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试题
气象学考试试题

气象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个是气象学中常用的观测仪器?
A. 水银体温计
B. 电子积雪计
C. 石英降水计
D. 玻璃风向计
2. 雷暴多发生在哪种天气系统中?
A. 高气压系统
B. 低气压系统
C. 温带气旋
D. 高空急流
3. 什么气压系统会导致强风天气?
A. 增温的高压系统
B. 下沉的高压系统
C. 上升的低压系统
D. 转向的锋区
4. 气温的变化受哪些因素影响?
A. 高空辐射
B. 地表风力
C. 地形地貌
D. 束缚力
5. 以下哪个因素是影响降水类型的主要因素?
A. 湿度
B. 热力
C. 风力
D. 雾度
二、大题题
1. 解释气温和降水之间的关系,并说明其对气象学的重要性。
2. 请简要描述台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应对台风的预防措施。
3. 气象观测站是气象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请说明其在气象学研究和实践中的作用,并列举其常见的仪器和设备。
4. 阐述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何根据气象条件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计划,以确保农作物的最佳生长状态。
5. 解释暖锋和冷锋的区别与作用,并说明锋区通常伴随的天气现象及对气温变化的影响。
结束语
以上就是关于气象学考试的试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深入了解气象学知识,提高气象学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祝各位考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气象专业测试题及答案

气象专业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气象学中,风速的单位通常是:A. 米/秒B. 千米/小时C. 米/小时D. 千米/秒2.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气象灾害?A. 洪水B. 干旱C. 地震D. 台风3. 气象观测中,常用的温度测量仪器是:A. 气压计B. 温度计C. 湿度计D. 风速计4. 以下哪种云属于低云?A. 高积云B. 卷云C. 层云D. 积云5. 气象学中,降水量是指:A. 降雨的总量B. 降雨的深度C. 降雨的面积D. 降雨的时间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气象学中的“锋”是指_________。
7. 气象学中,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与_________的比值。
8. 气象预报中的“高压”通常表示该地区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_。
9. 气象学中,风向是指风从_________来的方向。
10. 气象学中的“气旋”是指大气中_________的旋转系统。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1. 请简述什么是气象卫星?答:气象卫星是专门用于观测地球大气层和地表状况的人造卫星,它们可以提供关于云层、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数据,对气象预报和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12. 什么是气候变暖?答:气候变暖是指地球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升高趋势,这种现象可能由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所引起。
13. 请简述气象观测站的主要功能。
答:气象观测站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和记录有关天气和气候的数据,如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降水量等,这些数据对于天气预报、气候研究和环境监测至关重要。
四、计算题(每题5分,共5分)14. 如果一个地区的风速为10米/秒,请问该地区的风速是多少千米/小时?答:风速为10米/秒,换算成千米/小时是10 * 3.6 = 36千米/小时。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10分)15. 请论述气象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及其预防措施。
答:气象灾害如洪水、干旱、台风等对人类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气象学试题

第三章温度一、名词解释题: 1.温度(气温)日较差:一日中最高温度(气温)最低温度(气温)之差。
