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范文

合集下载

西安市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西安市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曲江新区文化旅游发展考察报告一、曲江新区文化旅游发展概况曲江新区是以文化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新区。

2002年以来,曲江新区实施“文化立区、旅游兴区、产业强区”战略,立足于曲江文化产业核心集聚区,坚持集团化建设和企业集聚并行的发展模式,突出盛唐文化特色,着眼国际化视野,通过大项目带动、大集团引领、大产业聚集,规划开发了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公园、大唐不夜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30多个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项目,组建了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曲江会展集团、曲江影视集团、曲江演出集团、大明宫投资集团六大文化产业集团,形成了“曲江文化”、“曲江旅游”、“曲江影视”、“曲江演艺”等系列文化品牌,全面提升了曲江文化产业园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2007年,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预计今年实现文化产业产值50亿元,被各界誉为文化创新和城市发展的曲江模式。

近年来,曲江模式加快向外辐射发展,形成了曲江文化景区、大明宫遗址保护区、法门寺文化景区、西安城墙景区、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楼观中国道教文化展示区等六大文化板块竞相发展的跨越式发展格局,总辐射面积达150平方公里,奠定了整个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基础,加快了西安市“文化高地、引领西部、示范全国”的文化产业战略步伐。

二、曲江模式的成功经验通过实地学习考察,我们认为,曲江模式中最值得我市借鉴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基础。

曲江新区生存的大环境是古都西安,而西安的大部分文化遗址也都分布在曲江新区,大唐芙蓉园遗址、大雁塔、曲江池遗址、唐大慈恩寺遗址等相对分散但又相隔不远,曲江新区管委会以盛唐文化为主题,面向国际招标,高端策划创意,超前规划设计,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和产业开发两种形式,把这些分散的、有关联的文化遗产“纵横联通”,形成了一个唐文化气息浓郁的大曲江文化景区。

曲江新区管委会运用城市经营理念,牵头开发与各景区配套的大型公共文化场馆、商业设施、基础设施,通过城市价值兑现反哺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了产业园区的文化品位和生态环境,使曲江迅速成为西安文化旅游的重要集散地,每年来曲江新区旅游参观考察的人数达到3000万人次,进而带动了影视业、演艺业、会展业、衍生产品运营和房地产业。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范文4篇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范文4篇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范文4篇:11-29本文结束目录文化产业调研报告范文最新关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为全面贯彻落实**精神,配合省市政协开展有关文化产业发展专题调研,县政协组织人员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深入乡镇、相关企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迅猛的福建德化、永春和仙游三个县,围绕如何找准我县文化产业发展切入点这个中心课题,采取召开座谈会、现场走访、专题讨论等多种方式,掌握具体情况,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形成本报告。

一、发展我县文化产业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文化产业是具有精神性娱乐性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活动。

文化事业的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文化产业是文化事业发展到较高程度的表现形式。

(一)我县文化资源的丰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我县文化资源种类多、品位高、潜力大,一是种类多,积淀了以秋收起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山背、古艾国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黄龙禅宗文化为代表的禅文化、以九岭山脉次原始森林为代表的绿色文化、以黄庭坚、陈氏五杰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蚕桑、茶叶、供砚、木雕工艺制品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二是品位高,作为中国革命重要历史事件,秋收起义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山背文化作为江南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符号、古艾国发生的历史事件载入《史记》、黄庭坚、陈氏五杰名扬海内外,宁红茶享有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的美誉,表现出我县文化资源独有的魅力;三是潜力大,我县独有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地方产品,只要扎实求证,认真规划,努力实施,就可以开创一门学科,发展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经济,具有深厚的潜力。

(二)我县文化事业的繁荣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一是打造了文化品牌,培育了双井之春艺术节品牌,社会关注度、参与度显著提升;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传承、保护工作,全丰花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宁河戏、一圣仙娘花灯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毕业设计之文化产业发展之“曲江模式”研究

毕业设计之文化产业发展之“曲江模式”研究

K901.90705024122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分类号 学号 密级 10722 公开 题 目(中/英文) 文化产业发展之“曲江模式”研究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Qujiang Mode "作者姓名 专业名称 学校代码 刘 瑾 文 化 产 业 管 理指导教师 学科门类 提交论文日期成绩评定摘要文化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世界性发展潮流和趋势,是伴随着国际大都市城市功能结构的提升而逐渐成熟起来的。

