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瑞的成功模式

辉瑞的成功模式
辉瑞的成功模式

辉瑞成功模式营销+并购成就全球最大药企

以销售规模为维度,辉瑞制药是当之无愧的王者,2010年销售额将突破700亿美元。辉瑞做大的关键在于专注制药主业后,加大研发和营销投入,通过“营销+并购”弥补研发相对弱势的商业策略奠定了江湖地位。尽管与礼来、默克、安进等一流研发制药企业所走路径不同,但辉瑞不断通过并购提升研发实力的举措,也再次证明,要在全球制药领域确立竞争优势,研发仍然是战略核心。

时下,中国制药产业正面临做大做强的历史契机。一方面,制药产业前景广阔,过去30年来,一直以两位数的增速快速扩容,且2009年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但与美国相比,中国基数依然偏小,尤其是随着医改的推进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制药产业进一步扩容空间巨大。另一方面,行业集中度低下,2009年中国制药百强产值3392.66亿元,不足辉瑞一家,市场集中度也不足35%。这些问题越来越成为医改主症。

如何做大做强?中国药企在实践中探索了两条路径:以华润医药为代表的并购路径和以恒瑞医药为代表的内生增长路径。从目前情况看,两条路径均不尽理想。华润医药的并购成长虽有“短、平、快”特点,但仍停留在做大体量的阶段,尚未从构建核心竞争力角度开展战略布局;恒瑞虽然把握了制药业成长的真谛,但由于国内研发基础薄弱,仍局限在仿制阶段,离真正意义上的做大做强还有很长的路。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研究辉瑞更显得意义重大。辉瑞是极少数能够将相对落后的研发与一流营销成功结合的国际制药企业,其成功经验对于渴望做大做强但普遍缺乏研发能力的中国制药企业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成立于1849年的辉瑞制药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制药企业,2009年销售额500亿美元,2010年将超过700亿美元。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依托强势营销不断弥补研发相对弱势的商业策略,辉瑞在制药界的江湖地位不断提升。同时,为弥补研发的不足,近年来通过购买成熟技术与产品、收购有新药的公司等大资本运作手法,逐步提高了研发的短板,进而成就国际制药业的霸主地位。

适当研发策略:

Used for R&D Only 第 1页共10

多元化弯路后的现实选择

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多元化战略,让辉瑞错失生物制药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失去了新药研发的领先优势。90年代回归医药主业后,辉瑞却面临整个行业新药研发成本飙升的局面,单靠投入来获取研发优势变成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于是辉瑞选择了适当投入的温和研发策略,在掌握研发话语权与控制投入风险间谋求平衡。

多元化之痛:错失构建研发壁垒最佳时机

早期的辉瑞一直重视研发的价值。在土霉素研发成功后,辉瑞更是坚定了对研发的投入。1960年辉瑞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格罗顿市设立了格罗顿实验室,主要负责创新药的研发。目前该实验室是全球最大的药品研发实验室,共有4000多名研发人员。1971年又成立了中央研究部,将世界范围的制药、农业、化工研发活动结合在一起,此部后来纳入了在英国、法国、日本及美国的实验室。研发的投入带来了回报。1982年,辉瑞推出抗炎镇痛药Feldene(吡罗昔康),1989年推出用于治疗心绞痛和高血压的Procardia XL(硝苯地平),这些重磅药成为辉瑞做大体量的关键,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保持旺销状态。其中,吡罗昔康是辉瑞第一个销售额达十亿美元的产品,成为当时全球销量最大的处方消炎药。

进入上世纪90年代,辉瑞过去多年的研发积累进入了一个收获季节,相继推出了一大批疗效好、技术领先的原研药。1992年推出的Zoloft(左洛复)、Norvasc(络活喜)、Zithromax(阿奇霉素)三种新药,迅速成为辉瑞的重磅药。其中,高血压药络活喜成为辉瑞第一个超级重磅药,1999年该产品全球销售额达到30.3亿美元;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的左洛复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同样表现出色,1999年销售额分别达到20.34亿美元和13.33亿美元。这三款新药辉瑞营收的贡献就高达40%。而1998年推出的Viagra(万艾可),更是将辉瑞这个不为普通大众所熟悉的品牌推广到了全世界,并在第二年销售突破10亿美元。

一系列重磅药的推出,极大地提升了辉瑞的销售规模。1997-1999年的三年间,其销售收入由110.55亿美元跃升至162.04亿美元,净利润则由22.13亿美元上升至31.79亿美元。以1999年数据为例,当年单品销售超过5亿美元的重Used for R&D Only 第 2页共10

磅药有8个,合计销售额92.97亿美元,占当年销售总额的57.37% 新药研发成本攀升约10倍

事实上,从辉瑞重新聚焦制药业的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制药业的内外环境都产生了急遽变化,新药研制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利可图。相比之下,研发的风险和难度却在不断上升,不少以研发能力卓著的公司开始面临危机。

在产业内部,新药研发变得越来越复杂,近年来成功开发出的新药越来越少有力地验证了这一点。1996年,美国新批准的全新化学分子实体53种,而2002年已降至15种。FDA批准的新药申请在2002年只有68项,创下1993年以来的最低纪录。这导致新药研制的风险越来越大,统计显示,每250个进入临床前试验研究的药物只有1个能获得FDA批准,而每10个上市的新药平均只有3个能

收回前期研发的成本。与此同时,人类疾病的复杂性也大幅提高了新药研制的周期和成本。现在,一个药物从概念产生到推向市场需要10-15年的时间,有数据表明,美国新药研发平均费用从1975年的1.38亿美元上升到2000年的8.02

亿美元,目前已升至10-15亿美元。

在产业外部,政府政策的变化给制药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美国等国家调整了专利政策,导致新处方药的实际有效专利期缩短,这直接削弱了研发型公司依靠专利获取垄断利润的潜力。另一方面,迫于社会医疗成本不断上涨的压力,大多数国家对药品的定价限制趋于严格,使拥有新药专利的公司依靠高定价获利的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显然,单纯依靠研发优势已经不足以保证制药企业的良性发展。辉瑞就面临这样的困境,其每年均投入巨资进行研发,但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却一直罕有超级重磅药推出。1981年进入辉瑞的前全球研发高级副总裁南希?赫特森,在格罗顿实验室度过了漫长的15年时间,负责开发的药物达35种,先后共投入数十亿美元,但结果没有任何一种进入市场实现商业价值。

控制研发费用率,平衡风险,突出重点

然而,研发无疑是医药企业持续成长的核心基因之一,为争夺制药产业的研发制高点,国际医药巨头在研发投入上从来都不遗余力。美国著名商业史学家钱德勒(Alfred D. Chandler)曾使用三个基本主题—创建进入壁垒、确定企业战略边界、评价产业和处于其中的企业的增长限度—来构建化学工业和制药工业产Used for R&D Only 第 3页共10

业演进的理论框架,他断言,由于进入壁垒的形成,其他边缘企业很难介入核心制药企业的竞争。对于制药企业而言,最大的进入壁垒就是新药的专利保护。从国际医药市场整体格局来看,要想获得超额利润,成为医药食物链的主导者,成为标准的制定者,就必须在原研药领域取得话语权。处于医药金字塔顶端的原研药,虽然投入高、难度大,但往往也是高利润的象征,也因此成为国际制药巨头争抢的主要领域

为此,在掌握研发带来的话语权与控制研发投入的巨大风险之间,辉瑞小心地谋求一个平衡点,将研发投入率控制在一个适当的水平。数据显示,从较长的时间跨度看,辉瑞的研发投入表现出极强的稳定性和持续性,1997-2009年期间,其研发费用由18.05亿美元上升至78.45亿美元,但占销售收入的比值始终在15%上下浮动。

辉瑞的研发投入金额在绝对量上最大,但从与销售额对比的角度看,其研发投入率处于中下水平。以2005年数据为例,全球前十制药大企业中,研发投入率(研发费用/销售额)最高的是强生(28.27%),最低的是惠氏(8.22%),平均值为17.92%,而辉瑞为14.51%,不仅低于行业均值,且在前十大中倒数第二。另一方面,辉瑞的研发效率令人沮丧。与竞争对手相比,辉瑞的研发经费开支高出30%,但研发效率依然只处于中等水平,低于默克、法玛西亚、礼来和百时美-施贵宝等(表3)。1996-2001年,辉瑞的研究人员申请了1217项新化合物专利,每项专利花费达1750万美元。相比较而言,拥有制药行业最富效率研究部门的默克公司,则注册了1933种化合物,每项专利的花费约为600万美元,仅为辉瑞的1/3。

