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霍克斯及其译作《红楼梦》 ppt
合集下载
红楼梦译本对比最终版详解.优秀精选PPT

生平简介: 1945--1947年:牛津大学研读中文; 1948--1951年:北京大学研究生; 1959--1971年:牛津大学担任中文教授;
David Hawkes 霍克斯 (1923/7/6— — /7/31)
主要作品 A霍r克ef斯res与h杨ing宪s益leMe的pa翻byj译oth思re想Pfeuncbe lwichilae atiuotunmsn:mellows, 诗Da歌vid总H是a以wk最es精1霍炼.克的T斯h语e(言1表S9t达2o3最/r7y/精6—炼o—的f t思h/7想/e3,1S)因to此n常e会:以a巧T妙ra的n方s式la表t达o含r'蓄s 的N感o情te。books. Hong Kong: Lingnan University, 2000. 1译欧)出美此其 人处姓很“,难庄没发生有准2U蝶提这.n”到个Ci被v梦音l译ea这,成rs个又ssZi字因tihcyu,“aaPn所黛lgr,以玉eZMh读”sosou者与,hd在“1ise理林9bru8解”ntt9e的姓r.af时相lyn候连ddr要,eaH付就mu出更和m的难Zh努念uaa力准nng多了e's一在:fliE些这ttes,一rsin故点ag 没上ybus有,ttei达杨nrfl到宪yC;杨最益h的佳的i译关译n本e联 文s把。更e庄胜周L一i的t酬e名。ra字t译u全re了.,且译H出o了n这g个K典o故n的g故: 事C,h庄in周e梦s见e蝴蝶,而霍的译本只 1译)出此其处姓“,庄没生有3蝶提.”到T被h梦译e这成个SZt字hou,aryn所g以oZh读fotu者hh在eis理bSu解tttoe的rnf时lye候d:r要eaa付mC出和的Zhhi努una力eng多s'se一fli些tNte,roin故vg 没beu有lttei达nrfl到yF;杨最iv的佳e译关V本联o把。l庄u周m的e名s字. 译全H了a,r且m译o出n了d这s个w典o故rt的h故: P事e,n庄g周u梦in见蝴蝶,而霍的译本只 杨宪益译本 VSB霍o克o斯k译s,本1973-1986;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79-1987. 霍诗克人斯:"New 4Ye.aAr," sLaiidtttlhee oPthreimrs leaurghoinfg.Tu Fu. Oxford: Clarendon P., 1967; Hong Kong: Renditions Paperbacks,
大卫霍克斯与红楼梦

年间于牛津大学担任中文教授,1973至1983年间
成为牛津大学All Souls学院的研究员。
生前为此学院的荣誉研究员。退休后,与其妻 子在威尔斯住了几年。1980年代,将约4500册
贰 自己收藏的图书,捐赠给国立威尔斯图书馆。
内容涵盖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哲学、宗教、 戏剧等中、英、日文作品。
霍克思为著名的汉学家,年轻时即翻译《楚辞》
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在翻译这一类暗示人物性格的人名中, 霍氏对其中一特色人群——诸多有名无姓的丫鬟、下人采用了意 译法,精雕细琢,有独到之处。
有的是全意译,比如:晴雯译作Skybright, 雪雁译作
Snowgoose,彩霞译作Sunshine,兴儿译作Merry等等。
有的是半意译,如春燕译作Swallow, 入画译作Picture,紫
从《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窥析文 化构架下的翻译
思维模式差异 宗教观差异
归化与异化
思维模式差异
千金难买一笑《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杨宪益译:“A thousand pieces of gold can hardly purchase a smile.” 霍译:“For one smile of a beautiful woman a thousand tales are well spent.”
