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理学课堂讨论
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几点建议

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几点建议1. 引言1.1 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的重要性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医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可以深入了解人体各个系统的构成和运作原理,为日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从而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和医学专业水平。
通过深入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医学知识的脉络和内在联系,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不仅是医学生必经之路,更是我们成为优秀医疗人才的关键一步。
只有深入掌握了这门课程,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医学事业贡献力量。
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门课程,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1.2 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的难点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医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但同时也是一个相对复杂和难以理解的学科。
学生们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常常会遇到以下几个难点:1. 大量知识点:《人体解剖生理学》涉及到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非常繁杂。
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同时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联与互动。
2. 抽象概念:人体解剖生理学涉及到许多抽象的概念,如细胞结构、神经传导、激素调节等。
这些概念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才能够理解和应用。
3. 实践性差:相较于其他学科,人体解剖生理学更注重实践操作和观察。
学生只是通过书本知识来学习,往往难以形成对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直观感受,导致理解不够深刻。
4. 知识点相互关联性复杂:《人体解剖生理学》中的知识点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关联的。
学生需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将不同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与联想,才能够真正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
解剖教学实践体会(3篇)

第1篇作为一名医学生,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基础课程。
通过对人体结构的深入学习,我们不仅能够掌握医学知识,更能培养出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践技能。
在解剖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对生命奥秘的敬畏之情。
以下是我对解剖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1. 理论与实践的互补性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基础,而实践操作则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关键。
在解剖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学习人体结构的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例如,在学习骨骼系统时,通过观察骨骼标本,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骨骼的形态、结构及功能;而在进行关节解剖时,通过动手操作,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关节的构造和运动原理。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深入。
2. 培养实践技能解剖教学实践不仅有助于我们掌握人体结构知识,还能培养我们的实践技能。
在解剖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使用解剖工具,掌握解剖技巧,提高手术操作能力。
此外,实践操作还能锻炼我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动手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解剖教学实践中的感悟1. 敬畏生命解剖教学实践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脆弱与宝贵。
在解剖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真实的人体,这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在眼前变成了冰冷的标本。
这让我更加珍惜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
2. 培养科学态度解剖教学实践要求我们严谨、细致、耐心。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观察每一个细节。
这种科学态度不仅有助于我们掌握解剖知识,还能培养我们的职业道德。
3.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解剖教学实践往往需要多人协作完成。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与同学沟通、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4. 激发学习兴趣解剖教学实践让我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人体结构的奇妙之处,这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心理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探析

心理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探析
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是心理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提供了一
种通过了解人体的最基本结构和功能手段来更深入地了解精神和情绪功能的有效方法。
本
文旨在探讨心理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以期获得更有效的
教学成效。