研发上的相对弱势直接反映到盈利水平上。2009年前十大制药企业中,辉瑞的销售净利润不仅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更是屈居倒数第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辉瑞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总结研发方面的经验教训,并制订了一套旨在降低风险和成本的办法。目前,辉瑞确定了六项“制胜投资”重点研究领域,分别是肿瘤、疼痛、炎症、阿尔兹海默症、精神性疾病以及糖尿病,将研发重点集中在具有传统优势又有重大医疗需求的领域。资料显示,从早期发现到注册审批等各个阶段,辉瑞研发产品线包括600个项目,其中,大约有70%的研究项目和75%的后期在研产品都集中在“制胜投资”领域。此外,辉瑞Used for R&D Only 第 4页共10

有意成为生物治疗和疫苗领域成为一流参与者,目前共有6种疫苗和27种生物制品处于研发阶段,计划2015年成为全球一流生物治疗公司。

高效营销:弥补研发的杀手锏

在研发上乏善可陈的辉瑞,却在全球制药的竞争格局中坐上头把交椅,其强大的营销能力居功至伟。凭借强大的销售终端控制力,辉瑞往往能够将单一药品的销售提升一个甚至数个量级。通过“适当研发+一流营销”的模式,辉瑞得以在国际制药领域取得了话语权。

辉瑞有一套营销理念。在辉瑞看来,在实验室中研发新药与促进患者获得这些药物同等重要,一贯坚持为终端客户(医生和病人)服务的市场理念。正是基于这样的经营理念,辉瑞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建设并牢牢掌控药品销售渠道,将一系列专利药做成重磅药物。总体而言,辉瑞的营销主要有两大特色。

一是建设以医药代表为核心的药品销售渠道,减小销售环节,提高渠道销售能力。辉瑞的销售渠道核心是医药代表。目前,其在全球拥有近4万名医药代表。这些医药代表站在市场的最前沿,直接面对客户。他们在推销医药产品的同时,也是辉瑞从医生和患者那里更快地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

辉瑞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培训医药代表,销售技巧、沟通技巧是其核心部分。辉瑞的培训卓有成效,在美国《培训》杂志的最佳培训百家企业排行榜上,辉瑞名列前茅。辉瑞的医药代表被公认为是业界最大的、最富有成效的销售队伍。财报数据显示,1997-2009年,基于并购后的协同效应,辉瑞营销渠道发挥了更高的效率,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但仍保持在30%以上。在此期间,辉瑞销售收入由110.55亿美元增至500.09亿美元,销售费用由44.01亿美元同步增长至148.75亿美元,增幅分别为352.36%和237.99%,复合增长率则分别为13.4%和10.68%。这足以表明辉瑞的营销效率在持续提高。

正是凭借这样一支高效率的销售队伍,辉瑞往往创造后来居上的奇迹。辉瑞的他汀类药物Lipitor(立普妥)战胜默克公司经营多年的Mevacor(美降之)是其强大营销能力的最佳诠释。早在1987年,默克公司就率先向市场推出了用于降低胆固醇的他汀类新药—美降之。美降之在默克的重点培育下成为大药,使他汀类药物市场成为默克公司的天下。自2000年通过收购方式获得立普妥后,辉瑞一方面将立普妥与美降之一并进行临床实验,并成功劝服FDA同意将实验结果图Used for R&D Only 第 5页共10

线列在立普妥的市场说明书中,这显然有利于立普妥。另一方面,辉瑞一改销售管理常规,使用两支队伍同时进行推广立普妥的销售竞赛,大大提高了医生对立普妥的接触频率,使该药获得了更多处方医生的认可。很快,立普妥的市场份额超过美降之,2004年的全球销售额更是达到108.62亿美元,成为全球首支单药销售额突破100亿美元的药物。

二是利用销售优势,发展战略联盟。辉瑞认为,只有充分利用销售优势,才能实现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弥补研发成本上升和风险加剧造成的利润损失。自2000年以来,面对新药研发越来越难的窘境,辉瑞通过发展战略联盟,进一步深挖渠道价值,实现了快速发展。

上世纪90年代,辉瑞与150多家公司发展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仅在1997年,它就与研究机构或其他制药公司建立了20多个联盟,范围从共同开发、共同进行市场销售到合资进行药物研究等,而所有这些都以利用辉瑞业已建立的销售能力为基点。因此,辉瑞前任董事长马金龙不无得意地说:“通过与其他公司的共同努力,我们能为更多的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任何其他公司均无法匹敌。”通过与其他合作伙伴建立企业联盟,辉瑞实现了销售渠道资源的共享,不仅拓展了产品线,放大了渠道的价值,也使联盟者的产品可以用较小的成本进入一个细分市场或者新市场。

营销能力有效地弥补了研发不足的软肋,使得辉瑞最终得以通过“适当研发+一流营销”的模式在国际制药领域取得了话语权。

不过,近年来辉瑞的营销体系也存在重塑的需要。一方面,销售代表边际贡献下滑是业界的普遍难题。普华永道报告称,1996-2005年,医药行业销售队伍的规模几乎翻了一倍,但人均销售金额却越来越少,2005年比2004年减少了23%。另一方面,营销体系的规范化建设必须加强。2009年9月,辉瑞因营销过程中故意夸大药品适用范围被处以23亿美元罚款。美国司法部表示,辉瑞在夸大药品适用范围方面已属“惯犯”。

针对研发软肋开展并购,做大体量,重塑增长

全球医药史上第一款销售破百亿美元的超级重磅药物立普妥,是辉瑞通过收购华纳-兰伯特而获得的。事实上,在研发鲜有突破的情况下,并购成为辉瑞获取专利药的核心手段,而这一策略也是辉瑞成为行业老大的重要推力。

Used for R&D Only 第 6页共10

面对专利药危机的群体性困惑,一些企业尝试调整研发模式,礼来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附文),一些企业则通过并购获取新的研发平台以实现破局,而研发实力并不突出的辉瑞,则上演了以并购弥补研发不足的好戏。

在辉瑞无数的并购案中,对其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是三起。而成功的并购策略使辉瑞再次坐回到制药业的头把交椅。

第一起是2000年辉瑞斥资900亿美元并购华纳-兰伯特公司。立普妥是此次并购的核心内容,该产品一经推出便成为重磅药物,1999年销售额达到37.95亿美元。在降低胆固醇药物这一细分领域,辉瑞并无自己的拳头产品,并购华纳-兰伯特成为走捷径的首选。

合并后,辉瑞充分发挥营销优势,将立普妥做成辉瑞历史上也是全球医药史上第一款销售突破百亿美元的超级重磅药物,成为全球最畅销的处方药,也为辉瑞贡献了超过2成的营业收入(图4),并帮助公司提升了一个量级,一举成为美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制药企业。合并当年,辉瑞致股东信称,“公司现在一方面拥有极其广泛并强大的畅销药品组合,另一方面又以无与伦比的热诚致力于新药的研究和开发”。

第二起是2003年辉瑞以600亿美元并购法玛西亚。法玛西亚是一家注重研发的制药企业,拥有大批研究成果。并购后,辉瑞获得了两个解热镇痛明星药物COX-2抑制剂Celebrex(西乐葆)和Bextra(伐地考昔)。不过,这次并购并没有延续立普妥的好运气。2004年,“万络事件”爆出:默克公司的COX-2抑制剂万络,因为危及病患的心血管而被迫撤市。作为作用机制相同的竞争产品,西乐葆和伐地考昔同样命运多舛。伐地考昔的研发审批过程被迫终止,经过多次循证医学研究补充论证与政府公关之后,西乐葆被加上了“黑框警示”后勉强留在市场上。2008年,西乐葆全球销售额达24.9亿美元,成为辉瑞销量第三的药物,为当初的并购挽回了一些颜面,但与辉瑞原本的期待相去甚远。

第三起是巩固辉瑞全球第一地位的并购—2009年1月,合并惠氏。根据协议,辉瑞以每股50.19美元的价格收购惠氏所有流通股,收购金额高达680亿美元。这次并购是辉瑞专利药产品到期危机下的产物。由于缺乏新的重磅药物,辉瑞营业收入自2004年达到峰值525.16亿美元之后,开始呈小幅下滑态势,2005-2008年销售收入分别为512.98、483.71、484.18和482.96亿美元,与制药行业年均Used for R&D Only 第 7页共10

