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中医护理方案
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中医护理

前 后 用 生理 盐 水 冲 管 , 防 止 药 物 配 伍 的 不 良 反 应 。本 组 无 以
配 伍 不 良反 应 发 生 。
甲硫 酸 新 斯 的 明 , 侧 内 关 穴 按 摩 ; 承 气 汤 加 减 胃 管 注 双 大
入… 。
2 5 全 身 状 态 的 护 理 监 测 术 后 早 期 肠 梗 阻 在 非 手 术 治 疗 . 时 要 密 切 观 察 生 命 体 征 及 腹 部 体 征 变 化 , 问患 者 有 无 排 气 询
现 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enJunl fnert rdt nl hn s adWet nM dcn 0 2N v 2 ( 1 dr ora o t a dTaio a C iee n s r e i e 1 o , 13 ) I g e i e i 2
・ 5 1・ 32
体 气 血 失 调 , 腑 功 能 紊 乱 , 诱 发 和 加 重 病 情 。 而腹 部 手 术 脏 能 后 由于 各 种 管 道 ( 胃管 、 内 营 养 管 、 腔 引 流 管 、 氧 管 、 如 肠 腹 吸
病 情许可多下床活动 , 防褥疮发生 。 预 27 营养护理 . 禁 食 期 间 给 予 肠 外 营 养 时 注 意 静 脉 穿 刺 处
时进 行 非 手 术 治 疗 和 护 理 , 可 导 致 再 次手 术 。 我 院 2 0 就 0 9年 1 0月一 2 l 0 1年 l O月 对 4 9例 腹 部 手 术 后 早 期 肠 梗 阻 的 患 者 给予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及 护 理 , 得 了较 满 意 的效 果 , 将 护 理 取 现
[ 献标识码 ] B 文
[ 章 编 号 】 10 84 (0 2 3 —32 — 2 文 0 8— 89 2 1 ) 1 5 1 0
肠梗阻中医护理方案

肠梗阻中医护理方案肠梗阻中医护理方案引言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部疾病,在临床上常见于中老年人,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中医护理在肠梗阻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本文将主要介绍肠梗阻中采用中医护理的方案,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方法和效果。
一、肠梗阻的概述肠梗阻是指肠道腔内内容物流通受阻,引起胃肠内容物阻塞的一种急性腹部疾病。
常见的肠梗阻病因包括肠粘连、肠扭转、肠套叠等。
肠梗阻在早期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肠穿孔和腹腔感染等并发症。
二、中医护理在肠梗阻中的优势与西医治疗相比,中医护理在肠梗阻中具有以下优势:1.个体化护理:中医护理注重对患者整体状况的评估,通过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症状等,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
2.综合治疗:中医护理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针灸、中药疗法、推拿等,综合调理患者的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流通,加速康复进程。
3.副作用小:中医护理方法大多采用草药和物理疗法,副作用相对较小,适用于中老年患者以及一些不能耐受药物的患者。
三、肠梗阻中医护理方案3.1 体质辨证施护中医护理强调辨证施护,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以及病情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1.湿热蕴滞型:湿热蕴滞型患者常见症状为腹胀、大便稀溏等,护理方案包括清热泻湿、利水消肿等方法,可采用中药治疗,如白术、茯苓等。
2.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患者常见症状为腹痛剧烈、大便干燥等,护理方案包括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等方法,可采用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
3.脾胃虚弱型:脾胃虚弱型患者常见症状为腹胀、无力等,护理方案包括健脾养胃、益气健脑等方法,可采用中药调理。
3.2 饮食调理在肠梗阻的护理过程中,饮食调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1.保持水分摄入:肠梗阻患者常有呕吐等症状,容易出现脱水情况,因此需要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
2.轻易消化食物:患者应以易消化的、软烂的食物为主,如稀粥、面条汤等,避免吃过硬、刺激性的食物。
3.少量多餐:患者应采用少量多餐的饮食方式,避免一次进食过多,以减轻肠道负担。
肠梗阻中医护理方案

肠梗阻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症候要点(一)痞结型:腹痛阵作,痛无定处,叩之如鼓,伴有肠鸣音亢进,腹部可见肠型或蠕动波或持续性胀痛,腹稍胀,恶心,呕吐。
无排气排便,腹软,无腹膜刺激征,舌苔白薄,脉弦细。
(二)瘀结型:腹痛剧烈,痛有定处,腹胀明显,可见明显肠型,腹痛有定位的压痛,反跳痛,轻度肌紧张。
