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实验教案
病理学实验教案

实验三:水肿实验四:高血钾一、血钾升高对蛙心的毒性作用实验步骤:1、蛙的脑及脊髓2、背位固定在蛙板上3、打开胸腔并暴露心脏4、将头皮针穿刺入蛙腹壁静脉5、描记一段蛙正常心跳曲线6、向腹壁静脉内缓慢注入0.2%氯化钾溶液0.5ml.观察心跳曲线及心脏形态变化7、心跳停止时,立即向腹壁静脉内注入1%氯化钙溶液1ml,观察心跳曲线及心脏形态变化.二、实验性肺水肿实验步骤:1、取小白鼠一只,称重、观察一般状况。
2、将小白鼠放入广口瓶中,通入氯气,密切观察小白鼠的呼吸频率及深度的改变。
3、动物死后,将肺取材,观察形态变化。
4、将肺周围脂肪组织及心脏分离下来,用滤纸轻轻吸去肺表面血液后称其重量。
5、计算肺系数并与正常小白鼠的肺系数相比较。
实验五炎症一、大体标本1、假膜性炎(气管白喉)气管、支气管已剪开,可见气管腔内有一条索状的灰白色假膜,为脱落的假膜卷曲而成,由于假膜堵塞气管管腔,使患者窒息死亡。
2、细菌性痢疾结肠标本,肠壁已剪开,可见粘膜面充血,水肿,粗糙无光泽,粘膜皱壁的顶部有灰白色假膜附着,量糠皮样,并可见小溃疡形成。
3、化脓性阑尾炎整个阑尾肿胀,变粗,浆膜面失去光泽,被覆有黄白色脓性渗出物,浆膜血管扩张充血,切面阑尾壁增厚,阑尾腔内亦见脓性渗出物。
4、出血性胰腺炎可见胰腺肿胀,何种增大,表面可见散在的暗红色出血区。
5、化脓性脑膜炎脑膜血管扩张,充血,脑沟及脑回表面有点状的灰黄色脓性渗出物附着,以额叶为重。
6、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壁已剖开,宫腔内可见一带蒂的肿物(由增生的内膜腺体及间质构成)二、切片标本1.肺纤维素性炎:低倍镜观察:肺泡腔内均充满大量的渗出物,主要是纤维蛋白及中性粒细胞。
高倍镜观察:肺泡腔内渗出物的形态。
纤维蛋白为红染细丝状物质,中性粒细胞已呈退行性变,故核的分叶结构不清。
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低倍镜观察:重点观察黏膜下层及肌层,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可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
高倍镜观察:中性粒细胞核呈分叶状(1-3叶居多),嗜酸性粒细胞胞质内有嗜酸性颗粒,为染色鲜明的伊红色。
2024年病理学实验教案(带目录)

病理学实验教案(带目录)病理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病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3.掌握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内容1.病理学总论:包括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等。
2.系统病理学: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淋巴造血系统等的病理学。
3.病理学技术:包括病理标本的制作、染色技术、显微镜的使用等。
三、实验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讲解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方法。
2.示教:演示病理学实验的操作过程。
3.学生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病理学实验操作。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病例讨论,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四、实验考核1.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报告、课堂提问、实验操作等。
2.期末考试: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
五、实验安排1.实验室安排:确保实验设备齐全,实验环境安全。
2.实验课时安排: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分配实验课时。
3.实验材料准备: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标本、试剂等。
六、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室安全: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注意生物安全、化学安全和物理安全。
2.实验操作规范: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实验报告撰写:认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实验效果评估1.学生对病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病理学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3.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1.及时总结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2.加强师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3.注重实验教学的反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病理学实验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病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病理学知识,为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理论讲授1.系统性:理论讲授应该按照病理学知识的逻辑顺序进行,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病理学实验教案

确保实验材料充足,实验仪器 完好,实验场地整洁。
实验操作
按照实验指导书逐步进行,详 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数据整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得出结论。
实验后清理
清理实验场地,确保实验室整 洁。
实验注意事项
01
实验安全
确保实验过程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事故。
实验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以便后 续分析。
总结词