霍克斯用了10年的时间,翻译了前 80回,分别在1973、1977、1980年 出版了英文版《红楼梦》分册,最后 四十回,由霍克斯的女婿汉学家闵福 德完成。由此,西方世界第一部全本 120回的《红楼梦》便诞生了。
霍克斯的《红楼梦》英文版,至
今在西方世界拥有独一无二的经典地 位,20世纪80年代四卷本《红楼梦》 英译全本出现之后,20多年内,还没 有一部《红楼梦》新的英译本出现。 英国翻译家戴乃迭和杨宪益合作翻译 的《红楼梦》,在中国内地拥有影响 力;而霍克斯版,则在西方世界一领风 骚。
成为牛津大学All Souls学院的研究员。
生前为此学院的荣誉研究员。退休后,与其妻 子在威尔斯住了几年。1980年代,将约4500册
贰 自己收藏的图书,捐赠给国立威尔斯图书馆。
内容涵盖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哲学、宗教、 戏剧等中、英、日文作品。
霍克思为著名的汉学家,年轻时即翻译《楚辞》
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在翻译这一类暗示人物性格的人名中, 霍氏对其中一特色人群——诸多有名无姓的丫鬟、下人采用了意 译法,精雕细琢,有独到之处。
有的是全意译,比如:晴雯译作Skybright, 雪雁译作
Snowgoose,彩霞译作Sunshine,兴儿译作Merry等等。
有的是半意译,如春燕译作Swallow, 入画译作Picture,紫
从《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窥析文 化构架下的翻译
思维模式差异 宗教观差异
归化与异化
思维模式差异
千金难买一笑《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杨宪益译:“A thousand pieces of gold can hardly purchase a smile.” 霍译:“For one smile of a beautiful woman a thousand tales are well spent.”
霍克斯用了10年的时间,翻译了前 80回,分别在1973、1977、1980年 出版了英文版《红楼梦》分册,最后 四十回,由霍克斯的女婿汉学家闵福 德完成。由此,西方世界第一部全本 120回的《红楼梦》便诞生了。
霍克斯的《红楼梦》英文版,至
今在西方世界拥有独一无二的经典地 位,20世纪80年代四卷本《红楼梦》 英译全本出现之后,20多年内,还没 有一部《红楼梦》新的英译本出现。 英国翻译家戴乃迭和杨宪益合作翻译 的《红楼梦》,在中国内地拥有影响 力;而霍克斯版,则在西方世界一领风 骚。
《红楼梦》杨宪益和霍克斯翻译对照--88

却说贾政自从在工部掌印,家人中尽有发财的。那贾芸听见了,也要插手弄一点事儿,便在外头说了几个工头,讲了成数,便买了些时新绣货,要走凤姐儿门子。凤姐正在房中听见丫头们说:"大爷二爷都生了气,在外头打人呢。"凤姐听了,不知何故,正要叫人去问问,只见贾琏已进来了,把外面的事告诉了一遍。凤姐道:"事情虽不要紧,但这风俗儿断不可长。此刻还算咱们家里正旺的时候儿,他们就敢打架。以后小辈儿们当了家,他们越发难制伏了。前年我在东府里,亲眼见过焦大吃的烂醉,躺在台阶子底下骂人,不管上上下下一混汤子的混骂。他虽是有过功的人,到底主子奴才的名分,也要存点儿体统才好。珍大奶奶不是我说是个老实头,个个人都叫他养得无法无天的。如今又弄出一个什么鲍二,我还听见是你和珍大爷得用的人,为什么今儿又打他呢?"贾琏听了这话刺心,便觉讪讪的,拿话来支开,借有事,说着就走了。
贾珍正在厢房里歇着,听见门上闹的翻江搅海。叫人去查问,回来说道:"鲍二和周瑞的干儿子打架。"贾珍道:"周瑞的干儿子是谁?"门上的回道:"他叫何三,本来是个没味儿的,天天在家里喝酒闹事,常来门上坐着。听见鲍二与周瑞拌嘴,他就插在里头。"贾珍道:"这却可恶。把鲍二和那个什么何几给我一块儿捆起来!周瑞呢?"门上的回道:"打架时他先走了。"贾珍道:"给我拿了来!这还了得了!"众人答应了。正嚷着,贾琏也回来了,贾珍便告诉了一遍。贾琏道:"这还了得!"又添了人去拿周瑞。周瑞知道躲不过,也找到了。贾珍便叫都捆上。贾琏便向周瑞道:"你们前头的话也不要紧,大爷说开了,很是了。为什么外头又打架!你们打架已经使不得,又弄个野杂种什么何三来闹,你不压伏压伏他们,倒竟走了。"就把周瑞踢了几脚。贾珍道:"单打周瑞不中用。"喝命人把鲍二和何三各人打了五十鞭子,撵了出去,方和贾琏两个商量正事。下人背地里便生出许多议论来: 也有说贾珍护短的,也有说不会调停的,也有说他本不是好人,前儿尤家姊妹弄出许多丑事来,那鲍二不是他调停着二爷叫了来的吗,这会子又嫌鲍二不济事,必是鲍二的女人伏侍不到了。人多嘴杂,纷纷不一。
贾珍正在厢房里歇着,听见门上闹的翻江搅海。叫人去查问,回来说道:"鲍二和周瑞的干儿子打架。"贾珍道:"周瑞的干儿子是谁?"门上的回道:"他叫何三,本来是个没味儿的,天天在家里喝酒闹事,常来门上坐着。听见鲍二与周瑞拌嘴,他就插在里头。"贾珍道:"这却可恶。把鲍二和那个什么何几给我一块儿捆起来!周瑞呢?"门上的回道:"打架时他先走了。"贾珍道:"给我拿了来!这还了得了!"众人答应了。正嚷着,贾琏也回来了,贾珍便告诉了一遍。贾琏道:"这还了得!"又添了人去拿周瑞。周瑞知道躲不过,也找到了。贾珍便叫都捆上。贾琏便向周瑞道:"你们前头的话也不要紧,大爷说开了,很是了。为什么外头又打架!你们打架已经使不得,又弄个野杂种什么何三来闹,你不压伏压伏他们,倒竟走了。"就把周瑞踢了几脚。贾珍道:"单打周瑞不中用。"喝命人把鲍二和何三各人打了五十鞭子,撵了出去,方和贾琏两个商量正事。下人背地里便生出许多议论来: 也有说贾珍护短的,也有说不会调停的,也有说他本不是好人,前儿尤家姊妹弄出许多丑事来,那鲍二不是他调停着二爷叫了来的吗,这会子又嫌鲍二不济事,必是鲍二的女人伏侍不到了。人多嘴杂,纷纷不一。