可扪及腹冶痛性包块,肠鸣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或金属音,伴有胸闷,气促,呕吐,无大便无排气,发热,小便短赤,舌质红,甚或绛紫,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三)疽结型:脘腹胀痛,痞满,腹如鼓,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呕吐剧烈,有呕血或自肛门排出血性液体,全身情况差,伴发热自汗,四肢厥冷,口干舌燥,苔黄腻或燥,脉细数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腹痛腹胀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寒冷或空气干燥等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
2.使患者卧床休息,保持舒适体位。
3.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伴随症状。
4.遵医嘱放置胃肠减压引流管,并使其固定、通畅。
5.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气味、性质和引流量。
发现血性引流液时,应报告医师。
6.肠梗阻为缓解前禁食水。
7.胃肠减压抽出积聚在梗阻上端的气体和液体,降低肠内张力,有利于改善肠壁血循环,减轻全身中毒症状,改善呼吸、循环功能。
有效的胃肠减压对单纯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可达到解除梗阻的目的,对于需要手术者也是一种良好的术前准备。
8.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空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等。
(二)排气排便停止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寒冷或空气干燥等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
2.密切观察有无排气、排便以及大便的性状。
3.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多不再排便排气。
高位梗阻与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则例外,可有少量排便。
4.中药灌肠:遵医嘱给予中药灌肠、肥皂水灌肠,促进肠蠕动。
(三)呕吐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寒冷或空气干燥等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
2.密切观察呕吐发生的时间、次数以及呕吐物的量、色、气味、性状。
肠梗阻中医护理方案

肠梗阻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症候要点(一)痞结型:腹痛阵作,痛无定处,叩之如鼓,伴有肠鸣音亢进,腹部可见肠型或蠕动波或持续性胀痛,腹稍胀,恶心,呕吐。
无排气排便,腹软,无腹膜刺激征,舌苔白薄,脉弦细。
(二)瘀结型:腹痛剧烈,痛有定处,腹胀明显,可见明显肠型,腹痛有定位得压痛,反跳痛,轻度肌紧张、可扪及腹冶痛性包块,肠鸣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或金属音,伴有胸闷,气促,呕吐,无大便无排气,发热,小便短赤,舌质红,甚或绛紫,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三)疽结型:脘腹胀痛,痞满,腹如鼓,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呕吐剧烈,有呕血或自肛门排出血性液体,全身情况差,伴发热自汗,四肢厥冷,口干舌燥,苔黄腻或燥,脉细数无力、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腹痛腹胀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寒冷或空气干燥等减少环境得不良刺激。
2.使患者卧床休息,保持舒适体位。
3.密切观察腹痛得部位、性质、程度及伴随症状、4.遵医嘱放置胃肠减压引流管,并使其固定、通畅。
5.观察引流液得颜色、气味、性质与引流量。
发现血性引流液时,应报告医师。
6.肠梗阻为缓解前禁食水。
7.胃肠减压抽出积聚在梗阻上端得气体与液体,降低肠内张力,有利于改善肠壁血循环,减轻全身中毒症状,改善呼吸、循环功能。
有效得胃肠减压对单纯性肠梗阻与麻痹性肠梗阻可达到解除梗阻得目得,对于需要手术者也就是一种良好得术前准备。
8.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空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等。
(二)排气排便停止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寒冷或空气干燥等减少环境得不良刺激。
2.密切观察有无排气、排便以及大便得性状。
3.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多不再排便排气。
高位梗阻与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则例外,可有少量排便。
4.中药灌肠:遵医嘱给予中药灌肠、肥皂水灌肠,促进肠蠕动。
(三)呕吐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寒冷或空气干燥等减少环境得不良刺激。
2.密切观察呕吐发生得时间、次数以及呕吐物得量、色、气味、性状、3.遵医嘱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