首先,心理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在心理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悉人体解剖,同时也能够使他们更直观理解人体生理机制,进而更深
入地理解精神和情绪的机制,有助于更好地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心理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对学习心理学也有积极的作用,包括运用
生理学为心理学介绍特质和行为科学知识及其方法,让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心理学。
此外,老师还可以利用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介绍神经生理学和脑相关信息处理机制等,为学
生提供全面深入的认识。
最后,心理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
它可以利用实验
室实验、课堂讨论、视频讲解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理解和学习生理
学专业的知识,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心理学的理解和掌握。
综上所述,心理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在心理学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教师应该根据
学生的年龄和水平选择合适的实验,有效利用实验室实验和课堂讨论等手段,提高实验教
学的质量,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体验,促进学习者更深入地理解心理学知识,实现更
好的教学效果。
生物科学教案-人体解剖与生理学

难点
理解人体解剖结构及其功 能
掌握生理学基本概念和原 理
理解生理学与解剖学的关 系
掌握生理学实验方法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能
运用生理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
06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入人体解剖与生理学的概念 和重要性
介绍人体解剖与生理学的基本 知识和原理
引导学生思考人体解剖与生理 学的实际应用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探索欲望
生理学基础知识
生理学定义:研究人体生 理功能的科学
生理学研究方法:实验、 观察、测量等
生理学主要内容:细胞生 理、组织生理、器官生理、
系统生理等
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生 理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
为医学提供理论支持
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
神经系统:控制 和调节人体活动
循环系统:运输氧 气和营养物质,排 出二氧化碳和废物
呼吸系统:吸入氧 气,排出二氧化碳
和水
消化系统:消化食 物,吸收营养物质
泌尿系统:排出体 内多余的水分和废
物
生殖系统:产生生 殖细胞,繁殖后代
04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
讲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学的 基本概念和原理
介绍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
讲解人体各系统的生理机 制和相互作用
结合实例,分析人体生理 现象和病理变化
讲授新课
引入新课:通过 提问、案例等方 式引入新课内容
讲解新课:详细 讲解新课内容, 包括人体解剖、 生理学等知识点
互动环节:通过 提问、讨论等方 式与学生互动, 加深对新课内容
的理解
总结新课:总结 新课内容,强调 重点和难点,布 置作业或思考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一、课程介绍1.1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1.2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为后续医学课程打下基础。
1.3 适用对象:医学院校学生二、教学内容2.1 教学大纲:第一部分:绪论1.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2.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发展简史第二部分:运动系统1. 骨骼系统2. 肌肉系统第三部分:神经系统1. 脑2. 脊髓3. 神经系统周围部分第四部分:内分泌系统1. 内分泌腺2. 激素的作用第五部分:血液循环系统1. 心脏2. 血管3. 血液第六部分:呼吸系统1. 呼吸道2. 肺第七部分:消化系统1. 口腔2. 食管3. 胃4. 小肠5. 大肠6. 肝、胆、胰第八部分:泌尿系统1. 肾2. 输尿管3. 膀胱4. 尿道第九部分:生殖系统1. 男性生殖系统2. 女性生殖系统第十部分:感官系统1. 视觉器官2. 听觉器官3. 嗅觉器官第十一部分: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调节1. 神经系统调节2. 内分泌系统调节第十二部分:局部解剖与器官移植1. 局部解剖2. 器官移植第十三部分:衰老与死亡1. 衰老2. 死亡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难点: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节机制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知识。
3.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人体各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4.2 考试成绩: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
5.2 辅助教材:如解剖图谱、生理实验指导等。
5.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5.4 实验室资源: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
六、教学安排6.1 课时安排:共计64课时,其中理论课48课时,实验课16课时。
提高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效果的思考与体会

提高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效果的思考与体会口腔解剖生理学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是理论课程的重要支撑,通过开展灵活多样、具有实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团队协作的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口腔医学人才。
标签: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效果;思考;体会1 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对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口腔解剖生理学(or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是一门以研究口腔、颅、颌面、颈部诸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口腔医学基础课程,是口腔基础医学与口腔临床医学联系的纽带。
