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哲学与人生》教案 第三课 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如何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本哲学观点;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
3.运用: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教学重点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增强自信自强意识。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图片:青藏铁路的建设设问: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
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小结)青藏铁路最后一排铁轨稳稳安放在拉萨河畔。
自此,占中国1/8土地的西藏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青藏高原1300年来的沧桑苦旅成为永恒的记忆。
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
这是世界工程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艰难:大部分线路处于“生命禁区”和冻土区,国外专家认为在这里修铁路“几乎不可能”。
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将无数奇迹定格在雪域高原。
青藏铁路的成功建设正是人们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1.自觉能动性的含义幻灯片:自觉能动性的定义(教师进一步解释说明)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
自觉能动性又叫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意识所具有的特点,是其他物质所不具有的特殊能力,即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例如:“黑猩猩的事例”,说明无论多么聪明的动物,也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
《哲学与人生》第三课教案

第2课时
二、自强不息与成功人生
故事:感动中国的洪战辉(见教材第26页)
1.自尊与关注自我的存在
自尊是尊重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心理。
自尊与关注自我的存在是有机的统一。自尊本身就是人们对自我的认识,是对自我存在的关注与肯定,是对自我的积极的评价、体验和感受。
《哲学与人生》教案
(四)
开课单位: 授课教师:授课班级:
教材版本:《哲学与人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杨耕
单 元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课 题
第3课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节
授课地点
学时
2学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努力增强自信自强的意识,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一、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
1.自觉能动性及其特点
自觉能动性是人所特有的能力,它有两大特点:
其一是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其二是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人的认识活动是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当面对滚滚洪水,动物只能逃生而人却在思考着洪水的成因和怎样战胜洪水并积极地同洪水搏斗。
2.尊重规律与发挥自觉能动性
规律的客观性与人所具有的自觉能动性,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潜能的关系。自信是对自己所具备的能力和所能达到的目标充满信心,这就为自我潜能的开发提供了动力;自我潜能开发越充分,人越自信。
自信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得到增强和培养的。
活动:各抒己见“培养自信的方法”(见教材第28页)
哲学与人生 第3课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

2)人生发展过程是把自己的潜能变成现实的过程
思考以后人生中 最迫切想要实现的 三件事情并写下来.
0
出生
现在 功成
年龄
年龄 名就
预测 死亡 年龄
现在的实际年龄与你想功成名就的年龄是 你努力学习的时间。
.
3)人生的意义也是在发挥自觉能动性的过程中实现的
.
3.自强自立,创造人生
结合小李业教育德育课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一单元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第三课 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
.
第一单元
第三课 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 一、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二、自强不息,走好人生每一步
.
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 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 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
.
主观能动性的 三个表现
为什么必须充分 发挥主观能动性
→ 第一,认识世界
的能力和活动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 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 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
→ 第二,改造世界
的能力和活动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 去利用规律、利用和创造条 件,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 第三,精神状态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中,必然遇到困难、挫折、暂 时的失败,需要坚强的意志
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 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
即通常所说的“做”。
.
思考:两幅图片有什么不同?人比动物高明在哪里?
第一,人们按照自然 规律改变自然物原先的形 态和内部结构,创造了许 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 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 事物。
克隆羊、人造心脏、 人造蛋白质、人工智能
哲学与人生 第三课 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

第一,人们按照自然规律改变自然物原先的 形态和内部结,创造了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 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
克隆羊、人造心脏、 人造蛋白质、人工智能
第二,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 发挥其对人们有利的作用,限制其破坏性吗? 他为什么找不到剑?
黑猩猩被公认为是聪明、智商最接近 人类的动物。科学家做过一次实验:教黑 猩猩用水灭火。经过多次训练,黑猩猩学 会了从水龙头上接水灭火。科学家又到河 对岸试验。当科学家点燃一堆篝火,只见 黑猩猩飞快地提起水桶,涉水过河,到对 面的水龙头上接满一桶水,再涉水过河来 灭火。
自觉能动性的特点
想: (思想) 思考致富。如:万有引力、元素周期律。 做: (行动) 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事物。如: 克隆羊,人造心脏,各种电器,来改变人 的生活。变害为利。如:三峡建设。 精神: 精神状态,决心、意志、干劲等。如:积 极主动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牺牲精神。
①手机价格有高有低,时涨时落,总得来 讲越来越便宜。 ②某种邮票身价百万。
③商品价值量由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 价交换。
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不论是感觉还是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 事物的反映 不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不同的人对雷电的认识:
“这是雷公与电母又吵架了。”
“大气运动中的剧烈摩擦生电以 及云块切割磁力线。”
自觉能动性
人区别于动物 的根本特点 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 点。 自觉能动性又叫主观能动性, 是其他物 质所不具有的特殊能力,即有目的、有 意识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第三课 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
3 哲学与人生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子。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受主
观因素的制约。
“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的神话,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人 类登上月球的向往。而今天,人类已把这个神话变成了 现实,这又包含什么哲理呢?
