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理学》实验

合集下载

动物病理学实践心得体会

动物病理学实践心得体会

一、前言动物病理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疾病发生、发展和防治的学科,是兽医科学的基础课程之一。

在兽医专业的学习中,动物病理学实践课程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实践课程,我不仅加深了对动物病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以下是我对动物病理学实践课程的心得体会。

二、实践过程1. 实践内容动物病理学实践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动物解剖学:学习动物各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正常动物的组织学特点。

(2)病理学实验:观察病变组织,学习病变的组织学、细胞学特点,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

(3)病理生理学实验:观察疾病对动物生理功能的影响,学习疾病的发生机制。

(4)病例分析:分析实际病例,提高临床诊断能力。

2. 实践过程(1)认真听讲:在实践课程中,老师会详细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我们要认真听讲,确保对实验内容有充分的理解。

(2)做好实验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做好实验记录,包括实验时间、实验材料、实验结果等,以便日后查阅和分析。

(3)积极参与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动手操作,熟悉实验技能,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4)认真观察、分析:在观察病变组织时,要仔细观察病变的特点,分析病变的原因,提高自己的病理学思维。

三、实践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动物病理学实践课程,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动物病理学的基本知识,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些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提高动手能力在动物病理学实践课程中,我们通过解剖动物、观察病变组织等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这对于今后从事兽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 培养病理学思维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分析病变组织,培养了病理学思维。

这对于我们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疾病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4.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在动物病理学实践课程中,我们需要与同学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这有助于我们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病理学兔子实验实训报告

病理学兔子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2. 了解兔子解剖结构,观察并分析兔子器官的病理变化;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二、实验原理病理学实验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动物器官的解剖和观察,了解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本实验以兔子为实验动物,通过解剖和观察其器官,了解病理学的基本知识。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成年兔子1只;2. 实验器材:解剖剪、解剖镊、解剖刀、解剖板、剪刀、止血钳、生理盐水、解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切片机、显微镜等;3. 实验试剂:固定液、脱钙液、苏木精、伊红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动物准备:将兔子麻醉后固定于解剖板上,沿腹部正中线切开皮肤,分离肌肉,暴露腹腔;2. 腹腔脏器观察:观察并记录胃、肠、肝脏、脾脏、肾脏、膀胱等器官的外观、大小、质地等;3. 脏器解剖:依次解剖胃、肠、肝脏、脾脏、肾脏、膀胱等器官,观察其内部结构;4. 脏器固定:将脏器浸入固定液中固定,以便切片;5. 脏器切片:将固定后的脏器进行切片,厚度约为5微米;6. 脏器染色:将切片浸入苏木精染液中进行染色,然后浸入伊红染液中进行复染;7. 脏器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切片,记录脏器的病理变化;8. 实验报告撰写: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胃:胃黏膜上皮细胞呈柱状,排列整齐,细胞核位于细胞基底部。

在部分切片中观察到胃黏膜上皮细胞出现坏死、脱落现象,提示可能存在胃炎;2. 肠:肠黏膜上皮细胞呈柱状,排列整齐,细胞核位于细胞基底部。

在部分切片中观察到肠黏膜上皮细胞出现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提示可能存在肠炎;3. 肝脏:肝细胞呈多边形,排列整齐,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在部分切片中观察到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坏死,提示可能存在肝病;4. 脾脏:脾脏红髓和白髓界限清晰,红髓中含有大量血细胞,白髓中含有大量淋巴细胞。

《动物病理学》实验

《动物病理学》实验

实验一实验性空气栓塞一、实验目的了解空气栓塞对机体的影响二、实验材料家兔,20ml注射器及针头,解剖刀,剪,镊子,面盒,浸有二甲苯的棉球若干等三、实验内容:1. 先观察家兔的一般状况:活动状态、呼吸频率、嘴唇颜色及瞳孔大小等。

