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

合集下载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互动关系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互动关系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互动关系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他们可以互相影响、促进和改变,并在彼此之间形成闭环循环。

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从各种角度得以调节:城市发展会对城市交通有影响;城市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也会有影响;而城市交通又会受到城市发展的影响。

首先,城市发展是城市交通发展、改善和创新的先决条件。

城市发展的要素决定了城市的人口密度,决定了人口的出行类型和行为特征,也决定了城市交通的交通量在何种程度上被释放。

例如,许多城市开发的新社区大多要求禁止汽车通行,而公共交通服务也须相应满足更高的要求,以符合人口出行的需求。

因此,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城市交通系统在合理布局和以及有效操作下实现快速发展。

其次,城市交通也是土地利用的重要因素。

城市交通的发展,如果不得当,会对土地利用产生直接及间接影响。

首先,依据交通需求和发展,城市可能会重新动用已建立的大片工业区、住宅区。

如果地面的交通已不可能再得到改善,则可能采用地下隧道的利用,而这一方案可能会破坏原本地面空间的结构、形态及功能,也会导致原有地下空间功能失效。

此外,城市将根据当前的城市交通规划,可能会重新调整原始土地利用类型,如道路、街道、商业区等。

这会导致原有土地的变更,造成一定的地形和景观变化,32甚至引起周边居民的不满。

再者,城市交通也有可能受到城市发展的影响。

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更多的地面交通拥堵会随着来,原本的土地利用,如低密度发展,也可能受到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地块的开发利用。

因此,城市发展应该与城市交通设计和改善相结合,以不受城市发展变更影响的交通技术手段和新空间结构,使城市交通系统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扩展及变换,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城市出行需求,而且能够相应的调整土地利用方案,最大限度的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

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

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
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1.土地利用对城市交通规划的影响: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和结构对交通规划模式有着重要影响。

交通规划的前提是有充足的土地利用,而土地的面积和结构决定了交通流量、吸引量以及交通分布形态。

因此,城市交通规划应当立足于城市土地的基本特点,以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2.城市交通规划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发达的交通状况能改变城市结构和城市土地的利用形态,使得土地利用的功能划分更加明确。

同时,交通规划和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土地利用和城市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然而,随着交通在城市中的作用越发凸显,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互动关系变得更为微妙和复杂。

例如,广州作为一个多组团半网络式城市,其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交通方式结构之间存在矛盾。

广州的交通运输应当依靠快速大容量的公共交通,但现实中私人交通非常发达,公共交通分担率较低,这种交通方式结构与土地利用格局的不适应会导致交通拥堵、效率低下等问题。

综上所述,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为了实现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
调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科学的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策略。

同时,还需要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一体化发展。

城市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

城市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为70671008;研究生创新基金,编号为:Y CA100210。

收稿日期)3)作者简介尹继洁(6)),女,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城市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尹继洁,侯守军,周丽(山东科技大学交通信息研究所,山东青岛266510)摘要:阐述了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分析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持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交通规划;可持续发展;交通设施;措施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U rban l and use and susta inab led evelopm en t i n urban transpor tY I N J i-jie ,HOU Shou -j un ,Z H OU Li(T raffic In fo rma tio n Institute ,Shando ng Univ ers i t y o f Scie n ceand T e chnolo gy ,Shan d o ng Qin gda o 266510Ch i na )Ab stract :In th is paper ,it describes the r elati on sh i p be -t ween u r ban transport p lann i ng a nd la nd u se ,then analy -ses the prob le m s i n u r ban la nd -use ,and p r oposes so-l vi ng m easu res to m ai n tai n su stai nab le develop m ent of u r -ban tra n spor.tK ey word s :urban land use ;traf fic plann i ng ;sustai nab le develop men ;t traf fic f acilities ;m easu res引言近年来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城市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两者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何在实践中协调好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保证城镇化和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已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浅谈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浅谈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浅谈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速度也在逐渐加大,在城市各种项目建设中,交通规划属于重要内容之一,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不仅能够将土地利用率有效提升,还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巨大的便利之处。

从某种程度上讲,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关系紧密,相关人员应当将城市空间的发展与交通战略布局综合考虑,不断优化城市交通与土地一体化规划措施。

本文详细阐述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交通规划;土地利用;关系引言:在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中,相关部门只片面考虑影响交通的各方面因素,却没有对诸如环境、资源消耗等其他因素加以重视,因此带来的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例如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

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中,将城市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综合考虑,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联系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做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城市交通规划的前提是有充足的土地利用。