2.2%的增长背道而驰。

更糟糕的是,明星药物立普妥的专利将于2010年3月份到期。有分析师认为,专利到期之后的2010年至2012年,辉瑞从立普妥上获得的销售收入可能锐减4成以上。与此同时,辉瑞的研发处于青黄不接状态。截至2008年9月30日,辉瑞共有114个在研药品,其中进入临床三期试验的25个,以心血管和抗肿瘤药物为主,但这些药品都非重量级产品,出现第二个立普妥的可能性很小。事实上,为消除立普妥专利到期带来的负面影响,辉瑞投入8亿美元研发新胆固醇药物Torcetrapib(托彻普),并希望其代替立普妥成为新一代拳头产品。但临床试验发现,使用该药后发生死亡的病例比预期高,2006年12月2日,辉瑞宣布终止托彻普的研发,其股价也应声而落,当日跌幅达10.62%,2.9亿股股票换手,是平时的9倍,市值蒸发了213亿美元。

因此,为跳出原研药供应不足、销售面临下滑的困境,辉瑞开始瞄准新的并购目标。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10月16日,惠氏在研药品64个,其中进入临床三期试验和注册阶段的药品18个。同时,惠氏还有两个重磅药物—抗抑郁症药物Effexor(怡诺思)和治疗肠胃病药Protonix(泮托拉唑),这两个产品2008年销售额分别达到39亿美元和27亿美元。而且,通过并购,辉瑞得以依托惠氏的生物制剂平台和实力,参与到生物制药领域。资料显示,惠氏在生物制药领域的研发产品线包括在研的6种疫苗和27种生物制品。

并购完成后,辉瑞登上全球制药企业龙头宝座。辉瑞和惠氏2008年销售额分别约为483亿和230亿美元。数据显示,2010年1-6月,辉瑞实现销售收入340.7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并有分析师预测全年将突破730亿美元,辉瑞-惠氏将成为世界最大制药企业。

不过,并购惠氏并未消除辉瑞原研药研发不足的困扰。在国际制药巨头中,惠氏的研发实力也不强,且来自惠氏的重磅药怡诺思和泮托拉唑的专利将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到期,之后原研药的青黄不接仍然将是辉瑞最头疼的问题。因此,辉瑞的并购之路并未终止,研发能力强、拥有重磅专利药的药企将是辉瑞的下一个猎物。

辉瑞的弯路

从一家没有太多科技含量的小型家族式化工企业演变为世界最大的处方药Used for R&D Only 第 8页共10

公众公司,辉瑞在其161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由强到弱、再由弱到强的一次

蝶变。

辉瑞创立于1849年,早期生产化工产品为主要业务,药物作为化学品的一类也在公司的经营范围之内。辉瑞向市场推出的第一个药品是驱寄生虫的糖塔。1861年爆发的南北战争为公司带来了发展的机会,辉瑞为北军提供大量药品,随着战争的进展而迅速成为美国较大的化学品生产企业之一。

南北战争之后辉瑞的主要产品是柠檬酸,直到1928年弗莱明爵士发现青霉素后,辉瑞公司开始介入抗生素的生产,并逐渐将企业的重心转移到抗生素领域。此后,辉瑞对发酵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其用于柠檬酸和青霉素的生产。

辉瑞是青霉素大规模推广的最大赢家。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美国政府授意下,辉瑞采用其深罐发酵技术大规模量产青霉素,以供战时之需。辉瑞由此成为世界上首个生产青霉素的公司。1945年,其青霉素产量已占到全球市场的一半。

辉瑞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土霉素(Terramycin)的研制成功。由于青霉素不具有专利保护,当时主要制药企业都在大规模生产。1947年,辉瑞的青霉素市场份额已从1945年的50%左右迅速跌至23%。1950年,辉瑞将其第一款原研性新药土霉素推向市场。尽管该药品的知名度远远没有青霉素那么高,但其意义对辉瑞而言并不亚于青霉素。因为,这不仅是辉瑞成立一个世纪以来的第一个专利产品,也是它从生产商开始走向创立品牌的转折点。

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新药研发遭遇瓶颈、销售额降低以及政府价格管制等因素,辉瑞开始了长达近30年的多元化之路,先后兼并了国内外企业38家,仅1961-1964年的4年间,就收购了14家生产非处方药和日用快速消费品的企业,产品包括滴眼液、涂敷药、肥皂、化妆品、护肤品、香水、剃须皂等。

但是,多元化并没有积累出与此相关的基础能力,多元化的结果是大而强的公司逐渐变得更大而不强,辉瑞也因此让出了制药行业冠军的宝座。辉瑞的经历,对于国内制药企业普遍存在的过度多元化是一个很好的警示。

全球制药业并购风起云涌

面对群体性研发困境,更多企业跟辉瑞一样,采取了并购的方式破局。2009

年,全球制药领域并购涉及金额超过2000亿美元,其中包括罗氏468亿美元并Used for R&D Only 第 9页共10

购基因泰克(Genetech)、默克411亿美元并购先灵葆雅(Schering-Plough)、诺华281亿美元并购眼部护理公司爱尔康(Alcon)、葛兰素史克36亿美元并购Stiefel、百时美-施贵宝24亿美元并购Medarex。

通过并购补充完善产品线,实现资源整合以求降低成本是并购的直接动因。辉瑞通过并购获得了非处方药物以及营养品、保健品市场,一举摆脱了目前基本只有处方药的状况;默克曾表示与先灵葆雅的产品线有“显著的互补性”,并购可以“节约成本、增强竞争力”;罗氏则认为,并购使他们得以提高效率、聚焦创新。

通过并购获得研发平台进而调整研发方向,从传统化学制药逐渐转向生物技术制药这一新兴领域,也是制药巨头们频出大手笔的重要原因。在生物制药已成为业内全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制药巨头们通过并购可以大幅削减研发的时间和资金成本,集中研发资源,促进生物制药的发展。

Used for R&D Only 第 10页共10

制药行业行业分析

我国制药业行业分析 摘要:由于我国制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是我国在国际医药产业的分工中处于价值链的最底层。加大国家投入、重点支持优秀企业,在产业链中找准优势环节开展分工合作、加大对实体企业的扶持是提升我国制药业创新能力的可行途径。 1我国制药产业技术进步的背景及现状 1.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国制药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 据估计,加入WTO之后,进口药物的关税将在3年~5年内从如今的20%降至6%左右,过去国内企业赖以生存的一些壁垒因素随之消失,这使得国外进口药物的竞争力逐渐凸显,国内市场的竞争态势较之国际市场将不会再有太大的差别。这对于产业组织结构松散,既无成本优势又无产品优势的我国制药产业将是巨大的挑战。 1.2技术进步与创新是医药产业竞争力与利润的不竭源泉 自从索罗将技术进步引入生产函数,用以解释生产函数的剩余以来,技术进步已经成为与资本及劳动并列的三大生产要素之一。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对医药产业而言更是如此。因为医药产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创意性产业,由研发活动所引致的产品创新及工艺改进,对于医药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竞争力的提高都有显著的作用。一种刚上市的新药在专利保护期内将会为专利的所有者带来巨额的投资回报,如雷尼替丁仅1996年1年的销售额就超过30亿美元。从某种程度上说,NCE(New Chemical Entity)是亿元投入分子,同时也可以称得上是亿元产出分子。可见,强大的技术进步与创新能力对于医药产业而言就意味着强大的产业竞争力和高额的利润。 ①索罗模型:Y=A*F(K,L),K=SY-aK (a——折旧率),f(k)=C/L+k+nk其中,K——资本;L——劳动;A——技术发展水平;I——毛投资;S——储蓄;k——有效劳动投入之上的资本密度;s——边际储蓄率;n——人口增长率;g——技术进步率;——资本增长率;y——有效劳动投入之上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3我国制药企业普遍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产业整体创新水平不高

药品营销八大模式

药品营销模式: 1:从运作主体上的不同可以分为底价承包模式(代理模式)和自主经营模式;2:从操作手法上的不同可以分为学术营销模式、专科营销模式、品牌营销模式、新闻营销模式、数据营销模式、流通营销模式等。 一:学术模式: 通过学术推广让医生在临床上使用药品。对于药品营销,学术推广是主流模式。在临床上,开发出来的进口新药、专利药品,一般企业研发的新药,临床医生由于没有使用过该药品,也难以认识到该药品在临床上的使用效果,会不会出现不良反映。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医生是很难主动开出该药品的。医药代表的主要工作就是以人性化、专业化的学术推广方式去说服医生在最大程度上接受自己的产品。 作为一种主流的药品营销模式,学术推广模式是成为引领未来新药销售的发动机。 二:专科模式: 针对特定患者、特定病种和相关专科医院合作。 专科模式事实上是从医院营销中细分出来的一种营销模式,它是针对特定专科医院、特定病种、特定患者而采取的新药推广销售模式。 从特定专科医院分析,由于它们无论是在人员上、技术上还是设备上均无法与大中型医院相抗衡,在市场竞争中,以独特的诊疗技术和品质优秀的新药品是它们常用的武器,独特的诊疗技术一般是它们的看家本领,新药则需要从市场上引入。每当一种适合专科医院(如肝药、结核药、抗菌药、皮肤药、骨科、风湿等等)的新特药出现,它们都迫切希望能在专科门诊中得到运用,以满足患者的需要。因此有创新及独特疗效的新品倍受专科医院欢迎,也是专科获得良好效益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少制药企业其实并不了解专科医院的操作,往往认为这是一个分散的小市场,其实在中国约29万家医疗机构中,专科、门诊数量就占了20万家左右,只要充分挖掘这一市场,它的容量是不容小看的。同时,专科医院也相当欢迎制药企业为请来专家为患者、医护人员举行讲座或培训,制药企业更容易获得患者资源,也更容易形成品牌。