通过对比观察病理大体标本和切片,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 疾病的整体与局部表现,提高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详细描述
在实验中,学生将观察大体标本和切片的病变特点进行对比 分析,理解疾病在不同层面的表现形式和相互关系。这种观 察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对疾病全面认识的 能力。
04
实验结果分析
病理大体标本结果分析
目录
列出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 构。
参考文献
列出报告中引用的文献和 资料。
实验报告内容要求
实验目的明确
实验目的应清晰明确,与实验内容紧密相关 。
材料与方法详尽
实验材料与方法应详细描述,以便他人重复 实验。
结果与分析准确
实验结果应客观准确,分析应合理,符合逻 辑。
结论简明扼要
结论应简明扼要,总结实验主要发现和意义 。
03
02
实验准确性
确保实验操作准确无误,避免误差 。
实验后处理
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保护环境。
04
实验安全须知
防护措施
在进行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实验时,应佩戴口罩和手套等防护用品。
急救措施
在实验过程中如发生意外,应立即停止实验,采取急救措施,并及时就医。
危险品管理
病理学教学设计(精选5篇)

病理学教学设计(精选5篇)病理学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1.2方法对比组24人采纳传统的试验教学方法,在试验课开始前老师为同学准备好全部的试验玻片,试验课上重要由老师讲解病变的组织学形态。
同学依照老师要求察看玻片,并撰写试验报告。
试验组采纳设计性试验教学法,共有24名同学自己愿意参加该组的教学。
1.2.1立题以试验小组为单位,在《病理学与组织胚胎学试验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确立3个既有科学性又有肯定创新的设计性试验题目:针对目前某种疾病的患病率偏高,为更好地将病理与其他学科结合且让同学更早接触到临床学问,最后确定脂肪肝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切片的制作、急性右心衰竭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机制的探讨以及皮肤一期愈合的形态学察看三个试验,同时填写《基础医学院形态学设计性试验项目申请书》。
1.2.2试验计划同学自身按设计性试验项目自由组合试验小组,一周后书面交出设计性试验实施步骤,在各试验组老师引导下,将实在设计性试验的步骤、预期结果做成PPT课件,每个小组派出同学代表上台讲解。
试验组带教老师和全体检验系同学一起对每组的设计性试验步骤和预期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等提出参考性建议。
1.2.3试验准备同学依据试验设计方案列出试验所需的动物、器械、试剂、药品的预算清单,在试验前两周提交引导老师,然后到试验准备室领取所需物品,并确定试验场合(试验室、试验台)。
1.2.4预试验依照试验设计方案和操作步骤认真进行预试验。
在预试验中发觉和分析试验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调整的内容,并加以更正。
1.2.5正式试验依照修改后的试验设计方案和操作步骤认真进行正式试验。
做好各项试验的原始记录。
1.2.6试验结果的记录、归纳与分析各试验小组在试验过程中认真记录试验结果,对所记录的试验数据进行归纳和处置,汇报试验的结果。
1.2.7撰写试验报告在认真完成试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后,每个同学均要依照规范的格式撰写试验报告或论文,并依据老师要求的时间上交。
病理学实验教案

病理学实验教案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病理过程的病理变化以及常见疾病的病理类型。
通过观察病理切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诊断能力。
病理学基本概念:掌握疾病的概念、分类及命名原则;了解病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学科地位。
病理过程的基本病理变化:掌握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及修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凋亡和坏死的区别和。
常见疾病的病理类型:掌握肿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命名原则;了解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掌握常见肿瘤的病理特点。
观察病理切片:通过观察病理切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诊断能力。
讲解实验目的和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病理学基本概念。
讲解病理过程的基本病理变化,通过图片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
讲解常见疾病的病理类型,引导学生了解肿瘤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观察病理切片,分组讨论,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提高诊断能力。
总结实验内容,回顾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应能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病理过程的基本病理变化以及常见疾病的病理类型。
同时,通过观察病理切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诊断能力。
实验结果应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观察病理切片的能力以及分析讨论的表现。
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同时通过观察病理切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诊断能力。
建议在今后的实验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对实际病例的分析机会,提高学生的诊断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虚拟仿真系统在许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医学教育领域,虚拟仿真系统为病理学实验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本文将探讨虚拟仿真系统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受限于实验设备、尸体标本等资源,实验内容相对单一。
