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当代中国海权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当代中国海权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当代中国海权形势严峻1.我国与周边国家海域划界及岛屿主权存在争议毗邻中国大陆边缘及台湾岛的海洋有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渤海则是伸入中国大陆的内海。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东西横跨经度32°,南北纵越纬度44°。

另外有渤海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等三大海峡,海域总面积为473万平方公里。

依《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历史上我国对有关海域的权利以及我国政府的一贯主张,我国可管辖的海域约为300万平方公里。

除渤海外,其他海域都与相邻、相向的周边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矛盾,同时与一些国家还存在着岛屿主权的争端。

如在黄海、东海与日本、韩国存在着划界矛盾;在南海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存在着海域划界矛盾。

另外我国与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当代中国海权面临的形势与对策文/刘海廷还存在着钓鱼岛、黄岩岛等岛屿的主权争议。

2.我国所辖海域(岛屿)频遭侵占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等法律,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

南海海域,菲律宾、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自1970年以来相继侵占38个岛礁,越南占27个,菲律宾占8个,马来西亚占3个;东海海域,与日本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问题上的斗争日趋激烈,近年来日本政府恣意妄为,通过购岛、国有化等非法手段,妄图侵吞钓鱼岛。

可以说我国海洋国土有相当部分处于失控状态,我国海洋权益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危机。

3.我国海上通道安全受到威胁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在整个亚太地缘大格局中,审视西行海上战略通道问题至关重要。

西太平洋海区存在两条岛链,加之南海海洋强国战略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格局,深刻认识我国面临的海权形势,积极迎接挑战,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采取适合中国国情的举措,对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成为海洋强国,需要创设中国特色的海权理论,制定《海洋基本法》,完善海洋管理体制。

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

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

泱泱古国,巍巍华夏,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我们不能不了解熟悉我国领土面积,主权海域;而作为今天接班人的我们更加不能不重视我们的领海主权的所有性、完整性、不可侵犯性。

所以我们要知道属于我们的海域,从而开发利用和保护,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近海海域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以东海域,介于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自北向南略呈弧形展布。

中国领海为邻接其陆地领土和内水的一带海域,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12海里;海域面积约473万平方公里。

而在如今国际形势个之下,中国海权面临诸多挑战,而面对这么多的挑战中国又将怎样应付,做出正确的对策呢?首先我们先说一下中国海权面临的诸多挑战:一、中国传统海域频繁遭周边国家染指。

中国的传统海域包括:东海、黄海、南海。

黄海,中国近代以来遭受的最大的历史惨败就发生在这里——中日甲午战争,整个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这个当时亚洲最强大的海军被打得粉身碎骨。

就是在当代时期,由于我国海军力量薄弱,黄海仍旧不断遭受海上邻国日本、韩国的挑衅,他们不定期驶入中国还与专属经济区,勘探海底地图,骚扰中国渔民,严重损坏我国主权尊严,干扰我国经济发展。

日本借用中国的琉球群岛治权,非法进入中国钓鱼岛及海域反制中国,在中国的琉球群岛、钓鱼岛及其海域,日本利用其武装力量,制造障碍,阻止中国海军突破第一岛链。

如果中国海军出现在这些地方,日本总是派军舰等跟踪、阻碍,威胁、喊话等阻碍我军进入太平洋。

通过对中国渔民的追赶、冲闯、挤压直到抓捕,让中国渔民在钓鱼岛海域产生不安全感。

因不安全,许多渔民就可能不再到相关海域捕鱼了。

这样,日本达到了多个目的。

一是制造声势,让全世界都知道日本在钓鱼岛海域“执法了”;二是想证明日本军事力量在钓鱼岛的存在;三是想成为既成事实,让渔民不敢再去钓鱼岛海域捕鱼。

二、域外大国加紧插手中国沿海事务。

据中国国家海洋局统计,南海能源储备可与波斯湾媲美,至少蕴藏有367.8亿吨石油,7.5万亿立方米天然气。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我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海洋意识淡薄,对海洋问题长期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之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海上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其中尤以我国与周边海上邻国的权益争端为甚。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政府声明不奏效、外交谈判谈不拢、军事打击打不得的尴尬局面。

