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框架结构中楼梯抗震设计的思考
基于抗震对楼梯建筑结构设计的思考

基于抗震对楼梯建筑结构设计的思考摘要:我国的地震灾害越来越频繁,例如汶川、玉树地震灾害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加强建筑工程抗震能力是有效抵御地震灾害,为建筑居民提供安全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随着建筑设计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抗震结构设计,这也是衡量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抗震;楼梯;建筑结构设计前言:地震发生时,如果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达不到使用要求,就会造成安全事故,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加强建筑工程的整体抗震效果,了解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为人们提供更安全的生活环境。
1.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基本分析一般来说,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设计主要是指结合建筑结构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分析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和影响,提出有效预防措施的设计方法和思路。
抗震设计基于对抗震理论的深入分析,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技术性和综合性很强。
地震本身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和复杂性,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由于地震问题的复杂性,地震参数和特征的预测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在目前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对结构性能、空间效应、材料和外部因素的分析不够全面。
在抗震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深入应用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提出更科学的思路,以保证抗震性能。
2.楼梯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楼梯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楼梯的竖向构件及其自身的传力。
根据调查数据和统计数据,楼梯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取决于建筑结构与楼梯的相对刚度比。
当建筑结构整体刚度较大,整体性能较大时,就主体建筑结构而言,楼梯的刚度会相应降低,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也会相应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楼梯对建筑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建筑结构是装配式结构或框架结构,特别是砌体结构,楼梯对建筑主体结构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地震的持续作用下,建筑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此时砌体承重墙和填充墙没有开裂或开裂程度不高,刚度也没有完全退化,所以建筑结构中楼梯的刚度不是很高。
基于抗震对楼梯建筑结构设计的思考

基于抗震对楼梯建筑结构设计的思考摘要:楼梯作为建筑地震逃生的唯一安全通道,在结构设计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楼梯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从楼梯在建筑物平面位置的布置和楼梯抗震结构的设计两个角度,分析了抗震对楼梯的破坏作用,从不同楼梯在地震中的典型破坏现象入手,分析了破坏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楼梯设计;楼梯破坏;抗震设计;前言:在我国目前的建设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人们应用了相关的抗震设计方法来保证建筑的正常使用。
然而,在不同的建设项目中,人们对建筑的抗震设计有不同的要求。
我们必须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建筑结构。
1.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基本分析一般来说,对于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设计,主要是指结合建筑结构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分析地震对建筑结构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并提出有效预防措施的设计方法和思路。
抗震设计建立在对地震理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还涉及到很多专业领域,技术性很强,综合性很强。
地震现象本身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和复杂性,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由于地震问题的复杂性,目前地震参数和特征的预测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在目前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对结构性能、空间效应、材料和外部因素的分析不够全面。
