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名人

合集下载

教育学心理学名人

教育学心理学名人

教育学名人1.现代教育学之父: 赫尔巴特2.教育学之父: 夸美纽斯3.现代心理学之父 : 比维斯4.心理学之父 : 桑代克5.中国现代心理学之父”的王国维6.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柏拉图7.外铄论--荀子、华生 洛克8.遗传: 高尔顿 霍尔 董仲舒9.环境: 华生 洛克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

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泛智教育”。

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

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1632年《大教学论》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的代表。

他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

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

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

生活本位论 教育学的多元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经验课程论 活动课程论 现代教育代表,主张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生物起源说(美国)心理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起源说教师成长4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八阶段---- 职前教育;引导;能力建立;热心成长;生涯挫折;稳定与停滞;生涯低落;生涯退出阶段预备生涯-- 专家生涯;退缩生涯;更新生涯; 退出生涯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

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

教育心理学名人

教育心理学名人

教育心理学名人1. 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从19世纪末起,开始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尝试——错误说是建立在小猫(迷箱实验)基础上的。

“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刺激——反应联结)过程。

提出的学习的基本规律是准备律,练习律和(效过律)。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共同要素说)。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心理学家主持的智力与智力测量研究2.廖世承 1924年,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陆钦斯(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实验说明(定势)具有双重作用。

3.裴斯泰洛齐 18世纪末到19世纪,瑞士在《论教学方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

4.琼·魏维斯 1531年,西方学者,曾使用了“教育心理学”这一名词,但并不意味着教育心理学的产生。

教育心理学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后,到19世纪末,才得以独立。

5.乌申斯基 1869年《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总结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6.卡普捷列夫 1877年,俄国教育家出版了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书。

8.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认知发展理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发生认识论创始人,是心理学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

他认为,发展就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一种建构过程。

先引出了图式的概念。

所谓图式,是认知结构的基本单元,表现出某种可以重复的动作模式或思维模式。

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守恒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在(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对偶故事法)。

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9. 劳伦兹提出发展关键期4. 班杜拉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

人物整理---教育学与心理学名人精选

人物整理---教育学与心理学名人精选

【人物整理】教育学与心理学名人最完整总结教育学名人夸美纽斯〔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展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理论根底。

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乌克兰〕进展了阐述。

提出了“泛智教育〞。

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展论述。

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知觉开场〞,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根底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根底提出教学论。

杜威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现代教育代表。

他思想集中反响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

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过程。

“教育即生长〞。

它以新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根底。

将儿童直接经历加以标准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

孔子1. 孔子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他教育思想集中反响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统一过程。

“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说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理论。

卢梭卢梭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个人本位教育目论代表人物。

洛克〔英国哲学家〕提出“白板说〞是外栎轮论典型代表。

他?教育漫话?是独立教育学诞生标志。

苏格拉底1.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教育家。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问答法著名教育家。

他“产婆术〞〔表达了启发性〕教育原那么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原那么相一致。

夸美纽斯〔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展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理论根底。

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乌克兰〕进展了阐述。

提出了“泛智教育〞。

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展论述。

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知觉开场〞,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根底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根底提出教学论。

舒尔茨〔美国经济学家〕1960年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上所做“人力资本投资〞讲演,被称为人力根本理论创立“宪章〞。

他提出该理论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

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奉献。

有关教育的名人素材事例

有关教育的名人素材事例

有关教育的名人素材事例1. 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美国著名的人权领袖,他通过非暴力抗议倡导平等和公正,致力于废除种族隔离,赢得了数十万人的支持和尊敬。

他的演讲激励了无数人,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华盛顿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2. 小莫子(Malala Yousafzai):巴基斯坦女性教育活动家,她在10岁时开始与塔利班抗争,坚持女性要接受教育的权利。

她在2014年因为她和其他女孩们为接受教育而被塔利班袭击的事件,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

3. 尤金尼·弗洛伦斯·古辛斯基(Eugene F. Gorski):美国教育家和改革家,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

他提出了“个人适应教育”的概念,主张从学生的个人能力、兴趣和需求出发进行教育,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

4. 约翰·杜威(John Dewey):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被认为是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奠基人之一。

他主张强调经验和实践,将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提倡学生主导的学习和合作学习,重视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 玛丽亚·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意大利儿童教育家和医生,她开创了蒙特梭利教育法。

她强调儿童自主、自由和尊重其个性发展,倡导以感官体验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重视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

6. 罗杰·舒曼(Roger Schank):美国认知科学家和教育家,致力于发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

他提出了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该围绕实际问题和真实情境展开,鼓励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和知识。

