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ARM嵌入式系统基础与开发教程课程设计

ARM嵌入式系统基础与开发教程课程设计

ARM嵌入式系统基础与开发教程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简介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ARM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架构和应用,掌握ARM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在嵌入式系统开发方面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1.了解ARM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架构;2.掌握ARM芯片的应用和开发方法;3.熟悉ARM嵌入式系统的软件、硬件设计和开发流程;4.了解常用的ARM芯片和相应的开发工具;5.通过实际操作,掌握ARM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技术。

三、课程设计内容1.ARM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嵌入式系统概述–ARM处理器前置知识–ARM体系结构介绍–ARM开发环境2.ARM芯片应用和开发方法–ARM芯片应用场景–ARM开发板介绍–ARM芯片选型–ARM编程工具介绍及使用3.ARM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嵌入式系统软件结构–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案例分析–ARM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ARM编译器介绍4.ARM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嵌入式系统硬件架构–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案例分析–ARM嵌入式系统硬件开发流程介绍–嵌入式系统测试方法–嵌入式系统调试技巧5.ARM嵌入式系统开发实战–ARM嵌入式系统板级支持包移植–基于ARM系统设计驱动程序–基于ARM系统实现应用程序–ARM嵌入式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四、教学模式本课程设计采用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理论讲授阶段,通过教师讲授、课件展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ARM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架构和应用、开发方法和技术,同时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开发技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操作阶段,学生将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实际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和测试,完整地实现一个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应用方案。

五、课程设计评估方式本课程设计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课堂作业、报告答辩、项目实践和期末考试等。

其中,课堂作业和报告答辩将重点考察学生对ARM嵌入式系统的理论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项目实践将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操作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估;期末考试将全面考察学生对ARM嵌入式系统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课程设计基于arm

课程设计基于arm

课程设计基于arm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ARM架构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领域;了解ARM处理器的发展历程、分类和主要性能指标。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使用ARM指令集进行程序设计,并熟悉基于ARM的硬件设计和开发流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对信息技术领域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ARM架构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领域,ARM处理器的发展历程、分类和主要性能指标,以及基于ARM的硬件设计和开发流程。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ARM架构的基本原理:介绍ARM处理器的工作原理、指令集架构和寄存器。

2.ARM架构的特点:阐述ARM处理器的低功耗、高性能、体积小和成本低等特点。

3.ARM架构的应用领域:介绍ARM处理器在嵌入式系统、智能手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4.ARM处理器的发展历程:讲述ARM处理器从第一代到最新一代的发展过程。

5.ARM处理器的分类:分析ARM处理器的不同系列和型号,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6.ARM处理器的主要性能指标:讲解处理器的频率、功耗、指令执行速度等性能指标。

7.基于ARM的硬件设计和开发流程:介绍基于ARM处理器的硬件系统设计、开发和验证流程。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讲授法,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通过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通过实验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选用《ARM处理器原理与应用》作为主教材,辅助以《ARM编程实践》等参考书。

多媒体资料包括课件、教学视频和在线教程等,以便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实验设备包括基于ARM的开发板和仿真器,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验证的机会。

arm课程设计有哪些

arm课程设计有哪些

arm课程设计有哪些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ARM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技术,培养学生对嵌入式系统的认识和开发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ARM体系结构的发展历程和各个版本的区别;(2)掌握ARM寄存器、指令集、程序流程控制等基本知识;(3)了解ARM编程接口和外设接口;(4)熟悉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流程。

2.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ARM指令编写简单的程序;(2)掌握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开发方法;(3)具备阅读和分析ARM相关文献的能力;(4)能够配合硬件工程师完成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调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敏感度和学习兴趣;(2)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ARM体系结构概述:ARM的发展历程、各个版本的区别、ARM内核架构;2.ARM寄存器及指令集:寄存器分类、指令集系统、程序流程控制指令;3.ARM编程接口:数据类型、寻址方式、中断处理;4.ARM外设接口:UART、GPIO、定时器等;5.嵌入式系统设计:硬件选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6.实际项目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项目中ARM内核的应用和解决方案。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ARM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技术;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ARM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使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ARM体系结构与编程技术》;2.参考书:国内外相关论文和书籍;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教程;4.实验设备:ARM开发板、编程器、仿真器等;5.网络资源:嵌入式相关论坛、博客、在线教程等。