而城市的土地面积和结构也对交通规划模式有着影响。

因此,城市交通规划首先应当立足城市土地基本特点,真正改善城市交通。

第二,若在交通规划中对城市的土地过度使用,不仅会加重交通的压力,同时也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严重的也会影响整个城市的市容。

第三,整个城市的交通规划会对城市的自身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例如,若在城市中比较繁华的地区出现土地使用过度的现象,这一地区不仅会有交通阻塞的问题,同时也会出现各种公共安全等的隐患,另外,交通繁华和交通萧条也会使城市发展出现不均衡现象。

由此可见,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之间既互相推动又相互制约[1]。

二、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中的突出问题现阶段在一些城市中,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仍然有一些问题,常见的有城市规模过大、城市中心过分集中、城市土地利用不合理等,这些都是阻碍城市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这是由于中国经济在不断转型和变革期间,由于政策的导向作用以及人们的意识影响,使得城市用地也在不断变化。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密切相关,而合理规划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对于构建宜居、可持续的城市,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紧密相连。

城市规划中,交通系统是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基础。

交通网络畅通与否,决定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行为,进一步影响土地利用的布局和效率。

因此,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交通因素,合理规划交通网络。

优化交通布局,提高交通设施的覆盖率,能够有效解决城市交通压力,改善交通拥堵现象,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提高交通效率,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

其次,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关系到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现代城市中,交通系统是连接各个城市功能区域的纽带,而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需要依托交通网络的合理布局和规划。

通过合理规划交通通道和节点,优化区域间的交通连接,能够有效促进城市间的联系和产业集聚,缩短人们的出行时间,在提高地区竞争力的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城市不平衡发展,实现资源和产业的优化配置。

再次,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规划的不合理会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注重发展公共交通,优化交通方式结构。

发展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市民减少私人车辆使用,能够有效降低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最后,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也关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合理规划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能够提高居民出行便利性,减少出行时间,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通过发展便捷的交通网络,提供多样化的交通方式,方便市民实现多元化的出行需求,不仅能够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够促进社交活动、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

此外,合理规划交通和土地利用还能够增加居住和工作的选择性,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就业机会。

综上所述,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是构建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

城市公共交通的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

城市公共交通的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

城市公共交通的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在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与土地利用变得更加重要和复杂。

本文将探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并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可持续性。

合理的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可以改善交通拥堵问题,减少车辆的使用,提高市民出行效率,减少交通污染。

而土地利用规划则决定了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布局和覆盖范围。

首先,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的特点和需求。

城市各个区域的土地利用特点不同,需求也不同。

例如,商业区需要更多的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以满足人流量大的需求;住宅区则需要更多的小巴、公交车和地铁站点,方便居民出行。

只有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需求,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系统,才能实现城市交通的高效运行。

其次,土地利用规划需要考虑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需求。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需要有足够的土地用于建设公交站点、轨道交通线路以及停车场等设施。

因此,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到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需求,为其留出适当的用地空间。

同时,土地利用规划还应考虑到公共交通的可达性和便利性,确保公共交通系统能够与人们的居住地、工作地和商业区相连。

最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与土地利用还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城市空间有限,因此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尽量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同时考虑到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的需要。

例如,可以通过布局合理的公交站点和轨道交通线路,减少汽车使用,降低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二、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解决方案为了实现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良性互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1. 加强城市综合规划。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须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确保公共交通网络的布局与城市的扩张和发展相适应。

城市规划的内容

城市规划的内容

城市规划的内容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系统、有针对性地总体设计和综合安排,以实现对城市的目标和理想的指导性、制度性安排。

有效的城市规划能够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的内容涵盖了许多方面,下面是其中的几个重要方面。

1.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它确定了城市的不同区域的用途和功能。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划分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教育区、绿地公园等不同用途的土地,并确定了各个区域的面积和空间布局。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城市交通网络的规划、道路网的布局、公共交通线路的规划等。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堵,同时也能够减少交通事故和排放物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3. 生态环境规划: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生态环境规划包括绿地系统规划、水资源规划、环境治理规划等内容。

通过合理的规划可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态服务功能。

4. 设施设备规划:城市规划还包括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规划。

包括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学校、医院、体育场馆、文化设施等公共设施的规划。

合理的设施设备规划可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5. 建筑风格规划:建筑风格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城市的建筑风格、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等。

通过合理的建筑风格规划可以保持城市的历史风貌,提升城市的形象和文化内涵。

6. 经济发展规划:城市规划还需要考虑到城市的经济发展规划。

经济发展规划主要包括产业布局、企业发展规划、优惠政策等方面。

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增长,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市民的生活条件。

城市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繁荣和进步。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规划的相互关系探讨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规划的相互关系探讨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规划的相互关系探讨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规划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复杂,存在着许多的冲突和矛盾,也存在着许多的交互联系。

