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1《史记》文学常识
(完整版)文学常识大全

中国文学常识大全文学常识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
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 .. 17.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 三代:夏商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 三教:儒释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竹梅 32. 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文学常识大全(2)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关于《史记》的文学常识详细介绍

《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文学与历史的卓越结合《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和史学史上的一部巨著,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历时14年撰写而成。
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一、背景与创作《史记》的创作背景是西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在继承父亲司马谈史学遗志的基础上,历经艰辛,广泛搜集资料,按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结构,编写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这部作品不仅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文学与历史的卓越结合。
二、内容与结构《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其中,“本纪”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方面内容;“世家”主要用于记载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列传”则用于记载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
这种编排方式使得《史记》在结构上既严谨又富有变化,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文学的灵动性。
三、文学特点《史记》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它采用纪传体的编写方式,通过丰富的人物传记和生动的叙事手法,展现了历史人物的鲜活形象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
同时,《史记》还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排比等,使得文字既富有节奏感又充满力量。
此外,《史记》还包含了许多成语典故和名言警句,如“徙木立信”、“破釜沉舟”等,这些成语和警句不仅丰富了汉语表达,也反映了司马迁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四、影响与传承《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确立了纪传体史书在史学领域的主导地位,为后世正史所沿袭。
《史记》文学常识

《史记》文学常识《史记》文学常识《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史记》文学常识,欢迎阅读。
《史记》文学常识1一、《史记》名称由来《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据现知材料考证,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史记》的,是东汉桓帝时写的《东海庙碑》,此前“史记”是古代史书的通称。
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二、《史记》创作背景东周时期王道废弛,秦朝毁弃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贵图书典籍散失错乱。
汉朝建立后,萧何修订法律,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立章程,叔孙通确定礼仪,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书》等被毁弃的古书亦不断在各地被爱好文学的人士搜寻并献出。
三、《史记》取材《史记》取材相当广泛。
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
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
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四、《史记》创作过程司马氏世代为太史,整理和论述历史。
《隋书·经籍志》载:“谈乃据《左氏春秋》、《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接其后事,成一家之言。
”可见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有意继续编订《春秋》以后的史事。
司马谈曾任太史令,将修史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可惜壮志未酬。
元封元年,汉武帝进行封禅大典,司马谈身为太史令,却无缘参与当世盛事,引为终生之憾,忧愤而死,死前将遗志嘱咐儿子司马迁说:“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则回答道:“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
文学常识一

11、 陈寿——《三国志》
12、 干宝——《搜神记》(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多为志怪故事)
13、 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世称“书圣”,与儿子王献之并称“二王”。代表作:《兰亭集序》
14、 陶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一、文学常识之作家作品
【中国文学】——古代文学
(一)作家作品
1、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 孔子——《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 孙子——《孙子兵法》(中国最早的军事名著,被称为“兵经”)
6、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7、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8、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汗青”是史册的意思。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写,并免虫蛀,故称。
诗中理
1、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24、 李贺其作品想象奇特,用词瑰丽,有浪漫主义色彩,风格独特。被称为“李鬼才”。
25、 司马光——《资治通鉴》(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6、 沈括——《梦溪笔谈》(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27、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苏、黄、米、蔡”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中国文学常识1

屈原的爱国情怀
屈原是战国时代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崇高的爱 国主义思想和忘我的斗争精神是他的性格特点。 他热爱祖国和人民,衷心地希望楚国能强盛起来, 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屈原举贤荐能,主张富国 强兵,虽被流放,亦不忘忧国忧民,直至国家被 侵略,仍然不愿舍弃自己的祖国,投江而亡,谱 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乐章。这种爱国情怀,任何 时代都不会过时。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
过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 (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边塞诗
•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边塞诗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 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以边 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 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以 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涌现了大量的边塞诗人, 代表诗人有
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等
出塞二首·其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杜甫简介
•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 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 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完整版)1《史记》文学常识

《史记》文化常识一、《史记》的体例和相关文化常识1。
作者司马迁(前145—87?),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而受到“腐刑”。
一度想到自杀,但“隐忍苟活”,在著述历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实现,终于在太始四年,完成历史巨著《史记》的创作。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之外,还有书信,《报任安书》和赋《悲士不遇赋》等。
2。
名称、体例《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总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余字,全书由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构成.12“本纪”是用编年方式叙述历代君主或实际统治者的政迹,是全书的大纲;30“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孔子、陈胜等历代祭祀不绝的人物的传记;70“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人物的传记;10“表”是用表格形式分项列出各历史时期的大事,是全书叙事的补充和联络;8“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各类专门事项的记载;3. 写作目的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他在《报任少卿书》中说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史记》的成就:正史鼻祖,文章大宗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叙事艺术:“互见法”文学性的叙事态度,即“寓褒贬于叙事之中”栩栩如生的故事构成的人物传记富于戏剧性的故事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个性较鲜明的特点(2)语言艺术淳朴简洁、疏宕从容、变化多端、通俗流畅的散文风格。
《史记》中极少用骈俪句法,文句看起来似乎是不太经意的,偶尔甚至有些语病,却很有韵致、很有生气。
因为司马迁在叙述中始终是倾注情感的,根据不同的场面,出于不同的心情,语调有时短截急促,有时疏缓从容,有时沉重,有时轻快,有时幽默,有时庄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5。
相关常识“前四史"是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体例都是纪传体通史),它们是我国正史的名著。
古代文学常识大全

