“中午12时为‘夏至’,是阳气最盛并开始回落的时候;11时至13时为午时,是心经当令,因此可视为保存阳气,养心养神的最佳时间。
”王晓婷主任说,如果是慢走,这样有助于消化,对身体是有利的。
可如果打球、跑步、快走,导致大量出汗,这是损伤阳气的。
长此以往会造成阳气不足,导致免疫力下降,经常感冒,口干口苦等症。
哈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迟晓玲表示,中医讲“大汗亡阳”,在大量出汗后会损伤人体的阳气。
尤其在一天的“夏至”时节和心经当令的午时,还是应该注意小憩一刻钟至半小时为宜,
切不可剧烈运动。
十年不吃晚饭男子胆被摘除18时“秋分”要好好吃饭近期,一男子胆被摘除后来到哈中医医院接受调理,他患病的重要原因是近十年“过午不食”。
该男子有一个习惯,过了中午后晚上从不吃饭,零食也不吃。
中医认为,如果长时间没有食物刺激,胆汁就会分泌得少。
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胆结实、胆囊炎,病情加剧就只能摘除。
王晓婷主任表示,“过午不食”应改为“过酉(17时至19时)不食”为宜,18时对应的节气是“秋分”,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人体也应多食用一些五谷类的食物,有利于收藏精气。
治未病科主任叶田表示,17时至19时为肾经当令,五脏都是藏精气的,一个人的身体是否强壮,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肾经当令的时候适当进食,对补养肾气尤为重要。
天天熬夜追剧女孩熬成“黄痘”脸21时“立冬”睡觉能美容在中医医院接受调理的一些女子中,有不少面黄、长痘,刘女士就是其中一个。
她饮食方面没有不良习惯,就是爱追剧,经常每天看十几集连续剧直到深夜。
王晓婷主任表示,每天的21时就到了一天中的“立冬”时节,人体也应该进入冬藏的时候,也就是说,到了21时以后,人体就应该缓慢下来。
同时,21时至23时为三焦经当令。
“三焦”不同于脏器,是人体中水和元气的“通道”,如果能做到逐渐进入休息状态,就会让通道畅通,人说“睡美容觉”就是在这个时间。
相反若是像刘女士一样睡得很晚,“三焦”不畅,就有
可能会导致面黄、起痘等症。
春季立春3时、雨水4时、惊蛰5时、春分6时、清明7时、谷雨8时夏季立夏9时、小满10时、芒种11时、夏至12时、小暑13时、大暑14
时秋季立秋15时、处暑16时、白露17时、秋分18时、寒露19时、霜降20时冬季立冬21时、小雪22时、大雪23时、冬至0时、小寒1时、大寒2时器官当令图3时至5时为寅时,肺经当令。
1时至3时为丑时,肝经当令。
23时至次日1时为子时,胆经当令。
11时至13时为午时,心经当令。
7时至9时为辰时,胃经当令。
13时至15时为未时,小肠经当令。
5时至7时为卯时,大肠经当令。
9
时至11时为巳时,脾经当令。
15时至17时为申时,膀胱经当令。
17时至19时为酉时,肾经当令。
19时至21时为戌时,心包经当令。
21时至23时为亥时,三焦当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