2. 用浸有二甲苯的棉球涂擦一侧耳廓,使局部血管扩张,便于穿刺注射。

3. 用注射器经耳缘静脉注入空气10~15ml,记录时间,并注意观察家兔的表现。

4. 待家兔死之后剖创胸并剪开心包,观察左、右心有无泡沫状血液,在胸腔内注入水使之淹没心脏,先后剪开左、右心室,观察有无空气泡逸出。

实验结果(报告的主要部分):1. 注射空气后家兔的表现:开始活动增多,呼吸频率加快→继而活动减弱,嘴唇发绀→接着全身抽搐→死亡。

2. 剖胸后心腔内的改变:右心房内有泡沫状血液,剪开右心房后有气泡逸出。

讨论与结论(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对实验结果中所能验证的概念、理论,作出简明的概括和总结):注射的空气进入耳缘静脉以后,迅速到达右心,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从而将空气和血液搅拌成大量的泡沫血,当心肌收缩时可阻塞肺动脉出口导致猝死(使血液不能到达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机体缺氧→活动增多(烦燥),呼吸加深加快予以代偿→由于是泡沫血→缺氧继续存在→活动减弱,嘴唇发绀,最终致死。

实验二脱水一、实验目的通过不同浓度食盐溶液引起红细胞形态变化实验,推理说明机体脱水对细胞的影响。

二、实验器具与试剂三、实验材料抗凝血、带凹载玻片、滴管、10%、0.9%、0.1%氯化钠溶液、显微镜四、实验内容:1、将三种浓度氯化钠溶液分别滴入3块玻片的凹内,数滴即可,勿太多,以防溢出。

2、分别向各玻片凹内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中滴入抗凝血1滴。

3、片刻后,轮流将载玻片置于低倍镜下,观察细胞状态,直至出现变化为止,然后在高倍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变化。

实验报告:记录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引起红细胞变化的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实验三尸体剖检诊断技术一、实验目的了解并掌握动物了尸体剖检方法,包括剖检的准备工作、常见动物动物的剖检术式、各器官及其病理变化的检查方法、病理材料的采集、包装和保存方法、病理剖检记录和剖检报告的方法等;培养综合分析病理变化的能力,为临床应用打好基础。

动物病理实验报告

动物病理实验报告

动物病理实验报告标题:动物病理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动物病理学,通过对实验动物进行病理观察和病理分析,探讨动物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

实验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动物,通过注射某种毒素诱发疾病模型。

观察了实验小鼠的临床表现、病程变化以及病理形态学变化。

结果显示,实验小鼠在接受毒素注射后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四肢无力等。

病程观察显示,中毒症状先是逐渐加重,随后逐渐缓解。

病理形态学观察显示,实验小鼠组织中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包括炎性细胞浸润、组织坏死等。

引言: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的学科,对于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通过对实验小鼠进行毒素注射,模拟疾病的发生过程,并通过病理学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为动物疾病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健康小鼠2. 毒素:某种已知毒性的物质3. 实验组:接受毒素注射的小鼠4. 对照组:未接受毒素注射的小鼠5. 实验流程:毒素注射后观察小鼠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结果:1. 临床表现:实验小鼠在毒素注射后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四肢无力等症状,与对照组相比表现明显不同。

2. 病程观察:实验小鼠在接受毒素注射后,症状逐渐加重,达到高峰后逐渐缓解,与对照组相比病程变化明显。

3. 病理形态学观察:实验小鼠组织中存在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炎性细胞浸润和组织坏死等明显可见,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讨论:通过对实验小鼠进行毒素注射,模拟了某种疾病的发生过程。

观察结果显示,实验小鼠出现了典型的中毒症状,并且病程变化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这表明毒素注射对实验小鼠产生了明显的病理反应,该模型可以用于进一步研究该种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实验小鼠进行毒素注射,成功模拟了某种疾病的发生过程,并通过病理观察和分析,探讨了该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

结果显示实验小鼠出现了典型的中毒症状,并且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

水产动物疾病学 水产动物病理学《病理学》实验方案

水产动物疾病学 水产动物病理学《病理学》实验方案

罗非鱼链球菌病研究的实验方案一、实验流程采集病鱼→观察记录临床症状→分离纯化病原体→病原体的扩大培养→病原体的药敏试验↓动物回归实验↓观察记录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分析二、具体操作步骤1.病鱼录临床症状的观察和记录记录病鱼的活动特征、外观临床症状,解剖后观察内部器官病变特征,拍照。