红楼梦 翻译 对比分析

合家俱厮见过,忙又制席就风 H:everyone had been introduced to everyone else, there was a family party to welcome the new arrivals Y:When the entire family had been introduced,a feast of welcome was spread for the travelers 王夫人未及留 H:Lady wang had wanted all along to ask her sister to stay Y:before lady wang could extend this invitation
凡世宦名家之女,皆亲送名达部,以 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 赞善之职。 ……were permitted to have their names sent in to the Ministry for selection as study-companions, with the rank and title of Maid of Honour or Lady-in-waiting, of the Imperial princesses and the daughters of princes of the blood.(霍译) the Emperor in his infinite goodness had made the Board compile a list of the daughters of ministers and noted families from whom to choose virtuous and gifted companions for the princesses in their studies.(杨译)
《红楼梦》杨宪益和霍克斯翻译对照--81

一时走到沁芳亭,但见萧疏景象,人去房空。
又来至蘅芜院,更是香草依然,门窗掩闭。
转过藕香榭来,远远的只见几个人在蓼溆一带栏杆上靠着,有几个小丫头蹲在地下找东西。
宝玉轻轻的走在假山背后听着。
只听一个说道:"看他上来不上来。
"好似李纹的语音。
一个笑道:"好,下去了。
我知道他不上来的。
"这个却是探春的声音。
一个又道: "是了,姐姐你别动,只管等着。
他横竖上来。
"一个又说:"上来了。
"这两个是李绮邢岫烟的声儿。
宝玉忍不住,拾了一块小砖头儿,往那水里一撂,咕咚一声,四个人都吓了一跳,惊讶道:"这是谁这么促狭?唬了我们一跳。
"宝玉笑着从山子后直跳出来,笑道:"你们好乐啊,怎么不叫我一声儿?"探春道:"我就知道再不是别人,必是二哥哥这样淘气。
没什么说的,你好好儿的赔我们的鱼罢。
刚才一个鱼上来,刚刚儿的要钓着,叫你唬跑了。
"宝玉笑道:"你们在这里顽竟不找我,我还要罚你们呢。
"大家笑了一回。
宝玉道:"咱们大家今儿钓鱼占占谁的运气好。
看谁钓得着就是他今年的运气好,钓不着就是他今年运气不好。
咱们谁先钓?"探春便让李纹,李纹不肯。
探春笑道:"这样就是我先钓。
"回头向宝玉。
《红楼梦》杨宪益和霍克斯翻译对照--10

金氏去后,贾珍方过来坐下,问尤氏道:"今日他来,有什么说的事情么?"尤氏答道:"倒没说什么。一进来的时候,脸上倒象有些着了恼的气色似的,及说了半天话,又提起媳妇这病,他倒渐渐的气色平定了。你又叫让他吃饭,他听见媳妇这么病,也不好意思只管坐着,又说了几句闲话儿就去了,倒没求什么事。如今且说媳妇这病,你到那里寻一个好大夫来与他瞧瞧要紧,可别耽误了。现今咱们家走的这群大夫,那里要得,一个个都是听着人的口气儿,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说一遍。可倒殷勤的很,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他们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子,吃了也不见效,倒弄得一日换四五遍衣裳,坐起来见大夫,其实于病人无益。"贾珍说道:"可是。这孩子也糊涂,何必脱脱换换的,倘再着了凉,更添一层病,那还了得。衣裳任凭是什么好的,可又值什么,孩子的身子要紧,就是一天穿一套新的,也不值什么。我正进来要告诉你: 方才冯紫英来看我,他见我有些抑郁之色,问我是怎么了。我才告诉他说,媳妇忽然身子有好大的不爽快,因为不得个好太医,断不透是喜是病,又不知有妨碍无妨碍,所以我这两日心里着实着急。冯紫英因说起他有一个幼时从学的先生,姓张名友士,学问最渊博的,更兼医理极深,且能断人的生死。今年是上京给他儿子来捐官,现在他家住着呢。这么看来,竟是合该媳妇的病在他手里除灾亦未可知。我即刻差人拿我的名帖请去了。今日倘或天晚了不能来,明日想必一定来。况且冯紫英又即刻回家亲自去求他,务必叫他来瞧瞧。等这个张先生来瞧了再说罢。"