在社会学的分析中,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规划实际上是城市规划的土地问题。

最主要的两种城市发展模式就是单中心和多中心的发展模式,这两种城市发展模式对应的城市交通规划也会有所不同。

两者实际上是一种正向的反馈关系。

在新形势下我国的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规划的关系也有了新的变化。

本文针对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规划的相互关系展开了相关的论述,以供大家交流探讨。

关键词:城市化;土地利用;交通规划引言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逐步加快。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许多的问题。

比如最常见的城中村的问题,对于中国城市化的进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同样的,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规划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复杂,存在着许多的冲突和矛盾,也存在着许多的交互联系。

本文就是主要围绕着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规划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介绍。

1城市土地的特征城市土地,顾名思义,用来建设城市的用地,可以提供城市生活、交通、生产、休息等功能及功能相关性。

城市土地包括两种类型,等待城市规划开发和已经投入使用的土地,城市土地按照土地开发程度可以划分三个层次:市区土地,即已经开发并投入使用的土地、行政区划土地、规划区的土地。

城市的各种经济活动所在的面积由这三个层次的土地共同构成。

城市土地的特征包括一般性和特殊性,其特殊性如下:1.1区位重要性城市土地的区位特征主要指的是土地聚集的经济效益、基础设施、交通便利程度等因素,该特征反映了土地的优势。

土地所处的位置相对较好、对应的地价也会较高,这说明区位的重要性可以用地价的高低来反映。

1.2对交通运输,城市基础设施的依赖性城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土地区位的优劣,城市区位竞争越激烈,说明它的土地交通运输越顺畅、基础设施越完善,土地利用的集约化越明显,级差效益更高[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
【摘要】研究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是交通规划的重要一环,解决城市交通最上层面的对策是调整城市结构和土地利用的形态。

(1)城市土地利用对未来交通状况起导向作用,一旦土地利用形态确定了,交通需求的总量、时间空间分布特性、强度特性就基本确定了。

(2)交通量的大小也会给未来土地分配一定反馈。

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注重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规划的综合化对城市城市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土地利用交通规划反馈相互作用城市发展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最好的选择是较小的资源投入,较小的环境代价,最大程度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产生的交通需求,这就是要求我们向着可持续交通系统的方向研究探讨。

研究交通规划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交通的产生与吸引,交通分配,交通方式的划分,是一项综合内容的系统性工程。

而在这项工程的最开始也是最重要的是交通的产生与吸引。

影响交通产生与吸引的因素有很多,土地利用则是最主要的因素,本文通过对城市土地与交通需求特性和交通供求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土地利用和交通一体化的方法与思路。

一、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关于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的关系,土地利用会引导交通分布,交通状况又会反作用于土地利用,这就好比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来说,发达到交通改变了城市的结构和利用形态,使城市中心过密人口向周围疏散,是土地功能划分的更为明显,同事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对土地利用城市发展具有导向作用,交通设施沿线的土地开发利用异常活跃,各种社会基础设施都会集中在地铁和干道周围。

改变后的土地利用增加出行产生较大的交通需求
增加了土地利用价值增加可达性改善交通需求
在这个环型关系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改变都将给其它环节带来影响。

在一个城市中,从土地开发利用出发,总是希望土地利用效率越高越好,尤其是黄金地带,更是投资者们的众矢之的。

这样的开发,必然导致出行生成的增加,从而提出对交通设施的更高要求,使交通设施得以改善,然而,随着可达性的增加,又会吸引人们对该地区在人力和物力方面继续投入。

于是就形成一个正反馈过程,但是这个正反馈过程不可能无限进行下去,因为城市的某些交通设施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是难以改建以增加其通行能力的,从而当土地的开发超过一定强度后,其所吸引的大量交通量将导致某些路段出现拥挤现象,导致已开发区域由于其可达性下降,随之土地使用的边际效益也下降以致于整个城市运转效率的下降。

因而二者之间应是相互协调的关系。

在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乃至更有指导建设意义的详细规划中都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它是控制城市用地与城市交通容量、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原则。

二、交通和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产生于19世纪20-30年代,其标志是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屠能发表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农民经济的关系》。

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经济活动空间组织优化的理论,它是从空间和地域方面定量的研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尤其是社会向现象中的经济现象理论。

1、交通与商业区位理论
商业区位的主要特征是通达性高,保证购物者能顺利的到达商业区。

在不同的商业区,交通条件越好,则其服务对象在数量上越高。

在一定的交通条件下,商业区的发展规模是有上限的,存在均衡的商业规模。

随着商业区的功能的加强,吸引的人流规模不断增加,人流对交通
设施的压力不断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交通将变得拥挤,从而抑制商业区的继续发展。