本文分析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提出新形势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海洋权益形势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海上岛礁被侵占,领土主权难以实现我国岛礁被侵占的情形严重,领土主权受到持续性的损害。

其中尤其以东海的钓鱼岛和南沙群岛的岛礁主权归属争议和管辖海域的矛盾为焦点,频繁引发渔业纠纷及海上冲突,成为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对被占岛礁的主权大有随着时间的拖延而丧失的危险。

作为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重要性在于其战略位置和军事、资源价值,对台湾问题的影响,所享有海域的管辖权及其在划界中的地位和效力。

控制在日本人手中的钓鱼岛,犹如插入我国腹地一把尖刀,对我国的海上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2010年以来中日间围绕钓鱼岛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等一度使两国关系跌入低谷,也使日本加紧了对钓鱼岛从“实际控制”上升到“法理控制”的脚步,对钓鱼岛最终的归属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2012年以来,日本政府与极右翼分子公然挑衅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包括1月3日日本冲绳县石垣市的4位议员的强行登岛;3月2日日本内阁综合海洋政策本部公开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划归入日本39个无人岛之列;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发起的自导自演的“购岛”闹剧,使国际舆论更加聚焦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形势及走向。

南海的岛礁归属争端以南沙群岛最为严峻和复杂。

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不仅侵占和分割我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及海域,还大规模开采其中的资源,在南沙群岛形成了6国7方的对峙局面。

这些国家从宣示主权,到抢占岛礁、瓜分海域、掠夺资源,再到法律支撑、设立行政机构、军事保障、甚至借助外力,以达到其占领--占有--经营的目的。

我国海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海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海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人马汉提出了著名的“海权论”,所谓“海权“指“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同时国际军事格局深刻变化。

如何在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顺利崛起成为每一个青年不可逃避的责任。

而作为国家利益的突出组成部分——海洋权益更需要我们去捍卫,去保护。

从物质形态上来说,海权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在海洋上的综合实力。

以此看,海权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利用海洋和控制海洋的总体能力,同时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成为一个伟大民族。

因此在面临海权问题时我们一定要慎重,一定要将这个问题摆在国家的战略高度。

从历史来看,当年英国在与法国的百年战争中正是通过其强劲的海上综合实力最终打败了后者,从而开启了其百年海上霸主的地位,而当今的美国也莫不如此。

对比而言,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如此封闭的环境中,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的农耕性格,对海权不甚重视。

新时期,党中央高瞻远瞩,从战略层面意识到海权之重要,中国之海权问题才有所改善。

当前,中国强调利用国际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不断强调“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 ,从而为捕捉和利用机遇推进中国海权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海权问题在政治上的认可与重视必然实现中国海权的发展,中国海权得到发展,其国际政治地位、政治安全也必然得到提高。

所以,我们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统一认识,团结一致,为中国海权之争提供基础。

我国当前海权现状:目前我国海权主要面临两个挑战:东海争端的悬而未决,钓鱼岛主权的严重受损;南海局势的暗潮涌动,各方势力暗自角逐。

总体而言形,势不容乐观。

而区域内外势力的交错使形势更加扑朔迷离。

先关注东海问题,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中国要保持在东亚地区的领导地位就必须捍卫自己的海权。

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严峻形势1.纷纭复杂的岛礁之争目前我国的海洋权益被严重侵犯,海洋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中国300多万km2海洋国土中,有150万~190万km2被相关邻国觊觎,有些水域存在争议,有的已被他国圈占多年。

从北到南,我们在黄海、东海和南海3个海域内与8个周边国家存在争议,而且还面临美国、印度等大国插手的严峻现实。

在黄海北部,中国面临与朝鲜划分各自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边界的问题;在黄海南部,中国与韩国存在海洋划界争议;在东海,中国和日本、韩国之间面临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争议,日本这方面立场尤其强硬,排斥按照自然延伸原则划分大陆架的国际惯例,单方坚持按照中间线原则划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严重损害我们的海洋权益和历史主权,此外,日本还一直占据中国的钓鱼岛,完全无视中国几百年来对其拥有和管辖的历史事实。

此外,南海地区海洋安全形势更为严峻。

直接卷入南海海域和岛屿争端的共有6国7方,中国与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要进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同时还要与越南划分相关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域。

