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期末总结复习题汇总
动物营养学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 干物质(dry matter,DM)除去初水分和吸附水的饲料成为绝干饲料,杨嫩中绝干饲料的含量称为干物质。
2 采食量(feed intake,FI)动物在一定时间内才是饲料的质量,一般以日采食量表示,即动物在24h内采食饲料的质量。
3 自由采食量(voluntarry feed intake,VIF)是指动物在充分接触饲料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采食饲料的数量,或称随意采食量。
4 标准采食量(standard feed intake,SFI)是根据动物饲养标准推荐的采食量,又称为采食量定额。
5 消化(digestion)是指饲料在消化道内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作用,把结构复杂、难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6 总能(gross energy,GE)是饲料被完全氧化所释放的能量。
7 净能(net energy,EG)净能等于代谢能减去热增耗、发酵产热或与绝食动物相比的其他产热。
饲料NE就是指动物用于维持和生产的那部分能量。
8 热增耗(HI)也称体增热、特殊动力学作用或食后增热。
来源于饲料营养物质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和代谢所消耗的能量产热,是采食后体热差。
9 能量利用总效率(gross efficiency)是指产品能值和采食饲料的有效能值的比值,私聊的有效能包括消化能、代谢能、净能,不同动物用不同的有效能形式计算能量利用总效率。
10能量利用净效率(net efficiency)是指产品能治与扣除维持需要之外采食的能值的百分比。
它受采食水平的影响较小,而更多的收动物遗传能力的影响。
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s,EFA)是指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粮供给,在体内具有明确的生理作用对机体的生长和健康不可缺少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11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s,CLA)是一组亚油酸的异构体,是一类具有共轭双键的十八碳双烯酸的位置和几何异构体的总成。
动物营养复习题1-13.16-20

考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25分、单项选择题10分、多项选择题15分、判断改错题10、问答题和论述题40。
一、名词解释
动物营养: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称为动物营养,动物营养是动物生存与生产的物质基础。
动物营养学:是一门阐述营养物质摄入与生命活动之间的科学,是现代动物生产、饲料工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必不可少的一门科学。
饲养标准:根据大量饲养试验结果和动物实际生产的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定额做出的规定,这种体系的营养定额规定称为饲养标准。
维持:动物即不生产产品,又不提供劳役,所需养分仅能维持健康和体重的恒定,即维持体组织的动态平衡。
维持需要:动物处于维持状态下对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的需要。
内源尿氮:指动物在维持生存过程中,必须的最低限度的体蛋白净分解经尿中排出的氮。
理想蛋白质的实质:是将动物所需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作为评定饲料蛋白质质量的标准,并将其用于评定动物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给2分)
氨基酸平衡:是指饲粮中各种氨基酸在数量上和比例上同动物特定需要相符,即供给与需要之间是平衡的。一般是指与最佳生产水平的需要量相平衡。
氨基酸的消化率:是指日粮中可消化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百分比。
答:相同点:(1)消化的方式:化学消化
(2)部位:小肠
(3)消化产物:水、二氧化碳和尿素
(4)主要消化酶:胰蛋白酶
不同点:(1)吸收的部位:单胃动物主要在主要在小肠2/3的部位进行,反刍动物主要在瘤胃
(2)吸收方式:单胃动物主要是主动运输,反刍动物主要是胞吞作用
(3)主要形态:单胃动物后的主要形态是氨基酸,反刍动物吸收的主要形态是二肽、三肽、微生物蛋白质
动物营养学总复习

绪论1.动物生产的本质及其与植物生产的关系?2.动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3.动物营养学的相关学科?4.名词:营养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常用饲料干物质的化学成分?2.饲料营养物质的功能?3.动植物化学组成的差异?4.名词:饲料营养物质或营养素或养分初水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 NDF ADF CP CF CA EE NFE NPN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1.饲料的消化方式对各种动物的营养有何不同影响?2.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消化的利与弊?3.饲料矿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是否反映其利用?4.影响消化率的因素?5.