2.温度(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温度(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温度(气温)之差。
3.日平均温度:为一日中四次观测温度值之平均。
即T 平均 =(T02 + T08 + T14 + T20) - 4。
4.候平均温度:为五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5.活动温度: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温度。
6.活动积温:生物在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7.有效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
8.有效积温:生物在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
9.逆温: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现象。
10.辐射逆温:晴朗小风的夜间,地面因强烈有效辐射而很快冷却,从而形成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逆温。
11.活动面(作用面):凡是辐射能、热能和水分交换最活跃,从而能调节邻近气层和土层温度或湿度状况的物质面。
12.容积热容量:单位容积的物质,升温1C,所需要的热量。
13.农耕期:通常把日平均温度稳定在0 C以上所持续的时期,称为农耕期。
14.逆温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发生逆温现象的气层,称为逆温层。
15.三基点温度:是指生物维持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上限温度和最适温度。
二、填空题: 1.空气温度日变化规律是:最高温度岀现在(1)时,最低温度岀现(2)时。
年变化是最热月在(3),最冷月在(4)月。
2.土温日较差,随深度增加而(5),极值(即最高,最低值)岀现的时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6)。
3.水的热容量(C)比空气的热容量(7)。
水的导热率(入)比空气(8)。
粘土的热容量比沙土的要(9),粘土的导热率比沙土(10)。
4.干松土壤与紧湿土壤相比:C干松土 <C紧湿土;入干松土 <入紧湿土土壤的春季增温和秋季的降温比较:沙土春季升温比粘土(11),秋季降温,沙土比粘土(12),沙土温度日较差比粘土要 (13)。
(完整版)气象学练习题

气象学练习题1、天气明朗时,一天中相对湿度最小值出此刻【】A.夜晚B.子夜C.日出前后D.正午2、以下哪一种现象的出现可先兆天气晴好?A.雨凇B.平流雾C.辐射雾3、赤道邻近地区没有台风形成,是因为【】D.云【】A.海水温度不够高B.没有热带扰动C.没有地转倾向力D.无风4、向冷气团方向挪动的锋是【】A.冷锋B.暧锋C.准静止锋D.锢囚锋5、天气明朗的午后山区的风多是【】A.从山谷吹向山坡B.从山坡吹向山谷C.没法确立D.静风6、某地地面吹东寒风,则可知【】A.该地东北方有高压B.该地西南方有高压C.该地北方有高压D.该地东方有高压7、风产生的原动力是【】A.气压梯度力B.地转倾向力C.惯性力D.摩擦力8、“清明节气雨纷繁”主要与以下哪个天气系统相关?【】A.暖锋B.锋面气旋C.准静止锋D.气团9、我国绝大多数地域位于大气三圈环流模式中的【】A.东北信风带B.副热带高压带C.西风带D.副极地低压带10、印度季风形成的主要原由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别的季节性变化B.行星热源的散布C.行星风带的季节性位移D.地形11、大气中的臭氧主要集中在()。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12、请列举出 3 种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13、我国北方地域秋冬天节雾霾天气屡次发生的原由不包含()。
A.静风天气多B.近地面常出现逆温C.气溶胶粒子多D. 冷空气活动屡次14、对流层大气为什么下热上冷?15、可见光中波长最长的是(),能量最高的是()。
A.红光B.红外线C.紫光D.紫外线16、秋分日,以下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A.广州B.上海C.北京D.哈尔滨17、秋分日,广州和哈尔滨的昼长关系是()。
A.广州长B.哈尔滨长C.相等D.没法确立18、太阳辐射比地面、大气辐射强的原由是()。
A.太阳温度高B.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C.放射能量的方式D. 太阳的构成19、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汲取光谱集中在()。
A.紫外线和可见光B.紫外线和红外线C.可见光和红外线D.可见光20、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强度随太阳高度角的增添而()。
气象学考试题(含答案)

