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与练功保健其法其理
二十四节气修炼法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修炼法篇一:二十四节气坐功去病法依季节练功养生:二十四节气坐功去病法,据说为宋代养生家陈搏所传。
其行功图出现于明代。
明代罗洪先编《万寿仙书》三卷,其中卷二载有“四时坐功却病图”,每图附有文字说明,但因年代久远,图文班驳不清。
清代郑官应编撰的《中外卫生要旨》卷四所载者,比较清晰精美。
因此,选用该书光绪癸已(一八九三年)刊本。
陈搏(?~九八九)字图南,号扶摇子,唐末宋初气功学家。
曾隐居武当山、华山、创有五龙盘体睡功等。
罗洪先(一五○四~一五六四)字远夫,曾任翰林院修撰,对气功颇有研究。
撰有《万寿仙书》,或谓《仙传四十九方》传世。
现用明胡文焕《寿养丛书》,所收、明铁峰居士《保生心鉴》之绘图,参考清郑官应说明文字而成。
郑官应(一八四二年~一九二一年),字正翔,清末著名思想家。
广东香山(今中山)人。
少年多病,长而游历四方,提倡“主以中学,辅以西学”。
光绪十二年(一八八六年)染病,于是开始研究养生之学,认为中医“慎起居,节饮食,寡欲清心,存神养气”,与西医光、热、空气、水、饮食、运动等均为养生要素,于是“辑中外先哲及师友所记养生要语二册,日用五谷蔬果禽兽鳞介宜忌者一同,外功按摩导引一册,汇成四册,名为《中外卫生要旨》”。
该书卷四载有陈希夷睡功图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坐功时间之规定,根据我们的现实人现实情况,可以灵活掌握。
例如可以不坚持在零时前后进行。
晨起或晚睡前均可。
立春正月节坐功图主治:风气积滞,颈项疼痛、耳后痛、肩臂痛、背痛、肘痛等。
功法:每天二十三~三时之间,盘坐。
两手相叠按左大腿上。
上体连头向右转。
目视右后上方。
呈耸引势,略停几秒钟,再缓缓转向左方,动作如右。
左右各十五次。
然后上下牙齿相叩,即叩齿三十六次,漱津(即舌舐上颚,并两颊、上下齿唇间,此时唾液则增加分泌,养生家称为津液)几次,待津液满口分三次咽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
如此漱津三次,呼一吸为一息,如此三十六息而止。
二十四节气表与养生保健如何调理身心健康

二十四节气表与养生保健如何调理身心健康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养生保健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了解并利用二十四节气表,我们可以有效地调理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二十四节气表与养生保健的关系,并介绍一些具体的调理方法。
一、春季养生保健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体也需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根据二十四节气表,春季包括立春、雨水和惊蛰三个节气。
在这个季节,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养生保健方法:1. 调整饮食:春季天气转暖,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应适当增加摄入蔬菜水果的量。
同时,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伤害消化系统。
2. 多运动:春季气候宜人,是进行户外运动的好时机。
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调整心态,还可以增加阳气。
3. 注意情绪调节:春天是阳气初生的季节,人们容易情绪激动。
因此,要学会情绪调节,保持内心的平静。
二、夏季养生保健夏季是炎热的季节,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根据二十四节气表,夏季包括小满、芒种和夏至三个节气。
在这个季节,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养生保健方法:1. 补水防暑:由于汗水的排出,夏季人体容易脱水。
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中暑。
此外,多吃一些清凉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等。
2. 食欲调节:夏季人体消化力较弱,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
此时,我们可以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薏米等。
3. 防蚊虫叮咬:夏季是蚊虫多的季节,容易叮咬造成皮肤瘙痒和传染疾病。
我们要注意使用防蚊虫的措施,如戴长袖衣物和使用驱蚊液等。
三、秋季养生保健秋季是凉爽的季节,人体逐渐从夏季的燥热中恢复过来。
根据二十四节气表,秋季包括白露、秋分和寒露三个节气。
在这个季节,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养生保健方法:1. 润肺护肤:秋季天气干燥,人体容易出现皮肤干燥和咽喉不适等问题。
此时,我们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吃一些水果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梨、蜂蜜等。
2. 预防感冒:秋季气温变化大,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患感冒。
要注意保暖,加强锻炼,提升免疫力。
二十四节气养生法则

二十四节气养生法则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为基础,以我国东经120度为准,划分为24个等分时段。
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气候特征和天文现象,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起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养生法则。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1.积极运动:春季阳气生发,天地间万物回春,是进行各种有氧运动的好时机。
