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监控量测施工方法

监控量测施工方法

监控量测施工方法
一、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前对施工地点进行安全防护现场检查,推行“安全生产检查
制度”,做到“安全生产随带随行”,确保施工安全及全员安全;
2、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安全监督条例;按照安全标准
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提高安全警觉性;施工前,要对施工现场设置安全防
护设施,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3、按照施工程序和技术规范进行监控量测,在施工现场做好生产日志,严格把关事故的发生;
4、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施工人员掌握安全知识,贯彻安全
生产标准,提高安全意识;
5、任何施工行为都必须按照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来进行,严格把关
施工的安全操作;
6、发现任何危险隐患时,要立刻调整施工方法,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7、及时准备救护器材,以备任何不测的事件发生;
8、及时清理现场杂物,保持现场整洁;
1、选择适当的监测点,需要考虑地形地貌等因素,保证反映监测施
工工程的全过程,有助于控制和调整施工工程;
2、根据施工设计方案,确定监测点的位置、深度等;
3、施工时,要及时测量施工范围内地表高程和施工深度。

工程测量及监控量测方案

工程测量及监控量测方案

工程测量及监控量测方案一、引言工程测量及监控量测是工程项目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准确的测量和监控,可以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进度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本方案旨在对工程测量及监控量测的方法、工具和流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确保工程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工程测量1.测量方法工程测量可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两种方法。

静态测量适用于需要准确测量的地形、建筑物、道路等工程项目,主要采用全站仪、测距仪等传统的测量设备进行测量。

动态测量适用于需要实时监测的工程项目,主要采用GPS、激光测距仪等现代化的测量设备进行测量。

2.测量工具针对不同的测量目标和环境,工程测量所用的工具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包括全站仪、测距仪、GPS定位设备、激光测距仪等设备,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附属设备,如三脚架、测量杆、电脑等。

3.测量流程工程测量的流程主要包括确定测量目标、选择测量方法、准备测量工具、实施测量、处理测量数据、分析测量结果、制定测量报告等步骤。

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监控量测1.监控方法监控量测通常包括结构监测、环境监测和工程施工监测等内容。

结构监测主要是对工程结构的变形、振动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一般采用动态监测和静态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环境监测包括对空气质量、噪音、水质等环境指标进行监测,一般采用自动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监测。

工程施工监测主要是对施工过程中的数据和参数进行监测,以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2.监控工具监控量测所用的工具和设备一般包括传感器、监测仪器、数据采集系统、监控平台等设备。

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根据监控目标和环境选择合适的设备,并进行合理的布点和布设。

3.监控流程监控量测的流程主要包括确定监控目标、选择监控方法、准备监控工具、实施监控、处理监控数据、分析监控结果、制定监控报告等步骤。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对监控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地铁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地铁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地铁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1. 背景隧道监控量测是地铁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旨在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方案将介绍地铁隧道监控量测施工的方法和步骤。

2. 施工步骤2.1 安装监控系统在隧道内部安装监控系统,包括摄像机、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

监控系统应能监测隧道内的温度、湿度、位移等情况,并能实时传输数据。

2.2 校准设备在施工前,需要确保监控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传感器和摄像机,需要进行校准,以获得准确的监测数据。

2.3 数据采集与分析监控系统将实时采集隧道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隧道的安全性,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4 报告生成与反馈根据监测数据生成报告,将监测情况以图表和文字形式呈现。

报告应包括监测结果、分析和建议,以及针对潜在风险的措施。

报告应定期提交给相关部门,并根据需要进行更新和修订。

3. 安全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施工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并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程序。

4. 项目管理为了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需要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制度。

包括施工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进度控制、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5. 沟通与配合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的配合,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各部门之间应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共享信息和解决问题。

6. 风险评估与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根据监测数据和施工情况,及时调整施工计划和措施,以降低风险和确保施工质量。