第三篇《气象学》一、填空题1、气象学就是研究地球外围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这些现象的演变规律的科学。
2、大气以下面四种形式储存能量显热能、位能、潜热能和动能。
3、湿度可用多种方式来表征,常用的有水汽压、相对湿度、绝对湿度、比湿、饱和差、露点温度等六种。
4、实验证明,蒸发速率决定于蒸发面的性质、大小,蒸发面上空气的相对湿度,风速、气压、蒸发体的温度及水中所含杂质的多少等因素。
5、玻璃液体温度表球部的容积越大,毛细管横截面越小,视膨胀系数越大,则灵敏度越高,读数越精确。
6、在同温同压下,湿空气的密度比干空气的密度小。
7、大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现象有云、雾、露、霜、雾凇、雨凇等。
8、影响太阳直接辐射的因子是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云量、海拔高度、地理纬度。
9、影响气温日变化的因子是纬度和季节、地形、下垫面性质、天气状况、海拔高度。
10、凝结高度是指未饱和湿空气在其绝热上升到变为饱和状态开始发生凝结的高度。
11、动力引起的垂直运动,根据其形成条件,主要有地形引起的、辐合辐散引起的和波动引起的三种。
12、云的形成和消散的公式形式为上升运动+水汽→云形成、下沉运动→云消散。
13、云的分类方法基本上有二种,一种是形态学分类,另一种是发生学分类。
按照形成云的上升运动的不同形式,将云分成对流形成的云、大范围的规则上升运动形成的云、波动形成的云、乱流形成的云四大类。
14、气象学上把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比较均匀的一大团空气称为气团。
15、用玻璃液体温度表测温时,被测物体的热容量越大、温度表的热容量越小,则测出的温度越接近被测物体原有的温度。
16、在北半球,反气旋区的梯度风应按顺时针方向沿等压线吹,气旋区的梯度风应按逆时针方向沿等压线吹。
17、在其他条件相同,水滴冰晶共存时,其大小变化是:冰晶增大,水滴减小;冷、暖水滴共存时,暖水滴减小,冷水滴增大;大小水滴共存时,大水滴增大,小水滴减小。
18、空气增热和冷却有绝热过程与非绝热过程,其中非绝热过程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分子传导,辐射,水相变化,对流,乱流。
气象学习题库(附答案)

气象学习题库(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飞行员想要了解航线高度的风场形势和气压系统的分布情况,他应参考A、卫星云图B、高空风及温度预报图C、相应高度的等压面图正确答案:C2.空中等压面图的黑色线和红色实线所表示的分别是A、等压线和槽线B、等高线和等温线C、等压线和等温线正确答案:B3.哪种云会导致最强烈的颠簸A、塔状云B、雨层云C、积雨云正确答案:C4.若飞机进入雷暴云下的下冲气流中,将会碰上A、飞机乱流B、逆风切变C、垂直风切变正确答案:C5.下述何种情况说明飞机从一种气团进入了另一种气团?A、在短时间内温度和风向都有明显变化B、穿过了高空急流C、飞过山区时碰上了扰动气流正确答案:A6.容易生成辐射雾的地区是A、湖面上B、陆上潮湿的谷地C、山岗上正确答案:B7.地转偏向力在风的形成中的作用是A、使风速减小B、对风向和风速都没有影响C、使风向偏转正确答案:C8.在下面何种条件下能形成霜A、聚集层的温度低于周围空气的露点,且露点温度低于冰点B、聚积层有露水,且温度低于冰点C、聚集层的温度在冰点或低于冰点,并有小水滴落下正确答案:A9.低层重要天气预报的高度规定是A、从FL100至FL210B、从地面至10000mC、从地面至FL100正确答案:C10.与逆温层相联系的大气特征是A、不稳定的空气层B、高度升高温度降低C、稳定的空气层正确答案:C11.METAR ZGGG 120800Z 05004MPS 280V100 7000-TSRA FEW(cb)BKN030 31/24 Q1013 TEMPO 2000 TSRA SCT026CB BKN030 在以上的METAR报中,FEW(cb)BKN030的含义是A、少云(积雨云),多云,云底高900米B、少云(积雨云),多云,云底高3000米C、少云(积厢云),阴天,能见度900米正确答案:A12.地球表面热力性质差异大的地区容易产生的垂直运动是A、系统性垂直运动和波动B、乱流和对流C、波动和乱流正确答案:B13.卷云在可见光云图和红外云图上的颜色分别是A、黑色、白色B、灰色、白色C、白色、灰色正确答案:B14.在北半球与低压区有关的空气环流是A、向内、向上和沿反时针方向B、向外、向下和沿顺时针方向C、向外、向上和沿顺时针方向正确答案:A15.根据地面天气图上分析的等压线,我们能决定出A、降水区域B、气压梯度C、槽线位置正确答案:B16.若在海平面1000英尺高度上地面空气湿度为70℉,露点为48℉,那么积雨云云底端大概在什么高度A、海平面以上4000英尺的高度B、海平面以上5000英尺的高度C、海平面以上6000英尺的高度正确答案:C17.哪种雾依赖于风而形成并存在?A、蒸汽雾和地面雾B、辐射雾和冰雾C、平流雾和上坡雾正确答案:C18.在各个天气报告点之间,()导致高度表设定的变化A、地形高度变化B、科氏力(即地球自转偏向力)C、地表不等温度的变化正确答案:C19.以下哪种因素对飞机的颠簸强度无影响?A、飞行速度B、飞机的翼载荷C、大气温度正确答案:C20.与锋面活动有关的低空风切变,其特征是A、由于暖锋移速较慢,故不会出现低空风切变B、锋面两侧温差越大、移速越快,则风切变越强C、在冷锋移近机场时,低空风切变已经过去正确答案:B21.飞机表面出现的冰珠说明A、在较高高度有逆温现象,伴随冻雨出现B、本地有雷暴C、冷锋过境正确答案:A22.在夏季暖气团不稳定时,在静止锋的层状云系中可产生()。
