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镇痛药
药理学第十五章镇痛药

哌替啶(度冷丁,Dolantin)
【特点】
镇痛、镇静作用时间比吗啡短,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10; 抑制呼吸作用似吗啡,成瘾性小于吗啡; 无镇咳、缩瞳作用; 无止泻、致便秘作用; 不延缓产程。
急性中毒:大剂量时可出现血压下降、紫绀、昏迷、呼吸深度抑制、针尖样瞳孔、休克。呼吸麻痹是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措施:可注射吗啡拮抗药纳洛酮。人工呼吸、给氧抢救。
【禁忌症】
分娩止痛及哺乳妇女、支气管哮喘及肺心病患者(因收缩支气管及抑制呼吸)、 颅脑损伤所致颅内压增高及肝功能严重减退患者。
【特点】
【药理作用】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1)镇痛、镇静
皮下注射5-10mg,即可明显减轻或消除疼痛; 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多次用药产生欣快感。
特点:
中枢神经系统
机理:
吗啡与阿片受体结合,兴奋阿片受体,抑制感觉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阻断痛觉冲动传导,产生中枢性镇痛作用。 图15-2 含脑啡肽的神经元与疼痛 含脑啡肽的神经元释放脑啡肽,后者可与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阿片受体结合,减少感觉神经末梢在疼痛刺激时释放P物质,从而阻止痛觉冲动传入脑内。
添加标题
第三节┃其他镇痛药
添加标题
罗通定(rotundine,延胡索乙素)(颅痛定)
添加标题
罗通定为植物玄胡(元胡)的有效成分,有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之功。是消旋四氢巴马汀的左旋体。
添加标题
【机制】 通过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也可促进脑啡肽和内啡肽的释放,产生明显的镇静和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无关。
临床专业药理学镇痛药的说课设计

临床专业药理学镇痛药的说课设计作者:封芬谭安雄魏海谅李涛欧阳恩鸿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6年第07期摘要: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本文就临床专业药理学“镇痛药”一章,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和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说课设计,与同行相互交流,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镇痛药;药理学;说课设计说课是近年来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诞生的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
它是教师经过精心备课后,在特定的场合,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对某节课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辩,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
简言之,即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
本文就临床专业药理学“镇痛药”一章的说课设计与同行探讨。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校普通大专临床专业选用的药理学教材为谭安雄老师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全国医学院校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适用于临床、护理等专业。
该教材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特色,以必需、够用为度,实用性强。
每章起始处附本章学习目标,章末附本章小结和自测题,章节内容间还穿插了案例分析、知识链接、知识拓展等,将教、学、做、练、测等有机融合。
但笔者认为该教材也有不足之处,例如案例分析没有配套参考答案,也没有把药理学实验指导编写进来。
2.教学内容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药学的桥梁。
本次说课设计选取的教学内容为第十五章“镇痛药”,同时还参考了杨宝峰老师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药理学第八版教材。
镇痛药是临床上的常用药物,也是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重要考点之一。
镇痛药在学科内涉及了药效学和药动学的知识,在学科外又涉及了较多的生理学、解剖学知识,同时镇痛药的学习为学好下一章——解热镇痛抗炎药打下基础,也为以后学习临床学科相关疾病治疗用药埋下伏笔。
3.教学目标根据普专临床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遵照“必需、实用、够用”的原则,确定了教学目标。
《基础护理学》课件:第十五章 疼痛患者的护理

NRS 无疼痛
极度 疼痛
VDS
没有 疼痛
轻度 疼痛
VAS 无疼痛
FES
中度 疼痛
重度 疼痛
非常严 无法忍 重疼痛 受疼痛
难以忍受 的疼痛
WHO将疼痛程度分为四级
0级:无痛 1级(轻度疼痛):有疼痛但不严重,可
忍受、睡眠不受影响 2级(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
睡眠受干扰,要求用镇痛药 3级(重度疼痛):剧烈疼痛,睡眠严重
1995年,全美保健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 (the Joint Committee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 JCAHO)正式将疼痛确定 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5 生命体征,并要求对所有患者都进行疼 痛的评估。
世界镇痛日——10月11日
课时目标
掌握:疼痛患者的护理评估;疼痛 患者的护理措施。
创伤后、手术后等急性疼痛(以0~10数字 评分法为例)
当疼痛程度≤5时,护士可选择护理权限范 围内的方法止痛,并报告医生;
当疼痛程度≥6时,护士应报告医生, 给予有效止痛药物。
癌性疼痛患者要求应用三阶梯止痛,使患者 达到夜间睡眠时、白天休息时、日间适当 活动时基本无痛。
(二)评估方法
1.交谈法 2.观察和体格检查 3.使用疼痛评估工具
式、影响因素、对患者的影响
2. 社会心理因素:社会支持、滥用镇痛药的危险
因素、精神症状、镇痛不足的危险因素
3. 医疗史:疾病史、治疗史、药物滥用史 4. 镇痛效果的评估
百分比量表:从0~100代表从无缓解到完全缓解 4级法: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轻度缓解、无效四级
疼痛控制在什么水平比较理想?