贾蓉于是同先生到外间房里床上坐下,一个婆子端了茶来。贾蓉道:"先生请茶。"于是陪先生吃了茶,遂问道:"先生看这脉息,还治得治不得?"先生道:"看得尊夫人这脉息: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需而无神。其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右寸细而无力者,乃肺经气分太虚,右关需而无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克制。心气虚而生火者,应现经期不调,夜间不寐。肝家血亏气滞者,必然肋下疼胀,月信过期,心中发热。肺经气分太虚者,头目不时眩晕,寅卯间必然自汗,如坐舟中。脾土被肝木克制者,必然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据我看这脉息,应当有这些症候才对。或以这个脉为喜脉,则小弟不敢从其教也。"旁边一个贴身伏侍的婆子道: "何尝不是这样呢。真正先生说的如神,倒不用我们告诉了。如今我们家里现有好几位太医老爷瞧着呢,都不能的当真切的这么说。有一位说是喜,有一位说是病,这位说不相干,那位说怕冬至,总没有个准话儿。求老爷明白指示指示。"
贾蓉于是同先生到外间房里床上坐下,一个婆子端了茶来。贾蓉道:"先生请茶。"于是陪先生吃了茶,遂问道:"先生看这脉息,还治得治不得?"先生道:"看得尊夫人这脉息: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需而无神。其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右寸细而无力者,乃肺经气分太虚,右关需而无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克制。心气虚而生火者,应现经期不调,夜间不寐。肝家血亏气滞者,必然肋下疼胀,月信过期,心中发热。肺经气分太虚者,头目不时眩晕,寅卯间必然自汗,如坐舟中。脾土被肝木克制者,必然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据我看这脉息,应当有这些症候才对。或以这个脉为喜脉,则小弟不敢从其教也。"旁边一个贴身伏侍的婆子道: "何尝不是这样呢。真正先生说的如神,倒不用我们告诉了。如今我们家里现有好几位太医老爷瞧着呢,都不能的当真切的这么说。有一位说是喜,有一位说是病,这位说不相干,那位说怕冬至,总没有个准话儿。求老爷明白指示指示。"
红楼梦英文译本ppt下载

尽可能地还原了原著的特征,都增加了 bright一词显示出王熙凤眼神里流露出来的 聪明能干,传达人物的内在神韵。
3、形容脸面的词语的翻译
• 《红楼梦》中用大量形容人物脸面 形状和肤质的词语且极赞美之情, 如“腮凝新荔,鼻腻鹅脂”“香 腮”“粉面含春”“面若银 盘”“面如春花”,面如桃 瓣”“面如秋月”。
为中国人和西方人一样以面包为主 食,而实际上东方人是以大米为主
食。这就抹煞了东西方在饮食文化 上的差异。
《红楼梦》英译本中外貌类形容词 的翻译对比
• 1、形容头发的词语的翻译:
• 头发在中国传统的审美观里是衡量 女子貌美 的淡青的色泽。《红楼 梦》用到形容头发的词语有: 云堆 翠髻、靛青的头、黑鬒鬒、漆黑、 油光、乌油似的头发。下面以 “乌油头发”为例作汉英对比分析。
• 译(2)I don‘t see what I am supposed to do without any capital. 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Hawkes戴维 霍克斯)
• 在例句中,虽然rice与bread仅一字 之差,并不影响读者对原文意义的 理解,但霍氏的译文会让读者误以
• 另外,在《红楼梦》六十八回里形容王熙 凤的眼睛“目横丹凤,神凝三角”,杨译 为“her almond eyes were as bright as those of a phoenix”,霍译为“trigon phoenixeyes,slant,hard and bright”。两位译者尽
管用不同的形容词解释丹凤,三角眼,但
习语的翻译
• (1)3黛玉纳罕道:“ 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 恭肃严 整如此, 这来者系谁, 这样放诞无礼?”(曹雪芹 2007 :33) 霍译:`Everyone else around here seems to go a-
3、形容脸面的词语的翻译
• 《红楼梦》中用大量形容人物脸面 形状和肤质的词语且极赞美之情, 如“腮凝新荔,鼻腻鹅脂”“香 腮”“粉面含春”“面若银 盘”“面如春花”,面如桃 瓣”“面如秋月”。
为中国人和西方人一样以面包为主 食,而实际上东方人是以大米为主
食。这就抹煞了东西方在饮食文化 上的差异。
《红楼梦》英译本中外貌类形容词 的翻译对比
• 1、形容头发的词语的翻译:
• 头发在中国传统的审美观里是衡量 女子貌美 的淡青的色泽。《红楼 梦》用到形容头发的词语有: 云堆 翠髻、靛青的头、黑鬒鬒、漆黑、 油光、乌油似的头发。下面以 “乌油头发”为例作汉英对比分析。
• 译(2)I don‘t see what I am supposed to do without any capital. 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Hawkes戴维 霍克斯)
• 在例句中,虽然rice与bread仅一字 之差,并不影响读者对原文意义的 理解,但霍氏的译文会让读者误以