文化产业集群引领着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决定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及其国际竞争力的高低。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文化产业规模化、集团化改革不断发展。

在中国当前背景下,文化产业园区又融合城市化进程、政府行为与民生建设等因素,因此形成了一种依托产业经济诉求为基础的社会现象。

[1]以西安曲江模式为研究对象,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分析其区域历史文化特色、详细描述了区域重点园区的发展概貌,产业集群发展、竞争优势,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选择以及现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曲江文化产业集群的整体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方向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做出总结。

关键字:曲江模式产业集群产业链可持续发展Abstract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 development as a global trend and the trend is accompanied by the functional struct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in the upgrading and mature together. 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 development of leading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decided the city's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its level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urban culture, industrial scale,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reform group. In China's current context, the cultural industry and integration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government behavior and people's livelihood and other factors, thus creating a demand-based industrial economy based on social phenomena. [1] to study in Xi'an Qujiang model to study th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l, analysi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region,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regional overview of key parks, industrial clusters,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s Choice And Analysis, and on this based on the overall Qujiang culture industry cluster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to make summary.Keywords: industry chain cluster Qujiang mode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目录谢辞文化产业发展之“曲江模式”研究前言文化产业集群,是在现代文化产业背景下,众多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文化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根据专业分工和协作关系建立起来的,在一定区域集聚形成的产业组织群落。

论西安曲江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论西安曲江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关键 词: oT分析 : S w 西安 曲江; 文化 旅 游产业
中 图分 类 号 : 2 G17
文 献标 识码 : 文章 编号 :6 4 0 3 (0 00 — 0 9 0 A 17 — 0 32 1)3 0 6 — 4
20 0 7年 8月 ,西 安 曲江 新 区被文 化 部命 名 为首 批 国家 级 文化 产 业 示 范 区 , 誉 为“ 有 华 被 南 侨 城 , 有 曲江 ”成 为西 北一 个耀 眼 的文 化产 业 北 , 新星 。 随着 山东 曲阜 新区文 化产 业 园和 沈 阳棋盘
家级 文物 保护 单位 , 省 级文 物保 护单 位 , 3个 4个 国家 4 A级 景 区 , 发展 文 化 、 游 产 业 的优 势得 旅
天独 厚【 它还涉 及政 治 、 济 、 筑 、 2 】 。 经 建 宗教 、 民俗 、 文学 、 教育 、 乐 、 蹈 、 曲、 音 舞 戏 书法 、 画 、 食 等 绘 饮 诸 多领域 。曲江 新区历 史 文化 遗存 众 多 , 中尤 其 以新 科进 士 的 “ 曲江 宴饮 ”“ 塔题 名 ”最 为 出 、雁 名。 这些 丰 富的文 化资源 具 有很 高 的文化价 值和 历史 价值 , 多在 中 国历 史上 具有 较高 的认 知度 很
学创 新 , 是在西 安 这座 文 化厚 土上 对历 史遗 存 与
西 安 文化 活 动 ”“曲江 国 际文 化 论 坛 ”“ 、 、 曲江 国 产 电影新 人新 作展 ”等 一系列 重 大文 化 活动 , 建 立 了 自己的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保 护 基地 , 步形 成 逐
现代城 市文 明和 谐 共生 的有 益尝试 。 种横 跨 古 这 今、 白手 起 家 的气 度 正是 曲江 新 区取得 成功 的关
更加激 烈 的竞 争 。在 各具特 色 、 四分天 下 的格局

曲江模式调研报告

曲江模式调研报告

曲江模式调研报告曲江模式调研报告一、引言曲江模式,是指以曲江新区为核心,通过资源整合、政策支持和城市规划等手段,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一种经验模式。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对曲江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和评估,分析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曲江新区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通过收集问卷数据来了解他们对曲江模式的认知和评价。

实地访谈的对象是曲江新区的相关政府部门和开发商,通过深入交流来了解曲江模式的具体落地情况。

三、曲江模式的优势1. 地理位置优势:曲江新区位于核心城区东南部,规划了大量的产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便利了企业和居民的生活和发展。

2. 资源整合优势:曲江新区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整合了各种资源,在新区内建设了多个大型科技园区和文化产业园区,吸引了众多企业落户。

3. 政策支持优势:曲江新区拥有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包括产业支持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等,大大降低了企业和居民的生活和发展成本。