《ARM体系结构与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ARM体系结构与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ARM体系结构与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B022310课程名称:ARM体系结构与程序设计英文名称:ARM Architecture and Programming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适用专业:通信工程(智能物联)课程类别:专业教育拓展课程课程总学时/学分:56/3.5(其中理论28学时,实验28学时)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1.了解本课程配套的STM32F107开发板的硬件结构,并能熟练搭建开发环境。

2.了解STM32F107的硬件资源,掌握STM32F107常用外设(GPIO、定时器、EXTI、USART、看门狗、DMA、ADC、DAC等)的功能和工作原理;能够对STM32F107的常用外设设计出较为完善的程序,并调试、运行。

3.能够使用μC/GUI设计出实用的嵌入式程序界面。

4.掌握STM32F107基于μC/OS-Ⅱ的程序设计方法。

5.能够从实际问题出发,从实际需求出发,综合利用所学知识,根据系统需求,设计出实用的应用程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重难点第一章概述(4学时)教学要求:1.了解ARM的含义和Cortex-M3的特点。

2.了解Cortex-M3的指令集。

3.理解STM32系列MCU的分类。

4.了解CMSIS的含义,掌握STM32固件库的结构与命名规则。

5.熟悉STM32F107的开发工具MDK-ARM。

教学重点:Cortex-M3的特点;STM32系列MCU的分类;STM32固件库的结构与命名规则;STM32F107的开发工具MDK-ARM。

教学难点:STM32固件库的结构;STM32固件库的命名规则。

[实验名称]建立基于STM32固件库的开发模板[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要求]1.掌握开发环境uVision4 IDE的使用方法。

2.掌握建立基于STM32固件库的开发模板的步骤。

arm排序课课程设计

arm排序课课程设计

arm排序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实现,包括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和插入排序等基本排序算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排序算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代码的执行效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编程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实现:介绍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和插入排序等基本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实现。

2.排序算法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排序算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序等。

3.排序算法的优化:介绍一些常用的排序算法优化技术,如交换排序、快速排序等。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讲授法:通过讲解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实现,让学生掌握排序算法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排序算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实验法:通过编写代码实现排序算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编程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材:选用合适的编程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2.多媒体资料:制作PPT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实现。

3.实验设备:提供计算机等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代码编写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编程作业,评估学生对排序算法的掌握情况。

3.考试:安排一次书面考试,测试学生对排序算法的原理、实现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安排,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时间。

2.教学时间: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3.教学地点:计算机实验室,以便学生进行代码编写和实验操作。

arm嵌入式课程设计

arm嵌入式课程设计

arm嵌入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ARM处理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其基本功能和应用领域;2. 学会使用ARM汇编语言进行编程,掌握基本的指令集和程序设计方法;3. 熟悉ARM嵌入式系统的硬件接口和软件架构,能够进行简单的系统设计与调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ARM嵌入式系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提高编程技能;3. 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嵌入式系统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嵌入式系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项目实践中相互支持、共同成长;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意识,注重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编程基础,对嵌入式系统有一定了解,具备初步的编程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项目驱动教学,以实践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ARM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 ARM处理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ARM汇编语言编程- 嵌入式系统硬件接口技术- 嵌入式系统软件架构与设计- 嵌入式系统项目实践与调试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周:ARM处理器结构与工作原理学习,了解CPU、内存、外设等基本组成部分;- 第二周:ARM汇编语言编程基础,掌握汇编指令、寄存器、程序流程控制等;- 第三周:嵌入式系统硬件接口技术,学习GPIO、中断、定时器等接口的使用;- 第四周:嵌入式系统软件架构与设计,了解Bootloader、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等;- 第五周:项目实践与调试,分组进行实际项目设计,进行系统调试与优化。

arm课程设计lcd控制器

arm课程设计lcd控制器

arm课程设计lcd控制器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ARM课程中LCD控制器的原理和应用。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LCD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使用LCD控制器进行简单的图形显示和文本输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LCD控制器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编程方法和应用实例。