在抗震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深入运用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提出更科学的思路,以保证抗震性能。
2.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所谓地震影响,是指地壳中板块挤压碰撞引起的地面隆起的地质作用,主要是板块运动对整个结构的影响,所以地面上的建筑物会受到各部分的作用力,造成建筑结构的变形和倒塌。
一般来说,地震灾害的传播形式受地震波或简谐振动的影响,通过加速度传递一定的荷载惯性力。
它不停地来回运动,但这种运动需要的时间很短,但对建筑结构的破坏性极大,对建筑结构造成反复冲击,在短时间内对建筑结构造成严重破坏。
3.抗震结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抗震结构设计中使用的构件对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和延性有更严格的要求。
浅谈结构楼梯的抗震设计

浅谈结构楼梯的抗震设计结构楼梯作为建筑物中的重要构件,在抗震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抗震设计是建筑工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在地震频繁的区域,抗震设计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论结构楼梯的抗震设计。
一、抗震能力参数结构楼梯的抗震能力与其所处地质条件、设计地震烈度、结构体系、结构高度等因素有关。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相关要求,结构楼梯应当采用强度、刚度、耗能等控制抗震设计,即抗震设计应当满足结构的强度应变关系要求、提高结构的刚度、适当增加结构的耗能能力等。
在抗震设计中,要特别注意结构的强度及稳定性、刚度、防裂性、耐震性能、水平约束等指标,加强结构的受力性能。
此外,在抗震设计中,还要进行应力松弛和预留变形等应对措施,增强结构的韧性,降低结构破坏的风险。
二、设计要求结构楼梯的抗震设计应当满足以下要求:1、结构楼梯的地基应当进行充分的承载能力计算,以保证地基支撑结构楼梯的能力。
2、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构造形式,以降低结构变形和位移。
3、采用高强度、高韧性、高耗能材料和构件,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4、合理设置楼梯的水平加筋、立向加筋和斜向加筋等,并加强楼梯的钢筋混凝土连接,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
5、进行合理的约束设计和支撑设计,有效控制结构激振和力传递。
6、附加附属设施应当考虑其与结构楼梯的相互作用效应,加强附属设施与结构楼梯的连接方式,防止与结构楼梯的分离破坏,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设计防御措施为了增强结构楼梯的抗震性能,设计人员必须采取一系列的设计防御措施。
1、加强结构楼梯的力学计算,结合现代计算工具,进行合理精确的计算,保证结构稳定性、强度和整体性能。
2、进行充分的现场勘察,根据各种地质条件下的震害特征和地震反应能量谱等信息,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优化。
3、采用增强振动控制措施,如防震减振器、防震支座、防震橡胶等,以减小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和变形程度。
框架结构楼梯的震害分析与设计对策

框架结构楼梯的震害分析与设计对策摘要:就近几年由地定影响而造成的房屋损毁问题进行分析,其中框架结构中板式楼梯震害问题较为严重。
本丈针对框竺钟少挤式楼梯震害产生的原因做了浅要总结,有针时性的提出了有关预防措施和减轻灾害的方法、思路以及改进措施,旨在为有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震、板式楼梯、框架结构、震害、建筑工程、设计一、前言在发生强烈地震的时候,楼梯是最为重要的紧急逃生通道,在整个建筑结构中的担任着重要角色。
因此,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做好楼梯的竖向通道和抗震要求极为关键,是避免楼梯破坏而延误人员撤离、救援工作开展的主要方式,也是降低地震灾害的关键环节。
本文以现浇板式楼梯为例,对框架结构楼梯的震害进行分析并提出有关对策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应用最为广泛,而且实际震害表明,现浇混凝土楼板可谓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作为薄弱的一个环节,为此我们有必要在工作中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板式楼梯概述板式楼梯作为目前建筑工程项目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竖向通道,在各类建筑物中都极为常见。
虽然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电梯日趋普及,但是传统的板式楼梯仍然在众多新兴建筑结构中以安全、方便的优势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1、板式楼梯概念板式楼梯是将楼梯作为板来进行考虑的。
是将板的两端置放在休息平台的边梁上,而休息平台支撑在墙体之上的一种楼梯结构。
这种楼梯结构是目前建筑工程领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极为常见的结构主要有三跑楼梯、单跑楼梯、双跑楼梯等。
它在应用中具备着受力简单、施工方便的优势。
2、板式楼梯的应用板式楼梯作为当前建筑工程领域中最为常见的竖向交通通道,在各类建筑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使用。