古代文学常识大全
1、《诗经》:又称《国风》,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开端,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石。
2、《楚辞》:又称《楚辞歌行》,是中国古代诗歌总集,是楚国文学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学的重要著作,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学的代表作。
4、《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说的重要著作,也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来源。
5、《庄子》: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也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
6、《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也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来源。
7、《礼记》:是中国古代礼仪文学的重要著作,也是中国古代礼仪文学的重要来源。
8、《春秋》:是中国古代史实文学的重要著作,也是中国古代史实文学的重要来源。
9、《战国策》:是中国古代史实文学的重要著作,也是中国古代史实文学的重要来源。
10、《司马迁》:是中国古代史实文学的重要著作,也是中国古代史实文学的重要来源。
中外文学常识1-3

中外文学常识(1--3)中外文学常识(1)中国作家作品(一)春秋时代l·《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
著名篇目《关睢》、《氓》、《伐檀》、《硕鼠》、《七月》。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之一。
2·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
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
主要作品为《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诸子哲理散文,语录体,列为“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之一。
3·左丘明,鲁国史官。
主要作品为《左传》,《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
“传”为解释经书的文字。
《曹刿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等选自此书。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
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
(二)战国时代4·孟子,名轲,宇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书由其弟子编辑。
主要作品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几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
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
诸子哲理散文,“四书”之一。
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5·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辈。
主要作品为《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是诸子哲理散文。
《愚公移山》出于此书。
6·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为《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
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7·荀子,名况,尊称为卿。
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
主要作品为《荀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等最有代表性。
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文化常识
一、《史记》的体例和相关文化常识
1.作者
司马迁(前145—87?),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元封三年(前1 0 8), 司马迁继任太
史令。
因替李陵辩护而受到“腐刑”。
一度想到自杀,但“隐忍苟活”,在著述历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实现,终于在太始四年,完成历史巨著《史记》的创作。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之外,还有书信,《报任安书》和赋《悲士不遇赋》等。
2.名称、体例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总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余字,全书由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构成。
12 “本纪”是用编年方式叙述历代君主或实际统治者的政迹,是全书的大纲;
30 “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孔子、陈胜等历代祭祀不绝的人物的传记;
70 “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人物的传记;
10 “表”是用表格形式分项列出各历史时期的大事,是全书叙事的补充和联络;
8 “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各类专门事项的记载;
3.写作目的
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他在《报任少卿书》中说是要“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史记》的成就:正史鼻祖,文章大宗
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叙事艺术:“互见法” 文学性的叙事态度,即“寓褒贬于叙事之中”
栩栩如生的故事构成的人物传记富于戏剧性的故事
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个性较鲜明的特点
(2)语言艺术
淳朴简洁、疏宕从容、变化多端、通俗流畅的散文风格。
《史记》中极少用骈俪句法,文
句看起来似乎是不太经意的,偶尔甚至有些语病,却很有韵致、很有生气。
因为司马迁在叙述中始终是倾注情感的,根据不同的场面,出于不同的心情,语调有时短截急促,有时疏缓从容,有时沉重,有时轻快,有时幽默,有时庄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5.相关常识
“前四史”是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 (体
例都是纪传体通史),它们是我国正史的名著。
三、史记中的成语或典故
1.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2.一饭三吐哺:指一顿饭之间,三次停食,以接待宾客。
比喻求贤殷切。
出处:“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 犹恐失天下贤人。
”
3•平易近人: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
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出处:“平
易近民,民必归之。
”
4•约法三章: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
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出处:“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
5•运筹帷幄: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
指拟定作战策略。
引申为筹划、指挥。
出处:“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
6•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
出处:“项王使卒三万人从……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候盗兵袭之,亦示项王无东意。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
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
”
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
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出处:“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
8•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
在法庭上受审问。
出处:“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
9 •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读《易》,韦编三绝。
”
10.不赞一词: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
11.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只要我们有〜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12.劳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出处:“劳苦功高如此。
”
13.作壁上观:壁:壁垒。
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
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
着,不动手帮助。
出处:“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
14•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
后比喻进展极快。
出处:“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
”
15.一言半辞:指很少的一两句话。
同“一言半语”。
出处:“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
16.虚左以待: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待:等待。
空着尊位恭候别人。
出处:“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
17.逐鹿中原: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
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出处:“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
18 .—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出处:“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
19•博闻强记:闻:见闻。
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20.随波逐流:逐:追随。
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
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出处:“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