• 另外,在《红楼梦》六十八回里形容王熙 凤的眼睛“目横丹凤,神凝三角”,杨译 为“her almond eyes were as bright as those of a phoenix”,霍译为“trigon phoenixeyes,slant,hard and bright”。两位译者尽
管用不同的形容词解释丹凤,三角眼,但
习语的翻译
• (1)3黛玉纳罕道:“ 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 恭肃严 整如此, 这来者系谁, 这样放诞无礼?”(曹雪芹 2007 :33) 霍译:`Everyone else around here seems to go a-
lecture 3 红楼梦解析

霍克思深爱《红楼梦》,在为英译本写的“导论” 结尾,他这样写道:“《红楼梦》是一个伟大艺术 家以其一生心血浇灌而成的作品,如果我能把这部 中国小说给予我的愉快和幸福多多少少地转达给读 者,那我就算没有白白生活于世。”
• 2009年7月31日,英国著名汉学家、红学家、中国古典文 学名著《红楼梦》最受认可的英译者霍克思,在牛津去世, 享年86岁。 • 20世纪70年代,霍克思着手翻译《红楼梦》前80回,由 英国企鹅出版公司出版,译文书名为 The Story Of the Stone,分三卷,第一卷The Golden Days(1973),包括 前26回;第二卷The Crab—Flower Club(1977),包括 27 —53回;第三卷The Warning Voice(1980),包括54— 80回。后来约翰· 闵福德(John Minford)继霍克思翻译了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分两卷出版,第四卷The Deb to/Tears(1982),包括81—98回;第五卷The Dreamer Wakes(1986),包括99—120回。
• 于是刘姥姥带他进城,找至宁荣街。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 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 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 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 • In town they asked their way to Rong Ning Steet. But Granny Liu was too overawed by the crowd of sedan chairs and horses there to venture near the stone lions which flanked the Rong Mansion‟s main gate. Having dusted off her clothes and given Baner fresh instructions, she timidly approached the side entrance where some arrogant, corpulent servants were sunning themselves on long benches, engaged in a lively discussion. • That done, she set off on her journey, and in due course made her way to Two Dukes Street. There, at each side of the stone lions which flanked the gates of the Rong Mansion, she saw a cluster of horses and palanquins. Not daring to go straight up, she first dusted down her clothes and rehearsed Baner‟s little repertoire of phrases before sidling up to one of the side entrances. A number of important-looking gentlemen sat in the gateway sunning their bellies and discoursing with animated gestures on a wide variety of topic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者不同的文化立场和文化语境。
霍克斯在翻译带有汉文化特色的诗家语时,大都 采用归化法,用英文化里的诗雨意象替代汉文化
里特有的诗语意象。 如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的夏夜即事里有这样的诗句:
水亭处处齐纨动,帘卷朱楼罢晚妆
A willow-breeze through crystal curtains blows, in pool-side kiosks light-clad maidens fit, or, dressed
but – looks more like a jia.