2、交通与工业区位理论
工业用地都会自发的选择交通方便的地区,都有集结成团的倾向,不断向市区边缘迁移。

按照交通运输成本的最低原则选择工业区位,一个工厂往往有多个原料产地和多个销售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优化下式确定最佳区位∑=i i i D Q W T min min ,T 为总的运输成本;i 为原料及产品的种类;W 为原
料重量;Q 为单位重量的单位距离运输成本;D 为原料产地或销售地到工厂的距离。

3、交通与住宅区位理论
住宅用地要求交通便利,通达性好,使居民能够便捷地进行工作、娱乐等出行。

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找去的自然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住宅区首先从工商混合区独立出来,建立在交通方便,环境条件较为优越的城市外围地带。

三、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一体化规划
主要分为4个阶段:
首先,根据城市结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等交通系统外部条件,粗略分析交通需求的宏观特性,据此确定主要交通走廊和核心综合交通网络。

此步骤的核心是从交通系统的角度对城市结构的反馈与调整
第二、根据优化后的城市空间结构方案和土地利用规划大型交通枢纽,初步确定干道交通网络方案。

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的类型和开发强度来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规划方案,从而实现通过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进行微观调整的手段,实现交通与土地利用相协调的目标,即此阶段的核心目的是围绕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问题对土地利用进行细细致调整。

第三、在给定的城市结构和土地可利用规划方案下,预测交通需求特性,据此最终确定不同类型的交通枢纽和道路网络。

在确定了干线道路
网之后,考虑城市环境资源、资源、地理特征等因素,最后得到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方案,也同步得到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其他规划方案。

第四、完成综合交通系统实施规划和实施效果评价分析工作。

从宏观上,在制定城市发展目标、明确城市发展轴线、合理进行人口和产业布局的同时,应合理地规化与之相适应的大容量公共交通总体布局和枢纽站点。

在城市设计和分区规划阶段,须充分考虑到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的交互关系,一方面选择临近高强度、高密度开发的混合地段布设站点;另一方面在充分考虑到线路走向和站点布设的基础上,对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进行居住、商贸办公、商业等用地类型的综合规划或调整、均衡沿线各种类型的建设用地规模,合理安排社区的密集空间和开敞空间,即合理安排土地的开发强度。

与交通规划相配套的城市设计应在用地布置、步行设施、街道步骤、公共站区设计准则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以建立公交友好的社区环境。

四、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模型的建立
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高度概括【1】城市用地与交通模型描述的是各种城市活动与其用地和交通质之间的供求平衡关系。

土地利用模型有很多种类,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汉森模型。

汉森模型主要是用于预测城市地域内个交通小区的住宅选址户数。

汉森模型中有两个变量,即可达性 ( Accessibility ) 和开发可能的土地面积。

可达性是指表示某小区所具有的、产生与其他小区相互作用机会可能性的度量,可以用式 (3.3-1)表示。

ij j ij T S A '=/
式中
A ij - i 小区对j 小区的某活动主体的可达性值;
S j - j 小区内某活动主体的规模,例如就业人口等;
T ij - i 小区与 j 小区之间的时间距离;
因此, i 小区的总可达性可以表示为:
∑==1
j ij i A A
这样,汉森模型研究城市中某小区作为住宅开发时,所具有的可达性对住户数的影响。

它将任意时点的两小区之间的住宅开发可能比作为各小区具有的住宅地,定义为利用可能的土地面积比。

于是,认为从所在时点到达经过了某一期间的时点,因市总人口的增加所需要的住宅数用该比进行分配。

因此,实际分配的小区之间的住宅开发现状比以及由此产生的差异由各小区所具有的可达性来说明。

这样,有:
住宅开发率 Dj= 住宅开发现状比/住宅开发可能比 例如,雇用的可达性与住宅开发率 Dj 的关系:
ij i KA D =
式中 K - 为系数。

假设, 每户的居住面积一定,那么,住宅开发现状比将可能预测。

式中 Pi - 小区 i 的新增住户数; Pt - 全市 t 时点的新增户数; Oi - 小区 i 的新增住户可能比; Oj - 小区 j 的新增住户可能比。

汉森模型的特征如下:
1. 自区的可达性不能在其所在区考虑;
2. 时间距离不明确;
3. 适用于短期预测。

【参考文献】
【1】出自于Tomas de la Barra,他是城市空间分析和交通规划方面的著名学者,曾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46卷
《城市交通》,2006年9月,第五期
《交通工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李杰主编 ∑=j
i j i j i O D O D P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