重点讲解牙体解剖生理、颌面部骨口颌面颈部肌肉、血管、淋巴、神经的分布和走向,由于其目的在于阐述口腔、颅、颌、面、颈部的層次和器官形态,辨识其结构特点及毗邻关系,掌握其功能活动原理、发生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紧密的联系临床实践,故给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
然而,学院为了推行教学改革,近些年将此课程的课时数下调,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只能挑重点章节讲解,有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加快语数,这样便造成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知识点了解的不全面,理解的不够透彻,有些前沿的知识接触不到。
1.2对口腔解剖生理学知识点讲解的抽象,不易理解我国目前传统的医学教育依然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一些知识点只能通过语言描述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缺乏三维立体的空间感,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到老师所传达的具体含义,这对于解剖学教学来说一直是一个有待突破的瓶颈。
例如在讲解三叉神经的分支和分布时,由于其走形复杂,毗邻关系众多,管辖的范围难以界定,老师讲解过程中费时、费力,导致学生在听老师讲解完了也是晦涩难懂,不知其所以然,失去了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1.3学生缺乏综合运用口腔生理解剖学知识的能力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在听老师讲授完知识点以后,不能及时的巩固复习,对课堂上不懂得知识点不加以思考或者羞与向同学们请教,向老师咨询不方便。
浅谈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现在人体解剖生 理学理论 内容丰 富 , 概念 较多 , 且各
2 .对 立 统 一观 点 。 个 观 点 是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的 这 章节 、 系统 之间联系 密切 , 各 各种理论 概念抽象又复 核心 ,它对 于指导 我们学 习人体 解剖生理学极其重 杂, 尤其是机 能变化复杂多 变。 其次表 现在人体解剖 要 。 在人体 的生命 活动 过程 中 , 多现象 是对立 的 , 许
生理学 涉及 的学科较 多 , 它不仅 与遗传学 、 分子生物 但 实质 上是统一的 。 学 和生 物化学等 医学基 础课有着密切联 系 ,而且与 3 .动态平衡观 点。 机体 不断更新 , 但机体各部分 力学 、 热力学 、 流体力 学 、 电子学 、 声学 、 光学 、 高等数 的成 分及其含量却维 持相对稳定 ,这种 稳定不是静 学 和化学等 自然科学密切 相关 。 因此 , 只有 打下坚实 止不变 的稳 定 , 而是动态 中的稳定 。
一
、
深 刻 认 识 人 体 解 剖 生理 学 学科 特 点
人 体解剖生理学 的任务是研究构 成人体 的各 系 在临床各种疾病 的发病机制 、 诊断和治疗 方面 , 起着
统、 器官和细胞 的正常结构 和功 能活动过程 , 特别是 重 要 作 用 。 各种 生命 活动 、功能表 现的 内部机制 ,研 究不 同细 三 、 树 立 正 确 的 观 点 胞、 器官系统之 间如 何相互作用 , 从而使人 体成为一 1 .整体观点。 人体 内有许多器 官系统 , 它们各有 个整体 , 来适应环境 的变化 。 体解剖生理 学是一 门 其机能 , 人 但它们 的活动不是各 自独立 的, 而是 相互协 理论性极强 的基 础学科 , 别于其他 基础课 。 先表 调相互配合 , 有 首 以适应机体的需要 。
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几点建议

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几点建议《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医学生和生物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一门课程。
它涵盖了人体各个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提供了对疾病和生理过程的深入理解。
下面是一些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建议,帮助您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1. 学习前先预习在上课前,先对拟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
这样你可以更快速地理解授课教师的讲解,抓住课堂要点。
预习的方式可以为:先预习目录,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解;浏览一下主题阅读,大致了解文章的三级结构;理解常用词汇及其定义。
2. 学习过程中多看图多画图解剖生理学课本里有很多插图,学习的过程中要多看图多画图。
因为“形象”比“抽象”容易被人头脑所记住。
同时画图不仅能够帮助你理解课本里的文字,还能帮助你记忆和理解这些概念。
当你手画出人体各个系统的部分时,你的大脑会更好地记忆并理解这些概念。
3. 精细阅读,练习冥想精细阅读,慢慢理解课本里的文字和概念。
这样能够帮助你快速地理解和记忆课堂讲解。
练习冥想,让自己的大脑更容易接受吸收更多的知识。
可以选择在学习前,做一些冥想练习,让自己的大脑更加专注,更加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4. 与同学互相讨论,组织小组学习与同学互相讨论,相互帮助,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堂讲解。
同时也可以组织小组学习,一起探讨和解决问题。
在小组学习中,你可以听到不同的观点和思路,这有助于你的思维灵活性,进而促进你的理解和学习。
5. 多做习题,测试自己的理解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做习题来测试自己的理解。
做习题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且更好地应用知识点。
在做习题时,也可以帮助你发现自己在哪些地方有所欠缺,并有针对性地补充和弥补。
总之,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只要你遵守上面的建议,学习这门课程并不会那么困难。
记得做好笔记,多看图多画图,与同学互相讨论,组织小组学习,多做习题,测试自己的理解,这样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课程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rdiac output
概念:通常所称心输出量,一般都是指每分心输出量, 即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总量(左右心室的输出量 基本相等)。为了便于在不同个体之间进行比较。一般 多采用空腹和静息时每一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心输出 量即心指数为指标(升/分/平方米)
作用:评价循环系统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标,在很大程度 上是和全身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率相适应
简述含氮类激素和类固醇类激素的作用机制
含氮激素作用在靶细胞表面,并不进入细胞内部,而是与细胞膜表面特异的受体结 合.这种结合使腺苷酸环化酶激活产生cAMP(一种第二信使),cAMP再去激活细胞内的 一些特定系列的酶,从而引起各种生理效应. 固醇激素由于是脂溶性的小分子.能直接进入靶细胞,与靶细胞的细胞质中的受体 分子结合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穿过核膜进入核内,与染色质上的一种 酸性蛋白质相互作用,促进DNA样板转录相应的mRNA.mRNA扩散出核膜进入细胞质,导 致某种蛋白质(酶)的合成,从而引起这种激素的生理效应.