首先,介绍LCD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包括液晶显示技术、LCD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驱动方式。

然后,讲解LCD控制器的结构特点,包括接口类型、指令集、寄存器定义等。

接下来,介绍LCD控制器的编程方法,包括初始化配置、图像显示、文本输出等。

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展示LCD控制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采用讲授法,向学生讲解LCD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

其次,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LCD控制器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接着,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场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LCD控制器的使用。

最后,采用实验法,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首先,教材《ARM嵌入式系统设计》和相关参考书,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

其次,多媒体资料,包括PPT课件、教学视频等,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

然后,实验设备,包括ARM开发板、LCD显示屏等,用于学生的动手实践。

最后,在线资源,如网络教程、论坛交流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

平时表现方面,将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记录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

作业方面,将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编程练习和项目设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对作业质量进行评估。

arm课程设计自动控制窗帘

arm课程设计自动控制窗帘

arm课程设计自动控制窗帘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窗帘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自动控制窗帘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2)掌握arm课程中与自动控制窗帘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3)了解自动控制窗帘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前景。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arm课程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自动控制窗帘系统;(2)能够对自动控制窗帘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提高系统性能;(3)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arm课程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敢于挑战自我,勇于尝试新事物;(3)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自动控制窗帘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设计方法和实现步骤。