7. 结束工作隧道监控量测施工结束后,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

评估结果应反馈给相关部门,以及时改进和提升施工质量。

以上是地铁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的简要介绍,具体的施工细节和注意事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性,我们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和经验,并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量测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等按下表规定进行。
围岩级别
Ⅴ~Ⅳ Ⅳ Ⅲ
必测项目量测断面间距和每断面测点数量
断面间距(m)
5~10 10~30 30~50
每断面测点数量 净空变化 1~2 条基线 1 条基线 1 条基线
拱顶下沉 1~3 点 1点 1点
注:1 洞口及浅埋地段断面间距取小值。 2 各选测项目量测断面的数量,宜在每级围岩内选有代表性的 1~2 个。
11
围岩弹性波速度
弹性波测试仪
测试精度 1mm 1mm
0.1mm 0.001MPa 0.001MPa
0.1MPa 10με
0.1MPa 0.1MPa
备注 H0>2b 时
临近建筑物
注:H0—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3.4 检测项目要求
3.4.1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洞内、外观察。洞内观察可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地
及发育程度,对易引起坍塌的岩块及时进行锚杆支护或喷射混凝土封闭;
3)对已施工地段的观察每天至少应进行一次,主要观察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和二
次衬砌等的工作状态。
4)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和洞身埋置深度较浅地段,其观察内容应包括地表开裂、
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透情况等。
3.4.2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浅埋地段)等必测项目应设置在同一断面,其
3.操作程序
3.1 施工准备
开工前应根据隧道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等,进行监控
量测设计。该设计应包括:量测项目、量测仪器、测点布置、量测频率、数据处理及量测人
员组织等。
3.2 作业流程
监控量测流程图

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

云南省半角至新村公路工程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核:批准: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乌东德水电站半角至新村公路工程一标项目经理部二O一四年三月目录一、编制依据1二、编制原则1三、工程概况13。

1地形与地貌23.2 地质条件23。

3 地震效应23。

4 主要设计参数3四、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34。

1 隧道监控量测目的34。

1.1为设计和修正支护结构形式及参数提供依据34。

1。

2为正确选择开挖方法和支护施作时间提供依据44.1.3为隧道施工和长期使用提供安全信息44。

2隧道监控量测项目及方法44。

2。

1隧道监控量测项目44.2。

2监控量测方法44.3隧道测点、断面的布置84。

3信息处理与及时反馈方案94.3。

1数据采集94。

3。

2量测数据的处理94。

3.3量测数据的分析及预测预报94。

4信息反馈与监控104。

4。

1力学计算法104.4.2经验法10五、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125.1项目管理125。

2监控量测工作的注意事项125.3质量保证措施13一、编制依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云南省半角至新村公路工程第一标段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及工程量清单等.国家、省部和中国中铁集团有限公司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及实施细则等。

我方自行踏勘本标段施工现场和调查周边环境所获得的资料。

我方拥有的人员和机械设备情况、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科技创新成果以及多年来在工程实践中积累的施工和管理经验.二、编制原则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设计图纸进行施工,遵守相关施工规范、标准及实施细则,确保本工程施工质量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

根据业主对工程工期的要求,合理地配置施工队伍、机械设备和工程材料等资源,以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加强安全管理,采用切实可行的安全保证措施,确保本工程无重大安全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精心组织,科学管理,缩短工艺衔接时间,合理优化施工流程.积极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现场施工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TBM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TBM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TBM监控量测施工方案简介在地下工程中,隧道掘进机(TBM)是一种很常见的设备。

为了确保隧道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进行TBM的监控量测。

本文档将介绍TBM监控量测的施工方案,包括监控内容、监测仪器以及监测过程。

监控内容TBM监控量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位移监测:对TBM以及周围地质的位移进行监测,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等。

位移监测可以帮助评估隧道的稳定性,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地质灾害。

2.应力监测:对TBM施工过程中所受到的应力进行监测。

应力监测可以帮助评估隧道的强度和稳定性,及时排除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

3.挠度监测:对隧道结构的挠度进行监测,以评估结构的变形情况。

挠度监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结构的变形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4.温度监测:对TBM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进行监测。

温度监测可以帮助我们评估隧道的热载荷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影响。

监测仪器为了实现对TBM的监控量测,需要使用以下监测仪器:1.全站仪:用于进行位移监测和挠度监测。

全站仪可以精确地测量TBM以及周围地质的位移和挠度,为后续工程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应力计:用于进行应力监测。

应力计可以测量TBM所受到的应力大小,为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3.温度计:用于进行温度监测。

温度计可以测量TBM施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为工程的热载荷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4.数据采集器:用于采集并处理监测仪器所获取的数据。

数据采集器可以将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存储,为工程师提供及时的监测结果。

监测过程TBM监控量测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布设监测点:在TBM施工的关键位置布设监测点。

监测点的位置选择应考虑到对TBM和周围地质的综合监测需求,以便获取全面的监测数据。

2.安装监测仪器:在监测点上安装监测仪器,包括全站仪、应力计和温度计等。

监测仪器的安装要求精确,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数据采集:通过数据采集器对监测仪器进行数据采集。

贵阳市政隧道监控量测措施方案

贵阳市政隧道监控量测措施方案

贵阳市政隧道监控量测措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键盘上,我的思绪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10年的方案写作经验在这一刻涌上心头。