饲料抗营养因子的种类及其对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6.饲料加工调制的营养学意义?7.名词:饲料的可消化性动物的消化力消化率饲料抗营养因子第三章水的营养1.动物机体水的来源与流失?2.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3.动物生产对水的供给有何要求?第四章蛋白质营养1.组成动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及其特点?2.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的异同?3.影响非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4.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的瘤胃降解?5.影响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因素?6.影响反刍动物对含氮化合物消化吸收的因素?7.蛋白质质量的评定方法?8.为什么说反刍动物蛋白质质量评定体系的核心是测定饲料蛋白质的瘤胃降解率?9.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型的建立及其理论意义?10.饲粮氨基酸的数量和比例对饲粮蛋白质质量有何影响?解决饲粮氨基酸平衡的方法?11.反刍动物利用尿素等NPN的机理?12.合理使用尿素应考虑哪些因素,如何确定尿素的用量?13.对于单胃动物,日粮蛋白质消化率和利用率通常呈正相关关系,而对于反刍动物,日粮蛋白质消化率有时则不能反映蛋白质的利用率,为什么?14.小肽的营养作用?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对小肽利用的异同点?15.名词:瘤胃氮素循环 RDP UDP 蛋白质的热损害酸性洗涤不溶氮 ADIN 蛋白质的周转代谢必需氨基酸 EAA NEAA 限制性氨基酸 BV NPU EAAI 可消化氨基酸可利用氨基酸有效氨基酸理想蛋白质氨基酸缺乏氨基酸互补氨基酸拮抗饲粮氨基酸平衡第五章碳水化合物1.非淀粉多糖与动物营养?2.化学益生素及其营养学作用?3.猪、禽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特点?4.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特点?5.从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瘤胃消化解释饲粮中粗饲料比例越高,饲料能量利用率越低的现象。
动物营养学期末总结复习题汇总分解

动物营养学复习题1、营养: 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2、营养学: 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
3、动物营养学: 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4、动植物体组成成分比较(1)元素比较1)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差异大;2)元素含量规律异同•相同:均以氧最多、碳氢次之,其他少•不同:植物含钾高,含钠低–动物含钠高,含钾低–动物含钙、磷高于植物3)元素含量的变异情况动物的元素含量变异小,植物的变异大。
(2)化合物组成比较1)动植物的化合物有三类:第一类是构成机体组织的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和矿物质;第二类是合成或分解的中间产物,如氨基酸、脂肪酸、甘油、氨、尿素、肌酸等;第三类是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激素、维生素和抗体等。
2)动植物水分含量最高,植物变异大于动物;3)植物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动物无;4)植物能量储备为淀粉,含量高;动物为脂肪,碳水化合物少(<1%),主要是糖原和少量葡萄糖;5)植物除含真蛋白外,含有较多的氨化物;动物主要是真蛋白及少量游离AA,无其他氨化物;动物蛋白质含量高, 变异小,品质也优于植物;6)植物除含真脂肪外,还有其他脂溶性物质,如脂肪酸、色素蜡质;动物主要是真脂肪、脂肪酸及脂溶性V;动物脂肪含量高于除油料作物外的植物。
5、粗蛋白质:饲料中一切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6、粗纤维(Crude Fiber,缩写CF):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成分。
7、消化方式(1)物理性消化:主要靠动物口腔内牙齿和消化道管壁的肌肉运动把饲料撕碎、磨烂、压扁,有利于在消化道内形成多水的食糜,为胃肠中其他形式的消化作准备。
(2)化学性消化:主要是酶的消化。
(3)微生物消化:瘤胃微生物、盲肠与结肠微生物8、消化后养分的吸收主要吸收方式:(1)被动吸收——被动转运,由高浓度梯度至低浓度,主要养分如短链脂肪酸、水溶性维生素、各种离子等;(2)主动转运——逆浓度梯度进行、耗能,主要养分单糖、AA等;(3)胞饮吸收——细胞直接吞噬某些大分子物质和离子,特别对幼龄动物(免疫球蛋白的吸收)。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复习内容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复习内容试题类型一、名词解释(20分)二、填空或选择题(30分)三、简答题(30分)四、问答题(20分)第一章1、营养物质,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分为哪几类?试解释它们的概念。
营养物质:饲料中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营养物质,简称养分或营养素。
总水分:自由水与结合水之和。