在结构分析中,这种楼梯通常都是按照受弯构件进行分析的,在受力弯件分析中,这些楼梯不仅表现出良好的工作性能,同时更是存在着方便、快捷以及安全性高的特点。
三、板式楼梯破坏形态分析楼梯在建筑工程中担负着紧急逃生的重要作用,在整个建筑结构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和作用,应适应当前高层建筑物的发展要求,来进行设计和施工。
框架结构板式楼梯抗震设计探讨

框架结构板式楼梯抗震设计探讨【摘要】地震是由于地壳活动频繁造成的,并且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能够与之抗衡的一种自然灾害,我国的部分地区又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以及欧亚地震带之中,因此我国属于地震多发区。
尤其是自从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以来,我国又陆续发生了几次地震,地震也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国家和社会意识到了地震所造成的危害,逐渐注重在建筑中加强抗震设计。
就目前地震的检测工作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大型地震将会引起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伤害,在建筑过程中对建筑物进行必要的抗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为了提高抗震能力水平,逐渐产生了一些新技术,本文对框架结构板式楼梯的抗震的具体设计进行介绍,以及对设计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框架结构;板式楼梯;抗震设计社会中已经逐渐认识到在建筑中实施必要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建筑科学技术中的抗震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人们在对住房、楼房的要求中也逐渐增加了抗震要求这一参考项目。
在现代建筑中,板式楼梯的应用形式相对比较多,因此需要对板式楼梯的抗震设计引起重视。
板式楼梯起到一个连接的作用,大多数人认为它的功能仅仅限于日常的通道,负重一般不会很大,因此不够重视它的抗震设计。
楼梯是整个建筑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在设计中对于楼梯的支撑能力、负重能力往往不够重视。
由于在设计中对板式楼梯的抗震效能有所疏忽,使得楼梯部分成为整个建筑中抗震能力最弱,最脆弱的部分。
因此必须有效加强对框架结构板式楼梯的抗震设计,提高其抗震能力,减少地震中的人员伤亡。
1.框架结构板式楼梯抗震设计分析1.1框架结构板式楼梯抗震设计基本情况在以前对楼梯框架结构的设计中,往往认为楼梯只是起到一个连接的作用,框架结构设计时楼梯部分只考虑竖向荷载传递及楼面开洞影响,几乎没有认识到楼梯对整个框架结构抗侧刚度的影响,认为楼面开洞削弱了层刚度,但是梯段板又增加了层刚度,总的来说互相抵消,没有考虑到楼梯的斜撑作用效应。
框架结构楼梯间的抗震设计初步研究

2、楼梯板厚度设定建议
2、楼梯板厚度设定建议
在设定楼梯板厚度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根据楼梯跨度、荷载及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板厚; (2)对于大跨度 或荷载较大的楼梯,建议采用双层板或多层板; (3)在满足承载能力的前提下, 适当增加板的厚度,以提高结构变形能力和抗震性能。
3、楼梯梁尺寸推荐
本次演示采用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框架结构楼 梯间的抗震设计进行深入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综述了解框架结构楼梯间抗震设 计的现状和研究进展,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然后,运用理论分析对框架结 构楼梯间的地震反应进行计算,探讨不同因素对抗震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实 验研究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和补充,为框架结构楼梯间的抗震设计提供更为 可靠的理论依据。
3、楼梯梁尺寸对结构抗震性能 的影响
3、楼梯梁尺寸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楼梯梁的尺寸直接影响着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如果楼梯梁尺寸过小, 会导致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易于失稳。
三、设计建议
1、楼梯形状选择建议
1、楼梯形状选择建议
在选择楼梯形状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尽量避免采用锐角转折,以减少应力集中; (2)确保楼梯井的宽度和 高度适当,以增加结构稳定性; (3)考虑在楼梯井内设置抗侧力构件,以提高 结构的抗侧刚度。
概述
概述
框架结构楼梯间是一种常见的楼梯间形式,由钢筋混凝土框架和楼梯踏步组 成。其特点在于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灵活性,可以适应各种复杂建筑形状和功能需 求。然而,框架结构楼梯间在地震作用下的表现并不总是理想的。在强烈的地震 作用下,容易产生破坏和倒塌,对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框架结构楼梯间在地震 作用下的表现与其结构形式、刚度和强度等有关;不同的结构形式对地震响应有 着不同的影响;此外,楼梯踏步与框架的连接方式对楼梯间的整体稳定性也有重 要影响。