适宜选择慢跑、跳绳、太极拳等活动,增强体质。
2.注重饮食:春季气候湿润,脾胃易受伤。
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少食生冷食物,增加食物中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摄入。
3.调理肝脏:春季为肝脏活动最旺盛的时候,要合理调理肝脏。
可以食用一些具有调理肝脏功能的食物,如山楂、苦瓜、薏米、甜瓜等,避免饮酒过度。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1.饮食清淡: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容易出汗过多,容易导致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流失。
适当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鱼虾等,多饮白开水和粥类。
2.避免暴晒:夏季阳光直射强烈,容易导致中暑。
外出时要注意做好防晒措施,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3.多吃瓜果:夏季是水果丰收的季节,水果富含维生素和水分,有利于清热解渴。
适量多吃西瓜、苦瓜、黄瓜等瓜果,补充水分和营养。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1.运动锻炼:秋季天气凉爽,适合进行户外运动,如登山、徒步、打球等。
适当增加身体锻炼,增强体质。
2.锻炼呼吸系统:秋季干燥的气候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可进行深呼吸、呼吸操等锻炼,增加肺活量,保护呼吸系统健康。
3.调理肺脏:秋季是肺脏最旺盛的季节,可以食用一些滋润肺部的食物,如橙子、百合、银耳等,避免吸烟和被动吸烟。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保持温暖:冬季气温低,人体易受寒冷侵袭。
应注意保持室内外的温暖,穿着合适的衣物,避免受寒感冒。
2.合理饮食:冬季是人体需求热量较高的季节,但也要注意不要过度进食高热量的食物。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第一步气——风(大寒,立春,雨水,惊蛰),第二步气——热(春分,清明,谷雨,立夏),第三步气——火(小满,芒种,夏至,小暑),第四步气——湿(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第五步气——燥(秋分,寒露,霜降,立冬),第六步气——寒(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一立春助阳生发(2月3-5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宜:多梳头,清热解毒,补阳气;忌:吹风,刺激性食物阳气郁积易上火,立春养阳助生发。
补阳气的葱,蒜,芽菜(豆芽,香椿,姜芽),韭菜(补肝阳)等生发性食物。
立春吃芽菜少放醋或不放醋,少放肉或不放肉。
果汁等酸味具有抑制收敛作用的少吃。
芽菜中可放一些姜丝中和其寒性,宜凉拌,煮汤为佳。
猪血是养血的,韭菜炒鸡蛋是补肝肾,益气血的美食。
韭菜炒猪肝,气血不足,健忘失眠的人宜多吃。
阴虚有热,患疮疡的人最好不要吃。
还可以多吃芥菜,鸡肝,鸭血,红枣等温性食物。
青色主肝,可以多吃菠菜,芹菜。
酸味入肝,会导致肝功能偏亢,损伤脾胃。
不吃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适量运动有好处。
头痛发热伤于风,按摩食疗得健康。
在六淫病邪中,风是致病的首要因素。
防风食物——天麻,可制作天麻(20克)炖鱼头。
梳头也将风邪拒之门外。
风池穴,风府穴。
春来痔不来,春去痔无踪。
痔疮是肠胃内热蓄积而成。
多吃时令菜。
菠菜泡红酒,田螺水汁,提肛运动三法可治痔疮。
立春水痘发病高,清热解毒是关键。
“百草回芽,百病发作”。
可选用金银花甘蔗汁。
甘蔗,入肺经,胃经,有清热解毒,滋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能。
解毒祛湿方:新鲜马齿苋30克捣烂成汁,荸荠粉20克,加入适量冰糖,倒入开水搅拌均匀。
荸荠,性寒味甘,入脾,胃经,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生津止渴,利尿化湿的功效。
多吃稀粥,米汤,面条,白菜,芹菜,菠菜,胡萝卜汁,绿豆海带汤,新鲜水果。
是月食地黄粥以补虚。
正月肾气受病,肺脏气微。
宜减咸酸增辛味,助肾补肺,安养胃气。
勿冒冰冻,勿极温暖。
早起夜卧,以缓形神。
勿食生葱,损人津血。
二十四节气表中的节气养生技巧如何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身体健康计划

二十四节气表中的节气养生技巧如何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身体健康计划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节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二十四节气被视为自然界变化的重要标志。
随着节气的变化,我们的身体也需要相应的调整。
本文将介绍二十四节气表中的节气养生技巧,以帮助我们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身体健康计划。
立春:春季的开始,立春节气是万物复苏的时候。
此时,应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豆类、瘦肉、蔬菜和水果,以增强新陈代谢和免疫力。
此外,早起晨练、晒太阳也是增强体质的好方法。
雨水:雨水节气意味着春天的降临,湿气开始累积。
此时,可以通过进行适度的排湿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来促进身体循环和湿气的排出。
饮食上,宜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避免过食油腻和辛辣食物,以减少湿气的困扰。