医药公关营销案例分析

对话:医药公关营销 医药保健品企业在允许使用的大众传媒所做的广告传播活动,受到越来越严格的管制,于是,公关营销开始得到医药保健品企业的认同和青睐。然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少企业对公关营销的目的、作用、适用范围、基本规律等存在很多模糊认识。 什么是公关营销?什么时候需要公关营销?如何开展公关营销?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有待厘清和需要探计的课题。为此,某专业医药报记者与21世纪福来传播机构总经理娄向鹏,就上述问题展开了讨论。下面是他们的对话。 记者:与广告营销比,你认为公关营销有哪些特征?你如何理解公关营销的作用? 娄向鹏: 公关营销是拉,巧妙地拉近与消费者的关系,是拉拢,是讨好,是悄然入心。广告是推,是直接推品牌和产品的卖点、价值,是公开叫卖;

公关营销软,温婉、客观、不动声色,广告相对要硬,直截了当,不厌其烦; 公关营销的作用是为产品和品牌建立良好的舆论环境,为营销造势,从某个侧面入手扩大其影响力和形成口碑。广告的作用是一般是正面地、直接输出品牌或产品信息,比如核心价值、定位、USP、附加值等; 公关营销的本质在于影响社会舆论,使社会舆论朝着有利于企业、品牌、产品销售的方向制造宣传效应,缺点是有时到达率有所局限。广告的本质在于通过简单明了的方式宣扬企业及产品的信息,缺点是可信度日趋下降; 公关营销容易建立美誉度,广告可以快速建立知名度; 在很多时候,公关营销费用较低,更具成本效益,而广告是一定要付费的。 比如我们服务的神威药业,市场根基主要在第三终端,在使用大众媒体发布药品广告受限的情况下,冠名中央电视台《中国魅力名镇》,把企业的声音和形象直接传达到第三终端,开创了国内医药企业赞助旅游事业的先河。《中国魅力名镇》的宗旨是展示全国名镇的本源、自然、生态和文化,

2021年辉瑞面试问题及答案

辉瑞面试问题及答案 以下为网络上一位朋友分享的在辉瑞遇到的问题,这类问题很常见于外企面试,本文是为大家收集的辉瑞及答案,欢迎参考借鉴。 1:你先作一下 首先非常感谢贵公司给我这次面试的机会,我也非常的荣幸能和T经历做这次简单的沟通。我叫XXX,今年24岁,本科毕业,平时喜欢看书以及球类运动,特别喜欢打篮球,个性比较开朗,富有激情,做事认真负责。大学期间我做了很多兼职工作,也做了很长时间的直销,很有幸于08年3月加入我现在的公司:XX公司,并接受了系统的培训和,负责XX的六家医院包括一家三甲和一家三乙的医院,由接手时的200多到现在的1200多盒,并仍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势头。在公司工作的一年中,我学到了很多,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得到了公司的认可,最重要的事,培养了我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及认真负责的态度。这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能不断的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现在由于个人的原因,我要离开现在的公司,虽然有些不舍,但我相信以自己的能力,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一定能做好每一份工作,而贵公司给我这次机会,我一定会努力争取,如果有幸成为公司的一员,我会一如既往的把这份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去做,我会用我的业绩为公司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谢谢!

2:你不是销售专业为什么想到做这个行业。 我是制药工程专业的,其实在大二时我就接触了以前毕业的老乡和学长,了解到我们这个专业的毕业后就业情况,他们和我说普遍是考研和做药代。所以大学期间我就开始锻炼自己销售方面的能力,做了很多兼职(当然主要是为了谋生),最重要的是我喜欢销售喜欢和不同的人交流,我也更希望通过销售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等等。 3:你在学校里的成绩怎样? 一般,大一时比较好,大二开始接触医药代表,知道自己以后的发展反向后,就把自己的精力放在社会活动和兼职方面。 4:你毕业后在前一个公司才做了13个月,为什么就不做了,离职的原因是什么? 我是因为地点的原因所以自己辞职的,而且我现在已经辞职了,属于先辞职后找工作。我的同事都说我傻,告诫我说现在工作难找,最好找到工作了再辞。但是他们不知道我的处境,我们经理对我非常好,走之前她本来是想再把另外个市场给我,而很不巧,我女朋友在温州找着工作,家里希望我们能在一起,所以我就告诉她

辉瑞制药面试过程

辉瑞制药面试过程 回到宿舍的时候刘师兄很体贴地发短信过来安慰我,果然是个好人啊~~~~~还没等我陶醉完,一个020的电话打过来,天啊,辉瑞让我去面试!!!我竟然过笔试了。。。太吓人了! 辉瑞面试的地点在西门口捷泰广场那的广州办事处,我是10点的面试。为了不重演迟到的悲剧,我8点半过一点就出门了,原来我们这跟西门口就3个站么??9点还没到就出地铁了。。可是,捷泰广场在哪呢。。站在斑马线旁发了会呆,还说问人吧!结果那帅哥指指对面那大厦,说对面不就是么。。汗~~赶紧过了马路,直达16楼去!咦,怎么玻璃门还没开呢。。里面一个穿着特正式一看就知道也是面试的帅哥开门~前台怎么会是保安呢。。。原来前台的美女还没到时间上班。。汗~~我也太早了吧!!等到快10点的时候看起来是hr的大叔过来派资料给我们,一本辉瑞人,关于辉瑞的介绍,还有一本介绍某个产品的小册,我拿到的是阿诺新,独一无二的第三代甾体类芳香化酶灭活剂。。。我晕,我哪懂这个啊!还好还好,最后一页的药理说明到底是咋回事了。。我们10点这批原来是第一组,9个人,进去之后首先问谁看了辉瑞人,然后挑了个男生说一下对辉瑞的印象。接着每人一分钟的自我介绍(30s最好。。),我说的不多,有点结巴哦。。最后是用一分钟对自己拿到的药物介绍进行总结,有人说得

太罗嗦而且超时了,被hr礼貌地打断了。幸好没有人跟我的重复,我也算是比较顺利地把自己弄懂的那部分说了~还是紧张,说得有点乱。。。我们这组表现比较好的应该是那个华工的医工研究生师姐(看起来比我还小。。)吧,说得挺快,听起来好像好专业!不过出来后她说她根本不懂这个。。。厉害。。 没想到这个一面就这样结束了,hr说一周内会有通知。我回准备室拿我的外套(太冷,把厚厚的毛外套穿在西装外套外面了,粘了好多毛!),准备室好多人哦,坐我原来那位置的男生问:你的衣服么?你面试完啦?我点点头,抱起衣服,结果发现忽然全部人都好像盯着我。。。( ⊙o⊙ ) 那男生又问:面试咋样啦?我就说,就是一分钟介绍手上的这个药。。。然后急急忙忙溜了。

辉瑞的成功模式

辉瑞成功模式营销+并购成就全球最大药企 以销售规模为维度,辉瑞制药是当之无愧的王者,2010年销售额将突破700亿美元。辉瑞做大的关键在于专注制药主业后,加大研发和营销投入,通过“营销+并购”弥补研发相对弱势的商业策略奠定了江湖地位。尽管与礼来、默克、安进等一流研发制药企业所走路径不同,但辉瑞不断通过并购提升研发实力的举措,也再次证明,要在全球制药领域确立竞争优势,研发仍然是战略核心。 时下,中国制药产业正面临做大做强的历史契机。一方面,制药产业前景广阔,过去30年来,一直以两位数的增速快速扩容,且2009年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但与美国相比,中国基数依然偏小,尤其是随着医改的推进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制药产业进一步扩容空间巨大。另一方面,行业集中度低下,2009年中国制药百强产值3392.66亿元,不足辉瑞一家,市场集中度也不足35%。这些问题越来越成为医改主症。 如何做大做强?中国药企在实践中探索了两条路径:以华润医药为代表的并购路径和以恒瑞医药为代表的内生增长路径。从目前情况看,两条路径均不尽理想。华润医药的并购成长虽有“短、平、快”特点,但仍停留在做大体量的阶段,尚未从构建核心竞争力角度开展战略布局;恒瑞虽然把握了制药业成长的真谛,但由于国内研发基础薄弱,仍局限在仿制阶段,离真正意义上的做大做强还有很长的路。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研究辉瑞更显得意义重大。辉瑞是极少数能够将相对落后的研发与一流营销成功结合的国际制药企业,其成功经验对于渴望做大做强但普遍缺乏研发能力的中国制药企业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成立于1849年的辉瑞制药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制药企业,2009年销售额500亿美元,2010年将超过700亿美元。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依托强势营销不断弥补研发相对弱势的商业策略,辉瑞在制药界的江湖地位不断提升。同时,为弥补研发的不足,近年来通过购买成熟技术与产品、收购有新药的公司等大资本运作手法,逐步提高了研发的短板,进而成就国际制药业的霸主地位。 适当研发策略: Used for R&D Only 第 1页共10