气象学试题及答案

气象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气象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气候B. 天气C. 大气D. 地球答案:C. 大气2. 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气象学的研究范围?A. 雨水的形成B. 气温的变化C. 极光的出现D. 海浪的涌动答案:C. 极光的出现3. 大气层中对地球表面起主要保温作用的气体是什么?A. 二氧化碳B. 氧气C. 氮气D. 氢气答案:A. 二氧化碳4. 大气环流是由什么力量驱动的?A. 地球自转B. 恒星引力C. 风力D. 水蒸气答案:A. 地球自转5. 天气预报中常用的“气象雷达”是用来测量什么的?A. 降水B. 温度C. 气压D. 风速答案:A. 降水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在括号中写出正确答案。
1. 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2. 气压越高,天气越好。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3. 霾是由大气污染物引起的。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4. 气象台是负责发布天气预报的机构。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5. 气象学只研究地球上的气象现象,不包括其他行星。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三、解答题1. 请简要解释气象学中的“露点温度”是什么意思,并说明它对天气预报有什么意义。
答案:露点温度是指当空气在一定压力下冷却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开始凝结的温度。
它是衡量空气中含有多少水分的重要指标。
露点温度越低,空气中的水分越少。
在天气预报中,露点温度可以帮助预测降雨的可能性,当空气中的露点温度接近当前气温时,会有较大的降雨可能。
2. 请简述气象学中的“风暴”是怎么形成的,并提供一个实例说明。
答案:风暴是指大气中产生的强风、降水和天气现象。
风暴通常是由气压差引起的,当低气压区与高气压区之间的压力差异较大时,风暴就会形成。
例如,热带气旋是一种强大的风暴,它是在海洋上形成的,当海洋表面温度较高时,水蒸气上升形成云团和暴雨,同时伴随着强风,形成了飓风、台风等热带气旋。
3. 简述气象学中的“云”是由什么组成的,并说明不同类型的云有哪些特点。
《气象学》相关试题库带答案

《气象学》题库一、选择题:1.( C )在大气层中,最靠近地球表面的一层为:A、平流层B、暖层C、对流层D、散逸层2、( C )在大气层中,厚度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一层为:A、平流层B、暖层C、对流层D、散逸层3、( A ) 在大气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在天变化中起凝结核作用的为:A、杂质B、干纯空气C、水汽D、二氧化碳4、( C ) 在大气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在天变化中起主角作用的为:A、杂质B、干纯空气C、水汽D、二氧化碳5、( C )对流层的特点为:A、有明显的对流运动;B、温度、湿度在水平方向分布不均匀;C、A和B都对;D、A和B都不对6、( A )主要天气现象发生在哪一层?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7、( A )水汽主要存在于哪一层?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8、( A )下列哪个地区,大气中水汽含量较少?A、寒带B、温带C、副温带D、赤道9、( B )在北半球陆地上,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月份为:A. 2月B、1月C、12月D、以上都不对10. ( B )将86°F,换算成摄氏温度和开氏温度,分别是:A、30℃,326K ;B、30℃,303K;C、32℃,326K;D、32℃,303K。
11. ( C )华氏温标是将纯水的冰点和沸点分别定在:A、0度,100度;B、273度,373度;C、32度,212度;D、26度,206度。
12、( D )气温的日变化与纬度因子有关,其平均日较差最小的地区是:A、热带地区;B、温带地区;C、高纬地区;D、极地地区。
13、( B )无水滴和冰晶的饱和空气绝热下降100米后,则气块的气温A、降温约1℃;B、升温约1℃;C、降温少于1℃;D、升温少于1℃。
14、( A )摄氏温标是将纯水的冰点和沸点分别定在:A、0度,100度;B、273度,373度;C、32度,212度;D、26度,206度。