4. 整体规划优势:曲江模式注重整体规划,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形成了优美的人居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曲江模式存在的问题1. 城市规划不够创新:尽管曲江新区在城市规划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需要进一步注重创新,提升新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 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曲江新区虽然建设了多个科技园区和文化产业园区,但产业链条上下游环节的配套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

3. 人才引进不够精准:曲江新区在人才引进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需要进一步细化政策,精准引进符合新区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4. 环保问题需要解决:曲江新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环保工作,避免给周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五、建议1. 创新城市规划:曲江新区应加强创新能力,推动城市规划的创新,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形象。

2. 健全产业链:曲江新区应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高新区的产业竞争力。

《关于我区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我区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我区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为资源,以文化为产品,通过文化的传播和创意的发展,创造经济价值的产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为了深入了解我区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现状分析1.文化产业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区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年均增速超过10%。

截至目前,我区拥有电影、音乐、出版、广播电视等多个文化产业领域,涵盖了各类文化企业和机构。

2.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较高,拥有一大批优秀的文化创意企业和人才。

这些企业和人才在文化产品的研发和创意设计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不仅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也为我区的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3.文化产业在我区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通过文化产品的传播和推广,我区的文化软实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4.然而,我区文化产业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文化产业的结构不够合理,部分领域发展不均衡;文化企业面临着融资难、人才匮乏等困难;文化产品的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

二、发展建议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为文化企业和创意人才提供更多的支持。

2.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水平。

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加大对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创意能力和竞争力。

3.加强文化产品的创新和推广力度,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文化企业应加大对文化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力度,推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并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推广和营销。

4.加强文化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市场空间。

我区文化产业应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借助国际资源和平台,拓展市场空间,提升文化产品的国际影响力。

结语我区文化产业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动我区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赴陕西、江苏考察文旅融合发展情况的报告

赴陕西、江苏考察文旅融合发展情况的报告

赴陕西、江苏考察文旅融合发展情况的报告按照区委、区政府相关要求,文旅融合发展第二考察组于8月14日至8月19日赴陕西西安、江苏南京、苏州等地进行考察学习。

通过学习文旅融合发展发达地区的先进思想、发展模式、成功经验,使我们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一、考察的基本情况在行程安排上,针对我区发展实际,我们着重从产城融合项目、文创开发园区、品牌景区景点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学习考察。

产城融合项目重点考察了西安市曲江新区大唐芙蓉园和大唐不夜城。

大唐芙蓉园占地IOOo余亩,总投资13亿元,分为14个景观文化区,是国内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2011年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

大唐不夜城街区南北长2100米,东西宽500米,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以盛唐文化为背景,以唐风元素为主线,建有四大广场、四大文化场馆、五大文化雕塑,是西安唐文化集中展示和深度体验的最佳目的地,2023年入选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名单。

文化开发园区重点考察了南京国家领军人才创业园、*(南京)电影小镇、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

南京国家领军人才创业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是利用原南京第二机床厂老厂房改造建设的产业园区,占地7.3万平方米,2013年正式开园,现已入驻创意企业200多家,吸引研发创意人才3000多名,年产值80亿元以上。

*(南京)电影小镇项目总规划占地约2平方公里,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集娱乐体验、演艺剧场、特色餐饮等功能为一体,每年吸引游客300万人次,是长三角区域顶级配置的影视特色小镇。

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项目所在地是1865年金陵机器制造局旧址,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2007年开园,以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题内容,现已入驻300家企业,其中文旅企业占80%,2023年园区经营收入预计可达70亿元以上,是南京最大的文化艺术创意园区。

品牌景区景点重点考察了陕西袁家村、沪灌国家湿地公园、苏州周庄、同里。

以文化产业发展为主导的曲江模式研究

以文化产业发展为主导的曲江模式研究

以文化产业发展为主导的曲江模式研究一、曲江模式的发展历程曲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一部分,也是西安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曲江就以其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历史底蕴而闻名于世。

1990年代初,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原有的曲江景区逐渐失去了吸引力,陷入了发展的瓶颈期。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西安市政府开始探索以文化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逐步打造曲江新区。

曲江新区位于西安市南郊,总规划面积约为42.6平方公里,涵盖了曲江遗址公园、曲江文化商务区、曲江科技产业园等多个功能区。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曲江新区从无到有,建设成了一个集文化旅游、商务会展、创意设计、科技研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发展区。

曲江模式的形成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投资,更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引领和催生。