疼痛对个体的影响
第十五章镇痛药

美沙酮(methadone) 药效及吗啡相当,口服同样有效,成瘾性发生慢,戒断症状轻,且易治疗。代替吗啡用于镇痛和戒毒.国内
部分地区实行免费发给并附送注射器,目的是防止爱滋病的交叉感染。
思考题 ☆ 吗啡为什么用于治疗心源性哮喘而禁用于支气管哮喘? ☆ 试述吗啡的临床应用及其药理学基础? ☆ 哌替啶及吗啡在作用、应用上有何异同? 课后讨论题: 吗啡与阿司匹林在镇痛方面有何异同?
4、哌替啶比吗啡应用多的原因是
A.无便秘作用
B.呼吸抑制作用轻
C.作用较慢,维持时间长
D.成瘾性较吗啡轻
5、对吗啡急性中毒的呼吸抑制有显著疗效的是
A.多巴胺
B.纳洛酮
C.肾上腺素
D.咖啡因
6、典型的镇痛药其特点是
A.有镇痛、解热作用 B.有镇痛、抗炎作用
C. 有镇痛、解热、抗炎作用
D.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反复应用容易成瘾
第一节 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阿片镇痛药特点: 1、作用于中枢 2、选择痛觉,而不影响其他感觉 3、多数可引起欣快感,容易成瘾 (故大多数镇痛药属于麻醉性镇痛药 是国家严格管制药品)
吗啡
Morphine
知识链接
吗啡来源于罂粟。罂粟有三十多种,只有鸦片罂粟会产出鸦片(阿片opium)。鸦片是罂粟未成熟蒴果浆汁的干燥 物,罂粟的威力正来于此。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知道罂粟的力量,但一直到1803年德国药剂师从阿片中分离出二十多种 生物碱,其中以吗啡、可待因、罂粟碱三种含量最高,至此才对其有所了解。
吗啡及哌替啶的比较
项目
吗啡 哌替啶(Petidine)
镇痛
1
1/10,不良反应少且轻
常取代吗啡
镇静
强
稍弱,作麻醉前用药
药理学第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第十五章 镇痛药教案教学设计

9.哌替啶15分钟10.小结5分钟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提问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
教学用具:
雨课堂、多媒教科书、板书、多媒体、电子教鞭等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讲授内容
备注
第十四章抗精神失常药
第一节抗精神病药
一、氯丙嗪(吩噻嗪类)
作用机制
作用
用途
作用特点
三、芬太尼
【作用特点】
镇痛作用是吗啡的100倍,用于各种锐痛;用于复合麻醉,Ⅱ型神经安定镇痛合剂(氟哌利多+芬太尼)。
重点掌握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重点掌握吗啡、哌替啶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巩固课堂知识内容与方法:
1.复习课本、加强课后练习并进行课堂提问,要求学生掌握氯丙嗪、氯氮平、吗啡、哌替啶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3.内脏平滑肌
(1)提高胃肠道平滑机张力:导致便秘。
(2)抑制胃液、胆汁、胰液分泌。
(3)收缩支气管平滑肌:支气管哮喘禁用。
(4)胆道括平滑肌和括约肌收缩:用于胆绞痛、肾绞痛(合用阿托品)
(5)膀胱括约肌收缩:导致排尿困难
4.免疫系统
【临床应用】
1.镇痛:适用剧痛,包括严重创伤、烧伤、枪伤及晚期癌肿疼痛。
第二节人工合成镇痛药
一、哌替啶(杜冷丁)
1.镇痛、镇静及欣快感: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10因依赖性轻,临床几乎取代吗啡镇痛。无镇咳和缩瞳作用
2.镇静作用明显,常用于人工冬眠:冬眠合剂(氯丙嗪+异丙嗪+度冷丁)
3.治疗心源性哮喘,已代替吗啡。
二、美沙酮
【作用特点】
基础护理学 第十五章 疼痛患者的护理