2. 病原体的分离纯化对具典型细菌性症状的病鱼进行现场分离,取其脑(B)、肝(L)、脾(S)、肾(K),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于BHI固体培养基中,于27-28℃培养箱中培养24-72h,拍照。

将首次分离培养基上数量呈优势的疑似病原菌落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培养,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和镜检初步确定其是否为病原菌,拍照。

3. 病原体的扩大培养取上述纯化的菌株单菌落接种于BHI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大纯培养。

4. 病原体的药敏试验配置固体培养基→取0.2ml菌液均匀涂布于表面→干燥5mins后每板贴5片药敏试纸,试纸之间距离不小于24mm→反转平板,4℃放30min→37℃中反转培养24h→观察抑菌圈→拍照5. 动物回归实验将扩大培养病原体的病原体经腹腔注射入罗非鱼,6天后开始每天观察发病情况,记录病鱼的活动特征、外观临床症状,解剖后观察内部器官病变特征,拍照。

跟最初的病鱼进行比较,看是否症状一致,如果一致,说明分离到的菌株是致病的病原体,如症状不一致,则病原体分离错误。

6. 病鱼病理组织分析(可选做)取病鱼的病变组织(如皮肤、脑、肝、肾脏、脾脏等)进行病理切片分析,与正常组织对比,拍照,分析病变原因。

三、作业将上述实验流程和实验结果整理,写成一篇课程作业,图文并茂。

附件: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一、取材用丁香粉麻醉鱼,取病变组织(如皮肤、脑、肝、肾脏、脾脏等),在Bouin 氏液固定8-24小时。

取材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所取材料不宜太大以0.5×0.5×0.2厘米或1.0×1.0×0.2厘米较合适。

动物病理解剖学实验教程

动物病理解剖学实验教程

动物病理解剖学实验教程动物病理解剖学实验教程是动物医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动物病理学的理解,提高其病理诊断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物病理解剖学实验教程:1. 实验一:动物病理切片的制作与观察实验目的:通过制作动物病理切片,观察病变部位的组织学变化,学习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诊断方法。

实验材料:动物病理组织块、显微镜、切片刀、染色剂等。

实验步骤:(1)将病理组织块放入包埋盒中,用石蜡或树脂等材料进行包埋。

(2)将包埋好的组织块进行切片,制作成病理切片。

(3)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病变部位的组织学变化。

(4)对病变部位进行病理诊断,并与正常组织进行对比分析。

2. 实验二:动物尸体剖检与病理诊断实验目的:通过动物尸体剖检,观察动物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学习病理诊断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材料:动物尸体、手术刀、手套、器官固定液等。

实验步骤:(1)进行动物尸体剖检前的准备工作,如穿戴手套等。

(2)按照规定的剖检程序,对动物内脏器官进行观察和检查。

(3)记录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并进行病理诊断。

(4)对病变器官进行组织取样,制作成病理切片,进一步观察病变。

3. 实验三:肿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动物肿瘤的病理切片,学习肿瘤的分类、分级和鉴别诊断方法。

实验材料:动物肿瘤病理切片、显微镜、染色剂等。

实验步骤:(1)将肿瘤病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肿瘤的组织学特征。

(2)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对肿瘤进行分类和分级。

(3)学习不同类型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对比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的差异。

4. 实验四:呼吸系统病理诊断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动物呼吸系统的病理变化,学习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技巧。

实验材料:动物呼吸系统病理切片、显微镜、染色剂等。

实验步骤:(1)将呼吸系统病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病变部位的组织学变化。

(2)学习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方法,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动物病理学教学实习报告

动物病理学教学实习报告

动物病理学教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诊断的一门基础医学学科。

通过动物病理学实习,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动物疾病本质的理解,提高诊断和分析动物疾病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兽医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实习地点:XXX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实验室三、实习内容1. 尸体剖检:学习并掌握动物尸体剖检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观察尸体的一般形态变化,了解不同疾病引起的典型病理变化。

2. 组织切片: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组织切片,识别各种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了解疾病引起的组织学变化。

3. 微生物学检测:学习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了解常见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4. 临床病理学检查:学习动物临床病理学检查的基本方法,包括血液学、尿液学、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掌握各种疾病引起的病理变化。