惊蛰:惊蛰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气温渐暖,阳气逐渐盛。
此时,需要注意调节饮食结构,多吃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的食物,如橘子、苹果、蔬菜等,以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
此外,适当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
春分:春分节气是昼夜平分的时刻,此时应注重调节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肉、鸡蛋、豆腐等,以帮助身体恢复平衡。
同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有助于提升体质和增强自身抵抗力。
清明:清明节气是春季的中期,此时气温升高,人体的新陈代谢也相应加快。
为了调整身体,可以适当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粗粮。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等,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
谷雨: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气温逐渐回暖,人体需要更多的营养。
因此,可以适量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如鱼类、瘦肉、乳制品等,以满足身体的需求。
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瑜伽、健身操等,加强体力和肌肉的锻炼。
立夏:夏天的开始,立夏节气意味着气温的进一步升高。
此时,需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中暑和脱水。
二十四节气表中的节气养生法如何利用节气提高健康水平

二十四节气表中的节气养生法如何利用节气提高健康水平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是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为基础,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时段。
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气候特征和养生方法。
利用节气养生法,可以提高健康水平,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本文将探讨二十四节气表中的节气养生法,并介绍如何利用节气来提高健康水平。
立春:万物复苏之时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的2月4日或5日。
这个时候气候寒冷,但春天已经在悄然启蒙。
立春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养生:1.多吃温热的食物,如姜、葱、花生等,有助于暖身。
2.注意保暖,加强锻炼,适当增加室内室外活动时间,促进新陈代谢。
雨水:春天的蓄水期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
这个时候天气逐渐暖和,雨水也开始增多。
在雨水这个节气,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养生:1.多喝水,适当体育锻炼,帮助身体更好地排毒。
2.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补充体内所需的营养。
3.避免吃过咸的食物,以防身体水分过多。
惊蛰:春雷惊醒大地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
这个时候春雷开始响起,冬眠的生物开始苏醒。
在惊蛰这个节气,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养生:1.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帮助身体更好地调整。
2.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蔬菜等,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3.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提高心肺功能。
清明:扫墓植树的时节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
这个时候,气候温暖,万物复苏。
在清明这个节气,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养生: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心情愉快,有利于消除疲劳。
2.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促进血液循环。
3.合理安排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控制热量摄入。
小满:麦子渐渐丰收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的5月20日或21日。
这个时候气温逐渐升高,农作物开始成熟。
二十四节气表与健康如何根据节气调整饮食和锻炼计划

二十四节气表与健康如何根据节气调整饮食和锻炼计划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节气对身体的影响,并利用二十四节气表来调整饮食和锻炼计划。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它们代表着不同的气候和物候特征,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都有一定的影响。