贵阳市政隧道监控量测,这是一个既熟悉又充满挑战的课题。

就让我用意识流的方式,为你展现这个方案的轮廓。

一、项目背景及目标我们要明确项目的背景。

贵阳市地处云贵高原,市政隧道工程繁多,为确保隧道工程的顺利进行,提高施工安全系数,实施监控量测措施至关重要。

项目目标就是确保隧道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降低施工风险,提高工程质量。

二、监控量测内容1.隧道结构监测:包括隧道拱顶下沉、边墙位移、底板隆起等。

2.周围环境监测:包括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变化、周边建筑物位移等。

3.支撑结构监测:包括锚杆轴力、钢拱架内力等。

4.施工进度监测:包括隧道开挖进度、衬砌施工进度等。

三、监控量测方法1.隧道结构监测:采用水准仪、全站仪、位移计等仪器进行监测。

2.周围环境监测:采用水准仪、全站仪、地下水位监测仪等仪器进行监测。

3.支撑结构监测:采用锚杆轴力计、应变计等仪器进行监测。

4.施工进度监测:通过现场巡查、施工日志等方式进行监测。

四、监控量测方案实施1.成立监控量测小组: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组员,确保监控量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2.制定监控量测计划:根据隧道工程的特点,制定详细的监控量测计划,明确监测频率、监测部位、监测方法等。

3.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定期采集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为隧道工程的调整提供依据。

4.监测预警与处理: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及时发出预警,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五、监控量测成果与应用1.监测成果:通过监控量测,获取隧道工程各阶段的数据,形成监测报告。

2.成果应用:将监测成果应用于隧道工程设计、施工方案调整、施工安全管理等方面,提高隧道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

2.展望未来:随着贵阳市政隧道工程的发展,监控量测技术将不断升级,为隧道工程的安全、高效施工提供有力保障。

某市政道路施工测量及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某市政道路施工测量及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某市政道路施工测量及监控量测施工方案在市政道路施工中,测量及监控量测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它可以确保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保障道路施工的顺利进行。

下面是市政道路施工测量及监控量测的具体方案。

1.方案准备阶段在开始道路施工之前,要进行详细的测量规划和设计。

首先,确定施工的位置和范围。

其次,制定测量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包括道路宽度、坡度、标高等参数的测量。

最后,确定监控设备的配置和安置位置。

2.测量设备的采购和准备根据施工测量的具体要求,配置相应的测量设备。

包括全站仪、水准仪、电子经纬仪、GPS等。

同时,确保设备的质量和精度,并进行校准和调试,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3.施工测量阶段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测量设计的要求,进行实地测量。

通过全站仪、水准仪等设备,进行道路线形、标高、坡度等参数的测量。

同时,进行道路纵断面、横断面等断面测量,确保道路工程的质量和要求。

4.监控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在施工现场安装监控设备,包括摄像头、传感器等。

根据测量设计要求,确定监控设备的位置和角度,并进行调试。

确保监控设备能够准确、稳定地记录施工过程,并提供实时监控和数据。

5.施工监控阶段通过监控设备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包括施工人员的作业情况、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材料的使用情况等。

同时,对施工过程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包括挖土量、填土量、施工时间等,以便后期统计和分析。

6.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比对测量数据和设计要求,评估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并根据数据统计,分析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

7.报告和总结在施工结束之后,编写测量及监控量测的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测量数据、监控记录、问题和隐患分析等内容。

同时,对施工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为以后的施工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进行道路施工的测量和监控量测工作。

它可以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和事故。

同时,也为后期的道路维护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1 编制依据根据隧道的围岩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以及所确定的量测目的进行编制。

执行规范如下:(1)《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4)《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5)《新建铁路成都至兰州线施工图安县隧道设计图》(成兰施隧-01)(6)《新建铁路成都至兰州线施工图柿子园隧道设计图》(成兰施隧-02)(7)《新建铁路成都至兰州线参考图隧道施工工法及辅助措施》(成兰隧参(11)19)2 工程概况安县隧道位于安县-高川区间,为双线隧道,单洞合修。

进口里程D2K73+335,出口里程D2K76+350,全长3015m。

隧道洞身位于半径为3504.525的右偏曲线上,进出口均位于直线上,线路纵坡为17.8‰的单面上坡,内轨顶面高程为674.101~727.768。

隧道进口接路基工程,出口紧邻睢水河双线大桥,隧道最大埋深320m。

柿子园隧道位于安县-高川区间,为双线隧道,高川车站伸入隧道出口端;进口D2K76+696~D3K87+350段10654m为单洞合修隧道,其余段为双洞分修隧道。

除进出口均位于直线上外,隧道洞身有2处左偏曲线和2处右偏曲线,线路纵坡为17.8‰及6‰的单面上坡。

进口里程D2K76+696,左线出口里程D2K90+765,右线出口里程YD2K90+758,单双线分修起点里程D3K87+300=YD3K87+345.59,隧道左线全长14069m,分修段右线全长3412.41m。