5. 疾病诊断:学习动物疾病诊断的方法和技巧,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测等,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正确诊断。

四、实习收获1. 技能提升:通过实习,掌握了动物尸体剖检、组织切片观察、微生物学检测等基本技能,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 知识巩固:将所学的动物病理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对动物疾病发生、发展和诊断的理解。

3. 诊断能力:通过实习,提高了动物疾病诊断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兽医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

4. 团队合作:在实习过程中,学会了与同学、老师合作,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五、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动物病理学教学实习,我对动物病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疾病诊断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才能更好地为兽医临床工作服务。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兽医事业作出贡献。

动物病理学实验报告剖检

动物病理学实验报告剖检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动物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2. 掌握动物病理剖检的方法和技巧。

3. 通过对动物病理剖检的观察,了解病理变化,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1只,体重约2kg。

2. 实验器材:解剖台、解剖剪、解剖镊、手术刀、缝线、生理盐水、消毒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处理:将家兔用绳索固定在解剖台上,用消毒液消毒皮肤,然后进行麻醉。

待动物失去意识后,迅速进行解剖。

2. 剖检顺序:(1)体表检查:观察家兔的整体外观,注意皮肤、毛发、体态、姿势等。

(2)头部解剖:剪开颅骨,观察脑部、鼻腔、眼眶等部位。

(3)颈部解剖:剪开颈部皮肤,暴露喉头、气管、食管等器官。

(4)胸腔解剖:剪开胸腔,观察心脏、肺脏、胸腔积液等。

(5)腹腔解剖:剪开腹腔,观察肝脏、胆囊、胃、小肠、大肠、脾脏、肾脏、膀胱等器官。

(6)盆腔解剖:剪开盆腔,观察生殖器官、肛门等部位。

3. 观察重点:(1)器官形态变化:观察各器官的大小、形态、色泽等是否正常。

(2)组织病变:观察组织是否出现炎症、坏死、出血、肿瘤等病变。

(3)器官功能变化:观察器官功能是否受到影响,如心脏搏动、呼吸频率等。

4. 组织样本采集:根据观察结果,采集有病变的组织样本,用于后续的病理学检查。

5. 组织样本处理:将采集到的组织样本进行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等处理。

6. 显微镜观察:将处理好的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病理变化。

四、实验结果1. 家兔体表检查:皮肤完整,毛发光滑,体态正常。

2. 头部解剖:脑部无明显病变,鼻腔、眼眶等部位未见异常。

3. 颈部解剖:喉头、气管、食管等器官未见异常。

4. 胸腔解剖:心脏搏动有力,肺脏表面光滑,胸腔积液未见明显。

5. 腹腔解剖:肝脏、胆囊、胃、小肠、大肠、脾脏、肾脏、膀胱等器官未见明显病变。

6. 盆腔解剖:生殖器官、肛门等部位未见异常。

7. 组织样本采集:未发现明显病变,未采集组织样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实验性空气栓塞一、实验目的了解空气栓塞对机体的影响二、实验材料家兔,20ml注射器及针头,解剖刀,剪,镊子,面盒,浸有二甲苯的棉球若干等三、实验内容:1. 先观察家兔的一般状况:活动状态、呼吸频率、嘴唇颜色及瞳孔大小等。

2. 用浸有二甲苯的棉球涂擦一侧耳廓,使局部血管扩张,便于穿刺注射。

3. 用注射器经耳缘静脉注入空气10~15ml,记录时间,并注意观察家兔的表现。

4. 待家兔死之后剖创胸并剪开心包,观察左、右心有无泡沫状血液,在胸腔内注入水使之淹没心脏,先后剪开左、右心室,观察有无空气泡逸出。

实验结果(报告的主要部分):1. 注射空气后家兔的表现:开始活动增多,呼吸频率加快→继而活动减弱,嘴唇发绀→接着全身抽搐→死亡。

2. 剖胸后心腔内的改变:右心房内有泡沫状血液,剪开右心房后有气泡逸出。

讨论与结论(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对实验结果中所能验证的概念、理论,作出简明的概括和总结):注射的空气进入耳缘静脉以后,迅速到达右心,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从而将空气和血液搅拌成大量的泡沫血,当心肌收缩时可阻塞肺动脉出口导致猝死(使血液不能到达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机体缺氧→活动增多(烦燥),呼吸加深加快予以代偿→由于是泡沫血→缺氧继续存在→活动减弱,嘴唇发绀,最终致死。