合理地利用二十四节气表,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下面将详细介绍二十四节气表与健康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节气调整饮食和锻炼计划。
立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饮食上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豆类、蔬菜和水果等。
此时还应多进行户外锻炼,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雨水:雨水时节气温回升,湿热之气逐渐增加。
饮食上宜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如青菜、海鲜等,尽量避免过饱过饥的状态。
适量进行排湿的锻炼,如散步、跳舞等。
惊蛰:惊蛰时节气温回升较快,阳气逐渐充盛。
饮食上宜以清淡、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为主,如鱼、鸡肉等。
锻炼时适量增加活动强度,如慢跑、太极拳等。
春分:春分时节白天夜晚时间相等,阴阳平衡。
饮食上宜以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为主,如绿叶蔬菜、水果等。
适量进行以舒展韧带为主的锻炼,如瑜伽、拉伸运动等。
清明:清明时节气温逐渐回升,春意盎然。
饮食上宜以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的食物为主,如柑橘类水果、青菜等。
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等,以增强心肺功能。
谷雨:谷雨时节气温回升,湿气加重。
饮食上宜以清热除湿的食物为主,如苦瓜、绿豆等。
进行适度强度的运动,如游泳、普拉提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立夏:立夏为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升高。
饮食上宜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瓜果、蔬菜等。
进行以减肥塑形为主的锻炼,如有氧健身操、瑜伽等。
小满:小满时气温进一步升高,湿热之气增加。
饮食上宜以清热解暑的食物为主,如苦瓜、黄瓜等。
适量进行减肥塑形的锻炼,如跳绳、游泳等。
芒种:芒种时气温逐渐升高,夏天正式到来。
饮食上宜以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如玉米、蜂蜜等。
进行燃脂减肥的运动,如有氧健身操、踏步机等。
夏至:夏至为夏季最热的时候,阳气最盛。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被誉为中医学的圣经。
其中关于节气养生法的记载,是我国古代智慧医学的瑰宝。
本文将介绍黄帝内经中关于二十四节气养生法的内容,并探讨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一、立春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2月3日或4日。
立春之后,春天正式开始,大地渐渐复苏。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立春这一天人体的阳气开始升发,是一个适宜运动的时机。
人们应该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晨练、散步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二、雨水雨水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
这个时候气温回升,降雨增多,空气湿度较高。
据黄帝内经的记载,雨水这一天人体的脂肪代谢开始加速,较适宜进行适量的减肥运动。
此外,由于气候潮湿,人们应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注意保持身体干燥,防止感冒和湿疹等疾病的发生。
三、春分春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3月4日或5日。
春分之后,昼夜时间相等,天气逐渐转暖。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春分这一天人体的阳气达到最旺盛的时刻,此时适宜进行身体锻炼,如打太极拳、跑步等。
同时,还可以多食用一些温补的食物,如韭菜、鳗鱼等,以补充体力和提高免疫力。
四、清明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
在清明时节,大地万物开始生长,春光明媚。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清明这一天人体的肝气达到高峰状态,应该注意调养肝脏。
可以通过艾灸、按摩或食用一些具有护肝作用的食物,如茅台酒、牛奶等,以维护肝脏的健康。
五、谷雨谷雨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4月19日或20日。
春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而谷雨之后阳气达到高峰状态。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谷雨这一天人体的消化功能最好,应该合理安排饮食,以充分利用食物的养分。
同时,还可以食用一些具有健脾胃作用的食物,如山药、香菇等,促进消化吸收。
六、立夏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5月4日或5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与练功保健---其法其理
(2009-10-18 10:55:22)
转载
标签:
分类:自然疗法
道家文化
缙云山
二十四节气
修行
小舟博客
黄帝内经
易经
文化
二十四节气与练功保健---其法其理
碧水青山一小舟/文
中秋节期间,小舟依常岗师兄指教在节气前后三天与博友相约修炼子时功。
博友留言中看出都感觉到了与平日的不同。
但小舟始终疑惑:为何节气时令日练功比平日有效?其中有何妙机?