疼痛患者的护理一、疼痛概述疼痛: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是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的含义:痛觉(属于个人的主观知觉体验)痛反应(个体对疼痛刺激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病理的变化)疼痛的特征:1、疼痛提示个体的防御功能或人的整体性受到侵害2、疼痛是个体身心受到侵害的危险警告,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3、疼痛是一种身心不舒适的感觉(一)原因:温度刺激、化学刺激、物理损伤、病理改变、心理因素(二)发生机制(三)分类1.疼痛病程:⑴急性痛⑵慢性痛2.疼痛程度:⑴微痛⑵轻痛⑶甚痛⑷剧痛3.疼痛性质:⑴钝痛(酸痛、胀痛、闷痛)⑵锐痛(刺痛、绞痛、灼痛、切割通)⑶其他4.疼痛起始部位和传导途径⑴皮肤痛:疼痛刺激来自于体表,因皮肤黏膜膜受损引起⑵躯体痛:由于肌肉、肌腱、筋膜和关节等深部组织引起⑶内脏痛:因内脏机械性牵拉、扩张、痉挛、炎症、化学想刺激等引起⑷牵涉痛:内脏痛常伴有牵涉痛,即内脏器官引起疼痛的同时体表某部位也有痛感⑸假性痛:指去除病变部位后仍感到相应部位的疼痛⑹神经痛:神经受损所致5.疼痛的部位(四)疼痛对个体的影响1.精神方面:抑郁、焦虑、愤怒、恐惧2.生理方面: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呼吸频率增快、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反应、生化反应3.行为方面二、影响疼痛的因素客观因素:年龄、宗教信仰、环境变化、社会支持、行为作用、医源性因素主观因素:以往疼痛的经验、注意力、情绪、对疼痛的态度三、疼痛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的内容⑴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伴随症状⑵社会因素⑶医疗史⑷镇痛效果的评估2.评估的方法⑴询问病史⑵观察与体格检查⑶评估工具的使用1、数字评分法(NRS)2、文字描述评定法(VDS)3、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面部表情图(FES)5、Prince-Henry评分法:主要适用于胸腹部大手术后或气管切开插管不能说话的患者,需要在术前训练患者用手势来表达疼痛程度。
6、WHO的疼痛分级标准进行评估WHO的疼痛分级标准(※)Ø 0级:指无痛。
第十五章-镇痛药

镇痛药一、名词解释:二、填空题1.吗啡的中枢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
2.吗啡禁用于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
三、是非题1.吗啡可用于脑肿瘤疼痛。
2.哌替啶无缩瞳作用。
3.颅通定亦有成瘾性。
4.镇痛新可减轻吗啡成瘾者的戒断症状。
5.吗啡禁用于支气管哮喘。
四、选择题:A型题1.对μ受体有弱拮抗作用的镇痛药是:A.吗啡 B.哌替啶C芬太尼 D.喷他佐辛E.美沙酮2.下列镇痛作用最强的药物是A.吗啡 B.哌替啶C芬太尼 D.美沙酮E.喷他佐辛3.与吗啡成瘾性密切相关的阿片受体亚型是A.κ亚型 B.δ亚型C ε亚型 D.μ亚型E.σ亚型4.吗啡的中枢作用不包括:A.抑制呼吸 B.镇咳C缩瞳 D.恶心、呕吐E.体位性低血压5.吗啡可用于:A.支气管哮喘 B.心源性哮喘C.阿司匹林哮喘 D.过敏性哮喘E.喘息性支气管炎6.与吗啡成瘾性最密切的作用部位是:A.蓝斑核 B.孤束核C导水管周围灰质 D.中脑盖前核K.脊髓罗氏胶质区7.下列屑于阿片受体拮抗药的是:A.喷他佐辛 B.美沙酮C纳洛酮 D.芬太尼E.哌替啶8.下列成瘾性极小的镇痛药是:A.哌替啶 B.可待因C.美沙酮 D.喷他佐辛E.芬太尼9. 吗啡引起低血压的原因是:A.阻断α受体 B.