实验二脱水一、实验目的通过不同浓度食盐溶液引起红细胞形态变化实验,推理说明机体脱水对细胞的影响。

二、实验器具与试剂三、实验材料抗凝血、带凹载玻片、滴管、10%、0.9%、0.1%氯化钠溶液、显微镜四、实验内容:1、将三种浓度氯化钠溶液分别滴入3块玻片的凹内,数滴即可,勿太多,以防溢出。

2、分别向各玻片凹内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中滴入抗凝血1滴。

3、片刻后,轮流将载玻片置于低倍镜下,观察细胞状态,直至出现变化为止,然后在高倍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变化。

实验报告:记录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引起红细胞变化的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实验三尸体剖检诊断技术一、实验目的了解并掌握动物了尸体剖检方法,包括剖检的准备工作、常见动物动物的剖检术式、各器官及其病理变化的检查方法、病理材料的采集、包装和保存方法、病理剖检记录和剖检报告的方法等;培养综合分析病理变化的能力,为临床应用打好基础。

二、实验材料1、动物鸡、兔2、器械剥皮刀、解剖刀、手术刀、肠剪、骨钳、板锯、骨斧、镊子、手术剪、卷尺、磨刀石、注射器、针头、瓷盘(盆或缸)等采集病料常用器具。

3、药品0.1%新洁尔灭溶液、3%来苏儿溶液、3%碘酊、70%-75%酒精、10%福尔马林溶液或95%酒精、药棉、纱布等。

三、实验内容:一、兔子的剖检1、检验前准备先用手术刀或剪子沿下颌骨与第1颈椎处切断颈动脉,放血3-4分钟,将兔致死,用水冲洗兔体被毛,然后用刀在颈部、前肢腕关节及后肢跗关节上方1厘米处皮肤作环形切口,再沿两后肢内侧,绕过肛门挑切开皮肤并断尾,再由助手倒提并分开兔两后肢,一人用双手自阴部上方翻转皮肤,采用脱袜式方式把皮自阴部拉头部,剥去皮,断头,截肢。

然后放在盘中开膛。

自耻骨开始,沿腹中线用小刀切开腹壁,取出胃、肠、脾,取出心、肺、肝,置于盘中,进行同步检验。

2、内脏的检验依次对胃、肠、脾、心、肺、肝进行感官检查,注意其大小、色泽,有无病变,尤其是蚓突和圆小囊浆膜下是否有灰白色小结节,经检验兔伪结核病。

兔蚓突为盲肠的游离端,比较细,壁厚而内管狭窄,长约10厘米,表面光滑,颜色较淡。

圆小囊在回肠与盲肠连接处,由肠管膨大形成的厚壁球囊。

3、胴体的检验检验者左手握有齿镊子,钳住左侧腹壁肌肉,右手持剪刀撑开右侧腹壁,体腔,再检查体表,注意胴体放血程度,有无出血、黄疸、脓肿等变化,如发现颈部,液浅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呈深红色并有坏死灶,应考虑野兔热和坏死杆菌病。

二、鸡的剖检1.胴体检查(1)检查放血程度检查胴体体表的颜色和皮下血管(如翅下血管、胸部与鼠蹊部血管)的充盈程度判定放血是否良好。

放血良好的健康光禽,皮肤为白色或淡黄色,有光泽,看不到皮下的血管,肌肉切面颜色均匀,切断面无血滴渗出。

放血不良的光禽,皮肤呈红色,表层血管充血,皮下血管显露,一切断口有血液流出,肌肉颜色不均匀。

(2)检查头部和肛门观察鸡冠和肉髯,注意有无肿胀、结痂(鸡痘)和异常变化,鸡冠和肉髯呈青紫色或黑色,应注意检查新城疫或禽流感;观察眼球是否下陷,注意虹膜的色泽、瞳孔的形状、大小以及有无锯齿状的白膜或白环(眼型马立克氏病),眼睛和眼眶周围有无肿胀,眼睑内有无干酪样物质(鸡传染性鼻炎、眼型鸡痘);观察鼻孔和口腔的清洁度,注意有无黏性分泌物或干酪性假膜(鸡传染性鼻炎、鸡痘);观察咽喉和气管有无充血和出血,有无纤维蛋白性或干酪性渗出物(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痘);观察肛门的清洁度,注意是否紧闭,有无炎症。