有关国家竞相采取各种策略和手段,提出所谓国际“先占”原则,以图达到长期占领和实际控制岛屿主权的目的。

有的国家还竞相利用主权争议空当,加紧开发和掠夺中国专属经济区内的各类海洋资源,并把国际资本和公司引入其中,以此来增大问题国际化和事实占领程度。

2.区域外大国的介入较长时间以来,与我国在海权上有争议的国家出现联合趋势,加之美国、印度等域外势力和中国台湾问题牵涉其中,使我国海洋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化。

尽管有些国家存在争端,但权衡之下,南海周边国家开始在海洋争端问题上出现统一口径,联合对付我国。

表面上对中国周边海域正义持中立态度的美国,为限制中国海上力量发展和削弱中国海洋安全空间以及海洋资源,近年来不断发表所谓希望和平解决海洋争端的声明,频繁与日、韩、菲等与中国存在争议的国家举行联合海上演习,并在日、韩、菲、马、越等国之间穿针引线,怂恿他们积极扩充军备,特别是美日之间积极进行军事合作,两国在太平洋地区日益呈现合霸态势,给我国安全造成很大压力和影响。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个国家的全球性地位,都是随着这个国家海权的兴衰而变化的。

一个国家对海权控制的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也就真实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国家海洋安全问题主要有:岛屿主权的、海域化分和海洋权益的维护。

第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上划界问题复杂多变。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可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有近300 万平方公里。

这300 万平方公里的宽广海域为我国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海洋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由于国家之间利益的不同或由于对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的不同也会经常发生冲突,特别是开发大陆架自然资源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更使海域划界问题变得复杂。

除了渤海是我国内海外,其它海域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都与相邻、相向的周边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矛盾,同时与一些国家还存在着岛屿主权的争端。

我国政府的一贯主张是在尊重“历史性水域”的基础上,根据新出台的国际海洋法公约,对存在争议的海域进行合理、公正、公平的适当调整,以此来解决同周边国家在海洋划界问题上出现的争端,进而维护新海洋法所赋予我国的海洋权益,并最终保持亚太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第二,中国海洋国土屡遭侵犯,中国海防面临着周边海上力量的威胁。

中国周边强大海上军事力量的存在及其军备竞赛,一方面增加了相关国家的危机感,并增大了相关国家爆发海上冲突的可能性,对地区整体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另一方面对中国东部沿海一带的弧形区域形成了战略挤压,从而直接威胁到中国的海防安全。

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我国拥有领海海域38 万平方公里,可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有近300 万平方公里,在这片海域中,这些岛屿分布广泛、相互毗邻,形成了近50 多个列岛、群岛,是天然的海上屏障,对我国国防和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近几年以来,在我国海域内出现了岛礁被他国侵占、海域被分割、所属海域内海洋资源被掠夺等等极其严重的形势,而这种局势在我国南海诸岛和钓鱼岛的争端中表现的最为激烈。

现在世界范围中有很多中国军事威胁论,“强大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会转化为国防实力”,现在所有人都在享受现实的“中国股”飞涨的利益,没有强大的海防,中国日益卷入世界的巨大的海洋利益就不会有实质性的保障,中国国内经济就会因资源进口和利润回流中断而发生危机,并由此阻碍中国的迅速崛起。

关于中国面临的海权问题

关于中国面临的海权问题

关于中国面临的海权问题中国面临的海权问题可以从多方面考虑,国外对我们的海权问题虎视眈眈,引起众多危险因素、因此作为中国的一份子更应该了解中国的现状,根据实施情况,因地制宜,来解决中国面临的海权问题。

海权的概念是海洋实力,海洋权益和海洋权利的有机统一。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中国面临的海权问题的历史。

100近代的中国在海洋上遭到严重打击,让人喘不过来气,中国的海上领域遭到严重侵犯!中国的历史是最好的见证,如1840年英国舰队从海上敲开了中国的大门,由此拉开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也是中国遭受重大打击的开始,对中国的打击一次比一次100重大,20年后,英法联军再次利用坚船利炮打到了中国的海域,更为可悲的是,他们驱兵北京城,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世人遭受凌辱,印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1884年,法国舰队在在东南沿海登陆,福建水师惨遭失败。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更上演了一场悲剧100中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随着这些战争的爆发,中国的海权问题就像一张白纸,一无用处!从这些战争可以看出,中国的海上技术相当落后。