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C.抑制血管平滑肌D.激动β受体E.激动M受体10. 有关吗啡的作用机制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末梢释放的P物质可传递痛觉引起的疼痛B.吗啡可使P物质释放减少C.吗啡激活K+电流,抑制Ca2+电流,引起膜超级化D.吗啡与阿片受体结合后减少P物质释放E.吗啡直接作用于中枢的痛觉感受器11. 关于吗啡描述错误的是:A.强而持久的镇痛作用B.镇静作用C.呼吸抑制D.降低胃肠平滑肌张力E.引起直立性低血压12.吗啡注射给药的原冈是:A.首关消除明显,生物利用度小E.口服不吸收B. 口服对胃肠刺激性大D. 易被胃酸破坏E.片剂不稳定13.心源性哮喘的治疗最好选用:A.布洛芬 B.芬太尼C.吗啡 D.尼可刹米E.地塞米松14.吗啡中毒的描述错误的是:A.用量过大 B.瞳孔呈针尖样C.呼吸衰竭 D.纳络酮可解除呼吸抑制 E.循环衰竭是致死的主要原因B型题A.可待因 B.吗啡C喷他佐辛 D.哌替啶E.芬太尼1.在肝内部分转化成吗啡的药物是2.用于组成冬眠合剂的镇痛药物是C型题:A.促进组胺释放 B.呼吸抑制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1.吗啡可引起;2.喷他佐辛可引起:X型题:1.喷他佐辛主要激动:A.μ受体 B.κ受体C.δ受体 D.ε受体E.σ受体2.呢替暖可用于:A.镇痛 B.镇咳C.人工冬眠D.心源性哮喘E.止泻3.哌替啶的不良反应包括:A.惊厥 B.抑制呼吸C.便秘D.心动过速E.血压升高4.下列居于吗啡中枢神经系统表现的是 A.镇痛、镇静 H.瞳孔缩小C.镇咳 D.呼吸抑制E.止泻5.吗啡的作用部位正确的是:A.吗啡的成瘾性及戒断症状与蓝斑核有关B.吗啡镇痈部位是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C.吗啡缩瞳与中脑盖前核有关D.与咳嗽反射及呼吸抑制有关的是脑干脊外侧核E.与胃肠活动有关的是延脑孤束核6.吗啡的临床应用合:A.创伤痛 B.止泻C.与其他药物组成冬眠合剂 D.心源性哮喘 E.心梗引起的剧痛7.阿片受体的桔抗药有:A.曲马朵 B.二氢埃托啡C.纳络酮 D.罗通定E.纳络酮五、思考题1.简述吗啡治疗心源性哮喘的机制。
药理学分章节各类习题

药理学练习题第一章绪论练习题名词: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填空题: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二章药效学练习题名词:副作用、选择作用、受体激动剂、受体拮抗剂填空题:1.药物基本作用的表现为()和()。
简答题:1.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哪些类型?选择题:1.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指( )A.防治作用和副作用B.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C.防治作用和毒性作用D. 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2.感染病人给予抗生素杀灭体内病原微生物为()A.全身治疗B.对症治疗C. 对因治疗D. 局部治疗3.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学基础是A. 用药剂量大B. 药物的选择性低C. 药物的选择性高D. 病人肝肾功能差4.注射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是( )A.副作用B.毒性反应C.后遗效应D.变态反应第三章药动学练习题名词:首关效应(首过效应)、血浆半衰期填空题:1.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和()。
2.药物消除的方式有()消除和()消除。