15、( D )气温的年较差很小,且一年中出现两个高值和两个低值的地区是:A、极地附近;B、高纬地区;C、中纬地区;D、赤道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温度一、名词解释题: 1. 温度(气温)日较差:一日中最高温度(气温)最低温度(气温)之差。
2. 温度(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温度(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温度(气温)之差。
3. 日平均温度:为一日中四次观测温度值之平均。
即T平均 = (T02+T08+T14+T20)÷4。
4. 候平均温度:为五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5. 活动温度: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温度。
6. 活动积温:生物在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7. 有效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
8. 有效积温:生物在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
9. 逆温: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现象。
10. 辐射逆温:晴朗小风的夜间,地面因强烈有效辐射而很快冷却,从而形成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逆温。
11. 活动面(作用面):凡是辐射能、热能和水分交换最活跃,从而能调节邻近气层和土层温度或湿度状况的物质面。
12. 容积热容量:单位容积的物质,升温1℃,所需要的热量。
13. 农耕期:通常把日平均温度稳定在0℃以上所持续的时期,称为农耕期。
14. 逆温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发生逆温现象的气层,称为逆温层。
15. 三基点温度:是指生物维持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上限温度和最适温度。
二、填空题: 1. 空气温度日变化规律是:最高温度出现在 (1) 时,最低温度出现 (2) 时。
年变化是最热月在 (3) ,最冷月在 (4) 月。
2. 土温日较差,随深度增加而 (5) ,极值(即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时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 (6) 。
3. 水的热容量(C)比空气的热容量 (7) 。
水的导热率(λ)比空气 (8) 。
粘土的热容量比沙土的要 (9) ,粘土的导热率比沙土 (10) 。
4. 干松土壤与紧湿土壤相比: C干松土 <C紧湿土;λ干松土 <λ紧湿土土壤的春季增温和秋季的降温比较:沙土春季升温比粘土 (11) ,秋季降温,沙土比粘土(12) ,沙土温度日较差比粘土要 (13) 。
5. 土壤温度的日铅直分布的基本型有:白天为 (14) 型;夜间为 (15) 型;上午为 (16) 型;傍晚为 (17) 型。
6. 在对流层中,若1000米的温度为16.5℃,气温铅直梯度是0.65℃/百米,到2000米处,温度应是 (18) ℃。
7. 温度的非周期性变化,常由 (19) 而造成。
多发生在 (20) 季节。
8. 当rd =1℃/100米,r =0.9℃/100米,则此时的大气层结对干空气是 (21) 的。
9. 我国气温日较差,高纬度地区 (22) ,低纬度地区 (23) ,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24) ,且比世界同纬度地区要 (25) 。
10. 土、气、水温日较差,以土温 (26) ,气温 (27) ,水温 (28) 。
11. 日平均气温稳定大于0℃持续日期,称为 (29) 。
12. 某地某月1~6日的日均温分别是10.2,10.1,9.9,10.5,10.0,10.2℃,若某一生物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0℃,则其活动积温为 (30) ℃,有效积温为 (31) ℃。
答案: (1)14时, (2)日出前后, (3)7月, (4)1月, (5)减小, (6)推迟, (7)大,(8)大, (9)大,(10)大,(11)快, (12)快, (13)大, (14)受热型,(15)放热型, (16) 上午转换型, (17)傍晚转换型, (18)10℃, (19)天气突变及大规模冷暖空气入侵,(20)春夏和秋冬之交,(21)稳定,(22)大, (23)小, (24)增大, (25)大, (26)最大, (27)其次,(28)最小, (29)农耕期, (30)51℃, (31)1℃。
三、判断题: 1. 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2. 我国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是随纬度升高而升高。
3. 寒冷时期,灌水保温,是因为水的热容量大。
4. 紧湿土壤,春季升温和秋季降温均比干松土壤要慢。
5. 干绝热直减率:rd =0.5℃/100米;湿绝热直减率:rm=1.0℃/100米。