处处遭到打击。

从这些教训中,林则徐懂得了,要想强大,需从海上着手,发展海上力量,、因此,林则徐委托魏源编纂100出巨著《海国图志》,提出了建设海军海防的一系列主张。

这是中国的一大进步!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军事以及科技军事等都得到了较高的提升与发展,得到了世人的肯定与仰慕。

同时中国海洋权益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100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现在我们关注的台湾问题,钓鱼岛列屿问题、东海大陆架问题以及南海诸岛问题构成了中国现状做棘手的海权问题,近几年围绕中国海域岛屿的争议、中国与相邻国家的矛盾,纠纷,分歧,呈现扩大化趋势,100并且在逐步加强。

2009年2月菲律宾议会通过将中国南沙群岛和黄岩岛划分为菲律宾,以及2010年9月的钓鱼岛撞船事件,曾分别导致中菲、中日外交关系一度变得非常紧张。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本质来看,维护海权是确保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和民族的安全权、海洋空间活动自由权以及生存与发展权。

如果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海洋区域的活动享有自由权的话,在和平时期就能够自由地在海上进行商业航行、经济开发、科学考察等活动,使本国的领海主权、海洋权益不受侵犯。

当前中国的海上安全形势比较严峻,中国海洋国土受侵犯的情况日益严重,海洋权益和资源不断受到外国侵占。

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大力解决中国海权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中国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以及走向海洋强国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伟大航海家郑和曾经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

”当前中国海上形势极为严峻,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海道经常受到干扰,海上纠纷与争端不断,周边国家海上力量发展迅速,海洋大国又纷纷介入,向海方向成为对我安全的主要威胁。

第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上划界任务艰巨复杂。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领海的宽度做了明确的规定,并确定了由沿海国家管辖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法律制度,沿海国家的海上疆界由12海里领海扩大到了200-350海里宽度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外缘,使世界上绝大多数沿海国家面临着与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海上划界问题。

另外在利用海洋的过程中,由于国家之间利益的不同或由于对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的不同也会经常发生冲突,特别是开发大陆架自然资源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更使海域划界问题变得复杂。

因此海域划界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沿海国执行该公约时突出而又艰巨的任务之一,其特点是划分海上边界的潜在矛盾表面化。

中国濒临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自然面积总和约为470万平方公里。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历史上我国对有关海域的权利以及我国的一贯主张,我国可管辖的海域约为300万平方公里。

其中除了渤海是我国内海外,其它海域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都与相邻、相向的周边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矛盾,同时与一些国家还存在着岛屿主权的争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本质来看,维护海权是确保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和民族的安全权、海洋空间活动自由权以及生存与发展权。

如果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海洋区域的活动享有自由权的话,在和平时期就能够自由地在海上进行商业航行、经济开发、科学考察等活动,使本国的领海主权、海洋权益不受侵犯。

当前中国的海上安全形势比较严峻,中国海洋国土受侵犯的情况日益严重,海洋权益和资源不断受到外国侵占。

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大力解决中国海权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中国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以及走向海洋强国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一、关于海权内涵的理解“海权”(Sea Power)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海军历史学家和战略学家马汉提出来的,“从其广义来说,涉及了有益于使一个民族依靠海洋或利用海洋强大起来的所有事情”,[1]1-2即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认识、开发、利用、管理、控制和保护海洋的实力与能力。

现代海权是指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运用各种海上力量经略海洋,捍卫海岸和海岛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海域管辖权以及其它各种海洋权益,以确保国家海上安全和利益,进而成为海洋强国。

第一,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手段来看,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

海上军事力量是海权的支柱和后盾,它的主体和核心是海军,“一国海军力量及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与制约该国海权的运用与发展。

”海上非军事力量涵盖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与海洋有关的一切因素,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硬实力,如海洋经济、港湾条件、海外基地等;二是软实力,如海洋意识、海洋科技、海洋法制、海洋管理等。