肠结的中医护理ppt课件

14
精选版
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
其他疗法
(1)中药外敷:可选用中药单味(如生 大黄、芒硝、吴茱萸、生姜、葱白等)研 末,调以鸡蛋清或蜂蜜,装入棉布袋内, 封闭后平铺于患者腹部(中脘)、脐部 (神阙穴、天枢)紧贴皮肤,进行热敷, 30min/次,每日1~2次,共5天.(实热内者不 适用)
1、气血亏虚 (1)、主症:大便不通或秘结,或脘腹胀痛,神
倦少气、乏力,舌淡胖,有齿痕,脉虚。 (2)、施护: 1)注意休息,以免过劳耗伤气血,防止外邪乘虚
而入。 2)轻摩腹部,针灸足三里以行气止痛。 3)饮食以富营养,易消化及血肉有情之品。如羊
肉等。
6
精选版
常见症候要点及施护
2、淤血内停 (1)、主症:脘腹疼痛,或刺痛,或钝痛,痛有
8
精选版
常见症候要点及施护
燥热内结 (1)、主证:脘腹痞满腹胀,大便不通或热结旁
流,神昏谵语,严重者大热渴饮,头痛干呕或吐 血或吐出棕褐色物,舌红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 脉沉实。 (2)、施护 1)禁食。 2)汤药宜凉服。 3)病室温度略低,清爽通风,空气新鲜。 4)补充液体,做好手术准备。
定处,至夜发热,舌黯或有淤点瘢,脉细涩。 (2)、施护 1)疼痛严重时应卧床休息。 2)观察腹部体征,若突然出现持续性腹部刀割样
剧烈疼痛,并迅速蔓延全腹,出现腹膜炎体征时, 及时通知医生,积极救治。 3)遵医嘱使用理气通腑中药胃管注入和灌肠。
7
精选版
常见症候要点及施护
温热蕴肠 (1)、主症:脘腹胀痛,大便不
10
精选版
方剂
黄芪30g、白术15g,党参15g,山 药15g,天花粉30g,三棱15g,莪 术15g,鸡内金15g,水蛭12g,桃 仁15g,当归15g
肠梗阻中医护理常规尤上交护理部

8、戒烟戒酒。
小结
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的正常运行发生障碍,按原因 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 按肠壁血运有无障碍分:绞窄性肠梗阻和单纯性肠 梗阻。
3、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和体征,注意切口敷料及 引流情况,及时发现有无切口感染及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4、胃肠减压和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 畅,避免受压、扭曲。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5、鼓励病人早期床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
6、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术后如出现腹部胀痛、持续发热、白细 胞计数增多、腹壁切口处红肿或腹腔内引流管周围流出较多带 有粪臭味的液体,应警惕腹腔内或切口感染及肠瘘的可能,应 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健康指导
1、介绍本病的发病诱因与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燥热内结或腹部 手术有关知识,提高防病意识。
2、饮食有节,避免暴饮暴食和饭后剧烈运动,特别是弯腰、打滚、 连续下蹲和起立等容易引起肠梗阻发作的活动。鼓励多饮水,多吃 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恢复期少食宜产气的甜食,山芋、 牛奶等,忌烟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不洁食 品入口。
饮食“三宜”、“三忌”
并发症护理
肠梗阻病人因腹胀至膈肌上抬,影响肺的通气及换气功能,病 人表现胸闷、气促,故室内环境宜清爽、通风,并给予半卧位, 同时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肠梗阻腹痛剧烈者易引起病人躁动不安,故床边需加床栏放坠 床。
严密观察病情,如出现肠坏死穿孔并发腹膜炎(腹痛加重、腹 胀不对称、持续性呕吐等症状)时,全身中毒严重,患者有可 能因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循环、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应报告医 生做好手术前的各项准备。
肠梗阻中医护理优秀【20页】

临床表现
❖ 临床表现: ❖ (1)腹痛 ❖ (2)呕吐 ❖ (3)腹胀 ❖ (4)停止排便、排气
常见症候要点及施护
❖ 气血亏虚证 ❖ 淤血内停证 ❖ 温热蕴肠证 ❖ 燥热内结证
常见症候要点及施护
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
❖ 本病以通里攻下、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治疗大 法,拟以理冲汤保留灌肠。
❖ 理冲汤加减灌肠是治疗肠梗阻的常用方,源于张锡纯《医学 衷中参西录》理冲汤。理冲汤具有通里攻下行气散结功效, 可改善梗阻肠管缺氧、低灌注状态,保护胃粘膜,促进肠蠕 动,有利于肠粘连松解,治疗肠结、痞满、腹痛等症状。
方剂
❖ 黄芪30g、白术15g, 参15g,山药 15g,天花粉30g,三棱15g,莪术 15g,鸡内金15g,水蛭12g,桃仁 15g,当归15g
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
❖ 用药方法:每剂加水500ml,煎至200ml,患 者取左侧卧位,保留灌肠,2~3次/日。患者腹 痛、腹胀消失,无恶心、呕吐,肛门排气、排便 正常后,停止灌肠治疗,继续适当补液、抗炎及 对症治疗。