虚拟仿真系统可以通过模拟虚拟病人、疾病过程和手术操作等方式,提供丰富的实验内容,使学生可以在模拟的真实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和学习。
《病理学》实验课教案

《病理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课名称:细胞与组织的损伤二、实验课目标:1. 理解细胞与组织的损伤类型及其特点。
2. 学会观察细胞与组织的损伤形态学变化。
3. 掌握基本的显微镜使用技巧。
三、实验课内容:1. 细胞损伤的类型及特点2. 组织损伤的类型及特点3. 损伤形态学变化的观察四、实验课步骤:1. 教师讲解细胞与组织的损伤类型及其特点。
2.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显微镜,观察损伤形态学变化。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解释观察到的损伤形态学变化。
4.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课材料与工具:1. 显微镜2. 细胞与组织损伤的切片3. 实验报告模板六、实验课评价:1. 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度。
3. 学生对损伤形态学变化的观察和解释能力。
七、实验课建议:1. 提前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切片,使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观察。
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促进学生的理解。
3. 鼓励学生在实验报告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八、实验课时间安排:1. 讲解细胞与组织的损伤类型及其特点:20分钟2. 学生观察损伤形态学变化:40分钟3.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20分钟九、实验课注意事项:1. 学生应遵守实验室纪律,不得随意操作显微镜。
2. 学生应小心处理切片,避免损坏。
3. 学生应在实验报告中注明所观察到的损伤形态学变化。
十、实验课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细胞与组织损伤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思考。
3.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科研活动,提高其科研能力。
六、实验课名称:炎症反应与修复七、实验课目标:1. 理解炎症反应的类型及其特点。
2. 学会观察炎症反应的形态学变化。
3. 掌握基本的显微镜使用技巧。
八、实验课内容:1. 炎症反应的类型及其特点2. 炎症反应的形态学变化3. 炎症反应的观察与分析九、实验课步骤:1. 教师讲解炎症反应的类型及其特点。
病理学实验教案

了解常见疾病的病理学特征,能够初步识别和分 析病理切片中的异常表现。
熟悉病理学实验操作流程
01 实验前准备
熟悉实验所需器材、试剂和耗材,掌握实验前的 准备工作。
02 实验操作步骤
了解并掌握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如组织 处理、切片制作、染色方法等。
03 实验后处理
掌握实验后的清理、消毒和废弃物处理等工作。
掌握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如实 验服、手套、护目镜等,确保实验过 程中个人安全。
02
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一:组织切片观察
实验目的
01 掌握不同组织切片的制备方法
,观察正常和病变组织的形态 结构。
实验材料
02 显微镜、组织切片、染色剂等
。
制备组织切片
03 选择适当的组织样本,进行固
定、脱水、包埋、切片等处理 。
实验目的
掌握免疫组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了 解其在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
01
02实验Βιβλιοθήκη 料显微镜、组织切片、抗体试剂等。
选择适当的组织切片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当的组织切片。
03
显微镜观察
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区域,换高倍镜进一步 观察染色结果。
05
04
免疫组化染色
使用特定的抗体试剂对组织切片进行 免疫组化染色,以便更好地观察特定 蛋白质或抗原的分布和表达情况。
核分裂象少见
混淆点2
凋亡细胞与坏死细胞 的形态区别
辨析要点
凋亡细胞体积缩小, 核固缩深染;坏死细 胞体积增大,核溶解
消失
免疫组化技术应用前景展望
前景1
在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 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展望
《病理学》实验课教案

《病理学》实验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病理变化及病理机制。
2. 学会观察和分析病理切片,识别各种疾病的病理特征。
3. 能够运用病理学知识解释临床症状和体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病理学概述病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病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2. 第二节:病理变化正常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炎症与发热肿瘤与癌变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病理变化及病理机制。
2. 示教法:观察病理切片,识别各种疾病的病理特征。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临床病例,运用病理学知识解释症状和体征。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病理学》实验课教材2. 病理切片:各种疾病的病理切片3. 教学图片:各种疾病的病理图片4. 教学视频:病理学实验操作视频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病理切片识别:对学生进行病理切片识别测试,评估学生对各种疾病病理特征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病理学知识的运用和解释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方式:实验课教学,结合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