带着这个问题,小舟经过详细的做功课,才明白此乃“天人合一”之效,其中妙理很深呢!现将小舟学习成果与博友分享,愿有缘人都能“明其理,得其法,受其用。
”。
一、二十四节气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元封六年),经司马迁等人提议,汉武帝下令改定历法。
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规定一年等于365.2502日,一月等于29.53086日;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正月为岁首;开始采用有利于农时的二十四节气;以没有中气的月分为闰月,调整了太阳周天与阴历纪月不相合的矛盾。
这是我国历法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黄经)变化和地面气候演变次序,将全年划分的二十四段落,每段约隔半月。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
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二十四节气与人体对应
现代医学认为,脊柱是人体最大的能量传输中心,通过神经系统的传递,可与人体五脏六腑相通。
人体的脊柱由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共24节椎体组成,恰与一年24个节气相吻合。
据《黄帝内经》所载,人体每一个器官的能量,都是由特定的脊椎位置所控制,与大自然24个节气所对应。
这种巧合正是体现了人为小宇宙、天地为大宇宙之观点。
常人的脊柱内的炁机,冬至从第5节腰椎开始,每个节气上移一个椎体,一年内完成一次脊柱整体炁机变化,这正符合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轨迹的炁机变化原理。
二十四节气的那一时刻,就是天地交泰的一瞬间,此时宇宙中可发生多种奇妙变化。
宇宙中的生物、植物及万物,它们各自的慧光能量流都发生了由低能向高能的转变,以及各自磁场方向的改变,而后逐渐消失,回到原来状态。
这当中,人自然不例外。
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哲学观点之一,也是传统道文化的基本指导思想。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人体与宇宙天体的运行互相感应,信息相通,与大自然的万千变化紧密联系,妙机无限。
见附图:
三、节气时令交替时练功作用机理
当节令交替时,人体能量会大量流失,使身体免疫功能降低,久而久之,导致慢性病和机体老化。
所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在节令交替时段调理相对应的椎体(穴位),可以获得良好的养生保健效果。
道教《翠虚》篇曰:“每当天地交合时,夺取阴阳造化机”。
节令交替的一瞬间虽然时间很短,但足可以对人体的生命活动造成深远的影响。
所以,巧妙地利用这一时段练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节气时令交替时练功与保健方法
节气时令交替时,不但可以通过练功增强练功效果,而且还可以通过其他养生保健的方法增强体质,祛病强身。
具体操作方法是:
1、在每个节气来前15分钟开始静坐,意念集中于脊柱上所对应的椎体(穴位),时间共半小时左右;节气的前后三天静坐,意念亦集中于脊柱上所对应的椎体(穴位),时间一个小时以上。
2、每个节气交替之时,在对应脊椎(穴位)上香熏10~20分钟;
3、从每个节气的前三天开始,每天在脊柱上所对应部位用太极指调理10~20分钟,或在手部脊柱反射区所对应的部位上点按,每天1~2次,连做6天。
4、体弱或患病者在节令交替之时,可香熏肚脐半小时左右,对增强体质,恢复健康很有益处。
上述方法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附1:2009年24节气交替时间以及对应的脊椎(穴位)表
附2: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民歌》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
除上述节气时令外,每月初一、十五,地球磁场力最强,也适宜练功,尤其是子时功效果更好!
博友们明白了吗?好好把握哟!
小舟愿与同修共勉!
转载请您注意敬告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