初水:即自由水、游离水、原始水分。
新鲜饲料在60-70℃烘箱中烘一定时间,室温恒重,所失重量即为初水。
吸附水:即结合水、束缚水。
风干饲料在100-105℃烘箱中烘一定时间,干燥器冷却恒重,所失重量即为吸附水。
粗灰分:饲料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有机物全部燃烧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粗蛋白CP:饲料样品中中所有含氮物质的总和。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测出样品含氮量后,再乘以6.25即为粗蛋白含量。
粗脂肪EE:饲料样品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采用乙醚来浸提样品的所得产品,也称乙醚浸出物。
粗纤维CF: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成分。
评定饲草中纤维类物质的指标: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无氮浸出物NFE:即不含氮的一类浸出物,也称可溶性碳水化合物:NEF = 100%-(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2、比较动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组成的差异。
元素组成差异:所含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略有差异。
化合物组成差异:①碳水化合物:是植物的结构物质和储备物质,动物含量较低。
②蛋白质:是动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含量多,植物因种类不同所含不同。
③脂类:动物的储能物质,一般植物含量低。
④水分与灰分:植物体的水分含量变异范围很大,而成年动物体内水分含量相对稳定;动物体内灰分含量比植物体内高。
第二章1、简述动物主要的消化方式和吸收方式消化方式:物理性消化:通过采食、咀嚼和胃肠运动,将食物磨碎、混合和推动食物后移,最后将消化残渣排除体外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道所分泌的各种消化酶或饲料中含有的消化酶对饲料进行分解的过程。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及经典期末试题和答案

绪论★ 1、名词解释: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具有类似化学性质的物质统称为营养物质(nutrients),亦称为养分或营养素。
营养:是动物摄取、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产品的全部过程。
营养学: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
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饲料: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可称为饲料饲料的营养价值;饲料或养分完成一定营养或营养生理功能的能力大小。
★ 2、试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答:总体目标:通过研究,揭示养分利用的定性定量规律,形成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动物产品的高效生产、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的长期维护的动物营养科学指南,使动物生产在土壤----植物----动物----人食物链中与其他要素协调发展,为维持食物链的高效运转发挥积极作用。
任务:(1)确定必需营养素、研究其理化特性和营养生理作用;(2)研究必需营养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调节机制;(3)研究营养摄入与动物健康、动物体内外环境间的关系;(4)研究提高动物对饲料利用率的原理与方法;(5)制定动物的适宜养分需要量;(6)探索或改进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新方法或新手段(饲料营养价值评定、营养需要量)。
★3、简述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地位。
答:(1)保障动物健康(2)提高生产水平与50年前比较,现代动物的生产水平提高了80-200%。
其中,营养的贡献率占50-70%。
(3)改善产品质量(4)降低生产成本动物生产的总成本中,饲料成本占50-80% (5)保护生态环境★4学习动物营养学的意义答:(1)研究养分的摄入与动物健康和高效生产的定性定量规律,可为动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维持动物生产的高效进行。
(2)有助于揭示动物生命活动的本质、动物与人及环境的互作关系,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动物营养与饲料复习题