3. 教学流程:第1-4课时:病理学概述及病理变化第5-8课时: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第9-12课时:炎症与发热第13-16课时:肿瘤与癌变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病理变化各种疾病的病理特征和病理机制病理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2. 教学难点: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机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和癌变机制八、实验课教学流程1. 准备阶段: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学生熟悉实验器材和操作步骤。
2. 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病理切片的观察和分析。
3. 讨论与分析:学生针对观察到的病理特征,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病理学
任课教师(职称):曾琴
实验对象及时间:11级高护1-7班2012年秋季
实验题目:实验一细胞组织适应、损伤与修复
带教者:赵楠
实验基地:病理实验室
课时安排:3学时
实验主要设备用物: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光学显微互动系统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萎缩、变性、坏死的形态学特点。
3.讲解实验目的和要求,指出重点、难点,(5分钟)
4.简单讲解大体标本,(15分钟)
5.详细讲解肉芽组织和肝脂肪变性切片。(15分钟)
6.将全班学生分成2组,第一组学生看大体标本,完成实验报告;后一组学生在显微互动多媒体实验室观察病理切片。然后相互交叉观察。(各35分钟)
7.小结本次实验课的重点和难点,并评价学生实验效果。(10分钟)
2.熟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病理临床联系。
3.绘制大叶性肺炎光学显微互动系统下模式图,并对病变加以描述。
实验重点*、难点#
重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
难点:大叶性肺炎形态学特点
实验主要内容与教学组织及方法:
1.清点学生人数,检查学生着装。(1分钟)
1.清点学生人数,检查学生着装。(1分钟)
2.交待进入实验室的注意事项。(4分钟)
3.讲解实验目的和要求,指出重点、难点,(5分钟)
4.简单讲解大体标本,(10分钟)
5.详细讲解慢性胃溃疡和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切片。(10分钟)
6.将全班学生分成2组,第一组学生看大体标本,完成实验报告;后一组学生在显微互动多媒体实验室观察病理切片。然后相互交叉观察。(各35分钟)
的肉眼观和鳞状细胞癌、纤维瘤和纤维肉瘤的形态学特点。
难点:鳞状细胞癌、纤维瘤和纤维肉瘤的形态学特点。
实验主要内容与教学组织及方法:
1.清点学生人数,检查学生着装。(1分钟)
2.交待进入实验室的注意事项。(4分钟)
3.讲解实验目的和要求,指出重点、难点,(5分钟)
4.简单讲解大体标本,(15分钟)
5.详细讲解各种炎细胞、鳞状细胞癌、纤维瘤、纤维肉瘤的切片。(15分钟)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实验教案
课程名称:病理学
任课教师(职称):曾琴
实验对象及时间:11级高护1-7班 2012年秋季
实验题目:实验六呼吸系统疾病
带教者:赵楠
实验基地:病理实验室
课时安排:2学时
实验主要设备用物: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光学显微互动系统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呼吸系统疾病中重点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实验教案
课程名称:病理学
任课教师(职称):曾琴
实验对象及时间:11级高护1-7班 2012年秋季
实验题目:实验七消化系统疾病
带教者:赵楠
实验基地:病理实验室
课时安排:2学时
实验主要设备用物: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光学显微互动系统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消化系统疾病中的重点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
课时安排:3学时
实验主要设备用物: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光学显微互动系统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肿瘤异型性及良性与恶性肿瘤、癌与肉瘤的主要形态学区别。
2.熟悉常见肿瘤的一般形态特点和生长方式。
3.绘制鳞状细胞癌、纤维瘤、纤维肉瘤的光学显微镜下示意图。
实验重点*、难点#
重点:皮肤乳头状瘤、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乳腺癌、手鳞状细胞癌、葡萄胎
附录一 《病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总结:学生对光学光学显微互动系统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有所提高,但对这章节各类炎症的病变特征不熟悉。
教研室主任意见: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实验教案
课程名称:病理学
任课教师(职称):曾琴
实验对象及时间:11级高护1-7班 2012年秋季
实验题目:实验四肿瘤
带教者:赵楠
实验基地:病理实验室
课时安排:2学时
实验主要设备用物: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光学显微互动系统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心血管系统中重点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
2.熟悉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光学显微互动系统下观。
3.绘制风湿性心肌炎光学显微下特点。
实验重点*、难点#
重点: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左室肥大、风湿性心内膜炎的肉眼观和风湿性心肌炎镜下观特点。