霍译:“she doesn’t take after your side of the family, Granny. She’s more like a
物众多, 且人名常语带双关。对于双关语的 翻译,霍克斯在其译本的序言曾写 道:“我自始至终恪守一个原则: 把所有一切—甚至双关语—都译出
个人背景
职业:汉学家
毕业院校:北京 大学、牛津大学
个人贡献
主要成就:翻译 出《红楼梦》
代表作品:第一 个翻译出《红楼 梦》的英文全译 本
简介
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生于1923年,1945至 1947年间于牛津大学研读中文,1948至1951年间为 北京大学研究生,1959至1971年间于牛津大学担任 中文教授,1973至1983年间成为牛津大学All Souls 学院的研究员。生前为此学院的荣誉研究员。退休
在中国同事吴世昌的鼓励下,霍克斯着手准备《红楼梦》的翻译工作, 英 文版红楼梦封面,霍克斯翻译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最伟大的小说《红楼梦》,在英语世界还没有一个完 整的英文译本,有的只是节选本,而且,大量的翻译错误充斥其间,最典型 的例子,便是把林黛玉的人名,翻译为“Black Jade”(黑色的玉--黛玉的直 译),吴世昌发现了这个错误,加以严厉的批评,在他的影响下,霍克斯的 翻译便用了正确的翻译人名“Lin Daiyu”。霍克斯和吴世昌先生成为一生的挚
一立场的确立,直接影响着译者的翻译心态和翻译方法。(许 均,2002:66)通过比较《红楼梦》的两种英译本的诗歌翻译(大卫·霍 克斯的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 和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我们发现在翻译带有汉文化特色的“诗家语”时, 霍克斯主要采用的是归化策略,而杨宪益、戴乃迭则主要采用的是 异化策略。从他们的译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翻译策略反映出
学术基础
第一,他是世界闻名的汉学大师,对中国文化有着极 其深刻的造诣。20世纪50年代初,霍克斯在中国北京 大学深造,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是大师级的认知和思
考; 第二,霍克斯还是红学大师,他不仅懂中国文化,而 且,专修红学,在红学研究领域,颇为深入,比如,
他对秦可卿就很有研究。
第三,他的母语是英语,这一点在翻译《红 楼梦》过程中,非常难得。一个中国英语专 业的教授博导不可以翻译得好《红楼梦》。 因为英语不是他们的母语。正因为霍克斯有 着这三大点特征,才让他敢于接下《红楼梦》 的英文翻译。
友。
在1970年,霍克斯抓住了和企鹅出版社合作的机会, 全面启动了《红楼梦》120回的全本翻译工作,这时, 他面临一个抉择:极其巨大的翻译工作量,日常的教 学工作。霍克斯知道,他翻译《红楼梦》,是一件开 天辟地的大事,因为西方世界还没有一个全本120回 的英文《红楼梦》。他最后做出了艰难的抉择,辞去 牛津大学中文系主任的教职,全心投入《红楼梦》翻 译,这在国际汉学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还没有一位
2009年7月31日,享年86岁。
大卫•霍克斯与杨宪益《红楼梦 》翻译策略的对比
在翻译界,对译者应选择归化策略还是异化策略一直是翻译理论家 们争论的话题。事实上,是选择归化策略还是选择异化策略取决于 译者所站的文化立场和文化语境。正如许均先生所言,每一个有使 命感的译者,都会在翻译一部作品时明确选择自己的文化立场,而这
大卫•霍克斯及其译作《红楼梦》
介绍流程
大卫•霍克斯
生平简介
红楼梦 中翻译
策略
霍克斯 与杨宪 益翻译 策略对
比
文化构
架下的 翻译
人名翻 译观
概要
个人概况
中文名:大 卫·霍克斯 外文名:
David Hawks 国籍:英国
出生地:英国伦敦 出生日期:1923年7月6日 逝世日期:2009年7月31日
信仰:基督教
正因为有了霍克斯的卓越翻译,才让《红楼 梦》的完整面貌被西方世界说认识,所了解, 大大推动了《红楼梦》的海外传播。
与世长辞
2009年7月31日,英国著名汉学家、 红学家,《红楼梦》最伟大的英
文翻译家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病逝。霍克斯一生最闪 耀之处,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 个翻译出《红楼梦》的英文全译 本。霍克斯,1923年7月6日——
for bed, by open casements sit.