二、曲江模式的发展特点1. 文化产业为主导曲江模式的核心就是以文化产业为主导的发展。

在整个区域的规划和建设中,文化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文化产业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曲江新区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依托曲江遗址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积极打造了一批文化创意园区和主题公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和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2. 产业融合发展曲江模式注重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通过建设文化旅游景区、商务会展中心、科技产业园等多种功能区域,实现了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

曲江文化商务区不仅是一个商务服务中心,还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区;曲江科技产业园不仅是一个科技创新基地,还是文化科技产业的交流平台。

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使得曲江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多元化和复合化。

3. 创新驱动发展曲江模式强调创新驱动发展,通过大力引进和孵化文化创意企业,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科技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

还积极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动漫游戏产业、网络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发展。

这种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使得曲江新区的文化产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江新区文化旅游发展考察报告
一、曲江新区文化旅游发展概况
曲江新区是以文化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新区。

2002年以来,曲江新区实施“文化立区、旅游兴区、产业强区”战略,立足于曲江文化产业核心集聚区,坚持集团化建设和企业集聚并行的发展模式,突出盛唐文化特色,着眼国际化视野,通过大项目带动、大集团引领、大产业聚集,规划开发了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公园、大唐不夜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30多个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项目,组建了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曲江会展集团、曲江影视集团、曲江演出集团、大明宫投资集团六大文化产业集团,形成了“曲江文化”、“曲江旅游”、“曲江影视”、“曲江演艺”等系列文化品牌,全面提升了曲江文化产业园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2007年,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预计今年实现文化产业产值50亿元,被各界誉为文化创新和城市发展的曲江模式。

近年来,曲江模式加快向外辐射发展,形成了曲江文化景区、大明宫遗址保护区、法门寺文化景区、西安城墙景区、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楼观中国道教文化展示区等六大文化板块竞相发展的跨越式发展格局,总辐射面积达150平方公里,奠定了整个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基础,加快了西安市“文化高地、引领西部、示范全国”的文化产业战略步伐。

二、曲江模式的成功经验
通过实地学习考察,我们认为,曲江模式中最值得我市借鉴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基础。

曲江新区生存的大环境是古都西安,而西安的大部分文化遗址也都分布在曲江新区,大唐芙蓉园遗址、大雁塔、曲江池遗址、唐大慈恩寺遗址等相对分散但又相隔不远,曲江新区管委会以盛唐文化为主题,面向国际招标,高端策划创意,超前规划设计,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和产业开发两种形式,把这些分散的、有关联的文化遗产“纵横联通”,形成了一个唐文化气息浓郁的大曲江文化景区。

曲江新区管委会运用城市经营理念,牵头开发与各景区配套的大型公共文化场馆、商业设施、基础设施,通过城市价值兑现反哺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了产业园区的文化品位和生态环境,使曲江迅速成为西安文化旅游的重要集散地,每年来曲江新区旅游参观考察的人数达到3000万人次,进而带动了影视业、演艺业、会展业、衍生产品运营和房地产业。

此外,曲江新区还着力用文化创意激活文化遗产,将民营的“大唐芙蓉园”打造成为“全文化产业生态链”的典型代表,2009年,入园人数首次超过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极大地增强了曲江文化产业园区的总体竞争力、话语权及领导力。

第二,坚持民生优先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根本出发点。

为解决遗址保护开发过程中的拆迁难问题,曲江新区坚持民生至上,优先保障拆迁户利益。

大明宫遗址保护工程共投入120亿元,其中仅拆迁安置费就达90亿元,按照每人补偿15万元和置换面积30平方米的标
准,以每户4人计算,每户赔偿安置金额都在100万元以上。

尽管拆迁范围广,还涉及10万群众生计问题,但是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拆迁量148万平方米,拆迁过程平稳,不但为保护开发腾出了土地,又进一步优化环境,改善了民生。

曲江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注重文化惠民,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在曲江新区最繁华的大唐不夜城内,除了吸引国际知名商业娱乐、零售业集团进驻外,专门规划建设了西安音乐厅、西安美术馆、陕西大剧院、曲江电影城等大型公共文化场馆,定期安排曲江演出集团、西安秦腔剧院在此进行公益演出。