1.清点学生人数,检查学生着装。(1分钟)
2.交待进入实验室的注意事项。(4分钟)
3.讲解实验目的和要求,指出重点、难点,(5分钟)
4.简单讲解大体标本,(10分钟)
5.详细讲解慢性胃溃疡和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切片。(10分钟)
6.将全班学生分成2组,第一组学生看大体标本,完成实验报告;后一组学生在显微互动多媒体实验室观察病理切片。然后相互交叉观察。(各35分钟)
课程名称:病理学
任课教师(职称):曾琴
实验对象及时间:11级高护1-7班2012年秋季
实验题目:实验二局部血循障碍
带教者:赵楠
实验基地:病理实验室
课时安排:2学时
实验主要设备用物: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光学显微互动系统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淤血、血栓、梗死的概念和形态学特点。
2.熟悉充血、出血和栓塞的概念和类型
难点:风湿性心肌炎镜下观特点
实验主要内容与教学组织及方法:
1.清点学生人数,检查学生着装。(1分钟)
2.交待进入实验室的注意事项。(4分钟)
3.讲解实验目的和要求,指出重点、难点,(5分钟)
4.简单讲解大体标本,(15分钟)
5.详细讲解主动脉粥样硬化和大叶性肺炎切片。(15分钟)
6.将全班学生分成2组,第一组学生看大体标本,完成实验报告;后一组学生在显微互动多媒体实验室观察病理切片。然后相互交叉观察。(各35分钟)
7.小结本次实验课的重点和难点,并评价学生实验效果。(10分钟)
《病理学》实验指导书或实验大纲
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赵国胜、苑光军主编《病理学》
附录一《病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总结:学生已较熟练地掌握光学光学显微互动系统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学习兴趣较高,肯动手、勤思考,能积极提问,教学效果良好。
教研室主任意见:
7.小结本次实验课的重点和难点,并评价学生实验效果。(10分钟)
《病理学》实验指导书或实验大纲
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赵国胜、苑光军主编《病理学》
附录一《病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总结:学生已较熟练地掌握光学光学显微互动系统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学习兴趣较高,肯动手、勤思考,能积极提问,教学效果良好。
教研室主任意见:
3.绘制慢性肺淤血光学显微镜下示意图。
实验重点*、难点#
重点:慢性肝淤血、脾贫血性梗死、肺出血性梗死的肉眼观和慢性肺淤血的镜下特点
难点:慢性肺淤血的镜下特点
实验主要内容与教学组织及方法:
1.清点学生人数,检查学生着装。(1分钟)
2.交待进入实验室的注意事项。(4分钟)
3.讲解实验目的和要求,指出重点、难点,(5分钟)
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赵国胜、苑光军主编《病理学》
附录一 《病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总结:学生初次接触显微互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光学光学显微互动系统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不好。但学习兴趣较高,肯动手、勤思考,能积极提问,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意见: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实验教案
课程名称:病理学
任课教师(职称):曾琴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实验教案
课程名称:病理学
任课教师(职称):曾琴
实验对象及时间:11级高护1-7班 2012年秋季
实验题目:实验八泌尿系统疾病
带教者:赵楠
实验基地:病理实验室
课时安排:3学时
实验主要设备用物: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光学显微互动系统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泌尿系统疾病中的重点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
2.熟悉肉芽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的特点。
3.绘制肉芽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示意图。
实验重点*、难点#
重点:肝脂肪变性、干酪性肺炎、足干性坏疽、肾混浊肿胀和肾脏代偿性肥大
的肉眼观和肉芽组织形态学特点
难点:肉芽组织形态学特点
实验主要内容与教学组织及方法:
1.清点学生人数,检查学生着装。(1分钟)
2.交待进入实验室的注意事项。(4分钟)
2.交待进入实验室的注意事项。(4分钟)
3.讲解实验目的和要求,指出重点、难点,(5分钟)
4.简单讲解大体标本,(15分钟)
5.详细讲解主动脉粥样硬化和大叶性肺炎切片。(15分钟)
6.将全班学生分成2组,第一组学生看大体标本,完成实验报告;后一组学生在显微互动多媒体实验室观察病理切片。然后相互交叉观察。(各35分钟)
重点:结核性胸膜炎、白喉、肝脏脓肿、变质性炎、结肠炎性息肉的肉眼观和各种炎细胞的形态特点;
难点:各种炎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实验主要内容与教学组织及方法:
1.清点学生人数,检查学生着装。(1分钟)
2.交待进入实验室的注意事项。(4分钟)
3.讲解实验目的和要求,指出重点、难点,(5分钟)
4.简单讲解大体标本,(15分钟)
《病理学》实验指导书或实验大纲
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赵国胜、苑光军主编《病理学》
附录一《病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总结:学生初次接触显微互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光学光学显微互动系统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不好。但学习兴趣较高,肯动手、勤思考,能积极提问,教学效果较好。
教研室主任意见: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实验教案
7.小结本次实验课的重点和难点,并评价学生实验效果。(10分钟)
《病理学》实验指导书或实验大纲
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赵国胜、苑光军主编《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