天宫二号
(2)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是指人可以在认识的指导 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所说的“做”。
莱特兄弟的飞机
大型客机
(3) 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 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讨论: 辨别下列做法的正误,并说明原因
1.“已经长大了了,该懂事了。” 小明同学学习劲头十 足,早晨5:30就起床晨读,中午也不午休,晚上三节夜自 习后喝点咖啡,看看挂在墙上的“悬梁刺股,卧薪尝胆”, 还能熬到11:30睡觉。可是考试成绩并不理想,他十分迷
茫。 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从客观规律出发,盲 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错误的。
第二,改造世界 的能力和活动
→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 去利用规律、利用和创造条 件,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 第三,精神状态 → 程中,必然遇到困难、挫折、
暂时的失败,需要坚强的意 志
自觉能动性的发挥对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迪拜塔、帆船酒店、人工岛
(2)人生发展过程是把自己的潜能变成现实的过程
但年轻人却没有领情的意思:不,先生,如果没有 活做的话,我不会接受你的食物,我总得为你干点什么 呀!
但杰克逊实在想不出有什么活可给这年轻人干,于 是情急之中蹲了下来,让年轻人给他捶一下背。
《哲学与人生》第三课_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3.人生的意义也是在发挥自觉能 动性的过程中实现的
3.自强自立、创造人生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命运把 握在自己手中,同时,每个人也要对自己 的人生负责。人生的路只能是自己去选择 ,也必须自己去走。
杨光,来自中国哈尔滨的一位盲人男孩,一位才华横溢 的选手,但其身世且颇多曲折,听后不禁会让人潸然泪下。 他8个月就因为病而双目失明,也就是说他还在襁褓中嗷嗷 待哺的时候就走进了黑暗的世界里,他的脑海里根本就没有 关于这个世界的任何影像记忆,直到现在,他的头脑里没有 任何颜色的概念;但他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在他很小的时候 就表露出来,他三次进京闯荡,但在他先后三次进京闯荡的 过程中他相继失去了三位亲人--爷爷、奶奶和爸爸,现在, 他只能和年届六旬的母亲相依为命。多年来杨光用音乐诠释 他心中的世界,他以乐观的方式寻找色彩,在音符中描绘着 美好的生活。杨光这位快乐的盲人,在星光大道的舞台上, 他是用音乐唱出人的心灵、情感的美好、生活的恩赐。
Designed by Ryan
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
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 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 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 城媲美”。
青藏铁路最后一排铁轨稳稳安放在拉萨 河畔。自此,占中国1/8土地的西藏结束了 没有铁路的历史,青藏高原1300年来的沧 桑苦旅成为永恒的记忆。这是人类铁路建设 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
鹦鹉学舌
2.人生发展过程是把自己的潜 能变成现实的过程 人自身努力的发挥程度取决于 对自身物质潜能的开发以及对外部 世界的认识。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 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 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 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 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 的解放而斗争。’”
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教案

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教案第一章:认识自我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认识自我,树立自信1.2 教学内容自我认识的定义与意义自我认识的方法与途径培养积极自我认知的技巧1.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自我介绍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反馈角色扮演表现评价自我介绍内容评价第二章:自觉行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自觉行动的意义培养学生主动承担责任的习惯2.2 教学内容自觉行动的定义与意义自觉行动的实践方法与技巧自觉行动在生活中的应用2.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行动计划制定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反馈情景模拟表现评价行动计划执行情况评价第三章:自强不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自强不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敢挑战的精神3.2 教学内容自强不息的定义与意义自强不息的方法与途径培养自强不息精神的技巧3.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目标设定与实现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反馈案例分析报告评价目标实现情况评价第四章:积极心态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持积极心态的习惯4.2 教学内容积极心态的定义与意义保持积极心态的方法与技巧积极心态在生活中的应用4.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心理测试积极心态实践练习4.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反馈心理测试结果分析积极心态实践练习评价第五章:自我管理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5.2 教学内容自我管理的定义与意义时间管理的方法与技巧情绪管理的方法与技巧5.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时间管理实践情绪管理实践5.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反馈时间管理实践报告评价情绪管理实践报告评价第六章:目标设定与实现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目标设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如何正确设定个人目标培养学生如何制定并实现目标6.2 教学内容目标设定的定义与意义如何正确设定个人目标制定并实现目标的方法与技巧6.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个人目标设定练习目标实现计划制定6.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反馈个人目标设定评价目标实现计划执行情况评价第七章:团队合作与沟通7.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让学生理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7.2 教学内容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与技巧沟通的定义与意义有效沟通的方法与技巧7.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团队合作游戏角色扮演7.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反馈团队合作游戏表现评价角色扮演沟通效果评价第八章:适应社会发展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发展8.2 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的定义与意义社会发展的趋势与特点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方法与技巧8.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社会发展趋势分析适应社会发展实践练习8.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反馈社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评价适应社会发展实践练习评价第九章:创新思维与实践让学生理解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让学生理解创新实践的意义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9.2 教学内容创新思维的定义与意义创新思维的方法与技巧创新实践的方法与技巧9.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创新思维训练活动创新实践项目实施9.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反馈创新思维训练活动评价创新实践项目实施评价10.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未来的展望与规划10.2 教学内容如何规划未来展望未来的方法与技巧小组讨论个人未来规划制定分享与展示10.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反馈个人未来规划评价分享与展示效果评价重点和难点解析1. 自我认识环节:学生可能难以深入理解自我认识的深层含义,以及如何通过行动提升自我认识。