借助一流的文化活动场馆,曲江新区举办了曲江论坛、中国诗歌节、曲江文化大讲堂、中国西部文博会等大型公共文化活动。

此外,曲江新区还建成了5700亩开放式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和12个市民休闲文化广场,把曲江新区从“旅游景点”提升为“文化景区”,实现了文化事业为民谋利、为民造福的价值回归和城市价值的快速提升。

第三,依靠资本运作是破解文化产业资金难题的基本手段。

近年,曲江新区管委会通过“文化+旅游+城市价值”运作方式,不依靠政府投入,挖掘土地的文化资源,实现土地的增值和利用。

曲江新区开发初期,地价每亩20万元无人问津。

曲江新区投资建设雁塔北广场、大唐不夜城,并引进大唐芙蓉园等重点工程,随着区域环境的优化和城市品位的提升,地价飙升至每亩50万元,解决了曲江新区初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问题。

同时,通过设立文化基金和融资基金两大基金体系,依靠资本运作拓宽文化产业资金融资渠道。

除了每年
2亿元文化产业扶持资金外,还通过创新资本运作模式,积极探索银行授信融资、银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吸引了30家投融资企业落户曲江,其中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曲江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公司等龙头企业注册资金都在5亿元以上。

我国首个城市发展基金——开元城市基金也花落曲江,每年融资超100亿元以上。

曲江新区还瞄准国际前沿,相继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进行合作签约,以大明宫、法门寺、曲江会展产业园等重大项目为核心,双方建立了合作的对接班子和磋商机制,开展了一揽子金融打包服务,解决了全球金融危机下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

第四,政府扶持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可靠保证。

早在产业园区成立之初,为吸引和留住优秀文化企业,曲江新区努力搭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孵化平台,出台了“文化资金+贷款担保+风险投资+财税补贴+房屋补贴”五大扶持政策,推出了服务文化企业的“注册登记直通车”、“信息资源直通车”、“跟踪服务直通车”、“全民创业直通车”、“重点项目直通车”、“行政指导直通车”等六大服务措施,提高了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运作效率。

在产业聚集过程中,曲江新区采用“大小通吃”的运营手段,一方面,吸引巨人集团、新华集团、华侨城集团、陕西广电集团等国内外行业龙头入驻曲江,形成50家大型文化集团和3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核心企业,实现产业园区年文化主营收入300亿元。

另一方面,打造中小企业文化产业孵化平台,形成快速聚集效应,曲江新区投资建设10万平方米的陕西文化大厦、曲江文化大厦、智慧大厦、文化产业孵化中心,以非常优厚的税费提供给中
小文化企业,形成了曲江创意文化产业聚集区。

第五,体制机制创新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强大动力。

2003年,西安市成为全国第一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赋予曲江新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为曲江新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更加灵活自主的发展空间。

曲江新区率先打破政府包揽文化资源开发的格局,实行管办分离,将文化、广电、旅游、文物、出版等部门掌握的行业资源聚集起来,吸纳民营资本,组建股份制的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其构成和投资运营已基本涵盖文化产业各个重要领域,成为西部最大、位居全国前列的超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注册资本达43亿元。

2009年,曲江文投出资11.4亿元控股运营陕西省文化产业投资公司,赢得了在陕西省范围内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先机。

该集团作为曲江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运营的大平台,还带动了一批相关产业链条的文化企业和项目快速发展。

2012年末,集团旗下已有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曲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11个全资子公司和西安曲江国际会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西安曲江大秦帝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6个控股企业,总资产由成立时的600万元增长到目前的400亿元,被中国企业联合会评为中国服务业500强。

此外,曲江还实施“国有民营”运行模式,将西安音乐厅、西安美术馆、曲江电影城三大文化场馆交给运营能力强的文化产业公司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几点启示
1树立现代城市发展理念。

现代城市是宜居宜业宜游的花园城市、和谐城市、幸福城市。

文化旅游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

实践证明,城市发展新区当先,新区发展文化旅游优先。

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

历史文化遗产公园化景区化,景区城市化、商业化,城市景区化。

2开启产业发展新思路。

一是借鉴曲江经验,文化、旅游、城市一体经营、一体开发。

二是实行特区管理模式。

用行政区的权,干功能区的事。

三是实行特殊政策。

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做大做强产业集团。

实行财政金融税收优惠政策。

3开辟资本运作新途径。

全方位立体化运作城市资本。

一是运作历史文化资本,二是运作城市土地资本,三是运作商业房产资本,四是运作文化旅游产业存量资本,五是运作城市品牌资本,六是运作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