(3)检查体表观察皮肤的色泽,注意皮肤上有无结节、结痂和疤(鸡痘、马立克氏病);看胴体有无外伤、水肿、化脓及关节肿大等病变。

将白条鸡仰卧放在搪瓷盘中,由胸骨柄到肛门,沿腹中线切开腹壁,并绕肛门一周,在胸前口颈基部切开皮肤,剥离嗉囊,名捕自腹壁开口并取出胃、肠、脾、嗉囊和心、肝等脏器,放在搪瓷盘中待检。

2.内脏检查(1)肝脏观察其色泽、形状和大小,是否有肿大,有无黄白色斑纹和结节(鸡马立克氏病、鸡白血病、鸡结核病),有无坏死小斑点(禽霍乱等),胆囊有无变化,是否完整。

(2)脾脏观察是否有充血、肿大、变色和灰白色结节(注意鸡结核病)。

(3)心脏注意心包膜是否粗糙,心包腔是否有积液,心脏是否有出血及赘生物等。

(4)胃剖检肌胃,剥去角质层,观察有无出血;剪开腺胃,刮去胃内容物,观察腺胃乳头是否肿大,有无出血和溃疡(注意鸡新城疫、禽流感)。

(5)肠视检整个肠管浆膜及肠系膜有无充血、出血、结节,特别注意小肠和盲肠。

(6)卵巢观察卵巢有无变形、变色、变硬等现象(注意卵黄性腹膜炎),注意卵巢的完整性。

用手术刀钝性剥离肾脏,暴露腰荐神经丛,检查其有无病变,也可自大腿内侧肌肉缝剥离坐骨神经检查。

注意神经干的粗细和色泽。

检查全净膛光禽体腔内是否有炎性渗出物、赘生物及寄生虫等异常变化。

三、病料的采取1.剖检前检查凡发现患畜(包括马、牛、羊及猪等)急性死亡时,必须先用显微镜检查其末梢血液抹片中是否有炭疽杆菌存在。

如怀疑是炭疽,则不可随意剖检,只有在确定不是炭疽时方可进行剖检。

2.取材时间内脏病料的采取,须于死亡后立即进行,最好不超过6h,否则时间过长,由肠内侵入其他细菌,易使尸体腐败,影响病原微生物的检出。

3.器械的消毒刀、剪、镊子、注射器、针头等煮沸消毒30min。

器皿(玻璃制品、陶制品等)可用高压灭菌或-干烤灭菌。

软木塞、橡皮塞置于0.5%石炭酸水溶液中煮沸10min。

采取一种病料,使用一套器械和容器,不可混用。

4.病料采取应根据不同的传染病,相应地采取该病常侵害的脏器或内容物。

如败血性传染病可采取心、肝、脾、肺、肾、淋巴结、胃、肠等;肠毒血症采取小肠及其内容物;有神经症状的传染病采取脑、脊髓等。

如无法估计是哪种传染病,可进行全面采取。

检查血清抗体时,采取血液,凝固后析出血清,将血清装入灭菌小瓶送检。

为了避免杂菌污染,病变检查应待病料采取完毕后再进行。

各种组织及液体的病料采取方法如下。

(1)脓汁用灭菌注射器或吸管抽取或吸出脓肿深部的脓汁,置于灭菌试管中。

若为开口的化脓灶或鼻腔时,则用无菌棉签浸蘸后,放在灭菌试管中。

(2)淋巴结及内脏将淋巴结、肺、肝、脾及肾等有病变的部位各采取1~2cm3的小方块,分别置于灭菌试管或平皿中。

若为供病理组织切片的材料,应将典型病变部分及相连的健康组织一并切取,组织块的大小每边约2cm 左右,同时要避免使用金属容器,尤其是当病料供色素检查时(如马传贫、马脑炎及焦虫病等),更应注意。