辉瑞的大药模式

辉瑞大药模式 营销+并购研发后进的现实选择 以销售规模为维度,辉瑞制药是当之无愧的王者,2010年销售额将突破700亿美元。辉瑞做大的关键在于专注制药主业后,加大研发和营销投入,通过“营销+并购”弥补研发相对弱势的商业策略奠定了江湖地位。尽管与礼来、默克、安进等一流研发制药企业所走路径不同,但辉瑞不断通过并购提升研发实力的举措,也再次证明,要在全球制药领域确立竞争优势,研发仍然是战略核心。 时下,中国制药产业正面临做大做强的历史契机。一方面,制药产业前景广阔,过去30年来,一直以两位数的增速快速扩容,且2009年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但与美国相比,中国基数依然偏小,尤其是随着医改的推进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制药产业进一步扩容空间巨大。另一方面,行业集中度低下,2009年中国制药百强产值3392.66亿元,不足辉瑞一家,市场集中度也不足35%。这些问题越来越成为医改主症。 如何做大做强?中国药企在实践中探索了两条路径:以华润医药为代表的并购路径和以恒瑞医药(48.03,0.00,0.00%)为代表的内生增长路径。从目前情况看,两条路径均不尽理想。华润医药的并购成长虽有“短、平、快”特点,但仍停留在做大体量的阶段,尚未从构建核心竞争力角度开展战略布局;恒瑞虽然把握了制药业成长的真谛,但由于国内研发基础薄弱,仍局限在仿制阶段,离真正意义上的做大做强还有很长的路。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研究辉瑞更显得意义重大。辉瑞是极少数能够将相对落后的研发与一流营销成功结合的国际制药企业,其成功经验对于渴望做大做强但普遍缺乏研发能力的中国制药企业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成立于1849年的辉瑞制药(PfizerInc.,PFE.NYSE)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制药企业,2009年销售额500亿美元,2010年将超过700亿美元。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依托强势营销不断弥补研发相对弱势的商业策略,辉瑞在制药界的江湖地位不断提升。同时,为弥补研发的不足,近年来通过购买成熟技术与产品、收购有新药的公司等大资本运作手法,逐步提高了研发的短板,进而成就国际制药业的霸主地位。 适当研发策略: 多元化弯路后的现实选择 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多元化战略,让辉瑞错失生物制药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失去了新药研发的领先优势。90年代回归医药主业后,辉瑞却面临整个行业新药研发成本飙升的局面,单靠投入来获取研发优势变成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于是辉瑞选择了适当投入的温和研发策略,在掌握研发话语权与控制投入风险间谋求平衡。 多元化之痛:错失构建研发壁垒最佳时机

案例分析

丁香园创立于2000年7月23日,目前是中国最大的面向医生、医疗机构、医药从业者以及生命科学领域人士的专业性社交网站,拥有超过400万专业会员。其网络平台覆盖几乎所有的医学专业领域,致力于全面推动专业人士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研究,生命科学及药学研发等多领域内的学术沟通、信息共享和医疗专业人员的合作。 A轮融资时间:2010年1月,投资规模:200万美元,投资方:DCM资本。 B轮融资时间:2012年12月31日,投资规模:1000万美元,投资方:顺为资本,DCM 资本。 C轮融资时间:2014年9月2日,投资规模:7000万美元,投资方:腾讯/腾讯产业共赢基金。 二、大姨吗 北京康智乐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公司产品为一款叫“大姨吗”的手机软件,针对女性在生理周期的各种需求,提供基于手机的女性日历型服务。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将互联网与医药学术营销相结合,现阶段用户增长迅速,8月和9月的用户量分别为150万和300万。预计今年年底开始会有初步营收。 A轮融资时间:2013年4月12日,投资规模:500万美元,投资方:贝塔斯曼亚洲、真格基金。 B轮融资时间:2013年9月12日,投资规模:1000万美元,投资方:红杉领投,贝塔斯曼亚洲、真格基金跟投。 C轮融资时间:2014年6月5日,投资规模:3000万美元,投资方:策源创投领投,红杉、贝塔斯曼跟投。 三、好大夫 A轮融资时间:2007年1月,投资规模:16万美元,投资方:联创策源。 B轮融资时间:2008年6月,投资规模:260万美元,投资方:联创策源、DCM资本。 C轮融资时间:2011年3月,投资规模:1500万美元,投资方:联创策源、DCM资本、挚信资本。 四、华大基因科技公司 A轮融资时间:2012年11月29日,投资规模:13.98亿人民币,投资方:光大控股领投,光大控股、红杉资本、深创投、云锋投资、景林资产、泰山投资、软银中国、盛桥投资等跟投。 (华大基因科技+华大基因医学) 五、寻医问药网 A轮融资时间:2011年9月,投资规模:1000万人民币,投资方:云锋基金。 赵峻波,董事总经理,拥有22年国际商务、国际咨询及金融服务管理经验和投资经验。目前专注于金融服务、文化教育、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农业等行业的投资。

全国药物创新的六大模式

全国药物创新的六大模式 综观世界制药工业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医药领域的每一次重大创新成发明都对医药工业及世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创新是促进医药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国际上药物创新可概括为六大模式,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和阐述,以为我国药物创新提供参考。 1.创制新颖的分于结构类型——突破性新药的研究与开发 开发突破性新药即在一定医药学理论和科学设想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新药设计、合成和药理或生物筛选,创制新型结构的药物。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制药企业均以研制此类药物为主攻方向。如 Astra公司的洛赛克(奥美拉唑),不仅成为世界最畅销的药品之一,创造了数十亿美元的年销售记录,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治疗及相关领域的发展。 21世纪竞争更加激烈,因而开发突破性新药显得更加重要。但是要开发此类药物一般需要约2.5-3亿美元的资金,10-13年时间,因而这一过程充满风险。为了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目前突破性新药研制与开发可重点从三方面入手。 天然产物研究据美国《Annual Reports of Medicinal Chemistry》报道, 1984-1995年间被FDA批准生产的新药经详细统计,64 种新抗菌药中,78%来源于天然产物或其半合成品;31种新抗癌药中(不包括生物制品),61%来源于天然产物、半合成品或以天然产物为模型的全合成品;52种新降压药中,48%来源于天然产物的全会成品;93种抗感染性疾病的新药中,63%以天然产物为基源。1989-1995年间被FDA 批准临床观察的299种抗癌药中,61%以天然产物为基源(不包括生物制品)。1994年可供临床使用的87种抗癌药中, 62%以天然产物为基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种高效、快速地探寻活性化合物的研究方案在国外已广泛使用。当研究一个有潜在活性的组分时,把提取分离和生物活性测试结合起来,即将 HPLC的不同馏份经浓缩,用 96孔板法进行活性测试,并通过HPLC-MS 与天然化合物光谱和活性数据库相结合而筛选,从而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这种联用技术有多重意义:(1)可以确证原样本的活性和活性成分;(2)能说明某化合物、某几个化合物或某类化合物是否具有某种生物活性;(3)能得知所研究样品的活性部位,便于以后直接进一步研究。近年来兴起的LC-NMR、LC一 MS、LC-UV 等联用技术与活性追踪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LC-NMR技术虽然已有16年历史,但一直因为灵敏度低而受到限制,近年来由于溶剂处理技术的进步和高扬NMR的使用,使之发展迅速,现在国外已将上述联用技术广泛应用于天然药物筛选。 生物技术药物的开发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遗传在疾病的发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许多疾病都是由于遗传基因的突变而产生的。只有对人类整个基因组组成有深刻的了解,才能在认识的基础上对许多疾病的致病机制有深刻的理解,从而找到根治这些疾病的方法。据估计,人的基因组总数为30亿个碱基对,