选择题:1.药物的吸收过程是指A.药物与作用部位结合B.药物进入胃肠道C.药物随血液分布到各组织器官D.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2.下列最安全、经济、方便的给药途径是A. 肌内注射B. 静脉注射C. 口服D. 皮下注射3.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部位是A. 肺B. 肝C. 肾D. 肠壁4.机体排泄药物的主要途径是A. 呼吸道B. 肠道C. 胆道D. 肾脏5.具有首关消除的给药途径是A.口服给药B.肌肉注射C.舌下给药D.静脉注射6.药物的半衰期长,则说明该药物()A.作用快B.作用强C.消除快D.消除慢思考题:1.血浆半衰期的临床意义第四章影响药物作用因素练习题名词:耐受性、极量、安全范围、治疗指数、配伍禁忌第五章传出神经药概论选择题:1.M受体激动时,可使( )A.心脏抑制B.血管扩张C.腺体分泌增加D.胃肠平滑肌收缩E.瞳孔散大2.β1受体主要分布于( )A.腺体B.皮肤、粘膜血管C.胃肠平滑肌D.心脏3.β2受体激动可引起( )A.胃肠平滑肌收缩B.瞳孔缩小C.腺体分泌减少D.支气管平滑肌舒张4. N2受体兴奋主要引起A. 神经节兴奋B. 心脏抑制C.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D. 骨骼肌收缩第六章拟胆碱药填空题:1.用于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解救药是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痛药
一、名词解释:
二、填空题
1.吗啡的中枢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
2.吗啡禁用于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
三、是非题
1.吗啡可用于脑肿瘤疼痛。
2.哌替啶无缩瞳作用。
3.颅通定亦有成瘾性。
4.镇痛新可减轻吗啡成瘾者的戒断症状。
5.吗啡禁用于支气管哮喘。
四、选择题:
A型题
1.对μ受体有弱拮抗作用的镇痛药是:
A.吗啡B.哌替啶
C芬太尼 D.喷他佐辛
E.美沙酮
2.下列镇痛作用最强的药物是
A.吗啡B.哌替啶
C芬太尼D.美沙酮
E.喷他佐辛
3.与吗啡成瘾性密切相关的阿片受体亚型是A.κ亚型B.δ亚型
C ε亚型D.μ亚型
E.σ亚型
4.吗啡的中枢作用不包括:
A.抑制呼吸B.镇咳
C缩瞳 D.恶心、呕吐
E.体位性低血压
5.吗啡可用于:
A.支气管哮喘B.心源性哮喘C.阿司匹林哮喘D.过敏性哮喘E.喘息性支气管炎
6.与吗啡成瘾性最密切的作用部位是:A.蓝斑核B.孤束核
C导水管周围灰质D.中脑盖前核K.脊髓罗氏胶质区
7.下列屑于阿片受体拮抗药的是:
A.喷他佐辛B.美沙酮
C纳洛酮D.芬太尼
E.哌替啶
8.下列成瘾性极小的镇痛药是:
A.哌替啶B.可待因
C.美沙酮D.喷他佐辛
E.芬太尼
9. 吗啡引起低血压的原因是:
A.阻断α受体B.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C.抑制血管平滑肌D.激动β受体
E.激动M受体
10. 有关吗啡的作用机制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末梢释放的P物质可传递痛觉引起的疼痛B.吗啡可使P物质释放减少
C.吗啡激活K+电流,抑制Ca2+电流,引起膜超级化D.吗啡与阿片受体结合后减少P物质释放
E.吗啡直接作用于中枢的痛觉感受器
11. 关于吗啡描述错误的是:
A.强而持久的镇痛作用
B.镇静作用
C.呼吸抑制
D.降低胃肠平滑肌张力
E.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12.吗啡注射给药的原冈是:
A.首关消除明显,生物利用度小
E.口服不吸收
B. 口服对胃肠刺激性大
D. 易被胃酸破坏
E.片剂不稳定
13.心源性哮喘的治疗最好选用:
A.布洛芬B.芬太尼
C.吗啡D.尼可刹米
E.地塞米松
14.吗啡中毒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用量过大B.瞳孔呈针尖样
C.呼吸衰竭D.纳络酮可解除呼吸抑制E.循环衰竭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B型题
A.可待因 B.吗啡
C喷他佐辛 D.哌替啶
E.芬太尼
1.在肝内部分转化成吗啡的药物是
2.用于组成冬眠合剂的镇痛药物是
C型题:
A.促进组胺释放 B.呼吸抑制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吗啡可引起;
2.喷他佐辛可引起:
X型题:
1.喷他佐辛主要激动:
A.μ受体 B.κ受体
C.δ受体 D.ε受体
E.σ受体
2.呢替暖可用于:
A.镇痛 B.镇咳
C.人工冬眠
D.心源性哮喘
E.止泻
3.哌替啶的不良反应包括:
A.惊厥 B.抑制呼吸
C.便秘
D.心动过速
E.血压升高
4.下列居于吗啡中枢神经系统表现的是 A.镇痛、镇静 H.瞳孔缩小
C.镇咳 D.呼吸抑制
E.止泻
5.吗啡的作用部位正确的是:
A.吗啡的成瘾性及戒断症状与蓝斑核有关
B.吗啡镇痈部位是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
C.吗啡缩瞳与中脑盖前核有关
D.与咳嗽反射及呼吸抑制有关的是脑干脊外侧核E.与胃肠活动有关的是延脑孤束核
6.吗啡的临床应用合:
A.创伤痛 B.止泻
C.与其他药物组成冬眠合剂 D.心源性哮喘 E.心梗引起的剧痛
7.阿片受体的桔抗药有:
A.曲马朵 B.二氢埃托啡
C.纳络酮 D.罗通定
E.纳络酮
五、思考题
1.简述吗啡治疗心源性哮喘的机制。
2.简述喷他佐辛的药理作用。
3.简述吗啡成瘾性的主要机制。
4.简述纳洛酮的作用及应用。
六、答案
(一)名词解释:
(二)填空题
1.镇痛镇静抑制呼吸镇咳缩瞳
2.分娩止痛支气管哮喘颅脑损伤肺心病
(三)是非题:
1.F
2.T
3.F
4.F 5.T
(四)选择题:
A型题:
1 D
2 C
3 D
4 E
5 B
6 A
7 C
8 D
9 A 10 E 11 D 12 A 13 C
14 E
B型题:
1 A
2 D
C型题:
1 C
2 B
X型题:
1BE 2 ACD 3 ABD 4 ABCD 5ABC 6ABDE 7 CE
(五)思考题
1.①吗啡的镇静作用.可消除患者紧张不安情绪,减少耗氧量;②吗啡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少曰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③喝啡降低呼吸中相对CO2的敏感性,使急促浅表的呼吸得以缓解。
2.喷他佐辛为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主要激动κσ受体,对μ受体有弱的拮抗作用。
其中枢作用如镇痛、镇静、呼吸抑制等与吗啡相似,对胃肠道的影响也与吗啡相似,但对胆道括约肌作用弱,对心血管系统与吗啡不同,大剂量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固有弱的拈抗μ受体作用,故成瘾性极小。
3.在生理情况下,吗啡受体承受内源性阿片肽作用,以维持和调节痛阀。
当连续应用吗啡后,与内源性阿片肽同时激动吗啡受体,通过负反馈机制,使内源性阿片肽释放减少或停止释放,形成了依赖性,一旦停用吗啡,吗啡受体既得不刮外源性吗啡,又得不到内源性阿片肽的激动,结果出现戒断症状。
4.纳洛酮为阿片受体拮抗药,可翻转阿片类药物的作用,解除呼吸抑制井使血压上升。
主要用于阿片类及其他镇痛药的急性中毒,以解救呼吸抑制及其他中枢抑制症状。
近年认为内啡肽是一种体克因子,纳洛酮对抗内啡肤的作用,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休克,但主要用于感染中毒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