楼梯抗震设计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楼梯抗震设计的一些看法和认识Chapter 1:引言介绍楼梯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简述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Chapter 2:楼梯抗震设计研究现状综述国内外楼梯抗震设计的研究现状,包括楼梯抗震设计的发展历程、国内外楼梯抗震设计的主要方法和技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等。
Chapter 3:楼梯抗震设计理论分析依据楼梯的结构特点和受力状况,分析楼梯的抗震设计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对楼梯抗震设计进行理论分析。
Chapter 4:楼梯抗震设计实例以某高层住宅楼梯抗震设计为例,介绍楼梯抗震设计具体实施方案,包括楼梯结构设计、材料选用、构造设计等,并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和分析。
Chapter 5:楼梯抗震设计的展望展望楼梯抗震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楼梯抗震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同时,指出当前楼梯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这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如何保证建筑的稳定和安全,特别是在灾难发生时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抗震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楼梯作为高层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抗震设计更是需要特别重视。
一方面,楼梯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住户的安全,另一方面,楼梯在遭受地震等外力时还需要承担由于建筑物自身变形和斜倾造成的额外荷载,其抗震性能更加重要。
因此,对楼梯的抗震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意义重大。
为了提高楼梯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必须在设计和施工中充分考虑楼梯的特点以及其所在建筑物的结构和受力状况,采用合适的技术和方法进行设计和施工。
这不仅可以提高楼梯的抗震承载能力,还可以保证住户在地震等灾害发生时的安全,减少灾害损失。
本论文旨在对楼梯抗震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综述国内外楼梯抗震设计的研究现状,分析楼梯的抗震设计理论及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具体实例中楼梯抗震设计方案的实施和验证,最后展望楼梯抗震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
关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梯间抗震设计的分析与建议

关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梯间抗震设计的分析与建议关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梯间抗震设计的分析与建议[摘要]楼梯间作为紧急逃生通道,在抗震设计中应满足更高要求。
汶川地震中楼梯间大量破坏受到了结构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在总结和分析楼梯间震害的根底上,结合多年设计实践,对楼梯间抗震设计提出有关建议,希望能够对有关的研究和设计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
Suggestions on Staircase Seismic Design in RC Frame Constructions[Abstract] :As the people"s escape-way in the building,stairs should meet higher requirements in earthquake. It was paid attention by structural engineers that a lot of staircases were destroyed in Wenchuan Earthquake. We hope it was adoptive and helpful for them that some suggestions were gived based on the seismic analysis and years of design research in practice. [关键词]框架结构楼梯间抗震设计[keywords]frame constructionstaircaseseismic design中图分类号:U45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楼梯间作为地震发生时的紧急逃生竖向通道,在结构抗震设计时应予以重视和加强。
调查发现,汶川地震中许多建筑的楼梯间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未能起到应有作用。
本文通过对楼梯间震害的分析和讨论,结合多年的设计经验,对楼梯间的抗震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希望能够对有关的研究和设计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框架结构中楼梯抗震设计的思考
摘要:框架结构是由梁与柱构成的,主要针对的是建筑群体中的大型楼房所能
用到的。
在框架中楼梯属于建筑工程中最主要的安全逃离通道之一,它能够在地
震来临之际,进行有序的疏散以及逃离。
在以往的地震之时,没有一个相对安全
有效的方法能够让楼梯依旧处于比较坚固的状态。
所以对此需要一个完整的设计
理念,如何能够让楼梯在自然灾害之下,仍然可以正常使用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框架设置;楼梯设计分析;设计建议
明确建筑内楼梯结构内力必须大于外力,以此为前提提升其整体抗震性能,
在发生地震时,能够保持正常形态,继而来帮助更多人安全逃离。