6. 因为太阳辐射先穿进大气,再到达地面,所以地面上最高温度出现的时刻比空气的要稍后。
7. 日平均气温大于5℃的日期越长,表示农耕期越长。
8.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气层,称为逆温层。
9. 对同一作物而言,其生物学下限温度高于其活动温度,更高于有效温度。
10. 正午前后,土温随深度加深而升高,气温随高度降低而降低。
11. 地面辐射差额最大时,地面温度最高。
答案: 1. 错; 2.对;3.对;4. 对;5. 错;6. 错;7. 错;8. 对;9 错;10. 错;11. 错四、选择题:1. 某时刻土壤温度的铅直分布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它属于( ) 。
①清晨转换型②正午受热(日射)型③夜间放热(辐射)型④傍晚转换型2. 地面温度最高时,则是( )时。
①地面热量收支差额等于零②地面热量收支差额小于零③地面热量收支差额大于零④地面热量收支差额不等于零七、计算题: 1. 某地在200米处气温为19.9℃,在1300米处气温为7.8℃。
试求200~1300米气层中干空气块的大气稳定度。
解:据题意先求出γ:γ=(19.9-7.8)/(1300-200)=1.1/100米再进行比较判断:γd =1℃/100米γ>γ d∴在200~1300米的气层中,对干空气块是不稳定状态。
2. 某作物从出苗到开花需一定有效积温,其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0℃,它在日均气温为25℃的条件下,从出苗到开花需要50天。
今年该作物5月1日出苗,据预报5月平均气温为20.0℃,6月平均气温为30.0℃,试求该作物何月何日开花?所需活动积温及有效积温各是多少?解:(1) 求某作物所需有效积温(A):由公式 n=A/(T-B) 得:A=n(T-B)则 A=(25℃-10℃)×50=750℃(2) 求开花期:5月份有效积温为:A5 = (20℃-10℃ )×31=310℃从五月底至开花还需有效积温:750-310=440℃还需天数n = 440 / (30-10)=22天,即6月22日开花(3) 求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活动积温=20℃×31+30℃×22=1280℃有效积温=750℃答:该作物于6月22日开花,所需要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280℃和750℃。
3. 育种过程中,对作物进行杂交,要求两亲本花期相遇,已知杂交品种由播种到开花,母本不育系和父本恢复系各要求大于10℃的有效积温分别为765℃和1350℃,试问父本播种后,母本何时播种为宜?已知父本播种后,天气预报日平均温度为25℃。
解:A母 =765℃, A父 =1350℃, T=25℃, B=10℃n=(A父-A母 )/(T-B)=(1350-765)/(25-10)=585/15=39天答:父本播种后39天母本播种。
4. 某作物品种5月1日出苗,7月31日成熟。
其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0℃,这期间各月平均温度如下表。
试求全生育期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月份月平均温度(℃)5 21.36 25.77 28.8解:已知:t5 =21.3℃,n=31天,t6 =25.7℃,n=30天,t7 =28.8℃, n=31天, B=10℃(1) Y=Σt≥10 =n1 t1 +n2 t2 +n3 t3 =31×21.3+30×25.7+31×28.8=2324.1℃(2) A=Σ(T-B) =n1 (t1 -B)+n2 (t2 -B)+n3 (t3 -B)=31×11.3+30×15.7+31×18.8=1404.1℃答: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分别为2324.1℃和1404.1℃。
5. 离地面200米高处的气温为20℃。
此高度以上气层的气温垂直递减率平均为0.65℃/100米,试求离地面1200米高处的气温。
若1200米处空气是未饱和状态,当气块从此高度下沉至地面,其温度为若干?解:已知Z1 =200米, Z2 =1200米, t1 =20℃ r=0.65℃/100米 rd =1℃/100米设1200米处气温为t2 ,气块下沉至地面时的温度为t。
(1) (t2 -t1 )/(Z2 -Z1 )= -rt2 =t1 -r(Z2 -Z1 )=20°-0.65℃/100米×(1200-200)米=13.5℃(2) (t2 -to )/Z2 = -rdto =t2 +rd Z2 =13.5℃+1℃/100米×1200米=25.5℃答:离地面1200米高处的气温为13.5℃;气块下沉至地面时的温度为25.5℃。
6. 某水稻品种5月25日开始幼穗分化,从幼穗分化到抽穗的有效积温为242℃,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1.5℃,天气预报5月下旬至6月中旬平均温度为22.5℃,试问抽穗日期是何时?解:已知A=242℃, T=22.5℃, B=11.5℃n=A/(T-B)=242 / (22.5-11.5)=242 / 11=22 (天)答:6月16日抽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