第二,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海岸和海岛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海域管辖权和其它各种海洋权益。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其它国际海洋法的规定,一个国家在海洋上有广泛的权利:一是维护海洋的和平使用权。

海洋只用于和平目的,当一个国家海洋权益受到海上武力威胁或破坏时,可行使自卫权以及向国际法院、海洋法庭等诉讼的权利。

二是在国家管辖海域中行使主权和管辖权。

其中包括:在内水和领海中拥有主权;在毗连区内拥有海关、财政、移民、卫生方面的管制权;在专属经济区内拥有对其自然资源的勘探、管理、开发的主权权利以及对人工岛屿、海洋科研、海洋环保的管辖权等。

三是在公海中享有的自由权。

其中包括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建设人工岛屿和其它设施、捕鱼、科学研究自由。

四是船舶在各海区享有不同的航行权。

其中包括:在公海上的航行自由;在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内受沿海国一定管辖下的航行自由;在群岛水域和领海中的无害通过权;在群岛海道和国际航行海峡中的过境通行权。

五是军舰享有的特殊权利。

军舰具有代表国家的法律地位,在公海上或获准进入内水和港口的军舰享有完全豁免权;对可疑船舶可行使紧追权和登临权;对海盗船、贩卖奴隶船、非法广播船、无国籍船等可行使扣押权;对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规定的豁免权等。

六是深海矿区开发权。

即享有对大洋海底矿物资源的勘探、开采的权利等。

第三,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目的来看,是确保一个国家成为海洋强国。

“对于一个海洋国家或者民族来说,拥有海权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一种保证本国家、本民族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

……从人类历史看,任何一个海洋国家拥有海权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更大的物理空间、更多的资源和更广阔的市场”,[3]288-289这些都是促使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成为海洋强国的必要条件。

第四,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本质来看,是确保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和民族的安全权、海洋空间活动自由权以及生存与发展权。

一是从安全权来看,安全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海洋国防的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沿岸国的和平与稳定。

二是从海洋空间活动自由权来看,“利用海洋是指在获得制海权的基础上,以强大的海权保障国家在海洋空间(区域或全球范围内)享有自由活动的能力。

”如果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海洋区域的活动享有自由权的话,在和平时期就能够自由地在海上进行商业航行、经济开发、科学考察等活动,使本国的领海主权、海洋权益不受侵犯。

三是从生存与发展权来看,随着世界人口激增、陆地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恶化,走向海洋已是世界大势所趋,因为海洋拥有远比陆地丰富的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二空间。

因此,“对于海权问题,不能仅仅从军事力量的角度来看待,而必须从国家未来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在一定意义上说,海权是海洋和海外的经济发展权。

”[2]289-292二、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伟大航海家郑和曾经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

”当前中国海上形势极为严峻,岛礁被侵占,资源被统性质的安全威胁。

外力引发的安全威胁包括海盗与海上武装的袭扰、海上的军事封锁、咽喉要道的关闭、国内动乱以及国家间对抗或战争向海洋的延伸等等。

与内部元素相关的威胁有三类:一是海洋本身因素所致,如台风、飓风、海啸、雨雾、冰山、风浪等对海上通道安全的威胁;二是与海洋通道连成一体的还有港航配套设施的建设,如出海口、港口、船队等也是海上运输所必须依赖的关键环节;三是与海运当事者本身“操守”密切相关,这包括轮船事故与污染,海运管理混乱,海员素质低下等。

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是指国家间或地区内的武装冲突、军事对峙乃至战争对海上安全构成的威胁以及国内动乱外溢海洋所形成的安全威胁。

非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是日益猖獗的现代海盗活动与恐怖分子的武装袭扰活动以及海上走私、偷渡、贩卖毒品和人口、跨国有组织犯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小武器扩散、沿海经济设施受到破坏等。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展开,我国对海外资源、能源及商品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海上通道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目前中国远洋航线主要有东行、西行、南行、北行4条航线,其中西行航线对我国极为重要。

因为这条航线在很大程度上能保障战略资源——尤其是能源的可获得性以及中国产品流入国际市场的顺畅性,是中国极为重要的海上“能源通道”和“贸易通道”。

该航线从我国东部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红海,经苏伊士运河入地中海,进入大西洋,而这条海上大通道的特点是:地形复杂、沿线地区和国家关系不稳定因素丛生、存在诸多争端和“热点”问题、安全不确定性大、事故多发。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该区域局势复杂多变,加之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使得这条海上通道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第四,中国海防面临着周边海上力量的威胁。