二、问答题
动脉血压是怎样形成的?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
(1)动脉血压的形成有赖于心射血和外周阻力(主要是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 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心每收缩一次,即有一定量的血液由心室射入大动脉,同时也有 一定量的血液由大动脉流至外周。但是,由于存在外周阻力,在心缩期内,只有大约1/3 的血液流至外周,其余2/3被贮存在大动脉内,结果大动脉内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加 大,从而形成较高的动脉血压。由于大动脉管壁具有弹性,所以当大动脉内血量增加时, 迫使大动脉被动扩张,这样,心室收缩作功所提供的能量,除推动血液流动和升高血压 外,还有一部分转化为弹性势能贮存在大动脉管壁之中。心室舒张时,射血停止,动脉 血压下降,被扩张的大动脉管壁发生弹性回缩,将在心缩期内贮存的弹性势能释放出来, 转换为动能,推动血液继续流向外周,并使动脉血压在心舒期内仍能维持一定高度。同 时也可以看出,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在动脉血压形成中起缓冲作用。
三、分析思考题
试述如何将生理学原理及研究 方法应用于药物的研发?
人体生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关于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任何理论和假设,都只能从 实际观察中来,而且必须通过设计完善的实验来检验、修正和发展。所以,生物学 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进行实验。人体功能活动特征和变化以及人体与环境的关、各功 能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都是研究人体生理学的主要着眼点
影响因素:取决于心率和搏出量,体液因素(某些激素 和若干血管活性物质)也会产生影响
hormone
概念: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 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作为信 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 作用的物质称为激素。 分类:激素按化学结构大体分为四 类:类固醇、氨基酸衍生物、肽与 蛋白质、脂肪酸衍生物 作用机制:被靶细胞的相关受体识 别与结合,再产生一系列过程
血液中O2和CO2的运输形式及影响因素有哪些?
(1)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两种,即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O2 物理溶解量很少(1.5%)化学结合以 HbO2(O2在红细胞内和Hb结合而成) 的形式运输(98.5%);CO2在血浆中溶解量较大(6%)化学结合形式有两 种:① HCO3ˉ形式,这种形式大部分在血浆中(87%)②氨基甲酸血红蛋 白(HbNHCOOH)形式,是CO2在红细胞中与Hb结合而成(7%)。
试述胸膜腔内负压的形成和生理意义
形成:呼吸过程中肺能随胸廓的扩张而扩张,是因为在肺和胸廓之间有一密闭的胸膜腔, 其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故称为胸膜腔内负压。胸膜腔内负压的形成与肺和胸廓的自然 容积不同有关.胸廓的自然容积大于肺的自然容积.因为两层胸膜紧紧贴在一起,所以从 胎儿出生后第一次呼吸开始,肺即被牵引而始终处于扩张状态.由此,胸膜腔便受到两种 力的作用,一是使肺泡扩张的肺内压,二是使肺泡缩小的肺回缩压,胸膜腔内压就是这两 种方向相反的力的代数和,即: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压).在呼吸过程中,肺始 终处于被扩张状态而总是倾向于回缩.因此,在平静呼吸时,胸膜腔内压总是保持负值。 生理意义:胸膜腔内负压是由肺的弹性回缩力所产生,其大小随呼吸深度而变化。 破坏胸膜腔的密闭性,胸腔内负压消失,造成肺不扩张,引起呼吸困难。
①有效不应期。从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开始到3期复 极化至-60mV这段时期内,给予任何刺激心肌细胞均 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称为有效不应期。它包括绝对 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两部分。绝对不应期是指从0期 去极开始到3期复极化至-55mV这段时期,无论用多 强的刺激,心肌均不产生反应,此期。心肌的兴奋 性已降低到零。局部反应期是指从复极化的 -55~60mV这段时期,因Na+通道刚开始复活,如给子较强 的刺激,可产生局部去极化,但仍不能产生扩布性 兴奋,此期,心肌兴奋性稍有恢复。②相对不应期。 从复极化-60~-80mV这段时期,若给予阈上刺激, 可使膜产生动作电位,这一段时间称为相对不应期。 此期,心肌的兴奋性已逐渐恢复。但仍低于正常水 平。③超常期。在复极化完毕之前,即膜电位从80mV恢复到-90mV这段时期。用阈下刺激即可产生动 作电位,此时。膜电位接近阈电位。故引起兴奋所 需的阈值较低,即兴奋性高于正常,称为超常期。 复极化完毕。膜电位恢复到静息水平。兴奋性也恢 复到正常状态。
Permissive action
概念:一般指的是激素的允许作用。是指有些激素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器官、 组织或细胞而产生生理作用,但是它的存在却为另一种激素的生理学效应 创造了条件(即对另一激素起支持作用)这一生理现象 举例:糖皮质激素本身对血管平滑肌没有收缩作用,但可增强儿茶酚胺的 血管收缩作用和胰高血糖素的血糖升高作用;孕激素的生物作用需要雌激 素的存在等
(2)①每搏输出量②心率③外周阻力④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⑤大动脉管壁的弹 性
何谓通气/血流比值?通气/血流比值正常、增大或减小各有何意义?