药品推广的八种模式

药品推广的八种模式 药品营销模式,从运作主体上的不同,可以分为底价承包模式(代理模式)和自主经营模式;从操作手法上的不同可以分为学术营销模 式、专科营销模式、品牌营销模式、新闻营销模式、数据营销模式、 流通营销模式等,本文主要对新药营销的八大营销模式进行比较分 析,以便更深层次地窥探它们的物质和更到位地掌握其中的要领。 1、学术模式:通过学术推广让医生在临床上使用药品 对于新药营销,学术推广是主流模式。这种模式始于德国拜耳公 司在1920年开始设立专业医药代表针对医生进行药品推广工作。 1989年以后,这种营销模式被无锡华瑞、西安杨森、中美史克、上 海施贵宝等外资企业相继引入中国。 在临床上,除非是全球跨国公司开发出来的专利新药,于一般企业研发的新药,临床医生由于没有使用过该药品,也难以认识到该药品在临床上的使用效果,会不会出现不良反映。因此,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医生是很难主动开出该药品的。医药代表的主要工作就是以个性化、专业化的学术推广方式去说服医生在最大程度上接受自己的产品。 但目前,学术推广活动在中国也变了味,以致造成成本趋高,但效果却不明显。一是带金销售成为了普遍现象,不规范的操作行为严重影响了新药进入医院临床系统;二是医院药品招标采购当中不少暗箱操作,造成不公平竞争;三是多次药品降价直接影响到新药销售利润;四是反商业贿赂使许多医院排斥医药代表到医院开展正当的学术推广活动,也不允许医生参与此类活动。 完美DOC格式

但无论如何,作为一种主流的新药营销模式,学术推广模式是不 会因为反商业贿赂而消失,相反经过这次暴风雨般的洗礼之后,这种模式应当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成为引领未来新药销售的发动机。 2、专科模式:针对特定患者、特定病种和相关专科医院合作 专科模式事实上是从医院营销中细分出来的一种营销模式,它是针对特定专科医院、特定病种、特定患者而采取的新药推广销售模式。 从特定专科医院分析,由于它们无论是在人员上、技术上还是设 备上均无法与大中型医院相抗衡,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的地位。为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它们费尽脑汁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 力。独特的诊疗技术和品质优秀的新药是它们常用的武器,独特的诊疗技术一般是它们的看家本领,新药则需要从市场上引入。每当一种适合专科医院(如肝药、结核药、抗菌药、疫苗、皮肤药等等)的新特药出现,它们都迫切希望能在专科门诊中得到运用,以满足患者的需要。从特定病种和特定患者分析,专科医院的病种、患者相对单一,可供选择的药物也普遍不多,因此有创新及独特疗效的新品倍受专科医院欢迎,也是专科获得良好效益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少制药企业其实并不了解专科医院的操作,往往认为这是一个分散的小市场,其实在中国约29万家医疗机构中,专科、门诊数量就占了20万家左右,只要充分挖掘这一市场,它的容量是不容小看的。同时,专科医院也相当欢迎制药企业为其请来专家,为患者、医 完美DOC格式

[整理版]辉瑞销售分析法

听到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问这么些问题:“如何制定有针对性的区域销售方案,怎么确定重点市场和非重点市场,如何合理配置我的销售力量和资源?”上述现象在国内企业中屡见不鲜,重要是因为这些企业没有做出相应的销售预测分析或销售预测方法不当所造成的,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寻找一个适合自身的销售预测分析方法,来提高营销策略的准确性,在此,向大家介绍一下辉瑞公司的销售预测分析方法。 辉瑞公司的国际业务要求对许多国家的销售人员和推销活动进行管理,而每个国家和地区又有其独特的需要和限制。辉瑞公司对兰德公司的德尔菲销售预测法略加修改,创造了适合自己公司的销售预测法,用来预测不同资源配置情况下的不同销售情况。这一方法在销售人员规模、结构和资源配置方面的决策中融入了经理的判断,结合经理的判断,该方法能提供适用于每一市场需要的决策指导方针。对于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美国公司来说,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在美国最为适宜的决策在其他公司往往未必尽然。 辉瑞公司使用该方法为地方销售经理开发以个人电脑为基础的决策支持系统。该方法可用于国际市场,也可用于国内市场,还可在逐个战略事业单位或逐个子公司中应用,以便为整个公司制定销售计划。 我们会经常问道:“在我们的每个细分市场的每个产品上,我们应投入多少销售力量?”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请经理评估每一细分市场以不同方式配置不同的销售力量会产生何种销售反应。我相信辉瑞公司在此方面的做法会给我们有所借鉴。 一、辉瑞公司的销售预测法的应用范围 *结合具体市场或所在国家及地区的地方经理的专业经验,制定合理的规划指导方针; *选择最富成效、成本最合算的方法配置销售力量和开支经费; *以地方市场的具体条件而非以单方意见或市场的均衡反映为基础做出销售人员和营销方面的决策。 二、应用的程序与步骤 1、与地区经理面谈,找出他们在各自区域市场上规划产品的销售和营销策略时最关心的问题。 2、由市场部人员收集历年累计的信息,从中找出区域市场上销售人员规模、销售产品的开支以及其他变量与销售反应之间存在的明显趋势。 3、市场部准备一个简短报告,总结上一步骤中发现的趋势、并对该该产品和市场做出简要评价。

辉瑞公司案例分析

瑞辉公司战略分析 唐园园 (盐城工学院管理学院,工商管理121,学号25) 一、公司概况 辉瑞公司由Charles Pfizer和Charles Erhart 成立于1849,是一家拥有超过百年历史的以研发为基础的跨国制药公司。辉瑞公司一直致力于发现更好的预防及治疗疾病的药物,来改善并提高人类的健康质量。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拥有万名员工,12个研发中心,在全球36个国家建有79个工厂。辉瑞公司拥有先进的研发及生产设备,公司的产品满足各个国家药监局标准,除供应美国市场,其产品也出口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及欧洲等地。 二、外部环境分析 (一)公司所处宏观环境分析 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医药市场的增长率有所下降,从之前的6%下降到%。随着美国经济的好转,以及亚太等新兴市场的持续增长,预计在今后国际医药市场的规模会保持5-6%的稳定增长。同时,由于新药物研发的难度不断增加,而各个国家加强监管从而造成的审批难度增加,也使得更多的国际大公司进入仿制药市场,从而加剧了整个市场的竞争。 (二)公司产业环境分析 受全球经济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及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医疗保险水平的提供,都构成了对医药需求的持续增长,国际医药市场的规模也逐年增加。据报道,2003年国际医药年销售额为5000亿美元,到2010年,已经增长到8560亿美元。 虽然市场规模一直在扩大,可增长率却一直在下降,从2003年的%降低到2010年的%。 2010年,全球十大制药企业分别为辉瑞,强生,诺华,赛诺菲,默克,阿斯利康,雅培,葛兰素史克,拜耳,礼来,其总收入为4252亿美元,占2010全年医药市场的50%。 三、内部条件分析 (一)公司资源状况 1849年,辉瑞公司成立。公司的一个产品由于良好的口碑,产品一上市就收得了成功。随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2003年,辉瑞和华纳.兰伯特公司合并,共同创立的一家拥有众多产品的全球药业巨头。新辉瑞公司产品包括:专利药物,动物药物,以及保健品药物,公司的创新产品行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

辉瑞大药模式 营销+并购成就全球最大药企

辉瑞大药模式营销+并购成就全球最大药企 作者陈福 以销售规模为维度,辉瑞制药是当之无愧的王者,2010年销售额将突破700亿美元。辉瑞做大的关键在于专注制药主业后,加大研发和营销投入,通过“营销+并购”弥补研发相对弱势的商业策略奠定了江湖地位。尽管与礼来、默克、安进等一流研发制药企业所走路径不同,但辉瑞不断通过并购提升研发实力的举措,也再次证明,要在全球制药领域确立竞争优势,研发仍然是战略核心。 时下,中国制药产业正面临做大做强的历史契机。一方面,制药产业前景广阔,过去30年来,一直以两位数的增速快速扩容,且2009年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但与美国相比,中国基数依然偏小,尤其是随着医改的推进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制药产业进一步扩容空间巨大。另一方面,行业集中度低下,2009年中国制药百强产值3392.66亿元,不足辉瑞一家,市场集中度也不足35%。这些问题越来越成为医改主症。 如何做大做强?中国药企在实践中探索了两条路径:以华润医药为代表的并购路径和以恒瑞医药为代表的内生增长路径。从目前情况看,两条路径均不尽理想。华润医药的并购成长虽有“短、平、快”特点,但仍停留在做大体量的阶段,尚未从构建核心竞争力角度开展战略布局;恒瑞虽然把握了制药业成长的真谛,但由于国内研发基础薄弱,仍局限在仿制阶段,离真正意义上的做大做强还有很长的路。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研究辉瑞更显得意义重大。辉瑞是极少数能够将相对落后的研发与一流营销成功结合的国际制药企业,其成功经验对于渴望做大做强但普遍缺乏研发能力的中国制药企业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成立于1849年的辉瑞制药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制药企业,2009年销售额500亿美元,2010年将超过700亿美元。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依托强势营销不断弥补研发相对弱势的商业策略,辉瑞在制药界的江湖地位不断提升。同时,为弥补研发的不足,近年来通过购买成熟技术与产品、收购有新药的公司等大资本运作手法,逐步提高了研发的短板,进而成就国际制药业的霸主地位。 适当研发策略:

强生公司并购辛迪思公司案例分析

一、强生公司简介。 美国强生公司 (Johnson & Johnson) 于1886年在美国新泽西州成立,母公司和子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大约114,000名员工,超过250家经营公司。从创立之初到现在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大、产品多元化的医疗卫生保健品及消费者护理产品公司,为了发展业务,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强生公司不断进行公司并购。 近年来,强生公司多次并购相关领域公司,主要有如下几起并购: 2005年, 强生公司陷入与波士顿科学争夺盖丹特的竞购大战,其收购的主要目 的在于盖丹特的产品可以与强生自己生产的心脏产品互为补充。2007年,强生 公司收购辉瑞属下的消费者保健产品部门。2012年,强生公司以213亿美元收 购瑞士辛迪思(Synthes)公司二、案例分析。 1.收购过程分析。强生公司是美国企业,注册于美国特拉华州,在收购过程中受到美国反垄断法的监控;辛迪思公司位于瑞士,收购过程中,受到欧盟的管理。因此,此次跨国并购受到双重制约。 1.1欧盟审核:欧盟委员会对强生公司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并裁定强生公司在并 购过程中没有违反相关法规。在对强生公司进行审核中,欧盟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在审核阶段,欧盟的审查标注是基于严重妨碍有效竞争,即竞争一些尽管不会取得支配性地位但会导致非共谋寡头市场的产生;欧盟相关文件《横向指南》中,主要考虑经营者的集中方式,对经济效率的影响,以及对竞争伤害理论;欧盟同时采用市场份额与HHI指数来决定其安全地带。这些标准仅用于初步评估。 1.2美国审核: 美国主要由《反托拉斯法》对企业并购行为进行规范。美国的《反托拉斯法》是由司法部执行的。美国管制企业并购法规的侧重点是防止垄断,保护自由竞争,对国内外并购者一视同仁。《克莱顿法》中最重要的是第 7 条,它规定企业之间的任何并购活动,如果“其效果可能使竞争大大削弱”或“可能导致垄断”,都是法律所禁止的。在强生公司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提出并购申请后,联邦委员会进行了调查,认为强生公司和辛迪思公司在产品上均有专利技术,并且辛迪思公司的设备在美国的市场份额较大,如果并购会产生以下影响:a. eliminating actual, direct, and substantialcompetition between J&J and Synthes in the market for the research,development, marketing, and sale of velar distal radius plating systems;b. increasing J&J’s ability to raise prices unilaterally in the relevant market;c. reduc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e relevant market.基于上述考虑,如果收购成功会违反:《克莱顿法》第七部分和《美国法典》修正案15条(Section 7 of the Clayton Act, as amended, 15 U.S.C. § 18, andSection 5 of the FTC Act, as amended, 15 U.S.C. § 45)。因而,为了使并购正常进行,强生公司必须采取修补措施,在经过了美国和欧盟委员会的审核后,强生公司在法律层面上成功获得并购辛迪思公司的条件,但是作为妥协,强生公司必须满足补救条件中所提及的剥离一部分可行行业。于是,为了扫除监管障碍,强生计划将全球创伤业务以2.8亿美元现金卖给美国医疗设备公司巴奥米特(Biomet Inc).欧盟委员会表示,强生剥离生产治疗骨折仪器的举动消除了监管者对这一市场高度集中的忧虑。 2.收购动因分析。 2.1市场份额效应:市场份额指的是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所占份额,若其不断扩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GMP自检管理规程

目的:定期组织对企业进行自检,以监控2010年版GMP的实施情况,评估企业是否符合2010版GMP要求,并提出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适用范围:对机构与人员、厂房与设施、设备、物料与产品、确认与验证、文件管理、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委托生产与委托验证、产品发运与召回等项目定期进行内部检查。 职责:总经理、质量受权人、质量管理部负责人及部门负责人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内容: 1.成立自检小组:由总经理、质量受权人、质量管理部、生产技术部、设备部、工程部、研发部、物料部、营销中心、行政及人力资源部、外贸部、财务部负责人组成。需保证审计人员的公正客观和独立性,各部门的负责人及其他小组成员不参与本部门的现场检查与文件检查。 2.职责 2.1总经理职责 2.1.1负责年度自检总计划的批准。 2.1.2负责监督和协调自检工作的实施。 2.1.3负责自检报告和整改通知书的批准。

2.1.4负责CAPA的批准。 2.2质量受权人职责 2.2.1负责年度自检总计划的审核。 2.2.2负责自检工作的执行实施。 2.2.3负责自检报告和整改通知书的审核。 2.2.4负责CAPA的审核。 2.3质量管理部职责 2.3.1负责年度自检总计划的制定。 2.3.2负责准备检查的明细。 2.3.3负责自检人员的落实。 2.3.4负责自检项目的制定及首次会议的准备安排。 2.3.5负责末次会议的总结。 2.3.6负责自检报告的撰写及归档。 2.3.7负责整改后的自检总结报告的撰写及归档。 2.4自检小组成员职责 2.4.1 负责现场和文件检查 2.4.2 负责展开调查,收集检查证据,记录必要的信息来确认缺陷项目。 2.2.3 负责缺陷的评估 2.4.4 负责CAPA的跟踪监督。 2.5 受检部门职责 2.5.1负责配合自检小组的工作检查

药品推广的八种模式

药品营销模式,从运作主体上的不同,可以分为底价承包模式(代理模式)和自主经营模式;从操作手法上的不同可以分为学术营销模式、专科营销模式、品牌营销模式、新闻营销模式、数据营销模式、流通营销模式等,本文主要对新药营销的八大营销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更深层次地窥探它们的物质和更到位地掌握其中的要领。? 1、学术模式:通过学术推广让医生在临床上使用药品? 对于新药营销,学术推广是主流模式。这种模式始于德国拜耳公司在1920 年开始设立专业医药代表针对医生进行药品推广工作。1989年以后,这种营销模式被无锡华瑞、西安杨森、中美史克、上海施贵宝等外资企业相继引入中国。? 在临床上,除非是全球跨国公司开发出来的专利新药,于一般企业研发的新药,临床医生由于没有使用过该药品,也难以认识到该药品在临床上的使用效果,会不会出现不良反映。因此,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医生是很难主动开出该药品的。医药代表的主要工作就是以个性化、专业化的学术推广方式去说服医生在最大程度上接受自己的产品。? 但目前,学术推广活动在中国也变了味,以致造成成本趋高,但效果却不明显。一是带金销售成为了普遍现象,不规范的操作行为严重影响了新药进入医院临床系统;二是医院药品招标采购当中不少暗箱操作,造成不公平竞争;三是多次药品降价直接影响到新药销售利润;四是反商业贿赂使许多医院排斥医药代表到医院开展正当的学术推广活动,也不允许医生参与此类活动。?

但无论如何,作为一种主流的新药营销模式,学术推广模式是不会因为反商业贿赂而消失,相反经过这次暴风雨般的洗礼之后,这种模式应当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成为引领未来新药销售的发动机。? 2、专科模式:针对特定患者、特定病种和相关专科医院合作? 专科模式事实上是从医院营销中细分出来的一种营销模式,它是针对特定专科医院、特定病种、特定患者而采取的新药推广销售模式。? 从特定专科医院分析,由于它们无论是在人员上、技术上还是设备上均无法与大中型医院相抗衡,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的地位。为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它们费尽脑汁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独特的诊疗技术和品质优秀的新药是它们常用的武器,独特的诊疗技术一般是它们的看家本领,新药则需要从市场上引入。每当一种适合专科医院(如肝药、结核药、抗菌药、疫苗、皮肤药等等)的新特药出现,它们都迫切希望能在专科门诊中得到运用,以满足患者的需要。从特定病种和特定患者分析,专科医院的病种、患者相对单一,可供选择的药物也普遍不多,因此有创新及独特疗效的新品倍受专科医院欢迎,也是专科获得良好效益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少制药企业其实并不了解专科医院的操作,往往认为这是一个分散的小市场,其实在中国约29万家医疗机构中,专科、门诊数量就占了20万家左右,只要充分挖掘这一市场,它的容量是不容小看的。同时,专科医院也相当欢迎制药企业为其请来专家,为患者、医护人员举行讲座或培训,制药企业更容易获得患者资源,也更容易形成品牌。?