秘结,嗳腐吞酸,恶食,小便黄赤,舌 苔黄腻,脉沉有力。 ❖ (2)、施护 ❖ 1)重者暂禁食,好转后或轻症可进流 质或半流质食物,饮食宜清淡。 ❖ 2)病室温度略低,清爽通风,空气新 鲜。 ❖ 3)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急腹症、脱证 (目合口开,手撒肢冷)等危机片象。 ❖ 4)汤药宜温服。 ❖ 5)针刺:取穴中脘、天枢、气海、内 庭、足三里等,以泻法为主。 ❖ 6)遵医嘱使用清热解毒中药及补充血 容量,配合使用中药敷脐。
❖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预防和治疗肠道寄生虫病。
肠梗阻的中医护理常规医学

避免剧烈运动。
养生保健
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对肠道健康影响较大,因此患者应注重饮食调理,多食用易消化、营养丰富 的食物,如山药、红枣、枸杞等。同时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精神调养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对肠道健康的影响。患者可通过听音乐、阅读、练习冥想等 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需要与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等疾 病进行鉴别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 症状和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 合判断。
通过腹部X线平片、腹部CT等检查, 可以观察到肠梗阻的典型表现,如肠 管扩张、气液平面等。
02
中医护理原则
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护理的核心思想,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各脏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在肠梗阻的护理中,需 要全面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病情、体质、年龄、性别 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肠绞窄的预防与护理
总结词
观察腹痛及腹部体征
详细描述
肠绞窄是肠梗阻的严重并发症,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腹痛情 况及腹部体征。如发现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迹 象,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总结词
控制肠梗阻症状
详细描述
为预防肠绞窄,应积极控制肠梗阻症状。根据病情,可采 取禁食、胃肠减压、灌肠等措施,以减轻肠道压力,缓解 梗阻症状。同时,保持肠道通畅,避免粪便和气体在肠道 内积聚。
Hale Waihona Puke 证候分类实证实证主要分为气滞证、瘀血证和痰阻证。气滞证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排气排 便不畅;瘀血证表现为腹部刺痛、固定不移;痰阻证表现为腹部胀痛、呕吐痰 涎。
虚证
虚证主要分为气虚证和血虚证。气虚证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血虚证表现 为面色苍白、心悸失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梗阻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要点
(一)痞结型:腹痛阵作,痛无定处,叩之如鼓,伴有肠鸣音亢进,腹部可见肠型或蠕动波或持续性胀痛,腹稍胀,恶心,呕吐。
无排气排便,腹软,无腹膜刺激征,舌苔白薄,脉弦细。
(二)瘀结型:腹痛剧烈,痛有定处,腹胀明显,可见明显肠型,腹痛有定位的压痛,反跳痛,轻度肌紧张。
可扪及腹冶痛性包块,肠鸣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或金属音,伴有胸闷,气促,呕吐,无大便无排气,发热,小便短赤,舌质红,甚或绛紫,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三)疽结型:脘腹胀痛,痞满,腹如鼓,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呕吐剧烈,有呕血或自肛门排出血性液体,全身情况差,伴发热自汗,四肢厥冷,口干舌燥,苔黄腻或燥,脉细数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腹痛腹胀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寒冷或空气干燥等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
2.使患者卧床休息,保持舒适体位。
3.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伴随症状。
4.遵医嘱放置胃肠减压引流管,并使其固定、通畅。
5.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气味、性质和引流量。
发现血性引流液时,应报告医师。
6.肠梗阻为缓解前禁食水。
7.胃肠减压抽出积聚在梗阻上端的气体和液体,降低肠内张力,有利于改善肠壁血循环,