根据楼梯的构
成是由梁与柱构成的,主要的使用材料是钢筋混凝土。
楼梯内力结构建造质量的
成功与否,主要是看其抗压能力,因此在设计之初,就应该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
测试。
地震中,为何在很多主体结构无严重破坏的情况下,楼梯结构却遭到了严
重的破坏,丧失了其在自然灾害面前所应该发挥的功能。
一、楼梯抗震设计概述
建筑物中,楼梯是地震逃跑的重要生命通道,有着举重若轻的作用。
但是自
从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凸显出很多的房屋楼梯遭到了严重的震后破坏,失去了其楼梯本身应该具有的功能。
所以,其设计抗震楼梯的原理首先在于是对
于材料的选择与以往楼梯材料的不同,考虑如果能够将楼梯的框架与其房屋本身
相互独立起来的话,是否会有所作用。
二、楼梯抗震设计基本要求
首先,对于其楼梯模型的设计建造,应该有其必要的数据计算与统计。
并且
符合房屋最基本的实际生活应用,需要考虑其楼梯构件对整体房屋的影响。
其次,对于其框架结构的构成,楼梯中的整体布局不应该导致整个结构的平
行面的不规则与不规整。
还有对于楼梯构件的地震抗震承受力的计算,同时减少
楼梯的构件对于整体结构刚度的影响。
楼梯的布置应该避免其不规则,应该将楼
梯加入整体抗震的计算中来。
最后,材料的选择问题应该重视,比如选择LVL新型的材料,这种材料与之
传统情况下的水泥、钢筋包括木质的材质相比,主要的优点就是其强度高、密度
小等,最关键的是其承载力大。
三、模型与实际不符的原因
楼梯设计模型与实际中的受力不符,对梯梁所进行设计计算的分析以及配筋
率设计时候,更应该重视梯梁两端之间更具体的支承条件是什么。
所以需要特别
点出来的是:当梯梁一侧或两侧支承于有比较大刚度的框架或者剪力墙时,与楼
层框架梁相同,支座处应考虑实际存在的负弯矩作用,根据计算结果,配置相应
的支座钢筋。
一般常见的梯梁和梯板以单跨居多,若遇到多跨的情况,应注意楼梯计算模
型与实际受力情况相符的问题。
多跨梯段的计算模型也能认为是斜置的多跨连续梁,设计在休息平台标高位置的梯梁相当于多跨梯板的底部支座,因此这个区域
就存在支座负弯矩作用,梯板配筋时应考虑到设置支座负筋。
如果没有能根据实
际受力情况进行计算分析以及配筋设计时,也许会造成楼梯设计的安全隐患。
所
以在抗震楼梯设计时,应该注意到每个楼梯梯梁和梯段的实际受力的状态,不但
计算模型要能够符合实际受力的情况,并且最终的钢筋构造措施也应该能够与之
相匹配。
四、抗震设计要点
汶川地震后,长时间的调查发现,框架结构中楼梯的破坏相当的严重。
首先
是楼梯的整体性坍塌,造成了与其楼房主体的彻底分离。
或者是楼梯间的框架柱
遭到了严重破坏,就是楼梯间的框架柱发生的中间剪切性质的毁坏。
又或者是梯
板之间的混凝土之间裂开掉落等都是需要在设计之初抗震楼梯中需要特别避免的
问题。
所以设计的根本原理是怎样能够阻止其与房屋主体之间的裂开式分离。
1.提高配筋率
①从纵向面筋来拉通并且不小于最小的配筋率,底、面纵筋都需要按照充分
的考虑钢筋抗拉强度的要求锚固;②梯板按斜支撑构件设计,板厚之间不能够小于140mm,不能够小于120mm③梯板的两侧之间设置纵向的暗梁,暗梁纵筋一、二级不少于6 12,三、四级不少于4 12。
(如图1所示)④梯板双层的钢筋网之间设置间距不能够少于φ6@600的拉筋;分布筋末端弯直钩伸至对边。
在提高配
筋率以后,使得整体的抗震楼梯能够得到更加完整的、安全有效的设计。
对后续
的实际应用中,也不会有过大的质量问题。
2.优化结构尺寸
楼梯间的梯板板厚的确定下,主要是依附于设计经验的总结,一般取
(1/25~1/28)L(L为梯板板跨)。
其中特别需要引起注意的一点是,假如其跨度一样时,那么梯板板厚一般都会大于楼板的厚度。
追究其原因是因为两者之间的
支承条件的不同,常见板式楼梯梯段支承形式为两对边简支或固定,其余两边为
自由的单向板。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设计不合理,存在当梯板板跨较大时,梯板
厚度取值偏小的问题。
当施工全部完工后,众人在楼梯上行走或者是起跳,梯板
都会存在比较大的振动幅度,这就说明楼梯的刚度稍微偏小,因此选择梯板的厚
度取值应该慎重[1]。
对遇到梯板以及其相邻跨度相差比较大的时候,二者对应的板厚不适合相差
过大,常见的一种现象是:梯板跨度较大,而相邻的楼层板或者休息平台的跨度小,如果二者仅仅是按照两个单独的建筑选取板厚的话,也许会出现板厚差值较
大的问题。
从弯矩平衡的角度来考虑,在大、小跨度相邻支座处所产生的负弯矩
需要让左右两侧楼板平衡。
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合理的钢筋配置,而且相邻楼层与
休息平台板厚的差值不应该过大,则相对应板内沿梯板跨度方向的纵筋配置也会
差距较小,这样比较合理化。
反之,如果仅按照大跨度较厚楼板、小跨度取薄楼
板的话,那么二者板厚相差就比较大。
当二者板厚相差较大时,特别是对于在梯
板以及终止的位置,梯梁位置内退一定距离的现象,在卫浴梯梁两侧的支座配筋,会由于位于休息平台一侧板厚较薄,支座配筋面积由该侧控制的情况不是很合理,所以设计中应该注意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3.主体结构计算要考虑梯板
参与楼梯梯板的斜撑以后,整个结构的整体功能展现出了很大转变。
设计之初,选择合适的软件,能够更加准确的研究出楼梯的整体受力情况。
切断梯板与
框架柱的联系,在整个框架柱上面做独立的小柱来支撑楼梯板。
直接切断半层平
台与柱之间的联系,在框架梁距离框架柱比较近的地方重新设单独的柱支撑梯板。
总结语:
从抗震楼梯反复实验比较中发现,抗震楼梯的设计中所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
楼梯的抗震能力,更关键的还有对于整体的设计思考,包括很多次的实验中去证
明。
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应该考虑的过于片面,应该在实际操作中寻找最适合的方法。
能够在突发性的事故发生之前,所有人在比较安全的楼梯安全逃离,因此抗震楼梯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其耐受能力坚固、安全是尤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张学超,张英,孙晓明.抗震楼梯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6(s2):822-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