动物营养与饲料复习题一、单选题1. 动物营养中,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是作为:A. 能量来源B. 组织构建C. 维生素D. 矿物质2. 以下哪种维生素是脂溶性的?A. 维生素BB. 维生素CC. 维生素DD. 维生素E3. 饲料中的粗纤维主要来源于:A. 谷物B. 豆类C. 蔬菜D. 饲料添加剂4. 动物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饲料的口感B. 促进动物生长C. 预防疾病D. 改善饲料的外观5. 动物营养中,能量的单位通常是:A. 卡路里B. 焦耳C. 千卡D. 千焦二、多选题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率?A. 饲料的加工方式B. 动物的年龄C. 饲料的储存条件D. 动物的健康状况2. 动物饲料中常见的能量饲料包括:A. 玉米B. 豆粕C. 鱼粉D. 菜籽粕3. 以下哪些是动物营养中必需氨基酸?A. 赖氨酸B. 精氨酸C. 蛋氨酸D. 色氨酸4. 动物饲料添加剂的主要作用包括:A. 促进动物生长B. 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C. 增加饲料的适口性D. 提高饲料的保存期限5. 动物营养中,以下哪些是必需脂肪酸?A. ω-3脂肪酸B. ω-6脂肪酸C. ω-9脂肪酸D. ω-1脂肪酸三、判断题1. 所有动物都需要从饲料中获取维生素和矿物质。
(对/错)2. 饲料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动物的消化酶完全分解为氨基酸。
(对/错)3. 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可以完全替代天然饲料中的营养成分。
(对/错)4.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率与其饲料的纤维含量成正比。
(对/错)5. 动物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越高,其营养价值就越高。
(对/错)四、简答题1. 简述动物营养中蛋白质的主要功能。
2. 描述动物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性。
3. 解释为什么动物饲料中需要添加微量元素。
4. 讨论饲料添加剂在现代动物饲养中的作用。
5. 分析动物饲料中粗纤维对动物消化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某养殖场发现其饲养的鸡只生长缓慢,羽毛脱落,且有部分鸡只出现腿部无力的现象。
(完整版)动物营养学复习真题

(完整版)动物营养学复习真题动物营养学复习题(仅供参考)名词解释部分1、概率养分分:国际上采用德国提出的将饲料养分分为六大类(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的常规饲料分析方案。
2、瘤胃降解蛋白:进入瘤胃的饲料蛋白质经微生物作用降解成肽和氨基酸。
3、非必需氨基酸:可不由饲粮提供,动物体内的合成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的氨基酸。
并不是指动物在生长和维持生命的过程中不需要这些氨基酸。
4、必需氨基酸: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5、限制性氨基酸:是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由于这些氨基酸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利用。
比值最低的称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6、氨基酸的互补:是指在饲粮配合中,利用各种饲料氨基酸含量和比例的不同,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饲料蛋白质配合,相互取长补短,弥补氨基酸的缺陷,使饲粮氨基酸比例达到较理想状态。
7、过瘤胃蛋白:未被瘤胃微生物降解的饲料蛋白质随其它营养物质一起通过瘤胃,进入真胃,再被真胃所分泌的胃蛋白酶降解成氨基酸而吸收的这部分蛋白质叫过瘤胃蛋白。
8、额外能量效应: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价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当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同时添加时效果更明显,这种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
9、总可消化养:TDN可消化蛋白可消化粗纤维可消化无氮浸出物与2.25倍可消化粗脂肪的总和。
10、饲养标准:是根据大量饲养实验结果和动物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的规定,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及有关资料统称为饲养标准。
11、孕期合成代谢:在同等营养水平下,妊娠母猪比空怀母猪具有更强的沉积营养物质的能力,这种现象称为孕期合成代谢。
12、脂类的氢化:在催化剂或酶作用下不饱和脂肪酸的双建可以得到氢而变成饱和脂肪酸,使脂肪硬度增加,不易氧化酸败,有利于储存,但也损失必需脂肪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营养学复习题1、营养: 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2、营养学: 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
3、动物营养学: 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4、动植物体组成成分比较(1)元素比较1)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差异大;2)元素含量规律异同•相同:均以氧最多、碳氢次之,其他少•不同:植物含钾高,含钠低–动物含钠高,含钾低–动物含钙、磷高于植物3)元素含量的变异情况动物的元素含量变异小,植物的变异大。
(2)化合物组成比较1)动植物的化合物有三类:第一类是构成机体组织的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和矿物质;第二类是合成或分解的中间产物,如氨基酸、脂肪酸、甘油、氨、尿素、肌酸等;第三类是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激素、维生素和抗体等。