冷战结束后裁军浪潮席卷世界,但在亚太地区军力却有增无减,出现了逆裁军的倾向,特别是各国竞相调整海上发展战略,多管齐下重点大力发展海军,反映了亚太形势的复杂性和军事热点已由陆地转向海洋,并对中国海防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和挑战。

中国周边强大海上军事力量的存在及其军备竞赛,一方面增加了相关国家的危机感,并增大了相关国家爆发海上冲突的可能性,对地区整体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另一方面对中国东部沿海一带的弧形区域形成了战略挤压,从而直接威胁到中国的海防安全。

三、中国维护和发展海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面对日益严峻的海上形势,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应对挑战。

首先是要认真研究中国与周边海洋国家海上划界问题,这是解决各种海洋纠纷与争端的一个前提条件。

在争端未解决之前,可以按照“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做出临时过渡性安排。

当然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还是要不断增强我们自己维护和发展中国海权的实力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中国海洋国土、海上国际通道以及海防安全等问题。

第一,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权。

经略海洋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是一项重大的、长期的、艰巨的战略任务,对中国来说尤其如此,因此必须确立一个统揽海洋斗争与发展全局的海权发展战略。

该战略应包括维持和控制岛屿的占有权、“海洋国土”归属权、海洋水域的管辖权、海洋资源开发权、海洋空间的利用权,海峡通道的控制权。

它涉及到海洋的开发、利用、管理、安全、保护、防卫等问题,包含海洋经济、科技、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方针、政策。

总之,海权发展战略具有复杂性、广泛性、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不仅投资大、风险大、科技含量高,而且还要对海陆一体、军民结合、平战兼容等问题进行全方位构想。

因此在确立国家海权发展战略时应当从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方向、发展广度和发展深度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切实做到面向海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第二,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海权。

“海权的得失勾勒出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轨迹,形成了强与弱、兴与衰的历史。

”在反思中华海权史时我们会发现一连串发人深省的沉重问题:为什么中国古代海上的辉煌到郑和之后没有再继续发扬光大而与西方保持同步?为什么海洋在近代没有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通途却成为西方列强坚船利炮打开中国门户的捷径而致使国家海权沦丧?为什么近代中国建立的庞大舰队最后葬身海底而没有把中国引向繁荣与富强的航程?为什么新中国能够收回近代丧失的海权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国家海上实力和发展中国海权?[Microsoft1]那么,到底是海洋误国,还是海洋强国?海洋可以误国也可以强国,其关键在于如何去认识和利用它。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海洋观念最集中地体现于其海权思想,即对是否开发与利用海洋、为什么开发利用海洋和如何开发利用海洋的基本认识和态度。

”[2]2-7临海的国家如果能科学认识并用好海洋,其发展就快。

反之,认识不到或认识错误,就会阻碍其发展。

如中国历史上那种认为“吾国落后挨打,责之因靠海也”,规定“片板不许下海”,以这种心态对待海洋只能被历史的大潮所无情淘汰。

第三,要以务实的精神发展海权。

海权的获取在历史上曾经一度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个国家通过一两次大海战的胜利就能获得海权,然而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必须以综合国力为基础。

旧中国国力衰竭,致使海权沦丧。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极大地增强了海上实力和捍卫海权的能力。

但目前总的来看综合国力还不是很强大,为中国海权的巩固和发展所能提供的支撑作用还十分有限,而中国所面对的亚太地区“海洋擂台”上又强手如林,太平洋仍不太平,因此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海权的斗争依然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第四,要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筹划海权。

“一个沿海国家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往往与这个国家是否拥有海权和拥有什么样的海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海洋作为“蓝色宝库”、“第六大洲”,是人类未来的生存空间、发展空间和安全空间,是增强海权的重要源泉。

同样经略海洋、发展海权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正如宋健同志所说:“海洋开发是中华民族今天和明天的希望所在,牵涉到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牵涉到我们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问题,要作为一项重大国策来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