哲学与人生修订版-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结论和总结
通过培养能动自觉和自强不息的能力,我们可以实现个人成长和在各个领域 取得成功。
哲学与人生修订版-第三 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在这一课中,我们将探讨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的重要性,并了解它们与人生 修订版的紧密关系。
能动自觉的定义
能动自觉是指我们主动思考、行动和干预的能力,以实现个人成长和自我提 升。
能动自觉与人生修订版的关系
哲学的力量
能动自觉是哲学的核心原则之一,是人生修订版的基石。
业发展中脱颖而出。
精神力量
能动自觉和自强不息给我们带来精神上 的力量和动力。
能动自觉和自强不息的案例研究
成功企业家
优秀运动员
能动自觉和自强不息是成功企业 家的共同特质,如乔布斯和马云。
能动自觉和自强不息是优秀运动 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关键要素。
杰出艺术家
能动自觉和自强不息是杰出艺术 家在创作和表演中的重要素质。
自强不息的实践方法
目标设定
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制定可行 的计划和策略。
持之以恒
保持长期的专注和毅力,不断 努力迈向目标。
学习与反思
不断学习和反思经验,寻找改 进和成长的机会。
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的重要性
1
个人成长
能动自觉和自强不息是个人成长和进步
职业发展
2
的关键因素。
能动自觉和自强不息能够帮助我们在职
思维模式改变
通过能动自觉,我们能够改变限制性的思维模式,拓展自己的视野。
自我成长与修正
能动自觉鼓励我们不断反思和修正,使人生更加完善。
自强不息的含义
1 不断进取
自强不息是指通过持续的 努力和改进,不断追求进 步和成长。
2 坚定意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Active consciousness and self-improvement in the third lesson of philosophy and life《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如何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本哲学观点;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
3.运用: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教学重点】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增强自信自强意识。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图片:青藏铁路的建设设问: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
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小结)青藏铁路最后一排铁轨稳稳安放在拉萨河畔。
自此,占中国1/8土地的西藏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青藏高原1300年来的沧桑苦旅成为永恒的记忆。
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
这是世界工程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艰难:大部分线路处于“生命禁区”和冻土区,国外专家认为在这里修铁路“几乎不可能”。
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将无数奇迹定格在雪域高原。
青藏铁路的成功建设正是人们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1.自觉能动性的含义幻灯片:自觉能动性的定义(教师进一步解释说明)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
自觉能动性又叫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意识所具有的特点,是其他物质所不具有的特殊能力,即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例如:“黑猩猩的事例”,说明无论多么聪明的动物,也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
主观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2.自觉能动性的特点首先,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
例如:李四光与中国石油。
价值规律、万有引力、元素周期律、新陈代谢、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
其次,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所说的“做”。
(1)人们按照自然规律改变自然物原先的形态和内部结构,创造了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
例如:克隆羊、人造心脏、人造蛋白质。
(2)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发挥其对人们有利的作用,限制其破坏作用,甚至变害为利。
例如:展示建设三峡时的图片,指出三峡的建设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害为利的最好的例证。
再次,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
例如:长征精神、铁人的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98抗洪精神。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1)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正确指导行动。
例如:万有引力定律。
(2)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创造条件,改造客观世界。
教师设疑:“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的神话,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人类登上月球的向往。
而今天,人类已把这个神话变成了现实,这又包含什么哲理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改造客观世界。
(3)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磨炼意志,鼓足干劲,战胜困难挫折。
例如: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7名宇航员罹难,美国总统布什和夫人出席了追悼仪式。
布什在简短讲话中对每一位宇航员表示敬意,他说,7名宇航员的牺牲是个悲剧,但他们是为人类古老的理想而死,他们明知巨大的风险仍然“愉快地接受了任务”,他们牺牲在“发现的旅途上”。
他说,尽管遭受如此重大的损失,“美国的航天事业仍将继续” 。
通过这一事例让学生意识到失败是在所难免的,要想避免失败,战胜困难,唯一的选择便是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就前面所讲授的有关哲学基本观点联系实际进行讲解。