7. 杰奎琳·诺瓦科夫斯基(Jacqueline Novogratz):国际社会创业家,她创立了非营利组织Acumen,致力于解决贫困和社会公正问题。

她通过创新的教育项目帮助弱势群体提高教育水平,并为他们提供机会实现自己的潜力。

教育综合知识

教育综合知识

招教考试高频考点——桑代克桑代克作为教育心理学之父,可以说是教师招聘考试中必考的人物,也在我们的教育心理学书本中屡次出现。

在这里就给大家总结一下他的主要知识点。

1.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后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大纲》,从人的生物的存在角度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桑代克被称为西方/美国/世界的“教育心理学之父”。

3.尝试—错误说(试误论)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4.三条主要的联结学习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5.相同要素说(共同要素说)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学习迁移。

在湖南的教师招聘考试中,最常考察的是他的第二个和第四个知识点,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来出现,单选、多选、判断、填空基本都出现过。

在复习知识点的时候,我们要善于总结,及时总结,特别是那些在书本中反复出现的人物。

这样,我们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傲立群雄。

【真题再现】【2011-长沙天心区-多选】桑代克的学习率包括( )。

A.准备率B.联结率C.效果率D.练习率【2014-岳阳市直-单选】一般认为,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A.斯金纳B. 桑代克C. 华生D. 布鲁纳【备考策略】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动机冲突的类型在湖南的教师招聘考试中,除了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动机冲突的类型是高频考点,也是考生出错较多的地方。

出题形式以选择题和判断题为主,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考查动机冲突的含义;第二种较灵活,与案例结合起来考查。

我们在做题的时候注意,“趋”就是“想”的意思,“避”就是“不想”、“害怕”的意思。

做这类题时,一般情况下我们直接根据题干的字面意思来解题,切勿陷入引申思考的误区。

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个体难以决定取舍,表现为行动上的犹豫不决,这种相互冲击的心理状态,称为动机冲突。

乌申斯基

乌申斯基



主要教育思想
• • • • • • • • • • • • 一.教育思想的基础——民族性 1.主张创立俄罗斯的教育体系 2.国民教育是人民的教育 3.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4.用母语教学 二.关于教学的理论 1.教学过程的本质及其步骤 2.教学的心理依据 3.教学任务 4.教学原则 5.教科书编写工作
• 《论公共教育的民族性》阐发有关教育的 民族性的思想 • 《儿童世界》 • 《祖国语言》 • 《劳动在心理和教育上的作用》 • 《人是教育的对象》 • 《瑞士教育参观记》
名人名言
• 1如果你能成功地造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 那么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人是教育的对象》 • 2.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部不可能代替的 最有用的阳光。 • 3.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 于完善的源泉。 • 4.愉快只是幸福的伴随现象,愉快如果不伴随以劳动,那麽它不仅会 迅速地失去价值,而且也会迅速地使人们的心灵堕落下来。 • 5.注意是打开人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里的一切都必然要通过它。 • 6.完善的教育可能使人类的身体的、智 力的和道德的力量得到广泛的 发挥。 • 7.如果教育学希望从—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 面了解人。 • 8.只有当你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 别人

• 序言 • 生理篇 第一章 有机体概论 第二章 植物有机体的本质特性 第三章 动物的植物性有机体。营养过程 第四章 更新动物有机体组织的必要性及其特殊条件 第五章 需要休息和睡眠 第六章 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视觉器官及其活动 第七章 其他感觉器官 第八章 肌肉、肌觉。发音器官 第九章 神经系统:它的中枢和分枝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活 动及其组织 第十一章 神经疲劳与神经兴奋 第十二章 反映或反射运动 第十三章 习惯和熟巧是掌握了的反射 第十四章 习惯的遗传性和本能的发展 第十五章 习惯的道德意义和教育意义 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参与记忆行为 第十七章 神经系统对想象、情感和意志的影响心理篇 第十八章 从生理学过渡到心理学Ⅰ 意识 第十九章 注意的过程 第二十章 注意:结论 第二十一章 什么是意识?感觉的出现 第二十二章 回忆 第二十三章 表象联想 第二十四章 遗忘:记忆联想的破裂 第二十五章 记忆的经历

国内外心理学家简介

国内外心理学家简介

弗洛伊德、西格蒙德(Frend,Sigmund1856—1939)奥地利精神科、神经科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4岁时举家迁居维也纳。

他在中学时代就显示出非凡的智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76年到1881年在著名生理学家艾内斯特·布吕克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1881年开始私人开业,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1886年与马莎·伯莱斯结婚,育有三男三女,女儿A·弗洛伊德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1938年因遭纳粹迫害迁居伦敦,于1939年12月23日因口腔癌在伦敦逝世。