王熙凤因笑道:“况且这通身的气派, 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
孙女。”(第三回)
杨、戴译: She doesn’t take after her father, son -in –law of our Old Ancestress,
后,与其妻子在威尔斯住了几年。
1980年代,将约4500册自己收藏的图书,捐赠给国 立威尔斯图书馆。内容涵盖中国语言文学、历史、
哲学、宗教、戏剧等中、英、日文作品。
翻译之路
1951年,霍克斯回国后,开始了新的研究工作。1959年,36岁的霍克斯发表 了《楚辞》英文版,同一年,他成为牛津大学中文系教授。
汉学家,是为了翻译中国文化而辞职回家。
霍克斯用了10年的时间,翻译了前80回,分别 在1973、1977、1980年出版了英文版《红楼梦》
分册,最后四十回,由霍克斯的女婿汉学家闵 福德完成。由此,西方世界第一部全本120回的 《红楼梦》便诞生了。
霍克斯的《红楼梦》英文版,至今在西方世界 拥有独一无二的经典地位,20世纪80年代四卷 本《红楼梦》英译全本出现之后,20多年内, 还没有一部《红楼梦》新的英译本出现。英国 翻译家戴乃迭和杨宪益合作翻译的《红楼梦》, 在中国内地拥有影响力;而霍克斯版,则在西 方世界一领风骚。
霍克斯在翻译带有汉文化特色的诗家语时,大都 采用归化法,用英文化里的诗雨意象替代汉文化
里特有的诗语意象。 如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的夏夜即事里有这样的诗句:
水亭处处齐纨动,帘卷朱楼罢晚妆
A willow-breeze through crystal curtains blows, in pool-side kiosks light-clad maidens fit, or, dressed
but – looks more like a jia.
霍译:“she doesn’t take after your side of the family, Granny. She’s more like a
物众多, 且人名常语带双关。对于双关语的 翻译,霍克斯在其译本的序言曾写 道:“我自始至终恪守一个原则: 把所有一切—甚至双关语—都译出
个人背景
职业:汉学家
毕业院校:北京 大学、牛津大学
个人贡献
主要成就:翻译 出《红楼梦》
代表作品:第一 个翻译出《红楼 梦》的英文全译 本
简介
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生于1923年,1945至 1947年间于牛津大学研读中文,1948至1951年间为 北京大学研究生,1959至1971年间于牛津大学担任 中文教授,1973至1983年间成为牛津大学All Souls 学院的研究员。生前为此学院的荣誉研究员。退休
在中国同事吴世昌的鼓励下,霍克斯着手准备《红楼梦》的翻译工作, 英 文版红楼梦封面,霍克斯翻译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最伟大的小说《红楼梦》,在英语世界还没有一个完 整的英文译本,有的只是节选本,而且,大量的翻译错误充斥其间,最典型 的例子,便是把林黛玉的人名,翻译为“Black Jade”(黑色的玉--黛玉的直 译),吴世昌发现了这个错误,加以严厉的批评,在他的影响下,霍克斯的 翻译便用了正确的翻译人名“Lin Daiyu”。霍克斯和吴世昌先生成为一生的挚
一立场的确立,直接影响着译者的翻译心态和翻译方法。(许 均,2002:66)通过比较《红楼梦》的两种英译本的诗歌翻译(大卫·霍 克斯的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 和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我们发现在翻译带有汉文化特色的“诗家语”时, 霍克斯主要采用的是归化策略,而杨宪益、戴乃迭则主要采用的是 异化策略。从他们的译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翻译策略反映出
