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编 古诗文阅读梳理篇 专题一 34首必考古诗词曲梳理(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编 古诗文阅读梳理篇 专题一 34首必考古诗词曲梳理(三)观沧海(河北近8年未考)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编 古诗文阅读梳理篇 专题一 34首必考古诗词曲梳理(三)观沧海(河北近8年未考)

(三)观沧海(河北近8年未考)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点明“观沧海”的地点。

“观”字统领全篇,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实景描写。

前两句写的是俯瞰沧海神奇壮观的景象;“树木”“百草”写的是近看所见之静景,为特写;“秋风”“洪波”写的是远观所见之动景。

描写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想象埋下了伏笔。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虚景描写。

借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八字常见于乐府四言诗的结尾,是应配乐的需要所加上去的(乐府诗是用来唱的),与诗意并无必然的联系。

【文学常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观沧海》是一首著名的乐府诗。

【本诗主旨】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全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写作手法】1.动静结合。

2.虚实结合。

3.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高效集训】1.(2016邯郸十一中模拟)这首诗选自《__乐府诗集__》,作者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__曹操__。

2.(2016邯郸十一中模拟)诗中前八句写海,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征分别是什么?__海水:澹澹;__山岛:竦峙;树、草:丰茂;秋风:萧瑟;水波:动荡。

3.(2016原创预测)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__诗句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诗人开阔的胸襟,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及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6原创预测)请你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示的画面。

中考34首古诗词知识点梳理(已归类)

中考34首古诗词知识点梳理(已归类)

九年级语文中考34首古诗词复习一、爱情类二、雄心壮志类三、友谊送别类四、思乡类五、感慨时运类六、爱国类七、热爱自然类八、山水田园类爱情类一、关雎1.《关雎》选自《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类。

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2.后人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提炼出的一个形容夫妻之爱的成语是琴瑟和鸣。

3.试分析一下《关雎》前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答:诗的前四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四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句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发出男子对淑女难以忘怀的思念和热烈追求。

这是“兴”的艺术手法。

同时雎鸠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这是“比”的艺术手法。

4.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答: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对他的动作描写,“悠哉悠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觉“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难以入眠,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5.以“关雎”鸟起兴的一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写小伙子因思恋而痛苦失眠的诗句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7.小伙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本首诗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佐证。

8.本首诗运用的艺术手法是:比兴,用得最多的修辞是:对偶。

9.本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写这内容的目的是什么?答:主要内容是:描写青年男子对漂亮姑娘的爱慕和追求。

目的是为了表达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二、蒹葭1.本首诗从一种独特的视角,多侧面地写出了对意中情人的怀恋、相思之情。

2.诗中写“蒹葭”“白露”“道阻”“水中”,既交代了时令、境况,又渲染出了浓烈的凄清惆怅气氛。

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意思是:我心上的那个人呀,正在河水的那一方。

4.文中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这些景物在诗中有何作用?景物的特点是:萧瑟、凄凉(冷寂);作用:借景抒情,表达出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的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中考必考34首古诗词

中考必考34首古诗词

中考必考34首古诗词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中考必考34首古诗词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中考必考34首古诗词《关雎》《蒹葭》《观沧海》曹操《饮酒》陶渊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次北固山下》王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使至塞上》王维《行路难》李白《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观刈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泊秦淮》杜牧《夜雨寄北》李商隐《无题》李商隐《相见欢》李煜《浣溪沙》晏殊《江城子》苏轼《渔家傲》范仲淹《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水调歌头》苏轼《游山西村》陆游《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过零丁洋》文天祥《山坡羊潼关怀古》《登飞来峰》王安石《己亥杂诗》龚自珍都有可能考到,多做预备总是好的。

二.中考必考26首古诗词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

——《论语·里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二.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四.夫战,士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34首必考古诗词曲梳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34首必考古诗词曲梳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三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河北近8年未考)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上片描述军旅生活。

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行事,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被削去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

快马、强弓两件典型事物,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感觉方面)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可怜白发生”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大概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文学常识】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文学家,“豪放派”代表词人。

【本诗主旨】这首词通过对沙场场景的回忆,抒发了词人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写作手法】1.抒情、描写、记叙与议论融为一体。

2.语言生动而夸张。

3.想象丰富。

【高效集训】1.(2016邯郸11中模拟)该词的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__稼轩__,词集名为《__稼轩长短句__》。

2.(2016邯郸11中模拟)简要分析“沙场秋点兵”中的“秋”妙在何处。

__既点明了季节,又为战士的出征增添了凄凉肃杀的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16唐山12中模拟)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__示例:士兵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16原创预测)请对“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进行简要赏析。

中考34首古诗词总复习

中考34首古诗词总复习

中考34首古诗词总复习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诗人即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将“生”和“入”拟人化,“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和新从动物的角度写出了早春的特点。