(1)通气(VA)/血流(Q)比值,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 的比值(正常成人安静状态VA/Q≈0.84)。
(2)通气/血流比值正常,气体交换效率最高;VA/Q比值增大,说明通气过剩或 血流不足,前者形成无效通气,白白损耗呼吸功,毫无增氧之效(因血红蛋白不 能过饱和),后者导致血液不能携带足够氧,造成低氧血症;VA/Q比值减小,多 由于肺泡通气量减少,此时呈现通气功能障碍,不但造成低氧血症,还出现二氧 化碳潴留,引起高碳酸血症。VA/Q增大或减小,都妨碍了有效的气体交换,可导 致血液缺O2或CO2潴留(主要是血液缺O2)。
本次讨论结束,谢谢欣赏
vital capacity(VC)
概念: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重要性:1、肺活量能够显示一个人的心肺功能, 肺活量, 器官老化也会随之加速,进而加速人体老化。 提高方法:1、坚持体育锻炼(如长跑、游泳),则 可以明显提高心肺功能,减缓人体衰老。 2、长期坚持抬头挺胸直腰的正确姿势, 肺活量可增加5%~20% 3、每天做两次扩胸和胸部伸展动作50次, 最好每天起床后和临睡前进行 4、一些水果也能帮助提高肺部呼吸能力, 如苹果、西红柿、香蕉
anatomical dead space
概念:解剖无效腔是指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在口或鼻与呼吸性细支气管 之间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故将这部分呼吸道的容 积称为解剖无效腔。 具体解释:解剖无效腔包括从口、鼻至细支气管的整个呼吸道,既无呼吸上皮, 又无肺循环血液供应,不能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交换。每次吸气时,首先进入 肺泡的是上次呼气之末存在呼吸道内的肺泡气,然后才是新吸入的空气;每次呼 气时,首先呼出的是上次呼气之末充盈于呼吸道内的吸入气,然后才是肺泡气。 因此,每次呼吸中最后吸入的充盈于呼吸道的这部分气体,恰是最先呼出的、未 与肺泡气混合、未参与气体交换的气体,其量为解剖无效腔的容量。成年男性解 剖无效腔气量约128毫升,女性约120毫升。 *相关内容:人体直立时,有一部分肺泡常得不到血液供应(如肺泡顶部),以 致有气体也不能起交换作用,称为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合称生理无效腔。
(2)PH、PCO2和温度、2,3-二磷酸甘油酸、CO等
简述心肌在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及特点
概述:心肌细胞在受到刺激而发生兴奋的过程中,其兴奋性会 发生周期性变化,即经过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而后 恢复到正常。
特点:有效不应期长,相当于 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因此 心肌不会出现强直收缩
解剖生理学课堂讨论
生物医学工程1401
一、名词解释
homologous chromosomes 减数分裂 概念:同源染色体是有丝分裂中 期看到的长度和着丝点位置相同 的两个染色体(形态、结构基本 相同),或减数分裂时看到的两 两配对的染色体。 有关知识: 1、发现于二倍体生物细胞。 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 体时期中彼此联会,并分开到 不同的生殖细胞(即精子、卵 细胞)。 3、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一个来 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