减轻全身中毒症状,改善呼吸、循环功能。
有效的胃肠减压对单纯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可达到解除梗阻的目的,对于需要手术者也是一种良好的术前准备。
8.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空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等。
(二)排气排便停止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寒冷或空气干燥等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
2.密切观察有无排气、排便以及大便的性状。
3.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多不再排便排气。
高位梗阻与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则例外,可有
少量排便。
4.中药灌肠:遵医嘱给予中药灌肠、肥皂水灌肠,促进肠蠕动。
(三)呕吐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寒冷或空气干燥等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
2.密切观察呕吐发生的时间、次数以及呕吐物的量、色、气味、性状。
3.遵医嘱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
4.早期呕吐为反射性,吐出物为食物或胃液,进食即吐。
后期为反流性。
呕吐频率与吐出
物随梗阻部位高低而有所不同。
梗阻部位愈高,呕吐出现愈早、愈频繁,吐出物少、多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梗阻时呕吐出现迟、次数少、吐出物多、可为粪性。
结直肠梗阻很晚才出现呕吐。
麻痹性肠梗阻呈溢出性呕吐。
5.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空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等。
6.遵医嘱使用止吐药物。
7.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留置王不留行籽。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中药汤剂宜温服;若用胃管注入,应在注入后夹管1—2小时,防止溢出。
2.遵医嘱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
3.腹痛加剧者,遵医嘱针刺或药物止痛。
4.蛔虫、粪石引起的梗阻,遵医嘱口服或胃管注入植物油或液体石蜡。
(二)特色技术
1.中药灌肠
2.耳穴埋豆
(三)物理治疗
1.适当运动:指导患者适当下床走动,避免剧烈运动。
2.胃肠减压治疗:胃肠减压抽出积聚在梗阻上端的气体和液体,降低肠内张力,有利于改
善肠壁血循环,减轻全身中毒症状,改善呼吸、循环功能。
有效的胃肠减压对单纯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可达到解除梗阻的目的,对于需要手术者也是一种良好的术前准备;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指导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温湿度适宜。
指导患者戒烟戒酒。
2.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3.劳逸结合,起居有常,保证充分睡眠。
(二)饮食指导
1.少食刺激性强的辛辣食物,宜食营养丰富、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反复发生粘
连性肠梗阻的病人少食粗纤维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饭后忌剧烈活动。
2.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品。
3.痞结型:肠梗阻未缓解前禁食
4.瘀结型:肠梗阻症状缓解后,遵医嘱进食流质、半流质等。
鼓励多饮水、多进食蔬菜、
水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5.疽结型:忌食辛辣、油腻、刺激、热燥之品。
(三)情志护理
1.做好心理安慰与疏导,缓解患者的紧张及恐惧心理,使之配合治疗。
2.责任护士应主动介绍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和转归,鼓励病人积
极防治。
3.鼓励患者与患者间多沟通交流防治疾病的经验,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排解烦恼及忧愁。
保
持乐观开朗情绪。
五、护理难点
患者对留置胃管的配合及依从性较差。
解决思路:
1.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使患者了解胃肠减压的重要性。
2.护士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肠梗阻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肠梗阻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证候诊断:痞结型□瘀结型□疽结型□其他: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4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