具体内容如下:1.自动控制窗帘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2.arm课程中与自动控制窗帘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3.自动控制窗帘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步骤;4.自动控制窗帘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前景。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自动控制窗帘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和基本理论知识;2.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自动控制窗帘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步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自动控制窗帘案例,帮助学生了解自动控制窗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前景;4.实验法:让学生动手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自动控制窗帘系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自动控制窗帘相关章节;2.参考书:arm课程相关教材和资料;3.多媒体资料:自动控制窗帘的原理图、系统图和实际应用图片;4.实验设备:自动控制窗帘实验套件、编程软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程 设 计
课程设计名称: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
专 业 班 级
学 生 姓 名 :
学 号 :
指 导 教 师 :
课程设计时间:2012-12-16~2012-12-2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题 目
基于ARM的LCD显示屏驱动程序设计
课题性质
工程设计
课题来源
自拟课题
指导教师
1.
1.1
设计中软件主要用到了模型仿真软件Proteus和编译套件RVDS(RealView Development Suite),硬件主要采用了NXP公司的LPC2106微控制器。
1.1.1
Proteus软件是英国Labcenter electronics公司出版的EDA工具软件。它不仅具有 其它EDA工具软件的仿真功能,还能仿真单片机及外围器件。它是目前最好的仿真单片机 及外围器件的工具。虽然目前国内推广刚起步,但已受到单片机爱好者、从事单片机教学的教师、致力于单片机开发应用的科技工作者的青睐。Proteus是世界上著名的EDA工具(仿真软件),从原理图布图、代码调试到单片机与外围电路协同仿真,一键切换到PCB设计, 真正实现了从概念到产品的完整设计。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将电路仿真软件、PCB设计软件 和虚 拟模型 仿真软 件三合 一的 设计平 台,其处 理器 模型支 持8051 、HC11、 PIC10/12/16/18/24/30/DsPIC33、AVR、ARM、8086和MSP430等。在编译方面,它也支持IAR、Keil和MPLAB等多种编译器。
【4】 刘彦文.基于ARM7TDMI的S3C44B0X嵌入式微处理器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4
【5】 赵星寒 刘涛.从51到ARM—32 位嵌入式系统入门[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5.10
【6】 孟祥莲.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09
审查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4)RVISS:是指令集仿真器,支持外设虚拟,可以使软件开发和硬件开发同步进行,同时可以分析代码性能,加快软件开发速度。
RVDS具有代码小执行效率高、支持Linux操作系统、调试功能强大、可虚拟外设等优点,同时还具有内容丰富的在线文档。
1.1.3
LPC2106/2105/2104 包含一个支持仿真的ARM7TDMI-S CPU、与片内存储器控制器接口的 ARM7 局部总线、与中断控制器接口的AMBA高性能总线(AHB)和连接片内外设功能的VLSI 外设总线(VPB ,ARMAMBA 总线的兼容超集)。LPC2106/2105/2104 将ARM7TDMI-S配置为小 端(little-endian)字节顺序。
RVDS包含有四个模块:
(1)IDE:RVDS中集成了Eclipse IDE,用于代码的编辑和管理。支持语句高亮和多颜色 显示,以工程的方式管理代码,支持第三方Eclipse功能插件。
(2)RVCT:RVCT是业界最优秀的编译器,支持全系列的ARM和XSCALE架构,支持汇编、C 和C++。
(3)RVD:是RVDS中的调试软件,功能强大,支持Flash烧写和多核调试,支持多种调试手段,快速错误定位。
同组姓名
主要内容
基于ARM芯片在protues下完成对LCD显示屏的驱动程序设计。运 用Keil编译C语言,连接生成Hex文件和Axf文件。使用PROTEUS 7.8SP2仿真,选用ARM7 LPC2106芯片和LCD1602,导入 Hex或文件, 然后进行软件仿真调试。
任务要求
(1)按设计指标进行电路设计
在Proteus 绘制好原理图后,调入已编译好的目标代码文件:*.hex(或者*.axf),可以在Proteus 的原理图中看到模拟的实物运行状态和过程。Proteus不仅可将许多单片 机实例功能形象化,也可将许多单片机实例运行过程形象化。前者可在相当程度上得到实 物演示实验的效果,后者则是实物演示实验难以达到的效果。它的元器件、连接线路等却 和传统的单片机实验硬件高度对应。这在相当程度上替代了传统的单片机实验教学的功 能,例:元器件选择、电路连接、电路检测、电路修改、软件调试、运行结果等。
1.1.2
RealView Development Suite(RVDS)是ARM公司继SDT与ADS1.2之后主推的新一代开发 工具。RVDS集成的RVCT是业内公认的能够支持所有ARM处理器,并提供最好的执行性能的编 译器。RealView Developer Suite支持所有ARM系列核心,并与众多第三方实时操作系统 及工具商合作简化开发流程。
通过Proteus模拟ARM7芯片设计,可以增强我们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信息检索的能力以及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时俱进知识的能力。同时,使我们深刻学习了ARM的相关知识,增强对实际电路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运用Keil编译C语言,连接生成Hex文件和Axf文件。使用PROTEUS 7.8SP2仿真, 选用ARM7 LPC2106芯片和LCD1602,导入 Hex或文件,然后进行软件仿真调试。
说明:本表由指导教师填写,由教研室主任审核后下达给选题学生,装订在设计(论文)首页
前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及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嵌入式技术日渐普及,在通讯、网 络、工控、医疗、电子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嵌入式系统无疑成为当前最热门 最有发展前途的IT应用领域之一。
液晶显示器以其微功耗、体积小、显示内容丰富、超薄轻巧的诸多优点,在袖珍式仪 表和低功耗应用系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显示器同步显示元器件的状态可以更 深刻地理解控制的原理。
(2)制作符合设计指标的硬件电路。
(3)分模块编写程序代码,并下载验证
(4)将各模块代码整合,汇总并下载验证
(5)对设计进行分析总结,提交纸质版报告
参考文献
【1】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宋春荣.通用集成电路速查手册[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3】桑楠.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开发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