轨面高程为733.927~980.048m。

本标段施工里程D2K76+696~D3K85+560,共8864m,单洞合修。

3 量测目的(1)为了掌握隧道施工中围岩和支护的力学动态信息及稳定程度并及时反馈,以指导施工作业,保证施工安全。

(2)经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判断后,进行预测和反馈,及时修改支护系统设计,以保证施工安全和隧道稳定。

4 作业准备4.1 内业技术准备编制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施工图纸,熟悉监控量测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对量测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熟悉量测方法和技术。

4.2 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配置监控量测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满足监控量测人员工作需要。

5 技术要求5.1 操作人员要熟练掌握收敛仪、水准仪的使用。

5.2 操作人员要熟练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及时指导现场施工。

6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施工程序为:埋设监控量测点→进行量测并记录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指导施工图1 监控量测流程图7 监控量测方案7.1 监控量测布点方法Ⅲ级围岩开挖完后直接在围岩岩面打眼,埋设监控量测点;Ⅳ级围岩无钢架地段,开挖后在围岩岩面打眼埋设监控量测点;Ⅳ、Ⅴ级围岩有钢架地段,开挖完成后,在岩体中预埋Φ16倒三角钢筋。

7.2 监控量测项目隧道分为普通段落,洞口段、浅埋段,断层、岩溶发育段,大变形段,根据不同段落的特点,监控量测项目及测点布置方式如下:①普通段落监控量测必测项目为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净空变化。

②洞口浅埋段监控量测必测项目为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地表沉降、爆破振动(当隧道上方有重要建筑物或地下管线时)。

③岩溶、断层发育地段、向斜核部监控量测必测项目为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围岩压力、水量、水压力。

④大变形段落监控量测必测项目为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围岩压力、水量、水压力、钢架内力、二次衬砌内力、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隧底隆起、纵向位移、地应力。

⑤活动断裂段落监控量测必测项目为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围岩压力、二次衬砌内力、纵向位移、地应力。

根据需要,增加一些必要的选测项目,指导施工,如锚杆轴力、孔隙水压力等。

表1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表7.3监控量测方法现场监控量测应根据已批准的监控量测实施细则进行测点埋设、日常量测和数据处理,及时反馈信息,并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和施工异常情况,及时调整监控量测计划。

7.3.1洞内外观察⑴洞内观察包括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段观察: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内容包括围岩岩性、岩质、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方向、有无松散坍塌、有无剥落掉块现象、有无渗漏水、工作面稳定状态、围岩变形等;观察后应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及数码成像图,填写工作面地质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级别判定卡。

⑵对已施工段观察每天至少一次,应记录初期支护状态,包括喷层是否产生裂缝、剥离和剪切破坏、钢架是否变形及二次衬砌效果等。

⑶洞外观察重点在洞口段和洞身浅埋段,记录地表沉陷、开裂、变形、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漏情况等,同时还应对地面建(构)筑物进行观察。

⑷在观察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条件恶化,初期支护发生异常现象,应及时通知施工负责人采取应急措施,并派专人进行不断观测。

观察手段:现场观察、数码相机、罗盘仪。

7.3.2 拱顶下沉、净空变化收敛量测拱顶下沉及净空变化收敛量测布置在同一断面。

表2 必测项目量测断面间距和每断面测点数量拱顶下沉量测测点布置在拱顶,使用仪器:精密水平仪,铟钢塔尺。

净空量测以量测初期支护上各点的相对位移为目的,采用收敛仪通过水平或斜向收敛量测,量测隧道净空相对位移。

净空量测在隧道最大跨处及以上3m 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4个测点。

净空变化、拱顶下沉量测在每次开挖12h 内取得初读数,最迟不得大于24h ,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

拱顶下沉及水平收敛变形量测点布置图(见下图):图2 测点布置示意图7.3.3浅埋地段地表沉降量测洞口段开挖前,在洞顶浅埋地段纵向沿隧道走向埋设混凝土桩及水平基准点,其断面布置与洞内拱顶下沉、净空水平收敛断面布置一致,每个地表下沉量测断面上测点横向间距为2~5m ,隧道中线处适当加密。

横向布点埋设砼桩(见下图),横断面点应充分结合实地地形。

隧道开挖时及时根据量测数据绘制地表下沉位移-时间的关系曲线,绘制地表下沉位台阶法测点布置示意图全断面法测点布置示意图移值-距开挖面距离的关系曲线,地表沉降量测用精密水准仪观测。