争和啄写出了春光的宝贵和鸟儿们忙碌的动态。

莺歌燕舞的场景富有活力和生机。

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渐和没从植物角度写出了早春的花草繁茂的景象。

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③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直抒胸臆,最能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这是一幅羁旅荒郊图,表达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一古诗词曲鉴赏 课标古诗词曲40首梳理

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一古诗词曲鉴赏 课标古诗词曲40首梳理

专题一古诗词曲鉴赏课标古诗词曲40首梳理九年级上册教材教参知识梳理逐句赏析夯基础第1首行路难(其一)歌行体【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人又称“谪仙”,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写作背景】唐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第2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017、2010)七言律诗【文学常识】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

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写作背景】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

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

刘禹锡遂作此诗答谢。

第3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019、2011)词【文学常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共称文坛“三苏”。

【写作背景】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

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情感自然流露。

第4首无题七言律诗【文学常识】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唐代诗人,与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

第5首渔家傲·秋思词【文学常识】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写作背景】宋仁宗康定元年,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第6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词【文学常识】“江城子”是词牌名,题目“密州出猎”交代了写作内容。

【写作背景】宋神宗熙宁七年,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

这首词是次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中考必考34首古诗词赏析全

中考必考34首古诗词赏析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赏析: 抒发了身在异乡的孤寂情怀和对亲人的思念和渴望相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逢的急切心情。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 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和对亲人的思念和渴望相逢的急切心情。
7、【泊秦淮】(杜牧·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赏析: 情景交融, 表面上写歌女, 其实对不顾国家艰难, 只顾自己享乐的统治阶级的批判。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写了朦胧冷清 的月色夜景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议 论,情景交融,表面上写歌女,其实对不顾国家艰难,只顾 自己享乐的统治阶级的批判。
2
11 、【使至塞上】 (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赏析:表达了对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内心的 孤寂抑郁之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比喻,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 “汉塞”,象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诗人内心的抑郁和孤 寂之情。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 壮丽的风光。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圆”字, 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 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 一个“大” 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构图美,色彩美,线条美。 表达了对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抑郁之 情。
9 、【望岳】(杜甫·唐)
赏析: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两句,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敢于攀登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①“钟”字 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情意(“钟”字使大自然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染上了感情色彩,传达出诗人对泰山的钟爱、赞美之情)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②“割”字拟人手法,显出泰山遮天蔽日,写近望之势(“割”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字用的新奇有力,仿佛“昏”和“晓”是泰山割开来的,写出了泰山的 雄伟高大的气势。 )

人教版语文中考古诗词分类复习大全--34首古诗词

人教版语文中考古诗词分类复习大全--34首古诗词

人教版语文中考古诗词分类复习--34首古诗词一、语文课程标准必背34首古诗词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名句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哪一天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深夜秉烛长谈,诉说我在巴山这天晚上看雨时想念你的心情。

(这两句是作者身在巴山设想回长安、晚上与妻剪烛夜谈的情景,表达了相思之情。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名句赏析: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要四海之内有你的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仍像是近邻。

(此句一改多数送别诗“哀伤”“凄凉”的悲酸情感。

作者勉励自己的友人,积极乐观,勇敢地踏上征途,表现出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

b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劝勉朋友大丈夫不应该为分别而流泪。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想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名句赏析:“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旁边无数新船飞速驰过得意洋洋,病树面前万千绿树如同逢春蓬勃生长。

①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上去,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不平遭遇的愤慨,又是对那些混水摸鱼捞好处的人的讽刺。

②这两句诗在客观上却写出了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

)名句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两句突发奇想,托月送友,借月传情。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诗人想到:我还是把自己的一片愁心托付给这皎洁生辉、纯洁多情的明月,让它随风飘到远在夜郎(今湖新晃侗族自治县)以西的友人身边去吧!这“愁心”,概言之,是为友人处境而愁;细析之,则又包含着关切、牵挂、不平、同情、忧虑等多种复杂的感情,真是缠绵悱恻,一往情深!这“直到”,表面上描绘明月清风飞越万水千山,直抵夜郎龙标,实际上烘托诗人心飞神驰,追念友人的殷殷深情。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河北近8年未考)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借景抒情。

暮春时节,“杨花落尽”,“子规啼”,唤人早归,暗含浓浓愁绪。

“闻道”表惊讶。

“五溪”极言贬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这两句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人用拟人手法,借“明月”化身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它将带着“愁心”给远行的朋友。

这两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更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忧虑关切之情。

【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七言绝句。

【本诗主旨】借月抒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友人的牵挂、思念之情。

【写作手法】1.丰富的想象。

2.寓情于景。

3.拟人修辞。

【高效集训】
1.(2016眉山中考)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划一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2016眉山中考)“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啼”?
__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点明特定时令,渲染(或“烘托”)暮春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6眉山中考)这首诗后两句语言凝练,内涵丰富,你从中读出了哪三层意思?(选答两层)
__诗人只能把自己的愁思托付给明月;诗人和朋友可以同时看到高照的明月;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