(3)血液血清:以无菌操作吸取血液l0ml,置于灭菌试管中,待血液凝固(经1~2天)析出血清后,吸出血清置于另一灭菌试管内,如供血清学反应时,可于每毫升中加入5%石炭酸水溶液1~2滴。

全血:采取10ml全血,立即注入盛有5%柠檬酸钠lml的灭菌试管中,搓转混合片刻后即可。

心血:心血通常在右心房处采取,先用烧红的铁片或刀片烙烫心肌表面,然后用灭菌的尖刃外科刀自烙烫处刺一小孔,再用灭菌吸管或注射器吸出血液,盛于灭菌试管中。

(4)乳汁乳房先用消毒药水洗净(取乳者的手亦应事先消毒),并把乳房附近的毛刷湿,最初所挤的3—4股乳汁弃去,然后再采集l0ml左右乳汁于灭菌试管中。

若仅供显微镜直接染色检查,则可于其中加入0.5%的福尔马林液。

(5)胆汁先用烧红的刀片或铁片烙烫胆囊表面,再用灭菌吸管或注射器刺人胆囊内吸取胆汁,盛于灭菌试管中。

(6)肠用烧红刀片或铁片将欲采取的肠表面烙烫后穿一小孔,持灭菌棉签插入肠内,以便采取肠管粘膜或其内容物;亦可用线扎紧一段肠道(约6cm)两端,然后将两端切断,置于灭菌器皿内。

(7)皮肤取大小约10cmXl0cm的皮肤一块,保存于30%甘油缓冲溶液中,或10%饱和盐水溶液中,或10%福尔马林液中。

(8)胎儿将流产后的整个胎儿,用塑料薄膜、油布或数层不透水的油纸包紧,装入木箱内,立即送往实验室。

(9)小家畜及家禽将整个尸体包入不透水塑料薄膜、油纸或油布中,装入木箱内,送往实验室。

(10)骨头需要完整的骨头标本时,应将附着的肌肉和韧带等全部除去,表面撤上食盐,然后包于浸过5%石炭酸水或0.1%升汞液的纱布或麻布中,装于木箱内送到实验室。

(11)脑、脊髓如采取脑、脊髓作病毒检查,可将脑、脊髓浸入50%甘油盐水液中或将整个头部割下,包人浸过0.1%升汞液的纱布或油布中,装入木箱或铁桶中送检。

供显微镜检查用的脓汁、血液及粘液;可用载玻片作成抹片;组织块可作成触片,然后在两块玻片之间靠近两端边沿处各垫一根火柴棍或牙签十以免抹片或触片上的病料互相接触。

如玻片有多张,可按上法依次垫火柴棍或牙签重叠起来,最上面的一张玻片上的涂、抹面应朝下,最后用细线包扎,玻片上应注明口码,并另附说明。

四、病料的保存病料采取后,如不能立即检验,或需送往有关单位检验,应当加入适量的保存剂,使病料尽量保持新鲜状态。

1.细菌检验材料的保存将采取的脏器组织块,保存于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或30%甘油缓冲盐水溶液中,容器加塞封固。

如系液体,可装在封闭的毛细玻管或试管运送。

饱和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法是:蒸馏水l00ml,氯化钠38~39g,充分搅拌溶解后,用数层纱布过滤,高压灭菌后备用。

30%甘油缓冲盐水溶液的配制法是:中性甘油30ml,氯化钠牛5g,碱性磷酸钠l 0g,加蒸馏水至l00ml,混合后高,压灭菌备用。

2.病毒检验材料的保存将采取的脏器组织块,保存于50%甘油缓冲盐水溶液或鸡蛋生理盐水中,容器加塞封固。

50%甘油缓冲盐水溶液的配制法是:氯化钠2.5g,酸性磷酸钠0.46g,碱性磷酸钠10.74g,溶于l00ml中性蒸馏水中,加纯中性甘油150ml,中性蒸馏水50ml,混合分装后,高压灭菌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