图3 地表沉降横向测点布置示意图注:H0为隧道埋置深度,B为隧道开挖宽度量测断面间距:2B<H0<2.5B,间距20-50m,B<H0<2B,间距10-20m,H0<B,间距10m。

(H0为隧道埋深,隧道B为开挖宽度)量测范围:不小于H+B,地表有控制性建筑物时,量测范围适当加宽。

量测点间距:2-5m,隧道中线附近测点适当加密。

量测仪器:水准尺、铟钢尺或全站仪。

7.3.4爆破振动观测在结构物或地表布置传感器,爆破时通过记录仪监测振动数据。

7.3.5围岩压力、二次衬砌与初期支护之间的接触压力采用能经受支撑屈服强度的压力盒观测。

将压力盒布置在初期支护与围岩、二次衬砌与初期支护之间的部位。

量测围岩压力的主要为压力盒及频率计。

初期测试频率和同一断面的变形量测频率相同,当量测值变化不大时,可降低量测频率,直到无变化为止。

测试前检查仪表设备是否完好,如发现故障应及时修理或更换;确认测点是否松动或认为损坏,只有测点状态良好时方可进行测试工作。

测试中按各项量测操作规程安装好仪器仪表,每测点一般测读三次;三次读数相差不大时,取算数平均值作为观测值,若读数相差过大则应先检查仪器仪表安装是否正确、测点是否松动,当确认无误后再按隧道施工监控量测要求进行复测。

每次测试都要认真做好原始数据记录,并记录掘进里程、支护施工情况以及环境温度等,保持原始记录的准确性。

量测数据应在现场进行粗略计算,若发现变位较大时,应及时通知现场施工负责人,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测试完毕后检测仪器、仪表,做好养护、保管工作。

7.3.6水量、水压力观测用三角堰、流量计、水压计量测。

7.3.7隧底隆起用水准仪、铟钢尺或全站仪测定。

7.3.8纵向位移用多点位移计、全站仪测定。

7.3.9地应力用应变计测定。

7.3.10钢架内力用应变计、钢筋计测定。

7.4量测频率、位移控制基准表3 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频率表表4 位移控制基准7.5 结束标准根据收敛速度判别。

一般地段,收敛速度>5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化状态,加强初期支护系统;收敛速度<0.2mm/d时,围岩基本达到稳定。

浅埋地段和断层带,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必要时加强初期支护强度和刚度,严格控制过大变形。

各量测项目在持续变形基本稳定2周后结束,软弱围岩大变形地段位移长时间不能稳定时,延长量测时间。

7.6量测数据的处理与应用7.6.1图形绘制根据现场量测数据绘制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时态曲线,拱项下沉时态曲线,净空水平收敛、拱顶下沉收敛、拱顶下沉与距开挖工作面的关系图等。

7.6.2位移变形管理根据量测结果及《铁道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范》的规定,可根据下表中变形管理等级措导施工。

注:U—实测位移值; U1B,U,2B—位移控制基准7.6.3 根据位移变化速度判别围岩稳定净空变化速度持续大于5.0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加强初期支护。

水平收敛(拱脚附近)速度小于0.2mm/d,拱顶下沉速度小于0.15mm/d,围岩基本达到稳定。

在浅埋地段和挤压性围岩等情况下,应采用监控量测分析判别。

7.6.4 根据位移时态曲线的形态来判别围岩稳定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下降时(du2/d2t<0),围岩趋于稳定状态;当围岩位移速率保持不变时(du2/d2t=0),围岩不稳定,应加强支护;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上升时(du2/d2t>0),围岩进入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加强支护。

围岩稳定性判别是一项很复杂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结合具体工程情况采用上述几种判别准则进行综合评判。

在取得监测数据后,及时由专业监测人员整理分析监测数据。

结合围岩、支护受力及变形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将实测值与允许值进行比较,及时绘制各种变形或应力~时间关系曲线,预测变形发展趋向及围岩和隧道结构的安全状况,并将结果反馈给设计、监理,从而实现动态设计、动态施工。

目前,回归分析是量测数据数学处理的主要方法,通过对量测数据回归分析预测最终位移值和各阶段的位移速率。

具体方法如下:(1)将量测记录及时输入计算机系统,根据记录绘制纵横断面地表下沉曲线和洞内各测点的位移u-时间t的关系曲线,见下图。

图4 位移u-时间t的关系曲线图(2)若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如上图中b所示出现反常,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开挖并进行施工处理。

(3)当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如上图中a所示趋于平缓时,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从而推算最终位移值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