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兴趣是在1884年与J·布洛伊尔合作期间产生的,他们合作治疗一名叫安娜·欧的21岁癔症患者,他先从布洛伊尔那里学了宣泄疗法,后又师从J·沙可学习催眠术,继而他提出了自由联想疗法,1897年创立了自我分析法。

他一生中对心理学的最重大贡献是对人类无意识过程的揭示,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人类的性本能理论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他的主要著作有:《歇斯底里研究》(1895)、《梦的解释》(1900)、《性欲三论》(1905)、《论无意识》(1915)、《自我与本我》(1923)、《焦虑问题》(1926)、《自我和防御机制》(1936)。

华生,约翰·布鲁德斯(Watson,john Broadus 1878—1958)华生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1878年1月9日出生于美国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城外的一个农庄,16岁时进入格林维尔的福尔满大学学习哲学,21岁获得哲学硕士学位,1900年入芝加哥大学研究哲学与心理学,师从教育哲学家J·杜威、心理学家J·R·安吉尔、神经生理学家H·H唐纳尔森和生物学家J·洛布。

1903年以题为《动物的教育》的论文获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随之出任芝加哥大学讲师和心理实验室主任,1908年受聘为霍普金斯大学正式教授。

教育心理学有哪些名人

教育心理学有哪些名人

教育心理学中的著名人物介绍一、桑代克(Edward.Thorndike 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1、1903年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P92、联结学习理论——试误说。

饿猫逃出迷笼实验。

P353、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P35-364、早期学习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迁移时非常具体的、并且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要素)。

P755、遗忘理论的解释——痕迹衰退说(起源于亚里士多德、发展于桑代克)。

P100二、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从事人的知觉、学习、思维、记忆等一系列研究。

1、20世纪60年代初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重视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P102、认知——结构学习论或认知——发现说。

(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是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习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P453、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4、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布鲁纳认为动机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好奇心”、“胜任力”、“互惠性”都是促使儿童学习的时间会更长、效果会更好)结构原则(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具有结构的,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规律性)强化原则。

(布鲁纳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通过反馈使儿童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并使他们逐步具有自我矫正、检查和强化的能力,从而强化有效的学习)。

程序原则。

(程序多样性,不存在唯一的教学程序)。

】P46-475、在选择教学策略中,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教学策略,又称启发式教学。

(发现教学经过四个阶段,对教学设计提出四项原则)P201补充两点6、布鲁纳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表演式——映像式——象征式再现表象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名人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心理学之父桑代克现代心理学之父比维斯中国现代心理学之父”的王国维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柏拉图外铄论--荀子、华生洛克遗传: 高尔顿霍尔董仲舒环境华生洛克个人本位论卢帕爱夸罗马人格本位论(偏向个人本位论裴斯泰洛齐小原国芳)社会本位柏涂孔凯伦理本位论(偏向社会本位论):康德赫尔巴特文化本位论斯普朗格狄尔泰生活本位论杜威斯宾塞夸美纽斯(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

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泛智教育”。

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

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1632年《大教学论》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的代表。

他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

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

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到20世纪初)经验课程论活动课程论现代教育代表,主张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利托尔诺和沛西能生物起源说孟禄(美国)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马克思主义劳动起源起源说博乐..教师成长4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费斯勒八阶段职前教育引导能力建立热心成长生涯挫折稳定与停滞生涯低落生涯退出司德菲5阶段预备生涯专家生涯退缩生涯更新生涯退出生涯孔子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

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高尔登1869《遗传的天才》遗传决定论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遗传决定论洛克(英国哲学家)提出的“白板说”是外栎论的典型代表,环境的代表他的《教育漫话》是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

提倡绅士教育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最早讲授教育学华生外烁论环境论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

他的“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教育原则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原则相一致。

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的讲演,被称为人力基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他提出的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

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以此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他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育过程。

他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与系统化过程。

他率先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

传统教育的代表伦理本位论1.1806年《普通教育学》第一部以科学形成标志的教育学2.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3.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4.传统代表旧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5.六类兴趣课程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

他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他最早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

他的原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1.学校应达到那些教育目标;2.提供那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朱熹“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荀子是中国古代“外栎论”的代表人物。

中国的社会本为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

闻之问之。

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提出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孟子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教育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2.内发论代表万物皆备于心,人的心中自有浩然之气《学记》战国末期,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1.教学相长(良好的师生关系)3.“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4.道而弗牵,强而弗达,开而弗抑(教学启发性原则)5.长善救失(德育原则)6.当其可谓时,时而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身心发展关键期)7.“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裴斯泰洛奇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他的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斯兵塞把课程用作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生活本位论生活预备说为完美的生活做准备知识中心课程理论代表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遗传代表人物赞可夫的《教育与发展》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一般发展》的思想。

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以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结构主义课程论(核心观点)。