学术基础
第一,他是世界闻名的汉学大师,对中国文化有着极 其深刻的造诣。20世纪50年代初,霍克斯在中国北京 大学深造,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是大师级的认知和思
考; 第二,霍克斯还是红学大师,他不仅懂中国文化,而 且,专修红学,在红学研究领域,颇为深入,比如,
他对秦可卿就很有研究。
第三,他的母语是英语,这一点在翻译《红 楼梦》过程中,非常难得。一个中国英语专 业的教授博导不可以翻译得好《红楼梦》。 因为英语不是他们的母语。正因为霍克斯有 着这三大点特征,才让他敢于接下《红楼梦》 的英文翻译。
友。
在1970年,霍克斯抓住了和企鹅出版社合作的机会, 全面启动了《红楼梦》120回的全本翻译工作,这时, 他面临一个抉择:极其巨大的翻译工作量,日常的教 学工作。霍克斯知道,他翻译《红楼梦》,是一件开 天辟地的大事,因为西方世界还没有一个全本120回 的英文《红楼梦》。他最后做出了艰难的抉择,辞去 牛津大学中文系主任的教职,全心投入《红楼梦》翻 译,这在国际汉学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还没有一位
2009年7月31日,享年86岁。
大卫•霍克斯与杨宪益《红楼梦 》翻译策略的对比
在翻译界,对译者应选择归化策略还是异化策略一直是翻译理论家 们争论的话题。事实上,是选择归化策略还是选择异化策略取决于 译者所站的文化立场和文化语境。正如许均先生所言,每一个有使 命感的译者,都会在翻译一部作品时明确选择自己的文化立场,而这
大卫•霍克斯及其译作《红楼梦》
介绍流程
大卫•霍克斯
生平简介
红楼梦 中翻译
策略
霍克斯 与杨宪 益翻译 策略对
比
文化构
架下的 翻译
人名翻 译观
概要
个人概况
中文名:大 卫·霍克斯 外文名:
David Hawks 国籍:英国
出生地:英国伦敦 出生日期:1923年7月6日 逝世日期:2009年7月31日
信仰:基督教
正因为有了霍克斯的卓越翻译,才让《红楼 梦》的完整面貌被西方世界说认识,所了解, 大大推动了《红楼梦》的海外传播。
与世长辞
2009年7月31日,英国著名汉学家、 红学家,《红楼梦》最伟大的英
文翻译家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病逝。霍克斯一生最闪 耀之处,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 个翻译出《红楼梦》的英文全译 本。霍克斯,1923年7月6日——
for bed, by open casements sit.
王熙凤因笑道:“况且这通身的气派, 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
孙女。”(第三回)
杨、戴译: She doesn’t take after her father, son -in –law of our Old Ancestress,
后,与其妻子在威尔斯住了几年。
1980年代,将约4500册自己收藏的图书,捐赠给国 立威尔斯图书馆。内容涵盖中国语言文学、历史、
哲学、宗教、戏剧等中、英、日文作品。
翻译之路
1951年,霍克斯回国后,开始了新的研究工作。1959年,36岁的霍克斯发表 了《楚辞》英文版,同一年,他成为牛津大学中文系教授。
汉学家,是为了翻译中国文化而辞职回家。
霍克斯用了10年的时间,翻译了前80回,分别 在1973、1977、1980年出版了英文版《红楼梦》
分册,最后四十回,由霍克斯的女婿汉学家闵 福德完成。由此,西方世界第一部全本120回的 《红楼梦》便诞生了。
霍克斯的《红楼梦》英文版,至今在西方世界 拥有独一无二的经典地位,20世纪80年代四卷 本《红楼梦》英译全本出现之后,20多年内, 还没有一部《红楼梦》新的英译本出现。英国 翻译家戴乃迭和杨宪益合作翻译的《红楼梦》, 在中国内地拥有影响力;而霍克斯版,则在西 方世界一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