1.连连看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为什么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一,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第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去利用规律、改变和创造条件,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第三,精神状态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困难、挫折、暂时的失败,需要坚强的意志2.思维训练展示幻灯片:刻舟求剑的故事教师设疑:故事中的人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吗?他为什么找不到剑?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
二、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1.人生的存在和发展都是自觉能动的过程人与动物不同,人生不是机械的、被动的、本能的生存过程,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和环境条件基础上,能动的、创造性的生活过程,是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去认识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主动地生存和发展的过程。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前面所讲的“黑猩猩的事例”来进行说明,从而使学生真正意识到人同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
2.人生发展过程是把自己的潜能变成现实的过程人自身努力的发挥程度取决于对自身物质潜能的开发以及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潜能的挖掘和发挥可以提高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提高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勇气和能力。
例如:在这里可以和学生做一个小游戏,名字叫《撕思人生》,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如何把自己的潜能变成现实。
开展游戏式的活动——撕思人生活动方式:教师发给每位同学一张白纸,让学生在这张白纸上画出一个箭头坐标,然后标出自己的出生年龄和实际年龄;做完后再让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应当功成名就的年龄、以后人生中最迫切想要实现的三件事情,同时思考自己如何做才能功成名就;最后让学生预测自己的死亡年龄。
活动后教师进行启发式的提问:1.面对这张纸,你有何感受?2.那仅有的,可以用来努力学习和拼命工作的时间,我们应该怎样利用?3.应该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总结:让学生通过这个游戏亲身感受到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人生也是一个能动的过程,人生的路只能是自己去选择,也必须自己去走。
3.人生是发挥自觉能动性的过程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同时,每个人也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人生的路只能是自己去选择,也必须自己去走。
例如:教师在这一部分可结合前面的游戏进行简单的概括,告诫学生人生是一个很短暂的过程,每个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三、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创设情景:播放录像“吉米的故事”1.自信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它可以产生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人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自信是打开自己潜能宝库的钥匙。
3.自强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
讨论: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总结出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四、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创设情景:播放录像“牛群事业成功的故事”讨论:学生结合案例讨论一个人如何做才能战胜自我,克服自卑,如何做才能实现自我。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参当中的有关事例进行讲解。
课堂活动:自信自强实现自我教师可组织学生在已经对自尊自信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利用教材的可读性和教材的案例,再补充一些生动、感人、典型的正面事例。
以小组为单位,讲一个有关自尊自信的小故事,使学生在明白道理的同时,还能得到教育和感染。
所以,教学在锻炼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应特别重视运用好榜样示范法。
在形式上,可以利用录音、录像、图片、设立故事会评委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师生一起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小结,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课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
幻灯片:想一想:“嫦娥奔月”的成功体现了哪些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拓展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2.事物在普遍联系中存在教师结合幻灯片进行讲解。
(1)联系是普遍的。
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联系的整体,如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联系。
自然界内部、人类社会内部、人类与自然界之间、人的认识、人的认识和客观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的。
世界上不存在彼此孤立的事物,但是,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
(2)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人们强加的。
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
忽视联系的客观性会遭到惩罚,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
无论是事物之间的联系还是事物内部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
讨论:为什么探月工程一度停滞?面临困境,需要迫切解决什么问题?教师介绍有关情况,提出问题,由学生讨论,然后得出结论:联系是有条件的。
展示幻灯片:试一试,请学生回答。
3.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师结合“嫦娥奔月”录像以及前面的讲解、学生的讨论等进行归纳总结:(1)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
看问题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计其一,不及其余。
学生在人生成长中不能只看到自我,而看不到人与社会的联系,自我封闭,自我满足。
(2)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间的联系,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既要重视个体、局部对整体的意义,又要把个体和局部放到整体的联系中去,在人生的成长中,既重视个体对集体和社会的价值,也要充分看到集体、社会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
(3)要把握事物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注意区分不同的特点。
事物间的联系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已知的联系,也有未知的联系;有横向的联系,也有纵向的联系等,只有充分把握事物间存在的这些联系,才能努力去发现挖掘,得到启迪,提高能力。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1.人都是生活在人际关系之中的创设情景:播放录像“鲁滨逊漂流记”片段问题探究:人能不能离开人际关系而生活?然后请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什么是人际关系。
2.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交互性展示幻灯片:指出人际关系的特性:客观性、复杂性和交互性(1)客观性。
故事回放“好玉米是这样获得的”,教师解说故事,请学生说出理由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