2)动植物水分含量最高,植物变异大于动物;3)植物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动物无;4)植物能量储备为淀粉,含量高;动物为脂肪,碳水化合物少(<1%),主要是糖原和少量葡萄糖;5)植物除含真蛋白外,含有较多的氨化物;动物主要是真蛋白及少量游离AA,无其他氨化物;动物蛋白质含量高, 变异小,品质也优于植物;6)植物除含真脂肪外,还有其他脂溶性物质,如脂肪酸、色素蜡质;动物主要是真脂肪、脂肪酸及脂溶性V;动物脂肪含量高于除油料作物外的植物。
5、粗蛋白质:饲料中一切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6、粗纤维(Crude Fiber,缩写CF):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成分。
7、消化方式(1)物理性消化:主要靠动物口腔内牙齿和消化道管壁的肌肉运动把饲料撕碎、磨烂、压扁,有利于在消化道内形成多水的食糜,为胃肠中其他形式的消化作准备。
(2)化学性消化:主要是酶的消化。
(3)微生物消化:瘤胃微生物、盲肠与结肠微生物8、消化后养分的吸收主要吸收方式:(1)被动吸收——被动转运,由高浓度梯度至低浓度,主要养分如短链脂肪酸、水溶性维生素、各种离子等;(2)主动转运——逆浓度梯度进行、耗能,主要养分单糖、AA等;(3)胞饮吸收——细胞直接吞噬某些大分子物质和离子,特别对幼龄动物(免疫球蛋白的吸收)。
9、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1)非反刍动物:主要是酶的消化,以微生物消化较弱。
(2)反刍动物:前胃(瘤胃、网胃、瓣胃) 微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瘤胃内进行。
皱胃和小肠的消化与非反刍动物类似,主要是酶的消化。
10、影响消化率的因素(P34)(1)动物因素1)动物种类和品种猪、鸡、牛、羊等不同种类动物,消化道结构和容积、消化酶种类和数量、微生物消化的位置和能力等均有较大的差别,所以不同种类的动物消化力不同。
由于不同动物因消化能力不同,对同一种饲料的消化率亦不同;不同种类的饲料,因营养特性不同,同一种动物对其消化率也不同。
粗饲料差异大牛 > 羊 > 猪 > 家禽精饲料差异小2)年龄与个体差异年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个体:以猪为例:瘦肉型与脂肪型对干物质和粗蛋白的消化率差异为一般混合料 6 %谷物籽实 4 %粗饲料 12-14 %3)饲料因素种类化学成分粗蛋白和粗纤维影响大•反刍动物养分消化率随粗蛋白水平提高而提高•猪、禽趋势与反刍动物相同,但不明显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饲料加工4)饲养管理技术饲养水平猪影响小草食动物影响大饲养条件饲料添加剂11、水的作用(P173)(1)构成体组织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2)参与养分代谢1)水是一种理想的溶剂 2)水是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的介质(3)调节体温(4)其他功能1)润滑作用 2)稀释毒物 3)产品的组成部分 4)水是化学反应的参与物(5)缺水的影响1)失水1-2% 干渴,食欲减退,生产下降;2)失水8% 严重干渴,食欲丧失,抗病力下降;3)失水10% 生理失常,代谢紊乱;4)失水20% 死亡;5)动物可以失去全部体内的脂肪,蛋白质的一半,体重的一半,动物都能生存;6)只饮水,可存活三个月;7)不饮水,摄取其它养分,可存活七天。
12、体水平衡的调节失水多饮水后血浆渗透压上升下降加压素分泌增多减少肾小管的重吸收增强减弱尿量减少增加此外,醛固酮激素在增加对Na+重吸收的同时,也增加对水的重吸收。
13、蛋白质的营养作用(1)蛋白质是构建机体组织细胞的主要原料。
除水外含量最多的养分,占干物质的50%,占无脂固形物的80%。
(2)蛋白质是机体内功能物质的主要成分。
1)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运输氧2)肌肉蛋白质:肌肉收缩3)酶、激素:代谢调节4)免疫球蛋白:抵抗疾病5)运输蛋白(载体):脂蛋白、钙结合蛋白、因子等6)核蛋白: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3)蛋白质是组织更新、修补的主要原料。
动物体蛋白质每天约 0.25-0.3%更新,约6-12月全部更新。
(4)蛋白质可供能和转化为糖、脂肪。
14、必需氨基酸(EAA, essential amino acid ):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与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生长猪:10种EAA---- 赖、蛋、色、苯丙、亮、异亮、缬、苏、组、精氨酸;成年猪禽:8种---不包含组氨酸和精氨酸;生长禽:13种----包含甘氨酸、胱氨酸、酪氨酸;15、非必需氨基酸(NEAA,Non-essential amino acid):是指可不由饲粮提供,动物体内的合成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的氨基酸。
16、限制性氨基酸(LAA):是指一定饲料或饲粮中的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低于动物的需要量,而且由于它们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利用。
17、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代谢(P95)(1)消化:反刍动物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主要以瘤胃中微生物消化为主,真胃和小肠中的化学消化为辅。
反刍动物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约70%在瘤胃受微生物作用而降解,30%在肠道水解。