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认知主义已有经验1认知-发现说2认知结构说1.学习包括获取转化评价三个过程2.知识是普遍性的3.社会中心课程代表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使用过课程一词,它始见于唐代。

杨贤江著有《新教育大纲》,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

柏拉图是西方社会本为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哲学王《理想国》教育学萌芽阶段昆体良古罗马《雄辩术原理》同《论演说家的教育》朱熹《四书集注》韩愈《师说》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科学主义代表康德是西方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

”社会本位亚里士多德主张按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

皮亚杰是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

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卢梭《爱弥儿》个人本位论最激进的1.发展自然人教育心理学名人梅伊曼和拉伊实验教育学布鲁纳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1994年报告:第一,主动性研究。

第二,反思性研究。

第三,合作性研究认知发现学习。

主张通过发现学习,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即认知—发现学习论。

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有基本的理解”。

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指其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

且基本结构越能归结为定义、原理或法则,越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表明个体的成长是受心理和生理成熟机制制约的,认为的任意提前训练,会给一个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负担。

因此教学前必须明确学生呢个的发展水平,这是新教学的出发点。

洛伦兹关键期的研究是从奥地利动物学家洛伦兹对动物行为发展规律的研究开始的。

—小鹅认母行为不断相互作用的一种建构过程。

(图式—认知结构基本单元,表现出某种可以重复的动作模式或思维模式。

)认为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儿童的认知发展必须先与教学,学习应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即儿童只有处于特定的阶段,才能掌握某些概念。

青少年的两种认知歪曲:1、假想的观众。

认为自己站在舞台中央,相信别人在关注自己。

2、个人的虚构。

认为自己有多么重要,自己是独特的。

容易产生过激行为。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分为他律道德(10岁前)与自律道德(10岁后)。

认为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具有重大影响。

维果斯基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并创立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被公认为社会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的先驱。

强调人的思维和智力是借助语言等符号系统不断内化的结果。

内化是指个体将外在的事物或他人的心智运作转变为自己内在的表征。

提出“最近发展区”“教学支架”。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儿童期与社会》把人格的发展分为8个阶段:婴儿期:信任感——不信任感(0-1岁)婴儿后期:自主——羞怯怀疑(2-3岁)幼儿期:主动——内疚(4-5岁)儿童期:勤奋——资本(6-11岁)青年期:同一——混乱(12-18岁)成人前期:亲密——孤独(18-25)成人中期:创造——停滞(25-60岁)成人晚期:自我完善——悲观失望(60以上)科尔伯格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道德两难故事托尔曼认知地图刺激-个体认知-反应赫尔曼·威特金研究飞行员的垂直直觉时发现:场依存,知觉较多的受到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

场独立,较多的受到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的影响。

卡根冲动型与沉思型。

冲动型反应快出错率高,沉思型反应慢出错率低。

戈登·帕斯克整体型与序列型。

整体型者提出假设较复杂,每个假设同时涉及若干属性,比奈和西蒙1905年,智力量表,即斯坦福—比奈量表。

加德纳人的智力并不是单一的一元结构,而是分为七种智力:言语,音乐,逻辑,视觉,身体,自知,交往。

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即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

斯金纳提倡程序教学,通过教学机器和程序化的教科书来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个别学习。

操作条件作用。

涉及主动行为的学习过程的理论。

认为个体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斯金纳箱学习装置(踏杆取食)操作条件反射。

基本规律:1、强化2、逃避条件作用3、回避条件作用4、消退5、惩罚(不是负强化,是抑制行为只是暂停行为,不能根除)巴甫洛夫铃声刺激,控制狗的唾液分泌实验。

提出经典条件作用。

a刺激分化b刺激泛化c消退d恢复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泛化3、辨别强化论。

由行为主义学习论提出。

认为个体行为动机的激发与先前的这种行为所受到的强化有很大的关系。

培因,荣格,阿德勒机能类型说,向性说,独立—顺从说加涅 1.学习结果分类2信息加工理论3.智慧技能层次论学习结果分类五种:1、言语信息学习2、智慧技能学习3、认知策略学习4、动作技能学习5、态度的学习信息加工学习论,编码过程。

桑代克科学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第一个拿动物做实验推测人的心理的学者。

相同要动物学习迷箱实验“试误学习论”认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人的联结系统。

这种联结的形式是通过盲目的尝试并逐步淘汰错误而习得的。

学习的基本规律:1、效果律2、练习律3、准备律遗忘的痕迹衰退说,“练习律”普雷马克原理行为学习的一个重要原理:将低期望的活动与高期望的活动联系起来,可促进低期望活动的发生。

即可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但不可反之。

也叫“祖母规则”柯勒格式塔完形心理学代表人物。

提出顿悟学习论。

认为学习是对知觉的重新组织,是形成一种完形。

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