辉瑞公司战略分析

辉瑞公司战略分析 一、公司概况 辉瑞公司作为目前世界最大的制药公司,凭借强大的产品线,出众的营销能力,近几年来一直稳居医药类公司首位,201 1年销售额更是达到了675亿美金。辉瑞公司的收入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生物化学制药,动物制药,保健类药物,以及营养品业务。 (一)生物化学制药 关于人类药物,辉瑞公司拥有强大的产品线,包括心血管,内分泌,神经系统,泌尿系统,抗感染类等各个方面。从销售额来看,有12个销售额在10亿美金以上的重磅炸弹式的药物,包括治疗降低血脂的立普妥,2011年的销售额为96亿美金,治疗神经系统的乐瑞卡,201 1年销量37亿美金,预防肺炎的13价肺炎疫苗沛儿,201 1年销量36亿美金,等等。 (二)动物制药 辉瑞公司同时还有世界最大的动物制药,包括面对兽医和家畜生产者的疫苗、驱虫药、抗感染药、药物性饲料添加剂以及其他药品。201 1年销售额为42亿美金,相对于2010年,保持了17%以上的增长速度。 (三)保健类药物 辉瑞公司的保健品业务,主要来自合并前的惠氏公司,包括钙尔奇,维生素等产品,2011年销售额为30亿美金,相对于2010年,也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 (四)营养品业务 辉瑞公司的营养品业务,也主要来自合并前的惠氏公司,包括婴幼儿配方奶粉,成人奶粉等产品。2011年的销售额为2l亿美金,相对于2010年,增长了15%。 二、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一)行业现状 受全球经济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及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医疗保险水平的提供,都构成了对医药需求的持续增加,国际医药市场的规模也逐年增加。

国际医药市场的发展趋势: 第一,国际仿制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第二,生物医药技术迅猛发展。随着基因技术的突飞猛进,各大跨国公司纷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入生物制药研发领域;第三,新兴市场发展迅速。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口总量的增长、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全球医药市场持续快速扩大,到;第四,国际分工日益发展。随着整个医药行业竞争的加剧,为了减低成本,降低风险,充分利用国际的资源,各大医药公司纷纷加大了外包业务的发展;第五,医药市场的全球化。 (二)辉瑞公司五力模型分析 1、既有竞争者 现有医药市场的集中度很高,以辉瑞为首的10大制药公司占据市场50%的份额,相互的竞争也很激烈:1)各大公司都投入巨资在科研领域,以期能研发出更多的重磅炸弹式的药物。由于各国对药物专利权的保护,一旦研发成功,也就意味着高额的市场占用率以及超额收益。比如,辉瑞公司的专利药立普妥,在专利保护期间,全球的销售额高达每年130亿美元,曾贡献了辉瑞公司高达25%的销售额。2)一旦专利药过了保护期,就面临着仿制药的强大压力。由于现有专利药的研发难度增加,研发周期延长且投资巨大,而仿制药虽然利润率较低,却也能提供稳定的收入及利润,因此各大公司也都纷纷加大了仿制药的生产力度,使得仿制药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同时,众多规模较小的制药公司,也大都集中在此领域,也加剧了仿制药市场的竞争态势。 2、新进入者的竞争 基于以下几点原因,使得进入制药行业的门槛不断提高:1)随着各个国家对药品行业的规范化管理,例如良好的制造流程的强制认证,使得进入制药行业的难度加大。2)新药研发难度不断增加,且周期长,投资大,使得新进入者很难在专利药领域有所作为,3)仿制药领域的竞争激烈,同时由于各国药品价格监控,也使得仿制药的利润逐渐降低,进而加大了新进入者的难度。 3、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随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加强,大部分原料药的生产及供应都逐步外包给了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而在这些国家,大部分制药公司由于实力所限,基本都是为跨国大公司提供原料药供应,相互间的竞争也很激烈。因此,对于辉瑞公司,议价能力一般,基本不会对辉瑞公司造成大的影响。 4、买方的议价能力 辉瑞公司的客户主要为各国政府,保险公司及医疗机构。政府及相关保险机构组织一直给辉瑞公司施加很大的压力,要求降价。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这点在欧洲及新兴市场尤为突出。同时,医疗保险机构也会要求更多的使用仿制药。

辉瑞大药模式 营销+并购成就全球最大药企

以销售规模为维度,辉瑞制药是当之无愧的王者,2010年销售额将突破700亿美元。辉瑞做大的关键在于专注制药主业后,加大研发和营销投入,通过“营销+并购”弥补研发相对弱势的商业策略奠定了江湖地位。尽管与礼来、默克、安进等一流研发制药企业所走路径不同,但辉瑞不断通过并购提升研发实力的举措,也再次证明,要在全球制药领域确立竞争优势,研发仍然是战略核心。 时下,中国制药产业正面临做大做强的历史契机。一方面,制药产业前景广阔,过去30年来,一直以两位数的增速快速扩容,且2009年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但与美国相比,中国基数依然偏小,尤其是随着医改的推进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制药产业进一步扩容空间巨大。另一方面,行业集中度低下,2009年中国制药百强产值3392.66亿元,不足辉瑞一家,市场集中度也不足35%。这些问题越来越成为医改主症。 如何做大做强?中国药企在实践中探索了两条路径:以华润医药为代表的并购路径和以恒瑞医药为代表的内生增长路径。从目前情况看,两条路径均不尽理想。华润医药的并购成长虽有“短、平、快”特点,但仍停留在做大体量的阶段,尚未从构建核心竞争力角度开展战略布局;恒瑞虽然把握了制药业成长的真谛,但由于国内研发基础薄弱,仍局限在仿制阶段,离真正意义上的做大做强还有很长的路。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研究辉瑞更显得意义重大。辉瑞是极少数能够将相对落后的研发与一流营销成功结合的国际制药企业,其成功经验对于渴望做大做强但普遍缺乏研发能力的中国制药企业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成立于1849年的辉瑞制药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制药企业,2009年销售额500亿美元,2010年将超过700亿美元。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依托强势营销不断弥补研发相对弱势的商业策略,辉瑞在制药界的江湖地位不断提升。同时,为弥补研发的不足,近年来通过购买成熟技术与产品、收购有新药的公司等大资本运作手法,逐步提高了研发的短板,进而成就国际制药业的霸主地位。 适当研发策略: 多元化弯路后的现实选择 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多元化战略,让辉瑞错失生物制药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失去了新药研发的领先优势。90年代回归医药主业后,辉瑞却面临整个行业新药研发成本飙升的局面,单靠投入来获取研发优势变成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于是辉瑞选择了适当投入的温和研发策略,在掌握研发话语权与控制投入风险间谋求平衡。 多元化之痛:错失构建研发壁垒最佳时机 早期的辉瑞一直重视研发的价值。在土霉素研发成功后,辉瑞更是坚定了对研发的投入。1960年辉瑞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格罗顿市设立了格罗顿实验室,主要负责创新药的研发。目前该实验室是全球最大的药品研发实验室,共有4000多名研发人员。1971年又成立了中央研究部,将世界范围的制药、农业、化工研发活动结合在一起,此部后来纳入了在英国、法国、日本及美国的实验室。 研发的投入带来了回报。1982年,辉瑞推出抗炎镇痛药Feldene(吡罗昔康),1989年推出用于治疗心绞痛和高血压的Procardia XL(硝苯地平),这些重磅药成为辉瑞做大体量的关键,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保持旺销状态。其中,吡罗昔康是辉瑞第一个销售额达十亿美元的产品,成为当时全球销量最大的处方消炎药。 进入上世纪90年代,辉瑞过去多年的研发积累进入了一个收获季节,相继推出了一大批疗效好、技术领先的原研药。1992年推出的Zoloft(左洛复)、Norvasc(络活喜)、Zithromax(阿奇霉素)三种新药,迅速成为辉瑞的重磅药。其中,高血压药络活喜成为辉瑞第一个超级重磅药,1999年该产品全球销售额达到30.3亿美元;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的左洛复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同样表现出色,1999年销售额分别达到20.34亿美元和13.33亿美元。这三款新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