①瘤胃:饲料蛋白质在瘤胃微生物,蛋白质水解酶的作用下,首先分解为肽,进一步分解为游离氨基酸,蛋白质消化分解产物—肽和氨基酸,部分被微生物用于合成菌体蛋白质,部分氨基酸亦可在细菌脱氨酶的作用下经脱氨基进一步降解为NH3、CO2和挥发性脂肪酸,饲料中NPN化合物亦可在细菌尿素酶的作用下分解为NH3和CO2,NH3可被细菌用于合成微生物蛋白质(MCP)亦称菌体蛋白质。
在瘤胃中被发酵而分解的蛋白质称为瘤胃降解蛋白质(RDP)。
②皱胃和小肠:未经瘤胃微生物降解的饲料蛋白质直接进入后部胃肠道,通常称这部分饲料蛋白质为过瘤胃蛋白质(RBPP),亦称未降解蛋白质(UDP)。
过瘤胃蛋白质与瘤胃微生物蛋白质一同由瘤胃转移至皱胃,随后进入小肠,其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和单胃动物相近,靠胃肠道分泌的蛋白质酶水解。
(2)吸收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产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瘤胃和小肠。
瘤胃壁对NH3的吸收能力极强,瘤胃蛋白质的降解产物—NH3,除用于合成细菌蛋白质外,瘤胃壁粘膜扩散吸收进入门静脉,据测定当瘤胃中NH3的浓度不超过10mg%时,细菌对其利用性很高,当达到0mg%时,大量氨被瘤胃壁所吸收,被吸收的NH3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所生成的尿素大部分进入肾脏随尿排出,部分可进入唾液腺随唾液返回瘤胃或通过瘤胃壁由血液又扩散回瘤胃,再次被微生物合成菌体蛋白,由于这一过程是反复循环的,所以称之为“瘤胃—肝脏的N素循环”(或称“尿素循环”),瘤胃亦可吸收少量的游离氨基酸。
小肠对蛋白质的吸收形式同单胃动物一样,亦是氨基酸。
进入盲肠和结肠的含N物质主要是未消化的蛋白质和来自血液的尿素,在此降解和合成的氨基酸几乎完全不能被吸收最终以粪的形式排出。
(3)代谢特点:1)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瘤胃,靠微生物的降解,其次是在小肠,在酶的作用下进行。
2)反刍动物不仅能大量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而且也能很好地利用氨化物。
3)饲料蛋白质在瘤胃进行较大改组,通过微生物合成饲粮中不曾有的氨基酸。
4)反刍动物的小肠可消化蛋白质来源于瘤胃合成的微生物蛋白质和饲料过瘤胃蛋白质。
5)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品质好,仅次于优质动物蛋白质,与豆饼、苜蓿叶蛋白质相当,而优于大多数谷物蛋白质。
18、合理利用NPN的途径(1)延缓NPN的分解速度选用分解速度慢的NPN,如双缩脲等采用包被技术,减缓尿素等分解使用脲酶抑制剂等抑制脲酶活性。
(2)增加微生物的合成能力提供充足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提供足够的矿物元素 N:S =15:1 , 即100g尿素加3g S (3)正确的使用技术1)用量:不超过总氮的20-30%不超过饲粮干物质的1%不超过精料补充料的2-3%每100kg体重20-30g2)适应期:2-4周3)不能加入水中饲喂4)制成舔砖5)不与含脲酶活性高的饲料混合6)尿素青贮19、粗纤维的作用1.营养作用:(1)优点填充消化道的作用,产生饱感。
刺激胃肠道发育,促进胃肠运动,减少疾病。
提供能量,单胃动物CF在盲肠消化,可满足正常维持需要的10—30%。
改善胴体品质,能提高瘦肉率、乳脂率。
降低饲料成本。
(2)缺点:适口性差,质地硬粗,降低动物的采食量。
消化率低(猪为3-25%),且影响其它养分的消化,与能量、蛋白的消化呈显著负相关。
影响生产性能。
2.影响CF利用的因素动物因素:种类、年龄、健康状况。
营养因素:能蛋水平、CF、微量养分(矿物质,维生素)。
饲料加工:物理粉粹;化学加工(高温、高压膨化),煮熟、生物发酵等。
20、必需脂肪酸(EFA, essential fatty acid)的概念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料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或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料供给的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饱和双键的脂肪酸。
21、必需脂肪酸的种类•亚油酸(C18:2n-6)•亚麻酸(C18:3n-3)•花生油酸(C20:4n-6)22、能量来源1.主要来源于三大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是主要来源脂肪次之蛋白质不宜作能源物质23、总能定义:饲料中的有机物完全氧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时释放的全部能量。
主要为碳水化合物、粗蛋白和粗脂肪能量的总和。
24、消化能定义: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即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
25、代谢能定义:食入的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UE)及消化道气体的能量(Eg)后,剩余的能量,也就是饲料中能为动物体所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的能量。
ME = DE - (UE+ Eg) = GE - FE - UE – Eg26、1.常量元素(Macro-element):动物体内的含量在0.01%以上的矿物元素。
包括钙、磷、镁、钠、钾、氯、硫共7种。
2.微量元素(Micro-element or trace element):动物体内的含量在0.01%以下的矿物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